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ecies Diversity of Yukeng Forest Communities in Xianju of Zhejiang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 19( 3) : 225~232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金则新
(台州师范专科学校, 浙江临海 317000)
摘 要: 分别采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浙江省仙居县俞坑森
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生境优越的常绿
阔叶林为高,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在群落垂直结构
中, 木本植物第 2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第 1 层。物种丰富度以木本第
3 层最大,草本层最小; 而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则以木本第 2 层最大、草本层最小。木
本植物各层次、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在群落各样地间均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俞坑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70X ( 2001) 03-0225-08
Species Diversity of Yukeng Forest Communities
in Xianju of Zhejiang
JIN Ze-Xin
( T ai z hou Teachers Coll eg e, Lin hai , Zhej iang 317000, China)
Abstract: Species diversity o f the Yukeng for est communit ies in Xianju County
of Zhejiang Prov ince w as determined and analy zed by using the index o f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evenness. T he results ar e given be-
low . The communit i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ever green tree species under fa-
vorable conditions. T he species richness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of the
w oody plants are obviously g 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herbs. In terms of the
communitys vert ical st ructure,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species div er sity index
of the second layer o f the woody plants are much g 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f irst
layer. The third layer o f the w oody plants is the g reatest in relat ion to species
richness w hile the her b layer is the smallest . If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and
community evenness are concerned, the second layer o f w oody plants is the
greatest w hile the herb layer the smallest . The diver sity indices of various la-
yers of the w oody plants and the her b layer are to a certain degree dif ferent
among the plots.
Key words : Forest communit ies; Species div ersity; Yukeng

收稿日期: 2000-08-11,修回日期: 2001-05-16。
基金项目:台州师范专科学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No. 980010)。
作者简介: 金则新( 1960- ) ,男,硕士,副教授,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浙江省仙居县俞坑保存着一片次生湿润常绿阔叶林, 属中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典型的
地带性植被。目前对该群落仅在群落特征、优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以及群落演替等方面
作过初步的研究[ 1 3]。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是植物生态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中群落组成
和结构上的多样性是认识群落的组织水平和功能状态的基础。有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的物种多样性已有不少研究 [ 4, 5] , 而对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还未见报道。
笔者通过对该群落不同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探讨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
性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生态学意义,为这一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
1 自然概况
俞坑位于浙江省仙居县境内,距括苍山主峰米筛浪约 40 km ,为括苍山尾部。地理位
置为 28°5′N、120°5′E,面积约 3 km2 [ 6] , 海拔高度在400~900 m 之间。据统计,海拔400 m
处,年平均气温 15. 6℃, 温暖指数( WI) 127. 6℃·月,寒冷指数( CI) - 0. 55℃·月。海拔
900 m 处, 年平均气温12. 8℃,温暖指数( WI) 99. 6℃·月, 寒冷指数( CI) - 6. 3℃·月。属
中亚热带,年降水量为 2 178. 6 mm,按柯本的夏雨气侯型干湿度公式计算,干湿度指数为
45,非常湿润[ 3]。土壤为乌红壤,土层厚度在 30~100 cm 之间,湿润肥沃。枯枝落叶层厚达
3~5 cm, 总覆盖率达 90%以上,一般分解良好,有机质丰富。由于水热条件优越, 植物种
类丰富,生长茂盛,区系成分复杂。
2 研究方法
2. 1 样地的设置
在仙居俞坑境内,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随机设置 14个面积为 500 m 2的样地进
行群落学调查。在样地内调查记录木本植物种类和个体数(不包括幼苗) ,对样地内的乔木
( dbh. ≥7. 5 cm)进行每木调查,实测胸径、枝下高、冠幅等指标,计算出重要值, 确定优势
种。将木本植物按高度分成 3层进行统计:第 1层h≥10 m、第 2层3 m≤h< 10 m、第 3层
h< 3 m, 并计算各层的物种多样性。然后在每个样地中设置面积为 80 m2的小样方,记载
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株数。同时测量环境因子,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群落透光率(用照
度计测定林内与林外离地 1. 5 m 处的光照强度, 以林外为 100计算,共测定 10次,结果取
平均值)等,各样地环境资料见表 1。
Q 8、Q 10、Q 14分布在向阳山坡, 生境较干燥,常绿树种甜槠( Castanop si s ey rei )的优势突
出,故称为甜槠群落。Q 11位于山嵴附近,海拔最高,甜槠为第 1优势种,次优种为白木乌桕
( S ap ium j aponicum)。Q 6位于生境较干燥的山坡, 常绿树种木荷( Schima sup er ba)为优势
种。Q 1位于沟谷, 湿度大, 由落叶树种枫香( L iquid ambar f ormosana)组成单优势群落。
Q 2、Q 3位于山沟沟谷,湿度大,岩石露头率高, 落叶树种拟赤杨( A lnip hyl lum f ortunei)在
群落中占优势,为拟赤杨群落。Q 12位于山坡陡坡处,由白木乌桕、青冈栎( Cyclobalanop sis
glauca)等组成共优群落。Q 4位于沟谷附近, 湿度较大, 为拟赤杨、红楠( Machilus thun-
ber gii)等组成的共优群落。Q 5、Q 7位于离沟谷不远的山坡上, 湿度相对较大, 且土壤肥沃,
Q 5 由青钱柳( Cyclocarya paliurus)、青冈栎等组成共优群落; Q 7为大果冬青( I lex macro-
carpa)、甜槠等组成共优群落。Q 9、Q 13位于山麓,离沟谷不远, 土层厚,水分充足,群落一般
226 武汉 植 物学 研究                第 19卷  
表 1 各样地环境资料
Table 1 Summary o f the env ir onmental conditions o f 14 quadrats
样地号
No. of
quadrat
海拔高度( m )
Elevat ion
above sea level
面积( m2)
Area
坡度
Slope
angle
坡向
Direct ion
of slop e
群落透光率(% )
T ranspar ence
of commun ity
建群种或优势种
Edif icator
or dom inan t
Q 1 350 500 30° NE40° 18. 00±1. 29 枫香
Q 2 380 500 30° SE80° 15. 00±1. 25 拟赤杨
Q 3 400 500 40° NW80° 13. 64±1. 13 拟赤杨
Q 4 420 500 10° SE80° 8. 82±0. 96 拟赤杨、红楠
Q 5 450 500 45° NW30° 14. 88±1. 44 青钱柳、青冈栎
Q 6 480 500 45° SW70° 13. 98±0. 93 木荷
Q 7 380 500 60° NE20° 12. 63±1. 14 大果冬青、甜槠
Q 8 420 500 35° NW15° 13. 23±1. 11 甜槠
Q 9 450 500 40° NW10° 9. 21±0. 82 虎皮楠、木荷
Q 10 490 500 40° NW25° 14. 57±1. 84 甜槠
Q 11 820 500 60° NW30° 9. 87±1. 08 甜槠、白木乌桕
Q 12 780 500 65° NW60° 12. 23±1. 02 白木乌桕、青冈栎
Q 13 410 500 30° SE30° 7. 69±0. 95 红楠、青冈栎
Q 14 430 500 30° SE10° 6. 19±0. 79 甜槠
由多个优势种组成, Q 9为虎皮楠( Daphnip hy l lum oldhamii)、木荷等组成共优群落; Q 13为
红楠、青冈栎等组成共优群落。
2. 2 物种多样性测定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组织水平的独特而可测定的生物学特征,对反映群落的
功能有重要意义 [ 7]。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很多, 本文采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均匀度等 3类指标来测度和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特征的关系。
( 1) 物种丰富度指数( S) ,即样地中物种总数。
( 2) 物种多样性指数:
Simpson 指数 D= N ( N - 1) /  ni ( ni- 1) ;
Shannon-Wiener 指数 H′= -  P ilnP i ;
种间相遇机率 P IE= [ N / ( N - 1) ] ( 1-  P i ) 。
( 3) 群落均匀度: R= -  P ilnP i/ lnS
上述算式中 N 为所有物种的总个体数; n i 是第 i种的个体数; P i 是第 i种的个体数 ni
占总个体数 N 的比例,即 P i= ni/ N ; S 为样地中物种总数。
2. 3 t-检验方法
利用成组数据(非配对)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法[ 8] ,分别检验木本植物各层之间、木本植
物各层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等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平均数差异的显著程度。
3 结果与分析
3. 1 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
俞坑森林群落植物种类丰富,据 14个样方, 7 000 m 2的样地统计,共有木本植物 210
种, 16 789株。群落类型多样,一般地在山嵴、山谷中下部等地以甜槠、木荷林为主,其主要
伴生树种有东南石栎、虎皮楠、青冈栎等,而在沟谷地带则以拟赤杨、枫香等占优势,其伴
227 第 3期           金则新: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生树种主要有青钱柳、红楠等。各样地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
匀度指数见表 2。在环境条件比较相似的情况下, 常绿阔叶林的多样性往往高于落叶树种
表 2 俞坑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Table 2 The species div ersity o f woody
plants of fo r est communities o f Yukeng
样地号
No. of
quad rat
S D H′ P I E R
Q 1 60 2. 12 1. 66 0. 53 0. 41
Q 2 76 15. 99 2. 95 0. 95 0. 68
Q 3 69 14. 50 2. 70 0. 93 0. 64
Q 4 58 7. 84 2. 62 0. 87 0. 64
Q 5 74 14. 79 2. 69 0. 92 0. 63
Q 6 67 19. 73 3. 23 0. 95 0. 77
Q 7 90 6. 24 2. 96 0. 84 0. 66
Q 8 61 15. 36 3. 16 0. 92 0. 77
Q 9 73 9. 82 2. 99 0. 90 0. 70
Q 10 57 12. 86 3. 14 0. 92 0. 78
Q 11 55 12. 41 2. 97 0. 92 0. 74
Q 12 54 12. 82 3. 00 0. 92 0. 75
Q 13 69 9. 67 2. 78 0. 90 0. 66
Q 14 68 21. 27 3. 41 0. 95 0. 81
占优势的群落,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常绿阔
叶林中,甜槠群落( Q 14) 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
群落均匀度最大, 其次是木荷群落( Q 6 ) , 最低是
红楠、青冈栎群落( Q 13)。从Shannon-Wiener 指数
可以看出, 其它几个甜槠群落( Q 8、Q 10 )的多样性
也较高。虎皮楠、木荷群落( Q 9 )由多个优势种组
成,木本植物第 1、2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但尖连
蕊茶( Camel lia cusp idata)在木本第 3 层中的优
势突出,因此木本植物的多样性较低。红楠、青冈
栎群落 ( Q 13 ) 由于阔叶箬竹 ( Indocalamus lati-
f olius)在木本第 3层中占优势,使得木本植物物
种多样性也较低。在落叶树种占优势的群落中,
Q 2、Q 3以拟赤杨为单优势的群落,分布于山谷两
侧、环境比较湿润的地方。木本植物第1层以拟赤
杨为优势,但林下已侵入一些常绿阔叶树种,处于
向常绿阔叶林发展的后期阶段, 多样性相对较高。
枫香群落( Q 1 )虽然海拔最低但物种多样性却最低, 这是由于枫香群落分布谷底,岩石露
头率很高,生境条件恶劣,加上阔叶箬竹在木本第3层中占绝对优势,影响其它物种的分
布,因而物种多样性最低。其它几个以落叶树种占优势的群落其木本植物的多样性也较低。
据 14个样方, 1 120 m 2的样地统计, 草本植物共出现 75种, 7 963株。草本植物的物
种多样性在各样地的变化较无规律可循,与木本植物的变化并不同步。对草本植物来说,
不仅各物种间个体数的分配很不均匀,而且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也是很不均匀的,造
成样地间的种类组成、个体数均差异较大。各样地的草本植物种数平均值比木本植物低,
它们之间的差异极显著。Simpson 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的平均数均比木本植物低,
且差异极显著。种间相遇机率平均数也低于木本植物,差异显著。群落均匀度平均值比木
本植物低,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这是由于该群落植物茂密、群落郁闭度大,林地内枯枝落叶
层厚,致使草本植物稀疏,种类少。因此,总体上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低于木本植物。
3. 2 群落生境与物种多样性
仙居俞坑森林群落虽然分布范围不广, 但从沟谷到山嵴, 气侯条件有所差异, 小生境
也出现一些差异, 导致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从表2 中可以看出,对于常绿阔叶林来说,物
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是位于山沟的中、下部群落( Q 14、Q 6 ) ,离谷底不远,湿度大,土层厚,
有机质丰富,光照充足, 生境条件优越, 群落结构、植株配合完整, 这些常绿树种都能得到
很好的更新, 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都较大。Q 11、Q 12等样地位于山嵴附近、阳光充足,
土层较厚,但生境较干燥,向风, 故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均比上述各样地要低。Q 9
位于陡坡、裸岩处; Q 13位于沟底, 虽然水分充足, 湿度大,但岩石露头率很高,土层瘠薄;它
们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都很低。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般
228 武汉 植 物学 研究                第 19卷  
认为环境优良、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生境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也高 [ 9]。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侯条件会发生一些变化, 通常海拔每升高 100 m ,气温大约要下
降 0. 5~1℃左右,温度、风力、光照和其它气侯因子及其配合方式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会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以甜槠群落为例(表 2) ,随着海拔升高,物
种多样性有下降的趋势,其中 Shannon-Wiener 指数与海拔高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
系( r= - 0. 99, P< 0. 01)。
3. 3 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群落组成的树种数量、空间配置不同, 会形成不同的结构格局, 其物种多样性亦不
同,物种多样性作为测定群落结构水平的指标, 可以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结构[ 10]。根据
高度把俞坑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分为木本第 1层、木本第 2层、木本第 3层和草本层等。
俞坑森林群落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见表 3。各样地中第 1层的物种丰富度均低于第 2层,
经显著性检验, 差异极显著(表 4)。第 1层的Shannon-Wiener 指数在各样地中均低于第2
表 3 俞坑森林群落分层物种多样性
T able 3 The species div ersit y of differ ent layer s o f for est communities o f Yukeng
样地号
No. of quadrat
分   层
Dif ferent layer
S D H ′ PI E R
Q 1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7 3. 22 1. 37 0. 69 0. 70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28 14. 99 2. 88 0. 93 0. 86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54 1. 88 1. 47 0. 47 0. 37
草本层(Herb layer) 24 1. 47 0. 93 0. 32 0. 29
Q 2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7 9. 25 2. 46 0. 90 0. 87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25 19. 99 3. 02 0. 95 0. 94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68 15. 97 3. 24 0. 94 0. 77
草本层(Herb layer) 29 12. 82 2. 78 0. 92 0. 82
Q 3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9 6. 56 2. 28 0. 85 0. 77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33 15. 42 3. 00 0. 94 0. 86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61 11. 47 3. 06 0. 91 0. 74
草本层(Herb layer) 19 3. 80 1. 88 0. 74 0. 64
Q 4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5 7. 19 2. 19 0. 86 0. 81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27 10. 70 2. 64 0. 91 0. 80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44 6. 15 2. 29 0. 84 0. 60
草本层(Herb layer) 19 2. 13 1. 30 0. 53 0. 44
Q 5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8 21. 14 2. 72 0. 95 0. 94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48 19. 13 3. 36 0. 95 0. 87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61 8. 11 2. 81 0. 88 0. 68
草本层(Herb layer) 11 1. 53 0. 84 0. 35 0. 35
Q 6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27 10. 38 2. 74 0. 90 0. 83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41 15. 64 2. 95 0. 94 0. 79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51 15. 29 3. 14 0. 93 0. 80
草本层(Herb layer) 8 4. 64 1. 65 0. 78 0. 80
Q 7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5 12. 79 2. 47 0. 92 0. 91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58 24. 61 3. 51 0. 96 0. 87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74 3. 81 2. 46 0. 74 0. 57
草本层(Herb layer) 20 4. 31 1. 86 0. 77 0. 62
229 第 3期           金则新: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续表 3
样地号
No. of quadrat
分   层
Dif ferent layer
S D H ′ PI E R
Q 8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7 6. 24 1. 96 0. 84 0. 69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38 11. 46 2. 83 0. 91 0. 78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52 15. 64 3. 16 0. 94 0. 80
草本层(Herb layer) 6 3. 10 1. 36 0. 68 0. 76
Q 9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7 17. 10 2. 63 0. 94 0. 93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44 18. 93 3. 21 0. 95 0. 85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57 6. 74 2. 67 0. 85 0. 66
草本层(Herb layer) 12 6. 83 2. 05 0. 85 0. 82
Q 10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6 6. 10 2. 15 0. 84 0. 78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31 13. 48 2. 93 0. 93 0. 85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48 13. 03 3. 11 0. 92 0. 80
草本层(Herb layer) 8 1. 72 1. 33 0. 42 0. 64
Q 11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4 6. 26 2. 12 0. 84 0. 81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28 6. 88 2. 25 0. 88 0. 68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47 12. 28 2. 41 0. 92 0. 63
草本层(Herb layer) 10 6. 52 2. 01 0. 85 0. 87
Q 12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20 11. 35 2. 57 0. 91 0. 86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36 9. 50 2. 72 0. 89 0. 76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35 8. 15 2. 59 0. 88 0. 73
草本层(Herb layer) 6 1. 48 0. 72 0. 32 0. 40
Q 13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20 17. 01 2. 77 0. 94 0. 92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39 15. 64 3. 07 0. 94 0. 84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53 6. 04 2. 51 0. 83 0. 63
草本层(Herb layer) 19 5. 71 2. 00 0. 83 0. 74
Q 14 木本第 1层( 1s t layer of w oody) 17 9. 90 2. 44 0. 90 0. 86
木本第 2层( 2nd layer of w oody) 46 17. 40 3. 34 0. 94 0. 87
木本第 3层( 3rd layer of w oody) 59 21. 08 3. 33 0. 95 0. 82
草本层(Herb layer) 6 2. 52 1. 03 0. 60 0. 57
层,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原因是第 2层在第 1 层的荫蔽下小生境较上层优越,下层除有
上层乔木树种的个体外,还有许多小乔木树种。因此,种类和株数都多于上层。所以Shan-
non-W iener 指数明显高于第 1层。一般地, 多数样地第2层的Simpson 指数、种间相遇机
率也高于第 1层,第 1层的 Simpson 指数、种间相遇机率的平均数均低于第 2层, 且差异
显著。而在个别样地中,第 1层的 Simpson指数、种间相遇机率高于第 2层,这是由于这些
样地第 1层的优势种比较分散,第 2层的优势种比较集中所致。两层的群落均匀度变化
无一定规律, 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别,这取决于两层优势种的明显程度。
木本植物第 1层的物种丰富度平均为 17. 07, 而第 3 层平均为 54. 57,两者之间差异
极显著(表 4)。第 1 层的 Simpson 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平均数均低于第 3 层,
Simpson 指数差异不显著, Shannon-Wiener 指数差异显著。而第 1层的种间相遇机率、群
落均匀度却大于第 3层,但差异不显著。一般地第 3层除了许多灌木种类外,还包括上层
乔木树种的幼树, 因此,组成该层的种类和个体数均很多,物种丰富度较大。但是该群落第
3层的个体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优势种上, 其它种类个体分散, 这样使得物种多样性指
230 武汉 植 物学 研究                第 19卷  
数、群落均匀度大为降低。木本植物第 2层的物种丰富度低于第 3层,两者之间差异极显
著(表 4)。第 2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的平均数均高于第 3层,除 Simpson 指
数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数均差异不显著。同样, 虽然第 3 层种类和个体数很多, 但分布不
均,故物种丰富度明显大于第 2层,而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却低于第 2层。
表 4 俞坑森林群落分层物种多样性的 t-检验
Table 4 The t-test o f species div ersity of differ ent la yer s o f for est communities o f Yukeng
分 层
Dif fer ent layer
t
S D H′ PI E R
木本第 1层-木本第 2层
1st layer of w oody vs . 2nd layer of w oody
- 7. 26* * - 2. 67* - 4. 74* * - 2. 79* 0. 00
木本第 1层-木本第 3层
1st layer of w oody vs . 3rd layer of w oody
- 13. 11* * - 0. 04 - 2. 24* 0. 51 1. 30
木本第 2层-木本第 3层
2nd layer of w oody vs . 3rd layer of w oody
- 4. 77* * 2. 54* 1. 56 2. 00 1. 31
木本第 1层-草本层
1st layer of w oody vs . Herb layer
1. 30 3. 81** 4. 44* * 3. 93** 3. 64* *
木本第 2层-草本层
2nd layer of w oody vs . Herb layer
7. 28* * 7. 34** 8. 41* * 5. 00** 3. 74* *
木本第 3层-草本层
3rd layer of w oody vs . Herb layer
12. 18* * 3. 71** 5. 76* * 3. 26** 0. 51
木本-草本
Woody vs. Herb
15. 78* * 5. 18** 6. 95* * 2. 29* 1. 05
  Note: * P< 0. 05; * * P < 0. 01.
木本植物各层的物种丰富度均大于草本层,除第 1层与草本层差异不显著外(表 4) ,
第 2、3层与草本层均差异极显著。木本植物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草本层,它们之
间的差异均极显著。木本植物各层的群落均匀度均大于草本层, 除第 3层与草本层差异不
显著外,其余均差异极显著。这是由于该群落内草本植物分布不均,少数种类个体占优势,
而多数种类个体数量较少, 因此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均较
低。
表 5 俞坑森林群落样地间分层物种多样性变异
Table 5 Variation in diver sity o f different layer s among
quadrats of fo rest comm unit y o f Yukeng
分 层
Dif ferent layer
S D H′ P I E R
木本第 1层 M 17. 07 10. 32 2. 35 0. 88 0. 83
1st layer of w ood y CV 0. 25 0. 50 0. 16 0. 08 0. 10
木本第 2层 M 37. 29 15. 27 2. 98 0. 93 0. 83
2nd layer of w oody CV 0. 25 0. 31 0. 11 0. 02 0. 08
木本第 3层 M 54. 57 10. 40 2. 73 0. 86 0. 69
3rd layer of w ood CV 0. 18 0. 52 0. 18 0. 15 0. 57
草本层 M 14. 07 4. 18 1. 55 0. 64 0. 63
Herb layer CV 0. 53 0. 74 0. 37 0. 34 0. 30
木本植物 M 66. 50 12. 74 2. 88 0. 89 0. 69
Woody plants CV 0. 15 0. 42 0. 14 0. 38 0. 15
  注: M .各样地平均值; CV.变异系数, CV= 标准差/ M。
Note: M .M ean of 14 quadrat s; CV. Var iat ion coef f icient ,
CV= S tandard deviat ion/ Mean.
总之,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中,物种丰富度以木本第 3层
为最大,草本层最小;物种多样
性指数、群落均匀度以第 2层
为最大,草本层最小。
各样地各层次间的物种多
样性差异列于表 5, 从中可以
看出, 各样地各层次的多样性
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差异, 相对
而言, 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各项
指标差异较大, 木本第 2层多
样性指标差异较小, 这说明第
2层植物的多样性在各样地间
的变化较小。
231 第 3期           金则新: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4 结语
俞坑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一般以生境优越的常绿阔叶林为高。此外,随着
海拔的升高物种多样性有下降的趋势。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在各样地的变化与木本植
物并不同步。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而群落均匀度两者差
异不显著。
俞坑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在垂直结构上的特点是,木本植物第 2层的物种丰富度、物
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数均显著大于第 1层, 它们之间的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木本植
物第1、2层的物种丰富度均小于第3层, 它们之间的差异均极显著。木本植物第 1层的物
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除 Shannon-Wiener 指数显著小于第 3层外,其余指数差异均
不显著。木本植物第 2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平均均大于第 3层,其中 Simp-
son 指数差异显著,其余指数差异均不显著。木本植物各层的物种多样性均大于草本植
物,多数指数差异极显著。俞坑森林群落各样地、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各项指标均有一
定的差异,以草本层的差异较大,木本植物第 2层差异较小。
参考文献:
[ 1 ] 金则新.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18( 5) : 383 389.
[ 2 ] 金则新.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特征研究.生态学杂志, 2001, 20( 1) : 22 25.
[ 3 ] 兆赖之.括苍山湿润常绿阔叶林调查分析.浙江林学院学报, 1986, 3( 1) : 53 58.
[ 4 ] 贺金生,陈伟烈,李凌浩.中国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
( 4) : 303 311.
[ 5 ] 金则新.浙江天台山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云南植物研究, 1999, 21( 3) : 296 302.
[ 6 ] 马敬能,孟沙,张佩珊.中国物多样性保护综述.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319.
[ 7 ] 王伯荪.植物群落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45 50.
[ 8 ] 李春喜,王文林.生物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48 51.
[ 9 ] 彭少麟,王伯荪.鼎湖山森林群落分析 Ⅰ.物种多样性.生态科学, 1996( 1) : 11 17 .
[ 10] 朱守谦.贵州部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7, 11( 4) : 286 295.
232 武汉 植 物学 研究                第 1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