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 20( 6) : 457~462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大丽轮枝菌寡糖素诱导的棉花组培细胞的
过氧化物酶表达分析
刘曼西 荆迎军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武汉 430074)
摘 要: 将已在察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3 d 的强毒性( V44)或弱毒性( V64)大丽轮枝菌接种到新鲜的相同培养基
中, 加入棉花黄萎病感病品种( S)或抗病品种( R )的悬浮培养细胞(或其细胞匀浆)。培养 4 d 后收获真菌孢子,用于
致萎力测定, 收获菌丝体细胞壁用于制备真菌寡糖素( H, 来自 V44 或 L ,来自 V64) , 然后用该寡糖素诱导悬浮培养
的棉花细胞( S 或 R)。棉花细胞的过氧化物酶( POD )同工酶结果表明: ( 1)所有寡糖素均诱导棉花细胞产生新的过
氧化物酶; ( 2)感病品种豫棉 6 号的活组培细胞 S(或其细胞匀浆)显著影响真菌,用生长过程中接触该活细胞 (或其
细胞匀浆)的真菌所制备的寡糖素再诱导该活细胞(即 S→L ( H)→S)时,棉花细胞在 36 h 的 POD同工酶谱与其对
照, 即 L ( H)→S 比较,酶带增减变化显著。致萎力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活细胞提高了病原毒性和致病力; ( 3)
耐病(豫棉 8 号)或抗病品种 (中棉 12 号)的活组培细胞 R(或其细胞匀浆)对真菌的影响不同于感病品种。R→L
( H)→R在 36 h 的 POD同工酶谱与 L ( H)→R 比,酶带没有增减变化。但是在 H→R 或H→S 中于 9 h 和24 h出现
的酶带在 R→H→R 或 R→H→S 中分别提前到 6 h 和 9 h, 致萎力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细胞对病原毒性影响
很小。
关键词: 寡糖素; 过氧化物酶; 棉花; 大丽轮枝菌
中图分类号: Q945; S43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70X ( 2002) 06-0457-06
The Peroxidase Isoenzymes of Suspending Culture Cells of
Cotton Induced by the Oligosaccharins from Verticillium dahliae
LIU M an-Xi, JING Ying-Jun
( Col leg e of L if e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 H uaz hong Univ ersity of S ci ence and Tech nology, Wuh 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e liv ing cell cultur e o f cot ton or its homogenates f rom V . dahliae-suscept ible variety
( S) or resistant variety ( R) w ere added into the Czapeks liquid media w hich had been inoculated
3 d with the higher v ir ulent st rain( V44) and low er v ir ulent st rain( V64) of V . d ahl iae respective-
ly. After 4 d addit ional incubation, the spo re of these fungus w ere collected each to evaluate their
w ilting or virulence to cot ton plants, and the cell w all of the hypha w ere used to prepare oligosac-
charins( H , from V44 and L, fr om V64) w hich w er e as elicito rs to induce the cell cultures of cot-
ton. ( S or R) T he PAGE spect rums of POD isozymes f rom cot ton cells show ed that ( 1) all
oligo saccharins induced cot ton cells to produce new POD isozymes; ( 2) the living cot ton cells or
its homogenate from suscept ible v ar iety affected st rongly the fungus. T he co tton POD spect rum
at 36 h after induct ion showed that in all the inducing systems, the most outstanding diversity is
betw een S→L( H)→S and their cont ro l, i. e. L ( H)→S , i. e. the o lig osaccharins fr om the fungi
contacted with the living cot ton cells or it s homogenate from suscept ible v ariety induced the most
st rong change o f POD isozymes in the living co tton cells f rom susceptible variety , as compared
收稿日期: 2002-01-14,修回日期: 2002-09-25。
作者简介:刘曼西( 1945- ) ,女,大学毕业,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与科研。
w ith the contro l, L ( H)→S. The wilt ing result show ed the living co tton cells from suscept ible va-
riety increased the v ir ulence and pathogenicity of the fungi; ( 3) the impact of living cot ton cells or
its homogenate from resistant variety on the fung i is differ ent f rom susceptible one. There is no
change of enzyme bands, but the new enzymes occurred at 9 h in H→R and 24 h in H→S af ter in-
duct ion w ere ahead to 6 h in R→H→R and 9 h in R→H→S. The w il ting result show ed the living
co tton cells f rom resistant variety had lit t le inf luence on the virulence and pathogenicity of the
fungi.
Key words : Oligosaccharins; Pero xidase; Cot ton; V erti cillium dahliae
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 激发子-植物组培细胞
作为研究植物细胞防御机制的理想体系受到植物病
理学研究者的肯定[ 1 4]。激发子是指能诱导植物产
生过敏反应等防卫反应的物质, 其中植物或真菌细
胞壁来源的激发子由于具有广谱性而被广泛使用。
细胞壁激发子的使用源于发现在病原侵染和植物抗
病过程中真菌或植物的细胞壁中的一些特异的多糖
水解酶活性有显著的增加,显然细胞壁发生了有限
或局部的水解 [ 5]。一般认为真菌引起的植物细胞壁
的水解与病原菌的毒性或侵染有关,而植物引起的
真菌细胞壁的水解与植物的抗性相关[ 5] , 因此研究
中更多使用真菌细胞壁人工降解产物——真菌寡糖
素作为激发子。大量的研究结果还指出防御过程中
植物细胞壁的许多氧化还原酶和 AT P 酶活跃, 导
致植物细胞壁结构变化,例如富含哺氨酸的蛋白质
和酚类物质交联沉积等, 这些变化有利于植物防
御[ 1 4]。近期有报告指出,悬浮培养的法国豆细胞被
激发子作用后,控制蔗糖进出细胞壁多糖(果胶、半
纤维素和葡聚糖)流量的酶活性发生变化, 细菌的
UDP-g lucose pyrophosphory lase 引起转基因烟草
纤维素含量增加, 而 GDP mannose py ropho spho-
rylase 引起转基因植物细胞壁甘露糖含量增加[ 6]。
这些结果提示植物细胞壁多糖在病原侵染时可能发
生结构变化。但是有关真菌细胞壁在这一过程中的
变化尚缺乏报告。笔者拟组合不同黄萎病感抗性的
棉花悬浮细胞系和不同毒性的黄萎病原菌——大丽
轮枝菌,形成若干交互诱导体系,通过比较被诱导的
真菌的细胞壁水解产物——真菌寡糖素对悬浮培养
的棉花细胞的过氧化物酶( POD) ( E . C. 1. 11. 1. 7)
同工酶的影响,分析寄主植物细胞对真菌细胞壁的
作用,并通过致萎力测定了解与寄主植物细胞接触,
是否改变真菌的毒性或侵染力。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棉花材料包括: ( 1)棉花黄萎病感病品种鄂棉
18( EM 18)和豫棉 6号, 耐(抗)病品种豫棉 8号、中
棉 12和川棉 239( CH239) , 种子由华中农业大学吴
征斌教授惠赠,温室无菌土栽种; ( 2)本室诱导的棉
花悬浮培养细胞系 S6(来自豫棉 6号)、R8(来自豫
棉 8 号)、S18(来自鄂棉 18)、R12(来自中棉 12)、
R239(来自川棉 239) , R 表示抗(耐)性, S 表示感
性。在 MS 培养基上继代, 培养基组成: MS, KT
0. 1 mg / L , 2, 4-D 0. 1 mg/ L , 抗坏血酸 100 mg / L ,
蔗糖 25 g / L , 温度 25℃~26℃, 光照强度 1 500~
2 000 lx , 光照时间 16 h/ d, 旋转培养, 摇床转速
120 r/ min,继代时间 12 d。
真菌材料包括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
菌(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的强毒株( V44)和弱
毒株( V64) ,由华中农业大学棉花抗病育种室惠赠,
保存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斜面上,保存温度为 4℃。
使用时,经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平板活化,转入新鲜平
板中继续培养 7 d,收获孢子,转入察氏( Czapeks)液
体培养基, 旋转培养, 3 d 后转入新鲜察氏培养基中
继续培养 4 d,摇床转速 120 r / min, 培养温度均为
28℃。
1. 2 方法
1. 2. 1 诱导实验
棉花细胞(细胞匀浆)诱导真菌实验。在无菌条
件下,抽滤收获已培养 10 d的棉花细胞,并用 2%的
蔗糖溶液洗涤 3次,在 20 000 r / min匀浆。将悬浮培
养 3 d 的真菌转入加有活的棉花细胞或细胞匀浆的
新鲜培养基中, 棉花细胞 (匀浆)的含量 (湿重)为
1 g / L , 继续培养真菌 4 d。
大丽轮枝菌寡糖素诱导棉花细胞实验。按文献
[ 7]制备大丽轮枝菌菌丝细胞壁水解产物,作为真菌
寡糖素,测定其糖含量,在已培养 10 d的悬浮培养
的棉花细胞中加入寡糖素, 使其含量相当于
30 mg/ L的葡萄糖,继续培养棉花细胞 2 d, 在此期
间按一定时间均匀取样。
1. 2. 2 棉花细胞POD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
减压抽滤收集棉花细胞,用 50 mmol / L 磷酸盐
458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
缓冲液( pH7. 0)洗涤,然后按 12( m / v )的比例重新
悬浮于磷酸盐缓冲液中, 研磨破碎细胞, 4 000×g
离心,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沉淀。按照文献[ 8]测定上
清液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
性,以确定电泳的上样量,按文献[ 9]测定POD同工
酶。
1. 2. 3 病原真菌致萎力测定
在温室中进行, 脱绒种子经 1% HgCl 2 消毒,
28℃无菌水浸种 8 h催芽后,无菌土盆栽,光照强度
2 000 lx ,光照时间 16 h/ d,温度26℃, 湿度 70%。当
棉苗长至第 1片真叶完全展开时, 选择长势均匀的
鄂棉 18和川棉 239的幼苗各分为 4组,每组 50株。
从钵底剪断棉苗主根和部分侧根, 分别蘸取10 mL
V44 孢子悬液、S18诱导的 V44孢子悬液和 R236
诱导的 V44 孢子悬液, 所有孢子悬液的密度均为
10
7个/ mL。温度设为白天 26℃,晚上 18℃。继续培
养 30 d,并观察棉花萎蔫情况,统计发病率并评定病
级。病级评定标准参考文献[ 10] ,即: 0级——健苗,
无病症; 1级——1~2片子叶表现病症; 2 级——
2片子叶或 1片真叶表现病症; 3级——2片真叶表
现病症; 4级——叶片全部脱落, 顶心枯死。
2 结果
2. 1 交互诱导对棉花细胞 POD同工酶谱的影响
已知植物POD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棉花受感
染后诱导产生多种POD 同工酶,其作用可能是参与
木质化、栓质化、植保素合成和细胞凋亡等防御过
程。根据文献报道, 棉花子叶受病原细菌侵染后
POD诱导酶全部出齐大约需要 24 h [ 11] ,据此, 我们
选择最长诱导时间为 36 h。
表1 列出豫棉 8号的组培细胞( R8)和豫棉 6
号的组培细胞( S6)受大丽轮枝菌寡糖素诱导 36 h
的POD同工酶电泳图谱的统计结果(电泳图谱未显
示)。为说明方便,定义酶带变化数 C,表示为 X/ Y,
和酶谱差异显著度 D, D= X+ Y(见表 1注)。
表 1 大丽轮枝菌寡糖素诱导 36 h 时棉花组培细胞的 POD同工酶谱的比较
T able 1 The compar ison of POD isozym e spectrums fr om co tton cell cult ur es induced
with olig osaccharins fr om V . dahliae at 36 h
诱导类型*棉花→大丽轮枝菌( H)→棉花细胞
Induced types
Cot ton→V . dahliae→
Co tton cells
酶带位置* *
T he o rder of POD in the spectru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酶带变化数 C** *
T he change o f POD
C1
X1/ Y1
C2
X2/ Y 2
差异显著度 D* **
The differ ence o f POD
D1
X1+ Y 1
D2
X2+ Y 2
CK1
CK2
R
( cont ro l 1)
S
( cont ro l 1)
H→R
( cont ro l 2)
H→S
( cont ro l 2)
L→R
( cont ro l 2)
L→S
( cont ro l 2)
+ + + + + +
+ +
+ + + + + + + + 2/ 0 0 2
+ + + + + 3/ 0 0 3
+ + + + + + + 1/ 0 0 1
+ + + + + + 4/ 0 0 4
R→H→R Ra→H→R
Rb→H→R + + + + + + + + 2/ 0 0/ 0 2 0+ + + + + + + + 2/ 0 0/ 0 2 0
R→L→R Ra→L→R
Rb→L→R + + + + + + + + 2/ 0 1/ 0 2 1+ + + + + + + + 2/ 0 1/ 0 2 1
S→H→S Sa→H→SSb→H→R + + + + 2/ 0 2/ 3 2 5+ + + + 2/ 0 2/ 3 2 5
S→L→S Sa→L→SSb→L→S + + + + 2/ 0 2/ 4 2 6+ + + + 2/ 0 2/ 4 2 6
S→H→R Sa→H→RSb→H→R + + + + + + 1/ 1 0/ 2 2 2+ + + + + 2/ 3 0/ 3 5 3
S→L→R Sa→L→RSb→L→R + + + + + 2/ 3 1/ 3 5 4+ + + + 2/ 4 1/ 4 6 5
459 第 6 期 刘曼西等: 大丽轮枝菌寡糖素诱导的棉花组培细胞的过氧化物酶表达分析
续表 1
诱导类型*
棉花→大丽轮枝菌( H)→棉花细胞
Induced types
Cot ton→V . dahliae→
Co tton cells
酶带位置* *
T he o rder of POD in the spectru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酶带变化数 C** *
T he change o f POD
C1
X1/ Y1
C2
X2/ Y 2
差异显著度 D* **
The differ ence o f POD
D1
X1+ Y 1
D2
X2+ Y 2
R→H→S Ra→H→S
Rb→H→S
+ + + + + + 4/ 0 1/ 0 4 1
+ + + + + + 4/ 0 1/ 0 4 1
R→L→S Ra→L→S
Rb→L→S + + + + + + 4/ 0 0/ 0 4 0+ + + + + 3/ 0 0/ 1 3 1
* R 是耐黄萎病品种的组培细胞 R8, S 是感黄萎病品种的组培细胞 S6, Ra 和 Sa代表 R8细胞和 S6细胞, Rb 和 Sb 代表
R8 细胞匀浆和 S6 细胞匀浆。H 代表大丽轮枝菌强毒株及其寡糖素, L 代表大丽轮枝菌弱毒株及其寡糖素。
* * 将所有染色条带沿原点到前沿方向依次编号。
* * * C 表示为 X/ Y , D= X+ Y , X= 与对照比较增加的酶带数, Y= 与对照比较减少的酶带数, X 1和 Y 1 的对照为 CK1,
X2 和 Y 2的对照为 CK2。
* R is R8 and S is S6, which is cultured cells fr om the V . dahliae -resistent( YM 8) and susceptible( YM 6) va riet y each;
Ra or Sa is cells of R8 or S6, and Rb o r Sb is homogenate of R8 o r S6; H is a st rain o f V . dahliae with higher t ox icit y
or it s o ligo succharides, and L is w ith low er t ox icity .
* * A ll the enzyme bonds w ere numbered from or ig ion t o fr ont.
* * * C is X/ Y , D= X+ Y , X is the increase number as compared w it h the contr ol, Y is the decrease number as compared
w ith the contr ol; The cont ro l of X1 and Y1 is CK1, i. e. unt reat ed co tton cells( R o r S) ; the contr ol o f X 2 and Y 2 is CK2,
i. e. tr eated cotton cells by the elicitor fr om V . dahliae, H( L )→R( S)
从表 1可以看出, C1和 D1反映大丽轮枝菌寡
糖素对棉花细胞POD 同工酶的的影响。与未受刺激
的棉花细胞( CK1)相比,所有寡糖素都引起受试材
料出现新酶带(正效应) ,其中耐病品种的组培细胞
对强毒株寡糖素的响应略高于对低毒株的响应,而
感病品种的组培细胞则相反。C2和 D2反映棉花细
胞(匀浆)对大丽轮枝菌寡糖素活性的影响。可以看
出两点: ( 1)生长过程中接触过耐病品种的组培细胞
或细胞匀浆, 不论是弱毒株还是强毒株,其寡糖素制
剂均出现新的诱导活性,与受初级激发子作用的棉
花细胞( CK2)相比,即 R→L→R 与 L-R比, R→H
→S与 H-S 比,在与对照酶谱相同的基础上出现了
新的同工酶(正效应) ; ( 2)生长过程中接触过感病品
种的组培细胞或细胞匀浆的真菌, 其寡糖素制剂诱
导感病品种活细胞(即 S→L( H )→S)时,细胞 POD
同工酶谱与其对照,即 L ( H)→S 比较,酶带增减变
化显著,如诱导耐病品种的组培细胞,则受诱导细胞
的 POD同工酶谱与其 CK 2比较, 基本上是负效应。
说明敏感性棉花细胞对病原菌细胞壁的影响大于耐
抗性棉花细胞。
2. 2 交互诱导对棉花细胞 POD同工酶谱时间过程
的影响
Mar tinez 等[ 12]证明带有抗病基因的棉花子叶
的一种与过氧化氢发生有关能致凋亡的阳离子过氧
化物酶( pH 9. 5)在病原细菌感染后 3 h 出现,而阴
离子过氧化物酶大约在接种后 10 h出现。
我们用棉花组培细胞获得的结果见图版 I, 由于采
用的是酸性环境活性染色, 图版中的高活性酶带可
能代表阴离子过氧化物酶。图版 I: 4显示,来自抗病
品种中棉 12的组培细胞 R12受诱导后 9~12 h出
现新的酶带,这与 Mart inez 的结果是一致的。
就其诱导 36 h时的 POD同工酶的酶带位置和
酶带数目而言,真菌寡糖素对 R12和感病品种的组
培细胞 S18的影响与 2. 1中 R8 和 S6结果基本一
致: ( 1)受寡糖素作用的棉花细胞均产生新同工酶
(正效应) ; ( 2) S18削弱了大丽轮枝菌寡糖素对 R12
的诱导活性。表现为 R12受初级激发子H 作用后出
现的 2条新带 a 和 b(图版 I: 4)在次级激发子S18→
H 诱导的 R12同工酶谱(图版 I: 8)中明显减弱了。
与2. 1的结果不一致的是 S18并未影响大丽轮枝菌
寡糖素诱导 S18同工酶的活性, 即 S18→H→S18
(图版 I: 5)和 H→S18(图版 I: 3)有相同的 POD 同
工酶谱。
从同工酶谱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看出另一种正
效应,即一些在初级激发子诱导时出现的同工酶当
使用次级激发子时, 其活性增强或者出现时间提前。
图版 I: 3 和图版 I: 4 分别显示受初级激发子作用
后,敏感的 S18在 24 h 时有酶带 a ,抗性的 R12在
9 h 时有酶带 a 和 b, 而经 R18 诱导的次级激发子
( R12→H)作用后, S18 的酶带 a在 9 h 出现(图版
I: 6) , R12的酶带 a 和 b 在 6 h 时出现, 在 9 h 以后
增加非常显著(图版 I: 7)。
460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
2. 3 交互诱导对病原真菌致萎力的影响
感病品种的组培细胞提高了病原毒性和侵染
力,使接种该病原孢子的感抗性棉花植株的黄萎病
发生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明显增加,抗病品种
的组培细胞对病原致萎力影响很小(表 2)。
表 2 接种大丽轮枝菌的棉株 1~4 周发病率与病情指数
Table 2 T he incidence of w ilting and disease index of co tton plant s in fourth w eek after inoculat ing V . dahliae
处理
T reatment
第 4周发
病率 ( % ) *
I ncidence o f
wilt ing in
t he fourth w eek
平均发病率( % ) *
Average
incidence
o f w ilt ing
方差
2
第 4周病指( % )
Disease
index in
the four th week
平均病指( % ) * *
Average
disease
index
方差
2
V44→EM18( S) ( contr ol) 33. 3 14. 8 0. 0298 27. 5 12. 3 0. 020
S18→V44→EM18 57. 0 30. 3 0. 058 40. 2 21. 9 0. 030
R239→V44→EM 18 38. 7 22. 8 0. 029 31. 5 18. 5 0. 022
V44→CM239( R) ( contr ol) 23. 3 9. 0 0. 012 10. 0 4. 6 0. 003
S18→V44→CM 239 46. 7 23. 5 0. 038 31. 7 17. 5 0. 018
R239→V44→CM 239 23. 3 11. 5 0. 009 14. 2 7. 1 0. 004
* 发病率= 发病株数/统计株数×100%。
* * 病情指数= 病级×病株数/最高病级×株数×100%。
* Incidence o f wilting= w ilting plants/ statistical plants×100% .
* * Disease index= o rder o f disease×number o f ill plants/ the highest order of disease ×number of plant s×100% .
3 讨论
植物 POD 具有分子多态性, 参与多种生理过
程,易受各种内因(基因调控、激素或离子调控)和外
因(干早、盐碱、温度变化等各种胁迫及病菌侵染等)
的单独或综合作用 [ 11 12] , POD同工酶与棉花黄萎病
抗性的相关性近期也有报道 [ 13] , 故选择 POD作为
观测指标可以比较灵敏地反映棉花细胞和病原真菌
的相互作用。本文中大丽轮枝菌的初级激发子和次
级激发子均来自菌丝细胞壁多糖的人工降解,因此
两类激发子诱导的棉花细胞 POD 同工酶谱之间存
在显著差异从功能上表明寄主棉花细胞的确干扰了
大丽轮枝菌细胞壁多糖的结构。
虽然植物响应病原激发子作用以 POD变化,但
是POD变化的确切意义是不清楚的。病原激发子引
起的新增 POD 酶带,有可能与致病或防御有关,并
可通过进一步比较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的差异来
确定与防御有关的同工酶。但是这需要遗传背景基
本一致的近等位基因品系,对于遗传背景差异显著
的抗病和感病品种, 进行这种比较所获结论与实际
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本研究使用的交互诱导
体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遗传差异引起的分析困
难。按表 1中的 D2等级,即综合考虑酶带数目和位
置的变化,各交互诱导体系排列为 S→L→S ( 6, 6) ,
S→H→S ( 5, 5) , S→L→R ( 4, 5) , S→H→R( 3, 2) ,
R→L→R, R→H→S( 1, 1) , R→L→S( 1, 0) , R→H→
R( 0, 0) (括弧中的数字是表 1给出的每类诱导体系
中两诱导组合的D2值)。如果将 S→L( H )→S 或 R
→L( H)→R 称为单纯交互体系, S→L( H)→R 或 R
→L( H)→S 为复杂交互体系,可以看出: ( 1)感病品
种棉花细胞与大丽轮枝菌间有最强的相互作用, 耐
抗病品种棉花细胞与大丽轮枝菌间有最弱的相互作
用。这与表 2所示棉花细胞对大丽轮枝菌致萎力的
影响是一致的, 这就表明植物细胞对病原激发子的
影响与植物细胞对病原的毒性或侵染力的影响有可
比性。因此POD同工酶谱所示S→L→S 或S→H→
S 对 L→S 或 H→S 的正效应, S→L→R或 S→H→
R 对 L→R 或 H→R 的负效应可能与病原的毒性或
侵染力加强有关。在 V44→R12同工酶谱中(图版 I:
4)有而在 S18→V44→R12同工酶谱中 (图版 I: 8)
显著减弱的 2条酶带 a 和 b可能与该品种的抗病性
相关。
寡糖素作为潜在植物调节剂已经受到农业生产
的重视, 我们也测定了受大丽轮枝菌寡糖素诱导的
感抗性棉花细胞的细胞提取物和细胞壁制剂对大丽
轮枝菌强毒株 V44的抗菌性,结果表明寡糖素显著
提高了棉花细胞组分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作用
与诱导用病原的毒性无关(数据未发表)。但是目前
寡糖素尚未成为真正有效的调节剂, 这是因为对其
作用机理还缺乏深入了解。使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
品种得到的大量结果已经表明植物的抗性不在于有
更多的抗病蛋白质或机制, 而在于更快地启动或打
开这些机制,植物抗病品种通常比感病品种能更快
地启动这个机制[ 1 4]。因此, 本文关于交互诱导对
461 第 6 期 刘曼西等: 大丽轮枝菌寡糖素诱导的棉花组培细胞的过氧化物酶表达分析
POD 同工酶谱的时间效应, 即与初级激发子比较,
受抗病品种的棉花细胞诱导的次级激发子可使棉花
细胞的某些POD响应显著地提前和增强, 其意义在
于暗示抗病棉花品种的抗病性能中可能包括某种对
真菌细胞壁水解产物——寡糖素的识别和修饰,经
过宿主细胞防御识别修饰过的寡糖素或细胞壁将能
更快地激活棉花细胞的防御反应。因此在开发真菌
寡糖素一类植物调节剂时,研究植物对其的修饰可
能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 1 ] Dixon R A , Lamb C J. Mo lecula r communicat ion in
inter actions betw een plant s and micr obial pat hogens.
A nn Rev Plant Phy siol Plant Mol Biol, 1990, 41:
339 367.
[ 2 ] Baker C J, Or landi E W . Activ e oxygen in plant
pathogenesis. A nnu Rev Phy topathol, 1995, 33:
299 321.
[ 3 ] Zhang S Q , Du He, Klessig D F . Activat ion o f t he
tobacco SIP kinase by both a cell w all-derived carbo-
hydrat e elicitor and purified pr oteinaceous elicit ins
fr om Phyt ophtor a spp. Plant Cell, 1998, 10: 435
450.
[ 4 ] Yamaguchi T , Yamada A , Hong N , et al. Differ-
ences in the recognit ion o f g lucan elicitor signals be-
tw een r ice and soybean: -glucan fragments from t he
rice blast disease fungus Py ricularia ory zae that eli-
cit phy to alex in biosynt hesis in suspension-cultured
rice cells. Plant Cell, 2000, 12: 817 826.
[ 5 ] M ozzet ti C, Amat eis N , Matt a A . Diff er ential r e-
sponses o f cell suspensions o f pepper lines suscepti-
ble and resist ant to P hy tophtora cap sici Leo . to cell
wall and cultur e filtr ate elicit or s of Phy top hthora
spp. J P lant P athology , 1997, 79 ( 1) : 27 34.
[ 6 ] Bolw ell G P . Bio synthesis of plant cell wall po lysac-
char ides. T rend s in Gly coscience and Gly cotech-
nology , 2000, 12( 65) : 143 160.
[ 7 ] 黄鲲, 刘曼西. 病原真菌细胞壁对棉花 -1, 3-葡聚糖
酶的诱导.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8, 26( 7) : 103.
[ 8 ] 李如亮.生物化学实验.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 9 ] 张龙翔, 张廷芳, 李令媛.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
[ 10] 顾本康,马存. 中国棉花抗病育种. 南京: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 1996.
[ 11] Hiraga S , Sasaki K , Ito H, et al. A lar ge family of
class II I plant per ox idases. P lant Cell Phy siol,
2001, 42( 5) : 462 468.
[ 12] Bruce A . Abolition o f an inducible highly anionic
per ox idase activ ity in tr ansgenic tomato . P lant P hy-
siol, 1993, 101: 201 208.
[ 13] 马峙英, 刘叔倩, 王省芬, 等.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
棉花黄萎病抗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物学报, 2000, 76
( 4) : 431 437.
46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
刘曼西等:大丽轮枝菌寡糖素诱导的棉花组培细胞的过氧化物酶表达分析 图版Ⅰ
LIU M an-Xi et al.: T he perox idase isoenzymes of suspending culture cells o f co tton induced
by the olig osaccharins f rom V erticillium d ahl iae Plate Ⅰ
大丽轮枝菌寡糖素作用后 3~36 h 内棉花组培细胞 POD同工酶的 PAGE 电泳图谱
PAGE pho tog raphs of POD isoenzymes of co tton cultur e cells induced by olig osacchar ins from V . dahliae for
3~36 h 1. S18( cont ro l 1) ; 2. R12( cont ro l 1) ; 3. H- S 18( contr ol 2) ; 4. H- R12( cont ro l 2) ; 5. S18- H- S 18;
6. R12- H- R12; 7. R12- H- S18; 8. S18- H- S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