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COMPARISON OF CLASSIFICATION WITH THE DIFFERENT METHODS TO THE GRASSLAND WITH SHRUBS IN BEIJING MOUNTAINS

不同草地分类方法对北京山区灌草丛草地分类的比较研究



全 文 :第 1 卷
厂 o J

1
第 1 期
N C)
.
1
1 0 9 1 年
、C ’l’ 、
草 地 学 报
_
\〔{J龟E S 」’ 1 \ S J凶 IC : \ 1 冬毛 公
不同草地分类方法对北京山区灌草丛
草地分类的比较研究 ‘
李增元 王 培 胡兴宗 刘富渊
(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 ) (北京农业大学 )
摘要 : 本文用样线法对北京山区的灌草丛草地进行了测定 。 用并行指示种分析法 、 多元聚类
法及传统分类法对其进行了分类 , 并对这三种方法对该类草地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 结果
说明并行指示种分析法较其余两种方法为好 。
关键词 : 灌草丛 , 分类
引 言
“灌草丛 ” 术语是 《中国植被》 〔中国植被编委会 , 1 9 8 0 ) 首次提出的 , 系指 以中生多
年生禾草建群 , 其中散生有灌木的植物群落 。 这类群落在我国热带 、 亚热带和暖温带有着广
泛的分布 , 且多属于原生植被破坏后 , 形成的次生不稳定群落 。
对处于演替阶段群落的分类 , 国外多以演替顶极理论为依据进行划分 , 但他们多有顶极
群落的参照或历史考证资料。 而我国大陆开发较早 , 对原有面貌改造破坏亦早 , 因此 , 原有
面貌很难看到 。 故而 , 用什么方法研究我 国的灌草丛群落分类 , 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对灌草丛草地的分类 , 我国学者在 山西 、 贵州等地 , 用传统分类法进行过研究 (陈安仁 ,
1 9 s3 a ; b ; 苏大学 , 1 5 8 7 ; 王荷生等 , 1 9 9 0 ) 。 对北京 山区的灌草丛类草地 , 贾慎修先生
( 1 9 87 ) 依 自己的传统三级分类系统 , 对部分群落进行 了分类 。 祁永 ( 1 9 8 8 ) 用多元聚合的
数量分类方法 , 也对该区部分灌草丛草地分 了类 。 但他们都未对北京 山区的灌草丛草地作较
为全面的分类 , 也未用几种分类法进行比较 。 为此 , 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 用能揭示生
境 、 植被诸因素的多元分划数量分类法—并行指示种分析法及多元聚合法和传统分类法 ,对北京 山区的灌草丛类草地进行分类 , 并将其结果作比较 , 探索适于 该类草地的分类方法 。
北京山区 自然概况
本区位于北纬3 9 “ 3 2 ’一 4 1 0 0 3 ‘ , 东径 1 1 5 0 3 0 ’一 1 7 “ 3 5 ‘。 全市总土地 面积 2 6 , 4 2 7 k m 2 ,其中 山区占5 0 . 85 % 。 本区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角 , 北与蒙 古 高 原 前缘相 接 , 西连黄土高
原 。
山地分布于西部和北部 。 西部统称西山 , 东西向褶皱排列 , 属太行山山脉 ; 北部为军都
, 本文在野外取样 、 室内分 沂及 写作过程中 , 得到 了北京农业大学妆草组陈 吠君 、 史德宽 、 蔡朵珍 、 夏景新等位老师
及张玉国 、 王忠贤诸位同学的指 寻、 帮助 , 在此 . 作 齐涅表 咙谢 。
山 , 属燕 山山脉 , 是一条东西横裂 、 宽 )”的断块 山脉 。 两大 山脉汇集于南川付近的关沟 , 形
成本市西北部的山区 。 地势西北部高 , 向东南降低 。
北京 市位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 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大陆性季凤气候特点 。 四季分明 ,
冬季寒冷 、 干燥 , 盛行偏北风 ; 夏季炎热 、 多雨 , 盛行东南温暖而潮湿的海洋气流 。
本 ! 1了年平均温度南部为 1 1 . 5 ℃ , 北部低于 10 ℃ ; 全 功℃ 的年积温南部达 / !0 。℃ , 北部不
足3 5 0 0 ℃ 。 南北地区无霜期相差近一个月 。
全市 年平均降水量为 6 3 6 . 8 m m , 集中在 6 一 8 月 , 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4 % ; 冬季最少 ,
仅占 2 % ; 春 、 秋各占10 %和 14 % 。
本市西部 山区的母岩以石灰岩和砂页岩为主 , 北部 山区以花 岗岩和片麻岩为主 。
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带分布 。 随地势由高到低 , 依次为 : 山地草句土 (海拨 1 9 0 0 m 以上的
平缓 山顶 ) 、 l上{地棕壤土 (海拨 8 0 0 一 1 9 0 0 m ) 、 山地褐土和 山地 淋 溶 渴土 (海拨 so o m 以
下 ) 。
本区现存植被主要为次生类型 , 其中次生的灌草丛 占绝对优势 , 其它植被类型主要有 :
山地草甸 、 山地森林 、 山地灌丛和草丛 。
北京地区的植物 区系以种类丰富 、 起源古老的泛北极植物区系 , 中国一 日本植物亚区为
主 , 欧亚草原成份和黄土高原植物成份也有渗人 , 东北区的植物也延伸至此 。 另外 , 热带起
源的科属常以本区为分布北界 。
研 究 方 法
<一)取样
样线法 ( 又名线段截取法 , L in e 一 in t e r e e p t io n ) 。
具体测定方法是 : 先主观选一块样地 , 而后 , 在该样地内顺等高线设一基线 , 沿这一基
线随机选出三点 (阳坡 、 半阳坡 ) 或四点 (阴坡 、 半阴坡 ) , 作为样线通过的起点 。 样线用
1 0 m 长的卷尺 , 垂直于等 高 线 布 置 。 设好样线后 , 从一端开始 , 侮 l m 为一区段 , 记载每种
植物被样线所截 (包括线上方和线下方 ) 的 长度 、 个体数 (N ) 及垂直于样线的植物最大宽
度 (M ) 。 根据记录数据 , 依下列各式计算样地中每种 植物 的 密 度 、 盖度 、 频度及其相对
值 , 并将相对值综合成重要值 。
,
~ 1蟹度 = 刀 一丽 令 补线忌众
相对密度 = 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总密度 X 1 0 0 %
盖度 一个种被截长度的总和样线总长
x 1 0 0 %
相对盖度 二 一个种被截长度的总和所有种被截长度的总和
x 1 0 0 多石
频度 = 出现该种的区段数样线区段总数
X 1 0 0 %
相对频度 二 一 个种的加权频度所 有种的总加权频度 火 1 0 0 %
加权频度 = 出现该种的区段数 x F (系数 )
其 中 P = 万 一矗令 N
重要值 = 相对密度 十 相对盖度 + 相对频度
在样地内 , 除测定上述指标外 , 同时记载海拨 、 坡向 、 坡度 、 地形特征、 地表状况 、 群
落中 往要植物生长发育状况 、 植被季相 、 植物株丛直径 、 高度 、 生活型等 。
作者于 1 9 8 7一 1 9 8 9乍三 年 , 在北京 ILI区按海拨梯度和不同坡向进行 了取样 。 共测样地58
个 。取禅线路以穿越不同地形为原 则 , 其体是根据 1 : ]0 万T M影像和地形图 , 井考虑交通便
利条件选定 。
<二 )分类
1
. 并行指示种分析法 (T w o 一 w a y in d ie a t o r s p e e ie s a n a ly s i。, 缩写 T w in s p a n ) 。
该法是把全 体样方作为一个类 , 尔后 , 逐步把样方分成越来越小的类构成等级系统 。 分
划时 , 使用原始的植被数据 (文中为重要滇 ) 。 数据先用相互平均法排序 , 然后 , 用表 明相
互平均排序轴 长度的种使样方归并 , 并在 中点附近分割排序轴 , 而把样方分成两组 。 再用最
能指示排序轴极点的种来重新分类 , 把样方的分化精化 。 如此继续下去 , 直至每个类的成员
数符合要求为止 ( H ill , 1 9 7 9 ) 。
文中将该法作为本区灌草丛类草地中 、 低级单位— “组 ” 与 “ 型 ” 的分类方法之一 。所用数量指标为群落中植物种 的重要值 。
2
.
W a
r d 法
它是根据群落间物种的相似性 , 将相似性大的群落先聚合 , 相似性小的群落后聚合 , 直
到将全部样方聚合成一类为止的多元聚合方法 。
该法是 由W a r d (1 9 6 3) 最早提出 , 经 O r lo c i (1 9 6 7) 等人发展建 立起来的 。 计算采 用
的距离为欧氏距离平方和 , 算式如下 :
1、
万 (x , j 一 x j, 、)
= 1
D jk表示群落j和k 之间的距离系数 ; x ; j和 x jk 是第 i种 (i = 1 , 2 , · ·一 p ) 在 群 落」和群
落 k 中的重要值 。
对本区灌草丛类草地中、 低级单位的划分 , 本文也将该法作为一种分类方法 。 采用的数
量指标亦为群落 中植物种的重要值 。
3
. 传统分类法
采用贾慎修先生 (1 9 8 0) 提出的方法 。
结果分析与讨论
灌 草丛草地 目前在北京山区分布最广 , 占据面积最大 , 是本区主要的草地植被类 。
该类草地主要分布于海拨 8 0 m 以下的阳坡 、 “卜阳坡 、 半阴坡 。 在低海拨的阴坡及 8 0 m
以上的阳坡亦有分布 。
表 1 灌草丛类T 、、一i , l s p a n 法分类表
植物
种 么
草木栖 决黄 茂
欲绒萎陵 菜
大 画 眉 草
北京隐子草
考叶隐 子草
2 17 6 1 11 2 3 7 36 4 5 77 7 4 4 5 5 6 6 9 2 2 4 4 5 8 3 5 67 8 6 4 8 8 9 4 5 8 3 2 2 2 6 6 5 6 7
1 9 2 6 4 3 3 5 6 5 7 9 7 2 1 5 9 0 T 8 6 9 0 1 49 3 4 8 l 3 2 7 6 3 5 4 9 6 0 7 3 8 通4 组3 2 1 56 2 8 8 3 5
一了号一户方‘刁
3 一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一 4 6 5 凌13 4 3 - - - - - 一
6 4 4 5 - - - - - - - -
- - - - 一
2 1 一 1
l - - - 一 1
酸 枣
本 氏 木
3 2 一 3 2 2 l 一 2 一 1 1 一 一
- 一 1 一 2 - - - - - ~ 一 1 一 1 - - - 一一
广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 1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 - 一 3 - - - - - - - - - - - - - - 一
2 1
自 头 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1 1
中华隐子草
草 草
苍 术
紫 苑
黄 背 茅
茵 陈 篙
小花鬼全卜草
克 氏 针 茅
白 羊 草
荷葫莞花
达乌里胡枝子
2 一 3 3 一 3 1 -
1 - 一 2 - 一 一 2 2 2 一 1一 1 寸一 一 一 - 一
- - - - - - - - - - - - - 一 1
- - 一 3 - - 一 2 2 1 1 - 一 1 一一 1 - 一 3 - 一 1 13 一 一 - ~ 一 2 2 32 4 2 一 3 4 35 3 4 遗一 2 2
- - 一 1 一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一2
1 4 - - 一 4 4 3 一 1 一 1 一 5 4 4 5 5 4 5 5 5 5 4 4 3 3 4 3 5 4 4 5 5 12 一 3 3 工112 2 1 1 - 一 1 - 一 1
- - - - - 一 1 1一 一 2 一 1 1 ~ 1 2 1 ~ ~ ~ ~ 一一 1 - 一 1 1 一 ~ ~ 一 一 ~ - 一 - 一 - - 一一 1 ~ 一 一 一 一一
一 12 ~ ~ 一 - 一 1 一 12 1 1 - ~ ~ 1一 1 1 一 - 一一 1 1一 2 3 2 1 1 12 - - ~ ~ 1 2 ~ ~ ~ ~ ~ l ~ - 一 一
0 0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0 1
0 0 1 0 1
00 1 10 0
0 0 1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1
0 0 1 1 0 1
0 0 1 1 ]
萎 陵 菜 - - - - - - - - - -一 1一 1 一 1 - - - - - - - - - - - - -一 3 一 12 ~ 一一 - - - - ~ 一 1 一 1一糙 隐 子 草 - - - - - - - - - - - - -一 1 -一 1一 2 2 一 - - - - - - - 一 1 一 2 ~ - 一 - 一 - - - - - 一 1 一 1 ~丛生隐子草 一 1 1 - - - - - - - 一 4 1一 2 1 2 一 1 1 1 1 1 3 3 2 1 3 3 12 一 12 2 一 1 1 2 - - - -一 1 2 一 1 2 1 -野 枯 草 - - - - - - -一 1 2 5 一 1 2 2 3 2 2 2 1 1 一 1 一 2 1 - - - - - - - - ~ ~ 一 1卜一 1 - 一 4一 1 1 1 1 一长叶铁扫帚 - - - - - - - - -一 1 - - - - - -一 1一 1 - - - - - - - - - -一 1 -一 1 - - - - -一 1一铁 秆 篙 一 1 - - - - 一 12 12 2 一 1一 1 1 1 1一 l一 1 1 - - - 一 1一 3 ~ 1 0 1 2 1 - 一 1 1卜一多花胡枝子 一 1 - - - 一卜 1 1 1 一 1 1 一 2 一 1一 一 1 一 卜 一 1 1 3 1卜一 12 一 1 2 一 2一 2 2 3 一 1 1一 2 ~ -
荆 条 3 1 1 2 召2 4 2 3 2 4 3 3 2 1 1 2 1 一 12 2 1 1 3 2 3 3 3 1 3 3 2 3 2 2 11 1 1 1 l 2 2 2 3 2 3 2 4 4 l2 32 1 3 -
小 红 菊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一 1三裂绣线菊 - - - - - - - - -一 1 -一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 1 21园叶 鼠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卜 一苔 草 - - - - - - - - -一 1 4 2 一2 2 , 1 一 1 一 - - 一一 - - 一 - - - - 、 - - - - - - ~一 1 一 3 只4 4 4 42大 油 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 3 ] 1 2 1 1 一 2
浚 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 - - 一 2
绒毛绣 线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一 1 一 2 -一薄 皮 木 一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 - -一
0 1 0 00 0
0 1 0 0 0 1
0 1 0 01 0
0 1 0 01 1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1
0 1 1
1 0 0 0 0
1 0 0 01 0
1 0 0 0 0 0
1 0 0 01 1
] 0 0 1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1 1
1 0 1 0
野 青 茅
羽 茅
大叶鼠李
格 氏 篙
- - - - - - - - - 一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4 1 0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 - - - - 一 1 IO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卜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 - - - - -一 1 1 0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 - - - - - - - - - - - - - - - - 一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l 1 2 34 5 6
0 0 0 00 0 0 00 0 0 0 1 一1 z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z 1 1 1 1 1 1 l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l 0 0 o o 0 0 1 种分 划
0 0 0 0 1 1 1 ] 1 一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 1 1 1 水 平
01 1 1 0 0 0 l 1 l l l 0 0 0 0 0 0 0 0 1 1 1 l 1 1 1 l 1 1 l 1 1 1 1 1 l l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1 0 1 1 0 0 0 1 1 0 0 ] 0 1 1 l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O0 1 1 l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1 0 1 ]
0 1 0 1 0 01 0 1 0 1 1 11 11 t l1 0 00 0 0 0 1 1 11 11 1 0 0 0 0 1 l0 0 0 0 l 1 1 O1 0 1
1243弓6样方分 划
水 平
8 ]

。‘f一始分蓉八晰州日浮一 烹门 扣 犷洛 坦 群知 只 ” ;
困器尊粼众犯口川a的u污卜司瓣国键

T田
l匕一弈么
‘髻公玺
一汗一回
匕回
姆件工
一…”ŽŽ限瞬以一曰户

倒月日牙一手巨
‘一“ 。七止一{
一西! 重
…衡之
令呜夔妞关.
.
8 2
·
群落以多年生中生 草本植物占优势 , 灌木 散布其中 , 有一定程度的发育 , 可形戊层片 ,
其郁闭度为 1 0一40 % 。 草本层片是群落的主要 层片 , 该层片常见种主要有 : 白羊草、黄背茅 、
隐子草 、 草草 、 多花胡枝子 、 野枯草 、 大油芒 、 苔草等 ; 灌木种常见者为 : 荆条 、 酸枣 、 山
杳 、 小叶鼠李 、 荷葫笼花等 。 本类草地定量测定的58 个群落名称及部分环境参数见附表 1 。
如上所述 , 北京山区的灌草丛类 草地均属原生植被破坏后 , 形成的次生类型 , 对于这类
草地的分类 , 究竟用什么方法较为适合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 现将几种方法对本类草地的分类
结果陈述 于下 。
(一》并行指示种分析法
灌草丛类草地 58 个定量测定样地的分划结果见表 1 和图 1 。 表的下方和右侧分别表示在
不同分划水平时 , 样方和种的组合 。
T w m o p a n 法分划树状图说明
负 ’‘端扮示种 分划参照 号 “正 . 端指示种
白羊 熟 2 厂‘ -一}
}
{

}已二
D
,
重要值等级
T
重要值等级 { : 10 一 2 9 2 : 3 0一49 3 : 5。一7 9
诺 : 一二舀一 l ! 9 5 : 12 于 159 ‘导;由 以上
从图 1 和表 1 ! , 可看出 , 该法将本类草地共分成 5 个组 32 个型 。
<二)W a r d法
该法对 5 8 个群落的聚合结果见图 名 。 其分组闪值的确定如图 3 所示 。
从图 2 、 图 3 可知 , 该法也将本类草地分成 5 个组32 个型 , 它 与T w is p a n 法 分 的组和
型数相 同 。
<三 )传统分类法
传统分类法是以各层优势种相同将群 齐归并为型 , 而将建群种相 同的型联合为组 。
该法将本区灌草丛类草地共分成 1 2个组村个型 。
<四 ) _三种分类方法对灌草丛类 草地分类结果比较
二利,分类 产与法对本 区灌 草丛类 一草地的分类结果 见表 艺 。
葱醚
328卜X
叻4丫

月了 令
OC
, 、 J
一 ~ J
7今晒5了叻仍4”8留4心76O心9耘勺7ƒ„一甲邪6沪决如少4
、J 卜J
吧一2
立_
56
二、
62一习6少公一6292口父
J , 个户
二吃 口 ,
匕卜 tJ
褥潞声准禧燕ard醉瓣茸件函
七夕1 ~ 】
二二
书 〕 二
二二 勺孟
~刁 ~ J
刁 J “J J
袅 朴
气J
]

!
」 一
勺 !口
川刀
l

一习 !
_ }

冬习一}一
{ ⋯丁]一}
}
,
{
习一 )二
. . . . . . . .
-
勺 甲曰
岁于
一 J
) : t J
产 」 姜.
私 卜J
里万
弃卜荞
·
8 通 .
X离7
/
分组瞬位
//
.!山甲 {
//
l0’l01.
一一一一一尹, . . 司曰. . . . .‘. . 曰. j ~ 侧卜- 山. ~ 一 , ”一~一 J一副- 曲曰. .
1
.1

|
|勺
0
2 5 2 3 2 1 1 9 1 , { 5 1 3 类群数
图 3 灌草丛类多元聚合分类组 JK 值的确定
表 2 灌草丛类三种方法分类结果比较
传统分类法分类系统
(贾滇修 , x 9 8 0 )
工、 野青茅组
1
. 同中
n 一 1 (7 5 )
H
、 苔草组
2
。 同 中
n = 1 (63 )
3
.
}司中
n = 1 (5 8 )
4
。同中
n = 1 (6 8 )
5
. 同 中
n 二 1 (6 2 )
6
。同中
n = 1 (2 6 )
7
. 同中
n = 1 (2 5 )
8
. 荆条 一 苔草 十 达乌里胡枝子
n = 1 (32 )
m
、 野钻草组
本文分类 系统
T w in s p
a n 去
、 山地具滚术中生苔草组
1
. 漫疏 一野青茅 + 苔草 (型 )
n 二 1 (7 5 )
2
. 荆条 一 三裂绣 线菊 十 苔草
n = 1 (6 3 )
W
a ]

d 分类系统
(多元聚合 )
工、 同中
1
.
}司中
n = 1 (7 5 )
2
.
1司中
二 4 交3 2 ,
3
. 同中
, = 3 (2 5
,
62 , 6 3 , 6 吕)
3
. 荆条 一 苔草 + 多花胡枝子
n = 1 (5 8 ) 2 6 , 5 8 )
4
. 荆条 一 苔草 + 丛生隐子草
n = 1 (6 8 )
5
. 荆条 + 绒毛绣线菊 一 苔草
n = 1 (6 2 )
6
. 浚疏 一 苔草 十丛生隐 子草
n = 1 (2 6 )
7 。荆条 一 苔草 + 杂类草
n = 1 (2 5 )
n
、 山地具灌木 旱中生黄背茅 、
中华隐子草、 花草组
8
. 荆条 一 野括草 十 大油芒
n
、 同中
‘全, 同中
9
. 同中
8 5
n = 1 ( 1 )
10
. 荆条 十 荷菊莞花 一 野枯草
n = 1 (7 7 )
lV 多花胡枝 子组
1 1
. 同中
n = 1 ( 名 )
V
、 草草组
12
. 同中
n = 1 (2 3 )
巩 、 中华隐子草组
1 3
. 同中
1 = 1 (3 3 )
姐黄背茅组
1 4
. 同中
n = 2 (4 4
, 5 4 )
15
. 荆条 一 黄背茅 十丛生隐子草
n 匕 1 (9 0 )
16
. 荆条 一 黄背茅 + 中华隐子草
n = 1 (8 4 )
17
. 酸枣 一 黄背茅 + 白 “草
n = 1 (84 )
姐 、 白 羊草组 :
1 8
. 同中
n = 8 (3 6
, 4 6 , 4 7 , 6 J ,
65 , 83 , 9 3 )
n 二 1 ( 1 ) n = 1 ( 1
9
。荆条 多花胡枝子 十 中华隐子草
= 1 ( 2 )
5
. 同中
n = 1 ( 2 )
1 0
. 荆条 一 草草 十 多花胡枝子
= 1 ( 3 3 )
6
. 同中
n = 1 (2 3 )
1 1
。荆条 一 中华隐子草 十多花胡枝子
= 1 ( 3 3 )
7
.
}司中
1 = 2 (3 3
, 4 4 )
O口口.
中84同,. J喂nl勺12 . 荆条 一 黄背茅 十白羊草
5 4
, 8 4 )4,草朴口下8
13
. 荆条 一 白
(4 7
,
+ 黄背茅
8 8 一 90 )
9
. 荆条 一 黄背茅 + 从生隐子草
n = 1 (9 0 )
1
、 山地具灌木旱 中生白
丫草 、 丛生 隐子草组
14
. 荆条 一 白 羊草 十黄背茅 十
达乌 里胡枝子
1 = 5 (3 6
, 5 3 , 6 5 , 7 4 , 8 9 )
相当 上本法 m 、 12
1
、 同中
10
. 同中
19
. 酸枣 一 白羊草 + 萎陵 菜
n = 1 (7 4 )
2 0
. 利条 一 白羊草 十 达乌 下胡枝子
n = 1 (5 3 )
2 1
. 同中
n = 6 (2 4
, 2 8 , 4 1
, 5 2 , 6 0
, 87 )
2 2
. 荆 条一 白 羊草 十 多花
胡枝子
n = 2 (4 3
, 5 1 )
15
. 荆条 一 白 准草 + 丛生 隐子草
n = 6 (2 4
, 2 8 , 4 1 , 4 3 , 5 2 , 8 7 )
2 3
. 荆条 一 自羊草
隐子草
1 (6 9 )
一 白羊草
1 (5 0 )
十 中华 16 .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丛生隐子
草 十黄背茅
7 (连6 , 49 , 5 0 , 5 1 , 6 4 , 6 9 , 9 3 )
2 4
. 荆条 + 铁秆 岔
n = 2 (5 3
, 6 5 )
1 1
. 酸枣 一 白羊草 + 萎陵菜
n = 1 (7 4 )
12
.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黄背茅
n = 4 (3 6
, 4 7 , 2 3 , 8 8 )
1 3
·
!司中
n = 2 (5 2
, 8 7 )
且 、 1 4 .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从生
隐子草 + 多花胡枝子
n = 3 (2 4
, 2 8 , 4 3 )
1 5. 荆 条 一 白 仁草 十 多花胡枝子
n = 3 (4 1
, 5 0 , 5 1 )
1 6
.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黄背茅
n = 2 (4 6
, 9 3 )
1

17
.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中华隐子草
n = 1 (6 9 )
1 8
. 荆条 一 自羊草 十黄背茅
+ 野枯草
u = 3 (4 9
, 5 9 一 6 4 、
8 6
2 5
. 同中 17 . 荆条 一 白羊草 + 野枯草
n 二 5 ( 4 5 , 5 9 , 7 0 , 7 1 , 7 8 )
1 9
. 同中
n = 3 (4 5
, 4 9 , 7 8 )
n 二 3 (4 5 , 7 1 , 7 乏)
2 6
。荷葫尧花 一 自羊草
+ 野枯草
n = 1 (7 1 )
27
. 三裂锈线菊 一 白羊草
+ 野枯草
n = 1 (7 0 )
2 8
. 荆条 一 白羊草 + 苔草
n = 1 (5 9 )
2 9
. 荆条 一 白一羊草 十北京隐子草
n = 2 ( 5
,
15 )
众 . 丛生隐子草组
3 0
. 荆条 一 丛生隐子草 +
黄 背茅
n = 1 ( 6 )
2 0
. 三裂绣线菊 一 白 羊草 +
野枯草
x i 二 1 (7 0 )
8
. 荆条 一 丛生隐子草 +
白羊草
1

2 1
. 荆条 一 丛生隐 予草 +
黄背茅
n = 2 ( 6
, 6 0 ) n = 1 ( 6 )
n

2 2
. 荆条 一 自羊草 +
丛生隐子草
n = 1 (6 0 )
3 1
. 同中 n 、 2 3 . 荆条 一 丛生隐子 草
十 铁秆篙
n = 1 (6 1)
水fl当 j飞本方 、少之1 、 8
n = 1 (6 1 )
(相当 于本法 工 、
相当十本法 班 、 10 1 、 2 4 . 同中 n = 1 ( 7 7 )
n = 1 (7 7 )
人 、 北京隐子草组 IV 、 同中
3 2
. 同 中
n = 1 (39 )
3 3
. 同中
2 5
. 荆 条 一 北京隐子草
白羊草 十 铁秆蔷
n = 2 ( 弓 , 3 9 )
2 6
. 同中
n = 1 (2 7 )
2 8
1 = 艺 ( 3 , 2 7 )
相 “绮f 本 法万 、
!司本法 2 吐
3 4
. 同中 2 7 . 同中
n = 1 (1 6 )
3 5
. 同 中
n = 2 (1 5
, 1 6 )
同本法 25
n 二 1 ( 3 )
3 6
. 同 中
1 9
. 荆条 一 丛生隐子草 +
铁秆篙
n = 1 (6 1 )
2 0
. 荆条 一 苔草 + 达乌 吧
胡枝子
n = 1 (3 2 )
2 1
. 荆条 十 荷葫莞花 一 野枯草
n = 1 (7 7 )
1v
、 山地其灌木与一 中生北
京 隐子草组
2
. 荆条 一 北京隐子草 + 铁
秆篙
n = 1 (3 9 )
23
. 荆条 一 北京隐子草 +
黄背茅
n = 1 (2 7 )
2 4
. 荆条 一 白羊草 + 北京
隐子草
n = 1 ( 5 )
2 5
. 荆条 一 北京隐子草 十
白羊草
I, 二 习 (15 , 1 6 )
26
. 荆条 十 酸枣 一北京隐子草 + 白丫一 草
n 二 1 ( 3 )
2 7
. 荆条 卜酸枣 一 北京隐子草
n = 1 (1 3 )
2 8
. 同 中
n = 1 (1 3 )
n = 1 (1 3 )
8 7
3 7
. 同 ; 卜
n 二 1 ( 4 )
马 、 多叶隐 子依组
3 8
. 同中
n 二 1 (6 6 )
3 9
. 同中
1 : 二 1 (7 2 )
2 8
. 荆条 十酸枣 一 北京隐子草 ‘ 黄背茅
n = 1 ( 4 )
v
、 山地具灌木乡叶隐子草组
2 9
. 荆条 一 多叶隐子草 十
达乌里胡枝子
n = 1 (6 6 )
3 0
. 酸枣 一 多叶隐子草 十 白羊草
n = 1 (7 2 )
3 1
. 酸枣 一 多叶隐子草 十 多花胡枝 r
n = 1 (19 )
32
. 荆条 一 多叶隐子草 + 本氏木兰
n 二 1 (2 1 )
2 9
. 同中
n = 1 戈4 )
V
、 同 中
3 0
. 荆条 一 多叶隐子草 十
达乌 里胡枝子 + 本氏木兰
n = 2 (2 1
,
6 6 )
3 1
. 同中
n 二 1 (7 2 )
3 2
. 同中
n = 1 (1 9 )
本 法同30
中JlJ0.J注
Jl 二 1 ( 1 9 )
」1 。同中
n = 1 (2 1 )
表 即扣, T w in s p a n 法分出的第一组 (山地具灌木 中生苔 草组 ) 包括 r传统分类的两个
组 , 即隶属于从生禾草的野青茅组和莎草类的苔 草组 , 而与W a r d法结果较 一玫 , 只是W ar d
法将属于T w in s p a n 法第三组的 32 号包括进来 。
本区野青茅占优势的灌草达 , 主要分布于低山 、 丘陵阴坡 , 多是由于 灌 丛 中 的灌木遭
受破坏 , 使草本植物有 r充分发育的机会形成 , 其生 长地生境较优越 。 但以苔草占优势之草
地 , 其分布 、 成因及生境诸因素与上述情况类似 , 况且 , 在野青茅建群的群落中 , 苔草也多
为优势种 。 再者 , 对这两类草地进行规 划或改良方面也无什么差别 , 因此 , 把它们归为一个
组更切合实际 。
对 上述 T w in s p a n 法划出的第一组 , 在型的划分上 , 用传儿分类法与T w in s p a n 法划分
结果较 ‘致 , 只是 前者将后者第三组中的32 号样方分为一个型 , 这样 , 传统分类法把这个组
分为 8 个型 , 而T 、in s p a n 法分为 7 个型 ; W a r d 法把前两者的 已 、 4 、 岛 二个型和 3 、 6 、
7 三个型分别合并为 1 个型 , 它将这个组共分成 3 个型 。
从附表 1 可知 , 62 、 63 、 68 三 个群落在分布上有差异的 , 2 5 、 26 、 58 三个群落亦然 。 故
此 , 把它们分别划分为型更合理些 。
对 T w in s p a n 法分出的第二组 , 三种方法间有 定差距 。 传统分类法把这个组分成 6 个
组 ; 而W a r d法将属于T w in s p a n 法第三组 中的 9 个 样方 (8 9 、 2 了、 2 8 、 4 3 、 6 9 、 6 、 6 0 、
6 1

7 7) 聚在了自己的第二组 , 而把后者中的 」7 、 83 、 8 三个样 方归在 r 第三组中 。
在型的划分上 , 三 种方法对T w in o p a n 法的第二组也有 定差 异 (表 2 )
从附表 1 巾可看出 , T w in s p a n 法分出的第二组 中各杆方在分布 产仁境 [ 较 一致 , 它比其
余二种方法对这些样方的归并更合理些 。
对T w in s p a n 法第三 、 四 、 五组中各样方组与型的归并 , 二种方法的分类结果 , 既有相
同者 , 也有相异者 。传统分类法在这三个组中分出了 5 个组 ; W ar d法将 T w in s p a n 法第三组
其中的 9 个样方划在了自己的第二组中 。 对 T w in s p al l法乡即L}、 互组 中样方的划分 , w ar d
法划分的结果与之基本相 同 。 从组 成群落物种的相似性 、 物种对 , t:. 境要求的 ·致性等方而考
虑 , T w in s p a n 法分出的结果较为理想 。
从 以 }几分析川一知 , 对北京山区灌草丛类草地的分类 , T w i、飞s p a n 法较其它两种方法更适
合。 这是因为 : 本区的灌 草丛群落属次生不稳定的群落 , 对这类群落的分类 , 如果从群落间
物种的相似性或建群种 、 优势种考虑 , 显然不如以排序法为原理的兼顾生境一致和物种相似
性的T w in s p a n 法理想 , 这从上述结果中可看 出 (表 名和附表 1 )
结 论
1
. 不同分类方法对北京山区灌草丛类草地分类的结果有差异 , T w in o p a n 法和 w a r d法
都将该类草地分成 5 个组 32 个型 , 传统分类法将其分为12 个组 41 个型 。
2
.
T w in sp a n 法划分的次生灌草丛的 “组 ” 与 “型 ” , 在其 内部各群落间的种类组成及
其分布生境都很相似 ; w ar d法对该类草地分出的 “组 ” 与 “型 ” , 其内部群落间植物种组
成较为相近 , 但分布生境上不尽相似 ; 传统分类法分出的 “组 ” 与 “型 ” , 只 以群落间建群
种相同 (组 ) 、 建群种及主要优势种相 同 (型 ) 考虑 。 因此 , 从群落演替 、 改良 、 规划及 草
地分类单位的相对稳定性角度考虑 , 用 T w in s p a n 法对本 区不稳定的灌草丛草地进行分类较
合为适 。
参 考 文 献
王荷生等 , 19 9 。: 京一秦地区的森林资源及其发展潜 力。 自然资源学报 , 5 ( 么 ) : 15 6一 1 68
中国值被编委会 , 1 9 8 0 : 《中国植被》 , 科学 出版社 , 北京 。
祁永 , 19 8 8 : 北京山区灌木草丛分类 的初步研究 , 硕士学位沦文 , 北京农业大学 。
苏大学 , 1 9 5 7 : 贵州草地 , P l。一 3 5 ; 4 9一 8 5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贵阳 。
陈安仁等 , 1 9 8 3 : 。 : 山西草山植被类型及其生产力动 态的定位研究 。 山西农科院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印
陈安仁等 , 19 8 3 , b : 白羊草灌草丛植 波的研究 。 山西农科完畜牧 兽医科 学研究所
贾慎修 , 19 8 0 : 中国草原类型分类的商 讨 , 中国草原 , 1 ( 1 ) : 1 一 13
贾慎修 , 1 9 8 了: 北京地区温性灌木草丛 的植被组成和草场类型 的分类系统 , 北京农业大学
H i一l , M . 0 . , 19 7 9 : T W IN S p A N 一 A F O R T R A N P r o g r 。 “1 f o r A r r a n g in g M u lt iv a r ia t e D a t a i n a n o r d e r o d T * o
W
a y T a l〕le Ij y C l a s , i fi e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d iv id u a ls a lld A t t : ib u t e s . It h a e a , N . Y . C o r n e ll U n iv d r s it )
,
.
o r一1 c l , L . , 19 6 7 : A l一 A 吕g lo m e r a t iv e M e t h d fo r Cl a s s if ie a t i o n o f E l a n t C o ; n m u n st i e s . J . E e o l. 5 5
钱 。。 d , J . H . J r . , 19 6 3 : H i o r a r e li i e a l G r o u Pi n g t o O P ti m i , e a n o b ] e e t iv e F u n e t i o n . J。 A m o r . S t a t i、 t . A 5 s . 5 5
T H E CO M P A R IS O N O F C L A S S IFIC A T IO N W IT H T H E
D 工F F E R E N T M E T H O D S T O T H E G R A S S L A N D
W IT H S H R U B S IN B E IJIN G M O U N T A IN S
I

1 Z e n g 一 y u a n W
a n g P e i H u X in g
一 z o n g I」iu F u 一 y u a n
A B S T R A C T
「n t h i吕 p a p e r , 七h e g r a s sla n d w i七h 吕h r u b s w a s s a xn p le d w i七h 七h e m e 〔里飞o d o f
1 1月 c 一 in te r e e p tio n in B e iji n g 人Io u n t a z n 、 , a n d w a s e la 、、if ie d w it h th e m e 七h o d 、 o 士.
Lw
少一w a 了 in d ie a to r o p e e i e 、 a n a ly 、i、 , W a r d
, a n d tr a d iLio n a l e la s、if le a tio n
.
T h e r e -
s u l ts o f e la s s if ie a七io n w i七h t h e th r e e m 。七h o d s w e r e e o m P a r e d . T h e t w o 一 w a ) i r一
d je a Lo r s p e e io s a n a ly s is w a s b e tt e r 七h a ll th e o t h e r s .
K e y W
o l
,
d s : g r a s sla n d w i七h sh r u b s , e la s s if ie a tio n
8 9
附表 1 灌草丛类各群落名称及部分环境参数
一 . 曰. . . . . 硬. . . . . . . 土 上壤四值样 海 坡方 爵 ‘不了1称
拨 向

(m )
坡 土 壤
层 有
!享 机
度 度 质

(度 ) (c m )量 (% )

8 0

1 2
7

0 1
7

4 6
月任一a一Žn曰n†5-刁gd八J几乃J月”q口」荆条 一 苔草 十 杂类草
i雯疏 一 苔草 + 丛生隐 子草
荆条 十绒毛绣线菊 一苔草
荆条 + 三裂秀线菊 一 苔草
荆 条 一苔草 十 多花胡枝子
荆条 十 三裂绣线菊 一苔草
搜疏 一 野青茅 十苔草
荆条 一 白羊草 + 黄背茅
荆条 一 白羊草 + 黄背茅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黄背茅
荆条 + 黄背茅 + 丛生隐子草
荆条 一 黄背茅 十白羊草
荆条 一 黄背茅 十白羊草
荆条 一 黄背茅 + 中华隐子草
荆条 一 中华隐子草 十 多花胡枝子
荆条 一 中华隐子草 十 多花胡枝子
荆条 一 中华隐子草 + 多花胡枝子
荆条 一 野枯草 十 大油芒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丛生隐子草
荆条 一 丛 生隐子草 + 黄背茅
荆条 一 黄背茅 + 白羊草
酸枣 一 白羊草 + 萎陵 菜
荆条 一 白羊草 + 黄背茅
荆条 一 白羊草 + 达乌 甩胡枝子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黄背茅
荆 圣 一 白羊草 + 丛生隐子草
荆 条 一 白羊草 + 丛生隐子草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多花胡枝子
荆条 一 白 羊草 + 丛生隐子草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丛生 隐子草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丛生隐子草
荆 条 一 白羊草 + 黄背茅
荆 条 一 白羊草 + 中华 隐子草
荆 条 一 白羊草 + 黄背茅
荆 条 一 白羊草 + 多花胡枝子
1 1 0 0
1 1 0 0
3 8 0
3 0 0
5 6 0
4 6 0
5 3 0
5 2 0
2 2 0
2 2 0
1 5 0
6 60
1 0 0
1 5 0
6 4 0

半阴


华阳
半阳


半阳
半阳

}润


半阳
2

5 6
2

4 6
2

1 1
3

8 2
2

3 4
2
,
4 8
7

6 8
7

4 8

0 3

1 8
7

7 9
7

4 4
8

0 4
7

6 6
7 。 2 6
尸。 4 1
,件Od
5C5ncl户0工b6J…J八
JnJ任qj八乃
”a,Ž卫50八-Q卜l月叮了阿5nus勺山。舀nJ勺19]Q今‘,林山9乙朽妇乃Jq白”O
5
ƒ
Un
”八曰s一a尸往†八n-匕曰”31幼乃j,沼J嘴dJJ”n口。谧qi1q立口J目.咫刁士nU叹lnŽ舀月‘”口介05-一a曰n妇乙勺,月?],J’。d””j1印心J
n曰ndj月
自Jj户n,菠今」
3 10
2 5 0
3 6 0
2 8 0
2 0 0
1 7 0
4 2 0
4 8 0
3 7 0
4 3 0
5 4 0
1 7 0
4 0 0
3 6 0
1 0 0
2 5 0
5 8 0
2 0 0
6 4 0
半阳
半阳
半阴
}妇



眯l




半阳




拼{
件1
2

7 5
3

5 6
7 。 9 1
7
,
6 8
2

17 7

2 5
4

1 8 7

6 1
::
1

6 3 8

1 7
3

4 3 6

7 6
2

13 7

6 9
3

8 9 6

8 4
2

6 7
3

1 1
8 。 0 5
7

6 9
月
5写828733042106953672891,,‘抓门口内匕一口阅Ul了do八O曰nU怡10R†介J,‘匕”5几J月尸3“,”9†Q…卜户只.
n乙n,一n口
续附表 1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铁秆篙
荆 条 一 白 羊草 + 野枯草
荆条 一 白羊草 , 黄背茅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野枯草
荷病莞花 一 白羊草 十 野枯草
三裂绣线菊 一 白羊草 + 野枯草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苔草
荆条 一 白羊草 十 野枯草
荆条 一 丛 生隐子草 + 铁秆篙
荆条 一 苔草 + 达乌 甩胡枝子
荆 条 一荷 茹莞花 一 野枯草
荆 条 一 北 京隐子草 + 铁秆篙
荆条 一 北京隐子草 + 黄背茅
荆 条 一 白羊草 + 北京 隐子草
荆条 一 北京隐子草 十 白羊草
荆条 一 白 羊草 + 北京隐子草
荆条 一 酸枣 一 北京隐子草
荆条 一 酸枣 一 北京隐子草
荆条 一 北京隐子草 十 黄背茅
荆条 一多叶 隐子草 十 达乌里胡枝子
酸枣 一 多叶隐子草 十 白羊草
酸枣 一 多叶隐子草 + 多花胡枝子
荆条 一 多叶 隐子草 + 本氏木兰
7 2 0 4

0 , 2

7 0 0
2 5 0
3

2 4
4 4 0
1

8 7
3

Cl

3 6

7 3
7
.叮才
4 2 0
2 3 0

1 4

9 6

2 7

3 3
八JJq
5 5 0
4 4 0
。 6 6

4 1

3 4

C l
JJ乃自
5 只0
9 6 0

0 5

2 污

4 1

6 1
一了产n
八口10 月月.
巧40肠3劝筋知5岭黔2川”司切0即洲27530肠1儿筋轮知38加2540护
47 0
12 0
5 3 0

2 1

3 9
⋯;:
4 00
2
。 、
15
1

5 2
4 0 0
6 6 0
5 2 0
5 4 0
1

7 2
l
。 ‘6
2

1 2
3

22
5 0 0
5 9 0
.
2 4

3 2
3 60
92 0
6 户0


半阴
半阳
半阳
半阳

半阳

半阳

半阳

半阴
歼1

半阴
}泪
半 阴




l

5 1
3

5 6
3

I G
2

1 1
7

6 7
孚。 6 e
下。 2 4
2

2 1
7 。 9 0
7

6 8
8

0 4
尸。 4 3
7

4 1
7
。 只o
7105946823534
附表 2 灌草丛草地各群落重要值 10 以上的植物种名称
植物种 片· 种一一丝一编 号 」 中 名荆 条 V i t e x e h i n e 月 5 1夕
5
2
{
白 羊 草
} ,
J 。
,
B o r h r i o e hl o a i 了 e 人a e m z了,”
T h e m e d a ja 刀口 , 守i e 。
s
峨 ⋯ 丛生隐子草
5
5
! 草 草
s 。
! 多花胡枝子
C le i s l o g e n e s e a e s 刀i l v ‘a
,
7
} 达乌里胡枝子
月 r t h r a x o 刀 丙i 刃尸i d 刀 ,
L e ; 尸e d e : a 了lo r i占u n d a
L
.
d a v “r i c a
野 枯 草 A r u r王d i n e l la h i r t a
大 i由 芒
5 2 0
S r -
中华隐种草
草本栖 黄善
5 2 : 苔 草
S 夕 o d z o 刀0 9 0 12 s i b i z」 i e l一万
C le i s r o g e n e s e h i zZ亡尹刃犷了s
A s r r a g a l u s m e l il o 子。 了d 召 ,
C a r e x 夕e d jf o r , n i s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 . . . . . . - - - . r ~一 . 、 口, , , 门 . , 吧, 亡 -一一一 . . . ~ 二. . . 口. ‘‘二 . ‘. ‘. . 二二. . 曰. . 峭‘‘二. . 口.冬于1
续附表 2
5 1 5 酸 枣
5 2 毛 北京 隐子草
5 1 5 鹅绒萎陵菜
二几裂秀 夕资菊
2 1 : y p h u s ju ju b a
C Ic i刃t了
,
g e 刀e s
P o t c n t 了lla a n , e r l n a
S 尸了 a : “ t尹 2 ro b a ra一s一
S 铁 秆 篇 了r挤e 2 2才产5 1‘2 s u e l r o zz z矛,
搜 疏 D e : , 广: ia 多 r a n d i fl o r a
S
S
2 ]
2 2 {
}
绒 毛绣线菊
薄 皮 木
5 2 , 多叶 隐子草
}
1
s
‘ ,
}
{
荷葫莞花
本氏木兰
萎 陵 菜
白 头 翁
小叶 鼠李
野青茅
长 芒 草
长叶铁扫 帚
万尸ir a ‘a d a s 夕a n rh a
去 e 户ro d £ r ln is o b lo g a
C l e i , z o g e i之e s 刀0 1少夕h 夕lla
咨梦2 1左, 厂r o 己矛)7 1 a e h a n 7 a e d a 刀h n e
I , , d 了尸 o f e 产a b u 儿 g e a n a
P o 了己 ,了2 ill a e h i刀 己n s is
P 21 1 夕a ri ll a e h in e n s is
R I, a , , , 21 刃 刀a v if o lia
5 6 5 D
e 少e u x ia a r u n d in a e e a
5 0 1
S 。 昌
S
。 ‘ 羽 茅
5 2
浪夕‘z b 乙I n g e a 月 a
L e s 夕e d e 了 a e a r a g a n a
A c h n a th e r l‘zn s ib ir 止e u ml一!|!工11Œ
S 。 :
5
7 。
S , o
l
一!一!1
5 0 1
5 5 里
大 画眉草
中华草沙蚕
茵 陈 篙
糙隐子草
小花鬼针草
5 0 3
5
5 。
小 红 菊
格 氏 篙
克氏针茅
园叶鼠李
E r g r o s t i s 夕i l o s a
T r jP o 刀o n e h i n e n 夕15
A r l e 尹n i s i a e a 夕i ll a r i 夕
C l e i s 了o g e n e s s q u a r r o s a
B i汀 e 子卫5 b i P i n n a z a
C h r 少, s a n r h e m u z矛7 艺u w a d ‘k i i
龙 r 了夕 z尹了i s i a 多i 尹a e d i i
J ‘ , i夕 a k r y lo v i i
R h a 用 u s g l o b o s a
卿一月S
S
一 9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