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3ꎬ 31(5): 454~460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3724 / SP J 1142 2013 50454
后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谱系结构的时空变化
张奎汉1ꎬ2ꎬ 鲍大川1ꎬ 郭屹立1ꎬ2ꎬ 卢志军1ꎬ 黄汉东1ꎬ 江明喜1∗
(1.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ꎬ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ꎬ 武汉 430074ꎻ 2.中国科学院大学ꎬ 北京 100049)
摘 要: 群落中所有物种对的亲缘关系程度构成群落的谱系结构ꎮ 研究群落的谱系结构可以有效地揭示环境过
滤、 竞争排斥、 中性过程三大生态过程对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ꎮ 本文以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 1 hm2 固定样地
的珍稀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ꎬ 分别研究了 5 m×5 m、 10 m×10 m、 20 m×20 m、 30 m×30 m、 40 m×40 m、
50 m×50 m 6个空间尺度和在 10 m×10 m、 20 m×20 m、 30 m×30 m、 40 m×40 m、 50 m×50 m 5个空间
尺度下 5 cm≤DBH<10 cm、 10 cm≤DBH<15 cm、 15 cm≤DBH<20 cm、 DBH≥20 cm 4 个径级对亚热带常
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ꎮ 结果发现: 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ꎬ 谱系结构逐渐趋向聚集ꎮ 随着径级
的增大ꎬ 群落谱系聚集程度越来越小ꎮ 但当 DBH≥20 cm时ꎬ 群落谱系聚集度较高ꎮ 在 25 m2 的尺度上群落谱
系结构表现为随机ꎬ 而在 100 m2 及更大的尺度上群落谱系结构都表现为聚集ꎬ 说明在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
林的群落构建过程中ꎬ 小尺度上中性过程可能起主导作用ꎬ 而大尺度上生态位过程可能更重要ꎮ
关键词: 谱系结构ꎻ 群落构建ꎻ 珍稀植物群落ꎻ 空间尺度ꎻ 径级
中图分类号: Q94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3)05 ̄0454 ̄07
收稿日期: 2013 ̄03 ̄27ꎬ 修回日期: 2013 ̄05 ̄25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465)ꎮ
作者简介: 张奎汉(1987-)ꎬ 男ꎬ 硕士研究生ꎬ 主要研究方向为植被生态学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mxjiang@wbgcas cn)ꎮ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a Rare Plant Community in
Houhe Nature Reserve over Time and Space
ZHANG Kui ̄Han1ꎬ2ꎬ BAO Da ̄Chuan1ꎬ GUO Yi ̄Li1ꎬ2ꎬ LU Zhi ̄Jun1ꎬ
HUANG Han ̄Dong1ꎬ JIANG Ming ̄Xi1∗
(1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Botany and Watershed Ecologyꎬ Wuhan Botanical Gardenꎬ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Wuhan 430074ꎬ Chinaꎻ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Beijing 100049ꎬ China)
Abstract: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a community is composed of all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across the community. Understanding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a
community will help reveal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abitat filteringꎬ competitive exclusion and
the stochastic processes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ty. We studied a rare plant community in a
1 hm2 permanent plot in Houhe Nature Reserveꎬ Hubei Province.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patial scales (5 m×5 mꎬ 10 m×10 mꎬ 20 m×20 mꎬ 30 m×30 mꎬ 40 m×40 mꎬ and 50 m×
50 m) and DBH classes (5 cm≤DBH<10 cmꎬ 10 cm≤DBH<15cmꎬ 15 cm≤DBH<20 cmꎬ
and DBH≥20 cm) at spatial scales (10 m ×10 mꎬ 20 m×20 mꎬ 30 m ×30 mꎬ 40 m ×40 mꎬ
and 50 m×50 m) on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community in a subtropical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f mixed fores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ꎬ with increasing spatial scaleꎬ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tended to cluster. The degree of phylogenetic clustering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BH classes. Howeverꎬ the degree of phylogenetic clustering was very high at
the scale of DBH≥20 cm.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s of the communities were random at the
scale of 25 m2 and clustered at scales of 100 m2 and largerꎬ indicating that neutrality may play a
leading role at small scales and niche processes may be more important at large scales for
community assembly in subtropical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f mixed forest in this
case.
Key words: Phylogenetic structureꎻ Community constructingꎻ Rare plant communityꎻ Spatial
scaleꎻ DBH classes
群落构建(community assembly)机制一直是
群落生态学探讨的核心内容[1]ꎮ 进化和历史因素
对群落现有的结构有着长期的影响ꎬ 分析群落中的
物种进化关系对理解群落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意
义[2]ꎮ 随着分子生物学对生物进化历史重建能力
的提高ꎬ 使用 DNA序列的进化关系可以比较准确
地反映物种间的亲缘关系ꎬ 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
衡量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ꎬ 还可以更精确地计算群
落中所有的不同物种间亲缘关系程度ꎬ 从而理解整
个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ꎬ 即谱系结构(phylogene ̄
tic structure)ꎮ 通过分析群落的谱系结构可以有效
地推测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过程[3ꎬ4]ꎮ
在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中ꎬ 通常有三种机制被
用来解释形成群落现有谱系结构的成因: 竞争排斥
(competitive exclusion)、 生境过滤(habitat filte ̄
ring)、 中性过程(neutrality) [3ꎬ4]ꎮ 一般来说ꎬ 物
种亲缘关系越近ꎬ 生态特征越相似[5]ꎮ 一个群落
中ꎬ 如果竞争排斥占主导ꎬ 生态特征相似的物种将
会相互排斥ꎬ 很可能导致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共
存ꎬ 即谱系发散 ( phylogenetically overdisper ̄
sed)ꎻ 如果生境过滤占主导ꎬ 将会筛选生态特征
相似的物种共存ꎬ 很可能导致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
共存ꎬ 即谱系聚集 (phylogenetically clustered)ꎻ
如果中性过程占主导ꎬ 物种的分布趋向随机ꎬ 则呈
现谱系随机(phylogenetically random) [3]ꎮ 因此ꎬ
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为探索群落构建的机制提供了
有效的研究方法ꎬ 有助于衡量生态位过程(竞争排
斥和生境过滤)和中性过程对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
性ꎬ 从而完善群落生态学理论ꎮ
目前ꎬ 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热带雨
林ꎬ 特别是 CTFS (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 ̄
ence)在全球建立的森林动态样地开展了大量的研
究[6-10]ꎮ 人们发现群落谱系结构因研究尺度不同
而不同[6-9]ꎮ Kembel 和 Hubbell[6]从 0 01 hm2到
1 hm2的尺度研究巴拿马热带雨林的谱系结构时ꎬ
发现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ꎬ 谱系结构趋向于聚集ꎮ
黄建雄等[8]研究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
谱系结构时ꎬ 发现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ꎬ 群落谱系
结构的聚集程度先增加后下降ꎮ Swenson 等[9]研
究 5个热带样地的谱系结构时ꎬ 发现随着径级的增
大ꎬ 谱系结构越来越趋向发散ꎮ 不同研究尺度下的
群落谱系结构往往不同ꎬ 所反映出的群落构建机制
存在差异ꎮ 尽管用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方法揭示群
落构建的成因在 CTFS 热带样地得到了部分应用ꎬ
然而在其它地区ꎬ 由于数据的限制ꎬ 相关的研究还
很少[8]ꎮ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有较广
泛的分布ꎬ 物种种类组成复杂ꎬ 是亚热带北部典型
的植被类型之一[11]ꎮ 在该植被类型中生长发育的
珍稀植物群落更是群落生态学家们感兴趣的研究对
象ꎮ 对其研究主要涉及其群落结构[12-14]、 叶片功
能特征[15]等ꎬ 但从谱系结构方面研究珍稀植物群
落结构尚未见报道ꎮ 群落谱系结构的方法ꎬ 在研究
群落结构问题上ꎬ 检测手段更精确ꎬ 可弥补以往单
一研究方法的不足[16]ꎮ
本研究以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杨家
河内 1 hm2 永久固定样地珍稀植物群落数据为基
础ꎬ 旨在通过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和不同时间尺度
(径级)下的群落谱系结构ꎬ 来推测各尺度下的不
同生态学过程(竞争排斥ꎬ 生境过滤ꎬ 中性过程)
对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ꎬ 探讨亚热带山地珍稀植
物群落的维持机制ꎮ
1 样地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五峰后河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30°02′45″ ~30°08′40″Nꎬ 110°29′25″ ~
110°40′45″E)内ꎬ 属武陵山东北段余脉的一部分ꎬ
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带ꎬ 全区皆山ꎬ 地
形复杂ꎮ 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ꎬ 冬冷夏热ꎬ 雨热
同季、 暴雨甚多ꎬ 垂直气候带谱十分明显ꎮ 年平均
554 第 5期 张奎汉等: 后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谱系结构的时空变化
气温 131℃ꎬ 年均降水量 1814 mmꎬ 全年降水日
数平均为 166 d[17]ꎮ
本研究样地地处保护区核心区杨家河内ꎬ 垂直
投影面积 1 hm2(100 m×100 m)ꎬ 样地中心坐标
为 30°04′28″N、 110°32′37″Eꎮ 阴坡ꎬ 西北向ꎬ 坡
度 24°~ 69°ꎬ 局部达 80°ꎬ 海拔 1300 m 左右[14]ꎮ
土壤为山地黄棕壤[14]ꎬ 表层有大量砾石ꎮ 样地内
含大量珍稀植物ꎬ 如珙桐、 水青树、 金钱槭、 白辛
树、 领春木等ꎮ
2 研究方法
2 1 样地设置与调查
为了长期对后河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的结构及
其动态进行研究ꎬ 我们于 2001 年在保护区的核心
区杨家河选定 1 hm2(100 m ×100 m)固定永久样
地ꎬ 设置成 100个 10 m×10 m的样方ꎮ 样地用森
林罗盘仪和水准仪测距定位ꎬ 并在每个样方的四角
设定水泥桩作为永久性的标志ꎮ 2001 年 5-6 月ꎬ
对样地中所有胸径(树高 1 3 m处)≥5 cm的木本
植物(非竹藤)编号ꎬ 挂牌作永久性标记并进行调
查ꎬ 内容包括: 树名、 胸径、 树高、 枝下高、 冠
幅、 坐标等ꎮ 2007年 5-8 月进行复查: 对记录上
找不到的树种标记为死亡ꎬ 对新增的胸径≥5 cm
的树种进行新的编号ꎬ 挂牌[14]ꎮ 本研究使用 2007
年的复查数据分析ꎮ
2 2 谱系树的构建
将样地中 73个物种及其科属(按照 APGⅢ系
统)信息输入植物谱系库软件 Phylomatic[18]中ꎬ 该
软件以被子植物分类系统Ⅲ(APGⅢ)为基础数据ꎬ
自动输出由输入物种所构建的谱系树ꎮ 使用软件
Phylocom[19]提供的算法 BLADJꎬ 利用分子及化石
定年数据[20]ꎬ 计算出谱系树中的每一个分化节点
发生的时间ꎮ 该算法首先将已知分化时间的节点固
定ꎬ 对所有未知节点采用平均的方法处理ꎮ 这种方
式获得的分枝长度代表连续两次物种分化间隔的时
间(以百万年为单位)ꎬ 这比简单地将分枝长度设
置为 1包含更多的可靠数据ꎬ 因而结果将更加可
靠ꎮ 由于样地中物种隶属 34 科 54 属ꎬ 来源相对
广泛ꎬ 所构建的谱系树足以区分群落之间的谱系结
构[21]ꎮ
2 3 谱系指数的选择
近年来广泛被使用的谱系指数是ꎬ 净谱系亲缘
关系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ꎬ NRI)和净最近
种间亲缘关系指数 ( net nearest taxa indexꎬ
NTI) [3]ꎮ 相对 NTI 来说ꎬ NRI 更加侧重从整体上
反映研究群落的谱系结构[9]ꎬ 因此本文仅以 NRI
作分析ꎮ 假定样地中调查到的所有物种组成一个局
域物种库ꎬ 该指数首先计算出样方中所有物种对的
平均谱系距离 MPD (mean phylogenetic dis ̄
tance)ꎬ 保持物种数量与物种个体数不变ꎬ 将小
样方中物种的种名从物种库中随机抽取 999 次ꎬ
从而获得该样方中物种在随机零模型下的 MPD 的
分布ꎬ 最后利用随机分布结果将观察值标准化ꎬ 从
而获得 NRIꎮ 其计算公式为[19]:
NRIsample =-1×
MPDsample-MPDrandsample
SD(MPDrandsample)
ꎮ
式中ꎬ MPDsample代表观察值ꎬ MPDrandsample代
表物种在谱系树上通过随机后获得的平均值ꎬ SD
为标准偏差ꎮ 若 NRI>0ꎬ 说明小样方的物种在谱
系结构上聚集ꎻ 若 NRI<0ꎬ 说明小样方的物种在
谱系结构上发散ꎻ 若 NRI =0ꎬ 说明小样方的物种
在谱系结构上随机ꎮ
2 4 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进行两种分析: (1) 分别计算所有
的 5 m×5 m、 10 m×10 m、 20 m×20 m、 30 m×
30 m、 40 m × 40 m、 50 m × 50 m 6 个空间尺度
(网格法)样方的 NRI 指数ꎮ 分析过程中舍弃所含
物种数在 2种以下的样方ꎮ 符合条件的每个空间尺
度的样方数分别为 280、 98、 81、 64、 49、 36ꎮ
对每个空间尺度下的 NRI值进行 NRI=0的 t检验ꎬ
并按空间尺度梯度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ꎮ
(2)对样地中的个体划分径级ꎬ 分 5 cm≤DBH<
10 cm、 10 cm≤DBH<15 cm、 15 cm≤DBH<
20 cm、 DBH≥20 cm 4个径级ꎮ 首先ꎬ 计算出这
4个径级总体上的 NRI值ꎮ 然后ꎬ 在 10 m×10 m、
20 m×20 m、 30 m×30 m、 40 m×40 m、 50 m×
50 m 5个空间尺度下(此处排除 5 m× 5 m的空间
尺度ꎬ 因为在该尺度下的每类径级物种数过少ꎬ 不
便于数据分析)ꎬ 分别计算出这 4 个径级下的 NRI
值ꎻ 并对其进行 NRI = 0 的 t 检验ꎮ 统计分析用
65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1卷
R2151[22]和 SPSS 18 0 完成ꎬ 作图用 Origin
8 6完成ꎮ
3 结果分析
3. 1 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群落谱系结构
研究发现 6 个尺度下的 NRI 平均值都大于零ꎮ
NRI 平均值=0的 t检验结果表明: 对于 NRI 平均
值=0的假设ꎬ 5 m × 5 m 的尺度下不显著ꎬ 其他
尺度下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表 1)ꎮ 表明在 5 m×
5 m的尺度下ꎬ 群落谱系结构为谱系随机ꎻ 在其他
尺度上ꎬ 群落谱系结构为谱系聚集ꎮ
通过多重比较可以看出ꎬ 5 m× 5 m 和 10 m×
10 m尺度下的群落谱系结构与其他尺度相比呈显
著差异ꎬ 其他尺度下的群落谱系结构之间差异不明
显(图 1)ꎮ
3. 2 不同径级的群落谱系结构
总体上看ꎬ 随着径级的增大ꎬ 群落谱系结构越
来越趋向发散ꎮ 但当 DBH≥20 cm 时ꎬ 群落谱系
结构指数 NRI最高ꎬ 谱系聚集程度最高(图 2)ꎮ
从不同空间尺度上来看ꎬ 10 m ×10 m 尺度下
各个径级的群落谱系结构都为谱系随机ꎬ 20 m ×
20 m尺度下的 15 cm≤DBH<20 cm 的群落谱系
结构为谱系随机ꎬ 其他空间尺度下各径级的群落谱
系结构为谱系聚集ꎮ 随着径级的增大ꎬ NRI值越来
越小ꎬ 群落谱系结构越来越趋向发散ꎬ 但当 DBH
≥20 cm时ꎬ NRI值较大ꎬ 群落谱系结构聚集程度
较高(图 3)ꎮ
4 讨论
空间尺度是影响群落谱系结构的重要参数ꎮ 本
文研究表明ꎬ 在大于 100 m2的尺度下ꎬ 群落谱系
结构都是聚集的ꎻ 而且随着尺度的增加ꎬ 群落谱系
聚集程度越来越高ꎮ Kembel 和 Hubbell 研究巴拿
马样地的谱系结构时ꎬ 发现在 100 m2及更大的空
间尺度上群落谱系结构表现为聚集或随机[6]ꎮ
Swenson等[9]研究 5 个样地的谱系结构时发现ꎬ
在小于 100 m2的空间尺度上ꎬ 谱系发散更为常见ꎻ
在大于 100 m2的空间尺度上ꎬ 谱系结构开始趋向
聚集ꎮ 黄健雄等[8]研究古田山不同尺度上(取样半
径为 5、 25、 50、 75、 100 m)群落谱系结构时ꎬ
发现这些尺度上的谱系结构都是聚集的ꎬ 可能是因
为这些尺度都较大(>75 m2) [23]ꎮ 本文结果与此研
究结论一致ꎮ 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群落谱系结构趋
向聚集可能的原因是: 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ꎬ 空间
异质性越来越大ꎬ 生境过滤相比竞争排斥对群落构
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ꎬ 而导致大尺度群落谱系结
构越来越聚集[23]ꎮ 谱系结构随着空间尺度的变化
并不是因为空间尺度本身的不同ꎬ 而是由于空间尺
度变化所引起的环境梯度的变化[24]ꎮ 后河 1 hm2
固定样地坡度大ꎬ 砾石多ꎬ 可能导致很多尺度上群
落空间异质性大而呈现谱系聚集[23]ꎮ
时间尺度也是影响群落谱系结构的重要参数ꎮ
本文通过对 5个空间尺度下的不同径级群落的研究
来间接地推测时间尺度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ꎮ 结
果发现在各个空间尺度下随着径级的增大ꎬ 群落谱
系结构聚集程度越来越低(DBH≥20 cm 时除外)ꎮ
这与 Swenson 等[9]、 宋凯等[25]的研究结果类似ꎬ
即随着径级的增大ꎬ 群落谱系结构越来越趋向发
散ꎮ 可能的原因是: 小径级物种受扩散限制的影响
同种物种聚集生长ꎬ 整体表现为谱系聚集ꎻ 随着物
表 1 六个空间尺度上的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RI)的分布情况及平均值=0的 t检验
Table 1 Distributions of Net Relatedness Index (NRI) values at six spatial
scales and t ̄text of hypothesis that mean value of NRI is zero
尺度
Scale
平均值
Mean value of NRI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t p
5 m×5 m 0 087818 1 0777168 1 364(df = 279) 0 174
10 m×10 m 0 355920 1 2665042 2 782(df = 97) 0 006∗∗
20 m×20 m 0 849504 1 2359752 6 186(df = 80) <0 001∗∗
30 m×30 m 0 997753 1 0834315 7 367(df = 63) <0 001∗∗
40 m×40 m 1 019512 0 8075494 8 837(df = 48) <0 001∗∗
50 m×50 m 1 129417 0 6847553 9 896(df = 35) <0 001∗∗
Note: ∗∗ꎬ p<0 01
754 第 5期 张奎汉等: 后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谱系结构的时空变化
1.5
1.2
0.9
0.6
0.3
0.0
A B C D E F
a
b
c
c c
c
!
"
#
$
%
&
#
(
(
)
N
R
I
N
et
re
la
te
dn
es
s
in
de
x
)*+, Spatial scale
图上方字母为 LSD多重比较结果ꎮ A: 5 m× 5 mꎻ B: 10 m×
10 mꎻ C: 20 m×20 mꎻ D: 30 m×30 mꎻ E: 40 m×40 mꎻ F:
50 m× 50 mꎮ
Letters of on bars are the results of LSD multiple comparison.
A: 5 m× 5 mꎻ B: 10 m×10 mꎻ C: 20 m× 20 mꎻ D: 30 m×
30 mꎻ E: 40 m× 40 mꎻ F: 50 m× 50 m.
图 1 不同空间尺度下群落的净谱系
亲缘关系指数(NRI)的平均值
Fig 1 Mean value of Net Relatedness Index (NRI)
of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1.5
2.0
1.0
0.5
0.0
-0.5
-1.0
!" ( )DBH class cm
#
$
%
&
(
%
)
*
(
)
N
R
I
N
et
re
la
te
dn
es
s
in
de
x
A B C D
A: 5 cm≤DBH<10 cmꎻ B: 10 cm≤DBH<15 cmꎻ C:
15 cm≤DBH<20 cmꎻ D: DBH≥20 cmꎮ
图 2 不同径级群落总体上的净
亲缘谱系关系指数(NRI)
Fig 2 Overall Net Relatedness Index (NRI) of
communities of different DBH classes
种径级的增大ꎬ 同种物种之间的竞争排斥作用增
大ꎬ 共存的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的地理距
离越来越大ꎬ 整体上表现为谱系发散[23]ꎮ 但当
DBH≥20 cm 时ꎬ 群落谱系结构聚集程度较高ꎬ
这是因为此类胸径的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单一(个体
数在前 7 位的物种数仅占 19 4%ꎬ 个体数却占了
61 1%)ꎮ
本研究在 100 m2 及更大的尺度上群落谱系结
构均表现为聚集ꎬ 说明在较大尺度(≥100 m2)上ꎬ
生态位过程相对于中性过程在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
a
b
c
d
e
2
2
2
2
2
1
1
1
1
1
0
0
0
0
0
-1
-1
-1
-1
-1
5~10 10 15~ 15 20~ 20+
!" ( )DBH class c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R
I
N
et
re
la
te
dn
es
s
in
de
x
a: 10 m×10 mꎻ b: 20 m× 20 mꎻ c: 30 m× 30 mꎻ d: 40 m×
40 mꎻ e: 50 m× 50 m. ∗: p<0 05.
图 3 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径级群落的净谱系
亲缘关系指数(NRI)分布情况
Fig 3 Distributions of Net Relatedness Index (NRI)
values of different BDH classe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林珍稀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中更重要ꎮ 而在亚热带
另一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古田山样地)的群落谱
系结构研究中ꎬ 也发现在>75 m2的尺度上ꎬ 群落
谱系结构呈现聚集[8]ꎮ 然而本研究在 25 m2的小尺
度上ꎬ 群落谱系结构整体上表现为随机ꎬ 可能由于
中性过程占主导ꎬ 也可能是竞争排斥和生境过滤的
中和产物[26]ꎬ 需考虑环境因子做进一步的分析ꎮ
由此推测ꎬ 在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的构建中ꎬ 小尺
度上中性过程可能起主导作用ꎬ 而大尺度上生态位
过程可能更重要ꎮ
通过物种间亲缘关系来研究群落构建机制的谱
系结构的研究方法越来越被广泛应用ꎮ 一方面由于
随着分子生物学对生物进化历史重建能力的提高ꎬ
使用 DNA序列的进化关系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
物种间的进化距离ꎬ 相配套的生成进化树的 Phylo ̄
matic软件也有了发展和及时的更新ꎻ 另一方面由
于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RI)的设计相对合理[8]ꎬ
计算该指数的 R 软件 picante 程序包和 Phylocom
85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1卷
软件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ꎮ 相信群落谱系结构研究
方法将会随着分子生物学对生物进化历史重建工作
的进一步开展[27ꎬ28]和相关软件的更新而日趋完善ꎬ
成为研究群落生态学的重要方法ꎬ 越来越为大家所
应用而解释更多的生态学现象ꎬ 更好地揭示生态学
规律ꎮ
现有的谱系结构方面的研究主要用环境过滤ꎬ
竞争排斥和中性过程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格局ꎬ 但
是ꎬ 其他生态过程也会影响群落的构建ꎬ 如捕食作
用、 促进作用、 互利共生等[23]ꎮ 一些研究已经发
现ꎬ 随着植物谱系距离的增大ꎬ 同时被一种病原体
侵染或同一类昆虫捕食的可能性变小[29ꎬ30]ꎮ 因此ꎬ
通过群落谱系结构的方法判断群落构建成因ꎬ 以后
需要更全面地考虑各种生态过程的影响ꎮ
参考文献:
[ 1 ] Wright S J. Plant diversity in tropical forests: a re ̄
view of mechanisms of species coexistence [ J] .
Oecologiaꎬ 2002ꎬ 130: 1-14.
[ 2 ] Losos J B. Phylogenetic perspectives on commu ̄
nity ecology[J] . Ecologyꎬ 1996ꎬ 77: 1344-1354.
[ 3 ] Webb C Oꎬ Ackerly D Dꎬ McPeek M Aꎬ Dono ̄
ghue M J. Phylogenies and community ecology
[J] . Annu Rev Ecol Systꎬ 2002ꎬ 33: 475-505.
[ 4 ] Kraft N J Bꎬ Cornwell W Kꎬ Webb C O. Trait evo ̄
lutionꎬ community assemblyꎬ and the phylogene ̄
tic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 [ J] . Am
Natꎬ 2007ꎬ 170: 271-283.
[ 5 ] Burns J Hꎬ Strauss S Y. More closely related spe ̄
cies are more ecologically similar in an experimen ̄
tal test[J] . PNASꎬ 2011ꎬ 108: 5302-5307.
[ 6 ] Kembel S Wꎬ Hubbell S P.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a neotropical forest tree community
[J] . Ecologyꎬ 2006ꎬ 87: S86-S99.
[ 7 ] Cavender ̄Bares Jꎬ Adrienne Kꎬ Brianna M. Phy ̄
logenetic structure of Floridian plant communities
depends on taxonomic and spatial scale [ J ] .
Ecologyꎬ 2006ꎬ 87: S109-S122.
[ 8 ] 黄建雄ꎬ 郑凤英ꎬ 米湘成. 不同尺度上环境因子对
常绿阔叶林群落的谱系结构的影响[J] . 植物生态
学报ꎬ 2010ꎬ 34: 309-315.
[ 9 ] Swenson N Gꎬ Enquist B Jꎬ Thompson Jꎬ Zim ̄
merman J K.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and size
scale on phylogenetic relatedness in tropical forest
communities[J] . Ecologyꎬ 2007ꎬ 88: 1770-1780.
[10] Webb C O. Exploring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 an example for rain forest
trees[J] . Am Natꎬ 2000ꎬ 156: 145-155.
[11] 吴征镒. 中国植被[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ꎬ 1980:
279-280.
[12] 田玉强ꎬ 李新ꎬ 江明喜. 后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
植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 J] . 武汉植物学研究ꎬ
2002ꎬ 20: 443-448.
[13] 党海山ꎬ 江明喜ꎬ 田玉强ꎬ 黄汉东ꎬ 金霞. 后河自
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研
究[J] . 应用生态学报ꎬ 2004ꎬ 15: 2206-2210.
[14] 周赛霞ꎬ 彭焱松ꎬ 黄汉东ꎬ 江明喜. 后河自然保护
区珍稀植物群落主要树种 6 年动态变化[J] . 武汉
植物学研究ꎬ 2010ꎬ 28: 315-323.
[15] Liao J Xꎬ Chen Jꎬ Jiang M Xꎬ Huang H D. Leaf
traits and persistence of relict and endangered
tree species in a rare plant community[J] . Funct
Plant Biolꎬ 2012ꎬ 39: 512-518.
[16] 裴男才ꎬ 张金龙ꎬ 米湘成ꎬ 葛学军. 植物 DNA条形
码促进系统发育群落生态学发展[J] . 生物多样性ꎬ
2011ꎬ 19: 284-294.
[17] 宋朝枢ꎬ 刘胜祥.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ꎬ 1999: 1-199.
[18] Webb C Oꎬ Donoghue M J. Phylomatic: tree as ̄
sembly for applied phylogenetics [ J] . Mol Ecol
Notesꎬ 2005ꎬ 5: 181-183.
[19] Webb C Oꎬ Ackerly D Dꎬ Kembel S. Phylocom:
software for the analysis of phylogenetic communi ̄
ty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evolution (with phylo ̄
matic and ecovolve)  ̄users manual Version 4 1
[EB / OL]. http: / / phylodiversity. net / phylocom/ ꎬ
2009.
[20] Wiktrom Nꎬ Savolainen Vꎬ Chase M W. Evolution
of the angiosperms: calibrating the familiy tree[J] .
Proc R Soc Lond Bꎬ 2001ꎬ 268: 2211-2220.
[21] Webb C Oꎬ Cannon C Hꎬ Davies S J. Ecological
organizationꎬ biogeographyꎬ and the phylogenet ̄
ic structure of tropical forest tree communities
[M] / / Carson W Pꎬ Schnizer S A eds. Tropical
Forest Community Ecology. Oxford: Wiley Black ̄
wellꎬ 2008.
[22] R Development Core Team. R: A language and
954 第 5期 张奎汉等: 后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谱系结构的时空变化
environmen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ꎬ Viennaꎬ
Austria [ EB / OL ] . http: / / www. R ̄project. orgꎬ
2012.
[23] 牛红玉ꎬ 王峥峰ꎬ 练琚愉ꎬ 叶万辉ꎬ 沈浩. 群落构
建研究的新进展: 进化和生态相结合的群落谱系结
构研究[J] . 生物多样性ꎬ 2011ꎬ 19: 275-283.
[24] Willis C Gꎬ Halina Mꎬ Lehman Cꎬ Rcich P Bꎬ
Keen Aꎬ McCarthy Sꎬ Cavender ̄Bares J. Phylo ̄
genetic community structure in Minnesota oak sa ̄
vanna is influenced by spatial extent and environ ̄
mental variation[J] . Ecographyꎬ 2010ꎬ 33: 565-
577.
[25] 宋凯ꎬ 米湘成ꎬ 贾琪ꎬ 任海保ꎬ Bebber Dꎬ 马克
平. 不同程度人为干扰对古田山森林群落谱系结构
的影响[J] . 生物多样性ꎬ 2011ꎬ 19: 190-196.
[26] Mayfield M Mꎬ Levine J M. Opposing effects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 on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communities[ J] . Ecol Lettꎬ 2010ꎬ 13: 1085-
1093.
[27] Kress W Jꎬ Erickson D Lꎬ Jones F Aꎬ Swenson
N Gꎬ Perez Rꎬ Sanjur Oꎬ Bermingham E. Plant
DNA barcodes and a community phylogeny of a
tropical forest dynamics plot in Panama [ J ] .
PNASꎬ 2009ꎬ 106: 18621-18626.
[28] Pei Nꎬ Lian J Yꎬ Erickson D Lꎬ Swenson N Gꎬ
Kress W Jꎬ Ye W Hꎬ Ge X J. Exploring Tree ̄
Habitat Associations in a Chinese Subtropical For ̄
est Plot Using a Molecular Phylogeny Generated
from DNA Barcode Loci[J] . PLoS ONEꎬ 2011ꎬ 6:
e21273.
[29] Gilbert G Sꎬ Webb C O. Phylogenetic signal in
plant pathogen ̄host range [ J ] . PNASꎬ 2007ꎬ
104: 4979-4983.
[30] Weiblen G Dꎬ Webb C Oꎬ Novotny Vꎬ Basset Yꎬ
Miller S E. Phylogenetic dispersion of host use in a
tropical insect herbivore community[J] . Ecologyꎬ
2006ꎬ 87: S62-S75.
(责任编辑: 张 平)
06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