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5ꎬ 33(6): 749~756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11913 / PSJ 2095-0837 2015 60749
北京地区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杜 丹1ꎬ 刘润泽2ꎬ 黄三祥2ꎬ 曲 宏2ꎬ 邢韶华1ꎬ 王清春1∗
(1. 北京林业大学ꎬ 北京 100083ꎻ 2.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ꎬ 北京 100013)
摘 要: 为了探讨北京地区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和种间关联性ꎬ 在典
型抽样法调查的基础上ꎬ 基于 2 × 2列联表ꎬ 采用方差比率法、 χ2检验、 Pearson相关系数和 Spearman秩相关
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ꎬ 对北京百花山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刺五加群落中的 27 个优势物种、 351 个种对间的
种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ꎮ 结果显示ꎬ 刺五加群落中 27个优势物种总体呈极显著正关联ꎬ 表明该群落处于相对稳
定的演替阶段ꎻ χ2检验表明ꎬ 正关联种对有 191对ꎬ 负关联种对有 160对ꎬ 正、 负关联种对比值为 119ꎻ Pear ̄
son相关检验发现ꎬ 正关联的种对有 112对ꎬ 负关联的种对有 239对ꎬ 正、 负关联种对比值为 0 47ꎻ Spearman
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ꎬ 正关联的种对有 170对ꎬ 负关联的种对有 181 对ꎬ 正、 负关联种对比值为 094ꎮ 将优势
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相结合进行 PCA排序发现ꎬ 27个优势物种可被划分为 4个生态种组ꎮ 本
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刺五加群落物种组成相对稳定且群落结构正处于发展阶段ꎮ
关键词: 刺五加ꎻ 优势物种ꎻ 种间关联性ꎻ 生态种组
中图分类号: Q94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5)06 ̄0749 ̄08
收稿日期: 2015 ̄05 ̄20ꎬ 退修日期: 2015 ̄07 ̄19ꎮ
基金项目: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Z121100000312107)资助ꎮ
作者简介: 杜丹(1991-)ꎬ 男ꎬ 硕士研究生ꎬ 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E ̄mail: tommy_dud@hotmail.com)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wangqch96@aliyun.com)ꎮ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among Dominant Species in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Communities in Beijingꎬ China
DU Dan1ꎬ LIU Run ̄Ze2ꎬ HUANG San ̄Xiang2ꎬ QU Hong2ꎬ XING Shao ̄Hua1ꎬ WANG Qing ̄Chun1∗
(1.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ꎬ Beijing 100083ꎬ Chinaꎻ 2. Beijing Municipal Bureau of Landscape and Forestryꎬ Beijing 100013ꎬ China)
Abstract: To clarify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f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communities in Beijingꎬ w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typical sampling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the 2 × 2 contingency tableꎬ we used variance ratio (VR)ꎬ χ2 ̄testꎬ Pearson’s
correlation and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to analyze th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among 27
dominant species in A. senticosus communi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27 dominant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ꎬ indicating a relatively stable succession status in the
communities. The χ2 ̄testꎬ Pearson’s correlation and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analyses
among the 351 species ̄pairs of the 27 dominant species showed that 191ꎬ 112 and 170
species ̄pai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ꎬ 160ꎬ 239 and 181 species ̄pair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ꎬ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atios were 119ꎬ 047 and 094ꎬ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species adaptation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leading ecological factorsꎬ in
combination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ꎬ the 27 dominant speci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high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among the A.
senticosus communities. The communities also showed relative stability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tructure.
Key words: Acanthopanax senticosusꎻ Dominant speciesꎻ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ꎻ Ecologi ̄
cal species group
种间关联(物种联结性)是指不同物种在空间
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ꎬ 是对植物群落的组成物种在
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静态描述ꎮ 植物群落由共存
的物种组成ꎬ 物种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竞争进而协
同进化ꎬ 使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ꎮ 群落内物种
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群落重要的数量特征和结构特征
之一[1ꎬ 2]ꎬ 客观测定不同物种在空间内的关联程
度ꎬ 对研究物种的种间关系、 群落组成及动态具有
重要意义[3]ꎮ 对种间关联性的研究也可以推测群
落的演替动态和发展趋势ꎬ 认识群落的结构及其特
征ꎬ 并为群落的保护和物种资源的优化利用等提供
依据[4]ꎮ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为五加科
(Araliaceae)五加属多年生木本植物ꎬ 喜温湿气
候ꎬ 也耐荫耐寒ꎬ 多生长于山地阔叶林、 混交林及
林缘或杂木林中ꎬ 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 东北、 山
西等地[5]ꎮ 刺五加是重要的中药资源ꎬ 但因其自
身繁殖能力低、 自然植被的竞争以及人为大量采
挖ꎬ 导致其分布范围日益缩小ꎬ 因此早在 1984 年
国务院环保委员会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名录»中其就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6-8]ꎬ 2008
年北京市政府批准公布的«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
物名录»中ꎬ 刺五加被列为北京市二级保护植物ꎮ
目前对刺五加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东北地
区刺五加种群结构以及数量分析方面[9-11]ꎬ 而对
刺五加物种群落关联性分析尤其是针对北京地区的
研究较少ꎮ 本研究以刺五加群落为研究对象ꎬ 通过
考查其群落优势物种的种间关联程度ꎬ 评价群落发
展状态ꎬ 旨在为刺五加种群保护提供参考ꎮ
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刺五加群落在北京地区主要分布于平谷、 房
山、 延庆、 怀柔、 密云和门头沟等地[5] ꎮ 本研究
调查样地选择在刺五加野外生长较为密集的门头
沟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和密云雾灵山自然保护区ꎮ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
部ꎬ 地处太行山系北段ꎬ 地理坐标为 39°48′~
40°05′Nꎬ 115°25′~ 115°42′Eꎬ 海拔 900~2000 mꎬ
主峰高 2030 mꎬ 年平均气温 63℃ꎬ 年降水量约
600 mmꎬ 该区的植被属暖温带森林类型ꎬ 地带性
植被以杨属(Populus)、 桦木属(Betula L.)、 椴属
(Tilia Linn.)、 栎属(Quercus L.)为主ꎬ 还兼有落叶
松(Larix gmelinii)、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云杉(Picea asperata)等人工栽培树种[12]ꎮ 北京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京市的东北部ꎬ 是雾灵山
系的北京部分ꎬ 地理坐标为 40° 34′ ~ 40° 38′Nꎬ
117°19′~ 117°25′Eꎬ 属于燕山山脉ꎬ 最高峰南横
岭海拔 1732 mꎬ 年平均气温为 99℃ꎬ 极端最高
气温 388℃ꎬ 极端最低气温 -23 0℃ꎬ 年平均降
水量 683 5 mmꎬ 年平均相对湿度 60%ꎬ 保护区
总面积 4152. 4 hm2ꎬ 森林覆盖率 67%ꎬ 地带性
植被是以栎属、 桦木属、 杨属等植物为主的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和以油松占优势的温带针叶林组成[13]ꎮ
雾灵山处于内蒙古、 东北、 华北 3大植物区系交汇
处ꎬ 各种植物成分兼而有之ꎬ 生态系统复杂多样ꎬ
是温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和生物资源
宝库[14]ꎮ
2 研究方法
2 1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在百花山、 雾灵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内选择有刺
五加分布的植物群落ꎬ 采用样方取样法在两地分别
设置 4 m × 4 m 的样方 48 个和 40 个ꎬ 共计 88
个ꎬ 记录样方内所有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种名、
数量、 高度和盖度ꎬ 同时测定每个样方的海拔、 坡
向、 坡度、 坡位等环境因子ꎮ
2 2 数据处理方法
将重要值作为物种的综合数量指标ꎬ 分别计算
每个样方内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ꎮ 灌木、
草本重要值( IV) = (相对频度 +相对高度 +相对
盖度) / 3ꎮ
根据各物种的出现频度进行排序ꎬ 剔除频度小
于 15%的物种ꎬ 得到群落优势物种 27 个ꎬ 再利用
优势物种的重要值进行分析(表 1)ꎮ
057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表 1 群落优势物种的重要值
Table 1 Numberꎬ name and importance value of
dominant species
编号
No.
优势物种
Dominant species
出现频度
Frequency
重要值
Importance
value
1 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0.909 0.3769
2 舞鹤草 Maianthemum bifolium 0.500 0.1304
3 东陵绣球 Hydrangea bretschneideri 0.398 0.0634
4 金花忍冬 Lonicera chrysantha 0.398 0.0486
5 小花溲疏 Deutzia parviflora 0.386 0.0947
6 宽叶薹草 Carex siderosticta 0.375 0.0997
7 类叶升麻 Actaea asiatica 0.341 0.0563
8 元宝槭 Acer truncatum 0.318 0.0252
9 白花碎米荠 Cardamine leucantha 0.318 0.0199
10 沙梾 Swida bretschneideri 0.295 0.0420
11 毛榛 Corylus mandshurica 0.284 0.0493
12 蔓假繁缕 Pseudostellaria davidii 0.284 0.0670
13 蒙古风毛菊 Saussurea mongolica 0.250 0.0149
14 六道木 Abelia biflora 0.239 0.0282
15 盘果菊 Prenanthes tatarinowii 0.239 0.0107
16 短尾铁线莲 Clematis brevicaudata 0.227 0.0260
17 山楂叶悬钩子 Rubus crataegifolius 0.227 0.0200
18 高山露珠草 Circaea alpina 0.227 0.0197
19 华北鳞毛蕨 Dryopteris laeta 0.227 0.0685
20 糙苏 Phlomis umbrosa 0.216 0.0209
21 卫矛 Euonymus alatus 0.205 0.0285
22 披针薹草 Carex lancifolia 0.193 0.0291
23 平榛 Corylus heterophylla 0.182 0.0409
24 太平花 Philadelphus pekinensis 0.170 0.0176
25 北京丁香 Syringa pekinensis 0.170 0.0113
26 华北耧斗菜 Aquilegia yabeana 0.170 0.0107
27 东北蹄盖蕨 Athyrium brevifrons 0.159 0.0196
2 3 总体联结性
根据物种在样方内出现与否构建样方的二元数
据矩阵ꎬ 采用方差比率法ꎬ 通过计算物种的种间联
结指数(VR) [15]测定样地内刺五加群落的总体关联
性ꎬ 用 W 检验测定其关联的显著性[2ꎬ16ꎬ17]ꎮ 计算
公式为:
P i = n i / N (1)
δ2T = ∑
S
i=1
P i (1 - P i) (2)
S2T =
1
N
∑
N
j=1
(T j- t ) 2 (3)
VR = S 2T / δ2T (4)
式中ꎬ n i为物种 i 出现的样方数ꎻ N 为总样方
数ꎻ S为总的物种数ꎻ T j为样方 j 内出现的研究物
种总数ꎻ t为样方中物种的平均数ꎬ t = (T1+ T2+
+ Tn) / Nꎮ
在独立性假设条件下ꎬ VR 的期望值为 1ꎬ 当
VR > 1时ꎬ 表明物种间呈现净的正关联ꎻ VR < 1
时ꎬ 表明物种间存在净的负关联ꎻ VR = 1ꎬ 即符
合所有种间无关联的零假设ꎮ 采用统计量 W =
N × (VR )检验 VR 值偏离 1的显著程度ꎮ
2 4 种间联结性
种间联结性采用 χ2检验进行定性研究ꎬ 通过
使用 2 × 2列联表的 χ2统计结果对成对物种之间的
联结性进行测定ꎮ 将 27 个优势物种在 88 个调查
样方中是否出现转化为 88 × 27 的 0、 1 二元数据
矩阵(0 表示物种在该样方中未出现ꎬ 1 表示出
现)ꎮ 依据上述原始数据矩阵ꎬ 构建刺五加群落内
27个优势物种之间、 351 个种对之间的定性数据ꎬ
再通过 2 × 2 联列表ꎬ 计算出 a、 b、 c、 d (原始
数据)的值[18ꎬ19]ꎮ 由于取样为非连续性取样ꎬ 因此
非连续性数据 χ2 用 Yates 的连续校正公式计
算[20]ꎬ 即:
χ2 = N ( |ad
- bc | - 0 5N) 2
(a + b)(b + c)(c + d)(d + a)
(5)
式中ꎬ N 表示总样方数ꎻ a、 b、 c、 d 为原始
数据的观测值ꎬ 其中 a表示 2个物种同时出现的样
方数ꎬ b、 c表示有且仅有其中 1 个物种出现的样
方数ꎬ d 表示 2 个物种均未出现的样方数ꎮ 当 ad
> bc时为正联结ꎬ 则 ad < bc 时为负联结ꎮ 通常
情况 P > 005ꎬ 即 χ2< 3841 时ꎬ 认为 2 个物种
独立分布ꎬ 即中性联结ꎻ 当 0 01 < P < 005ꎬ 即
3 841 < χ2< 6635 时ꎬ 认为种间联结显著ꎻ 当
P < 001ꎬ 即 χ2> 6635 时ꎬ 认为种间联结极
显著[21]ꎮ
2 5 种间相关性测定
采用 27个优势物种的重要值作为 Pearson 相
关系数和 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的数量指标ꎮ
Pearson相关系数为:
rp( iꎬ j) =
∑
N
k=1
(x ik- x j)(x jk- x j)
∑
N
K=1
(x ik- x i) 2∑
n
K=1
(x jk- x j) 2
(6)
Spearman秩相关系数属于非参数检验ꎬ 表达
式为:
rs( iꎬ j) = 1 -
6∑
n
k=1
d 2k
N 3- N
(7)
157 第 6期 杜 丹等: 北京地区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式中ꎬ rs( iꎬ j)为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ꎬ N
为总样方数ꎬ dk = (x ik-x jk)ꎬ x ik和x jk分别表示种 i
和种 j在样方 k中的秩[22]ꎮ
2 6 多物种关联程度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生态种组进行划
分ꎮ 通过统计与原始变量协方差矩阵的所有非零特
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ꎬ 得到所有主成分ꎬ 每个主成
分表征影响数据变异的“潜在综合因素”ꎮ 主成分
的因子负荷量为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ꎬ 其
绝对值的大小表征该成分的主要意义及形成原因ꎬ
其符号的正负表明变量与主成分所提取的特征相似
或相异的变化[17ꎬ23]ꎮ PCA 分析要求因子变量是对
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ꎬ 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
少的原则下ꎬ 将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的高维
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ꎮ 本研究通过综合 χ2检验、
Pearson相关系数、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 3 种统
计方法的数据结果ꎬ 全面分析多物种的关联及相关
关系ꎬ 以确定多物种的相互关联程度ꎮ
3 结果与分析
3 1 优势物种种间总体关联性
根据样方中 27个优势物种出现与否的二元矩
阵ꎬ 计算出调查样地内刺五加群落优势物种的总体
关联性(表 2)ꎮ
表 2 优势物种的总体关联性
Table 2 Macro ̄association among the populations
of 27 dominant species
S2T δ2T
方差比率
VR
检验统计量
Test statistic
W
χ2 临界值
χ2 critical value
χ20.005(88)
测定结果
Result
8.276 5.099 1.62 142.84 125.91
极显著
Distinctly
significant
物种的种间联结指数 VR = S 2T / δ2T = 162 >
1ꎬ 说明 27 个优势物种之间表现出净的正联结ꎮ
采用统计量 W检测 VR值偏离 1的显著性ꎮ
W = N × (VR) = 14284ꎬ 查表[24]得到相应
的 χ2 值ꎬ χ20.005(88) = 12591ꎬ W 超出 χ20.005(88)范
围ꎬ 说明刺五加群落内的 27 个优势物种在总体关
联程度上表现为极显著ꎮ
3 2 种间关联性
根据 Yates 公式校正后的 χ2检验结果及半矩
阵图可看出(表 3ꎬ 图 1)ꎬ 在 27个优势物种的 351
个种对中ꎬ 正关联种对有 191 对ꎬ 占总种对的
544%ꎻ 负关联种对有 160 对ꎬ 占总种对的
456%ꎮ 其中显著、 极显著正相关种对共 37 对ꎬ
占总种对的 1054%ꎻ 显著、 极显著负相关种对共
20对ꎬ 占总种对的 570%ꎻ 正、 负关联种对的比
值为 119ꎮ 检验结果中正关联占优势ꎬ 这与群落
整体关联性呈正关联的分析结果一致ꎬ 表明样地内
刺五加群落的种类组成较为稳定、 各优势物种对群
落大环境的需求较为一致ꎻ 显著、 极显著正、 负关
联的种对共有 57 对ꎬ 占总种对的 1624%ꎬ 表明
物种之间的互相依赖或对资源的需求较为一致ꎮ
3 3 种间相关性
χ2检验是以物种出现与否为原始数据做出的定
性判断ꎬ 并不能定量确定其相关程度ꎮ 因此ꎬ 在
χ2检验的基础上ꎬ 本研究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2种检验方法检测其种间相
关性(表 3)ꎬ 用 27个优势物种在 88个样方中的重
要值矩阵作为检验的原始数据来定量反映群落物种
间的线性关系ꎬ 以确定群落优势物种之间的相互
关系[20]ꎮ
从 27个优势物种的 Pearson 相关检验及半矩
阵图可以看出(表 3ꎬ 图 2)ꎬ 正关联的种对有 112
个ꎬ 占总种对的 319%ꎬ 其中呈显著正相关的种
对有 8对ꎬ 呈极显著正相关的种对有 15 对ꎬ 占总
种对的 655%ꎻ 呈负关联的种对有 239 对ꎬ 占总
种对的 681%ꎬ 其中呈显著负相关的种对有 13
对ꎬ 极显著负相关的种对有 4 对ꎬ 占总种对的
484%ꎻ 正、 负关联种对的比值为 047ꎮ 在 27 个
优势种中ꎬ 蔓假繁缕(12ꎬ 指表 1 中优势物种编
号ꎬ 下同)与刺五加呈极显著正相关ꎻ 舞鹤草(2)、
六道木(14)、 山楂叶悬钩子(17)、 卫矛(21)、 平
榛(23)、 太平花(24)与刺五加呈显著负相关ꎻ 小
花溲疏(5)、 沙梾(10)与刺五加呈极显著负相关ꎮ
从 27 个优势物种的 Spearman 相关检验及半
矩阵图可以看出(表 3ꎬ 图 3)ꎬ 正关联的种对有
170个ꎬ 占总种对的 484%ꎬ 呈显著正相关的种对
有 19对ꎬ 呈极显著正相关的种对有 37 对ꎬ 两者
占总种对的 160%ꎻ 呈负关联的种对有 181 个ꎬ
占总种对的 516%ꎬ 呈显著负相关的种对有 29对ꎬ
257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表 3 χ2检验、 Pearson相关系数和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
Table 3 χ2 testꎬ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sults
检验方法
Test method
正关联 Positive
极显著
Distinctly significant
显著
Significant
不显著
Not significant
总数
Sum
负关联 Negative
极显著
Distinctly significant
显著
Significant
不显著
Not significant
总数
Sum
χ2检验 χ2 test 10 27 154 191 6 14 140 160
Pearson相关系数
Pearson correlation 15 8 89 112 4 13 222 239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37 19 114 170 16 29 136 18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Distinc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 Positive correlation
"#$%& Non-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 Non negative correlatio-significant n
"#(%& Negative correlation
!"#(%& Distinc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
■
●
○
□
△
编号 1~27所代表的植物名称见表 1ꎮ 下同ꎮ
Species codes are shown in Table 1. Same below.
图 1 刺五加群落优势物种种间关联的 χ2检验半矩阵图
Fig. 1 Semi ̄matrix of χ2 test correlation associations among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communiti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Distinc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 Positive correlation
"#$%& Non positive correlation-significant
"#(%& Non negative correlatio-significant n
"#(%& Negative correlation
!"#(%& Distinc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
■
●
○
□
△
图 2 刺五加群落优势物种种间关联的 Pearson半矩阵图
Fig.2 Semi ̄matrix of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communiti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Distinc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 Positive correlation
"#$%& Non positive correlation-significant
"#(%& Non negative correlation-significant
"#(%& Negative correlation
!"#(%& Distinc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
■
●
○
□
△
图 3 刺五加群落优势物种种间关联的 Spearman半矩阵图
Fig. 3 Semi ̄matrix of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communities
极显著负相关的种对有 16 对ꎬ 两者占总种对的
128%ꎻ 正、 负关联种对的比值为 094ꎮ 在 27 个
优势物种中ꎬ 白花碎米荠(9)和蔓假繁缕(12)分别
与刺五加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ꎻ 舞鹤草(2)、 六
道木 ( 14)、 短尾铁线莲 ( 16)、 山楂叶悬钩子
(17)、 卫矛(21)、 平榛(23)、 太平花(24)与刺
五加呈显著负相关ꎻ 小花溲疏(5)、 沙梾(10)与刺
五加呈极显著负相关ꎮ
357 第 6期 杜 丹等: 北京地区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3 4 生态种组
群落中的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ꎬ 主成分分
析法可以综合各方面测定结果对物种间的相对生态
习性进行评估ꎬ 由此将群落中生态习性相似的物种
划分为同一个生态种组ꎮ 以 χ2检验、 Pearson相关
系数以及 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进
行 PCA 排序ꎬ 并结合群落优势物种的生物学和生
态学适应特征ꎬ 可将刺五加群落中的 27 个优势物
种划分为 4个生态种组(图 4)ꎮ
-0.15 -0.1 -0.05 0 0.05 0.1 0.15
0.2
0.15
0.1
0.05
-0.05
-0.1
-0.15
19
7
2
22
10
18
17
21
23
5
24 16
14
4
6
8
25
11 13
3
27
1 9
12
PC1
PC2
▲
▲
▲
▲▲▲ ▲▲▲
▲▲ ▲
▲
▲▲
▲
▲
▲▲
▲
▲▲
▲
▲ ▲
▲
15
26
20
图 4 27个优势物种的 PCA二维排序图
Fig. 4 Ordination of 27 dominant plant species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axes
第一生态种组: 刺五加(1)、 白花碎米荠(9)、
盘果菊(15)、 华北耧斗菜(26)、 糙苏(20)和蔓假
繁缕(12)ꎮ 该组物种种间关联紧密ꎬ 有着相似的
生态习性和生境需求ꎮ 组内物种大多生长在土层较
厚、 上层乔木能够形成较好庇荫的环境中ꎬ 同时本
组物种较耐干旱ꎬ 适应性较强ꎬ 处于群落上层的物
种喜阳而下层灌木、 草本物种喜荫ꎬ 多分布于阴坡
和半阴坡ꎮ 它们均分布在第一主成分轴下方、 第二
主成分轴右侧ꎮ
第二生态种组: 舞鹤草(2)、 类叶升麻(7)、
沙梾 ( 10)、 山楂叶悬钩子 ( 17)、 高山露珠草
(18)、 华北鳞毛蕨(19)、 卫矛(21)和平榛(23)ꎮ
该组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ꎬ 喜肥、 喜湿、 较
耐寒ꎬ 多生长于林下和林缘草地ꎮ 它们均分布在第
一主成分轴上方、 第二主成分轴左侧ꎮ
第三生态种组: 东陵绣球(3)、 金花忍冬(4)、
宽叶薹草(6)、 元宝槭(8)、 毛榛(11)、 蒙古风毛
菊(13)、 六道木(14)、 北京丁香(25)和东北蹄盖
蕨(27)ꎮ 该组物种稍耐荫ꎬ 耐寒冷和干旱ꎬ 多生
长于林下ꎮ 它们均分布在第一主成分轴上方、 第二
主成分轴右侧ꎮ
第四生态种组: 小花溲疏(5)、 短尾铁线莲
(16)、 披针薹草(22)和太平花(24)ꎮ 该组物种耐荫
性强ꎬ 多生长于气候凉爽的林下和林缘草地ꎮ 它们
均分布在第一主成分轴下方、 第二主成分轴左侧ꎮ
4 讨论
由于种内、 种间的相互竞争ꎬ 植物群落的组
成会在漫长的演替过程中逐渐稳定而表现出较强
的正关联ꎬ 各物种以其生态学特性占据自身有利
位置并减少与其他物种的相互竞争ꎬ 导致大多数
的优势物种间联结测定结果较为松散ꎬ 种间关系
相对独立[25] ꎮ
通过对各优势物种间联结程度的测定ꎬ 可以客
观地分析该群落的组成及动态关系ꎮ 测定结果中ꎬ
正联结通常表明处于同一空间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对一方或双方有利ꎬ 反映了两个物种对资源利用的
相似性ꎬ 尤其是在高密集群落中ꎬ 优势种群往往具
有自我调控能力以合理分配和利用环境资源[26]ꎮ
相反ꎬ 负联结则表明处于同一空间的物种间的相互
作用对一方或双方都不利ꎬ 通常在异质环境中ꎬ 负
联结体现了各种群独特的环境适应能力[3]ꎮ 本研
究 χ2检验结果中ꎬ 正、 负关联种对的比值为 119ꎬ
刺五加群落中的 27 个优势物种在总体上呈极显著
正关联ꎬ 且种对间也以正关联占优势ꎬ 但仍有部分
种对呈负关联ꎬ 表明刺五加群落处于演替发展的较
高级阶段且群落结构较为稳定ꎬ 物种组成及资源配
置相对平衡ꎬ 但群落仍处在发展之中ꎬ 推测随着演
替发展ꎬ 群落中优势物种的种间正关联将会占据绝
对优势ꎬ 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也将更加完善ꎬ 直到
各优势物种间稳定共存[27]ꎮ
Pearson相关系数与 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
正、 负关联种对的比值分别为 047和 094(Spear ̄
man 秩相关分析的灵敏度要高于 Pearson 相关分
析ꎬ 因此结果也相对合理[28] )ꎬ 表明 27 个优势物
种间对生境仍然具有相对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相互
分离的生态位ꎮ 也就是说ꎬ 虽然 χ2检验表明群落
内部优势物种类型的配置较为合理ꎬ 但各物种之间
仍然以相对独立的关系求得资源的充分利用ꎬ 从而
457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保持物种间的稳定发展ꎬ 保持群落整体的稳定性ꎮ
两种检验方法尤其是 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检验
结果中有 101 个种对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
系ꎬ 也表明刺五加群落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极为强
烈ꎬ 群落整体发展水平较高ꎮ
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是群落内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ꎮ 生境的差异、 物种间的竞
争、 生态位的重叠与分离、 群落的演替和种群的变
异等一系列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促成了相应的种
间联结格局[28ꎬ 29]ꎮ 在刺五加群落中ꎬ 有些种对间
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是由于它们对综合环境条件具有
相同或相似的需求与适应ꎬ 体现出生态位的重叠
性ꎬ 例如ꎬ 东陵绣球与北京丁香ꎬ 二者同为灌木ꎬ
野外高度均在 2~5 mꎬ 在群落中处于相同的层级ꎬ
多生长于山谷溪边或山坡密林、 疏林ꎬ 由于对光
照、 土壤、 水分等环境因子的需求较为相似而形成
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类似的种对还有金花忍冬和
北京丁香、 白花碎米荠和蔓假繁缕、 短尾铁线莲和
山楂叶悬钩子等)ꎻ 而有些种对间表现出的正相关
关系则是由于一个种的生长发育为另一个种的生存
创造了条件ꎬ 即它们对生境要求具有互补性ꎬ 例
如ꎬ 沙梾与高山露珠草ꎬ 沙梾处于群落上层ꎬ 长势
繁茂ꎬ 它的存在为下层耐荫、 低矮的高山露珠草提
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类似的种对还有刺五加与蔓
假繁缕、 金花忍冬与宽叶薹草、 东陵绣球与蒙古风
毛菊等)ꎮ 种对间表现出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在
于这些植物对生境的需求不同ꎬ 例如ꎬ 华北鳞毛蕨
与华北耧斗菜ꎬ 华北鳞毛蕨多生长于高山阴坡林
下ꎬ 而华北耧斗菜多生长于光照较充足的区域ꎮ 种
对间的负相关关系体现了种间的排斥性ꎬ 这是植物
长期受不同微环境制约而进化的结果ꎬ 也是生态位
分离的反映ꎮ 在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的种对中ꎬ
蔓假繁缕与其他优势物种的负相关种对最多ꎬ 这种
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由于蔓假繁缕植株矮小ꎬ 多处
于群落最下层ꎬ 喜荫和凉爽气候ꎬ 怕高温和强
光[30]ꎬ 而其他优势物种生长繁密ꎬ 形成荫蔽且缺
乏通透性的微生境ꎬ 从而导致蔓假繁缕在林荫下难
以生存ꎬ 这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ꎮ
本研究测定结果中ꎬ 27 个优势物种总体上呈
极显著正相关关系ꎬ 这与野外观测结果相符ꎬ 且
χ2检验、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 Spearman 秩相
关系数分析均表明优势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较为紧
密ꎬ 表明样地内刺五加群落正处于较高水平的演替
阶段ꎬ 这也是本研究中优势物种生态种组的划分结
果与其他物种种间关联研究结果稍有不同的原因ꎮ
由于群落的整体关联性强ꎬ 被划分为同一生态种组
的物种间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ꎬ 处于群落同一层级
的物种间由于对环境的需求较相同而产生竞争最终
导致相互分离ꎬ 而处于不同层级的物种间由于对环
境条件的相互选择更易共同生存ꎬ 其结果正如上文
所述的 2个物种因对生境要求的互补性而呈现显著
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ꎻ 同样ꎬ 在同一生态种组内
部也极少出现由于 2个物种生境条件极为相似产生
竞争而导致的负相关关系ꎮ 所以ꎬ 对处于较高演替
阶段的群落内物种进行 PCA 分析的生态种组划分
结果更倾向于同一种组内部物种间的相互搭配和相
互适应性ꎮ
本研究中ꎬ 北京地区刺五加群落优势物种的整
体关联程度及优势种对的联结程度较强ꎬ 表明样地
群落处于较高级别的演替阶段ꎬ 群落整体及物种组
成相对稳定ꎬ 而种间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明群落结
构仍有发展空间ꎬ 群落内物种数量、 资源配置等条
件将继续完善ꎮ 群落优势种刺五加与其他的物种间
大多呈负关联ꎬ 尤其是与小花溲疏、 沙梾表现出极
显著负相关ꎬ 这表明刺五加在生长和更新的过程
中ꎬ 除受到种内竞争的制约ꎬ 还受到其他物种间激
烈竞争的影响ꎮ 因此在针对刺五加群落进行野外保
护、 尤其是对幼龄刺五加群落保护时ꎬ 除维持其自
身必要的生长条件外ꎬ 还要注意是否存在与其他物
种的种间竞争ꎬ 尤其要避免对刺五加天然更新和幼
体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的一些物种ꎮ
参考文献:
[ 1 ] 林永慧ꎬ 何兴兵ꎬ 胡文勇ꎬ 田启建ꎬ 何平. 濒危植物
缙云卫矛群落种间联结分析[ J] . 植物科学学报ꎬ
2011ꎬ 29(1): 58-63.
[ 2 ] 张桂萍ꎬ 张峰ꎬ 茹文明. 旅游干扰对历山亚高山草甸
优势种群种间相关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ꎬ 2005ꎬ
25(11): 2868-2874.
[ 3 ] 杨兆静ꎬ 张钦弟ꎬ 李豪. 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暴马
丁香群落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分析[J] . 植物科学学
报ꎬ 2013ꎬ 31(1): 42-48.
557 第 6期 杜 丹等: 北京地区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 4 ] 王慧敏ꎬ 庞春花. 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优势种种
间关联性分析[J]. 生态学报ꎬ 2012ꎬ 31(10): 2507-
2512.
[ 5 ]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北京植物志[M] . 北京: 北京
出版社ꎬ 1992: 633-634.
[ 6 ] 张海军. 刺五加就地快繁技术[J] . 特种经济动植物ꎬ
2004(3): 24.
[ 7 ] 张玉芹ꎬ 宋加录. 刺五加的栽培技术[J] . 中国野生
植物资源ꎬ 2004ꎬ 23 (5): 57-58.
[ 8 ] 祝宁ꎬ 臧润国. 刺五加种群生态学的研究Ⅰ. 刺五加
的种群结构[J] . 应用生态学报ꎬ 1993ꎬ 4(2): 113-
119.
[ 9 ] 韩忠明ꎬ 马书民ꎬ 李晓璐ꎬ 韩梅ꎬ 杨利民. 刺五加种
群结构的研究[J]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ꎬ 2009ꎬ 31
(2) : 170-173.
[10] 韩忠明ꎬ 韩梅ꎬ 吴劲松ꎬ 杨利民.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
理的初步研究[J]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ꎬ 2006ꎬ 28
(4): 390-392.
[11] 臧润国. 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刺五加种群生态学的研
究[D] .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ꎬ 1990.
[12] 李守先.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和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北京博物馆年鉴) [M] .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ꎬ
1991: 703-704.
[13] 邢韶华ꎬ 林大影ꎬ 肖雁青ꎬ 雷霆ꎬ 张文林ꎬ 崔国发.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群落结构[J] . 浙江林
学院学报ꎬ 2006ꎬ 23(3): 290-296.
[14] 李丽平ꎬ 崔国发.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数量
评价[J] . 林业调查规划ꎬ 2005(2): 45-49.
[15] Schluter D. A variance test for detecting species
associations with some example applications[ J] .
Ecologyꎬ 1984ꎬ 65(3): 998-1005.
[16] 王乃江ꎬ 张文辉ꎬ 陆元昌ꎬ 范少辉ꎬ 王勇. 陕西子午
岭森林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J] . 生态学报ꎬ 2010ꎬ
30(1): 67-78.
[17] 杨晓东ꎬ 傅德平ꎬ 袁月ꎬ 杨军ꎬ 吕光辉. 新疆艾比湖
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的种间关系[J] . 干旱区研
究ꎬ 2010ꎬ 27(2): 249-256.
[18] 王伯荪ꎬ 彭少麟.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间联结测
定技术研究 Ⅰ. 种间联结测式的探讨与修正[J] . 植
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ꎬ 1985ꎬ 9(4): 274-285.
[19] 李帅锋ꎬ 刘万德ꎬ 苏建荣ꎬ 郎学东ꎬ 张志钧. 滇西北
云南红豆杉群落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J] . 植物科
学学报ꎬ 2012ꎬ 30(6): 568-576.
[20] 张金屯. 数量生态学[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ꎬ 2004.
[21] 简敏菲ꎬ 刘琪景ꎬ 朱笃ꎬ 游海.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乔
木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分析[ J] . 植物生态学报ꎬ
2009ꎬ 3(4): 672-680.
[22] Legendre Lꎬ Legendre P. Numerical Ecology[M] .
Amsterdam: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 ̄
nyꎬ 1983.
[23] 胡贝娟ꎬ 张钦弟ꎬ 张玲ꎬ 毕润成. 山西太岳山连翘
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J] . 生态学杂志ꎬ 2013ꎬ 32
(4): 845-851.
[24] 杜荣赛. 生物统计学[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ꎬ
1999.
[25] 汲文宪ꎬ 陈丽华ꎬ 郭峰ꎬ 卞西陈ꎬ 王鹏. 北沟林场天
然次生林主要乔木树种种间关系分析[J] . 东北林业
大学学报ꎬ 2012ꎬ 40(9): 10-14.
[26] 李建民ꎬ 谢芳ꎬ 陈存及ꎬ 张思玉ꎬ 肖日红ꎬ 赵大洲.
光皮桦天然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J] .
应用生态学报ꎬ 2001ꎬ 12(2): 168-170.
[27] 娄彦景ꎬ 赵魁义. 三江平原最近 30 年毛苔草群落演
替的种间关联性分析[J] . 生态学杂志ꎬ 2008ꎬ 27
(4): 509-513.
[28] 高永恒ꎬ 曾晓阳ꎬ 周国英ꎬ 王根绪. 长江源区高寒
湿地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种间关系分析[J] . 湿地科
学ꎬ 2011ꎬ 9(1): 1-7.
[29] 李刚ꎬ 朱志红ꎬ 王孝安ꎬ 郭华. 子午岭乔木群落演替
过程中种间联结性分析[ J]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ꎬ
2008ꎬ 36(11): 25-28.
[30] 张秀高. 孩儿参的栽培技术[ J] . 特产研究ꎬ 1993
(2): 61.
(责任编辑: 张 平)
657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