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KETELEERLA DAVIDIANA VAR. CHIEN-PEII POPULATION IN GUIZHOU

贵州青岩油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一 % &
∋ ( ) ∗ + , − (. / ) 0, + 1 ( 2, + 34 , − 5 67 6 , ∗ 40
贵州青岩8由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
李 久林 梁 士楚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贵阳 9 9: 。。;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北海 9 < : : :#
提 要 青岩油杉是贵州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 , 分布于海拔 % : : 一 % %!: = 的山地 。 在种群的水
平上 , 分析 了贵州省贵阳市青岩镇和惠水县雅水镇青岩油杉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和不
同的生境中的大小级 、密度 、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 , 并探讨了它们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问
的相互关系 。
关键词 青岩油杉 , 种群结构 , 种群动态 , 模型
青岩油杉 > 6 26 −6 6 ∗ 3, ? , ≅ 3? 3, + , ∀1 6 ∗ ∗ ∗ Α #1 6 37 7 + ≅ , ∗ Α 4 0 36 , 卜Β6 33 ∀Χ −( ) 7 #Δ 06 + Ε 是贵州
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 , 目前仅见于贵州省贵阳市青岩镇 ∀模式标本产地 #和惠水县雅水镇
海拔 % : 。一 % % !: = 的山地〔‘· ’〕。 青岩油杉树干通直高大 , 材质坚硬细致 , 是一种经济价值
较高的树种 。
% 研究地点和群落概况
青岩油杉分布于贵州省的中部 。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 年均温 %9 Α Φ Δ ,年积
温 ! % Α < Δ 。 最冷月 % 月 , 月均温 ! Α Ε Δ , 最热月 & 月 , 月均温  < Α 『Δ 。 年降雨量 % %  Γ Α 
∗−−−−− (
研究样地设在贵阳市青岩镇双肩山和云陵阁 , 以及惠水县雅水镇的青岩油杉群落中 ,
群落呈小块状分布 , 乔木层树种以青岩油杉为主 , 其它种类有马尾松 ∀Η 扮, ) 、 = ,7 7( +− ,二 # 、
樟 树 ∀Δ 3+ + , , + ( = ) + Ι 4 , , +Β 0 ( ∗, # 、 拎 木 ∀ϑ )卿, 7 Η Α # 、 麻 栋 ∀Κ ) 6∗4 ) 7 , 4 ) 2 377 = , # 、 响 叶杨
∀Η (Β ) −) 7 , ? 6 , ,(Β ( ? , # 、 光皮桦 ∀1 6 2 ) −, −) = 3, Ι3Λ6 ∗ , # 、枫香 ∀Μ 3叮汀3? , = Ν, ∗ Λ( ∗= ( 7 , , , , #等 8灌
木 层以糙木 ∀Μ ( ∗( Β6 2, −) = 4 03, , 6 , , 76 # 、 白栋 ∀Κ ) ∗ 6 4 ) 7 Λ, Ν∗ 3# 、 油茶 ∀Δ, = 6 −−3, ( −6−Λ6 ∗, #等为
主 8 草本层的组成种类有铁芒其 ∀;− 4# 一 , , , (Β 2( ∗−7 ?− 40 (2 ( = ,# 以及禾本科和豆科等种类 。 群
落内的土壤为灰绿色泥质页岩发育的酸性黄壤或粗骨质黄壤 。
收稿 日期 ∃ %  ! 一 %  一 % & , 修回 日期 ∃ % 9 一 %   。 第一作者 ∃ 男 , 9< 岁 Α 副研究员 。
Α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研究方法
在贵 阳市青岩镇双肩 山和云陵阁 , 以及惠水县雅水镇的青岩油杉群落中 , 共选取了 &
个有代表性的群落地段作为样地 。 每个样地的取样面积为 !: : = Ι ,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
和无样地取样法仁< , ‘〕, 对青岩油杉种群个体进行测定 。 同时 , 记录胸径#  Α 9 4 = 的种群个
体的株高 、 胸径 、冠幅等特征 。每个样地选取 % 株以上标准木 , 逐个钻取年龄木芯 , 以分析
青岩油杉种群的年龄结构等 。 此外 , 测定每个样地的海拔 、坡度 、坡向 、 土层厚度和群落透
光率 , 并取适量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含水量 、 Η Ο 值 、有机质等 ∀表 % # 。 灌木层和草本层情况
另用小样方调查 。
青岩油杉种群大小级的划分是将各个样地中胸径#  Α 9 4 = 的青岩油杉种群个体 , 按
胸径大小分级 , 每增加 9 4 = 胸径为一级 。
种群的格局类型采用负二项式法 、 方差 Π均值比率法 、实测的和预期的样本频度法 、点
一四分法和点到点距离法测定 8集聚强度用丛生指标 ∀Θ# 、负二项式参数 ∀> # 、平均拥挤指标
∀不# 、聚块性指标 ∀而Π = #和扩散性指标 ∀Θ 。#来度量 8格局动态采用 “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
的方法 ”进行分析〔’·‘〕。
表 % 青岩油杉种及其环境因子
Ρ , Ν −6 % Ρ 0 6 ? , 2 , ( Λ> 6 2 6−6 6∗, , ? , ≅ 3? 3, 儿 , ≅ , ∗ Α 6 0 36 + 一Β633 Η ( Η ) −, 23( +
, + ? 327 6 + ≅ 3∗ ( + = 6 + 2 , − Λ, 6 2 ( ∗ 7
样地编号 Σ ( Α ( Λ Η −( 2 Κ 、 Κ ∃ Κ ∃ Κ 8 Κ ∃ Κ ‘ Κ Τ
地点 Φ 32 6
海拔 ϑ −6 ≅ , ∗ 3( + ∀+ − #
坡向 Υ 7 Η 6 6 2
坡度 Φ −( Η 6
群落透光率 Δ ( + , + , ) + 3∗ς 2 ∗ , + 7 Η , ∗ 6 + 6 6 ∀Ω #
土壤厚度 ‘∗ 0 (6 Ξ + 6 7 7 ( Λ 9 : %%∀+ ∃ #
土壤含水量 Ψ ( 3、 ∗) ∗ 6 4 ( + 2 6 + ∗ ( Λ 、: %%∀Ω #
土壤 Η Ο 道 Φ( ∃ 2 Η Ο 、, −) 6
土壤有机质 ∀#∗ Ε , + 34 + 、, 22 6 ∃ ( Λ 、 : %%∀写#
土壤 Δ Π Σ Δ Π Σ ( Λ 7 3( −
种群年龄 Η ( Η ) −, 2 3( + , Ε 6 ∀ , #
种群 密度 Η ( Η ) −, 2 ∃ ( + ? 6 + 7 ‘2 ς∀+ Π %飞+ − #
青岩镇
双肩山
% : & 
Σ / ΘΖ (
  :
 % Α % Γ
% Α % 9
Γ Α % 9
! Α &
 Α  <
%  Α
 9
< ::
青岩镇
双肩山
% : & !
Σ ϑ < 9 (
 ! 。
% Α ! %
% Α  
%: Α  %
! Α 9
% Α :
% Α <
 
‘ % Γ  9
青岩镇
双肩山
% : & &
Σ / <  。
% 9 :
% 9 Γ Γ
% Α 9
% : Α % :
Α <
< Α % !
% 9 Α &
< 9
 : :
青岩镇
云陵阁
% : & :
Σ / !: (
%  :
 % Α Γ 
 Α %
Γ Α  %
! Α !
% Α &:
%! Α Γ
Γ 
& 9 :
青岩镇
云陵阁
% : 
/ Φ 9 (
 %。
 < Α Γ
 Α 
% < Α ! :
! Α %
 Α  %
% < Α %
Γ 9
% %& 9
青岩镇
双肩 山
% : Γ
/ Φ  : (
 9 :
< Α %:
% Α ! 
& Α 9 
! Α 9
% Α < 
Γ Α 9
 &
! 9 :
惠水镇
% % ! :
平地
: (
% : Α Γ 9
 Α < :
% 9 Α < %
! Α 9
Α % <
%  Α !
< −
   9
< 结果与分析
<门 种群大小级结构
许多学者研究乔木种群的结构和动态时 , 采用了大小级结构分析的方法二< 一 <〕。 根据青
岩油杉种群大 小级划分标准 , 对青岩油杉种群在 & 个样地上的野外取样数据进行整理分
级 , 然后以大 小级 比为横轴 , 以大小级为纵轴绘得贵州青岩油杉种群大小级分布图 ∀图
% # 。 结合种群存活曲线 ∀图 # 分析 , 青岩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可分为 ! 类 ∃ % Α 旺盛型 , 种
群年龄 < Ζ , 以下 , 胸径平均 < 4 = , 小树和幼树的个体数量较 多 , 大小级结构呈金字塔型 ,
如 Κ , 、 Κ Ι 和 Κ 。。 5 Α稳定型 , 各大小级的个体分布 比较均匀 , 种群年龄亦相对较小 , 大小级
第  期 李久林等 ∃ 贵州青岩油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结构呈钟型 , 如 Κ < 。 班Α 始衰型 , 胸径大白∋个体较多 , 且 已出现因衰老而死亡的现象 , 如 Κ & 。
Θ≅ Α 老衰型 , 以胸径大的个体为主 , 种群个体年龄多超过 : , , 大小级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
缺失 , 因衰老而死亡的个体较多 , 如 Κ 8 和 Κ Φ 。
各样地青岩
油杉大小级比
Φ3[ 6 ∗ , 2一。 ∀Ω #
Η −( Λ > Α ? , 刃 , ? 8 , , , )
≅ , ∗ Α ‘0 之∗ , 卜Β∗ 33
3+ 7 6 ≅ 6 + Η −( 2
即Χ37
的粗一。[Φ彰∴∗,长
大小级 比 Φ 3[ 6 ∃ , 2 ∃ ( ∀Ω #
。已,已
!∀#
!巨∃功」
∀ ! % #
工司&∋(之三娜口勺)门妇价戴长令牡留
图 ! 各样地青岩
油杉存活曲线
∗纵横坐标 为自
然对数 , 虚线
表示不连续 +
,一− . ! / 0 1 2 ) 3 4 56 7 1 ) 3 4 1
8 9 : . 己口 4 ; < 56 , 王6
4 6 3 , 9 0 了尸, 卜∋ 1 5 5
一& 2 1 4 1 & ∋78 = 2
∗ 1 8 8 3 < 5& 6 =1 6 > 1 2
6 3 1 8 9 & 6 = ) 3 1 78 ? 3 5
=7飞6 3 51 8 & 1 2 +
! % #
大小级 ≅ 5 ; 1 只7 6 2
Α . ! 种群大小级与密度的关系
种群密度是反映植物种群动态的重要参数之一 。根据青岩油杉种群大小级划分标准 ,
将各样地青岩油杉种群个体的野外取样数据进行分级整理后 , 用最小二乘法来拟合各样
地青岩油杉种群的大小级 ∗≅ +与其密度 ∗ Β +的关 系 , 得到的幂 回归方程如表 ! 所示 。 由表
! 可知 , 各样地青岩油杉种群的大小级与其密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 说明随着种群个体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胸径的增大 , 其个体群的密度呈负增长的性质 。
Ρ , Ν −6
表  青岩油杉种群大小级与其密度的幂回归方程
Ρ 0 6 Η ( ] 6 ∗ ∗ 6 Ε ∗ 6 7 7 3( + 6 ⊥ ) , 23( + Ν 6 2] 6 6 + 20 6 7 3[ 6 6−, 7 7 , + ? 32 7 ? 6 + 7 32ς
( Λ > 6 26−6 6 , 3, ? , ≅ 3? 3, , ∃ , ≅ , ∗ Α 6 036 ,卜Β6 33 Η ( Η ) −, 23( +
样地编号
Σ ( Α ( Λ Η −( 2
回归方程
5 6 Ε ∗ 6 7 7 3( + 6 ⊥ ) , 2 3( +
Φ 一  : Α & 9 ; 一 : Α % , 。
Φ 一 %& Α < ; 一。 一“ 。
Φ 一  ! Α & ; 一 : : & 8 。
Φ _ < Α 9 9 ; 一 。 了, 。 。
Φ ⎯   Α & [ ; ( 7 (! ,
Φ 一 %Γ Α 9 ; (  一 <
Φ _  9 Α % ; 一卜 : : & 。
相关系数
Δ ( 6 ΛΛ36 + ∗
一 : Α ! < ! 
一 : Α & Γ: 
一 : Α & &!
一 : Α Γ   
一 : Α & Γ 
一 : Α  & % Γ
一 : Α !Γ 
显著性检验
Φ 3Ε + 3Λ36 , + 6 6
∗ ( Α : 9 ∀一# 一 : Α Γ % %
∗ ( : 9 ∀ < # ⎯ : Α Γ & Γ
∗ ( Α ( 7 ∀ < # _ : Α Γ & Γ
∗ ( Α ( 7 ∀ 9# ⎯ : Α & 9 !
∗ ( Α : 9 ∀, [ ⎯ : Α : 
∗ ( Α : 9 ∀ <# ⎯ : Α Γ & Γ
∗ ( : 9 ∀ 9  一 : Α & 9 !
Κ
< Α < 种群个体年龄与胸径的关系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 对于乔木种群个体年龄的研究多采用年龄
与其胸径的回归方程进行分析 。以年龄标准木的胸径为横轴 , 年龄作纵轴作它们之间关系
的散点图 , 各样地年龄标准木的实测年龄与其胸径大小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 鉴此 , 采用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拟合 , 得到各样地青岩油杉种群个体年龄 ∀α #与其胸径∀β #的数学关
系模型 ∀表 < # 。 这些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因此 , 具有用于估测其它种群个体年龄
的价值 。
表 < 青岩油杉种群个体年龄与其胸径间的直线回归方程
Ρ , Ν −6 < Ρ 06 −3+ 6 , ∗ ∗ 6 Ε ∗ 6 7 7 3( + 6 ⊥ ) , 23( + Ν6 2 ] 6 6 + 3+ ? 3≅ 3? ) , − , Ε 6 , + ? 32 7 ? 3, = 6 26 ∗
( Λ > 6 2 6 −6 6 ∗ 3, ? , ≅ [? 3, , ∃ , ≅ , ∗ Α 4 036 ,卜Β633 Η ( Η ) −, 2 3( +
样地编号
Σ ( Α ( Λ Η −( 2
回归方程
5 6 Ε ∗ 6 9 9 3( + 6 ⊥ ) , 2 3( +
相关系数
Δ ( 6 ΛΛ36 + 2
显著性检验
Φ −Ε + 一Λ一6 , + 6 6
α 一 Α ! & 9 χ  Α : Γ β
α ⎯ Γ Α  & : χ % Α  % & &β
α ⎯ % % Α < < 9 χ % Α : & Γ <β
α ⎯ % Γ Α % Γ 9 9 χ ! Α 9 < Γ Εβ
α ⎯ % Γ Α % Γ 9 9 χ ! Α 9 < Γ Εβ
α ⎯ < Α % %  < χ % Α %  Εβ
α ⎯ % : Α % Γ ! χ : Α Γ & Εβ
: Α   ! :
: Α  % : &
: Α  ! Γ
: Α  < % Γ
: Α  < % Γ
: Α  !  <
: Α Γ ! & 
∗ ( Α ( 一∀ % < #一 : Α ! %
∗ ( : %∀ 。# ⎯ : Α 9 <&
∗: :% ∀ Α 。#一 : Α 9 :
∗ ( : % ∀−。# ⎯ : Α &: Γ
∗ ( : % ∀% : #一 : Α & :Γ
∗ ( ( 一∀飞。 #一 : Α & :Γ
∗ ( ( − ∀% < 〕⎯ : Α ! %
Κ
< Α ! 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动态
各样地青岩油杉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如表 ! 所示 。 其中结合种群实际分布情况
分析 , Κ ∃ 、 Κ ∃ 和 Κ 。呈集群分布 , 这种集群格局形成是种群 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的发
育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 。Κ ∃ 、 Κ ∃ 和 Κ 。的青岩油杉种群个体生长旺盛 Α 更新状况 良好 , 种群
密度相对较大 , 分别为 < : : + Π 0= Ι 、 ! Γ  9 + Π 0 = Ι 和 ! 9 : + Π 0 = Ι 。 青岩油杉是松科植物 ,
球果大 , 长约 9一 % 4 = , 直径 < Α 9 _ 4 = 。 成熟脱落的球果内常残留有许多种子 , 因球果重
而多 ,散布在母树的周围 , 故造成种子在母树周 围形成集群状分布 。如果生长发育良好 , 种
第  期 李久林等 ∃ 贵州青岩油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内或种间的排斥性竞争较弱 , 这种集群状态可持续到幼树 、小树或更长阶段 。 Κ < 、 Κ ! 和 Κ &
的青岩油杉种群呈随机分布 , 是因随着这些种群个体年龄的增大 , 以及其它种群的侵人 ,
种内或种间的排斥性竞争强烈 , 导致种群密度下降引起的 。 Κ 、 属衰老种群 , 呈集群分布状
态 , 是因其在群落内局部区域更新 良好的缘故 。
集聚强度是度量一个种群空间格局的集聚程度 。 表 ! 中同时给出了几种集聚测定的
指标 ,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青岩油杉种群的空间上的集聚程度 。集群分布的种群在不
同的群落中 , 其集聚程度不同 , 说明了外界综合生态因子对种群分布格局有明显的影响 。
表 ! 青岩油杉种群的分布格局
Ρ , Ν −6 ! Β, 2 2 6 ∗ + ( Λ > 6 26 −66 ∗ 3, ? , ≅ 3? 3, ∗∃ , ≅ , ∗ Α 4入ΘΤ6 + 一Β6 33 Η ( Η ) −, 23( +
格局类型 ∀Ρ ς Η 6 ( Λ Η , 22 6 ∗ + # 集聚强度 Υ Ε Ε ∗ 6 Ε , 26 ? 3+ 26 + 7 32ς
样地
编号 负二项式 法
点 一 四
分 法
方差 Π 均
值 比率法
+口卜+?6δ−,黔Χ.‘奋几3 Δ
3
别&Ε.、6”&.入滑&8367∗Φ入ΓΗ论Ι 1 ? 6 =54 1
ϑ 5& 8 & 、56 Κ
Λ 1 = 0 8 <
∋ 主& = Μ
Δ & =1 3
 ) 6 3 = 1 3
& 71 = 0 8 <
点到点距
离 比率法
Ν 6 = 58
8 9 = 0 1
< 52 = 6 & 1 1
98 & 飞 953 2 =
∋ 7& = = 8
/ 0 1
Ο ! Π Θ
3 6 = 78
& 7 1 3 0 8 <
实测的和
预期 的样
本频度法
Ρ 1 6 2 ) 3 1 <
6 & <
1 > Σ 1 1 =1 <
2 6 & 5∋71 2
=1 2 = & 飞1 3 0 8 <
丛生指标 负二项式参 数
平均拥挤
指 标 聚块性指 标
扩散性
指 标
Τ& < 1 > 8 9
1 Κ) & 飞∋一& ?
∗ Τ +
Τ & < 1 > 8 9 Τ & < 1 > 8 9
Σ6 3 1 0 5& 1 2 2 < 52 Σ 1 3 2 58 &
∗石Π & Υ + ∗ Τ ∃ +
Δ‘<8卜牡∀Ε卜∋
Δ 7) & 飞Σ
Δ 7) & Ε ∋
Ν 6 & < 8 & 7
Ν 6 & < 8 Λ
Δ 7) Λ ∋
Ν 6 & < 8 & 飞
Ν 6 & < 8 & 飞
Δ 7) Λ ∋
Δ 7) & 飞∋
Ν 6 & ∗ 78 & 飞
Ν 6 & < 8 Λ
Δ 7) & Ε∋
Δ7) & Ε∋
Ν 6 & < 8 & 飞
Δ7) & 7
Δ 7) & Ε∋ Δ7) & Ε∋
Δ 7=5 & 7 Σ
Δ Τ Γ一Ε7 7∋
Ν 6 & < 8 Λ
Ν 6 & < 8 & 5
Δ 7) & 飞∋
Ν 6 & < 8 775
Ν 6 & < 8 & 7
Δ 7) & 飞Σ Ε . Ε Ο # Ο ∀ . Α ς Α Ω
Ν 6 & <8 & 5 Ε . ∀ ΕΑ ς ∀ . Ο ς Α 一,
Δ 7) & Ε∋ 一Ε ΕΕ Α Ξ ! Ο
Ν 6 & <8 & 7 ∀ . Α % # Ο ! . Ω ∀ ∀ !
∀ . − Α Α Α Ε . Ε % Ο !
∀ . Ω Ο ς ∀ Ξ ! Ο
一 。· ∀ Α Ε − 负值
# . Ω Ε − ∀
% . − Ο Ε Α
% . ς % ς ς
Ε . ! ς % Ο
! . Ε ! ∀ ∀
Ω . Ψ − Ο Ο
! . ς % Α Ε
Ε . ! ∀ Ω −
Ε . !Ο Ω Ο
Ε . ∀ − ! Ω
Ε . Α # − %
Ζ . Ω ς Ο Α
Ε . Ε∀ − Α
∀ . − ς ς −
Ε . !ς ς %
∀ . !% Ω Ω
Ε . Ε #Ο Ο
Ε . % #∀ Ω
Ε . −∀ Ο ∀
Ε . Ες Α !
Ε . ∀Ο % ς
[
注 ∗ Ι 8 = 1 2 + ∴ Δ 7) Λ Σ 集群分布 ∃ Ν 6 & < 8 & 5—随机分布 ∃ 下同 ∗ / Τ、1 、6 & 5 1 6 2 / 6 ϑ 71 % +
植物种群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布格局呈现动态的变化 , 由此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
演替 。 这里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汇‘一 Ο Ε , 来分析青岩油杉种群在其生长发育过
程中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 。 根据曲仲湘等把同一种树种自幼苗至成年个体的不同年龄个
体 , 按其大小划分为 Ο 个等级的标准「Ψ〕, 将各样地的野外取样数据进行分级整理 , 然后用
方差 ∗≅ ; +Π 均值 ∗了 + 比率法测定各大小等级种群的分 布格局 , 以不同大小等级种群分布格
局的变化来分析种群发育过程中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 。 测定的结果 ∗表 Ο+ 表明 , 第 Τ 、 7 、
Λ 大小等级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 , 而第 Τ] 、 ] 大小等级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随机分
布 。其中 , 第 ⊥ 、 正 、 皿大小等级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主要是 由青岩油杉自身生物学
特性决定 , 特别是种子在母树周 围呈集群分布的性质 。 第 _ 、 ] 大小等级种群的分布格局
呈随机分布 , 则是因随着种群个体的增大达到一个闭值 , 产生 自疏作用 , 以及樟树 、拎木等
其它常绿树种的侵人 , 产生了它疏作用而共 同引起的 。说明了青岩油杉种群在其发育过程
中分布格局 由集群分布过渡到随机分布的性质 。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表 9 青岩油杉各大小等级种群的分布格局
Ρ , Ν −6 9 Β, 2 26 ∗ + ?ς + , = 34 7 ( Λ > 6 26−6 6 ∗ 3, ?, ≅ 3? 3, + , ≅ , ∗ Α 4 0 , 6 ,卜Β6 33 Β ( Β) −, 23( + ] 32 0 ? 3ΛΛ6 ∗ 6 + 2 7 3[ 6 6 −, 7 7 6 7
样地
编 号 等级度 方差 均值
Φ3[ 6 ε , ∗ 3, + 6 6 Υ ≅ 6 ∗ , Ε 6
6 −, 7 7 ∀9  # ∀灭#
负二项 平均 拥挤
方差Π 均值 丛生指标 式参数 指 标
ε , ∗ 3, + 6 6 Π ∗ 值 测定结果 Θ+ ? 6 δ ( Λ Σ 6 Ε , 23≅ 6 Θ+ ? 6 δ
Υ ≅ 6 ∗ , Ε 6 ∗ ≅ , −) 6 5 6 7 ) 3∗ 6 −) = Η 3+ Ε Ν 一+ ( = 3, − ( Λ = 6 , +
∀9  Π 又# ∀了# Η , ∗ , + 6 2 6 ∗ 6 ∗ ( ] 3+ Ε
∀> # ∀阴 #
聚块性
指 标
Θ+ ? 6 δ ( Λ
Β, 2 60 3
扩散性
指 标
Σ ( Α
( Λ
Β−( 2
Κ %
Λ− 6 Φ Φ
∀+ −Π 刀 ∃ #
Θ+ ? 6 δ ( Λ
? 37Β6 ∗ 7 3( +
∀Θ∋ #
%& Α   &
% Α Γ  9
 Α Γ & 9 :
% Α 9  9 :
缺乏
 : Α 9  9 Γ
% : Α & < < <
& Α     :
% Α ! 9 : : :
缺乏
缺乏
% < Α : 9 : :
< Α 9 Γ 9 9
 Α   
: Α < < < <
% Α :   
 Α < < < <
缺乏
缺乏
% Α   9 !
: Α : : :
& Α  : : :
% Α : : : :
: Α :  9
: Α  9 Γ
9 Α < % &
 % Α    
% 9 Α ! &
% Α : : :
缺乏
缺乏
9 Α Γ 9: :
% Α : 9 : :
% Α %  
: Α <  9 Γ
! Α % Γ & 9
Α :  9
! Α  9 : :
% Α < %  9
! Α  % : :
 Α & Γ % !
 Α  &  !
% Α %  : 9
Γ Α & 9 9
! Α Γ % ! &
< Α ! 9 & 
: Α 9 % ! Γ
Δ−) + 飞Β
Δ−) + %Β
Δ−) = Β
5 , + ? ( + 3
< Α  %: :
% Α & Γ % !
% Α  &  !
: Α % : 9
% Α <: ! 9
< Α !: < %
< Α < % Γ
Α Γ  :
& Α <  & 9
& Α Γ ! < 
9 Α 9  !
% Α 9: < :
: Α &
% Α   < Γ
% Α < : % :
% Α %! 9 %
% Α Γ Γ ! !
% Α < Γ 
% Α < Γ & Γ
% Α   % 9
Κ  ! Α  < & 9
! Α  9 : :
< Α :  9
: Α Γ & 9 :
! Α % & % <
 Α 9  9 9
 Α 9 Γ  %
% Α 9 & %
Γ Α 9 & % %
! Α %   
! Α   ! 
% Α & & %
Δ−) = Β
Δ −) = Β
Δ−) + 3 Β
5 , + ? ( + −
< Α % & % <
% Α 9  9 9
− , 9 Γ  %
: Α 9 & φ
% Α 99 
 Α &Γ :
% Α  & 
% Α << % 9
Γ Α %: Γ
9 Α & &9 9
! Α 苏%
% Α 9 <  %
% Α !  <
% Α < 9Γ 
% Α 9 %Γ 
% Α & 9 % :
% Α & 9 % Γ
% Α ! !  9
% Α : 
% Α Γ & Γ
Κ ∃
Κ 8
 Α  % 9 :
% Α Γ & 9 :
 Α < %  9
: Α  9: :
: Α < %  9
: Α & 9: :
Α % ! % 
% Α  % % %
% Α % < 
% Α < < < <
< Α    
< Α % % % %
φ < Α Γ  9
 Α !  9
: Α < & : %
: Α  : : 
Α  & Γ <
9 Α & Γ  
Δ−) + [ Β
Δ−) ∗+ Β
5 , + ? ( =
5 , + ? ( =
Δ −) = Β
Δ −) = Β
9 Α % ! % 
: Α  % % %
: Α % < 
: Α < < < <
 Α    
 Α % % % %
: Α ! % Γ
 Α : 9 9 <
% Α Γ Γ 9
: Α & 9 : <
: Α %< <
: Α < 9 9 <
& Α  
 Α & Γ %
 Α ! ! !
: Α 9 Γ < <
 Α : ! &
 Α Γ % %
< Α ! φ  !
% Α ! Γ9 
% Α : 9  
 Α < < < 
Γ Α < < 9 :
< Α Γ %! Γ
< Α ! & <
% Α Γ Γ < :
% Α %  Γ
 Α ! Γ Γ <
Γ Α Γ ! 
! Α :  %
Κ
Κ 。
: ,  <& 9 % Α < ! &
: Α  9: :  Α ! :: :
% Α 9: : : ! Α Γ :: :
: Α 9 : : ! Α : :: :
: Α :  9 % Α : :: :
: Α Γ % 9 : Α Γ 9 !
% Α Γ& 9 :  Α Γ <9
9 Α Γ % 9 < Α 9 <
9 Α 9: : :  Α Γ %  %
% Α 9 :: : % , : &
: Α  !  9
< Α Γ < !
% : Α ! : Γ %
Γ Α  % 
∀# Α : : : :
: Α <  < <
9 Α :  
& Α  < &
! Α   &
: Α % Γ 
5 , + ? ( =
Δ −) + % Β
Δ−) = Β
Δ−) = Β
5 , + ? ( + −
5 , + ? ( =
Δ −) + − Η
Δ−) + % Β
Δ −) + % Β
5 , + ? ( + −
: Α < ! &  Α & : ! <
% Α ! : : : : Α % & Γ
< Α Γ : : : : Α <  ! &
< Α : : : : : Α : Γ < <
: Α : : : : : Α : : : :
一 : Α % ! < 负值
% Α Γ < 9 % Α :  % 9
 Α 9  <  Α % % 9
% Α Γ %  % < Α : < 9 %
: Α : &   Α 9 : : :
% Α  Γ ! 
% Α 9 : :
9 Α < : : :
< Α  9 : :
: Α :  9
: Α Γ 
 Α & %:
Γ Α ! ! Γ
& Α < % %
% Α 9 &
% Α <  Γ
Α : : :
9 Α < < < <
%< Α : : : :
% Α : : : :
: Α Γ  < <
% Α  & :
% Α ! 9 <
% Α <  9
% Α : ! ! 9
% Α ! % %
& Α : ! : :
< Α & Γ 
% < Α Γ &
: Α : : < &
: Α Γ & Γ %
 Α % %: 
% Α 9 9 < !
% Α ! %Γ %
% Α % % ! %
Κ &
% Α < & 9 :
: Α < & 9 :
 Α :  9
: Α ! < & 9
! Α  9 ! 9
 Α Γ :: :
: Α 9 ! & 9
: Α  : ! Γ
∃8∃8 Δ−) + 飞ΒΔ −) + 飞Β 8∃∃∃ : Α !   9: Α  : Γ <
一 % Α  <  9 5 , + ? ( + 3
一 : Α  : Ε 5 , + ? ( =
一 : Α ! 9  9 负值
一 ( · :  9  负值
! Α   9
 Α % & 9 :
% Α %: :
: Α < !  <
< Α < 
9 Α Γ : : :
: Α & Γ :
: Α & Γ  !
< Α 9  % !
Α % Γ &
: Α Γ < 
: Α Γ ! 结语
青岩油杉是一种珍稀濒危植物 , 属于松科的乔木种类 , 树干通直高大 , 材质坚硬细致 ,
具有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 。 青岩油杉生长迅速 , 适应性能亦较强 , 而且根萌更新良好 。 可
第  期 李久林等 ∃ 贵州青岩油杉种群结构和动 态的研 究 % &
发展为营林树种 。 因此 , 通过研究青岩油杉种群的结构和动态的特征 , 有利于了解青岩油
杉种群与其生存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 以及与其它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 逐步揭示青岩油杉种
群在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 , 和它在演替中的作用 , 为现存青岩油杉种质资源
的保护 , 青岩油杉种群的复壮 、经营和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如通过人工抚育 , 进行适度定
向的干扰 , 改变其生长格局以及打破某些种间竞争关系 , 使青岩油杉种群较长时间地停留
在某种 阶段上 , 从而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景观资源的 目标管理等 。
参 考 文 献
黄威廉主编 Α 贵州珍稀濒危植物 Α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 Γ Α &%
李久林 , 梁士楚 Α 贵州青岩油杉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Α 贵州科学 , % < , % %∀! # ∃ & 一 %
钟章成 Α 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 Α 重庆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Γ Γ Α  9< 一 
梁士楚 Α 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杨种群动态研究 Α 生态学报 , %   , %  ∀ − # ∃ 9% 一 :
范航清 Α 梁士楚 主编 Α 中国红树林研究与管理 Α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  9 Α Γ 9 _ <
曲仲湘 , 昊玉树 , 王焕校等Α 植物 生态学 Α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Γ < Α % : _ %<
曰乃」
‘!%汤
Υ Φ Ρ γ ; α Ζ Σ Ρ Ο ϑ ΦΡ 5 γ Δ Ρ γ 5 ϑ Υ Σ ;
; α Σ Υ Ψ ΘΔ Φ Ζ Χ > ϑ Ρ ϑ Μ ϑ ϑ 5 Μ Υ ; Υ ε Θ; ΘΥ Σ Υ
ε Υ 5 Α ΔΟ Θϑ Σ 一Βϑ −− Β Ζ Β γ Μ Υ Ρ ΘΖ Σ ΘΣ η γ ΘΙ Ο Ζ γ
Μ % ∋3) −3+ % , 一, + Ε Φ 0 36 0)
∀η ( 3二人。。 了, , , ∗∃ ∗ ) ∗‘、 ‘了 刀( ) , ∃ ∗ ) 了, ,
5 尸, ( ) ∗ 4∗ , η ) 3ς , + Ε 9 9 : : : % #
∀‘) , , , Ε 二3 肠, ∃ Ε ∗ ( Λ 尺尸7( ∗ 4人
∀一尸, [2 ∗ ∗ 16 30 , 3 9 < :: : #
Υ Ν 7 2∗ , 4 2 > 6 2 6 −6 6 ∗ 3, ? , ≅ 3? 3, , , , ≅ , ∗ Α 6 0 36 , 卜Β6 33 %9 , ∗ , ∗ 6 7 Η 6 6 36 7 3+ η ) 3[ ( ) Β ∗( ≅ 3+ 6 6 ( Λ
Δ 03+ , , 2 , + 6 −6 ≅ , 2 3( + ( Λ % : : _ % % ! Ζ= , ( + 6 ( Λ 2 06 3= Η ( ∗ 2 , + ∗ 6 ( = Η ( + 6 + ∗7 ( Λ 2 06 Λ( ∗6 7 ∗
6 ( = = ) + 32 36 7 3+ ∗0 37 ∗ 6 Ε 3( + Α Ρ 037 7 2 ) ? ς ] , 7 6 , ∗ ∗ 36 ? ( ) 2 3+ Κ 3+ Ε ς ) , + 2 ( ] + ( Λ η ) 3ς , + Ε 6 , 2 ς
, + ? α , 7 , ι−) 3 2( ] + ( Λ Ο ) 37 0 ) 3 6 ( ) + 2 ς , η ) 3[ 0( ) Β∗ ( ≅ 3+ 6 6 Α Ζ + ∗06 Ν , 7 37 ( Λ , 6 6 + 7 ) 7 ( Λ , −−
3+ ? 3≅ 3? ) , −7 ( Λ > 6 26 [6 6 ∗ , , ? , ≅ 3? 3, , , , ≅ , ∗ Α 4人36 + 一Β6 33 , 2 ≅ , ∗ 3( ) 7 7 ) 6 6 。、、3( + , − Η 0, 7 6 7 , + ? ? 3Λϕ
Λ6 ∗ 6 + 2 0 , Ν 32 , 27 , 7 −[ 6 7 2 ∗ ) 6 2 ) ∗6 , ? 6 + 7 32 ς , , Ε 6 7 2 ∗ ) 6 2 ) ∗ 6 7 Η , 2 3, − Η , 2 26 ∗ + , 2 06 3∗ ? ς + , = 36 7 , + ?
∗ 6 −, 2 3( + 7 0 3Η 7
> 6 ς ] ( ∗ ? 7
2( 6 + ≅ 3∗ ( + = 6 + 2 , ∗ 6 ? 6 7 6 ∗ 3Ν 6 ? Α
> 6 2 6 −6 6 ∗ 3, ? , ≅ 3? 3, + , ε , Ρ 。 4 0 36 ,卜Β6 33 , Β ( Η ) −, 2 3( + 7 2 ∗ ) 6 2 ) ∗ 6 , Β( Η ) −, 2 3( + ? ς ϕ
+ , = 36 7 , Ψ (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