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IMARY STUDY ON MANAGEMENT SYSTEM OF ANCIENT FOREST NATURE RESERVE IN CHINA

我国古代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初探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一 & ∋
( ) ∗ +, − . )/ 0 ∗ 1− , 2 ) 3 − , 45 − . 6 7 87 − +5 1
我国古代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初探
刘胜祥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胡秀云
武 汉 # & 9 9 ∋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 武汉 # & 9 9 ∋  ∃
: 6 ;< = 6 > ?≅ Α Β > Χ Δ < = Δ = Ε Φ < Φ Δ ≅ ? > ?≅ Φ < Χ Γ
= Δ Η ;Φ Δ ≅ ΓΧ 6 Φ ? ≅ Δ = ≅ Α 6 Φ 6 Φ ? Φ 6 Ι Φ ;Δ Η ϑ ;Δ =
Κ 4∗ ? 17 , Λ Μ 4− , Λ ϑ ∗ Ν 4∗ Ο ∗ ,
∀Ε , ‘, Λ ‘· 衫 Κ % /‘, ? ‘, ‘, , % ‘。 Π ∀一5 , % ++ − . Η 1 Θ , , “ Δ ) + , Ρ) . ∀;, , 8 +4+∗ +尸 ( ϑ 48 3) + 45 − .肠。 ∗ , % 。 , % 3 , 肠 , % 3+ − . Η 1 4, % −
乙Σ ∃ , 4∗ ‘, + 8 Θ +夕 0 ∗ .飞− , # & 9 9 ∋  ∃ Δ ) + , 玄9  乙了护诬4训+ 8 43Ο 0 ∗ 1 − , # & 9 9 ∋  ∃
关键词 古代森林自然保护区 , 中国 , 管理制度
Τ 7 Ο Υ ) +ς 8 = , 7 47 , 3 /) + 7 8 3 , − 3 ∗ + 7 + 7 8 7 + Ω 7 , Η 1 4, − , < − , − Λ 7 Ξ 7 , 3 8 Ο8 37 Ξ
中华五千年产生了灿烂的文明 , 其环境保护 思想是其中重要 的内容之一 。 我国古代森林 自然保护区
管理方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古代的植物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封禁区型 自然保护
区 、名寺古刹型 自然保护 区和 名人活动遗迹 型 自然保护 区 。 它的形成与发展与政府支持 、宗教的影响和
民间自发的参与密切相关 。 尽管建立保护区的初衷各异 , 但都起到 了保护植物资源的作用 , 并奠定了现
代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基础 〔’一 Ψ 〕 。 此文是对不同类型的保护 区管理方法的初步研 究 。
现在我国的许多保护区 , 如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庐山自然保护 区 、鼎湖山 自然保护 区以及留存
在名人遗迹处的古树名木都曾是我国古代森林自然保护 区 , 虽然当时未如此命名 , 但其管理模式与现代
植物自然保护 区如出一撤 。 这些宝贵的资源能在几千年历代政府的变更 、战火连连不断 、环境变迁十分
巨大的社会中能保留下来 , 是 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 这说明我国古代对植物资源管理水平较高 , 探讨其
管理 方法 , 我们发现有许多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
较完善的管理机构
尧舜时期 , 我国出现了最 早的林业竹理机构 一虞 。 虞的设置对 历代政府产生 了深刻的彩响 , 直 至
清朝未年 Π 虞一直被袭用 。 西周时期建立了 一整套保护植被的机构 , 也就是被称为“山林局 ”的保护网络 ,
根据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功能 Π 设置 (户 山皮 、林衡 、泽衡 、川衡 、封 人 、掌.Ζ 、司隆等机构 。 其中川衡与掌固
的职责之 ‘是负责陵墓地的 杭被。 秦代设少府 领毕苑官 , 汉代少府领 毕 卜林苑 。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山
林山川的管理并未因 %.戊乱频 繁而‘卜比 , 各.7 均有负方森林的皮衡设粉 。 二国时 , 晋魏设虞曹郎 Θ晋朝 , 南
朝设虞曹郎 Θ北魏设皮郎 , Σ , Θ 一化齐设皮西郎‘[, 及皮曹 仁事 Θ北周设皮郎 。 隋店宋辽金元时期 , 隋朝设虞 、虞
收稿 日 %   一 。& 一 ∴∀∃ Π 修回  Θ 卯吕 。 照 。 第 3 作扦 % 男 , 川 岁 , 副教授 , 主要 从 #孚植物分类学 , 植物生态学和
植物资源学研究 。
第 # 期 刘胜祥等 % 我国古代森林 自然保护 区管理制度初探
郎部长官如虞部郎 , 虞部属工部主管 Θ唐代设置与隋朝大体相同 , 虞部首长为郎中 , 五 品上 , 唐高宗龙茹
年间改为司虞大夫 , 有时也称司虞郎中 , 其职责为京城城市绿化 , 山林川泽管理 , 园林管理和供奉薪材 、
木炭 、木材等 Θ宋朝工部主管虞部 , 虞部官员为郎中 、员外郎 Θ金 王朝未设虞部 , 山林川泽由工部直接管
理 。 明清时期 , 明朝由工部主管虞部 , 其职责之一 为名胜古迹的保护 , 清朝管理体制与明朝相同 〔“〕。
∴ 建立严厉的法律制度
西周最早有“凡窃木者有刑罚 ”的记载 , 开创了以法律手段来保护植被的开端 Θ在春秋战国时期 Π 刑
罚开始有了具体的规定 。 《管子 · 地数 》记载 % “有动封山者 , 罪死而不赦 , 有犯令者 , 左足入左足断 , 右足
入右足断 。 ”这种严历的惩罚恐怕现今还无人敢用 , 可以想像 , 有多少人敢 以身试法呢 ] 清朝的《大清律》
中规定“禁约该管军民人等 , 不许擅自入山 , 将禁止林木砍伐贩卖 , 若砍发 已得者 , 问发云南两广烟瘴 , 稍
轻地方充军 , 未得者杖一百徒三年⋯ ⋯ ” 。
对于陵墓林的保护 , 历代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法律制度 。 公元 # ! 年 , 北魏孝文帝诏令 “汉魏晋诸陵 ,
百步内禁樵苏” , 如若伐树 , 则“保其妻小皆遣之 ” 。 在唐代 , 对盗伐园陵林木者进行了更为严历的惩罚 ,
《唐律》中规定 “诸盗园陵内草木者 , 徒二年半” 。 宋朝也有类似的规定 。 除了对陵墓林加以保护外 , 对皇帝
出生地林木也实行了禁伐 , 据《辽史 · 地理志 》记载 Π “辽穆宗因其父辽太宗出生建洲 , 诏令 %建业四面各
三十里禁樵采放牧” , 以纪念其父 。 元朝对陵墓内失火者也制定了处罚条例 。 元代刑律规定 , 若陵内失火
延烧林 , 杖一百 , 流二千里 。 明朝极为重视保护陵墓林 , 除了严禁盗伐林木外 , 还不准在林中“开窑冶 ” , 以
保护植被的完整性 。可见对陵墓的管理从林木盗伐方面发展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方面 , 清代刑法与明代
相似 , 都有对盗伐陵墓林木者家属充军边卫的规定 。
由于这些规定均将录入国家的法律文件中 , 通过 立法的手段 , 再加上在封禁 区和陵墓林常有执法人
员察看 。 据《明史 · 职官志》记载 , 在明朝常有“锦衣卫队官校巡视陵墓 , 以防止破坏行为 。 ”事实上我国历
代君王陵墓大多保留至今 , 现在许多都成为游览胜地 , 这与健全的法律制度和 执法的严酷是分不开的 。
这些法律其本意是保护皇宫贵族利益 , 但在客观上形成 了一些特殊的森林 自然保护区 , 对植物资源保护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 利用宗教力量管理 自然保护区
佛教 、道教在我国人 民中影响很大 , 全国各地宫观无数 , 凡是 山水清秀 、风景幽美之处 , 多有佛寺道
观 。 纵观我国的名寺古刹 , 一般古木参天 , 植被保护完好 , 形成 了我国古代植物自然保护区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 。 其保护的对象有母树型的珍稀濒危植物 , 如全世界仅存  株的普陀鹅耳舫 , 生长在普陀山慧济
寺附近 。也有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 , 如鼎湖 山安庆 寺 , 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保护 。名寺古刹型
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不同于封禁区的管理 , 山于地点分散 , 政府的执法人 员鞭长莫及 , 其管理方法主要
是靠宗教思想来进行的 。 佛 、道 二教 义虽有不同 , 似都有好生恶杀的思想渊源 , 僧人道士这个群体不但以
身士卒 , 栽花种树 , 保护寺庙周 ⊥ 的植被 , 并通过宣传 (红教义向人 民灌输保护植物资源的思想 , 而上山拜
佛求经之 人多为虔诚的教徒 。 尽管名山古刹烟火不断 Π 人类活动濒繁 , 但杭被保护完好 。我国几千年战争
连绵 , 环境变迁十分 巨大 , 名寺古刹处的 浓被能够保于寺卜来 , 这 卜要是靠宗教的力量 。
# 制定乡规民约保护一方植被
在我囚 厉史 上 , 自发地保护森林的乡规民约在;∃4 史文献 中有许多记载 Π 在制定这些规定 .讨, 目的和
动机均有不 司 , 但是达到的效果是 一致的 。 通过制定 乡规民约 , 保护 (’一方的森林资源 , 我们粗略地剖析
一 下各种内容的 乡规民约 , 大概有这样几种类型 %
∀ ∃ 防 Σ仁水 上流失禁伐森林 。 据∀∃ 卜化 县志》记载 %浙 汪开化县龙山底乡青山底村在清嘉庆二 十二年
∀   年 ∃在村 日 南山 认 下 ·碑 , 碑 文 Κ _.( 有’·立禁约 少卜都青山庄 , 绿南村 聚簇杂木遮 护水 日 , 近年以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来屡次偷砍 , 为此 , 令同众等商议重申严禁 , 不许大小登山砍柴割草挖根 , 自是 后村坡蓄草也不亦拔光 ,
永远存留 , 有如犯者 , 罚钱  9 9 文 , 存众公用 , 倘不遵罚 , 察官究处 ” 。
∀∴∃ 保护风水宝地而禁伐森林 。 明朝福建省建哑县有一处 万木林 , 这是在明建元年∀  &   年 ∃ , 该县
杨氏家族 因出了全省第一名举人 , 他们认为是托先人之福 , 则把先人的遗留树木封禁起来 , 订下封林文
契 , 载入族谱〔, 〕。 这片山林保留至今 , 解放后建立 了福建省建匝县万木林 自然保护区 。 在我国历史上 , 类
似此事还有许多 。 一些 山林或古树常被看成吉祥的象征而被完整的保护 至今 , 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风
水林 自然保护 区 。
∀&∃ 敬畏神灵而封砍森林 。 云南傣族十分迷信于“神树” , 他们认为葱臭木树不能砍伐 , 否则“盖房遭
雷击 , 造船沉江底 ” 。 由于这样一些所谓的 “神灵 ” , 植被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 各
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 , 他们喜爱的植物花卉 , 以人文型的头饰 、耳饰 、服饰等有选择性的加以保
护 , 这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 , 有许多是通过民间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 。 由于生存等其它的原因 , 森林的破
坏随时都会发生 , 在地形复杂 , 政府执法人员无法有效管理的区域 , 任何惩罚都是难以奏效的 。 保护一方
植被的乡规民约 , 尽管它所设及的区域较少 , 但意 义很大 。 全民共管比官方管理效率要大得多 。
除了对森林进行保护外 , 保留名人活动遗迹并禁伐森林或古树 , 在我国古代是屡见不鲜的 。 山西苗
城县大禹渡有棵千年古柏 , 据传当年大禹曾在此树下观察黄河水流的情况 , 此树被历代奉为神树倍受保
护 , 明清时期有人想砍此树卖钱 , 都遭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反对 , 在清朝有还人写了《神柏歌》借以教育官
吏和 人民 。 我国历史悠久 , 有许多对祖 国有贡献的政治家 、军事家 、学者 、文学家 、教育家 、科学家 , 为纪念
其功绩 , 在他们诞生地或旧居 , 建立祠堂庙宇 , 供人瞻仰 、游览 , 他们的活动遗迹 , 尤其是与植物有关的都
被保存下来〔“ ’〕。 如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上轩辕黄帝陵内的黄陵古柏 、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古松 、四川成都草
堂公园的 罗汉柏 、山东泰山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 ” 、河南篙山篙阳书院的 “汉将军柏 ” 、北京北海公园被
乾隆封的 “遮荫侯 ” 、少林寺为纪念少林禅宗六祖慧能的 “六祖柏 ” 、北京府学胡同内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手
植的古槐 , 这方面的例子极为繁多 。 这些古树是研究我国的历史 、文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追溯古地理 、
古气象的宝贵资源 。 之所以保留至今 , 历代政府起了一定的作用 , 但更重要的是名人效应在指导人民思
维 。 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崇拜英雄 , 这是人类的美德 , 反映在名人活动遗迹上 , 与其说是对树木的
崇拜 , 不如说是借树木而 思古名人之幽情 。 现今尚在的许多古树名木就蕴藏着许多保护植物资源的故
事 。 这方面经验的总结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
综上所述 , 我国古代森林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十分丰富 , 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复杂 Π 健全的管理
机构 、严厉的法律制度 、宗教潜移默化的影 响 、形式多样的乡规民约 、名人崇拜下自觉维护古树名木行
为 , 这些管理方法导致了在我国几千年的环境 巨变中 , 我 国古代森林自然保护区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被
保留下来了 。 在巨大的人 口压 力之下 , 我国植被的变迁在夭然植被逐渐被人工栽培所代替的历史长河
中 , 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绿洲 ”被保存下来 。其中主要是管理方法十分有效 Π 管理机构的建立 、法律制
度的完善是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 。 宗教的影响 、乡规民约以及对名人的崇拜 , 实践证明在中国是行之有
效的方法 。
参 考 文 献
金鉴明 Π 自然保护区概 论 Π 北京 % 中国环境出版社 Π    Π
王献溥 Π 关于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问题 Π 野尘动物   , ; % ∋ 一 
王献溥 Π 自然保护区发展史略 Π 植物杂志 ,  ∋ ∀! ∃ % !一 ∋
李文华 , 赵献英 Π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Π 北京 % 商务出版社 Π   魂Π # 一执
宋朝枢 , 张清华 Π 自然保护区手册 Π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Π 9 一 !
陈登林 Π 马建章 Π 中国 自然保护 史纲 Π 长春 %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Π
何友钊 Π 建匝县 万木林 自然保护区史事考Π 林史文集 ∀第一辑 ∃ Π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Π  & 一 #∴
董源 Π 中国植物 之最 Π 北京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 Π
袁清林 Π 中国环境保护史话 Π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 ,  Π Ψ
曰八(月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