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henotypic Diversity Evaluations of Foxtail Millet Core Collections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全 文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6, 42(1): 1930 http://zwxb.chinacrops.org/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E-mail: xbzw@chinajournal.net.cn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328, 3117156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07B0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
项(CARS07-12.5-A02, CARS-07-12.5-A12)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301328, 31171560), the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e-
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2014BAD07B01), the Special Program of Modern Agro-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ARS07-12.5-A02,
CARS-07-12.5-A12) and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am of CAAS.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 刁现民, E-mail: diaoxianmin@caas.cn, Tel: 010-62126889; 乔治军, E-mail: nkypzs@126.com, Tel:
0351-7639239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nkywhg@126.com, Tel: 0351-7639230
Received(收稿日期): 2015-06-01;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5-09-06;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5-10-08.
URL: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151008.1403.032.html
DOI: 10.3724/SP.J.1006.2016.00019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王海岗 1 贾冠清 2 智 慧 2 温琪汾 1 董俊丽 1 陈 凌 1 王君杰 1
曹晓宁 1 刘思辰 1 王 纶 1 乔治军 1,* 刁现民 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 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太原 030031;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通过遗传种质的多样性评估, 可以指导深入研究资源和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 进而提高优异基因的
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878 份谷子核心种质通过 15 个表型性状的综合鉴定,
评估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 结果表明: (1)我国谷子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 单穗粒重、穗长、穗粗、
株高、茎节数和生育期均表现了丰富的变异; 谷子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相比农家品种下降明显, 育种的遗传增益主要
体现在株高和穗长的适度减低, 以及茎粗、茎节数、穗粗、单穗粒重、单穗重及生育期的适度增加; (2)系统聚类分析
将谷子资源分成 3 类, 第 I 类以来源为东北欧国家的品种为主, 第 II 类以北美和非洲的品种为主, 第 III 类以东亚、
南亚的品种为主; 我国种质可划分为春播型、春夏兼播型和南方型 3类型; (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
合评判表明, 叶鞘色、刚毛长度、粒色、米色、株高、穗长、茎粗和单穗粒重 8 个性状可作为谷子表型鉴定的主要
指标。
关键词: 谷子;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综合评价
Phenotypic Diversity Evaluations of Foxtail Millet Core Collections
WANG Hai-Gang1, JIA Guan-Qing2, ZHI Hui2, WEN Qi-Fen1, DONG Jun-Li1, CHEN Ling1, WANG Jun-Jie1,
CAO Xiao-Ning1, LIU Si-Chen1, WANG Lun1, QIAO Zhi-Jun1,*, and DIAO Xian-Min2,*
1 Institute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rmplasm En-
hancement on Loess Plateau,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Shanxi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Minor Crops, Tai-
yuan 030031, China; 2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Evalu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could benefit the identification of optimal parental combinations for obtaining segregat-
ing offspring with maximum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facilitate the introgression of favorable genes from various germplasm into
commercial cultivars. In this study, foxtail millet core collections including 878 world-wide accession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phenotypic analysis of 15 agronomic traits.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Chinese accessions present higher level of phe-
notypic diversity, especially in grain weight per main stem, panicle length, panicle diameter, plant height, stem node number and
growth period; phenotypic diversity is lower in elite cultivars than in traditional landraces; gains of breeding progress in foxtail
millet are expressed in reduced plant height and panicle length, coupling with increased diameter of main stem, stem node number,
panicle diameter, grain weight per main stem, panicle weight per main stem and growth period; (2) from the cluster analysis, for-
eign resourc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origins, the first category mainly includes accessions
from northeast European countries, the second cluster is mainly collected from North America and Africa, and the third group
20 作 物 学 报 第 42卷


includes varieties mainly from East Asia, South Asia, Afric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Chinese collections is able to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f spring-sowing, summer-sowing and southern ecotypes; (3)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phenotypic trait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step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leaf sheath color, bristle length, hull
color, grain color, plant height, spike length, stem diameter and grain weight per plant can be used as main identification indica-
tors of foxtail millet phenotypic variations. This research will benefit the utilization of foxtail millet resources in variety breeding
practic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Foxtail millet; Core collections; Phenotypic trai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是起源于中国的古
老农作物, 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等特点, 籽粒
和谷草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粮饲兼用, 是我国北
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农作物。我国谷子总产约
占世界的80%, 其次为印度约占10%, 其他国家如澳
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朝鲜、日本、匈牙
利等国家也有少量种植[1]。我国的谷子生产主要分
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 其中2/3分布在干旱最
严重的华北地区。目前, 全国谷子年种植面积约200
万公顷, 年总产350万吨左右, 种植面积较大的省区
依次是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辽宁、河南、
山东、黑龙江、甘肃和吉林等; 同时, 谷子作为优良
饲草在农牧交接区广泛栽培[2]。谷子中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叶酸、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及硒, 作为营
养均衡作物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3-5]。我国
谷子栽培历史悠久, 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谷子的驯
化栽培可追溯至11 500年前 , 并在距今6000年左右
的仰韶文化时期发展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和中国农耕
文化的代表作物[6]。谷子作为中国北方主栽作物的
历史悠久 , 在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条件下 ,
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变异, 传播到世界各地后, 也形
成了多样的类型[7]。
作物种质资源是种质创新和生物学研究的物质
基础, 因此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长期以来得到了
广泛重视。但随着种质资源数量的不断增长, 如何
开展对海量资源的研究利用是个重要命题。核心种
质采用最小的资源样本数量最大程度上代表资源的
遗传多样性[8], 为海量资源提供了高效利用的方式。
水稻[9-10]、小麦[11-12]、玉米[13-14]、大豆[15-16]等都已构
建了核心种质, 有的作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比核心种
质样本量稍大, 更接近育种实践的应用核心种质[17],
并以应用核心种质为基础开展表型、基因型等方面
的精准鉴定和相关的深入研究, 这对加深种质资源
的科学认识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谷子基因组
小、二倍体、生育期短、单株种子量大, 正在发展
成为包括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
甘蔗 (Saccharum officinarum)、珍珠粟 (Pennisetum
glaucum)、黍稷(Panicum miliaceum)等作物在内的禾
本科黍亚科和 C4光合作用研究的模式作物[18], 谷子
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目前, 国家
中长期种质库中保存有各类谷子资源 27 000余份[19],
前期研究已构建了一个涵盖各类谷子资源的应用核
心种质 [7], 但对应用核心种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综合
农艺性状鉴定依然缺乏, 影响了该基因库在我国不
同谷子生态区的高效利用。
已有的研究[20-26]表明, 我国谷子种质资源主要
分为地方品种、育成品种以及国外资源3种类型, 通
过形态学、细胞学、生化及分子标记等不同研究手
段[27], 已经完成部分谷子遗传资源的品质[3-5]、抗旱
性[28]、抗病性[29]等性状的评价及优异种质的鉴定筛
选。随着我国谷子遗传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 已有
研究结果在资源代表性和数量上依然十分有限, 亟
需开展对我国大量谷子种质资源表型的统一鉴定。
本研究旨在对我国谷子应用核心种质进行综合表型
鉴定, 为深入认识谷子应用核心种质的表型多样性
以及为谷子资源的遗传与育种的深入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谷子应用核心种质 878 份中, 农家品种 491 份,
育成品种 294份和国外种质 93份。该应用核心种质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构建, 取样综合
了中国国家种质库中谷子种质资源在地理来源、多
样性中心、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不同类型, 以及国
外品种等方面的代表性, 最大程度地涵盖了我国国
家种质库中谷子的遗传多样性类型[7]。
1.2 试验方法
2012—2013年 , 连续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东阳试验基地(37.6°N, 112.7°E)对878份谷子资源15
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每份材料种2行, 行长2.5 m。
按照《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0]记录
各指标。其中, 6个质量性状, 包括叶鞘色、穗型、
刚毛长度、穗颈形状、粒色、米色; 9个数量性状, 包
括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度、茎粗、主茎节数、
第 1期 王海岗等: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21


主穗直径、单穗重、单穗粒重, 生育期。性状的选
取综合考虑了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的需要, 以及性
状精准调查的稳定可靠性等, 从而使结果更可靠和
实用。
1.3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 Statistic 6.0整理和
分析数据。采用 DPS7.05 进行聚类分析、相关分析
和主成分分析 , 并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
再结合逐步回归分析筛选谷子资源综合性状评价指
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计算出各性状的隶属函数值,
μ(xi)=( xi– xi min)/(xi max–xi min) (i=1, 2, 3, …, 878), 即
将各性状定义到[0, 1]闭区间。式中, μ(xi)为某种质材
料第 i 个性状的隶属函数值, xi为某种质材料的第 i
个性状值, xi max、xi min分别为所有种质资源中第 i个
性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采用 Shannon-Wiener’s 多
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H)进行遗
传多样性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2.1.1 质量性状 谷子应用核心种质中叶鞘有
56.09%为绿色, 24.07%为紫色, 16.41%为淡紫色; 穗
型以纺锤形最多, 占 69.05%, 其次是圆锥和圆筒形,
分别占 10.28%和 9.12%; 刚毛长度多数在 2~4 mm,
占 65.47%; 穗颈形状以弯曲型为主 , 占 84.87%;
77.46%的种质粒色为黄色, 其次为红色(8.27%)、白
色(5.64%)和橙色(4.20%); 应用核心种质中 92.09%
的米色为黄色, 其他为白色, 表明富含类胡萝卜素
的黄色种质是谷子米色的主要类型。
2.1.2 数量性状 由表 1可知, 9个数量性状的变
异系数中, 生育期最小, 为 7.94, 单穗粒重最大, 为
43.41; 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 , 主穗直径最小 ,
为 0.67, 单穗重最大为 1.84。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均
符合正态分布, 株高平均值为 139.17±20.94 cm, 变
幅为 45.00~195.00 cm, 极差为 150.00; 其中, 来自
印度的种质 Y-859最高, 为 195.00 cm, 中国河北育
成品种衡早 1号最矮, 为 45 cm。
茎粗平均值为 0.68±0.12 cm, 变幅为 1.00~63.50
cm, 极差为 0.95; 其中, 来自美国的Y-806和黎巴嫩
的 Y-812最小为 0.25 cm, 中国河南育成品种安矮 8
号最大为 1.20 cm。
主茎节数平均值, 为 11.73±1.84, 变幅为 4.00~
17.00, 极差为 13; 其中, 来自河北的育成品种衡早
1号主茎节数最, 少为 4个, 沧 555最多, 为 17个。
穗下节间长度平均值为 10.84±4.47 cm, 变幅在
1.00~36.25 之间, 极差为 35.25; 其中, 来自中国河
南的育成品种安矮 9号和安矮 17最短, 为 1 cm, 来
自法国的 Y-759最长, 为 36.25 cm。
穗长平均值为 23.98±5.62 cm, 变幅在 5.25~43.00
之间, 极差为 37.75; 其中, 俄罗斯资源 Y-816 最短,
为 5.25 cm, 来自中国甘肃的农家种昆昌谷及西班牙
种质 Y-837最长, 为 43.00 cm。
主穗直径平均值为 2.54±0.61 cm, 变幅为 0.95~
5.15 cm, 极差为 4.2; 其中, 来自美国的 Y-778最小,
0.95 cm, 来自中国河南的农家品种龙爪粘谷最大 ,
为 5.15 cm。
单穗重的平均值为 15.03±5.95 cm, 变幅为 0.20~
39.50 g, 极差为 39.30; 单穗粒重的平均值为 11.85±
5.14 cm, 变幅为 0.15~34.20 g, 极差为 34.05; 单穗
重和单穗粒重是谷子产量的构成因子, 中国甘肃农
家品种红金转单穗重和单穗粒重最高, 分别为 39.50
g和 34.20 g。

表 1 878份谷子资源的数量性状变化及分布特征
Table 1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s in 878 foxtail millet accessions
农艺性状
Agronomic trait
平均值
Mean±SD
变幅
Range
变异系数
CV (%)
多样性指数
H
株高 Plant height (cm) 139.17±20.94 45.00–195.00 15.04 1.73
茎粗 Diameter of main stem (cm) 0.68±0.12 0.25–1.20 17.71 1.59
主茎节数 Stem node number 11.73±1.84 4.00–17.00 15.71 1.74
穗下节间长度 Peduncle length (cm) 10.84±4.47 1.00–36.25 41.24 1.03
穗长 Panicle length (cm) 23.98±5.62 5.25–43.00 23.45 1.80
主穗直径 Panicle diameter (cm) 2.54±0.61 0.95–5.15 23.95 0.67
单穗重 Panicle weight per main stem (g) 15.03±5.95 0.20–39.50 39.58 1.84
单穗粒重 Grain weight per main stem (g) 11.85±5.14 0.15–34.20 43.41 1.82
生育期 Growth period (d) 121.79±9.67 56.00–155.00 7.94 1.39
22 作 物 学 报 第 42卷



图 1 878份谷子资源主要数量性状指标的分布情况
Fig. 1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quantitative traits of 878 foxtail millet accessions
第 1期 王海岗等: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23


生育期作为种质适应性的重要指标, 平均值为
121.79±9.67 d, 变幅为 56~155 d; 其中, 来自印度的
种质 Y-859生育期最长, 为 155 d。
2.2 不同类型谷子种质的表型性状比较
我国种质库的谷子资源从整体上可分为国外引
进品种、20世纪 50至 80年代搜集整理的农家品种、
以及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育
种和诱变育种培育的新品种 3 种类型。从表 2 的不
同品种类型分析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 国外引进品
种 9 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我国的农家品种和育
成品种, 如国外种质的单穗粒重变异系数高达 65.17,
而我国的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单穗粒重的变异系数
分别为 41.78 和 32.24; 我国的农家品种的变异系数
总体上高于育成品种, 9个性状中穗长、单穗重、单
穗粒重等 7 个性状高于育成品种, 株高和茎粗 2 个
性状略低于育成品种; 国外品种和农家品种存在大
量变异, 是品种持续改良的基因基础。
从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比较来看, 育成品种
的平均株高降低了 4.32 cm, 整体上向变矮发展, 但
株高减低的幅度并不明显; 育成品种的穗长较农家
品种减少了 1.60 cm, 这与育成品种多采用高密度栽
培依靠群体增产的方式有关; 育成品种较农家品种
的穗下节间长度的变异系数减少了 7.48, 这与育成
品种的抗倒伏性增强和高密度栽培有关; 茎粗在农
家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没有发生大的变异; 主穗直
径虽然在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没有大的改变 ,
但变异系数减少了 10.27, 是所有调查性状中改变最
显著的 , 这是育种家选择紧穗型谷子品种的结果 ;
单穗重和单穗粒重 2 个产量相关性状, 育种品种较
农家品种分别提高了 3.61 g和 3.12 g, 这是育种选择
的结果; 从生育期来看, 育成品种较农家品种平均
增加 2.70 d, 农家品种中一些生育期极短的品种在
育种过程中已被淘汰。
2.3 表型数量性状的年度变异
稳定性是种质资源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表3),
在同一生态环境下连续两年的谷子资源表型性状平
均值除穗下节间长度外 , 其他8个数量性状均2012
年大于2013年 ; 两年间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虽
有所浮动, 但表现了相同的趋势, 变化较为明显的
是穗下节间长度、主穗直径、单穗重和单穗粒重, 这
些指标都与产量构成有着重要关联。
2.4 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
表4表明, 15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性。其中, 粒色与米色极显著正相关; 株高与叶鞘
色、穂型、刚毛长度、米色和穗下节间长度相关不
显著, 与其他性状相关性显著; 穂穗长与 型、刚毛长
度和穗下节间长度相关不显著, 与其他性状相关极
显著; 穗下节间长度与穗颈形状、主茎节数、主穗
直径和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 主穗直径与叶鞘色
相关不显著, 与其他13个性状均显著相关; 单穗重
和单穗粒重与穗颈形状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粒色、
米色、株高、穗长、茎粗、主茎节数、主穗直径呈
极显著正相关; 生育期与叶鞘色、粒色和米色相关
不显著, 与其他性状相关极显著。

表 2 不同类型谷子资源主要表型性状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of foxtail millet among different types
参数
Parameter
株高
PH (cm)
茎粗
DMS (cm)
主茎节数
SN
穗下节间长度
PeL (cm)
穗长
PaL (cm)
主穗直径
PD (cm)
单穗重
PW (g)
单穗粒重
GWMS (g)
生育期
GP (d)
农家品种 Landrace (491)
141.17±19.20 0.67±0.10 11.65±1.75 10.65±4.48 24.83±5.84 2.55±0.67 14.30±5.43 11.24±4.70 120.47±9.97
55.00–192.00 0.30–1.05 5.50–16.50 6.00–30.00 9.50–43.00 1.05–5.15 0.20–29.50 0.15–34.20 56.00–148.00
Mean±SD
Range
CV (%) 13.60 15.12 15.03 42.06 23.52 26.39 37.95 41.78 8.28
育成品种 Cultivar (294)
136.85±22.42 0.70±0.12 12.15±1.62 10.86±3.76 23.23±4.28 2.63±0.42 17.91±5.21 14.36±4.63 123.17±7.46
45.00–186.00 0.30–1.20 4.00–17.00 1.00–34.75 7.00–38.00 1.30–4.75 1.50–34.95 1.20–29.35 103.00–145.00
Mean±SD
Range
CV (%) 16.38 17.14 13.36 34.58 18.41 16.12 29.08 32.24 6.05
国外种质 Foreign germplasm (93)
135.91±23.76 0.60±0.17 10.83±2.50 11.77±6.14 21.80±7.13 2.18±0.61 9.69±5.95 7.10±4.63 124.41±12.77
73.00–195.00 0.25–1.05 4.50–16.00 3.00–36.25 5.25–43.00 0.95–3.50 1.30–35.00 0.80–28.05 97.00–155.00
Mean±SD
Range
CV (%) 17.48 28.57 23.04 52.11 32.68 28.21 61.38 65.17 10.26
PH: plant height; DMS: diameter of main stem; SN: stem node number; PeL: peduncle length; PaL: panicle length; PD: panicle diame-
ter; PW: panicle weight per main stem; GWMS: grain weight per main stem; GP: growth period.
24 作 物 学 报 第 42卷


表 3 2012–2013年主要数量性状年度间变异
Table 3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s in 2012 and 2013
2012 2013 性状
Trait 平均值 Mean 变异系数 CV 平均值 Mean 变异系数 CV
株高 Plant height (cm) 143.75±22.80 15.86 135.30±20.76 15.34
茎粗 Diameter of main stem (cm) 0.71±0.14 20.51 0.65±0.13 19.32
主茎节数 Stem node number 11.88±2.11 17.73 11.66±1.84 15.78
穗下节间长度 Peduncle length (cm) 10.57±5.92 56.05 11.06±4.39 39.74
穗长 Panicle length (cm) 24.96±6.28 25.18 23.20±5.58 24.04
主穗直径 Panicle diameter (cm) 2.66±0.92 34.45 2.44±0.49 20.05
单穗重 Panicle weight per main stem (g) 17.42±7.39 42.17 12.94±6.30 48.68
单穗粒重 Grain weight per main stem (g) 13.93±6.36 45.65 10.12±5.56 54.91
生育期 Growth period (d) 122.57±8.68 7.08 121.13±11.79 9.73

2.5 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前 8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 80%以上。第 1
主成分贡献率最大, 为 26.03%, 其中, 单穗重、单穗
粒重和主茎节数分值较高。
由表 5 可知, 第 1 主成分贡献率为 26.02%, 主
茎节数、单穗重和单穗粒重值大于其他性状, 说明
第 1主成分由主茎节数、单穗重和单穗粒重组成; 第
2 主成分贡献率为 13.15%, 以叶鞘色、粒色和米色
为主, 说明第 2 主成分是叶鞘色、粒色和米色的综
合反映; 第 3 主成分贡献率为 10.62%, 穗颈形状和
生育期大于其他性状, 说明第 3 主成分综合了穗颈
形状和生育期性状; 第 4主成分贡献率为 7.96%, 株
高和穗长系数大于其他性状, 说明第 4 主成分是株
高和穗长性状; 第 5主成分贡献率为 6.91%, 穗型和
刚毛长度最大, 说明第 5 主成分由穗型和刚毛长度
组成。第 6主成分贡献率为 6.42%, 穗下节间长特征
向量值最高, 表明第 6主成分为穗下节间长; 第 7主
成分贡献率为 5.62%, 主穗直径值最大, 说明第 7主
成分为主穗直径因子; 第 8 主成分贡献率为 5.20%,
茎粗特征向量最大, 说明第 8主成分为茎粗因子。
2.6 应用核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
对15个表型性状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求得各种
质的8个主成分得分, 将8个主成分得分规一化处理,
计算各主成分权重系数(0.319、0.161、0.130、0.097、
0.084、0.078、0.069、0.063), 最后求得每份种质材
料的综合得分F值, 进而对各个种质综合评价。应用
核心种质的平均F值为0.555, 我国育成品种中排在
前10位的是延谷13、长生08、坝谷233、公谷67、长
农38、晋谷24、晋谷11、长生07、长生04和冀乡1号;
农家品种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小三变、然谷、昆
昌谷、十尖子、盖平白、红耙糯、压塌车、小金俊、
赶牛鞭和大谷子。相关分析(表6)表明, F值与15个表
型性状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与穗颈形状和穗
下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综合得分F值和表型
性状构建最优回归方程, 筛选谷子资源综合性状评价
指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构建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
(155.030+7.845x1+9.220x3+9.660x5+16.537x6+0.769x7
+2.017x8 + 86.518x10+ 2.119x14)×10–3, 式中x1、x3、x5、
x6、x7、x8、x10和x14分别代表叶鞘色、刚毛长度、粒
色、米色、株高、穗长、茎粗和单穗粒重8个表型性
状 , 方程相关系数 r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4和
0.987, 表明这8个自变量可决定F值总变异的97.1%,
F值为8364.041, 方程极显著。由回归方程可知, 在
15个表型性状中, 叶鞘色、刚毛长度、粒色、米色、
株高、穗长、茎粗和单穗粒重8个性状对谷子种质资
源表型性状多样性综合值的影响显著, 可以作为核
心种质综合评价指标。
2.7 不同来源谷子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图2表明 , 欧式距离在11.07时 , 将不同国家来
源的谷子资源划分为三类; 第I类包含部分欧洲(波
兰、德国、俄罗斯、乌克兰、前南斯拉夫、荷兰)、
部分亚洲(阿富汗、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黎
巴嫩)和非洲(摩洛哥)的品种; 第II类由部分亚洲(印
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和伊朗)、部分欧洲(匈牙利、
瑞士、保加利亚)、非洲(肯尼亚、南非)、北美洲(美
国、加拿大)的品种组成; 第III类有部分亚洲(中国、
蒙古、朝鲜、日本、印度、格鲁吉亚、菲律宾、尼
泊尔、孟加拉国、土耳其)以及非洲(埃塞俄比亚)和
欧洲(法国)的品种组成。
对我国谷子资源按不同省份来源聚类发现, 欧
氏距离在10.35时 , 我国谷子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 ;
第I类包括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东、河南、
第 1期 王海岗等: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25



26 作 物 学 报 第 42卷


表 5 谷子应用核心种质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Table 5 First eight principal components based on 15 phenotypic traits of 878 foxtail millets
性状 Trait PV1 PV2 PV3 PV4 PV5 PV6 PV7 PV8
叶鞘色 LSC 0.0660 0.4207 0.2303 0.2229 –0.0542 –0.1879 –0.3600 0.0011
穗型 PT 0.0954 –0.0794 –0.0283 –0.3194 0.6417 0.4784 –0.3819 0.0286
刺毛长度 BL –0.0634 0.1081 –0.1659 0.3866 0.6392 –0.1741 0.3905 0.3641
穗颈形状 SPN –0.0788 –0.2455 0.4834 –0.2349 –0.1378 0.0131 0.2709 0.4394
粒色 HC 0.1537 0.4984 0.2736 –0.1273 0.0543 0.2039 0.1969 0.0179
米色 GC 0.1519 0.5485 0.2713 –0.0662 –0.0121 0.1543 0.0599 0.0243
株高 PH 0.3240 –0.1494 0.0477 0.4066 –0.0443 0.3347 0.1220 –0.3289
穗长 PaL 0.2746 0.0321 –0.0582 0.4986 –0.0526 –0.0988 –0.1719 0.1993
穗下节间长 PeL –0.0854 0.0845 –0.3723 0.1474 –0.3683 0.6187 –0.0472 0.4232
茎粗 DMS 0.3570 –0.1332 0.0584 –0.0172 –0.0486 –0.0342 –0.1806 0.4536
主茎节数 SN 0.3955 –0.2041 0.1277 0.0855 0.0596 0.124 0.1005 –0.3082
主穗直径 PD 0.2862 –0.0361 –0.0763 –0.1450 0.0021 –0.2977 –0.4686 0.1495
单穗重 PW 0.4020 0.0764 –0.3085 –0.2707 –0.0603 –0.1256 0.2473 0.0347
单穗粒重 GWMS 0.3836 0.1019 –0.3351 –0.2771 –0.0657 –0.1079 0.2804 0.0043
生育期 GP 0.2596 –0.2968 0.3991 0.0934 0.0213 0.0530 0.0867 0.1462
特征值 E 3.9040 1.9730 1.5930 1.1935 1.0360 0.9624 0.8425 0.7804
百分率 CR % 26.0263 13.1532 10.6202 7.9566 6.9065 6.4162 5.6167 5.2029
累计百分率 CCR % 26.0263 39.1795 49.7997 57.7564 64.6629 71.0791 76.6958 81.8987
LSC: leaf sheath color; PT: panicle type; BL: bristle length; SPN: shape of panicle neck; HC: hull color; GC: grain color; PH: plant
height; PaL: panicle length; PeL: peduncle length; DMS: diameter of main stem; SN: stem node number; PD: panicle diameter; PW: panicle
weight per main stem; GWMS: grain weight per main stem; GP: growth period; PV: power vector; E: eigenvalues; CR: contribution rate;
CCR: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表 6 15个表型性状与表型综合值(F值)间的相关系数
Table 6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15 phenotypic traits and comprehensive value (F-value)
性状
Trait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性状
Trait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叶鞘色 Leaf sheath color 0.4711** 穗下节间长 Peduncle length –0.0968**
穗型 Panicle type 0.1183** 茎粗 Diameter of main stem 0.4714**
刚毛长度 Bristle length 0.1729** 主茎节数 Stem node number 0.5205**
穗颈形状 Shape of panicle neck –0.1917** 主穗直径 Panicle diameter 0.2997**
粒色 Hull color 0.6660** 单穗重 Panicle weight per main stem 0.5305**
米色 Grain color 0.6924** 单穗粒重 Grain weight per main stem 0.5160**
株高 Plant height 0.5214** 生育期 Growth period 0.3022**
穗长 Panicle length 0.5475**
*P<0.05; ** P <0.01.

贵州、海南、安徽、湖南、内蒙古、甘肃、宁夏、
青海、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的品种; 第 II 类主要包
含山西、陕西、天津、四川、广西、湖北、江苏、
浙江的品种; 第 III类包含广东、福建、西藏和云南
的品种。
3 讨论
3.1 谷子应用核心种质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和年
度稳定性
本研究中核心种质9个数量性状均表现丰富的
变异, 各性状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很高, 远高于田
伯红等[20]在河北沧州对我国部分农家品种和育成品
种表型鉴定的报道, 也高于王晓娟等[21]、孙加梅等[26]
和杨天育等 [27]对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
果。其中, 单穗粒重和单穗重2个产量紧密相关性状
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3.41和39.58, 遗传多样性指数
分别为1.82和1.84, 其他表型性状也表现了高的变
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 说明本研究中的应用核
心种质变异丰富, 不仅较好地代表了谷子资源的遗
传多样性, 在遗传育种中也有较好的利用价值。稳
定性是种质资源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虽然多数数
量性状的平均值2012年的结果大于2013年的结果 ,
第 1期 王海岗等: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27



图 2 不同国家和中国不同省份来源的谷子种质的系统聚类图
Fig. 2 Clustering dendrogram of foxtail millet germplasm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provinces of China

且年度间的变异系数有一定变化, 但表现相同的趋
势(表3), 说明在山西东阳生态环境下不同年度之间
的结果是稳定的。年度间变化较为明显的是穗下节
间长度、主穗直径、单穗粒重和单穗重, 说明这些性
状可能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 遗传基础比较复杂。
3.2 我国谷子育种整体提升空间还很大
本研究中农家品种涉及我国所有生态区, 育成
品种主要来自华北、西北和东北谷子主产区。从表2
对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
育成品种的变异系数受育种选择瓶颈效应影响而低
于农家品种, 但育成品种内的多样性仍很高, 还存
在着广泛的变异供育种选择, 如育成品种的单穗重
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1.50~34.95 g和29.08, 单
穗粒重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1.20~29.35 g和
32.24, 其他几个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也存在广泛变
异, 这说明谷子育种的选择压力还不够强。从育成
品种和农家品种比较来看, 现有育成品种的株高较
农家品种降低了4.32 cm, 穗长减少了1.60 cm, 生育
期平均增加了2.70 d, 单穗重和单穗粒重2个产量相
关性状别提高了3.61 g和3.12 g, 这些育种进步所体
现的是遗传上较低的选择强度。本研究中的国外种
质表现了丰富的表型变异, 这为利用国外材料改良
我国谷子品种提供了基因基础和选择空间。综合这
些结果可较清楚看出, 我国谷子的育种水平还较低,
育种选择和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培育出更多有突破
性品种的可能性很大, 其难度要远低于水稻、小麦
等选择瓶颈已很大的主要农作物。当然, 本研究以
全国各生态区的品种在一个环境下种植, 是多种品
种类型综合的结果, 对特定生态区的农家品种和育
成品种在其自身的环境下的比较分析工作正在进行
中。
3.3 表型性状综合评价和性状之间的相关
种质资源评价关系到遗传育种的直接利用。目
前, 对作物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评价已有多个报
道 [10,31-32], 其中基于表型数据标准化处理和主成分
得分归一化处理的 F 值分析法应用较多[10,33-34]。本
研究利用这种方法建立了谷子资源的表型综合性状
评价体系, 得到了每份资源的 F 值, 这为育种和遗
传研究提供了参考基础。根据 F 值的结果, 育成品
种中来自山西的长生 08、长农 38、晋谷 24、晋谷
11、长生 07、长生 04、晋谷 31、长农 36、太选 10
号、晋谷 30、晋谷 21、晋谷 46 等在山西综合表现
最好, 说明本方法评价结果稳定可靠。本研究中鉴
定出的其他高 F值的资源应该引起育种家的关注。
在与 F 值相关达到极显著的 15个性状中, 质量
性状粒色和米色与 F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 0.6660
28 作 物 学 报 第 42卷


和 0.6924; 而在数量性状中株高、主茎节数、穗长、
单穗重和单穗粒重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说明这几
个性状对资源评价较为重要, 在谷子资源性状鉴定
和育种实践中应注重对这些性状的选择。
本研究的性状相关分析建立在大样本和连续两
年数据的基础上, 根据统计学原理, 有的相关系数
较小, 但相关仍显著或者极显著(表 4)。穗颈形状、
穗型、刚毛长度、叶鞘色、粒色和米色 6 个质量性
状中 , 米色和粒色的相关极显著 , 相关系数达
0.7032, 说明通过籽粒色泽的选择可以有效选择米
色, 这对谷子品质育种有着重要意义。尽管质量性
状与产量关联的数量性状间也存在显著相关, 但相
关系数均较小, 实际应用意义还有待实践验证。在 9
个数量性状之间, 单穗重和单穗粒重之间的相关系
数高达 0.9837, 是所有相关中最高的; 数量性状之
间的相关系数多数要高于该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之
间的相关系数, 且多数为极显著, 说明了这些性状紧
密的关联性, 遗传的复杂性和育种选择的困难性。
3.4 基于表型性状的谷子资源分类
以来自于一个国家的种质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计
算 F 值, 世界各地的资源按照本研究的表型性状划
分 3 类(图 2), 第 I 类除中亚的阿富汗外均是东北欧
国家, 第 II 类除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外, 均为北美和
非洲的品种; 第 III 类以东亚、南亚的品种为主, 但
包括了个别非洲和欧洲的国家。从总体上来说, 这
个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的地理生态类型。
利用 SSR分子标记 Wang等[35]等将谷子的农家
品种清楚地分为早春播型、春播型、春夏兼播型和
南方型 4种类型; Jia等[36]等采用 SSR标记将谷子育
成品种清楚地分为春播型和夏播型两类。本研究按
照在山西东阳的表型性状将中国谷子资源分为 3类,
这 3 类和地理来源有着较好的吻合。第 I 类主要是
河南、河北、山东等华北夏谷区的品种和来自黑龙
江、内蒙古、宁夏等地区的品种, 这类品种和 SSR
分子标记分析的农家品种的春夏兼播型, 以及育成
品种的夏播型相当; 但海南的品种在本研究中也分
到此组。第 II 类来源较乱, 包括江苏以南地区和山
西、陕西的品种, 此组品种在 SSR 分析中相当于部
分南方型和部分春播型。第 III类是福建、广东、云
南和西藏的品种, 与 SSR分析的南方型相当。
表型性状受环境影响大, 利用表型性状分类容
易存在各种问题。本研究中从整体上来说, 利用表
型性状的分类和地理来源有较清楚的吻合, 这一方
面说明谷子品种有着较清楚的地理分化, 也说明本
研究连续两年的鉴定结果可靠。将 SSR分子标记分
类和本研究的表型分类进行比较, 分子标记分类可
能更清楚些 , 但也容易遗漏一些品种多样性信息 ,
如 SSR标记分类的南方型品种在本研究中出现了明
显的分化, 福建、广东、云南和西藏的品种与其他
南方地区的品种很清楚地在表型上分开。但分子标
记的基因组分析未能表明这一点。从资源深入研究
的角度出发, 对资源进行表型和分子相结合的分析
是必要的。
3.5 适合谷子资源表型精准鉴定的生态环境
表型数据的完整是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的基础。
2012和2013两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基地
对878份谷子资源种植 , 这些材料尽管来自于世界
各地和我国的各个生态环境, 但均能够在东阳正常
成熟, 没有发现极端不抽穗或者不能成熟的材料。
这说明东阳的生态环境在谷子资源繁种方面是适合
的, 也说明在这个生态环境下能够获得较全面且稳
定的表型数据。谷子属光温敏感作物, 地理来源差
异大的品种在异地不能抽穗和成熟是资源研究中常
见的现象, 特别是南方来源的品种在北方条件下不
能抽穗或成熟[37]。山西东阳生态环境为不同类型品
种提供了均能成熟的条件, 这对谷子资源研究具有
重要的意义。
山西省是我国谷子主产区之一, 是谷子起源中心
所在地[38], 本研究完成了对谷子应用核心种质资源
的综合评价, 其结果首先对山西利用应用核心种质
开展谷子资源深入研究和育种实践有直接指导意义,
其次对其他生态区利用谷子核心种质也提供了表型
多样性参数, 对促进谷子遗传育种研究起重要作用。
4 结论
建立了回归方程 , 筛选出8个性状作为谷子表
型鉴定的主要指标, 能有效反映谷子种质的综合表
现。878份谷子的应用核心种质变异丰富, 在遗传育
种中有较好的利用价值。我国谷子的育种水平还较
低, 育种选择和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山西省适合谷
子表型精准鉴定, 鉴定数据全面稳定且可为应用核
心种质在山西的应用以及其他谷子产区的育种提供
参考。
References
[1] 刁现民. 中国谷子产业与产业技术体系.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
与技术出版社, 2011. pp 20–30
第 1期 王海岗等: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29


Diao X M. Chinese Industry and Technical System of Foxtail
Millet.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Press, 2011. pp 20−30 (in Chinese)
[2] 智慧, 牛振刚, 贾冠清, 柴杨, 李伟, 王永芳, 李海权, 陆平,
白素兰, 刁现民. 谷子干草饲用品质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12, 38: 800–807
Zhi H, Niu Z G, Jia G Q, Chai Y, Li W, Wang Y F, Li H Q, Lu P,
Bai S L, Diao X M. Vari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ay for-
age quality traits of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Beauv.]. Acta
Agron Sin, 2012, 38: 800–80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 刘三才, 朱志华, 李为喜, 刘方, 李燕, 黄蓉. 谷子品种资源
微量元素硒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3812–3818
Liu S C, Zhu Z H, Li W X, Liu F, Li Y, Huang R. Evaluation of
selenium and protein content of foxtail millet landraces origi-
nated from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s of China. Sci Agric Sin,
2009, 42: 3812–381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 刘敏轩, 陆平. 中国谷子育成品种维生素E含量分布规律及
其与主要农艺性状和类胡萝卜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13, 39: 398–408
Liu M X, Lu P. Distribution of vitamin E content and its correla-
tion with agronomic trait sand carotenoids content in foxtail mil-
let varieties in china. China. Acta Agron Sin, 2013, 39: 398–40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5] 邵丽华, 王莉, 白文文, 刘雅娟. 山西谷子资源叶酸含量分析
及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 1265–1272
Shao L H, Wang L, Bai W W, Liu Y J.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olic acid content in millet from the different ecological re-
gions in Shanxi province. Sci Agric Sin, 2014, 47: 1265–127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 Yang X Y, Wan Z W, Perryc L, Lue H Y, Wang Q, Zhao C H, Li J,
Xie F, Yu J C, Cui T X, Wang T, Li M Q, Ge Q S. Early millet use
in northern Chin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2, 109:
3726–3730.
[7] Jia G Q, Huang X H, Zhi H, Zhao Y, Zhao Q, Li W J, Chai Y,
Yang L F, Liu K Y, Lu H Y, Zhu C R, Lu Y Q, Zhou C C, Fan D L,
Weng Q J, Guo Y L, Huang T, Zhang L, Lu T T, Feng Q, Hao H F,
Liu H K, Lu P, Zhang N, Li Y H, Guo E H, Wang S J, Wang S Y,
Liu J R, Zhang W F, Chen G Q, Zhang B J, Li W, Wang Y F, Li H
Q, Zhao B H, Li J Y, Diao X M, Han B. A haplotype map of ge-
nomic variations an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f agro-
nomic traits in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Nat Genet, 2013, 45:
957–961
[8] Frankel O H. Genetic perspectives of germplasm conservation. In:
Arber W, Llimensee K, Peacock W J, Starlinger P, eds. Genetic
Manipulation: Impact on Man and Society.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pp 161–170
[9] 李自超, 张洪亮, 曹永生, 裘宗恩, 魏兴华, 汤圣祥, 余萍, 王
象坤. 中国地方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作物
学报, 2003, 29: 20–24
Li Z C, Zhang H L, Cao Y S, Qiu Z E, Wei X H, Tang S X, Yu P,
Wang X K. Studies on the sampling strategy for primary core
collection of Chinese ingenious rice. Acta Agron Sin, 2003, 29:
20–2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0] 胡标林, 万勇, 李霞, 雷建国, 罗向东, 严文贵, 谢建坤. 水稻
核心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2012, 38: 829–839
Hu B L, Wan Y, Li X, Lei J G, Luo X D, Yan W G, Xie J K.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phenotypic traits in rice (Oryza
sativa) core collection and it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cta
Agron Sin, 2012, 38: 829–83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1] 郝晨阳, 董玉琛, 王兰芬, 游光霞, 张洪娜, 盖红梅, 贾继增,
张学勇. 我国普通小麦核心种质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科学通报, 2008, 53: 908–915
Hao C Y, Dong Y C, Wang L F, You G X, Zhang H N, Ge H M,
Jia J Z, Zhang X Y.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core germplasm of common wheat in china. Chin Sci Bull, 2008,
53: 908–91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2] 魏添梅, 昌小平, 闵东红, 景蕊莲. 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
性分析及株高优异等位变异挖掘 . 作物学报 , 2010, 36:
895−904
Wei T M, Chang X P, Min D H, Jing R L. Analysis of genetic di-
versity and tapping elite alleles for plant height in drought- toler-
ant wheat varieties. Acta Agron Sin, 2010, 36: 895−904 (in Chi-
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3] 刘志斋.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研究及种族划分. 西南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 2008
Liu Z Z. Diversity Analysis and Racial Classification of Maize
Landraces in China. PhD Dissertation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4] 姚坚强, 鲍坚东, 朱金庆, 桂毅杰, 沈秋芳, 胡伟民, 樊龙江.
中国糯玉米wx基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作物学报, 2013, 39:
43−49
Yao J Q, Bao J D, Zhu J Q, Gui Y J, Shen Q F, Hu W M, Fan L J.
Genetic diversity of waxy gene in Chinese glutinous maize. Acta
Agron Sin, 2013, 39: 43−4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5] 宋喜娥, 李英慧, 常汝镇, 郭平毅, 邱丽娟. 中国栽培大豆
(Glycine max (L.) Merr.)微核心种质的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11: 2209−2219
Song X E, Li Y H, Chang R Z, Guo P Y, Qiu L J.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mini core collection of culti-
vated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in China. Sci Agric Sin,
2010, 43: 2209–221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6] 文自翔, 赵团结, 丁艳来, 盖钧镒. 中国栽培及野生大豆的遗
传多样性、地理分化和演化关系研究. 科学通报, 2009, 54:
3301–3310
Wen Z X, Zhao T J, Ding Y L, Gai J 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ivated and wild soybean variety in china: Genetic
diversity, geograph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ary relation-
ship. Chin Sci Bull, 2009, 54: 3301–3310 (in Chinese with Eng-
lish abstract)
[17] 陈雨, 潘大建, 杨庆文, 刘斌, 范芝兰, 陈建酉, 李晨. 广东高
州野生稻应用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 作物学报 , 2009, 35:
459−46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Chen Y, Pan D J, Yang Q Wen, Liu B, Fan Z L, Chen J Y, Li C.
Sampling strategy for an applied core collection of gaozhou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in Guangdong, China. Acta Agron
Sin, 2009, 35: 459−466
[18] Diao X M, Schnable J, Bennetzen J L, Li J Y. Initiation of Setaria
as a model plant. Front Agric Sci Eng, 2014, 1: 16–20.
[19] 范志影, 陆平, 刘方, 张萍, 李为喜, 朱志华. 谷子初级核心
种质生育酚的组分及其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10:
30 作 物 学 报 第 42卷


378−384
Fan Z Y, Lu P, Liu F, Zhang P, Li W X, Zhu Z H.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tion of tocopherol content in primary core-collection of
foxtail millet. J Plant Genet Resour, 2009, 10: 378–384 (in Chi-
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0] 田伯红. 谷子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
遗传资源学报. 2010, 11: 224–228
Tian B H. Genetic diversity of landrace and improved cultivars in
foxtail millet. J Plant Genet Resour, 2010, 11: 224–228 (in Chi-
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1] 王晓娟, 祁旭升, 王兴荣, 苏俊阳. 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6): 129–153
Wang X J, Qi X S, Wang X M, Su J Y. Genetic diversity of foxtail
landrace germplasm in Gansu Province. Agric Res Arid Areas,
2009, 27(6): 129–15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2] 吴舒致, 黎裕. 谷子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和图论主成分分
类. 西北农业学报, 1997, 6(2): 46–50
Wu S Z, Li 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graph theory.
Acta Agric Boreali-Occid Sin, 1997, 6(2): 46–5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3] 王节之, 郝晓芬, 王根全, 王潞英, 孙美荣. 谷子种质资源分
子标记的多态性研究. 生物技术, 2006, 16(1): 10–14
Wang J Z, Hao X F, Wang G Q, Wang L Y, Sun M R. Study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millet germplasm resources by molecular
markers. Biotechnology, 2006, 16(1): 10–1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4] 朱学海, 张艳红, 宋燕春, 赵治海, 刘志斋, 石云素, 黎裕, 王
天宇. 基于 SSR 标记的谷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
学, 2010, 11: 698–702
Zhu X H, Zhang Y H, Song Y C, Zhao Z H, Liu Z Z, Shi Y S, Li
Y, Wang T Y.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foxtail millet acces-
sions revealed by SSR markers. J Plant Genet Resour, 2010, 11:
698–70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5] 贾小平, 谭贤杰, 李永祥, 王天宇, 黎裕. 用 SSR 标记研究谷
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1: 633–638
Jia X P, Tan X J, Li Y X, Wang T Y, Li Y. A study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foxtail millet cultivars by SSR markers. Acta Agic
Univ Jiangxiensis, 2009, 31: 633–63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6] 孙加梅, 王雪梅, 王东建, 杨延兵, 李华, 段丽丽, 王晓宇, 张
晗 . 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3,
45(3): 33–37
Sun J M, Wang X M, Wang D J, Yang Y B, Li H, Duan L L,
Wang X Y, Zhang H. Analysis genetic diversity of foxtail millet
germplasm resources. Sci Agric Shandong, 2013, 45(3): 33–3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7] 杨天育, 黄相国, 何继红, 沈裕琥, 吴国忠. 谷子遗传资源多
样性研究进展. 西北农业学报, 2003, 12(1): 43–47
Yang T Y, Huang X G, He J H , Shen Y H, Wu G Z. Advance in
diversity of genetic resource of foxtail millet. Acta Agric Bore-
ali-occident Sin, 2003, 12(1): 43–4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
stract)
[28] 孟庆立, 关周博, 冯佰利, 柴岩, 胡银岗. 谷子抗旱相关性状
的主成分与模糊聚类分析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42:
2667–2675
Meng Q L, Guan Z B, Feng B L, Chai Y, Hu Y G. Principal com-
ponent analysis and fuzzy clustering on drought tolerance related
traits of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Sci Agric Sin, 2009, 42:
2667–267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9] 温琪汾, 刘润堂, 王纶, 王星玉, 师颖. 谷子种质资源抗黑穗
病鉴定与过氧化物酶研究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6, 7:
349–351
Wen Q F, Liu R T, Wang L, Wang X Y, Shi Y. Screening of foxtail
millet germplasm for resistance to grain smut and related peroxi-
dase study. J Plant Genet Resour, 2006, 7: 349–35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0] 陆平.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
版社, 2006
Lu P. Resource Description Specification and Date Standard of
Foxtail Millet Germplas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2006 (in Chinese)
[31] Kim E J, Sa K J, Park K C, Lee J K. Study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accessions of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P. Beauv.] in Korea, China, and Pakistan using SSR
markers. Genes Genom, 2012, 34: 529–538
[32] Lin H S, Liao G I, Chiang C Y, Kuoh C S, Chang S B.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germplasm as de-
termined by agronomic traits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ust J
Crop Sci, 2012, 6: 342–349
[33] 罗俊杰, 欧巧明, 叶春雷, 王方, 王镛臻, 陈玉梁. 重要胡麻
栽培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作物学报, 2014, 40:
1259−127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uo J J, Ou Q M, Ye C L, Wang F, Wang Y Z, Chen Y L. Com-
prehensive valuation of drought resistance and screening of
indices of important flax cultivars. Acta Agron Sin, 2014, 40:
1259–1273
[34] 王海岗, 陈凌, 王君杰, 曹晓宁, 董俊丽, 王纶, 杨天育, 乔治
军. 20份山西糜子种质资源抗旱性综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6): 115–119
Wang H G, Chen L, Wang J J, Cao X N, Dong J L, Wang L, Yang
T Y, Qiao Z J.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drought resistance
of 20 proso millet germplasm resources in whole growth period.
Chin Agric Sci Bull, 2014, 30(36): 115–119
[35] Wang C F, Jia G Q, Zhi H, Niu Z G, Chai Y, Li W, Wang Y F, Li
H Q, Lu P, Zhao B H, Diao X M.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
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Beauv.]
landraces. Genes Genom Genet, 2012, 2: 769–777
[36] Jia G Q, Liu X T, Schnable J C, Niu Z G, Wang C F, Li Y H,
Wang S J, Wang S Y, Liu J R, Guo E H, Zhi H, Diao X M. Mi-
crosatellite variations of elite setaria varieties released during last
six decades in China. PLoS One, 2015, 10(5): e0125688. doi:
10.1371/journal.pone.0125688
[37] 王殿赢, 陈玉香. 谷子品种南北异地种植主要性状变化及其
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1980, (4): 33–38
Wang D Y, Chen Y X. The main characters variation of the miller
varieties grown both in north and south areas and its use in practice,
Sci Agric Sin, 1980, (4): 33–3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8] 古兆明, 古世禄. 山西谷子起源与发展研究. 北京: 中国农
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pp 3–7
Gu Z M, Gu S L.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hanxi foxtail
millet. Bei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7. pp 7–10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