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Wheat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全 文 :第 28 卷 第 4 期 作 物 学 报 V o l. 28, N o. 4
2002 年 7 月  510~ 515 页 A CTA A GRONOM ICA S IN ICA pp. 510~ 515  Ju ly, 2002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Ξ
黄益洪1 周淼平1 叶兴国2 唐克轩3 程红梅4 陆维忠1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14;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100081; 3 复旦大学生命科
学院, 上海, 200433;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从 g us 基因的瞬时表达入手, 利用不同种类的农杆菌菌株感染小麦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
研究了农杆菌菌系、小麦基因型和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从中优选出了对小麦愈伤组织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
系A GL 0 和M O G101, 以及高敏感受体基因型A londra 和扬麦 158 等。实验结果还表明, 预培养 10~ 15 天的幼胚愈伤
组织具有较高的瞬时表达率和再生能力, 是较好的转化受体。对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的筛选程序进行了摸索,
获得了 70 多个 PPT (Pho sph ino th ricin) 抗性植株, 经 PCR 等分子检测分析, 证明部分植株实现了外源基因的成功转
化, 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农杆菌; 基因转化; g us; 瞬时麦达; PPT
中图分类号: Q 78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the D evelopm en t of Tran sgen ic W hea t M ed ia ted by A g robacter ium
tum ef aciens
HUAN G Y i2Hong1 ZHOU M iao2P ing1 YE X ing2Guo 2 TAN G Ke2Xuan3 CH EN G Hong2M ei4
LU W ei2Zhong1
(1 Institu te of A g robiolog ica l Genetics and P hy siology , J iang su A cad emy of A g ricu ltu ra l S ciences, N angj ing 210014; 2 Institu te of C rop B reed 2
ing and Cu ltiva tion, Ch ina A cad emy of A g ricu ltu ra l S cience, B eij ing , 100081; 3 S chool of lif e sciences, F ud an U niversity , S hang ha i 200433;
4B iotechnology R esearch Institu te, Ch ina A cad emy of A g ricu ltu ra l S cience, B eij ing , 100081)
Abstract A study on A g robacterium tum ef aciens2m edia ted tran sfo rm at ion of w heat w as perfo rm ed by u s2
ing six A g robacterium tum ef aciens st ra in s, d ifferen t w heat genetypes, d ifferen t exp lan ts and recom b inan t
p lasm ids pCAM B IA 3301, w h ich con ta in g us and ba r genes. Tw o h igh ly infect iou s A g robacterium tum ef a2
ciens st ra in s to w heat and som e h igh ly sen sit ive w heat accep to rs w ere ob ta ined. A fter cocu lt iva t ion and
tw o step s select ion on a m edia w ith herb icides w ipeou t (20 m göL ) and PPT (3. 75 m göL ) respect ively, 70
p lan t lets w ith PPT resistance w ere ob ta ined. som e of them p roved tran sgen ic p lan ts by m o lecu lar ana lysis.
Key words W heat; A g robacterium tum ef aciens; T ran sfo rm at ion; g us; PPT; T ran sien t2exp ression
  1992 年, V asil[ 1 ]等利用基因枪法成功获得小
麦转基因植株, 现在, 这一方法已发展成为小麦最
主要的转化方法, 约有 90% 的转基因小麦都是用基
因枪法获得的[ 2 ]。此外, 花粉管通道法和电激法等
DNA 直接导入法也有少数成功报道[ 3, 4 ]。但是, 经
过近十年的研究实践, 人们发现基因枪法存在许多
缺陷和不足, 如转化率低、稳定性 (可重复性) 差、
多拷贝插入以及价格昂贵等, 不是小麦理想的转化
方法[ 2, 5 ]。电激法及花粉管通道法的转化率更低,
稳定性也不好, 前者还因以培养和再生均十分繁难
的原生质体为受体, 前景更趋黯淡[ 2 ]; 后者则因严
格分子证据的缺乏, 其可信性在国际上还存有争Ξ 基金项目: 国家“863”(HB202203201)资助项目; 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 (ZJY2A 207)项目
作者简介: 黄益洪, 男, 1973 年生, 藉贯贵州, 研究实习员。1997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 学历本科, 主要从事小麦基因工程及组织
培养工作。
Received on (收稿日期) : 2001203216, A ccep ted on (接受日期) : 2001207223

议。
鉴于农杆菌法在多数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
植物上的高转化率[ 6~ 8 ], 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高
效转化系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1990 年 H ess D
等[ 9 ] 曾用农杆菌液注射小麦活体小穗, M ooney
等[ 10 ]也做了大量工作, 但一直未能获得真正的小麦
转基因植株[ 11 ]。直至 1997 年Cheng 等[ 11 ]用农杆菌
感染小麦幼胚及胚性愈伤组织, 首次通过农杆菌法
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 随后夏光敏等[ 12 ]也报道获得
了成功。但总的来说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 转化体
系有效性及转化机理等许多问题都有待解决, 可以
说目前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化仍处在建立和优化完
善转化系统的阶段。B a r 基因是小麦转化中最常用
的一个筛选标记, 其产物能与 PPT (除草剂w ipeou t
等的有效成分) 作用并使之失效。Gus 基因是植物
转化中广范使用的一个报告基因, 其产物 Β2葡糖苷
酸酶 (GU S) 能与底物 X2gluc 发生颜色反应, 可方
便而直观地对转化子进行检测。本文使用含这两种
基因的质粒对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化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植物材料与培养基
1. 1. 1 小麦材料和培养方法  A londra、宁 8、
扬麦 158、扬 9、扬 10 和苏 6 等 6 个品种由本实验
室提供。小麦幼穗、幼胚、盾片预培养 10~ 15 天
后, 选取合适的个体用于转化; 花药诱导出愈后,
取质地较好的愈伤用于转化。同时, 将各种外植体
诱导出的质地好、成胚性较强的愈伤选出, 在M B I
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用作转化受体。
幼穗培养: 幼穗发育至长约 0. 5~ 1 cm 时, 连
叶鞘一并取回, 经 70% 酒精、0. 1% 升汞消毒及无
菌水漂洗后, 剥取小穗并切成小段接入M B 培养
基。
花药培养: 花药发育至单核中晚期时, 取材、
消毒 (同幼穗) 后接在 C17 培养基内, 先在 33℃高
温处理 3~ 5 天, 再转入 26~ 28℃暗培养。
幼胚培养: 开花后 20~ 22 天 (温室) 或 12~ 14
天 (大田) , 取麦穗, 经消毒处理后在解剖镜下剥取
幼胚及盾片接在M B 培养基上。
1. 1. 2 培养基  组织培养和转化过程所用的培
养基见表 1。
1. 2 菌株和质粒
农杆菌 LBA 4404、A GL 0 和 EHA 105 由复旦
大学遗传所提供, COR 303、COR 309 和M O G101
由美国康乃尔大学提供; 质粒为带 ba r 和 g us 基因
的 pCAM B IA 3301 (由复旦大学提供) , 其中 g us 基
因内插入一内含子, 故在原核生物如农杆菌中不能
表达。
表 1 组织培养和转化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及其成分
Table 1 M edia used for tissue culture and tran sformation
培养基M edium 培养基成分 Compo sit ion
YEB Beef ex tract 5 göL , yeast ex tract 1 göL , tryp tone 5 göL , M gSO 4. 2H 2O 0. 493 göL , pH 7. 0.
C17 C17 salts, C17 vitam ines, Casam ino acid 0. 5 göL , sucro se 90 göL , agar 6 göL , 2, 42D 2 m göL , pH 5. 8.
M B M S m ajo r salts, M S m ino r salts and B5 vitam ines, Casam ino acid 0. 5 göL , sucro se 30 göL ,
2, 42D 2 m göL , agar 6 göL , pH 5. 8.
M BÉ M B m edium p lus ABA 1 m göL.
M BÊ M S salts, M S vitam ines, glu tam ine 500 m göL , casein hydro lysate 100 m göL , sucro se 68. 5 göL , gluco se 36 göL ,
aceto syringone (A S) 0. 1 mmo löL , p lo ron ic F68 0. 02% , pH 5. 2.
M BË M BÉ m edium p lus A S0. 2 mmo löL.
M BÌ M BÉ m edium p lus Carbenicillin (Cb) 300 m göL.
M BÍ M BÉ m edium p lus Cb 300 m göL and herb icide w ipeout 20 m göL.
M BÎ M S salts, B5 vitam ines, KT 0. 5 m göL , Cb 300 m göL , p lus PPT 3. 75 m göL and carbons Pow der 0. 6 göL.
( the sam e as M BÏ m edium excep t fo r PPT. )
M BÏ M S m ajo r salts, M S m ino r salts and B5 vitam ines, KT 0. 5 m göL , Cb 300 m göL.
1. 3 农杆菌转化
本实验采用较为简单的冻融法将m in i2T i 质粒
导入受体农杆菌, 具体参见王关林等的描述[ 5 ]。
1. 4 小麦材料转化
将含有转化质粒的 6 种农杆菌分别接在含
Km 50 m göL 及相应抗生素的 YEB 培养基中, 于
29℃、 200 röm in 振摇培养。其中 LBA 4404 和
EHA 105 另加 rifam p icin 50 m göL 及 st rep tom ycin
25 m göL ; A GL 0 加 rifam p icin 100 m göL、
M O G101 加 spect inom ycin100 m göL、 R 303 和
1154 期              黄益洪等: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R 309 加 T etracycline 5 m göL。待菌液培养至OD 600
= 0. 8~ 1. 0 时, 5000 röm in 离心 5 分钟, 用等体积
含A S 0. 2 mm o löL、p lo ron ic F68 0. 03% 的M B Ê
液体培养基重悬, 轻摇培养 2 小时后将愈伤组织浸
入其中, 轻摇动处理约 5 分钟, 然后把取出的愈伤
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去多余菌液, 接着转入M B Ë 中
共培养 3~ 5 天, 再转入M B Ì 培养基中过渡培养 3
~ 5 天后进入筛选程序。
图 1 重组质粒 pCAM B IA 3301, 示 g us 基因中有
一内含子, 故 g us 基因在农杆菌中不表达
F ig. 1 Recom binant p lasm id pCAM B IA 3301: A n in tron inserted
in to g us gene. so g us gene can′t exp ress in A . tum ef aciens.
1. 5 PPT 筛选及植株再生
将在M B Ì 中经恢复生长的愈伤组织转入到含
除草剂w ipeou t 20 m göL M BV 中筛选, 每两周为
一轮, 每次淘汰掉生长僵化及水渍化的愈伤, 挑取
生长较好体积较大的愈伤进入下一轮, 经 2~ 3 轮
筛选后的愈伤转入不含 PPT 的M B Ï 中诱导分化
出苗, 长出的苗再转至含纯品 PPT 3. 75 m göL 的
M B Î 中再度筛选, 获得的 PPT 抗性植株经炼苗后
移栽至盆钵。
1. 6 GUS 活性测定
基本按 Jefferson 等 (1986) 的方法[ 13 ]。在无菌
操作台上取共培养后 3~ 5 天的待测组织浸入经过
滤灭菌的GU S 染液中 37℃保温过夜。其中GU S 染
液为 100 mm o löL (pH 7. 0) 磷酸钠缓冲液, 内含
ED TA 10mm o löL、亚铁氰化钾 0. 5 mm o löL , 高铁
氰化钾 0. 5 mm o löL、0. 1% (w öv) X2Gluc。对绿叶
则还需经 70% 酒精脱色。
1. 7 分子检测
PCR 检测 根据 ba r 基因两端序列设计一对
引物: P1 序列为
5′2CGA GA CAAA CA CGGTCAA CT TC23′; P2 序
列 为 5′2AAA CCCA CGTCA T GCCA GT TC23′。取
待测株叶片提取DNA , 方法按一般的叶片微量提
取法进行[ 12 ]。PCR 条件: ( 1) 94℃1 分钟; ( 2)
94℃30 秒, 60℃1 分钟, 72℃1 分钟, 共 30 个循
环; (3) 72℃5 分钟, 反应体系略。PCR 产物大小
约 420 bp。
Do t b lo t、狭缝杂交及 PCR 2Sou thern Do t b lo t
参照 Sam b rook 等分子克隆方法; 本实验中, 因所
得 PPT 抗性株太小, 不能满足 Sou thern 杂交所需
的足量DNA , 故未对DNA 样品进行酶切处理及定
量, 直接电泳后转至尼龙膜上, 用约 1. 1 kb 的 ba r
基因片段作探针进行杂交, 称狭缝杂交; PCR 2
Sou thern 则是将 PCR 产物电泳, 转膜及杂交同上。
2 结果与分析
2. 1 高毒力菌株及优良受体基因型的筛选
取A londra、扬麦 158 等小麦品种的胚性愈伤
组织作为转化受体, 共感染后随机挑取受体组织进
行组织化学染色, 测定 g us 瞬时表达结果 (表 2)。
从中可见各菌株的转化结果明显不同, 说明不同菌
株对转化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中A GL 0 及M O G101
的瞬时表达结果最好, g us 表达率分别达 64% 和
61% , 而COR 309 只有 17%。同时在幼胚、幼穗及
来源于花药的愈伤组织转化中, A GL 0 和M O G101
也一直保持着较其它菌株高的瞬时表达率, 因此可
确定A GL 0、M O G101 为高毒力菌株。
表 2 不同菌株转化A londra, 扬麦 158 幼胚
愈伤的 gus 瞬时表达结果
Table 2 Tran sien t gus expression of the ca ll i der ived from
immature embryo of A londra and Yangma i 158 3~ 5 d af ter
inoculation with differen t k inds of A. tum ef aciens stra in s.
农杆菌
A . tum ef aciens g us
+ g us-
g us+ 百分率 (平均值)
F requency of g us+
(% ) (average)
A GL 0 43 24 64
M O G101 38 24 61
LBA 4404 42 30 58
COR 303 36 42 46
EHA 105 21 87 27
COR 309 8 38 17
  用 6 个品种小麦基因型的胚性愈伤或幼胚作受
体, 农杆菌为M O G101 和 EHA 105, 转化后结果见
表 3。结果表明, 不同受体基因型对农杆菌的敏感
性同样各不相同。其中 A londra 的 g us 表达为
75% , 而最低的宁麦 8 号只有不到 30%。“苏 6”g us
215                     作  物   学  报                    28 卷

结果虽也较好, 但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其再生频率远
低于扬麦 158, 而再生频率直接影响到转基因植株
的获得, 因此在后面的实验中多采用A londra、扬
麦 158。
表 3 农杆菌MOG101、EHA105 在不同受体基因型
中的 gus 瞬时表达结果
Table 3 Tran sien t gus expression in immature exbryos or
embryogen ic ca ll i der ived from differen t k inds of wheat cultivars
小麦基因型
W heat geno types
g us exp ression (+ ö- )
M O G101 EHA 105
g us+ 百分率 (平均值)
F requency of g us+
(% ) (average)
A londra 44ö16 38ö12 75
Su m ai 9356 44ö30 24ö24 56
Yangm ai 158 18ö24 38ö12 40
Yangm ai 10 22ö36 22ö40 37
Yangm ai 9 2 22ö36 30
N ingm ai 8 16ö24 2 27
2. 2 不同外植体的 gus 表达结果
除了选用不同小麦基因型外, 我们还研究了不
同外植体的 g us 瞬时表达情况, 如表 4 和图版É A
~ C。从中可见幼穗的结果最好, g us 表达率达
84% ; 预培养 10~ 15 天的幼胚 g us 表达率达 71% ,
其染蓝区域大多集中于盾片组织的后缘; 胚性愈伤
组织较前两者低, 为 57% ; 继代时间过长的花药愈
伤组织最低, 仅有 6. 3% 是 g us 阳性。与陈梁鸿
等[ 14 ]的结果不同的是, 经农杆菌感染, PPT 筛选
后, 幼穗再分化潜力迅速降低, 未得到苗, 可能是
农杆菌、PPT 等对幼穗的作用影响了分化, 也可能
是幼穗取材偏大或是培养基成分的原因。长期继代
的愈伤组织转化效率不高, 特别是非胚性愈伤组织
转化率更低, 而且其分化潜力低也不利于转基因植
株的获得。在这几种外植体中, 以预培养 10~ 15 天
的新鲜幼胚及盾片组织为佳; 对于长期继代的愈伤
组织, 则应选取质地较好的胚性愈伤为宜, 但效率
要稍低。
表 4 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作受体时的 gus 瞬时表达结果
Table 4 Tran sien t gus expression in call i der ived
from differen t k inds of explan ts
外植体类型 Exp lan ts Ii Ie Ec A c
g us+ (% ) 84 70. 9 57 6. 3
 3 . Ii: 经预培养的幼穗; Ie: 经预培养的幼胚及盾片; Ec: 源于
幼胚的胚性愈伤; A c: 长时间继代的花药愈伤
  Ii: p re2cu ltu red imm atured inflo resence; Ie: p re2cu ltu red imm a2
tu red em bryo and scu tel; Ec: em bryogenic calli from imm atured
em bryo; A c: an ther calli subcultu red fo r a long tim e.
2. 3 筛选及植株再生
本实验中采用分步筛选的方法对经农杆菌处理
后的愈伤组织进行筛选。M B Ì 培养基含 Cb300
m göL , 但不含 PPT , 经预实验知此浓度的Cb 足以
抑制农杆菌生长, 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分化无明
显影响 (数据略)。在M B Ì 上约经 3~ 5 天的过渡培
养, 愈伤生长得到恢复, 然后转移到含除草剂
w ipeou t 20 m göL 的M B Í 进行第一步筛选, 约 2~
3 轮后将相对较好的愈伤转到不含 PPT 的M B Ï 培
养基中诱导分化成苗, 得苗 100 多株。对获得的苗
再次用含 PPT 3. 75 m göL 的M B Î 进行第二步筛
选, 此时又有一部分假阳性的苗叶色黄化并死去,
有约 70 余株存活下来, 见图 2。
图 2 再生植株在M BÎ 上进行二次筛选
F ig. 2 T he second selection of regenerated
p lan tlets on the M BÎ m edium
2. 4 PPT 抗性苗的获得及分子检测
取其中部分植株提取 DNA 后进行 PCR 及
PCR 2Sou thern 检测, 有 9 个样本扩增出大约 400
bp 的目标带 (如图版É D ) , 用随机引物标记法所标
记的 ba r 基因的酶切片段作探针与 PCR 的产物进
行 Sou thern 杂交, 再次验证了这 9 个植株样本含
ba r 基因的DNA 序列, (见图版É F ) ; 选取其中 6
~ 8 号共 3 个样品进行Do t b lo t 分析 (见图版É E) ,
结果均为阳性。图版É G 为未经酶切的DNA 样品
的狭缝杂交结果, 从中可以看到第 2、3、5、6~ 8
四个样品有清晰的杂交信号。初步证明这四个样本
DNA 来自阳性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一步的
分子分析正在进行中。
3154 期              黄益洪等: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图版É   A. 幼胚的 GU S 瞬时表达; B. 胚性愈伤组织的 GU S 瞬时表达; C. 胚性愈伤组织上点状 GU S 瞬时表达的放大; D. 部分植株的
PCR 分析: “+ ”为质粒 pCAM B IA 3301; “- ”为未转化植株; “1~ 9”为随机选取的 PPT 2抗性小植株, 分别编为第 129 号. E. PPT 抗性植株
的Do t b lo t 分析 (+ : 质粒pCAM B IA 3301; CK (左上角相应空白处) : 未转化植株; 6、7、8: 图版É D 中相应三个编号植株. ) F. 部分植株的
PCR 2Southern 分析 (样本和编号与图版É D 同) ; G. 狭缝杂交:“628”为 6、7、8 三个植株DNA 混合物的杂交结果, 其余各样本与图版É D 对应)
Plate É   A. T ransien t GU S exp ression in imm atured em bryo; B. T ransien t GU S exp ression in em bryogenic callus; C. T ran ien t GU S ex2
p ression concentrate on a circu lar area in a callus; D. PCR analysis of part of p lan tlets pp t2resistance (+ : pCAM B IA 3301 p lasm id DNA as
temp late; - : DNA of untransfo rred p lan t as temp late; 1~ 9: DNA of PPT 2resistance p lan tlets N o. 1~ 9 as temp late) E. Do t b lo t analysis of
som e p lan tlets PPT 2resistance (+ : p lasm id pCAM B IA 3301; CK- : un transfo rred p lan t; 6, 7, 8: N o. 6, 7 and 8 PPT 2resistance p lan tlets) ;
F. PCR 2sou thern analysis of part of PPT 2resistance p lan tlets (all samp les and codes is the sam e as P late É D ) ; G. Southern analysis: “628”:
DNA from N o. 6, 7 and 8 PPT 2resistance p lan tlets. it is a m ix ture samp le; o ther samp les and codes is the sam e as P lateÉ D )
3 讨论
H iei 等认为不同种类的农杆菌对同一植物的侵
染能力不同[ 2, 15 ]。我们用 6 种不同农杆菌对不同小
麦基因型及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进行转化, 从
g us 表达结果来看, 不同农杆菌的致毒力和不同基
因型及外植体对农杆菌敏感性各不相同, 可见除了
农杆菌的因素外, 选择小麦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外植
体类型作受体材料对转化结果也有显著影响。此
外, 转化的目的是要获得转基因植株, 因此要求受
体材料要有高的再生频率。而在小麦组织培养中,
植株再生存在基因型依赖的情形, 所以, 除了要求
受体材料对相应的农杆菌高敏感外, 还要求它有较
高的再生能力。因此, 在实验中我们采取了: 菌株
具高致毒力, 受体材料高敏感及高再生频率的“三
高原则”。
有报道认为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侵染
能力不同[ 2, 15 ] , 与此相对应我们在实验中注意到,
415                     作  物   学  报                    28 卷

同一基因型甚至同一外植体类型的受体组织有时转
化结果也不尽相同, 分析可能与进行转化时各受体
组织的感受状态密切相关。笔者发现, 那些生长迅
速, 代谢旺盛, 且有分化潜力的愈伤组织感受状态
较好。如图版É C 中, 转化细胞在下侧的圆形区域
中非常集中, 推测该区域细胞在转化时正处于理想
的转化状态, 可能这些细胞代谢旺盛, 核酸摄入和
DNA 合成很活跃, 使外源 T 2DNA 的进入变得容
易了[ 6 ]。一般预培养数天的幼胚、幼穗、愈伤组织
中呈致密颗粒状, 略带白色的胚性组织是较好的转
化受体[ 2, 11 ] , 我们曾经观察到甚至芽尖生长点也能
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受体组织不同基因型、外
植体类型的选择也就是感受态的选择。因此除了合
适的农杆菌和受体类型外, 感受态受体组织的鉴别
和选择, 可能对转化的成功更为重要。关于受体组
织感受态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共感染后的筛选, 若在分化阶段加 PPT ,
一般在形成小芽或绿点后, 进一步的生长分化即告
停滞, 难以获得小苗。W eek s、梁辉等[ 16, 17 ]也报道
说 PPT 对愈伤生长、分化及小苗长根均有抑制作
用。鉴于 PPT 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我们重新设计了
筛选程序, 即分化培养基中不再加 PPT , 俟苗分化
长成后, 再转入含 PPT 3. 75 m göL 的培养基中筛
选, 这时在前一阶段幸存下来的“逃过”筛选的苗大
多枯黄而死, 只有少数较抗 PPT 的苗继续生存下
来, 且根系也发育较好。这时, 再对之进行分子检
测, 以最终确认是否为转基因株。付永彩等[ 15 ]在籼
稻的转化中也采用了在分化培养基中暂不加筛选剂
的类似筛选方法, 效果较好, 而且从我们的实验结
果来看, 这一筛选程序是行之有效的, 有助于获得
更多的转基因植株。
References
[ 1 ] V asil V , A na M C, D iane R , et al. H erb icide resistan t fert ile
transgenic w heat p lan ts ob tained by m icrop ro jectile bom bard2
m ent of regenerab le em bryogenic callus. B ioöT echnology ,
1992, 10: 667~ 674
[ 2 ] X IAO X ing2Guo (肖兴国) , ZHAN G A i2M in (张爱民) , N IE
X iu2L ing (聂秀苓) et al. W heat genetic transfo rm ation: ad2
vances and p ro spects. J ou rna l of A g ricu ltu ra l B iotechnology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0, 8 (2) : 111~ 116
[ 3 ] 曾君祉, 王东江, 吴有强等. 用花粉管途径获得小麦转基因
植株. 中国科学 (B 辑) , 1993, 23 (3) : 256~ 261
[ 4 ] H e D G, M ouradov A , Yang YM , et al. T ransfo rm ation of
w heat (T riticum aestivum L. ) th rough electropo ration of p ro2
top lasts. P lan t Cell R ep. 1994, 14: 192~ 196
[ 5 ] FU Yong2Cai (付永彩) , CH EN G Zhuo2M in (成卓敏)。A d2
vance of A g robactirium 2m ediated transfo rm ation in cereals.
J ou rna l of A g ricu ltu ra l B iotechnology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1999, 10 (3)增刊: 1~ 6
[ 6 ] 翟文学, 李小兵, 田文忠等. 由农杆菌介导将白叶枯病抗性
基因 X a21 转入我国的 5 个水稻品种. 中国科学 (C 辑) ,
2000, 30 (2) : 200~ 206
[ 7 ] HUAN G J ian2Q iu (黄健秋) , W E I Zh i2M ing (卫志明) , AN
H ai2L ong (安海龙) et al. H igh efficiency of genetic transfo r2
m ation of rice using A g robacterium m ediated p rocedure. A cta
B otan ica S in ica (植物学报) , 2000, 42 (11) : 1172~ 1178
[ 8 ] H ess. D , D ressler K, N imm rich ter R. T ransfo rm ation ex2
perim ents by p ipett ing A g robacterium in to the sp ikelets of
w heat (T riticum aestivum L. ). P lan t S ci, 1990, 72: 233~
244
[ 9 ] M ooney PA , Goodw in PB, D ennis ES, et al. A g robacterium
tum ef aciens2gene transfer in to w heat t issues. P lan t Cell
T iss. O ry Cu lt, 1991, 25: 209~ 218
[ 10 ] Cheng M , F ry JE, Pang S, et al. Genetic transfo rm ation of
w heat m ediated by A g robacterium tum ef aciens. P lan t P hy si2
ol, 1997, 115 (3) : 971~ 981
[ 11 ] X IA Guang2M i(夏光敏) , L I Zhong2Yi(李忠谊) , H E Chen2
X ia (贺晨霞 ) , et al. T ransgenic p lan t regeneration from
w heat ( T riticum aestivum L. ) m ediated by A g robacterium
tum ef aciens. A cta P hy top hy siolog ica S in ica (植物生理学报) ,
1999, 25 (1) : 22~ 28
[ 12 ] 王关林 (主编). 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科学出版社 1998
[ 13 ] Jefferson RA. A ssaying ch im eric genes in p lan ts: the GU S
gene fusion system. P lan t M ol B io R ep , 1987, 5: 387~ 405
[ 14 ] CH EN L iang2Hong (陈梁鸿) , WAN G X in2W ang (王新望) ,
ZHAN G W en2Jun (张文俊) et al. T ransfo rm ation of common
w heat (T riticum aestivum L. ) w ith herb icide2resistan t EPSP s
gene. A cta Genetica S in ica (遗传学报) , 1999, 26 (3) : 239~
243
[ 15 ] FU Yong2Cai(付永彩) , SUN Chuan2Q ing (孙传清) , L I Zi2
Chao (李自超) et al. Indica rice transfo rm ation of a senes2
cence2inh ib it ion ch im eric gene w as by the A g robacterium 2m e2
diated m ethod. J ou rna l of A g ricu ltu ra l B iotechnology (农业
生物技术学报) , 2000, 8 (1) : 28~ 32
[ 16 ] H iei Y, O h ta S, Kom ari T , et al. Efficien t transfo rm ation of
rice (O ry z a sa tiva L. ) m ediated by A g robacterium and se2
quence analysis of the boundaries of the T 2DNA. P lan t J ,
1994, 6: 271~ 282
[ 17 ] W eek s JT , A nderson OD , B lech l A E. Rap id p roduction of
m ultip le independent lines of fert ile transgenic w heat
(T riticum aestivum L. ). P lan t P hy , 1993, 102: 1077~ 1084
[ 18 ] L IAN G H ui (梁辉) , TAN G Shun2Xue (唐顺学) , ZHAN G
Ch i(张弛) et al. Studies of imp roving the frequency of w heat
transfo rm ation by B io list ic Bom bardm ent. A cta Genetica
S in ica (遗传学报) , 1999, 26 (6) : 643~ 648
5154 期              黄益洪等: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