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election Crosses with Heterosis for F2 Generation of Hybrids in Upland Cott on (G.hirsutum L.)

陆地棉杂种F2代优势组合的筛选研究



全 文 :第 26 卷 第 6 期 作 物 学 报 V o l. 26, N o. 6
2000 年 11 月 A CTA A GRONOM ICA S IN ICA N ov. , 2000
陆地棉杂种 F2 代优势组合的筛选研究X
李卫华 胡新燕 申温文 宋玉萍 徐加安
(江苏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州, 221121)
提 要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以高产抗病推广品种作亲本选配杂交组合, 进行随机区组试验,
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加×加上位性方差达 5% 显著水平, 显性方差达 10% 显著水平。皮棉产量加×加上
位性效应值以苏棉 4 号和中棉所 19 为高, 它们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皮棉产量显性效应值最高的是
泗 331, 因此它也具有较好的特殊配合力。
F 2 基因型及杂种优势估计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根据亲本及 F 1 数据用ADAA 模型预测
F 2 代基因型值及杂种优势是可行的。除单株铃数外, 其余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都有组合表现了群
体超亲优势。组合 (2×5)皮棉产量H PB (F 2)为 22. 36% , 达显著水平。超亲优势利用代数最多的是组合
(3×5)的籽棉产量性状, 可用 4. 5251 代。群体超亲优势两年平均超过 5% 的组合是 (1×5)和 (2×5)。
关键词 陆地棉; F 2代; 杂种优势; 组合筛选
Selection Crosses w ith Heteros is for F2 Genera tion of Hybr ids in
Upland Cotton (G. h irsu tum L. )
L IW ei2H ua HU X in2Yan SH EN W en2W en SON G Yu2P ing XU J ia2A n
(X uz hou Institu te of A g ricu ltu ra l S ciences, J iang su , X uz hou , 221121)
Abstract T he M INQU E (1) p rocedu res w ere u sed fo r est im at ing variance com ponen ts and
genet ic effects by analyzing dia llel cro sses of U p land Co tton w ith ADAA and ADAA.
Environm en t in teract ion m odels, geno type value and hetero sis of F 2 genera t ion w ere then
p red icted.
Dom inan t variance and addit ive×addit ive variance w ere sign if ican t a t 0. 10 and 0. 05
p robab ility level in lin t yield. Sign if ican t co rrela t ion coefficien ts betw een ob served and
expected geno type values and hetero sis fo r F 2 genera t ion ind ica ted tha t ADAA m odel w as
adap tab le in p red ict ion based upon data of paren ts and F 1 hyb rids.
H etero sis over m id2paren t va lue based on popu la t ion m ean w as ob served in m o st of the
econom ic im po rtan t t ra its. F ive cro sses show ed hetero sis over bet ter2paren t in bo th seed
co t ton yield and lin t yield, H PB (F 2) w as a lso ob ta ined in o ther yield, yield com ponen t t ra its,
and fiber qua lity t ra its excep t fo r bo ll num ber. T he num ber of genera t ion s st ill having
hetero sis w as 4. 5251 in cro ss (3×5) fo r seed co t ton yield.
Key words C ro ss select ion; H etero sis; F 2 genera t ion; U p land co t ton
利用杂种优势是目前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 棉花杂种
优势利用起步较晚, 在世界各主产棉国中印度杂种棉种植最广, 杂种棉占到总植棉面积的
X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承蒙浙江大学朱军教授提供软件, 特此致谢!
收稿日期: 1999205212, 接受日期: 2000201222

28% , 产量却占到该国棉花总产量的 40%。中国四川、湖南、河北、河南、山东及江苏杂种棉
种植有一定的规模, 但全国年种植面积不足总植棉面积的 5% [ 1, 2 ]。
人工去雄生产 F 1 代杂种制种成本大, 繁殖系数低, 给大面积生产应用带来困难。有不少
研究表明陆地棉杂种 F 2 代的产量仍然超过最优的生产品种[ 3 ]。
目前的研究主要根据 F 2 的表现型值对 F 2 组合进行评价。陆地棉经济性状受环境机误影
响较大, 表现型值并不一定能反映 F 2 的基因型值。由于 F 2 代是分离世代, 对其进行遗传分
析需要较大的群体, 因而也增加了试验的费用和难度, 对棉花其它杂种世代 (F 3或回交世代)
的遗传研究则困难更大[ 4 ]。
本研究拟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以长江和黄河棉区的高产抗病推广品种作为亲本选
配杂交组合, 通过不同年份间的随机区组试验, 对亲本、F 1、F 2 代杂种组合进行比较, 估计
各世代的基因型值; 根据ADAA 模型分析亲本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加性、显性和加×
加上位性效应; 由主要经济性状 F 1 基因型值预测 F 2 代基因型值; 由 F 1 代群体平均优势H PM
(F 1)和亲本相对遗传差异 D预测 F 2 代群体平均优势H PM (F 2) 和群体超亲优势H PB (F 2) , 并预
测各组合杂种优势的利用代数。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与田间设计
1993~ 1995 年选择长江、黄河棉区 5 个经 6 年自交的高产抗枯萎病推广品种, 即①中棉
所 23②泗阳 331③苏棉 4 号④中棉所 19⑤石 8954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 (方法˚ )选配杂交组合,
由 F 1 自交产生 F 2 代种子, 试验只包括正交。1995~ 1996 年在本所试验地分别进行完全随机
区组试验, 参试材料为亲本、F 1、F 2组合, 以中棉所 12 为对照。3 次重复, 行长 7. 41 m , 小区
面积 13. 338 m 2。
1. 2 考察性状
调查性状包括小区籽棉产量、小区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2. 5% 跨距长度、
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品质性状由农业部纤维检测中心在HV I900 系列仪上测定。
1. 3 统计模型与分析
1. 3. 1 方差分析基因型效应  各性状以朱军提出的ADAA 混合线性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和
基因型效应分析.
对于亲本 (k= 0)和母本 i 与父本 j 杂交组合的两个杂种世代 (k= 1, 2) , 试验采用 b 个随
机区组时, 不同基因型在第 l 个区组中的平均表现型值可用以下线性模型表示: 亲本 P ii (K=
0)
y ijk l = L + 2A i + D ii + 4A A ii + B l + eijk l
杂种一代 F 1 ( ij) (k= 1)
y ijk l = L + A i + A j + D ij + A A ii + A A j j + 2A A ij + B l + eijk l
杂种二代 F 2 ( ij) (k= 2)
y ijk l = L + A i + A j + 0. 25D ii + 0. 25D j j + 0. 5D ij + A A ii + A A j j + 2A A ij + B l + eij k l
其中 L 是群体平均数, 固定效应, 其它各项为随机效应。
A i 或A j 是加性效应, A i 或A j~ (0, D2A ) ;
D ii、D j j或D ij是显性效应, D ii、D j j或D ij~ (0, D2D ) ;
029                 作  物   学  报                 26 卷

A A ii、A A j j或A A ij是加性与加性的上位性效应, A A ii、A A j j或A A ij~ (0, D2A A ) ;
B l 是区组效应, B l~ (0, D2B ) ;
eijk l是剩余效应, eijk l~ (0, D2e ) ; 表现型方差的组成为
D2y = 2D2A + D2D + 4D2A A + D2B + D2e
  采用最小范数二阶无偏估算法M INQU E (1)法估算模型中各项方差分量, 从而获得遗传
方差分量的无偏估计值, V A = 2D2A , V D = D2D , V AA = 4D2AA。以调整的无偏预测AU P 法预测各
项遗传效应。以区组为抽样单位估算标准误。用 t 测验检验显著性[ 4、5 ]。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1. 3. 2 在估算 F 1 群体平均优势主效应H PM (F 1)、F 1 代群体平均优势互作离差H PM E (F 1)及双
亲遗传差异 DG、DGE的基础上, 可按下列公式预测 F 2 代群体平均优势主效应H PM (F 2)、F 2 群
体平均优势互作离差 H PM E (F 2) 及 F 2 代超亲优势主效应 H PB (F 2)、F 2 代超亲优势互作离差
H PBE (F 2)
H PM (F 2) = 0. 5H PM (F 1)
H PM E (F 2) = 0. 5H PM E (F 1)
H PB (F 2) = 0. 5H PM (F 1) - 0. 5DG
H PBE (F 2) = 0. 5H PM E (F 1) - 0. 5DGE
正向群体超亲优势利用代数
n=
log [H PM (F 1) ö (2A+ 0. 5DG) ]
log (2) + 2 其中 A值本研究取 0. 05, 即 5% 正向优势。
2 结果
2. 1 亲本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基因效应分析
ADAA 模型分析表明, 基因型方差 F 值达显著水平, 进一步分析基因效应。单株铃数加
性方差达 5% 显著水平, 单铃重加性方差达 10% 显著水平, 皮棉产量和衣分未测到明显的加
性方差。皮棉产量的显性方差达 10% 显著水平, 衣分的显性方差达 5% 显著水平。单株铃数
和单铃重未测到明显的显性方差。单株铃数、单铃重及皮棉产量加×加上位性方差达 5% 显
著水平, 衣分达 1% 极显著水平。
据研究亲本品种一般配合力可用加性效应及加×加上位性直接计算, 而特殊配合力则主
要由显性效应来估算。表 1 列出了 5 个杂交亲本的基因加性、显性及加×加上位性效应估计
值与标准误。结果表明 5 个亲本皮棉产量加×加上位性效应值以苏棉 4 号 (品种 3) 和中棉所
19 (品种 4)较高, 泗阳 331 (品种 2)最低, 但彼此间差异不大, 也即它们一般配合力相似。5 个
品种使 F 1 增产的遗传机制不同, 中棉所 23 (品种 1) 有较多的铃数和较高的铃重, 泗阳 331
(品种 2)有较高的铃重和衣分, 中棉所 19 (品种 4)铃数多, 衣分较高, 石 8954 (品种 5)则 3 个
性状均较高。如进一步利用 F 2 代的杂种优势, 则不宜采用苏棉 4 号 (品种 3) 的杂交组合, 因
为它的皮棉产量显性效应估计值最小, 其 F 2 可能有较严重的衰退。采用显性效应值较高, 特
殊配合力较大的泗 331 (品种 2) , 杂种优势保持代数相对较多。
2. 2 陆地棉几个经济性状 F2 代基因型值及杂种优势主效应
陆地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杂种 F 2 代的基因型估计值、群体平均优势主效应、
群体超亲优势主效应及超亲优势利用代数估计值列于表 2。
1296 期           李卫华等: 陆地棉杂种 F 2 代优势组合的筛选研究             

表 1  陆地棉产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及加×加上位性效应
Table 1  Additive, dorm inan t and additive×additive effects of y ield tra its
单株铃数 标准误
Bo ll num ber S. E.  
单铃重 标准误
Bo ll w eigh t S. E.  
衣分  标准误
L in t percen tage S. E.   
皮棉产量 标准误
L in t yield S. E.
A 1 0. 3457±0. 5512 0. 1678±0. 1003
A 2 - 1. 0905±0. 7531 0. 2039±0. 1122
A 3 - 0. 4372±1. 0633 - 0. 1442±0. 05593
A 4 0. 9437±0. 44083 - 0. 2244±0. 1205
A 5 0. 2375±0. 7730 - 0. 0034±0. 0328
AA 11 1. 0314±0. 8188 0. 0511±0. 0807 - 0. 2174±0. 1174 - 0. 0035±0. 0248
AA 22 - 0. 4132±0. 5683 0. 0379±0. 0322 0. 5132±0. 12993 - 0. 0932±0. 01533 3
AA 33 0. 3920±0. 7460 0. 0306±0. 0327 - 0. 0546±0. 1680 0. 0302±0. 01173
AA 44 0. 6518±0. 4979 - 0. 0632±0. 0558 0. 4529±0. 05753 3 0. 0294±0. 0196
AA 55 0. 8070±0. 4110 0. 0480±0. 0316 0. 3407±0. 1725 0. 0233±0. 0286
D 11 - 2. 0523±0. 70613 - 0. 2431±0. 1898
D 22 0. 7053±0. 5008 0. 0625±0. 0349
D 33 0. 6639±0. 3953 - 0. 4412±0. 2401
D 44 - 1. 6668±0. 40533 3 - 0. 1531±0. 1188
D 55 - 1. 0090±0. 8282 - 0. 3076±0. 2128
  注: A、D、AA 分别为加性、显性及加×加上位性效应值; + 、3 、3 3 分别表示达 10%、5%、1% 显著水平, 下同。
  N o te: + 、3 、3 3 indicates sign ifican t at 10%、5% and 1% p robability level respectively in T ables 1~ 3.
产量等性状 F 2 基因型估计值与根据 F 1 基因型值及加- 显- 上位性效应计算的预测值之
间的相关系数为 r= 0. 7940, 达到 5% 显著水平。说明用ADAA 模型预测 F 2 代基因型值是适
合的。杂种优势间相关关系也证明这一点。
组合平均值表明陆地棉几个经济性状普遍存在 F 2 代群体平均优势, 但单株铃数所有组
合的H PM (F 2)均小于 0。
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有 5 个组合表现了 F 2 代群体超亲优势, 所有组合单株铃数H PB (F 2)
全部小于 0, 单铃重和衣分分别仅有 1 个组合 F 2 有超亲优势, 2. 5% 跨长有 3 个组合 F 2 表现
群体超亲优势, 比强度有 2 个组合 F 2 有超亲优势, 马克隆值仅组合 (1×4) H PB (F 2) 有正向超
亲优势。但该性状适宜值为 3. 5~ 4. 9, 多数组合的负向优势反而是符合育种需要的。
籽、皮棉产量等性状出现了超亲优势利用代数接近或超过 2 代的组合, 其中籽棉产量利
用代数最高的是组合 (3×5) , 优势可利用 4. 5251 代, 且估计值达到极显著水平, 皮棉产量超
亲优势利用代数最多的组合为 (1×5) , 可利用 3. 2121 代。
组合 (1×3)产量及纤维品质H PB (F 2)都具有正向效应, 表现了较好的综合杂种优势。
2. 3 陆地棉 F2 代高产组合产量性状的遗传表现
在分析杂种优势主效应的基础上, 对高产组合在不同年份的遗传表现进行了分析。由表
3 可知, F 2 代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在两年中的表现不完全一致。4 个组合在 1996 年中 F 2代的
皮棉产量、单株铃数杂种优势均高于 1995 年。说明这些组合更适应于 1996 年偏旱、早霜来
临迟的气候条件。F 2 代单铃重杂种优势组合 (1×2)、 (1×3) 以 1996 年为高, 而组合 (1×5)、
(2×5)则相反。F 2 代衣分杂种优势组合 (1×2)、 (2×5) 1995 年较高, 组合 (1×3)、 (1×5) 则
是 1996 年更高。这表明不同组合 F 2 代在不同环境中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表现有所不同, 所以,
对产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需要强调在多个环境中进行。
229                 作  物   学  报                 26 卷

表 2  陆地棉几个经济性状 F2 基因型值及杂种优势主效应估计值
Table 2  Estimates of genotype value and heterosis of genetic effect
for F2generation hybr ids in econom ic importan t tra its
估计值
E stim ates
籽棉产量
Seed co tton
yield
(kg. p lo t- 1)
皮棉产量
L in t
yield
(kg. p lo t- 1)
单株铃数
Bo ll
num ber
(N o. p lan t- 1)
单铃重
Bo ll
w eigh t
(g)
衣分
L in t
percen tage
(% )
2. 5% 跨长
Span
length
(mm )
比强度
F iber
strength
(g. tex- 1)
马克隆值
M ic
(L g. in- 1
  基因型值   p re (F2) 4. 2380 1. 7396 20. 261 6. 4723 41. 15 28. 41 21. 31 4. 918
1×2 群体平均优势H PM (F2) 0. 1002 0. 12153 3 - 0. 1134 0. 0433 3 0. 014 - 0. 0163 0. 0023 0. 0046
  群体超亲优势H PB (F2) 0. 0357 0. 10683 - 0. 3074 0. 024 - 0. 028 - 0. 163 - 0. 00063 - 0. 075
  利用代数   n   1. 72763 1. 9615 0 0. 5717 0. 4268 - 0. 327 - 2. 502 - 2. 798
  基因型值   p re (F2) 4. 1240 1. 7911 22. 216 5. 566 42. 223 28. 79 21. 56 5. 087
1×3 群体平均优势H PM (F2) 0. 0551 0. 1526 - 0. 1273 - 0. 077 0. 0593 3 0. 0052 0. 0092 0. 040
  群体超亲优势H PB (F2) 0. 0102 0. 1353 - 0. 2198 - 0. 136 0. 035+ 0. 0052 0. 0089 - 0. 038
  利用代数   n   1. 60383 2. 77923 3 0 0 0. 7496 - 1. 265 - 0. 444 0. 327
  基因型值   p re (F2) 4. 4196 1. 66483 3 24. 846 5. 360 42. 223 28. 91 21. 43 4. 986
3×4 群体平均优势H PM (F2) 0. 0352 0. 0037 - 0. 0946 - 0. 038 0. 0113 0. 0097 0. 018 0. 065
  群体超亲优势H PB (F2) - 0. 0057 - 0. 0578 - 0. 1018 - 0. 173+ - 0. 0435 0. 0045 0. 018 0. 0306
  利用代数   n   1. 36773 0. 8441 0 0 - 0. 7472 - 1. 448 0. 527 1. 626
  基因型值   p re (F2) 4. 6166 1. 9197 26. 155 5. 8623 40. 77 29. 29 21. 00 5. 147
1×5 群体平均优势H PM (F2) 0. 1575 0. 19463 - 0. 0182 - 0. 038 0. 011 0. 0074 - 0. 022 0. 033
  群体超亲优势H PB (F2) 0. 1202 0. 1825+ - 0. 043 - 0. 083 - 0. 025 0. 0053 - 0. 022 - 0. 064
  利用代数   n   2. 8514 3. 2121 0 0 0. 613 - 1. 215 0 - 0. 146
  基因型值   p re (F2) 4. 6963 1. 9938 23. 155 5. 685 40. 76 29. 02 21. 17 5. 006
2×5 群体平均优势H PM (F2) 0. 2398+ 0. 25033 3 0. 0412 - 0. 515 - 0. 031+ - 0. 00063 - 0. 014 - 0. 074
  群体超亲优势H PB (F2) 0. 2125 0. 22363 - 0. 1277 - 0. 079 - 0. 037+ - 0. 0032 - 0. 014 - 0. 114
  利用代数   n   2. 922 2. 8442 - 1. 4098 0 0 0 0 0
  基因型值   p re (F2) 4. 4515 1. 6684+ 19. 941 5. 3583 3 40. 21 28. 87 20. 92 4. 69
3×5 群体平均优势H PM (F2) 0. 1655 0. 0727 - 0. 2043 - 0. 0683 - 0. 026+ - 0. 0079 - 0. 0031 - 0. 137
  群体超亲优势H PB (F2) 0. 1578 0. 0433 - 0. 2718 - 0. 082 - 0. 0393 - 0. 00045 - 0. 031 - 0. 167
  利用代数   n   4. 52513 3 1. 95913 0 0 0 0 0 0
  基因型值   p re (F2) 3. 9767 1. 6170 24. 369 5. 564 41. 50 28. 80 21. 21 4. 78
4×5 群体平均优势H PM (F2) - 0. 0264 - 0. 0347 - 0. 0910 0. 0438 - 0. 0033 - 0. 011 - 0. 0027 - 0. 072
  群体超亲优势H PB (F2) - 0. 1046+ - 0. 0842 - 0. 1075 - 0. 045 - 0. 007 - 0. 0077 - 0. 0027 - 0. 137
  利用代数  n 0 0. 8205 0 0. 084 0. 760 0 0 0
总的来说, 组合 (1×5)、 (2×5) 皮棉产量基因型值较高, 群体超亲杂种优势在两年中均
稳定超过 5% , 组合 (1×3)基因型值略低, H PM (F 2)均达 20% 以上, H PB (F 2)则在 1996 表现较
好。组合 (1×2)的H PB (F 2)两年均小于 0, 生产上利用价值较小。由于作为杂交亲本的品种皮
棉产量均超过对照中棉所 12 或与其相近, 所以上述组合的 F 2 代竞争优势往往不低于 F 2 群体
超亲优势。事实上, 两个最优组合 (1×5)、 (2×5) 1995 年竞争优势分别为12. 12% 和
10. 64% , 1996 年分别为43. 52% 和33. 87%。
3 讨论
3. 1 本文为了研究预测模型适合度的需要, 布置了包含亲本、F 1、F 2 代在内的试验, 由于 F 2
代基因型值、群体杂种优势的估计值与预测值相关达显著水平, 说明预测模型适合性较强。
3296 期           李卫华等: 陆地棉杂种 F 2 代优势组合的筛选研究             

表 3  陆地棉 F2 代高产组合产量性状在两年中的遗传表现
Table 3  Genetic effects of y ield tra its in F2 generation of hybr ids for h igh-y ielding crosses in two years
估计值
E stim ates
组合 (1×2)
C ro ss (1×2)
1995 1996
组合 (1×3)
C ro ss (1×3)
1995 1996
组合 (1×5)
C ro ss (1×5)
1995 1996
组合 (2×5)
C ro ss (2×5)
1995 1996
皮棉产量
L in t
yield
P (F2) (kg) 1. 475 2. 1053 3 1. 510 2. 0313 3 1. 674 2. 1563 3 1. 652 2. 3063 3
L+ G+ GE (kg) 1. 718 1. 7693 1. 8183 1. 7523 1. 9703 2. 0813 2. 0153 3 2. 0533 3
H PM + H PM E 0. 07563 0. 15153 3 0. 20403 3 0. 32263 3 0. 09363 0. 39143 3 0. 25213 3 0. 30523 3
H PB+ H PBE - 0. 0370 - 0. 0398 0. 0184 0. 26443 3 0. 07893 0. 37933 3 0. 10873 3 0. 09383 3
铃数
Bo ll
num ber
P (F2) (个ö 株) 20. 2 20. 4 22. 7 19. 9 23. 43 23. 23 23. 83 20. 6
L+ G+ GE
(N o. p lan t- 1) 21. 4 18. 5 21. 0 22. 9 26. 7
3 24. 33 22. 8 22. 5
H PM + H PM E - 0. 14783 0. 0164 - 0. 29423 3 0. 18253 - 0. 18943 0. 25893 3 - 0. 12613 0. 32373 3
H PB+ H PBE - 0. 38803 3 - 0. 22893 - 0. 40533 3 0. 0709 - 0. 27773 3 0. 13313 3 - 0. 40803 3 0. 0025
单铃重
Bo ll
w eigh t
P (F2) (g) 6. 1323 5. 686 5. 755 5. 203 5. 802 5. 628 5. 559 5. 637
L+ G+ GE (g) 6. 198 6. 4203 5. 463 5. 689 6. 1743 5. 615 5. 705 5. 830
H PM + H PM E - 0. 0449 0. 11833 - 0. 14483 0. 08723 0. 0659 - 0. 06753 - 0. 0051 - 0. 0565
H PB+ H PBE - 0. 06863 0. 0545 - 0. 21993 3 0. 0155 - 0. 0617 - 0. 22863 3 - 0. 12023 - 0. 15383 3
衣分
L in t
percen tage
P (F2) (% ) 42. 62 39. 80 43. 51 40. 67 40. 63 38. 21 43. 81 39. 37
L+ G+ GE (% ) 41. 39 41. 19 43. 16 42. 70 40. 36 40. 36 42. 19 40. 19
H PM + H PM E 0. 0095 0. 0073 0. 06643 0. 09453 - 0. 0212 0. 0131 - 0. 0083 - 0. 07823
H PB+ H PBE - 0. 0434 - 0. 05703 0. 0377 0. 0576 - 0. 0584 - 0. 0480 - 0. 0258 - 0. 10433
因此, 一般进行杂种优势组合选配研究时, 只需进行亲本和 F 1 试验就可预测 F 2 基因型值、
杂种优势及利用代数。
3. 2 根据公式H PB (F 2) = 0. 5H PM (F 1) - 0. 5DG, 欲筛选出 F 2 群体超亲优势强的组合, 既要 F 1
有较高的群体平均优势, 又必须使双亲遗传差异较小。这与在产量、品质及抗病虫性能上取
得突破性进展的育种目标是相矛盾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还有待于研究的不断深化, 特别
是要把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缩短试验年限, 提高试验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潘家驹. 棉花育种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73~ 419
2 Green C C, T W Culp. C rop S cience, 1990, 30 (1) : 66~ 69
3 O lvey J M. In: B row n J M ed. P roc B eltw id e Cotton R esearch Conf erence, M emph is TN : N ational Co tton Council,
1986. 101~ 102
4 朱军.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9~ 284
5 朱军. 生物数学学报, 1993, 8 (1) : 32~ 44
429                 作  物   学  报                 2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