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Yield Characters or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in Rice (Oryza sativa L.)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全 文 :Vol. 29 , No. 6
pp. 822~828  Nov. , 2003
作  物  学  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第 29 卷 第 6 期
2003 年 11 月  822~828 页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吴长明1 ,2  孙传清1  付秀林2  王象坤1  李自超1  张 强2 Ξ
(1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 100094 ;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吉林公主岭 136100)
摘  要  通过 QTL 的连锁关系和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 ,供试的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籼粳分化程度与籼、粳稻的直链淀
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 ,籼粳分化度与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和密切连锁关系 ;直链淀
粉含量的高低不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 ,胶稠度和碱消值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 ;单株产量越高 ,
直链淀粉含量越高 ,而稻米胶稠度却呈现下降趋势 ;通过利用优质的资源、采取籼粳杂交育种方法能够选育出产量高 ,同
时米质亦好的籼稻和粳稻品种。
关键词  水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籼粳分化度 ;数量性状位点
中图分类号 : S511    文献标识码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 Yield Characters or Indica2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in Rice ( Oryza sativa L. )
WU Chang2Ming1 ,2  SUN Chuan2Qing1  FU Xiu2Lin2  WANG Xiang2Kun1  LI Zi2Chao1  ZHANG Qiang2
(1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94 ; 2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Gongzhuling , Jilin 136100 ,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nk relation of QTL and correlation of grain quality traits ,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ca2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of RILs and amylose content , bu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close link between indica2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and protein content as well as fat content .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amylose content was not the key factor , but gel consistency and alkali spreading value we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ed rice
eating taste qual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creasing of amylose content and yield per plant resulted bad gel consistency.
By using excellence resources and indica2japonica cross method , the rice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could be
developed.
Key words  Rice ; Quality traits ; Yield traits ; Indica2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国内外学者对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较
多 ,主要集中在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碱消值、
胶稠度及一些外观品质特性等与食味的关系[1~3 ] 的
研究。其中以研究直链淀粉含量对稻米品质影响的
报道较多 ,有学者研究认为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
量是提高食味品质的重要途径[4 ] 。稻米直链淀粉含
量相近的品种间食味品质有差异是因为米饭的质地
或稻米淀粉的物理性质有差异的缘故[4 ] 。蛋白质含
量与蒸煮食味品质一般负相关[5 ,6 ] 。蛋白质含量的
变化直接影响其他成分的变化。蛋白质含量与直链
淀粉含量呈负相关[5 ] 。
一般认为 ,籼、粳稻的米质有明显差异 ,米质与
产量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但米质性状与籼粳分化
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蒸煮、营养品质性状与各食味品
质性状之间 ,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
遗传学基础等方面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重
要米质性状之间、米质性状与籼粳分化度之间以及
米质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 QTL 比
较 ,探讨其内在联系 ,为水稻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与数据
  利用 71 个 RILs 及其亲本 Asominori 和 IR24 为
材料 ,于 1997 年冬~1998 年春种植于海南省三亚Ξ基金项目 :吉林省杰出青年科技计划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 :吴长明 (1963 - ) ,男 ,湖南南县人 ,研究员 ,博士 ,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和品质改良研究工作。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2206225 ,Accepted(接受日期) : 2002211212.

市 ,田间管理采用普通的适用于当地气候条件的措
施 ,重复 2 次 ,成熟期每处理取 10 株考种 ,调查单株
产量 ,两次重复的平均值即为单株产量。收取每份
材料种子送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分析蒸煮、营养品质性状 ,两次重复测试结
果平均即为各品质性状值。
用 AsominoriΠIR24 的 RILs 构建的 293 个 RFLP
标记的图谱。根据每个 RIL 的籼稻基因组等位基因
在 293 个位点上的比率求出籼稻基因组比率 ,用该
比率表示每个 RIL 的籼粳分化度相对值。
1. 2  食味性状评价方法
1. 2. 1  确定检测人员   选择具有一定经验的科
技人员 6 名 ,其中老年男、女性 ,中年男、女性、青年
男、女性各 1 名。试验在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检
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完成。
1. 2. 2  试样米饭的份数和试食时间   为避免试食
时 ,米饭温度相差过大和人员的疲劳 ,确定每次评价
的材料为 9 个 ,其中 2 个为 Asominori 和 IR24 ,每天上
午 10 :00、下午 3 :00 各 1 次 ,下午为上午试样的重复。
冷饭试食时间与热饭试食时间相离 6 h 或 18 h。
1. 2. 3  米饭蒸煮方法   每样品取 50 g 精米 ,洗净
后放入直径 3. 7 cm , 高 5 cm 的铝盒内 , 加 65 g 水 ,
盛好放置 30 min 左右 ,置于电饭锅内蒸熟 ,焖 30 min
左右 ,供试食用。
1. 2. 4  品尝方法   对米饭气味、口味、色泽和冷
饭柔软性等指标依次评价 ,并逐项记分。首先趁热 ,
抓紧时间辨别米饭的香气 ,用 Asominori 和 IR24 做
参照分别记分。
1. 2. 5  评分办法   对 6 位试食人员的逐项记分
计算平均值 ,2 次重复的平均值再计算平均值即为
该性状的分值。
1. 3  性状相关分析
利用每个 RI系的品质性状 ,单株产量和籼粳分
化度相对值做变量 ,采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rxy =
S P/ ( SS x·SS y ) 1Π2计算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公
式中 X、Y 分别表示两种性状 , S P = ( X - X 3 ) ( Y -
Y 3 ) , SS x =Σ( X - X 3 ) 2 , SS y = ( Y - Y 3 ) 2 。相关的
显著性测验标准分析采用 P = 0. 05 和 P = 0. 01。
(式中 3 表示平均值)
1. 4  QTL 定位
采用 Qgene2. 29 软件[7 ] 对所有标记与各食味、
蒸煮、营养品质性状和籼粳分化度进行单因子方差
分析 ,确定与有关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位点显著性
水平 ( P < 0. 01) 。同时进行区间作图定位分析 ,当
LOD ≥2. 0 时 ,就认为该位置存在 1 个 QTL [8 ] 。两种
方法都检测到即为定位出一个 QTL ,将定位出的
QTL 在染色体上标出 (图 1) ,分析连锁关系。
2  结果分析
2. 1  蒸煮品质性状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2. 1. 1  胶稠度与食味品质性状的关系   从表 1
看出 ,胶稠度与米饭咬劲呈极显著负相关 ( r =
- 013947) ,与米饭硬度、粘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
系数分别为 - 0. 2488 和 - 0. 2324。胶稠度与米饭味
觉、食味值和冷饭质地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
为 0. 2819、0. 2436 和 0. 2375。另外胶稠度与米饭颜
色和米饭外观无显著相关。
图 1 结果显示 ,控制胶稠度的数量性状位点
Ge1 和 Ge2 分别与控制粘弹性的 St2 和 St3 是同一
位点。Gel 与控制硬度 ( Ha3) 、食味 ( Ta3) 和味觉
( Ts2) 的 QTL 是同一个位点。Gel 与控制冷饭质地
的QTL ( Cm2)的遗传距离为 13. 1 cM , 与控制籼粳分
化度的 Ij5 相距 1319 cM ,这一连锁状况从分子水平上
证实了胶稠度与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
2. 1. 2  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品质性状的关系   
从表 1 结果可以看出 ,直链淀粉含量仅与米饭咬劲
和食味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2505 和
- 0. 2443 ,而与米饭颜色、米饭外观、米饭硬度、粘弹
性、味觉和冷饭质地等性状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
说明直链淀粉的含量多少并非食味好坏的主要指标。
图 1 结果亦间接地从分子水平上证实表 1 中的
结果。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 5 个 QTL ( Am1 - Am5)
中 ,只有 Am1 与控制咬劲的 Cs2 之间有一定的连锁
关系 ,遗传距离值为 24. 8 cM , Am2 与控制蛋白质的
QTL 位点 Pr2 和 Pr3 有紧密联系 ,尤其是 Am2 与
Pr3 的 QTL 区域基本重复。
2. 1. 3  碱消值与食味品质性状的关系   从表 1 可
以看出 ,碱消值与味觉和食味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
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237 和 0. 4008 ,是所有影响
食味品质的性状中相关性显著最密切的因素 (表 1、表
2 和表 3) 。碱消值与米饭的颜色亦存在着显著正相
关 ( r = 0. 2494) 。碱消值与米饭外观、咬劲、硬度、粘
弹性、冷饭质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11783、011028、
- 010552和 011092 ,未达到 5 %显著水平。
比较图 1 的结果可看出 ,控制碱消值的 QTL 位
点 As2 与控制食味 ( Ta2) 、味觉 ( Ts1) 、粘弹性 ( St1) 、
冷饭质地 ( Cm3) 、咬劲 ( Cs3) 等性状 QTL 有一定的
连锁关系 ,遗传距离为 11. 4 cM。
328 6 期 吴长明等 :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2. 2  营养品质性状对其他品质性状的影响
2. 2. 1  蛋白质含量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表 2 的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与食味、直链淀粉含量
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 ,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13124和 - 013356。蛋白质含量与米饭光泽、冷 饭质地和碱消值间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12885、- 012429 和 - 012804。蛋白质含量与饭粒完整性、米饭颜色、米饭外观、胶稠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10899、011485、- 010060 和- 010225 ,未达显著水平。428    作   物   学   报 29 卷  

图 1 稻米品质性状 QTL 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 of QTL of rice quality characters on the chromosomes
表 1 蒸煮品质性状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性状
Characters
米饭颜色
Color
米饭外观
Appearance
米饭咬劲
Strength
米饭硬度
Hardness
粘弹性
Spring2ness 味觉Taste sense 食味Taste 冷饭质地Cool meal
胶稠度 Gel consistence - 0. 1891 - 0. 1641 - 0. 3947 3 3 - 0. 2488 3 - 0. 2343 3 0. 2819 3 0. 2436 3 0. 2375 3
直链淀粉 Amylose content - 0. 1370 - 0. 0690 - 0. 2505 3 0. 1089 - 0. 1250 - 0. 2013 - 0. 2443 3 - 0. 1949
碱消值 ASV 0. 2331 3 0. 1783 0. 1028 - 0. 0552 0. 1092 0. 4237 3 3 0. 4008 3 3 0. 0639
  注 : 3 表示 5 %显著水平 , 3 3 表示 1 %显著水平。Note : significant at the 5 % , 3 3 significant at the 1 %.
528 6 期 吴长明等 :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表 2 营养品质性状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nutrition and oth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性状
Characters
粒型完整性
Intact
米饭光泽
Lustre
米饭颜色
Colour
米饭外观
Appearance
食味
Taste
冷饭质地
Cool2meal 胶稠度Gel 碱消值ASV 直链淀粉Amylose
蛋白质 Protein content 0. 0899 - 0. 2885 3 0. 1485 - 0. 0060 - 0. 3124 3 3 - 0. 2429 3 - 0. 0225 - 0. 2804 3 - 0. 3356 3 3
粗脂肪 Fat content 0. 3447 3 3 0. 1634 0. 2616 3 0. 2768 3 0. 2480 3 - 0. 0442 - 0. 0115 0. 2458 3 - 0. 1273
  注 : 3 表示 5 %显著水平 , 3 3 表示 1 %显著水平。Note : significant at the 5 % , 3 3 significant at the 1 %.
表 3 籼粳分化度、单株产量与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indica2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 grain yield per plant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性状
Characteristic
气味
Scent
米饭外观
Appearance
米饭硬度
Hardness
食味
Taste
冷饭质地
Cool2meal 蛋白质Protein 粗脂肪Fat 胶稠度Gel 直链淀粉Amylose 碱消值ASV
单株产量 G Y.Πplant1 - 0. 0507 0. 0048 - 0. 0322 - 0. 2749 3 0. 0469 - 0. 3548 3 3 - 0. 0433 - 0. 2513 3 0. 2657 3 0. 0305
籼粳分化度 I2J dif2 . - 0. 0711 - 0. 0304 0. 2494 3 - 0. 2604 3 - 0. 4010 3 3 - 0. 2057 - 0. 1839 - 0. 2181 - 0. 0439 - 0. 1629
  Note : 1. GYΠplant = Grain yield per plant . 2. I2J dif . = Indica2japonica differentiation.3 significant at the 5 % , 3 3 significant at the 1 %.
  数量性状位点分布图 (图 1) 的结果显示 ,控制
蛋白质含量的 Pr1 与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 Am1 有
连锁关系 ,QTL 在染色体上区间紧密相连 ,分子标记
间的遗传距离为 17. 8 cM。Pr2 与 Pr3 也与控制直
链淀粉含量的 QTL 位点 Am2 紧密连锁。Pr1 与控
制冷饭质地的 QTL 位点 Cs2 紧密连锁 ,分子标记间
的遗传距离仅 7. 0 cM ,图 6. 1 中未发现与碱消值紧
密连锁的蛋白质含量 QTL。
2. 2. 2  脂肪含量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表
2 的结果可以看出 ,稻米粗脂肪含量与米饭粒型完
整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 r = 0. 3447) 。粗脂肪含量与
米饭颜色、米饭外观、食味和碱消值均表现出显著正
相关 ,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616、0. 2768、0. 2480、
012458。粗脂肪含量与米饭光泽、直链淀粉、胶稠度
和冷饭质地间无显著相关。
利用 QTL 分析方法只检测到 1 个控制粗脂肪
含量的QTL (图 1) ,位于第一染色体上 ( Fat) ,该位点
与米饭粒型完整性的 QTL 有连锁关系 ,其分子标记
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24. 3 cM(图 1) 。
2. 3  籼粳分化 ,单株产量与主要稻米品质之间的关

2. 3. 1  籼粳分化与主要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表 3 是利用籼粳分化度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
析结果。表中可以看出 ,籼粳分化度与冷饭质地之
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 r = - 0. 4010) ,与米饭食味呈显
著负相关 ( r = - 0. 2604) ,表明越偏籼 ,则米饭食味
下降、冷饭质地越差。籼粳分化度与米饭硬度呈显
著正相关 ( r = 0. 2494) 。籼粳分化度与气味、米饭外
观、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
和碱消值之间无显著相关。
从图 1 可看出 ,控制籼粳分化度的 QTL 位点 Ij4
与控制食味的 Ta1 和控制硬度的 Hal 是同一位点 ,
控制籼粳分化度的 Ij5 与控制冷饭质地的 Cm2 在同
一区域、分子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仅 0. 8 cM , Ij5 与
Cm1 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31. 3 cM。这些结果与相关
系数分析基本一致。 Ij5 与控制胶稠度的位点 Gel
有连锁关系 ( 13. 9 cM) , 两者的相关系数 r =
- 012181 ,也接近相关水平。
2. 3. 2  单株产量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表 3 可以看出 ,单株产量与稻米蛋白质含量之间呈
极显著负相关 ( r = - 0. 3548) ,与食味和胶稠度之间
呈显著负相关 ,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2604 和
- 012481。单株产量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正
相关 ( r = 0. 2657) 。单株产量与米饭气味、米饭外
观、米饭硬度、冷饭质地、粗脂肪含量和碱消值之间
的相关不显著。
3  讨论
3. 1  直链淀粉含量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普遍的观点认为 ,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的稻
米食味品质比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品种差。稻津修认
为 ,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硬度 ,粘度/ 硬度比值呈
正相关 ,与官能鉴定的综合评价 (食味值) 呈极显著
的负相关 ,认为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提高食味
628    作   物   学   报 29 卷  

品质的重要途径[4 ,9 ] 。黄发松等认为直链淀粉含量
相近的品种的品质好坏取决于支链淀粉 B 链 , 认为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与分子量是决定稻米食
味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10 ] 。本研究结果表明 ,稻米
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食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
与米饭咬劲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其他性状均无
显著相关。QTL 分析的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结果。控
制直链淀粉含量的 5 个 QTL ( Am1 - Am5) 中 ,只有
Am1 与控制咬劲的 Cs2 之间有一定的连锁关系 ,两
个 QTL 的分子标记间遗传距离为 24. 8 cM ,而直链
淀粉对食味的影响则依靠其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
QTL 之间的重叠得以实现 , 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
有一定的差别。笔者也认为淀粉对食味影响并不能
用简单的直链淀粉含量多少来确定 ,淀粉的结构是
影响食味的关键因素。
3. 2  胶稠度、碱消值与食味品质的影响
人们一直把胶稠度和碱消值作为评价稻米品质
的重要指标 ,多数研究都认为这二个指标对食味品
质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为 ,胶稠度以长为好 ,长则表
示米饭较柔软 ,短则表示米饭较硬。胶稠度与食味
值呈正相关。许爱娜报道 ,胶稠度与米饭粘性呈显
著正相关[11 ] 。闵绍楷等认为 ,硬胶稠度的米饭粗糙
干硬 ,软胶稠度米饭柔软有弹性 ,冷却后仍保持柔软
湿润 ,口感佳 ,优质稻米的胶稠度均较软[12 ] 。本研
究从简单相关分析和分子数量遗传的角度证实了上
述结果 ,胶稠度与米饭咬劲、米饭硬度、米饭粘弹性、
米饭味觉、冷饭质地和食味综合评价值之间的相关
均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
稻米胶稠度是影响食味的最重要因素。
糊化温度与蒸煮米饭所需的水分和时间密切地
相关 ,糊化温度高 ,则蒸煮时需较多的水和较长的时
间[12 ] 。稻米糊化温度通常用碱消值 (ASV) 间接测
定。碱消值与糊化温度呈高度的负相关。碱消值愈
大 ,则糊化温度愈低[13 ] 。本试验发现 ,碱消值与米
饭味觉和食味值之间相关极显著 ,是所有影响食味
品质的性状中相关性最密切的指标 ,碱消值与米饭
的颜色间亦存在显著正相关。这种相关关系被数量
性状座位在染色体连锁群上的连锁关系证实。
3. 3  营养品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 ,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蒸煮品质之
间有密切的负相关[5 ,6 ,14 ] 。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直接
影响其他成分含量的变化[15 ] (山内 ,1982) 。蛋白质
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 ,与米饭的硬度呈正
相关 ,与粘度呈负相关 ,蛋白质含量高的米饭硬度
大、粘性差[9 ,16 ] 。本研究的结果在性状相关和分子
数量遗传基础上证实了这种观点的正确性 ,蛋白质
含量与食味、直链淀粉含量、冷饭质地、碱消值乃至
米饭光泽等食味品质性状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负相
关。QTL 在连锁群上的连锁关系亦表明 ,除碱消值
外 ,蛋白质含量与上述几个性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
度的连锁 ,尤其是检测到的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全部
QTL 均与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 Am1 和 Am2 有紧密
连锁关系 ,从分子水平上为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
含量呈负相关提供了佐证。
近年的研究指出 ,粗脂肪含量与稻米的食味之
间有密切关系。刘宜柏等研究表明 ,稻米脂肪含量
高是一些名优水稻品种的特异性状 ,稻米脂肪含量
较其他品质性状对稻米的食味有更重要的影响 ,在
一定范围内提高稻米脂肪含量能极显著地改善稻米
食味品质。本研究揭示 ,粗脂肪含量与稻米食味、碱
消值、米饭颜色和米饭外观等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脂
肪含量高的 RIL ,无论是米饭的外观、米饭的完整
性 ,还是米饭食味都明显好于脂肪含量低的品种。
因此 ,应该把提高稻米脂肪含量作为改善稻米品质
的重要手段。
3. 4  关于籼粳杂交育种的品质问题
籼粳杂交的巨大优势已为无数学者在理论与实
践中得到证实 ,但籼粳杂种后代的米质较差是育种
家一直在努力解决的矛盾。一般的认识是 ,粳稻米
质好 ,籼稻米质差 ,尤其是早籼稻。这种差异是否与
品种的籼粳分化有直接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从
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方面通过简单相关分析证实
籼粳分化度与稻米直链淀粉量、胶稠度、碱消值、蛋
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等主要性状无显著相关。但与食
味、米饭硬度和冷饭质地有显著相关。另一方面利
用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相互关系亦证实控制籼粳分
化度的 QTL 与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蛋白质、
粗脂肪等的 QTL 无紧密连锁 ,而与控制食味、硬度
和冷饭质地等的 QTL 有连锁关系。三是通过单株
产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说明产量高并非品质就
不好 (表 3) 。综合两方面的结果认为 ,籼粳分化度
并非影响品质的因素 ,但由于长期的选择压力、生态
条件和种植方式的影响 ,使籼粳稻在许多品质指标 ,
尤其是食味品质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
通过遗传改良完全能够消除 ,育种家们通过利用优
质的资源、采取籼粳杂交育种方法能够选育出产量
728 6 期 吴长明等 :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高 ,同时米质亦好的籼稻和粳稻品种。
3. 5  关于水稻品质改良策略的探讨
通过对控制不同稻米品质特性的 QTL 连锁关
系及相关性全面分析 ,认为品质育种应根据生产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 ,采用正确的育种策略。在北方粳
稻品质改良中 ,主要策略有三方面 :一是放弃过分强
调低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的目标 ,把选育直链淀
粉含量为 17 %~20 %、胶稠度为 70~80 mm、碱消值
高的品种 (系) 作为品质改良的目标。主要理由是 :
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低并不一定食味就好 ,控制直
链淀粉含量的基因位点与控制主要食味品质性状的
基因位点无紧密连锁关系 ; ②胶稠度与米饭粘弹性、
硬度、咬劲、外观等均有明显的负相关 ,且控制它们
的QTL 也有连锁关系过高的胶稠度会导致这些食
味性状的下降。陈能等发现 ,粳稻胶稠度在 73. 5~
91. 3 mm 之间的变化与食味无关[5 ] ,也证实过分强
调软胶稠度没有必要 ;育种实践表明 ,目前在东北稻
区种植的优质品种的胶稠度大多在 70~80 mm 范围
之内 ; ③碱消值与米饭颜色、味觉和食味等均呈高
度正相关 ,这种相关是建立在紧密的连锁关系基础
上 ,提高稻米碱消值有利于全面改善食味品质。二
是为了适应进入 WTO 后的市场需要 ,北方粳米应把
选育偏长粒米作为改良品质的目标之一。三是从营
养品质性状与其他品质特性的相关性和遗传连锁来
看 ,应把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作为
全面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手段。在早籼稻品质改良
中主要应针对食味差的问题采取措施 ,目前主要的
目标并不是一味地降低直链淀粉含量 ,直链淀粉含
量降低到 22 %~24 %就完全能够满足籼米消费者
的要求 ,育种家应把重点放在提高胶稠度和碱消值
上 ,同时应高度重视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粗脂
肪含量在改善早籼稻品质中的重要作用。
References
[1 ]  Xiang Y2H(向远鸿) ,Tang Q2Y(唐启源) , Huang Y2X(黄燕湘) .
The relativity of rice grai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Hunan
Agri Colloge (湖南农学院学报) , 1990 ,16(4) : 326 —330
[2 ]  Chen N(陈能) , Luo Y2K(罗玉坤) ,Zhu Z2W(朱智伟) ,Zhang B2P
(张伯平) ,Zheng Y2C(郑有川) ,Xie L2H(谢黎虹) . Correlation be2
tween eating quality and physic2chemical properties of high grain quality
rice.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 (中国水稻科学) , 1997 ,11 (2) :
70 —76
[3 ]  Guo Y2Y(郭银燕) , Zhang Y2K(张云康) , Wang Z2M(王忠明) ,
828    作   物   学   报 2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