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Vol. 30 , No. 5
pp. 502~506 May , 2004
作 物 学 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第 30 卷 第 5 期
2004 年 5 月 502~506 页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增产作用
杨文钰1 于振文2 余松烈2 樊高琼1 韩惠芳1 董兆勇1 梁雪莲1 Ξ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雅安 625014 ;2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摘 要 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 ,烯效唑
干拌种提高了不同品种、播期、密度和施氮量下小麦的产量 ,以 20 mgΠkg 的效果最好 ,烯效唑的平均增产效应在品种间差
异不显著 ,早、迟播时增产效应更大 ,适宜浓度的烯效唑 (10~20 mgΠkg)与较高密度的基本苗 (180 ×104~270 ×104Πhm2 ) 或
较高的施氮量 (180~270 kgΠhm2 )配合更有利于获得高产。烯效唑处理使有效穗、千粒重和穗粒数得到提高 ,适宜的烯效
唑浓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密度增加和施氮量减少所带来的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负效应。
关键词 小麦 ;烯效唑 (S23307) ;干拌种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
Effects of Uniconazole Waterless2dressing Seed on Yield of Wheat
YANG Wen2Yu1 , YU Zhen2Wen2 , YU Song2Lie2 , FAN Gao2Qiong1 , HAN Hui2Fang1 , DONG Zhao2Yong1 , LIANG Xue2
Lian1
(1 College of Agronomy ,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Ya’an 625014 , Sichuan ; 2 College of Agronomy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Tai’an 271018 ,
Shandong ,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uniconazole (S23307) waterless2dressing seed on yield of wheat under different cultivars ,sowing
dates , planting densities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were studied from 1996 to 200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23307 20
mg per kg seed was the best treatment to increase yield. The effect of S23307 on yield was similar between two cultivars ,
but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yield under early sowing date was higher. The preferable combinations was S23307 10 —20 mg
per kg seed together with planting density of 180 ×104 —270 ×104 per ha , or together with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of
180 —270 kgΠha. S23307 treatment increased valid ears per unit area , grains per ear and 1 0002grain weight , and could re2
duc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higher planting density and lower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on yield components of wheat .
Key words Wheat ;Uniconazole(S23307) ;Waterless2dressing seed ; Yield
四川盆地是我国南方小麦主产区之一 ,小麦单
产低而不稳[1 ] 。播种期间温暖多雨或暖冬年的旺长
弱苗是其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2 ] 。烯效唑
是 20 世纪 90 年代开发应用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
缓剂 ,具有生物活性高、使用安全等特点[3~5 ] 。对禾
谷类作物有控长壮苗、促根增蘖的效果。烯效唑浸
种或苗期施用可使水稻、小麦、大麦、大豆、油菜等作
物增产 4 %~20 %。对水稻和小麦的增产作用在于
壮苗增蘖 ,使有效穗增多 ,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一定
的提高[6~12 ] 。但烯效唑处理与播期 (温度) 、品种、密
度、施氮量等栽培技术措施对产量的交互作用研究
甚少。浸 (拌)种是一项用药量少、污染小、成本低、
操作简易、农民易接受的施药方式 ,而小麦干拌种
(小麦籽粒冠毛对药粉有较好的粘附作用)还可节约
用水和减少操作环节。为此 ,近年来系统研究了烯
效唑干拌种对四川盆地小麦的调节效应和机理。本
文报道烯效唑干拌种的产量效应及其与播期、品种、
密度和施氮量的互作效应 ,以期为烯效唑在小麦生
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于 1996 —2001 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喷江农
场进行。试验土壤为重壤土 ,前作均为玉米 ,肥力状Ξ基金项目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
作者简介 :杨文钰 (1959 - ) ,男 ,四川大英人 ,博士 ,教授。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2212210 ,接受日期 :2003204224.
况为 :pH 6. 45 ,有机质含量 29. 8 gΠkg ,全氮含量 1. 58
gΠkg ,全磷含量 0. 89 gΠkg ,全钾含量 27. 2 gΠkg ,速效
氮 127. 2 mgΠkg ,速效磷 25. 9 mgΠkg ,速效钾 96. 8 mgΠ
kg。供试药剂烯效唑 (S23307) 为江苏建湖农药厂生
产的 5 %可湿性粉剂。所有试验为两因素裂区设
计 ,重复 3 次 ,随机排列。免耕点播 ,每公顷施过磷
酸钙 (P2O5 17 %) 450 kg ,氯化钾 ( K2O 52 %) 150 kg ,尿
素 (N46 %) 330 kg ,全作底肥 ,其他栽培措施同一般
大田生产。试验数据的汇总和统计分析利用电子表
格 Office 20002Excel 进行处理。
1. 2 试验设计和测定项目
1. 2. 1 不同品种条件下烯效唑的效应 供试品
种为川麦 30 和川麦 107。分 5 mgΠkg (B1) 、10 mgΠkg
(B2) 、20 mgΠkg (B3) 、40 mgΠkg (B4) 、80 mgΠkg (B5) 5
个浓度 (烯效唑有效成分与种子干重之比 ,以下试验
同)干拌种 ,不拌种作对照 (B0) 。品种为主处理 ,浓
度为副处理。小区面积 12 m2 (4 m ×3 m) ,行株距为
20 cm ×10 cm ,基本苗 180 万Πhm2 。
成熟时 ,每小区调查 2 行有效穗 ;每小区取 20
株 ,分株分穗测定穗粒数、千粒重等穗部性状及籽粒
饱满指数[13 ] ;分小区收获计产。
1. 2. 2 不同播期条件下烯效唑的效应 试验材
料为川农麦 1 号。以 4 个不同播期 (S1 :10 月 19 日、
S2 :10 月 26 日、S3 :11 月 2 日、S4 :11 月 9 日) 为主处
理 ,烯效唑不同浓度 (B0 ,B1 ,B2 ,B3 ,B4) 干拌种为副
处理。小区面积为 12. 0 m2 ,行株距为 20 cm ×10
cm ,基本苗 180 万Πhm2 。
成熟时 ,每小区调查 2 行有效穗 ;每小区取 20
株 ,分株测定穗粒数、千粒重等穗部性状 ;分小区收
获计产。
1. 2. 3 烯效唑与种植密度对小麦的效应研究
以绵阳 26 为供试材料。主处理设基本苗 90 ×104Π
hm2 (D1) 、180 ×104Πhm2 (D2) 和 270 ×104Πhm2 (D3) 3
个水平 ,副处理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 B0、B2、B3 和
B4。小区面积为 14. 0 m2 。
成熟时 ,每小区调查 2 行有效穗 ;每小区取定株
挂牌的 20 株 ,分株分穗测定穗粒数、千粒重等 ;分小
区收获计产。
1. 2. 4 烯效唑与施氮量对小麦的效应 以绵阳
26 为材料。以不同氮肥量基施 (N1 :90 kgΠhm2 、N2 :
180 kgΠhm2 、N3 :270 kgΠhm2 )为主处理 ,烯效唑不同浓
度 (B0 , B2 , B3 , B4) 干拌种为副处理。小区面积
712m2 ,基本苗 150 万Πhm2 。
每小区调查 2 行有效穗 ;取 10 株考种 ,测定穗
粒数、千粒重 ;分区收获计产 ,计产面积 7. 2 m2 。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品种条件下烯效唑的产量效应
2. 1. 1 产量 表 1 的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烯效
唑处理均使产量增加 ,浓度间差异极显著 ,以 B3 的
产量最高 ,较对照高出 976. 5 kgΠhm2 ,增产 19. 4 %。
主处理与副处理间存在显著互作。就川麦 30 而言 ,
以B3 最优 ,较对照增产 21. 3 % ,其后依次是B4、B5、
B2、B1 ;对于川麦 107 ,也是 B3 最优 ,较对照增产
1714 % ,其后依次是 B2、B4、B5、B1。
2. 1. 2 有效穗 从表 1 的结果看出 ,烯效唑处理
提高了小麦的单位面积有效穗 ,浓度间以 B2、B3 的
效果为好 ,显著高于对照 ,高于或低于该浓度时增效
作用降低。烯效唑对川麦 30 的增穗作用大于川麦
107。
2. 1. 3 穗粒数 从表 1 可见 ,不同浓度烯效唑处
理均提高了穗粒数 ,其中以 B3 最好 ,较对照多 12. 1
粒 ,增长 28. 2 % ,其次是B4、B2、B5、B1。品种与浓度
间存在互作 ,但都以 B3 最好 ,其他处理品种间有
差异。
进一步分析表明 ,烯效唑处理极显著地提高了
结实小穗及总小穗数 ,减少了不实小穗 ,且两品种的
结实小穗、总小穗均以 B3 最多 ,不实小穗以 B3
最少。
2. 1. 4 千粒重及籽粒饱满指数 从表 1 看出 ,
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千粒重 ,B2、B3、B4、B5 的千粒重
极显著高于对照 ,以 B2 的千粒重最高 ,较对照增加
2. 14 g ,提高 5. 0 %。品种与浓度间存在显著互作关
系 ,川麦 30 的 B2、B3、B4 最优 ,川麦 107 以 B2 最优 ,
其次是 B4、B5、B3、B1。
对籽粒饱满指数分析表明 (表 1) ,烯效唑处理
后籽粒饱满指数升高 ,籽粒饱满指数与千粒重存在
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在川麦 30 和川麦 107 上分
别为 0. 699 3 3 、0. 817 3 3 ) 。品种与浓度间存在互作 ,
川麦 30 以 B3 处理籽粒饱满指数最高 ,川麦 107 以
B4 的籽粒饱满指数最高。
305 5 期 杨文钰等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增产作用
表 1 烯效唑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节
Table 1 Effect of S23307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品种
Cultivar
处理
Treatment
产量
Yield
(kgΠhm2) 有效穗Valid ears(104Πhm2) 穗粒数Grainsper ear 结实小穗Valid spikel2etsper ear 总小穗数Total spikeletsper ear 千粒重1 0002grainweight 饱满指数Full grainindex
川麦 30
Chuanmai 30
B0 5134. 5 E 337. 8 c 45. 12 E 17. 28 C 20. 38 B 39. 10 C 0. 6041 D
B1 5571. 0 D 345. 0 ab 47. 94 D 18. 04 C 20. 83 AB 39. 45 BC 0. 6241 C
B2 5799. 0 CD 345. 3 ab 55. 55 B 19. 02 AB 21. 13 AB 41. 88 A 0. 6453 B
B3 6229. 5 A 353. 2 a 59. 72 A 19. 79 A 21. 64 A 41. 35 A 0. 6661 A
B4 6046. 5 AB 340. 1 bc 56. 64 B 18. 99 AB 21. 52 A 41. 70 A 0. 6406 B
B5 5910. 0 BC 339. 9 bc 53. 23 C 18. 94 AB 21. 36 AB 40. 70 AB 0. 6196 C
川麦 107
Chuanmai 107
B0 4921. 5 D 322. 7 c 40. 68 D 17. 00 B 20. 32 C 45. 93 C 0. 6122 B
B1 5406. 0 C 332. 4 b 45. 01 C 18. 30 A 21. 15 ABC 46. 05 BC 0. 6203 AB
B2 5670. 0 AB 343. 4 a 47. 74 B 18. 77 A 21. 51 AB 47. 45 A 0. 6262 AB
B3 5779. 5 A 340. 2 ab 50. 21 A 18. 95 A 21. 62 A 46. 50 AB 0. 6226 AB
B4 5466. 0 BC 335. 7 b 47. 28 B 18. 77 A 21. 51 AB 47. 38 AB 0. 6357 A
B5 5443. 5 BC 327. 3 c 48. 38 B 18. 47 A 21. 21 ABC 46. 89 AB 0. 6226 AB
注 :表中大写字母表示达到 0. 01 显著水平 ,小写字母表示达到 0. 05 显著水平 ,以下同。
Note : Different capital and small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at the 0. 01 and 0. 05 levels respectively , the same below.
2. 2 不同播期条件下烯效唑的产量效应
2. 2. 1 产量 表 2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烯效唑
干拌种均使产量提高 ,比对照提高了 10. 21 %~
41178 % ,且随浓度的提高增产幅度增大。在不同播
期条件下烯效唑增产的趋势相同 ,但增产幅度有差
异 , S1 条件下烯效唑 4 个处理的平均增幅为
6212 % , S2 条件下增幅为 32. 4 % , S3 条件下为
1016 % ,S4 条件下为 19. 9 %。
表 2 不同播期条件下烯效唑对产量、穗粒数、小穗数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S23307 on yield , grains per ear , spikelets per ear
of wheat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项目
Item
处理
Treat2
ment
播期 Sowing date
S1 S2 S3 S4
平均
Average
产量
Yield
(kgΠ
hm2)
B0 3124. 5 D 4708. 5 E 4542. 0 B 4275. 0 C 4162. 5 B
B1 3891. 0 C 5067. 0 D 4741. 5 B 4650. 0 BC 4587. 0 AB
B2 5325. 0 B 5950. 5 C 4849. 5 AB 5025. 0 AB 5287. 5 A
B3 5358. 0 B 6724. 5 B 5259. 0 A 5367. 0 A 5676. 0 A
B4 5700. 0 A 7200. 0 A 5241. 0 A 5449. 5 A 5901. 0 A
穗粒数
Grains
per ear
B0 26. 19 b 41. 33 b 39. 56 30. 54 b 34. 488 b
B1 27. 26 b 45. 57 a 39. 67 32. 75 b 36. 314 a
B2 39. 25 a 40. 86 b 39. 48 32. 95 b 38. 137 a
B3 39. 40 a 42. 47 ab 38. 70 35. 08 a 38. 913 a
B4 39. 15 a 44. 13 ab 41. 18 35. 28 a 39. 934 a
总小
穗数
Total
spikel2
ets
per ear
B0 18. 36 c 17. 42 c 16. 30 b 15. 07 c 16. 79 c
B1 18. 58 c 18. 06 ab 16. 51 b 16. 48 b 17. 56 b
B2 19. 18 b 17. 63 bc 16. 56 b 15. 59 c 17. 24 b
B3 19. 27 b 17. 85 ab 16. 90 ab 15. 67 c 17. 42 b
B4 20. 00 a 18. 26 a 17. 49 a 17. 47 a 18. 43 a
结实
小穗
Valid
spikel2
ets
per ear
B0 15. 24 c 16. 66 15. 73 14. 41 c 15. 51 d
B1 15. 80 c 17. 69 16. 27 16. 37 b 16. 53 c
B2 17. 54 b 17. 30 16. 25 15. 13 b 16. 56 c
B3 18. 91 a 17. 47 16. 39 15. 38 b 17. 04 b
B4 19. 11 a 18. 01 17. 35 17. 15 a 17. 91 a
2. 2. 2 穗粒数 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均使穗粒数
提高 ,平均比对照多 3. 8 粒Π穗 ,且随浓度的增加提
高幅度加大。但播期不同 ,烯效唑的增粒效应有差
异 ,其互作效应显著。在早播 S1 条件下烯效唑的增
粒作用最大 ,4 个浓度平均增加 10. 08 粒 ,最多达
13121 粒 ;S4 条件下增粒作用次之 ,比对照平均增加
3. 48 粒 ;S2 平均增加 1. 93 粒 ;S3 条件下增粒作用最
小 ,平均为 0. 2 粒 (表 2) 。
2. 2. 3 小穗数 从表 2 的结果看出 ,不同浓度的
烯效唑均使小穗数增加 ,且在 4 个播期下的表现趋
势相似 ,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加 ,其小穗数增加的幅度
越大。
烯效唑显著提高了结实小穗数 ,且随浓度的增
大而提高。播期与烯效唑浓度的互作效应显著 ,表
现为早播 S1 与晚播 S4 烯效唑增加结实小穗的效应
显著 ,并以早播 S1 优于晚播 S4 ,各自最大增幅分别
为 25. 4 %和 19. 0 % ,而适播 S2、S3 其最大增幅分别
为 8. 1 %和 10. 3 %。结实小穗数的提高是不实小穗
减少的缘故 ,烯效唑显著减少了不实小穗 (表 2) 。
2. 3 烯效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
成因素的影响
2. 3. 1 产量 由表 3 可见 ,不同浓度烯效唑干拌
种的小麦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 ,其中以B3 的产量
最高。烯效唑干拌种浓度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存在配
合效应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最佳浓度均为 B3。以
D3 配合 B3 的产量最高 ,其次为 D2B3 配合 ,第三是
D1B3 ,与其他配合相比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烯效
唑处理 B2、B4 与种植密度的配合不如 B3 那样一
405 作 物 学 报 30 卷
致 ,但均以较高密度下 B2、B4 的产量偏高。
2. 3. 2 产量构成因素 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浓度
的烯效唑干拌种极显著提高了小麦有效穗 ,以B3 最
高 ,B2 和 B4 次之。各种植密度间烯效唑的增效作
用相近 ,以 B3 处理最好 (表 3) 。有效穗的差异是单
株成穗不同的结果。由表 3 知 ,不同浓度的烯效唑
干拌种的小麦单株成穗数均比对照极显著增多 ,其
中B3 的效应最大 ,其次为B2 ,再次为B4。不同种植
密度下均以 20 mgΠkg(B3)干拌种最优。
由表 3 可见 ,烯效唑干拌种显著提高了穗粒数 ,
以B3 的穗粒数最高。在不同种植密度下 ,适宜浓
度 (20 mgΠkg)的烯效唑干拌种均可提高小麦的穗粒
数 ,尤其在较高密度下仍有增加穗粒数的作用。
随着基本苗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 ,千粒重有
下降趋势。烯效唑处理后 ,千粒重有增加趋势 ,且在
不同种植密度下有同样的效应 ,均以B3 的效果为佳
(表 3) 。
表 3 烯效唑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S23307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wheat
项目
Item
处理
Treatment
密度 Density(104Πhm2)
D1 (90) D2 (180) D3 (270)
平均
Average
产量
Yield
(kgΠhm2) B0 4390. 2 C 4505. 4 C 4731. 4 C 4548. 8 CB2 5088. 9 B 5125. 2 B 5326. 1 B 5182. 6 BB3 5446. 9 A 5581. 7 A 5682. 5 A 5576. 2 A
B4 5123. 8 B 5163. 2 B 5318. 5 B 5206. 9 B
有效穗
Valid ears
per unit
area
(104Πhm2) B0 255. 15 C 272. 20 C 292. 40 C 273. 75 CB2 292. 50 B 307. 65 B 322. 80 B 307. 65 BB3 307. 35 A 328. 05 A 340. 20 A 325. 20 AB4 292. 20 B 307. 20 B 322. 95 B 307. 46 B
单株成穗数
Valid ears
per plant
B0 1. 8350 B 1. 5122 B 1. 0830 B 1. 5208 C
B2 3. 2500 A 1. 7092 A 1. 1956 A 1. 7092 B
B3 3. 4150 A 1. 8225 A 1. 2600 A 1. 8067 A
B4 3. 2467 A 1. 7067 A 1. 1961 A 1. 7081 B
穗粒数
Grain number
per ear
B0 45. 03 B 43. 34 B 42. 46 B 43. 61 C
B2 45. 52 A 43. 61 B 43. 25 A 44. 13 B
B3 46. 20 A 44. 39 A 43. 68 A 44. 76 A
B4 45. 88 A 44. 01 A 43. 19 A 44. 36 AB
千粒重
1 0002grain
weight (g)
B0 38. 21 b 38. 19 b 38. 11 b 38. 17 b
B2 38. 22 b 38. 20 b 38. 15 ab 38. 19 b
B3 38. 36 a 38. 33 a 38. 24 a 38. 31 a
B4 38. 22 b 38. 19 b 38. 13 ab 38. 18 b
2. 4 烯效唑对不同施氮量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
的影响
2. 4. 1 产量 烯效唑处理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
的产量 ,B3 产量最高 ,比对照提高了 8. 7 % ,B4、B2
和 B3 之间差异不显著。烯效唑和氮肥对产量存在
互作效应。低氮条件下 ,B2 处理产量高于其他处
理 ,与对照差异显著 ;中氮条件下表现为 B3 > B4 >
B2 > B0 ,B3、B4 与对照差异显著 ;高氮条件下表现为
B4 > B3 > B2 > B0 ,B4 和 B3 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表
4) 。
表 4 烯效唑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Table 4 The effect of S23307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wheat
项目
Item
处理
Treatment B0 B2 B3 B4
产量
Yield
(kgΠhm2) N1 3432. 72 c 3574. 37 ab 3489. 90 bc 3437. 15 bcN2 3773. 09 c 3913. 32 b 4161. 60 a 4070. 28 abN3 4101. 41 B 4311. 13 B 4636. 68 A 4694. 95 A
平均 Average 3769. 07 b 3932. 94 a 4096. 06 a 4067. 46 a
有效穗
Valid ears
(104Πhm2) N1 244. 70 b 248. 55 a 245. 35 b 243. 90 bN2 255. 10 c 258. 65 bc 265. 40 a 262. 20 abN3 257. 80 c 260. 45 bc 268. 20 a 273. 05 a
平均 Average 252. 53 c 255. 88 b 259. 65 a 259. 72 a
穗粒数
Grain number
per ear
N1 37. 68 b 38. 39 a 37. 65 b 37. 46 b
N2 38. 79 c 39. 38 b 40. 97 a 40. 65 a
N3 40. 94 c 42. 28 b 43. 69 a 43. 17 a
平均 Average 39. 14 b 40. 02 a 40. 77 a 40. 43 a
千粒重
1 0002grain
weight
(g)
N1 37. 23 b 37. 46 ab 37. 87 a 37. 62 a
N2 38. 13 b 38. 42 a 38. 66 a 38. 52 a
N3 38. 86 b 39. 15 ab 39. 57 a 39. 54 a
平均 Average 38. 07 b 38. 34 a 38. 70 a 38. 56 a
2. 4. 2 产量构成因素 烯效唑处理显著提高了
有效穗数 ,B3 和 B4 的单位面积穗数较高。不同施
氮量下 ,烯效唑的增穗效应有差异。N1 时 ,以 B2 的
效果最好 ;N2 时 ,以 B3 的效果最大 ;而 N3 时 ,以 B4
的效应最佳。较高浓度的烯效唑与较高的施氮量配
合 ,有效穗更高。烯效唑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穗粒数 ,
不同施氮量间均以B3 的效果最好 ,但烯效唑处理与
对照的差异显著性各异。烯效唑处理对千粒重具有
增效作用 ,各浓度处理均显著大于对照 ,其中 B3 的
千粒重最高 ;不同施氮水平下 ,增效趋势一致 ,但烯
效唑各处理与对照的差异显著性不同 (表 4) 。
3 讨论
过去 ,众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烯效唑浸种或喷
施对多种作物的产量效应。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 ,本文集中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增产效
果 ,明确了其增产作用与有效穗、穗粒数、粒重的改
善有关。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看出 :烯效唑干拌种
抑制前期植株旺长 ,促使根系旺 ,分蘖多 ,苗体素质
好 ,分蘖成穗率高 ,有效穗增加[6 ,10 ,11 ] ;在对生育期长
505 5 期 杨文钰等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增产作用
短无显著影响的情况下 ,延长了小花分化至药隔期
分化的天数 ,令小花数增多 ,穗粒数增加[14 ] 。至于
千粒重的提高是否与植株上部 3 片叶的衰老和光合
特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烯效唑的应用效果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烯效
唑 (浸种或喷施) 与氮肥水平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的
效应存在互作 ,随施氮量提高 ,烯效唑的效应增强或
减弱[15~17 ] 。本研究不仅得出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
的最佳使用浓度 ,而且明确了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
术。不管是品种的差异 ,还是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的
不同 ,烯效唑浓度与小麦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 ,最适
浓度是 20 mgΠkg。品种间 ,烯效唑干拌种对较早熟
的、分蘖力较弱的品种 (川麦 30) 的增产效应更大。
不同播期条件下 ,烯效唑干拌种以早播时 (11 月 2
日之前)的增产效果更大 ,可见烯效唑干拌种解决四
川盆地小麦生产旺弱苗问题行之有效。不同种植密
度下 ,以高密度的产量为高 ,这是由于烯效唑对较高
密度带来的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负效应有较好
的缓解作用 ,从而表现出烯效唑与高密度群体的协
调配合。不同施氮量时 ,以较高施氮量下的效果更
好 ,相似于王熹[15 ] 和盛亚红[16 ] 的结果 ;不同处是较
高氮素水平 (180~270 kg NΠhm2 ) 下以 20 mgΠkg 为
佳 ,低氮时以 10 mgΠkg 的增产效果最好。本文明确
了烯效唑干拌种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的不同增产作
用 ,但其品质改善与否尚未涉及 ,值得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s
[1 ] Chen X2R(陈协蓉) . Thought of wheat produc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10 (4) :102 - 108
[2 ] Zhang W (张文) .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on variety , weight and
quantity of seeds in different ecology type wheat . Sichuan Journal of Ag2
ricultural Sciences (四川农业学报) ,1987 ,2 (2) :14 - 21
[3 ] Liu C2F(刘传飞) ,Jin L2H(金乐红) ,Zeng X2C(曾晓春) , Yan X2H
(严晓华) . Decomposition of uniconazol and poclobutrazol in soybean
leaf and fields.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8 ,34 (5) :350 - 352
[4 ] Pan R2C (潘瑞炽) . Biochemical effects of plant growth retardants.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6 ,32 (3) :
161 - 168
[5 ] Izumi K. Studies of sites of action of a new plant growth retardant ( E)2
12(42chlorophenyl)2 4 ,42dimenethyl222(1 ,2 ,42triazol2l2yl)212penten232
ol (S23307) and comparative effects of its stereoisomers in a cell2free
system from Cucurbita maxima . Plant Cell Physiol , 1985 , 26 (5) :
821 - 827
[6 ] Bao Z2F(鲍正发) ,Zheng Z2S(郑寨生) , Zhang S2F (张尚法) ,Chen
B2Q(陈邦群) , Fang S2D (方守地) . The technique and effects of S2
3307 application on wheat .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2 (1) :103 - 104
[7 ] Chen F2Y(陈凤玉) . The effects of S23307 application on rice. Liao
Ning Agriculture Sciences (辽宁农业科学) ,1996 , (6) :16 - 17
[8 ] Fang Y2J (方勇军) . Applied experiments of S23307 on hybrid rice.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 (2) :83 - 85
[9 ] Tang R2S(汤日圣) , Zhang D2D (张大栋) , Guo S2W(郭士伟) ,Tong
H2Y(童红玉) . Synergistic a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uniconazol and
triadimefon on the growth of rice seedling and its mechanisms.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 (1) :51 - 54
[10 ] Wang X(王熹) ,Yu M2Y(俞美玉) ,Tao L2X(陶龙兴) , Huang X2L
(黄效林) . Controlling effect of uniconazole on growth of wheat seed2
lings.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2Sinica (华北农学报) ,1995 ,10 (2) :
57 - 61
[11 ] Wen Y(文言) . Effects of Ca2 + and S23307 on physiological property
and yield in winter wheat . Liao Ning Agriculture Sciences (辽宁农业
科学) ,1999 , (2) :18 - 20
[12 ] Sekimoto H. The effects of a gibberillen biosynthesis inhibitor on mor2
phogenesis of rice shoot . Chemical Regulation of Plant , 1995 , 30 (1) :
92 - 96
[13 ] Zhang X2L (张晓龙) , You W2P (游文平) . New methods of test on
wheat seeds plumpness. Acta Agronomica Sinica (作物学报) ,1983 ,9
(2) :123 - 128
[14 ] Liang X2L (梁雪莲) ,Yang W2Y(杨文钰) . The effect of S23307 ap2
plied to seeds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 in winter wheat .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四川
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6 (4) :398 - 402
[15 ] Sheng Y2H(盛亚红) ,Shen Y2Q (沈岳清) . The effect of S23307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winter wheat . Journal of Shanghai Agricul2
ture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9 (4) :69 - 74
[16 ] Wang X(王熹) . Primilary study on physiological 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23307. Crops (作物杂志) ,1993 ,2 :33 - 34
[17 ] Abdel2Gawad M H , El2Batal M A. Response of maize productivity to
growth retardant “uniconazole”under high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nd
plant density. Annal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Moshtohor , 1996 ,34 (2) :
429 - 440
605 作 物 学 报 3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