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Genotypic Vari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Soymilk Output, Quality an d Processing Traits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研究



全 文 :第 27 卷 第 6 期 作 物 学 报 V o l. 27, N o. 6
2001 年 11 月 A CTA A GRONOM ICA S IN ICA N ov. , 2001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研究Ξ
钱虎君 盖钧镒ΞΞ 喻德跃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江苏南京 210095)
提 要 以全国不同地区 261 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遗
传变异, 以 2 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干豆乳产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
工性状在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变异系数为 6. 68%~ 38. 13% ; 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
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 2 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正反交 F 1 的干豆乳产量具有显著的母体效应; P 1、P 2、
F 1、F 2、F 2∶3联合分析表明 2 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的遗传均是一对加显性主基因和多基因
混合遗传模型, 干豆乳产量的遗传率较高, F 2∶3家系主基因遗传率为 68. 51%~ 78. 74% , 多基因遗传
率为 20. 46%~ 30. 32%。
关键词 大豆; 豆乳; 遗传变异; 遗传规律
A Study on the Genotyp ic Var ia tion and Inher itance of Soym ilk
Output, Qua l ity and Process ing Tra its
Q IAN H u2Jun GA I Jun2Y i YU D e2Yue
(S oy bean R esearch Institu te, N anj ing A g ricu ltu ra l U niversity ; N ationa l Cen ter of S oy bean Imp rovem en t, M inistry of
A g ricu ltu re, N anj ing 210095)
Abstract  A sam p le of 261 rep resen ta t ive soybean landraces and cu lt ivars w as tested fo r
eva lua t ing the geno typ ic varia t ion of soym ilk ou tpu t, qua lity and p rocessing tra its. T he
resu lts show ed tha t there ex isted sign if ican t and m agn ificen t geno typ ic varia t ion am ong the
landraces and cu lt ivars fo r a ll the tra its. In p lan t genera t ion of the tw o cro sses (L X×XY
and SR×H Y) , sign if ican t d ifferences betw een F 1 (P 1×P 2) and F 1 (P 2×P 1) w ere ob served in
dried soym ilk ou tpu t, ind ica t ing the ex istance of obviou s m aterna l effect. T he resu lts of the
jo in t ana lyses of m u lt ip le p lan t genera t ion s of P 1, P 2, F 1, F 2 and F 2∶3 of the tw o cro sses
show ed a con sistan t one m ajo r gene p lu s po lygene m ixed inheritance m odel. T he
heritab ilit ies of m ajo r gene w ere 68. 51%~ 78. 74% , and tho se of po lygene w ere 20. 46%~
30. 32%.
Key words  Soybean; Soym ilk; Geno typ ic varia t ion; Inheritance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 豆乳是重要的大豆加工产品, 豆乳性状尚未作为育种性状
加以考虑, 有关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只是
在研究豆腐性状时附带作一些分析。盖钧镒等 (1999) [ 1 ]的结果表明豆乳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ΞΞΞ 联系作者
收稿日期: 2000206206, 接受日期: 2001202203
Received on: 2000206206, A ccep ted on: 2001202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470433)和江苏省科学基金项目 (BK95099304)。

利用性状和损失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钱虎君等 (1999) [ 2 ]分析了干豆乳产
量与籽粒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抽提率的关系, 认为提高脂肪抽提率、总糖抽提率和降低籽粒总
糖含量能较大地促进干豆乳产量的提高; 钱虎君等[ 3 ]还认为大豆种胚世代的豆乳产量主要受
母体核基因及细胞质基因的控制, 研究植株世代的遗传更具实际意义。本研究以全国 261 个
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 以 2 个杂交组合
为材料分析杂交后代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的遗传规律, 为豆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从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资源库近万份大豆种质资源中按东北、黄淮及南
方不同地区分层抽取的地方品种 200 份和育成品种 61 份; 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
干不死×淮阴秋黑豆 2 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 P 1、P 2、正反交 F 1、F 2 以及 F 2∶3。
1. 2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于 1996 年夏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 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2 次重复。
品种群体为 2 行区, F 1 群体为 1 行区, F 2 群体为 5 行区, F 2∶3家系 (2 组合分别有 72 个家系
和 36 个家系)为 1 行区。行长 4m , 行距 0. 5m , 条播, 田间管理与一般大田相似。
1. 3 测定方法
豆乳因水分差异难以相互比较, 故采用豆乳烘干重作为豆乳产量的测度。应用小样品豆
乳分析技术测定 261 份大豆品种的干豆乳产量, 干豆乳中的蛋白质、脂肪、总糖和蛋脂含量,
蛋白质、脂肪和总糖的抽提率, 干豆渣总量, 豆渣中蛋白质、脂肪和总糖的损失量和损失率。
研究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
应用小样品豆乳分析技术测定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 2 个
组合植株世代 P 1、P 2、正反交 F 1 干豆乳产量, 分析研究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的母体效应。
应用小样品分析法测定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植株世代
P 1、P 2 和 F 1 各 5 个单株、F 2 各 120 个单株、F 2∶3各组合分别 72 和 36 个家系的干豆乳产量,
研究杂交后代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的遗传规律。
小样品豆乳制备技术参照盖钧镒等 (1999) [ 1 ]的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双缩脲法,
脂肪含量的测定采用国家标准“残余法”, 总糖含量的测定采用水杨酸比色定糖法[ 4 ]。
1. 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参照盖钧镒 (2000) [ 5 ]、马育华 (1982) [ 6 ]的方法, 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参照王建
康和盖钧镒 (1998) [ 7 ]、Gai 和W ang (1998) [ 8 ]提出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
对两重复的平均值进行遗传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
方差分析表明,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 1% 极显著水平。
表 1 列出了 261 个大豆品种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幅度和变异
系数。豆乳加工过程中每 100g 干豆子平均生产 71. 92g (56. 34~ 81. 41g) 干豆乳, 其中包括
37. 29g (25. 63~ 46. 95g) 蛋白、16. 22g (10. 49~ 21. 92g) 脂肪和 13. 25g (8. 07~ 16. 82g) 总糖。
1886 期      钱虎君等: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研究       

因滤渣平均损失 25. 76g (16. 36~ 41. 31g) 干物质, 其中包括 6. 88g (2. 24~ 14. 31g) 渣蛋白、
2. 45g (0. 83~ 8. 37g)渣脂肪和 14. 98g (9. 71~ 20. 34g)渣总糖。蛋白抽提率、脂肪抽提率和总
糖抽提率分别为 83. 10% (62. 43%~ 92. 20% )、86. 40% (55. 03%~ 98. 70% ) 和 45. 38%
(29. 57%~ 60. 47% )。渣蛋白损失率、渣脂肪损失率和渣总糖损失率分别为 15. 31%
(5. 29%~ 33. 02% )、13. 13% (6. 14%~ 43. 93% )和 51. 24% (34. 92%~ 65. 61% )。干豆乳蛋
白含量、脂肪含量、总糖含量和蛋脂含量分别为 51. 85% (39. 88%~ 59. 27% )、22. 55% (15.
90%~ 29. 10% )、18. 42% (11. 90%~ 24. 31% ) 和 74. 40% (64. 52%~ 82. 36% )。豆乳产量、
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都存在丰富的变异, 选择潜力均较大, 变异系数为 6. 68%~ 38.
13%。比较而言, 豆乳品质性状, 无论是干豆乳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总糖含量还是干豆乳蛋
脂含量, 其变异系数均比干豆乳产量的变异系数大; 营养成分损失性状比利用性状的变异系
数大, 特别是豆渣蛋白 和豆渣总糖损失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 20% , 最大的豆渣蛋白量的
变异系数达到 38. 13% , 因此营养成分损失性状的品种间变异相对最大。以上结果说明从大
豆品种中筛选适合于豆乳加工生产的特异种质, 并对这些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是可能的。表 2
列出了从 261 份材料中按高于平均数 10% 筛选出的特异种质材料的份数和代表品种, 对这批
特异材料可作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表 1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
Table 1  Varabil ity of soym ilk output, qual ity and processing tra its among soybean var ieties
性状 T rait X S Xm in~Xm ax CV (% )
干豆乳产量 (gö100g 干重) D ried soym ilk outpu t 71. 92 6. 18 56. 34~ 81. 41 8. 59
干豆乳蛋白含量 (% ) P ro tein conten t in dried soym ilk 51. 85 5. 65 39. 88~ 59. 27 10. 90
干豆乳脂肪含量 (% ) O il conten t in dried soym ilk 22. 55 3. 29 15. 90~ 29. 10 14. 59
干豆乳总糖含量 (% ) Carbohydrate conten t in dried soym ilk 18. 42 2. 36 11. 90~ 24. 31 12. 81
干豆乳蛋脂含量 (% ) P ro tein and o il con ten t in dried soym ilk 74. 40 8. 59 64. 52~ 82. 36 11. 55
豆乳蛋白量 (gö100g 干重) P ro tein amount in soym ilk 37. 29 3. 83 25. 63~ 46. 95 10. 28
豆乳脂肪量 (gö100g 干重) O il amount in soym ilk 16. 22 2. 06 10. 49~ 21. 92 12. 72
豆乳总糖量 (gö100g 干重) Carbohydrate amount in soym ilk 13. 25 1. 66 8. 07~ 16. 82 12. 49
蛋白抽提率 (% ) P ro tein ex tractab ility 83. 10 5. 55 62. 43~ 92. 20 6. 68
脂肪抽提率 (% ) O il ex tractab ility 86. 40 6. 68 55. 03~ 98. 70 7. 74
总糖抽提率 (% ) Carbohydrate ex tractab ility 45. 38 5. 29 29. 57~ 60. 47 11. 66
豆渣干物量 (gö100g 干重) Amount of dried residue 25. 76 4. 32 16. 36~ 41. 31 16. 75
豆渣蛋白量 (gö100g 干重) P ro tein amount in residue 6. 88 2. 33 2. 24~ 14. 31 38. 13
豆渣脂肪量 (gö100g 干重) O il amount in residue 2. 45 0. 89 0. 83~ 8. 37 36. 43
豆渣总糖量 (g100g 干重) Carbohydrate amount in residue 14. 98 1. 92 9. 71~ 20. 34 12. 79
渣蛋白损失率 (% ) Rate of p ro tein in residue 15. 31 3. 32 5. 29~ 33. 02 21. 68
渣脂肪损失率 (% ) Rate of o il in residue 13. 13 3. 46 6. 14~ 43. 93 26. 34
渣总糖损失率 (% ) Rate of carbohydrate in residue 51. 24 8. 67 34. 92~ 65. 61 16. 92
2. 2 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母体效应分析
植株世代 F 1 单株上所结的种子为 F 2 群体。由于植株世代正、反交 F 1 植株的核基因型是
杂合同质, 每一单株的种子 (种胚) 都是一个 F 2 群体, F 2 群体间的核遗传组成理论上是一致
的, 而母体有差异。如果没有母体效应, 则正、反交 F 1 间应没有差异。表 3 结果表明 2 个杂
交组合植株世代正、反交 F 1 间的干豆乳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干豆乳产量在这 2 个组合
中均存在母体效应, 其值分别为 1. 38 (±0. 29) gö100g 和 1. 64 (±0. 40) gö100g。母体效应包
288                 作  物   学  报                 27 卷

表 2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特异种质筛选
Table 2  Super ior landraces selected for soym ilk output, qual ity and processing tra its
性状
T rait
份数
N o.
高于平均数的值
Amount over the m ean
优异材料
Superio r accession
干豆乳产量 (gö100g 干重) D ried soym ilk yield 17 7. 23~ 9. 49 东 298 Dong 298
干豆乳蛋白含量 (% ) Conten t of p ro tein in dried soym ilk 22 5. 18~ 7. 47 轩 8750 Xuan8750
干豆乳脂肪含量 (% ) Conten t of o il in dried soym ilk 29 2. 25~ 6. 57 春豆 Chundou干豆乳总糖含量 (% ) Conten t of carbohydrate in dried
soym ilk
26 1. 85~ 5. 85 贡豆 4 号 Gongdou4
豆乳蛋白量 (gö100g 干重) Amount of p ro tein in soym ilk 21 3. 77~ 9. 66 矮脚早 A ijiaozao
豆乳脂肪量 (gö100g 干重) Amount of o il in soym ilk 25 1. 68~ 5. 70 大金黄 D ajinhuang豆乳总糖量 ( gö100g 干 重 ) Amount of carbohydrate in
soym ilk
26 1. 35~ 3. 57 扇子白 Shanzibai
蛋白抽提率 (% ) Extractab ility of p ro tein 14 8. 38~ 9. 10 大金黄 D ajinhuang
脂肪抽提率 (% ) Extractab ility of o il 16 8. 64~ 12. 30 淮豆 2 号H uaidou 2
总糖抽提率 (% ) Extractab ility of carbohydrate 23 4. 58~ 15. 09 吉 20 J i 20
豆渣干物量 (gö100g 干重) Amount of dried residue 35 2. 58~ 15. 55 黑腰黄豆 H eiyaohuangdou
表 3  2 个杂交组合 P1、P2、正反交 F1 干豆乳产量的平均
数和母体效应 (X±Sxλ, gö100g)
Table 3  The dr ied soym ilk output and maternal effect
in the two crosses ( including the rec iprocals)
世代
Generation
六合小叶青×
新沂小黑豆
L iuhexiaoyeqing×
X inyix iaoheidou
上饶干不死×
淮阴秋黑豆
Shangraoganbo si×
H uaiyinqiuheidou
P1 75. 36 (±0. 36) a 75. 68 (±0. 62) a
F1 (P1×P2) 74. 89 (±0. 35) a 75. 78 (±0. 60) a
F1 (P2×P1) 72. 14 (±0. 45) b 72. 51 (±0. 53) b
P2 68. 89 (±0. 42) c 70. 16 (±0. 59) b
[F1 (P1×P2) - F1 (P2×P1) ]ö2 1. 38 (±0. 29) 1. 64 (±0. 40)
(P1+ P2) ö2 72. 13 (±1. 79) 72. 92 (±2. 37)
[F1 (P1×P2) + F1 (P2×P1) ]ö2 73. 52 (±1. 62) 74. 15 (±1. 93)
  注: 1不同 a、b、c 为 0. 05 显著水平的测验结果; 2括弧内为标准误
  N o te: 1D ifferen t let ters of a, b and c indicate sign ifican t at 0. 05 level;
2 In paren theses is the standard erro r
括母体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核
影响二部分。如果只有母体
细胞质效应, 则正、反交 F 1
的干豆乳产量均应全部回复
到母本。此处试验结果表明 2
个组合正、反交 F 1 的干豆乳
产量均位于母本和中亲值之
间, 说明干豆乳产量母体细
胞质效应不完全; 而且, 2 个
组合正、反交 F 1 的干豆乳产
量的平均数均高于中亲值, 因
而可能存在母体核显性效应
的影响以及互作效应的影响。
总之, 六合小叶青和上饶干
不死具有增加豆乳产量的细
胞质效应, 新沂小黑豆和淮
阴秋黑豆具有减效的细胞质效应, 但由于未回复到母本, 其细胞质效应只是部分的、不完全
的, 这与钱虎君等[ 3 ]研究种胚世代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在大豆豆乳加工专用型品种育种过
程中, 应注意选用具有增效细胞质效应的亲本作母本。
2. 3 杂交后代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的遗传分析
表 4 列出了 2 个杂交组合的 P 1、P 2、F 1、F 2、F 2∶3干豆乳产量的次数分布。六合小叶青、
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和新沂小黑豆的干豆乳产量分别为每 100g 干豆子 75. 36g、75. 68g、
70. 16g 和 68. 76g, 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 2 个组合中亲本的
干豆乳产量分别相差 6. 60g 和 5. 52g。2 个杂交组合 F 1 的干豆乳产量均趋近高值亲本。植株
世代 F 2、F 2∶3干豆乳产量呈现明显的分离, 其分布均不是正态, 而是偏态的, 且没有明显的
多峰出现, 因此控制干豆乳产量的基因中可能有效应差异悬殊的主基因和多基因存在。对 2
3886 期      钱虎君等: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研究       

个组合进行干豆乳产量 5 世代联合分析的结果表明, C 模型的适合性检验中所有的统计量在
P 1、F 1、P 2 群体中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因此干豆乳产量在这 3 个同质群体中符合正态分布, 而
在分离世代中则表现为正态分布的混合, 不需要进行数据转换, 可根据A IC 值选出最佳遗传
模型, 并估计遗传参数, 结果列于表 5。
表 4  2 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 P1、P2、F1、F2、F2∶3干豆乳产量 (gö100g)次数分布表
Table 4  The frequency distr ibution of dr ied soym ilk output in plan t generation s of
P1, P2, F1, F2, F2∶3 of the two crosses
组合
C ro ss
世代
Gen.
64. 0
~ 66. 0
66. 0
~ 68. 0
68. 0
~ 70. 0
70. 0
~ 72. 0
72. 0
~ 74. 0
74. 0
~ 76. 0
76. 0
~ 78. 0
78. 0
~ 80. 0
80. 0
~ 82. 0
82. 0
~ 84. 0 f X S
2
六合小叶青 P1 2 3 5 75. 36 0. 64
×新沂小黑豆 F1 1 2 2 5 74. 89 0. 06
L iuhexiaoyeqing P2 1 3 1 5 68. 76 0. 88
× F2 2 4 7 11 30 30 26 10 120 74. 20 9. 79
X inyix iaoheidou F2∶3 10 8 26 17 8 3 72 73. 43 6. 86
上饶干不死 P1 1 3 1 5 75. 68 1. 95
×淮阴秋黑豆 F1 1 2 2 5 75. 78 1. 78
Shangraoganbusi P2 3 1 1 5 70. 16 1. 73
× F2 6 6 6 7 15 12 26 26 14 2 120 75. 54 20. 46
H uaiyinqiuheidou F2∶3 4 5 2 1 6 5 7 4 2 44 73. 09 20. 07
表 5  2 个杂交组合干豆乳产量遗传参数的估计值
Table 5  The estimates of genetic parameters of dr ied soym ilk output of the two crosses
性状
T rait
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
L iuhexiaoyeqing×X inyix iaoheidou
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
Shangraoganbusi×H uaiyinqiuheidou
遗传模型 Inheritance model D D - 1
主基因效应M ajo r gene effect d= 2. 84 h= 2. 49 höd= 0. 88 d= 5. 93 h= 4. 13 höd= 0. 70
多基因效应 Po lygene effect [d ]= 0. 46 [h ]= 1. 49 [ i]= - 0. 42 [ l ]= - 1. 58 [d ]= - 3. 17 [h ]= - 0. 80
二级参数   F2 Ρ2g= 9. 03 h2m g% = 57. 00 h2pg% = 35. 24 Ρ2g= 18. 51
2nd o rder param eter F2∶3 Ρ2g= 6. 78 h2m g% = 68. 51 h2pg% = 30. 32 Ρ2g= 24. 87 h2m g% = 78. 74 h2pg% = 20. 46
  杂交组合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中, 入选的最佳遗传模型为D 模型, 即一对加显性主
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显性度分别为 2. 84g、2. 49g 和
0. 88, 高豆乳产量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较明显。多基因加性效应、显
性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和显显上位性效应分别为 0. 46g、1. 49g、- 0. 42g 和- 1. 58g。F 2 遗
传率为 92. 24% , 其中主基因遗传率为 57. 00% , 多基因遗传率为 35. 24%。F 2∶3家系遗传率
为 98. 83% , 其中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 68. 51% 和 30. 32%。干豆乳产量的主
基因遗传率较大, 多基因遗传率较小, 因此该组合在高豆乳产量育种中应充分利用加性主基
因的作用, 兼顾利用多基因效应。
杂交组合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中, 入选的最佳遗传模型为D 21 模型, 即一对加显性
主基因和加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干豆乳产量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显性度分别
为 5. 93g、4. 13g 和 0. 70, 高豆乳产量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较明显。多
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为- 3. 17g 和- 0. 80g。F 2 遗传率为 90. 47% , 由于 Ρ2m g> Ρ2p , 导
致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无法估计。F 2∶3家系遗传率为 99. 20% , 其中主基因遗传率
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 78. 74% 和 20. 46% , 主基因遗传率较大, 多基因遗传率较小。因此该
组合在高豆乳产量育种中应充分利用加性主基因的作用。
488                 作  物   学  报                 27 卷

3 讨论
目前遗传育种学家主要研究和利用大豆种质资源的高产、优质、多抗性状, 对大豆加工
性状研究较少。大豆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 大豆加工产品很多, 除豆芽、豆腐、腐乳、豆
豉、腐竹、酱油等传统产品外, 豆乳、豆奶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
大豆多肽等新型大豆加工产品正在得到迅速发展。1994 年,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提
出了关于在我国城乡实施“大豆行动计划”的建议, 得到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 在我
国中、小学里正在推广“豆奶工程”。各种大豆加工产品对原材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没有适
合各种产品的专用大豆品种必将或多或少制约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大豆育种工作者
来说, 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 结合大豆加工工业的发展趋势, 筛选适合各种
大豆加工的特异种质材料, 加强大豆加工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 选育适合各种大豆加工生产
的专用性 新品种, 实现工业原料的优质化, 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推动大豆加工工业的发展,
提高大豆内在价值, 从而促进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 可能比单纯的高产育种更有效。
大豆种子以子叶为主, 为二倍体, 其胚乳 (三倍体) 不发育。本研究表明大豆豆乳产量、
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较大,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说明从大豆品种中筛选适合于豆
乳加工生产的特异种质, 并对这些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是可能的。植株世代 F 2、F 2∶3家系的干
豆乳产量遗传率均很高, 在 90. 47%~ 99. 20% 之间, 说明应用杂交育种法进行高豆乳产量的
选育也是可能的。植株世代 F 2∶3家系干豆乳产量的主基因遗传率为 68. 51%~ 78. 74% , 多基
因遗传率为 20. 46%~ 30. 32% , 多基因遗传率也较高, 在进行高豆乳产量选育时应充分利用
主基因效应, 还要兼顾多基因的选择。由于干豆乳产量具有显著的母体效应, 因此在选择亲
本时, 除选择高豆乳产量的品种外, 还要注意选用高豆乳产量的亲本作母本。本研究已筛选
出一批优异品种资源和杂交后代家系可供进一研究和利用。
参 考 文 献
1 盖钧镒, 钱虎君, 吉东风等. 大豆科学, 1999, 18 (3) : 19~ 206
2 钱虎君, 盖钧镒, 吉东风等. 大豆科学, 1999, 18 (2) : 139~ 146
3 钱虎君, 盖钧镒, 吉东风等.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 (增刊) : 31~ 35
4 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编.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5 盖钧镒主编. 试验统计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6 马育华. 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7 王建康, 盖钧镒. 作物学报, 1998, 24 (6) : 651~ 659
8 Gai J Y, J K W ang. T heor A pp l Genet, 1998, 97: 1162~ 1168
5886 期      钱虎君等: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