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ice Quality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SRI

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



全 文 :Vol131 , No15
pp1 577 - 582  May , 2005作  物  学  报ACTA A GRONOM ICA SIN ICA第 31 卷 第 5 期2005 年 5 月  577~582 页
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
许凤英1 ,2  马 均1 , 3  王贺正1  刘惠远1  黄清龙1  马文波3  明东风4 Ξ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四川温江 611130 ;2 长江大学农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5 ;3 枣庄市农业局 ,山东枣庄 277101 ;4 枣庄师范学院 ,山东
枣庄 277101)
摘  要 : 以协优 527 为材料 ,对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 (1) 在同一栽培条件下 ,因单株不同
位次分蘖抽穗的早迟 ,稻米品质有较大差异 ,即随抽穗时期的推迟 ,稻米品质降低。(2)强化栽培抽穗历时比常规栽培相
对较长或相当 ,其所产稻米品质显著改善 ,特别是精米率、整精米率提高 ,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 ,但对籽粒长宽比及直链
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3)在籽粒灌浆结实的关键时期 ,强化栽培较常规栽培植株透光率大 ,叶片叶绿素含量高 ,叶片衰
老缓慢 ,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量 ,抽穗后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率、运转量、转换率也显著提高。这是精米率、整精米率
提高 ,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 强化栽培 ;稻米品质 ;抽穗历时 ;物质转运
中图分类号 : S511
Rice Quality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SRI
XU Feng2Ying1 ,2 ,MA Jun1 , 3 ,WANG He2Zheng1 ,LIU Hui2Yuan1 ,HUANG Qing2Long1 ,MA Wen2Bo3 ,MING Dong2Feng4
(1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Wenjiang 611130 , Sichuan ; 2 A gricultural College , Yangtze University , Jingzhou 434025 ,
Hubei ; 3 Agricultural Bureau of Zaozhuang City , Zaozhuang 277101 , Shandong ; 4 Normal College of Zaozhuang , Zaozhuang 277101 , Shandong , China)
Abstract : The rice quality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 SRI) was studied , using the
high2yielding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Xieyou 527 as the material1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Under the
same cultivation , rice qu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e to the early or later heading of different tillers per
plant1 With heading stage retarded , rice quality decreased1 (2) Heading duration of SRI wa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or corresponded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TC) , and SRI could improve rice quality , especially increase the
rate of milled rice and head milled rice , de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chalky kernel and chalkiness , but have no markedl
effect on kernel shape and amylose content1 (3) SRI had not only high transmittance of population , high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eaves , slow senescence of leaves but also high export percentage , high export amount and high
transformation of the dry matter from stems and shealthes to panicle during grain2filling period compared with TC1
So SRI has more production of photosynthates1
Key words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 ; Rice quality ; Heading duration ; Translocation of assimilate
  稻米品质除受遗传基因控制外 ,环境因素 (如栽
培技术、土壤水分、施肥种类等)也有很大的影响[ 1 ] 。
杨志根等研究表明[ 2 ] ,随着插秧本数的增加 ,加工品
质中的精米率逐渐下降 ,整精米率逐渐提高。灌溉
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通过水稻植株对土壤敏感性发
生作用的 ,蔡一霞等发现[3 ] ,结实期间隙灌溉的低限
土水势为 - 15 kPa 时 ,整精米率提高 ,对垩白粒率和
垩白度影响不显著 ,稻米品质有所改善 ,而当低限土
水势≤- 30 kPa 时 ,整精米率显著降低 ,垩白粒率和
垩白度显著提高 ,稻米品质变劣 ;还有研究表明 ,水稻
生长后期延迟排水有增加整精米率的趋势[4 ] 。此外 ,
适当施用有机肥 ,稻米氨基酸含量增加 ,改善稻米品
质[5 ]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
新型高产栽培技术[6 ] ,该技术特点是小苗移栽 (8~12
d 秧 龄 ) 、每 穴 栽 单 株、在 整 个 生 长 期 不 建
立水层、正方形稀植栽培、施用堆肥、中耕除草等。Ξ基金项目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2004BA520A05) 、四川省育种攻关后补助和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专项 (2003201203B) 。
作者简介 : 许凤英 (1972 - ) ,女 ,山西石楼人 ,硕士 ,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研究。Tel : 131974769283 通讯作者 :马均。Tel :13608222603 ; E2mail : majunp2002 @1631com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4203216 , Accepted(接受日期) :20042082101

对该技术在我国应用的产量表现及生长发育特性已
有一些报道[ 7~10 ] ,但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还鲜见
研究。因此 ,笔者对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稻米品
质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旨在为发展水稻优
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材料与试验方法
  试验于 2002 年在四川温江四川农业大学水稻
研究所试验田进行 ,土壤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协
优 527 ,4 月 11 日播种 ,强化栽培 ( SRI) 处理于 5 月
1 日插秧 ,常规栽培 (CK) 处理于 5 月 16 日插秧 ,采
用大田小区试验。强化栽培采用正方形栽植 ,设 A :
415 万株Πhm2 (4711 cm ×4711 cm) ,B : 9 万株Πhm2
(3313 cm ×3313 cm) ,C :1315 万株Πhm2 (2712 cm ×
2712 cm) 3 个密度处理 ,常规栽培采用等行距条栽 ,
设 D : 9 万株Πhm2 (50 cm ×2212 cm) , E : 18 万株Π
hm2 (3313 cm ×1617 cm ,常规生产密度) 2 个密度处
理 ,小区面积为 18 m2 ,3 次重复 ,随机区组设计。
强化栽培用成都恒昌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
“高效多元素有机复合肥”(含有机质 ≥45 % , N
14 % ,P2 O5 7 % , K2 O 6 %) 900 kgΠhm2 作底肥 ,尿素
30 kgΠhm2 作分蘖肥 ,尿素 30 kgΠhm2 作穗肥。从移
栽至拔节期 ,灌水 1 cm 左右 ,让其自然落干至田面无
水层后再灌水 1 cm 左右 ,如此循环 ;从拔节至抽穗后
20 d ,田间保持 1~2 cm 水层 ;以后干湿交替灌溉至蜡
熟期排干水。生长期间人工锄草 3 次。常规栽培
施肥量与强化栽培相同 (全部使用化学肥料) ,底、
蘖、穗肥比为 6∶3∶1 ,水分管理按一般生产进行 ,即
无效分蘖期以前淹水灌溉 (2~3 cm) ,无效分蘖期排
水晒田 ,穗分化期淹水 3 cm 左右 ,抽穗后干、湿交替
灌溉。
1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1211  光合产物的积累、运转及分配   齐穗后
0、7、14、21、28 d 在每小区取 3 株 ,将样品分为叶片、
茎鞘和穗 3 部分 ,烘干称重。
11212  稻米品质测定   选择生长均匀一致的 15
株稻株 ,从稻株抽穗的第 1 天开始逐日对穗顶露出
2~3 cm 的稻穗挂牌 ,直到抽穗结束。成熟期采样 ,
储藏 3 个月后分析测定稻米品质 ,包括出糙率、精米
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青米率、直链淀粉含量 6 个性
状 ,测定标准采用农业部 N YΠT8321988《米质测定
方法》。
11213  考种与计产   成熟期每小区取接近于平
均穗数的稻株 5 株 ,考查实粒数、空壳数、结实率、千
粒重等 ,并去除四周边行、杂株 ,按实收株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1  不同处理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 1 表明 ,各处理间稻谷产量差异极显著 ( F =
7198 3 3 ) 。强化栽培 B、C 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常规
栽培 D、E 处理 ,较低的相同密度下 ,强化栽培 (B 处
理)比常规栽培 (D 处理) 增产 16173 % ;强化栽培的
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 ,且 B、C 处理间差异并不显
著 ,但与 A 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常规栽培 E
处理的产量高于 D 处理但差异不显著。
表 1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al methods on the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处理
Treatment
颖花量
No1 of spikelets
( ×107 hm - 2)
有效穗
Effective panicles
( ×104 hm - 2)
实粒数
Filled grains
per panicle
结实率
Seed setting rate
( %)
千粒重
1 0002grain weight
(g)
产量
Yield
(t·hm - 2)
A 25141 c 159150 b 136131 a 85127 c 31190 bc 6194 c
B 31137 b 201196 a 137114 a 90103 a 33127 ab 9121 ab
C 33176 a 220146 a 140134 a 91165 a 34149 a 10168 a
D 31102 b 177100 b 142183 a 81147 b 31105 c 7189 bc
E 31122 b 204100 a 137109 a 89159 a 32105 bc 8197 b
  注 :数据后带有不同字母者表示在 0105 水平上差异显著 ,下同。
Notes :Value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105 level1 The same in following tables1
  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 ,在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
密度间差异除实粒数外 ,均达显著水平。强化栽培
C处理的颖花量、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常
规栽培 ,A 处理则相反 ,B 处理的有效穗略低于常规
栽培 E 处理而高于 D 处理 ,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
均略高于常规栽培或与之相当。
同一种栽培方式的不同密度间 ,除常规栽培 E
处理的实粒数略低与 D 处理外 ,其余各产量及产量
构成因素均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 ,其中 A 处理的产
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最小。
875     作   物   学   报 第 31 卷  

212  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1211  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从全
株稻米总体样本品质性状 (表 2) 可知 ,不同栽培方
式及不同密度对稻米长宽比和出糙率的影响较小 ;
对垩白粒率、垩白度、精米率、整精米率影响较大 ,差
异均显著或极显著。与常规栽培比较 ,强化栽培明
显改善了稻米品质 ,尤其是垩白粒率、垩白度、精米
率和整精米率。
表 2 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on rice qualities
处理
Treatment
长Π宽
LengthΠwidth 垩白粒率Percentage of
chalky kernel ( %)
垩白度
Chalkiness
( %)
出糙率
Brown rice
( %)
精米率
Milled rice
( %)
整精米率
Head milled rice
( %)
A 2189 a 32147 c 4104 c 83170 a 73122 b 50117 c
B 2181 a 30105 d 3117 d 83171 a 74100 a 53126 b
C 2179 a 23162 e 1102 e 84148 a 72187 b 61120 a
D 2177 a 41107 a 7117 a 82132 b 68138 d 47199 d
E 2177 a 39189 b 6174 b 83166 a 69198 c 46165 e
21212  结实率、千粒重和稻米品质的相关关系   
经相关分析表明 ,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出糙率、精米
率、整精米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1917 3 、01783、01452 和 01871 3 、01676、01783 ,而
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 r 分
别为 - 01567、- 01563 和 - 01831 3 、- 01825 3 。结
合表 1、表 2 资料可见 ,在合理的密度条件下 ,强化
栽培可以提高稻米的结实率与千粒重 ,从而提高出
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降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 ,改
善稻米加工品质。
21213  不同栽培方式下抽穗历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121311  不同栽培方式的抽穗历时   强化栽培
由于单株分蘖数多 ,导致植株生长整齐度变差 ,因此
抽穗历时比常规栽培相对要长 ,即抽穗整齐度降低 ,
强化栽培 A、B、C 处理的抽穗历时分别为 8 d、6 d 和
4 d ,常规栽培 D、E 处理分别为 4 d、6 d。但在强化
栽培适宜栽植密度 (B、C 处理) 时 ,其单株抽穗整齐
度与常规栽培相当。
2121312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碾米品
质的影响   由图 1、图 2、图 3 看出 ,抽穗时期相同
栽培方式不同时 ,强化栽培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
米率都显著高于常规栽培 ,并且出糙率、精米率随着
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整精米率是 C > A > B、D >
E。从不同抽穗时期的稻米品质来看 ,单株中不同
蘖位的稻穗随着抽穗时期的推迟 ,稻米出糙率、精米
率、整精米率都呈下降趋势 ,其中出糙率下降幅度
大 ,而精米率、整精米率均缓慢下降。由此可知 ,强
化栽培可以提高稻米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改
善稻米的碾米品质 ;单株抽穗历时对出糙率影响较
大 ,早抽穗的稻米出糙率高 ,而对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图 1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出糙率的影响
Fig11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eading date on brown rice
图 2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精米率的影响
Fig12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eading date on milled rice
的影响较小。
2121313  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图 4 表明 ,
(1)抽穗时期相同 ,强化栽培稻米长宽比显著高于常
975 第 5 期 许凤英等 :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    

图 3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Fig13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eading date on head milled rice
图 4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长宽比的影响
Fig14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eading date on ratio of grain length to width
规栽培。(2)随着抽穗时期的推迟 ,稻米长宽比先增
大后逐渐减小 ,第 2 天抽穗的稻米长宽比最大。(3)
在同一抽穗时期 ,随着密度的增大 ,长宽比逐渐减
小 ,两种栽培方式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图 5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垩白粒率的影响
Fig15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eading date on percentage of chalky kernel
图 6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垩白度的影响
Fig16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eading date on chalkness
  由图 5、图 6 可以看出 ,不同抽穗时期及不同栽
培方式和密度处理对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显著
影响。(1)抽穗时期相同时 ,与常规栽培相比较 ,强
化栽培明显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 随着单
株抽穗时期的推迟 ,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
加 ,但增加的速度不同 ,即前缓后快。(3) 随密度的
增大 ,常规栽培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减小 ,强化栽
培则是 B > A > C。
图 7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青米率的影响
Fig17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eading date on green rice
由图 7 可以看出 , (1) 随着抽穗时期的推迟 ,青
米率逐渐增加 ,尤其是抽穗迟的小分蘖 ,不同栽培方
式间表现出相同趋势 ; (2)强化栽培除低密度下抽穗
较迟 (6~8 d) 的稻穗外 ,其青米率低于常规栽培但
差异较小 ; (3)除强化栽培低密度下抽穗较迟 (6~8
d)的稻穗外 ,两种栽培方式青米率均随密度的增大
而提高。
085     作   物   学   报 第 31 卷  

图 8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Fig18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eading date on amylose content
  由上可知 ,在本试验条件下 ,强化栽培可以明显
降低垩白的发生 ,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 ,同时 ,采用
合适的密度 ,可以缩短单株抽穗历时 ,效果更显著。
2121314  不同栽培方式及抽穗时期对稻米直链淀
粉含量的影响   从图 8 可以看出 ,强化栽培 A、B
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低于常规栽培 ,C 处理与常规
栽培相当。不同密度处理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
大 ,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从不同抽穗时期看 ,从抽
穗第 2 天开始 ,随着抽穗时期的推迟 ,直链淀粉含量
也逐渐减小 ,但减小的速度比较缓慢。
21214  米质形成期不同栽培方式的物质积累与运转
2121411  不同栽培方式的物质积累   光合产物
的积累量 (表 3) ,强化栽培群体干物质的积累量除
密度过小的 A 处理外 ,其余处理在拔节期与常规栽
培相当 ,而在拔节期以后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 ,抽穗
后的干物质积累量也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说明在适
宜的栽培密度下 ,强化栽培稻株抽穗后群体光合产
物积累优势显著。
表 3 不同栽培方式的干物质生产
Table 3 Dry matter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处理
Treatment
拔节期
Jointing stage
抽穗期
Heading stage
成熟期
Ripening stage
抽穗后
After heading stage
gΠhill kgΠhm2 gΠhill kgΠhm2 gΠhill kgΠhm2 gΠhill kgΠhm2
A 77137 3 481165 b 210179 9 485155 d 250144 11 269180 d 39165 1 784125 c
B 58174 5 286160 a 137105 12 334150 a 161122 14 510107 a 24117 2 175157 ab
C 38106 5 278110 a 92155 12 494125 a 109173 14 813155 a 17118 2 319130 a
D 59112 5 320180 a 117117 10 545130 c 140118 12 616120 c 23101 2 070190 b
E 29114 5 245120 a 64138 11 552140 b 76144 13 759120 b 12106 2 170180 ab
  此外 ,相关分析表明 ,抽穗期的干物重、抽穗后
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1944 3 、01948 3 。可见 ,提高齐穗后植株干
物质的积累有利于籽粒灌浆 ,提高水稻产量。
2121412  不同栽培方式的物质运转   从表 4 可
以看出 ,抽穗后茎鞘物质输出量、输出率、转换率均
是强化栽培大于常规栽培 ,前两者均达显著水平。
同时栽培方式相同 ,密度不同时 ,茎鞘物质输出率、
转换率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但强化栽培 B、C 处
理间及常规栽培 D、E 处理间差异甚小。由此可见 ,
在适宜的栽培密度下 ,强化栽培不仅齐穗后干物质
积累量高 ,而且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 ,故而经济系数
也显著高于常规栽培 (4~6 个百分点) 。
表 4 不同栽培方式的物质运转
Table 4 Translocation of assimilate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处理
Treatment
抽穗期茎鞘干重
Dry weight of
stems and sheaths
at heading
(kg·hm - 2)
成熟期茎鞘干重
Dry weight of
stems and sheaths
at maturity
(kg·hm - 2)
茎鞘物质输出量
Export amount
of stems and sheaths
(kg·hm - 2)
茎鞘物质输出率
Export percentage
of stems and sheaths
( %)
茎鞘物质转换率
Translocation
percentage of
stems and sheaths
( %)
经济系数
Harvest index
( %)
A 5 454100 c 3 226150 b 2 227150 b 40184 a 33175 a 58156 a
B 6 530140 ab 3 937150 a 2 592190 a 39171 a 31165 ab 56147 a
C 6 609160 a 3 996100 a 2 613160 a 39154 a 31139 ab 56120 a
D 6 210100 b 4 179160 a 2 030140 c 32170 b 30156 b 52171 b
E 6 334120 b 4 271140 a 2 062180 bc 32156 b 29106 b 51158 b
3  讨论
311  强化栽培水稻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对水稻抽穗前后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及抽穗后茎
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率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已有较多
研究[ 11~13 ] ,但结果不一。本研究表明 ,水稻籽粒产
量与茎鞘抽穗期干物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呈
显著正相关 ,两者对籽粒产量均具同等重要的作用。
185 第 5 期 许凤英等 :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    

对于茎鞘抽穗期及抽穗后干物质的积累量 ,栽插密
度适宜的强化栽培极显著高于常规栽培 ,说明强化
栽培不仅抽穗期干物质积累多 ,而且抽穗后物质积
累优势最明显 ,为水稻籽粒启动灌浆和籽粒充实提
供了充足的“源”。而且在适宜的栽培密度下 ,强化
栽培适当增加了单位面积总颖花量 ,使“库”对源同
化物的需求拉力增强 ,导致强化栽培茎鞘物质向穗
部的输出率、输出量及转换率都显著高于常规栽培 ,
提高了物质生产的经济利用率。
312  强化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稻米品质的形成是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的结
果。本试验表明 ,强化栽培显著改善稻米品质 ,特别
是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 ,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
在常规栽培条件下 ,由于冠层叶片受光条件差 ,叶
片、根系衰老快[ 9 ] ,在籽粒灌浆结实期 ,干物质积累
减少 ,结实率与千粒重降低 ,而结实率、千粒重与精米
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负
相关关系 ,因此 ,使垩白粒率、垩白度提高 ,精米率与
整精米率降低 ;不同密度间比较 ,随着栽插行距的扩
大 ,垩白粒率、垩白度升高 ,整精米率减小 ,这与周培
南等[14 ]研究结果相反 ,可能是不同处理单株上的不
同位次分蘖抽穗时期不一致所造成 ,而对长宽比、出
糙率影响极小 ,这与周培南等[14 ]研究结果一致。
本试验结果还表明 ,单株上不同位次分蘖抽穗
的迟早 ,也导致稻米品质的较大差异。随着抽穗时
期的推迟 ,稻米品质下降 ,两种栽培方式均表现同一
趋势 ,这是因为在生育后期 ,叶片已逐渐衰老 ,干物
质的供应也逐渐减少 ,随着抽穗时期推迟 ,籽粒灌浆
期缩短 ,充实度也就越差 ,导致米粒垩白增大 ,整精
米率降低 ,因此 ,为了提高稻米品质 ,在栽培中应注
意尽量缩短水稻的抽穗时期。
强化栽培抽穗历时比常规栽培相对较长或相
当 ,但是 ,从整体样本看 ,与常规栽培比较 ,在强化栽
培条件下稻米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 ,其原因可能是 :
(1)强化栽培本田实行单本正方形稀植 ,株间竞争减
小 ,加之前期的湿润灌溉 ,促进了根系的良好生长 ,
能维持较强而持久的根系活力 ,促进对养分的吸
收[ 9 ] ; (2)强化栽培改善了田间通透条件 ,生育后期
可维持较大的绿叶面积和较强的光合能力 ,增加了
光合产物的积累量 ,因此 ,在强化栽培条件下 ,对抽
穗较迟的稻穗 ,在籽粒灌浆时都有较充足的有机、无
机物质供应 ; (3) 已有研究表明[ 4 ,5 ] ,渍水灌溉及适
当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稻米品质 ,而强化栽培在抽
穗期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 ,并采用适量的
有机肥作底肥 ,因此也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
References
[1 ] Jiu L2S ( 咎 林 森 ) 1 Drought and countermeasure1 World
A gricult ure (世界农业) , 1991 ,7 : 42 - 44 ( in Chinese)
[ 2 ] Yang Z2G (杨志根) , Tang M2L (汤美玲) 1 栽培因子对早籼稻加
工品质影响的研究 1 Sci2Tech of Rice and W heat (福建稻麦科
技) , 2001 ,19 (2) :19 - 21 (in Chinese)
[ 3 ] Cai Y2X(蔡一霞) , Zhu Q2S(朱庆森) , Wang Z2Q (王志琴) , Yang
J2C(杨建昌) , Zheng L (郑雷) , Qian W2C(钱卫成) 1 Effects of
soil moisture on rice quality during grain2filling period1 Acta
A gronomica Sinica (作物学报) , 2002 , 28 ( 5 ) : 601 - 608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 ] Jong Kaew Wattans1 Effect of irrigation on rice quality1 Indian
Jour A gr Science , 1986 , 56 (4) , 45 - 47
[ 5 ] Li Z2T(李宗铁) , Han J2L (韩京龙) , Jiang Y2Z(江耀宗) 1 Effects
of supply of organic manure in succession on the growth and quality
of rice1 Jilin A gricult ural Sciences (吉林农业科学) , 1991 ,4 :66
- 69 (in Chinese)
[6 ] Yuan L2P (袁隆平) 1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1 Hybrid
Rice (杂交水稻) , 2001 , 16 (4) : 1 - 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7 ] Ma J (马均) , Tao S2S (陶诗顺 ) , Tian Y2H (田彦华 ) 1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experiment on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1 Hybrid Rice (杂交水稻) , 2002 , 17 (5) : 42 - 4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8 ] Wang S2H(王绍华) , Cao W2X(曹卫星) , Jiang D(姜东) , Dai T2B
(戴 廷 波 ) , Zhu Y ( 朱 艳 ) 1 Effects of SRI technique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rice1
Chinese J Rice Sci (中国水稻科学) , 2003 ,17 (1) : 31 - 3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9 ] Xu F2Y(许凤英) , Ma J (马均) , Wang H2Z(王贺正) , Liu H2Y
(刘惠远) , Huang Q2L (黄清龙) , Ma W2B(马文波) , Ming D2F
(明东风)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ot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grain yield under the cultivation by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 1 Hybrid Rice (杂交水稻) , 2002 , 17 (5) :42
- 4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0 ] Zhong H2M(钟海明) , Huang A2M(黄爱明) , Liu J2P(刘建萍) ,
Li J2N (李季能 ) 1 Analysis on the yield2increasing effec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 SRI) in
hybrid rice1 Hybrid Rice (杂交水稻) , 2003 , 18 (4) :45 - 4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1 ] Wang Z2Q (王志琴) , Yang J2C (杨建昌) , Zhu Q2S (朱庆森) ,
Lang Y2Z(郎有忠) 1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m2sheath reserves of
soluble sugar and grain2filling in the heading date of rice1 Journal
of Jiangsu A gricult ural College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97 , 18
(4) :13 - 1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2 ] Jiang P2Y(蒋彭炎) , Yao C2X(姚长溪) , Ren Z2L (任正龙) 1 A
study on high2yield technique of thinner sowing and planting with
fewer seedlings in rice1 Acta A gronomica Sinica (作物学报) ,
1981 ,7 (4) : 241 - 24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13 ] Ling Q2H(凌启鸿) , Zhang H2C(张洪程) , Cai J2Z(蔡建中) , Su
Z2F(苏祖芳) , Ling L (凌励) 1 Investigation on the population
quality of high yield and its optimum control program in rice1
Scientia A gricult ura Sinica (中国农业科学) , 1993 , 26 (6) : 1 -
1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4 ] Zhou P2N (周培南) , Feng W2Z(冯惟珠) , Xu N2X (许乃霞) ,
Zhang Y2J (张亚洁) , Su Z2F (苏祖芳) 1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density on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of rice1 Jiangsu A gricult ural
Research(江苏农业研究) , 2001 ,22 ( 1) : 27 - 3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85     作   物   学   报 第 3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