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滇中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滇中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王利松,孔冬瑞,马海英,彭 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
摘要:小百草岭具有野生种子植物 &%&科、’!属、& %#!种。区系统计分析表明:(&)科级
组成中,热带性质的科有 科,占总科数的 !(&$),具较强的热带性质;属级组成中,温
带性质的属有 $*+属,占总属数的 !(+),表现出较强的温带性质,从科到属的区系成分
变化表明:古热带起源的区系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滇中高原形成过程中,区系成分逐渐分
化发展,在亚热带山地相应的海拔地段保留了相应的喜热成分,又分化出适应亚热带山地的
喜温成分,从而使其区系的整体外貌呈现出热、温带成分的共存发展,是亚热带山地植物区
系的一个基本特征;($)区系成分新老兼备,既有第三纪古老孑遗的类群,也有新近分化衍
生的类群,众多的中国特有分布型(种)中,表现出与周边地区较为广泛的地理联系,而与
横断山地区共有的成分占据了明显优势,揭示了两地间紧密的区系联系。
关键词:小百草岭;云南;种子植物;植物地理;植物区系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0%/#&1,&21 /3 +4$#’),/45*,$ 3#/’
6, 0 7&)/8)&2)/%&(9,:$(,#)% ;-(()(,:5&()
1.23 456789:,;<23 =89:6>?5,@. AB56C59:,DE23 A?B
(!#$%#& ’#()%))* +, -+).#/,01%#*(* 23.4*$/ +, 53%*#3*(,;?9F59: !#$#%,GH59B)
!81,#)2,:IHJ @K0 L5B8MB5NB8O59: 5P O8NBKJQ BK 21 RBSK 8T GJ9KSBO C?99B9 DOBKJB?($!U$V&!W / $!U&$V-W
2 B9Q &##U!V$%W / &#&U&+V&-WE)0 XK 5P BM8?K $# YF$ 59 BSJB Z5KH B9 BOK5K?KJ SB9:JQ TS8F + !%’ F K8 &
$## F0 XK MJO89:P K8 KHJ P?MKS8R5NBO NO5FBKJ [89J,B9 5FR8SKB9K TBNK8S N89KS5M?KJQ K8 Q5\JSP5T5JQ TO8SB B9Q
SJOBK5\JO] N89K59?8?P \J:JKBK589 K]RJP0 IHJ PJJQ ROB9K TO8SB 5P FBQJ ?R 8T &%#! PRJN5JP,ZH5NH MJO89: K8
’! :J9JSB B9Q &%& TBF5O5JP0 ^BPJQ 89 KHJ Q5PKS5M?K589 RBKKJS9P 89 KHJ OJ\JOP 8T TBF5O],:J9?P B9Q PRJ6
N5JP,KHJSJ BSJ KZ8 FB59 N89NO?P589P BP T8OO8ZP:(&)IHJSJ BSJ TBF5O5JP,BNN8?9KJQ T8S !(&$) 8T K8KBO
TBF5O5JP(J_NO?Q59: KHJ Z8SOQZ5QJ 89JP),TO8S5PK5NBOO] BSJ KS8R5NBO 89J,KHBK PH8ZP B SJOBK5\J H5:HJS KS8R5NBO
TO8S5PK5N N899JNK589 89 KHJ TBF5O] OJ\JO;M?K 89 :J9?P OJ\JO,KHJSJ BSJ $*+ :J9JSB,BNN8?9KJQ T8S !(+) 8T
K8KBO :J9JSB(J_NO?Q59: Z8SOQZ5QJ 89JP)TO8S5PK5NBOO] BSJ KJFRJSBKJ 89J,KHBK PH8ZP B SJOBK5\J H5:HJS KJFRJS6
BKJ TO8S5PK5N N899JNK5890 IHJSJ 5P B KSB9P5K589 ZHJ9 N8FRBSJ KHJ TBF5O5JP’N8FR8P5K589 8T TO8S5PK5N JOJFJ9KP
Z5KH :J9?P’89J 59 KS8R5NBO B9Q KJFRJSBKJ RJSNJ9KB:J,5K NOJBSO] 59Q5NBKJQ KHBK KH5P TO8SB 5P RBOJ86KS8R5NBO 59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 ‘ &++
!2,) >/,)(&2) ;-(()(&2)
!
!! 通讯作者:.?KH8S T8S N8SSJPR89QJ9NJ
收稿日期:$##% / #’ / &,$## / #& /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王利松(&*’ /)男,研究生,现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从事植物地理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G^%&&#+资助
!#$#%,&’(()* )++!,-)%#(. &#/’ /’( 0-1#2/#%$ !2 3#,)1)4) )%. 50%%)% 61)/()0,/’( 21!#*/#+ (1(,(%/* .#7
8($(. )++!.#%$ /! #/* .#22((%/ /(,-()/0( )%. &)/( 2)8!,/’#* (8!10/#!%)4 -!+(** ’)* 9((% .((-14 (%7
$)8(. !% /’( .#*/#90/#!% -)//(% !2 (1(8)/#!%,/’)/ #*,/’( /!-#+)1 )%. /(,-()/( 21!#*/#+ (1(,(%/* #%’)9#/
!% +!(*-!%.#%$ (1(8)/#!% :!%(; ’( /)?) !2
!1.( !%( )%. /’( 4!0%$( !%( &(( )11 #%/(,#%$1(. #% /’#* 21!),.(-(%. !% /’( .#*/#90/#!% -)//(% !2 *-(7
+#(*((%.(,#+ /! @’#%)),#/ #* *’!& /’)/ /’#* 21!) $(!$)-’#+)114 ’)* ) 9!).( +!%%(+/#!% &#/’ %(#$’9!7
’!!. ($#!%,90/ /’( *-(+#(* +!,,!% /! A/; B#)!9)#+)!1#%$ )%. A/; 3(%$.0)% )( +1()14 -(.!,#%)/(,
/’)/ #* *’!& ) +1!*( 21!#*/#+ (1)/#!%*’#- 9(/&((% )9!8( /&! ($#!%*;
!# $%&’(:A/; 9)#+)!1#%$;50%%)% 6!8#%+(;C((. -1)%/*;6’4/!$(!$)-’4;D1!)
小百草岭地处云南滇中高原西北部,北纬 =EF=GHEI J =EFH=GKI,东经 HLLFMEG=NI J HLHF
HOGHKI,面积约 M=L P,=,境内最高海拔 O ENQ ,,最低海拔 H =LL ,,垂直高差大,亚热带
和温带交融的山地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形成了山地垂直带上相对完整的植被
类型(王利松和彭华,=LLN)。
) 种子植物区系总体组成及分析
经初步调查统计,小百草岭共有野生种子植物 HNH科 MQE属 H NLE种(表 H),分别占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目(李锡文,HRRE;S#)% )%. T#+’1(2*,HRRR;王荷生,=LLL)
的 NHUKNV,HQUQNV和 MU=QV。裸子植物 O科 E属 K种,被子植物 HOK科 MQH属 H NL=种,
其中双子叶植物 HHR科 NNE属 H HKH种,单子叶植物 HR科 HLM属 =HQ种。从科的大小排序来看
(表 =),HLL种以上的仅有菊科(@!,-!*#/)()H科;含 ML J HLL种的有蔷薇科(T!*)+()()、蝶
形花科(6)-#1#!%)+()()、禾本科(W),#%()()、唇形科(X)9#)/)()和毛茛科(T)%0%+01)+()()
M科;含 =L J ML种的有兰科(Y+’#.)+()()、玄参科(C+!-’01)#)+()()、莎草科(@4-()+()()、
报春花科(6#,01)+()()、伞形科(Z,9(11#2()()、茜草科(T09#)+()()、忍冬科(@)-#2!1#)+(7
)()、百合科(X#1#)+()()、木犀科(Y1()+()()、蓼科(6!14$!%)+()()和荨麻科(Z/#+)+()()
H=科。以上 HQ 科共含 =K= 属 QOL 种,分别占本地区科、属、种的 H=UMQV,NKUREV和
MHUR=V。含 HH J =L 种的有石竹科(@)4!-’411)+()()、龙胆科(W(%/#)%)+()()和杜鹃花科
([#+)+()()等 ==科;含 E J HL 种的有凤仙花科(\)1*),#%)+()()、景天科(@)**01)+()()、
鼠李科(T’),%)+()()等 =M科;含 = J M种的有葱科(]11#)+()()、山茱萸科(@!%)+()()、
表 ) 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91( H >’( *-(,)/!-’4/( 21!) !2 A/ ; B#)!9)#+)!1#%$
分类群 科数 属数 种数 占总种数的百分比(V)
>)?!% D),#14 W(%0* C-(+#(* V !2 /!/)1 *-(+#(*
裸子植物 W4,%!*-(, O E K LUMQ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41(.!% HHR NEE HHKH KN
]%$#!*-(, 单子叶植物 A!%!+!/41(.!% HR HLM =HQ HMUNO
总计 HNH MQQ HNLE HLL
松科(6#%)+()()等 NK科,含 H种的有紫茉莉科(_4+/)$#%)+()()和安息香科(C/4)+)+()()
等 =R科。本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配比约为 H ‘ N ‘ HL,而地处滇西北的玉龙雪山约为
E=H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Q卷
!# !#(杨亲二,!$%&),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约为 ! # !’(彭华,!$$&(),这种区系数
量构成中“科多种少”的特点反映了其相对古老和保守的性质()*(+,-,!$./)。
表 ! 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大小排序
0(12, ’ 03, (--(45,6,47 8+ 73, +(6929,: 94 :,;<,4=, +-86 >7 ? @9(81(9=(82945
#$$种(#科)
A86B8:97(,(!C’ /!)!
%# & #$$种(%科)
D8:(=,(,(%!’&) E(B92984(=,(,(%C’$) F-(694,(,(.$G&) H(19(7(,(#& ’’) D(4<4=<2(=,(,(#G!C)
!# & %$种(##科)
I-=39J(=,(,(G$ ’!) )=-8B3<2(-9(=,(,(G/!&) AKB,-(=,(,(’%!!) E-96<2(=,(,(’&/) L61,229+,-(,(’&!!)
D<19(=,(,(’. !’) A(B-9+829(=,(,(’’ /) H929(=,(,(’’ !/) I2,(=,(,(’!&) E82K584(=,(,(’!/)
L-79=(=,(,(’! !!)
## & !$种(!!科)
A(-K8B3K22(=,(,(’C.) F,479(4(=,(,(’C/) M-9=(=,(,(!$#) N(5(=,(,(!$/) O=(473(=,(,(!%!G)
F,:4,-9(=,(,(!. %) P,-1,-9J(=,(,(!#’) QKJ-(45,(=,(,(!#G) )(29=(=,(,(!# ’) O:=2,B9(J(=,(,(!/!C)
)(R9+-(5(=,(,(!/ #) A(6B(4<2(=,(,(!G &) MP8-(594(=,(,(!’ .) A,2(:7-(=,(,(!’ /) A<=<-197(=,(,(!’.) )692(=(=,(,(!’!) S982(=,(,(!’!)
S97(=,(,(!’/) H(<-(=,(,(!! &)
’ & #$种(!%科)
P(2:(694(=,(,(!C !) A-(::<2(=,(,(!CG) D3(64(=,(,(!C /) O=,-(=,(,($!) A84T82T<2(=,(,(% #)
A-<=9+,-(,(% .) N<6(-9(=,(,(%’) F,-(49(=,(,(% !) QKB,-9=(=,(,(& !) U<4=(=,(,(& ’)
>8-(=,(,(& G) D<7(=,(,(&/) )82(4(=,(,(&/) S(==949(=,(,(&’) S,-1,4(=,(,(&/)
O4(=(-J9(=,(,(. ’) O;<9+829(=,(,(.!) O-(=,(,(.!) PV98:=8-,(=,(,(. !) H8-(473(=,(,(..) I4(5-(=,(,(.’) 0929(=,(,(.G) S(2,-9(4(=,(,(.’)
! & %种(()科)
O229(=,(,(# !) A8-4(=,(,(# ’) E94(=,(,(#/) )=39:(4J-(=,(,(#!) 03K6,2(,(=,(,(# G)
W94591,-(=,(,(# G) P,5849(=,(,(/!) P>(2T(=,(,(/ /) >968:(=,(,(/’) E9778:B8-(=,(,(/!) E82K5(4(=,(,(/!) L26(=,(,(//)
O6(-(473(=,(,(G’) O-9:7828=39(=,(,(G!) P,7<2(=,(,(G’) M2(,(54(=,(,(G !) F-8::<2(-9(=,(,(G!)
Q,2Y9459(=,(,(G !) H(-J9*(1(2(=,(,(G’) >8487-8B(=,(,(GG) >K-:94(=,(,(G ’) IR(29J(=,(,(G!)
E2(47(594(=,(,(G !) EK-82(=,(,(G’) )(61<=(=,(,(G!) )(B94J(=,(,(G G) )K6B28=(=,(,(G!)
0-9229(=,(,(G !) O29:6(7(=,(,(’!) P954849(=,(,(’ !) A,B3(287(R(=,(,(’!) A3,48B8J9(=,(,(’’)
A8-K2(=,(,(’ !) V9B:(=(=,(,(’ ’) M1,4(=,(,(’!) M3-,79(=,(,(’!) Q,-4(4J9(=,(,(’!)
Z229=9(=,(,(’ !) >(54829(=,(,(’’) >,298:6(=,(,(’ !) >,49:B,-6(=,(,(’’) E(-4(::9(=,(,(’!)
)7(=3K<-(=,(,(’ !) )7,684(=,(,(’!) 0-9B28:7,59(=,(,(’!)
#种(!*科)
A8-9(-9(=,(,(! !) V-8:,-(=,(,(!!) M-98=(<2(=,(,(!!) Q(6(6,29J(=,(,(!!) QKB8R9J(=,(,(!!)
Z=(=94(=,(,(! !) Z-9J(=,(,(!!) Z7,(=,(,(!!) U<52(4J(=,(,(!!) H,4791<2(-9(=,(,(!!)
HK73-(=,(,(!!) [,2<6184(=,(,(!!) [K=7(594(=,(,(!!) I-81(4=3(=,(,(!!) E(B(T,-(=,(,(!!)
E3-K6(7(=,(,(! !) E3K782(==(=,(,(!!) E9B,-(=,(,(! !) E8-7<2(=(=,(,(!!) D<:=(=,(,(! !)
)(19(=,(,(! !) )(47(2(=,(,(!!) )(<-<-(=,(,(!!) )B95,29(=,(,(! !) )7K-(=(=,(,(!!)
0(R(=,(,(!!) 0,7-(=,47-(=,(,(!!) 03<41,-59(=,(,(!!) @K-9J(=,(,(!!)
!表示种数 属数
! 科的数量组成及地理成分分析
从小百草岭 !/!科所属的分布区类型(李锡文,!$$.;吴征镒等,’CCG)来看(表 G),
既有世界性广布的大科,也有以温带和热带地区分布为主的较大科。除去世界性分布的
/G科外,科级水平上温带性质的科有 /G 科,占 /G\%%];热带性质的科有 ## 科,占
#.\!’],表现出较强的热带性质。从区系整体特征和发生背景来说,无疑反映了小百草
岭地区区系的起源有着较强的古热带渊源。除了在科的整体水平上的数量特征外,本地区
&’!’期 王利松等:滇中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还具有三尖杉科(!#$%&’(%)%*%)、水青树科(+(,%*-(,%*%)、旌节花科(.(%*$/0,%*1
%)、青荚叶科(2&34-54%*%)、双参科(+,4#&’6(54%*%)7个东亚特有科(吴征镒和武素
功,899:)。其中水青树科为典型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目前仅存 8属 8种,即水青树(!#$
%&’(#%)( *+((*+*),被誉为现存被子植物的活化石(+%;$(%<%-,89:9),现仅分布于我国的中
部和西南山地、尼泊尔、缅甸北部和越南。这些系统演化上古老孑遗或关键类群的存在说
明本地区的区系的演化有着相当古老的历史。除此之外,很多古老的木本植物,如壳斗科
(=%5%*%)、樟科(>%0,%*%)、山茶科(+$%*%)等在本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代表,从
植被发生的角度来看,本地区大面积常绿林群落景观的形成也有着古老的历史。
表 ! 小百草岭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 @ +$ A%B4&/ C,%&1(/#6 ’A 6D #&%-(6 4- E( F G4%’?%4*%’&4-5
分布区类型
H46(,4?0(4’- (/#6
当地该类型科数
I’J ’A A%B4&/
占当地总科数的百分比(K)
K ’A (’(%& A%B4&46
8 F 世界分布 !’6B’#’&4(%- L@ ———
MF 泛热带分布 N%-(,’#4* L@ L@JOO
@ F 热带亚洲 P美洲间断分布 +,’# F C64% %-D +,’# F CB,4*%- D46<0-*(D O OJ8:
L F 旧世界热带分布 Q&D R’,&D +,’#4* 8 8JSM
7 F 热带亚洲 P大洋洲分布 +,’#4*%& C64% (’ +,’#F C06(,%&%64% M MJSL
T F 热带亚洲分布 +,’#F C64%(U-D’1E%&64%) 8 8JSM
O F 北温带分布 I’,($ +B#,%( @S @SJ:8
9 F 东亚 P北美间断分布 VF C64% IF CB, F H46<0-*(D T TJ8L
8S F 旧世界温带分布 Q&D R’,&D +B#,%( 8 8JSM
8L F 东亚分布 VF C64% 7 7J88
合计 +’(%& 8L8 8SS
! 属的数量组成及地理成分分析
本地区 7T:属种子植物中,含 8S种以上的较大属有 89属(表 L),共计 MMS种,占本
地区总属数的 87J:7K。这些属中除 T 属为世界性广布属外,热带属仅有拔葜属( ,-+$
.&/)、槐蓝属( 0(1+2)3%&)和凤仙花属( 0-4&#+(*)@属,它们均为分布达亚热带乃至温带
的泛热带大属;温带属有 9 属,它们常为北温带地区广布的大属,如杜鹃花属
(56)1)1(1%)()、小檗属( 7%8%+*)、报春花属( 9%+-:.&)、荚!属( ;+8:%(:-)、槭属
(<’%)、翠雀属(=.46+(+:-)等。从这些大属的分布型构成中明显表现出较强的温带性
质。这些北温带类型在小百草岭地区的繁荣发展,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亚热带
山地上部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它们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如这里分布于海拔 M OSS W @ 7SS
B的杜鹃灌丛和海拔 M 9SS W @ MSS B的小檗灌丛成为该地区较为显著的植被景观;在另一
方面,历史上气候带分化而导致的区系成分大规模迁移和隔离分化也深刻影响了本地区的
区系外貌。如分布于此的十字花科(!,0*4A,%)的广义山菜属(>:#%-&,6J &%( F),该属
87种(E%??,&/,899T),间断分布于北极、欧洲、中亚和东亚及美国西南部,呈典型的
北极 P高山间断分布式样。在小百草岭有山菜(>:#%-& ?:((&((*)8种代表,可以说
是目前本属已知的最南的分布点。这种间断分布格局的形成明显是由于第四纪冰期、间冰
期的交替,致使大量的区系成分从古高纬度向古、中低纬度渗入到现今的亚热带山地而得
以保存。
OM8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MT卷
表 ! 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含 #种以上较大属的排序
!#$% & ’()*(+ ,- ./% #*++%0 +%(%0(1,230*4*(+ 2,0%
./( 56 43%1*%4)-0,2 7. 8 9*,#*1,$*(+
属名 所含种数 分布区系类型
:%(;4 <,= ,- 43%1*%4 >0%$?.@3%4
铁线莲属 !#$%&’( 5A 5
蓼属 )*+,*-.$ 5& 5
山蚂蟥属 /#($*0’.$ 5B C
杜鹃花属 12*0*0#-03*- 5B D
小檗属 4#35#3’( 5E D
柳属 6%’7 5E D
拔葜属 6$’%7 5E E
堇菜属 8’*% 5E 5
#子属 !*&*-#%( 55 56
委陵菜属 )*&#-&’% 55 D
报春花属 )3’$.% 55 D
荚!属 8’5.3-.$ 55 D
山槐属 9-0’,*:#3% 55 E
龙胆属 ;#-&’%-% 55 5
过路黄 <+(’$%=2’% 55 5
翠雀属 /#>2’-’.$ 56 D
凤仙花属 9$>%&’#-( 56 E
苔草属 !%3#7 56 5
毛茛属 1%-.-=..( 56 5
表 $ 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 A !/% +%(%0*1 >0%$?.@3%4 ,- 4%%F 3$(.4 *(
7. 8 9*,#*1,$*(+
分布区类型 属数 占总属数的百
>0%$?.@3%4 ,- +%(%0 <,= ,- +%(%0 分比(G)
G ,- .,.$ +%(0
5 8 世界分布 AH ———
E 8 泛热带分布 56E 5C=HE
B 8 热亚和热美间断 H 5=5A
& 8 旧世界热带分布 BB H=BA
A 8 热亚和热带大洋洲 5B E=A
H 8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B5 A=CH
I 8 热带亚洲 &E D=6D
D 8 北温带分布 5E& EB=DA
C 8 东亚和北美间断 BC I=A6
56 8 旧世界温带分布 &6 I=HC
55 8 温带亚洲分布 A 6=CH
5E 8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 B 6=AD
5B 8 中亚分布 E 6=BD
5& 8 东亚分布 HA 5E=A6
5A 8 中国特有 5A E=DD
合计 !,.$ AIH 566
根据吴征镒(5CC5)对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本地区 AIH属野生种子植
物归属 5A个分布区类型(表 A)。占显著地位的是北温带分布型、泛热带分布型、东亚分布
型、热带亚洲分布型 &大成分。北温带分布型的代表如:冷杉属(?5’#()、槭属、小檗属、
柴胡属(4.>#.3.$)、翠雀属、忍冬属(<*-’=#%3)、马先蒿属()#0’=.%3’()、委陵菜属()*@
&#-&’%)、杜鹃花属、荚!属等;泛热带分布型的如:秋海棠属(4#,*-’%)、虾脊兰属
(!%%-&2#)、薯蓣属(/’*(=*3#%)、冬青属( 9#7)、素馨属( A%($’-.$)、冷水花属()’#%)
等;东亚分布型的如:兔儿风属(?’-(’%#%)、党参属(!*0*-*>(’()、溲疏属(/#.&B’%)、野
丁香属(<#>&*0#3$’()等;热带亚洲分布型的如:山茶属(!%$#’%)、独蒜兰属()#’*-#)、
鸡矢藤属()%#0#3’%)等。除去世界性分布的 AH属外,热带性质的属(分布型 E J I)有 EEI
属,占 &B=HAG,温带性质的属(分布型 D J 5A)有 ECB属,占 AH=BAG,属级地理成分的数
量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温带性质。结合上述对科水平的分析,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从科级至
属级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转变的趋势表明了区系演化的过程中,热带成分得到保存,而温带
成分在亚热带山地气候条件找到适应的生存环境,两者共存发展的特点。例如兰科(K01/*?
F1%%)这一泛热带分布为主的大科在本地区有 E5属(表 H),除去 E个世界性分布的属外,
温带属有 5E 个,占本地兰科总属数的 HB=5HG,热带属有 I 个,占本地兰科总属数的
BH=D&G。因而这一泛热带分布为主的大科在小百草岭是以温带类型为其主要代表。这种区
系性质从科到属及热到温带成分的变化是被子植物辐射发展后,适应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
暖、冷交替的必然结果。适应于不同水、热条件的低温性植物(7*10,./%02$)、中温性植物
(7%4,./%02$)、高温性植物(7%+./%02$)分别栖居于亚热带山地的不同海拔地段,占据更
有利的生态位,这是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单元的一个基本特征(李锡文和李捷,5CCB)。
而各分类群对水、热条件需求不同直接体现在对相应海拔段的依赖,是亚热带山地植物区
CE5E期 王利松等:滇中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系单元在复杂的地质历史事件作用下,区系演化历史的反映,也正是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
单元山体垂直带上热、温带成分的海拔分界———区系平衡点的指示意义(彭华,!#)。
表 ! 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兰科属的分布类型
$%&’( # $)( *(+(,-. /,(%’0123(4 -+ 5,.-6%.(%(
!!
7,89 4((6 3’%+14 8+ :1 ; <-%8&%-.%8’-+*
!!中文属名 含种数 分布区类型 中文属名 含种数 分布区类型
=)-+(4( +%9( 87 *(+(,% >8? 87 43(.-(4 /,(%’0123(4 =)-+(4( +%9( 87 *(+(,% >8? 87 43(.-(4 /,(%’!! 0123(4
羊耳蒜属 !#$%& ! ! 玉凤花属 ’$()*$%$!! @ A
沼兰属 +$,$-& ! ! 兜被兰属 .)/00$*01)!! ! A
虾脊兰属 2$,$*01) B C 红门兰属 3%41&!! C A
兰属 256(786 C @ 舌唇兰属 9,$01$*01)%$!! ! A
阔蕊兰属 9)%&05,8& ! @ 绶草属 :#%$*01)&!! ! A D !
鸟足兰属 :$05%86 C # 角盘兰属 ’)%6*86!! E !F
石斛属 ;)*7%/(86 C G 鸟巢兰属 .)/00$!! ! !F
斑叶兰属 6$!! C !B
独蒜兰属 9,)/*) E G D C 白芨属 ?,)00,$!! ! !B
头蕊兰属 2)#1$,$*01)%$ ! A 舌喙兰属 ’)6#,$!! C !B
火烧兰属 @##$40& C A
例如,菊科单型属的栌菊木(./8),$ *&>*&)属该科较原始的帚菊木族(:H1-4-+(0
%(),据 I-9等(CFFC)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它在该族的分支系统树中处于基部位
置,为该族较原始的成员,现仅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在小百草岭分
布于海拔 ! #FF 9以下的三岔河(金沙江支流)河谷。因灌木状生活习性和花冠、雄蕊等形
态上的特征,与分布于热带中南美洲干旱山地环境的其它本族成员有着紧密的关系(J,(90
(,,!B),明显是古南大陆的区系成分(吴征镒和王荷生,!AE)。另一如禾本科的镰稃草
属(’$%#$41*)),该属共 C种,一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另一种镰稃草(’ ? 1$%#$41*/7)&)分
布于中亚及我国云南高原至四川的金沙江河谷,明显也是古南大陆的热带成分(吴征镒和
王荷生,!AE)。在小百草岭分布于海拔 ! GFF 9以下的河谷地带。这两者可以归为河谷热
带成分的典型代表。而如壳斗科的石栎属( !01/4$%#8&)的多变石栎( ! ? A$%/,/&8&)、滇石
栎(! ? 7)$,($08&)等在此构成优势(王利松和彭华,CFFB),它们在区系发生历史上的古
环境背景(周浙昆,CFFF)和生物学特征使它们常常居于亚热带山体的中高海拔,为中温
性植物的典型代表。而那些典型的低温植物如梅花草(9$%*$&&$)、报春(9%68,$)、小檗
(?)%()%&)则成为高海拔地段草甸和灌丛景观的代表。
除了属级组成上的这些整体性特征外,一些指示区系重要特征的属在本地区也有体
现,例如那些在系统演化上古老或孤立的类群和新近分化衍生的类群在这里均有代表,前
者如栌菊木属(./8),$)、茶条木属(;),$A$5$)、牛筋条属(;41/0/6$*01)&),后者如鹭鸶
兰属(;8%$*01)%$)和细柄芹属(’$%%5&601$),后两属明显是随云南高原的抬升而特化的
衍生类群。因而,作为联系滇中高原亚地区和横断山南断亚地区的纽带,小百草岭区系兼据
云南高原区系相对古老的成分和横断山区系相对年青的成分,表现出区系成分新老兼备。
种的数量组成及分析
种是植物区系地理分析的最基本单元(王荷生,!C),尤其对一个具体植物区系
(K8.%’ 7’8,%)而言,科、属等较高分类等级揭示的是较大地质历史时间断面上区系的形成
FE!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CG卷
和发展特征,可以得出较为一般性的结论。而种级水平的分析则能进一步揭示一个具体植
物区系与周边地区的地理联系,即它的地理归属问题,同时也能避免仅由科、属分析对具
体植物区系的一些错误结论(汤彦承,!)。
表 ! 小百草岭种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
#$%&’ ( #)’ *+’$&,-./’0 12 0/’34’0 12 0’’5 /&$6-0 2+17 8- 9 :4$1%$43$1&46;
分布区类型 种数 占总种数的百分比(<)
*+’$&,-./’0 12 0/’34’0 =1> 12 0/’34’0 ?’+3’6-$;’ 46 0/’34’0@<
A9 世界分布 ! ———
!9 泛热带分布 !B A>CC
B 9 热亚和热美间断 C >DB
D 9 旧世界热带分布 A( A>!B
E 9 热亚和热带大洋洲 A( A>!B
C 9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D A>(B
( 9 热带亚洲 !E A(>(F
G 9 北温带分布 BF !>GA
F 9 东亚和北美间断 D >!F
A 9 旧世界温带分布 BE !>EB
AA 9 温带亚洲分布 !D A>(B
A! 9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 A >(
AB 9 中亚分布
AD9 东亚分布 BDG !E>AA
AE 9 中国特有 CDB DC>BF
合计 #1-$& =1> 12 0/’34’0 ADC A
在本地区 ADC 种野生种子植
物中,其它类型所占比例较小,而
热带亚洲、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型
比例较大,总计 AAFC 种,占总数
的 GF>!F<(不含世界分布)。而中
国特有种 CDB 种,占总种数的
DC>BF<(表 (),构成种级组成的
主体部分。然而,对一个具体区
系,众多的中国特有种并不能指示
其区系的具体特征,所以需要根据
其集中分布所表现出的一定分布趋
势,及其相关类群的地理分布对其
作进一步的分布式样的归类,找寻
其中对植物地理分析有启示的规律
(彭华,AFF(%)。本文参考李锡文
(AFFE)和彭华(AFF($)对云南高原地区和无量山区系的研究,并结合小百草岭中国特有
种的具体情况做出如表 G的亚型划分。
表 小百草岭种子植物中国特有种的分布亚型
#$%&’ G #)’ $+’$&,0H%-./’0 12 I)46’0’ ’65’743 0/’34’0 12 0’’5 /&$6-0 2+17 8- 9 :4$1%$43$1&46!! ;
!!分布亚型 种数 占本分布 分布亚型 种数 占本分布
*+’$&,0H%-./’0 =1> 12 0/’34’0 型的百分 *+’$&,0H%-./’0 =1> 12 0/’34’0!! 型的百分
比(<) 比(#$(#)小百草岭特有 (#$) (%&’’) $,A 9 云南非热区、藏!! A! A>G(
#$(%)与云南高原地区共有 ($#) (!&(’) $,AA 9 云南非热区、川、黔!! BC E>C
$9 滇中高原小区 BE E>DD $,A! 9 云南非热区、川、藏!! DE (>
%9 澜沧江红河中游小区 ! >BA $,AB 9 云南非热区、川、黔、藏!! AC !>DF
39 滇东南小区 A >AC $,AD 9 云南热区!! ! >BA
59 滇中高原小区与澜沧江 E >(G $,AE 9 云南热区及非热区!! A! A>G(
红河中游小区 $,AC 9 云南热区与西南地区!! C A>
’9 滇中高原小区与滇东南小区 D >C! )* 南方片 (#+’) (#,&%$!! )
2 9 整个云南高原地区 D >C! %,A 9 华南!! ( >FB
#$(’)与中国其它地区共有 ($!!) ((&!-) %,! 9 华中、华南!! A >AC
.* 西南片 (’,+) ($$&(() %,B 9!! 华南、华东 — —
$,A 9 川 D C>!! %,D 9 西南、华中!! !B B>EG
$,! 9 黔 D >C! %,E 9 西南、华南!! DD C>GD
$,B 9 藏 E >(G %,C 9 西南、华东!! B >D(
$,D 9 川、黔 A A>EC %,( 9 西南、华中、华南!! A! A>G(
$,E 9 川、藏 F A>D %,G 9 西南、华中、华东!! ( A>F
$,C 9 川、黔、藏 E >(G %,F 9!! 西南、华南、华东 — —
$,( 9 云南非热区 C! F>CD %,A 9 西南、华中、华南、华东!! C A>
$,G 9 云南非热区、川 (B AA>BE /* 南、北方片 (##-) (#!&!’!! )
$,F 9 云南非热区、黔 !B B>EG 总计 #1-$& CDB A
ABA!期 王利松等:滇中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从这些在本地区的中国特有种的分布格局可以看出,小百草岭与云南高原地区共有的
只有 !种,占本分布型的 #$%&’,其中又以小百草岭与滇中高原小区共有的种占相对优
势,有 &!种,占本分布型的 !$((’,表明其作为滇中高原小区区系单元的特征。小百草
岭与中国其它地区共有的种,有 !##种,占本分布型的 )%$#(’,占据了同等级亚型中的
显著地位。进一步细化这些小百草岭与中国其它地区共有的种,与中国西南地区共有的有
&*+种,占本分布型的 !!$%%’,与南方片共有的有 +&种,占本分布型的 * , -!’,与
南、北方共有的有 (种,占本分布型的 #$#&’。这其中又以 !(&)./、!(&)./#、
!(&)./)、!(&)./、!(&)./- 等 ! 个分布类型较为突出,! 者合计共有 -!* 种,
占中国特有分布型的 &%$)’。以上 !个分布类型的种主要分布于小百草岭及其周边的滇
西北、川、藏等地,基本上属横断山地区,表明了小百草岭与横断山两地间区系的紧密关
系。在这些小百草岭与横断山地区共有的种中有不少是随喜马拉雅的抬升而新近分化的衍
生类群,如唇形科(0.12.3.4)的葶花属( !#$#%&’())为横断山地区的新特有属(李锡文
和李捷,%%&),在小百草岭有茎叶子宫草(! $ *+,*$’-.() 5.6$ ,.*%/#&())为代表,另有如伞
形科的小芹属(!-%*0#+(1),该属目前所记录共有 % 种,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云南、四
川、西藏)、不丹、锡金、尼泊尔(单人骅等,%)+;7.389:,%%*)。它明显是随喜马拉
雅抬升过程中就地特化而形成的衍生类群,为典型的中国 ;喜马拉雅分布成分。
整体上看,这些众多的中国特有种显示了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有较为广泛的地理联
系,这种联系的广泛性有其深刻的区系演化背景,也即白垩纪 ;第三纪期间,被子植物辐
射式发展过程中,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 ;亚热带的古气候条件,而这种条件下水、热
相对均匀分布的状况有利于古老类群的保留,而喜马拉雅抬升、云南高原的形成等地质事
件引起的强烈造山运动又有利于新生类群的分化,因而中国广大的亚热带地区(尤其是西
南地区)是众多中国特有种集中分化的地区,这也是中国种子植物区系丰富多样的重要原
因之一。
! 小结
根据上述对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与周
边地区地理联系较为广泛,与横断山地区联系相对紧密。区系成分新老兼备,既有系统演
化上古老孑遗的类群,也有许多新近分化衍生的类群。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并存发展,各
自占据相应的海拔地段,是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参 考 文 献〕
王荷生,%%- , 植物区系地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
吴征镒,王荷生,%)& , 中国自然地理 ;植物地理(上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周浙昆,-+++ , 四川米易第三纪植物区系[=], 见:陶君容主编,中国晚白垩纪至新生代植物区系发展演变[<], 北
京:科学出版社,(+—()
彭华,%%#., 滇中南无量山种子植物[<],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64?46 @,%%( , =8346.A4.4/BC.D2832A8 E BC.882F2A.329:[<], G963C.:D,H64I9::J2?146 G6488
@2? KL,M4::28 N0,O91463 @N,-++-, PQ834?.32A 2?RC2A.329:8 9F :DST 84UV4:A4 5.62.329: 2: 3S4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卷
!#$!%& ’(!$)*,!(!):#$—%&#
’( )*(李锡文),+##, - ./01(23(4 23567 08 39: 2::6 ;/<832 .10= 39: 1:>(08 0. ?588<8 @/<3:<5[A], +&!$ ’(! ,-))$)(云南植物
研究),#(+):+—+B
’( )*(李锡文),+##% , C/01(23(4 23<3(23(42 <86 <8(B):!%!—!$B
’( )*(李锡文),’( A(李捷),+##!, - ;1:/(=(8<17 ./01(23(4 23567 08 39: 2::6 ;/<832 .10= 39: 1:>(08 0. E:8>65<8 F0583<(8[A],
+&!$ ’(! ,-))$)(云南植物研究),#%(!):G+H—G!+
F: O8(N:12(37 @1:22, OP
@:8> E(彭华),+##%, K9: ./01(23(4 :Q5(/(I1(5= ;0(83 0. 2::6 ;/<832 (8 F3 , *5/(<8>29<8[A], +&!$ ’(! ,-))$)(云南植物研
究),#$(B):!$—!#H
@:8> E(彭华),+##HI, K9: :86:=(2= (8 39: ./01< 0. 2::6 ;/<832 (8 F3 , *5/(<8>29<8[A], +&!$ ’(! ,-))$)(云南植物研究),
#&(+):+—+B
R(<8 E :3 S(4M/:.2 S,+###, - 40=;<1(208 0. 39: K#%’:+%&—+$+
U9<8 SE(单人骅),U9: F’(佘孟兰),?5<8 DR(袁昌齐), ! $1,+#$&, K9: 8:V 3!$ 3/*!(!$4 5%)(植物分类学报),#$(!):!HB—!H#
UW<.:1 *,+#%B , X:8:11<;97[F], (K1<82/<3:6 I7 E:/:8 F, F<22:7,+#H), *<12W@5I/(29:12
K @/<832L[1(>(8 <86 J(2;:129 [/(N:1 ] ^076
K<8> ?D(汤彦承),G&&&, [8 39: <..(8(3(:2 <86 39: 10/: 0. 39: D9(8:2: C/01<[A], +&!$ ’(! ,-))$)(云南植物研究),!!(+):
+—G%
*<8> EU(王荷生),G&&&, K9: 8<351: 0. D9(8<’2 ./01< <86 39: 1:/<3(0829(;2 I:3V::8 (32 6(..:1:83 :/:=:83[A], +&!$ ’(! ,-))$)
(云南植物研究),!!(G):++#—+G%
*<8> ’U(王利松),@:8> E(彭华),G&&B, K9: ;1:/(=(8<17 ./01(23(4 23567 08 39: :/:=:832 0. 6%!/(&$78-9 :$7%(1(9$ .01:23 (8 F3 ,
)(<0I<(4<0/(8>,D, ?588<8[A], +&!$ ’(! ,-))$)(云南植物研究),!((G):+H—+%B
*<3208 FC,+##% , Y03:2 1:/<3(8> 30 39: ./01< 0. ^953<8:)))___ , O=I://(.:1<:,_[A], ;<%)=-7>/ ?(-7)$1 (@ ’(!$)*,%)(+):
+GH—+BB
*5 ‘?(吴征镒),+##+ , K9: <1::8:1< 0. 2::6 ;/<832[A], +&!$ ’(! ,-))$)(云南植物研究),25;;, *+,
+—+!#
*5 ‘?,*5 UX,+##% , - ;10;0260=(S:60= (32 6:/(8:<3(08 <86 49<1<43:1(23(42
[-], _8 ‘9<> -, ’, :3 *5 U, X, (:62,):C/01(23(4 D9<1<43:1(23(42 <86 J(N:12(37 0. \<23 -2(<8 @/<832[F], ^:(Z(8>:D9(L
8:2: E(>9:1 \654<3(08 @1:22
*5 ‘?(吴征镒),‘905 ‘P(周浙昆),’( J‘(李德铢), ! $1,G&&! , K9: <1:+&!$ ’(! ,-))$)(云南植物研究),!%(!):GB—GH
?<8> R\(杨亲二),+#$H , - ;1:/(=(8<17 ./01(23(4 23567 0. ?5/08>29<8 F0583<(8,’(Z(<8> D05837 Y0139L*:23 ?588<8(@9J)[J],
P58=(8>:P58=(8> _823(353: 0. ^03<87,39: D9(8:2: -4<6:=7 0. U4(:84:2
!!+G期 王利松等:滇中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