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
刘洪博1,2, 应雄美1,2, 刘新龙1,2, 马摇 丽1,2,
陆摇 鑫1,2, 苏火生1,2, 蔡摇 青2,3**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云南 开远摇 661699; 2 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云南 开远摇 661699;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云南 昆明摇 650223)
摘要: 对 50 份甘蔗栽培原种的宿根萌发率、 分蘖率、 株高、 茎径、 锤度、 蔗糖分及自然条件下感病情况
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结果表明: 50 份材料宿根萌发率为 7% ~ 184% , 分蘖率为 0 ~ 360% , 宿根蔗中有效
茎数、 株高、 茎径、 锤度和蔗糖分值最高的材料分别是光泽竹蔗、 四川芦蔗、 拔地拉、 德阳大叶子和
28NG251。 以各性状的前 10 份优异材料进行评价, 筛选出 21 份含有 2 个以上优良性状的材料, 含 3 个优
良性状的有 11 份材料, 含 4 个优良性状的有 1 份材料, 其中以热带种 14NG124 的综合性状最佳。 从感病
率来看, 中国种感染花叶病和黑穗病的比率高于热带种和印度种, 其中德阳大叶子、 广西竹蔗和文山蔗同
时感染花叶病和黑穗病。
关键词: 甘蔗; 栽培原种; 宿根蔗;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 566. 1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 A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3)05-621-09
Evaluation of Ratoon Characteristics in Sugarcane
Cultivation Protospecies
LIU Hong鄄Bo1,2, YING Xiong鄄Mei1,2, LIU Xin鄄Long1,2, MA Li1,2,
LU Xin1,2, SU Huo鄄Sheng1,2, CAI Qing2,3**
(1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aiyuan 661699, China; 2 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ment, Kaiyuan 661699, China; 3 Biotechnology &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China)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use of proto鄄species in the breeding of cultivated sugarcane, we examined 50 proto鄄spe鄄
cies for ratoon character variation. Ratoon germination rate varied between 7% and 184% , and the ratio of produc鄄
tive tiller between 0 and 360% . The best materials in regard to effective stem,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brix
and sucrose were Guangze bamboo cane, Sichuan reed cane, badila, Deyang large leaves and 28NG251. Two good
traits were exhibited by 21 proto鄄species, three good traits by 11 proto鄄species, and four good traits by 14NG124.
Infection rate of S. sinense R by mosaic disease and smut was higher than in S. officinarum L. and S. barberi J. It was
noted that Deyang big leaves, Guangxi bamboo cane and Wenshan cane were also infected by mosaic disease
and smut.
Key words: Sugarcane; Cultivation protospecies; Stubble can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2013, 35 (5): 621 ~ 629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DOI: 10. 7677 / ynzwyj201313029
*
**
基金项目: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甘蔗种质资源收集、 编目与利用冶 (NB2012鄄2130135鄄18);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
划重点项目 (2006C0013Z);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项目 (2009C1059); 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
条件平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项目 “云南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冶;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甘蔗产业技
术体系开远综合试验站 (CARS鄄20鄄6鄄13)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鄄mail: caiqingysri@ 163. com
收稿日期: 2013-01-10, 2013-05-29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刘洪博 (1982-) 硕士,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甘蔗种质资源与分子生物学。 E鄄mail: liuhongbo1982@ 126. com
摇 甘蔗栽培原种包含热带种 ( S. officinarum
L. )、 中国种 (S. sinense R. ) 和印度种 (S. bar鄄
beri J. ) (李奇伟, 2003), 是甘蔗育种的重要基
因源, 热带种糖分性状优于其他属种, 是甘蔗
高贵化育种糖分基因的主要来源, 在甘蔗骨干亲
本中, Co419、 POJ2878 和 F134 的热带种血缘比
例高达 80% 以上 (张琼等, 2009; D忆Hont 等,
1996), 而甘蔗细茎野生种和大茎野生种所占血
缘不到 20% ~ 30% , 因此热带种对甘蔗杂交育
种和糖分性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种
和印度种是最早人工种植的栽培种, 在宿根性和
抗逆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也具有一定利用
价值, 例如中国种 Uba 和印度种春尼也育成许
多优良品种 (张木清等, 2005)。 研究分析栽培
原种各性状特征, 对发挥和利用好栽培原种基因
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宿根蔗有省种、 萌苗早、 生长快、 成熟早等
特点, 有利于田间生产和降低成本 (江永等,
2004), 在我国, 宿根蔗的种植面积占甘蔗种植
总面积的 2 / 3 以上 (王汝贵等, 2004; 张跃彬
等, 1999), 宿根蔗生长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甘
蔗下一季的萌发率, 从而影响甘蔗的产量。 目前
国内外在甘蔗宿根性品种选育方面开展了一些研
究 (张荣华等, 2011; 黎焕光等, 2011; 覃伟等,
2012; Milligan等, 1996), 本文对甘蔗栽培原种
宿根蔗进行综合性状评价研究, 可为栽培原种的
保育、 利用和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 50 份
栽培原种宿根蔗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宿根萌发
率、 分蘖率及株高、 茎径、 锤度、 蔗糖分和有效
茎数等, 筛选评价了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中表现
优异的种质, 为充分利用栽培原种的某些特异性
状资源和甘蔗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1摇 材料与方法
1. 1摇 材料
实验材料栽培原种共 50 份, 来源于国家甘蔗种质
资源圃, 其中热带种 30 份, 中国种 15 份, 印度种 5 份。
具体材料名称见表 1。
1. 2摇 方法
实验设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第一实验基
地内 (开远),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设 3 次重复, 小区
为单行区, 行长 4 m, 行距 1. 2 m, 四周设有保护行, 实
验面积为 42. 5 m 伊 20 m, 下芽量每小区为 60 芽。 实验
为 2009 年 2 月春植蔗, 2011 年调查宿根萌发率、 分蘖、
有效茎数、 株高、 茎径、 锤度和自然条件下病虫害发生
情况, 并于 2012 年 1 月进行蔗糖分一次旋光化验。 宿根
蔗管理除松兜外, 其他与大田管理相同。
1. 3摇 调查方法和数据收集
甘蔗砍收后, 记录 50 份甘蔗栽培原种单位面积内
宿根蔗的蔗桩数, 在 2011 年 3 月下旬出苗末期 (见分蘖
时), 调查实际主茎苗数, 5 月份调查单位面积内总出苗
数 (分蘖苗数与主茎苗数的总和)。 同时对实验材料进
行一次病虫害调查。 10 月 21 日调查一次有效茎数, 11
月 24 日调查株高、 茎径、 锤度, 12 月 30 日再调查 1 次
锤度。 以上实验方法和数据参照蔡青和范源洪 (2006)
进行规范和标准化整理。
1. 4摇 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 EXCEL 进行数据统计。 计算出苗数 (死苗在
内) 占总宿根蔗桩数的百分比即宿根萌发率 (% ); 分
蘖率 (% ) 以分蘖苗数 (分蘖末期调查的总苗数与主茎
苗数之差) 与主茎苗数的比例来进行计算。 对宿根性
(以宿根萌发率和分蘖率来评价)、 有效茎 (条)、 株高
(cm)、 茎径 (cm)、 锤度 (%) 和蔗糖分 (%) 进行综
合分析, 以各优良性状前 10 份材料进行计分统计, 每份
材料的优异性状以 “*冶 来表示。 利用 SPSS13. 0 软件对
实验材料的株高、 茎径和锤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摇 结果与分析
利用 SPSS软件对区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
析, 结果表明, 宿根发株率、 分蘖率、 有效茎、
株高、 茎径、 11 月份和 12 月份锤度均表现差异
不显著, 如表 2 所示, 证明实验区组间无明显差
异, 数据可靠, 可进行种间和种内的比较分析。
2. 1摇 发株率和分蘖率分析
2. 1. 1摇 种间比较分析摇 通过数据分析表明, 50
份材料宿根萌发率在 7% ~ 184%之间, 差异较
大, 大部分宿根蔗宿根萌发率大于 100%的栽培
原种共有 18份, 其中热带种 10 份, 中国种 7 份,
印度种 1份, 分别占各种内参试材料的 33. 33% 、
46. 67%和 20. 00% 。 从图 1 可以看出, 中国种
竹蔗宿根萌发率普遍较高, 宿根性较好; 热带种
成茎率较高, 其部分种质宿根性较好, 如 KARA
KARA WA和红罗汉, 但典型的 “高贵冶 热带种
宿根性较差, 图 2 中所示的典型热带种越南牛
蔗、 拔地拉等萌发率都低于 50% , 宿根蔗呈明
显的退化趋势, 宿根性较差; 印度种苗期萌苗较
226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
晚, 在后期发株较多, 宿根性较好。 从种间分蘖
率来看, 50 份材料的分蘖率在 0 ~ 360%范围内。
其中中国种永胜蔗的分蘖率最高, 而热带种路打
士的分蘖率最低; 分蘖率在 200%以上的原种有 4
份, 分别为永胜蔗、 14NG124、 Guan A 和 KARA
KARA WA, 热带种、 中国种和印度种的种间平均
分蘖率分别为 110. 87%、 102. 06%和 142. 70%。
从种间的宿根发株率和分蘖率来看, 各种间宿根
性具有一定的差异, 尤其是热带种种内差异较为
明显, 其平均分蘖率虽然高于中国种, 但在后期
的株高、 有效茎数和产量等方面较差; 中国种平
均发株率较好, 宿根性好, 在宿根蔗的长势和产
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 1. 2摇 种内比较分析摇 热带种种内比较分析表明,
表 1摇 参试材料名称及种名
Table 1摇 The state of material and species name
序号
Sequence
number
摇 摇 摇 摇 名称 Name 种名Species name
序号
Sequence
number
摇 摇 摇 摇 摇 名称 Name 种名Species name
1 Badila (拔地拉) S. officinarum L. 26 NC20 S. officinarum L.
2 Black Cheribon (黑车里本) S. officinarum L. 27 Zopilota S. officinarum L.
3 Christalina (克林斯它林那) S. officinarum L. 28 28NG251 S. officinarum L.
4 Loether (路打士) S. officinarum L. 29 Kewali S. officinarum L.
5 27MQ1124 S. officinarum L. 30 KARA KARA WA S. officinarum L.
6 Bar Wil Spt S. officinarum L. 31 SiChuan Reed cane (四川芦蔗) S. sinense R.
7 KaFanQueLi (卡凡雀利) S. officinarum L. 32 DeYang big leaves (德阳大叶子) S. sinense R.
8 57NG155 S. officinarum L. 33 HeNanXuChang cane (河南许昌蔗) S. sinense R.
9 48Mouna S. officinarum L. 34 GuangXi bamboo cane (广西竹蔗) S. sinense R.
10 Vietnam NiuZhe (越南牛蔗) S. officinarum L. 35 GuiLin bamboo cane (桂林竹蔗) S. sinense R.
11 Red Arhat (红罗汉) S. officinarum L. 36 GiangXi bamboo cane (江西竹蔗) S. sinense R.
12 Manjar S. officinarum L. 37 TanZhou bamboo cane (潭州竹蔗) S. sinense R.
13 Muck che S. officinarum L. 38 NanFeng bamboo cane (南丰竹蔗) S. sinense R.
14 NC32 S. officinarum L. 39 GuangZe bamboo cane (光泽竹蔗) S. sinense R.
15 28NG16 S. officinarum L. 40 GuiXi bamboo cane (贵溪竹蔗) S. sinense R.
16 51NG90 S. officinarum L. 41 HeQingCao sugarcane (合庆草甘蔗) S. sinense R.
17 51NG92 S. officinarum L. 42 YongSheng cane (永胜蔗) S. sinense R.
18 51NG103 S. officinarum L. 43 WenShan cane (文山蔗) S. sinense R.
19 51NG150 S. officinarum L. 44 Uba (友巴) S. sinense R.
20 96NG14 S. officinarum L. 45 Cayana 10 S. sinense R.
21 96NG16 S. officinarum L. 46 Nagans S. barberi J.
22 Cana Blanca S. officinarum L. 47 Pansahi S. barberi J.
23 Guan A S. officinarum L. 48 Nagori S. barberi J.
24 Keong Java S. officinarum L. 49 HATUNI S. barberi J.
25 14NG124 S. officinarum L. 50 Mungo S. barberi J.
表 2摇 区组间各性状方差分析
Table 2摇 The several traits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block
性状 Character 平方和 SS df摇 均方 MSS F摇 显著性 P
宿根发株率 43. 206 2摇 21. 603 0. 983 0. 377摇
分蘖率 52. 235 2摇 26. 117 1. 589 0. 208摇
有效茎 426. 613 2摇 213. 307 0. 282 0. 755摇
株高 1644. 277 2摇 822. 139 0. 523 0. 594摇
茎径 0. 590 2摇 0. 295 0. 800 0. 451摇
11 月锤度 1. 152 2摇 0. 576 0. 141 0. 868摇
12 月锤度 4. 070 2摇 2. 035 0. 383 0. 682摇
3265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刘洪博等: 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图 1摇 宿根发株率
Fig. 1摇 The ratoon sprouting rate
1. 桂林竹蔗; 2. 红罗汉; 3. 14NG124; 4. 文山竹蔗; 5. 合庆草甘蔗; 6. canablanca; 7. 51NG103; 8. 28NG16; 9. mango; 10. 28NG251;
11. 27MQ1124; 12. KARA KARA WA; 13. 江西竹蔗; 14. HAUTNI; 15. 河南许昌蔗; 16. 卡凡雀利; 17. 克林斯它林那;
18. Keongjava; 19. Nangans; 20. kewali; 21. cayana10; 22. 越南牛蔗; 23. 51NG92; 24. 48Mouna; 25. Nagori
宿根发株率在 6. 67% ~ 160. 00%之间, 宿根性
差异较大, 其中宿根性最好的种质为 Guan A,
最差的种质为路打士; 典型的热带种和非典型的
热带种分蘖率差异较大, 如 14NG124、 Guan A
和 KARA KARA WA 分蘖率都在 200%以上, 而
路打士和拔地拉的分蘖率最差。 中国种宿根发株
率在 40. 63% ~ 183. 87%之间, 其中桂林竹蔗宿
根发株率最高, 宿根性最好, Cayana10 宿根发
株率最低, 宿根性较差的种质为江西竹蔗和潭州
竹蔗; 中国种的分蘖率在 20. 60% ~ 360. 00%之
间, 其中永胜蔗的分蘖率最高, 宿根性较好, 但
成茎率不如光泽竹蔗。 印度种由于发株较晚, 宿
根发株率有一定的差异, 分蘖率在 87. 70% ~
178. 90%之间, 差异较小, 但宿根性普遍较好。
其中分蘖率最高的为 Nagans, 最低的为 mungo。
2. 2摇 数量性状分析
2. 2. 1摇 种间数量性状比较分析摇 宿根蔗的调查
结果表明, 50 份参试材料有效茎最多的为光泽
竹蔗, 平均每公顷为 206 250 株, 有效茎最少的
为路打士。 从种间有效茎的比较分析来看, 中国
种的平均有效茎多于印度种, 而印度种的平均有
效茎数多于典型的热带种。 通过对株高、 茎径及
锤度的调查,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平均株高达到
220 cm以上的有四川芦蔗、 48Mouna、 27MQ1124
和 KeongJava, 株高矮于 130 cm 的有 NC20、 江
西竹蔗、 卡凡雀利和拔地拉, 宿根蔗的种间株高
比较结果表明: 中国种>印度种>热带种。 茎径
大于 3. 50 cm的原种有热带种拔地拉、 28NG251
和红罗汉, 而茎径小于 2. 00 cm 的主要为印度
种。 从锤度性状来看, 平均锤度在 21%以上的
共有 9 个原种, 其中热带种 4 份, 中国种 5 份。
11 月份锤度最高的为 Bar Wil Spt, 12 月份锤度
最高的原种为中国种德阳大叶子, 平均锤度为
22. 73% , 锤度较高的种质在 11 月和 12 月份的
锤度变化中, Bar Wil Spt、 河南许昌蔗和永胜蔗
没有明显变化, 德阳大叶子、 48Mouna、 14NG124
和光泽竹蔗的锤度有一定升高, 而 Cayana10 和
Pansahi两个种质的锤度有所下降, 属于早熟种
质。 从蔗糖分含量来看, 热带种 28NG251 和
14NG124 蔗糖分含量最高, 分别为 15. 72% 和
15. 03% , 蔗糖分最低的为 Muck Che。
2. 2. 2摇 种内数量性状比较分析摇 宿根蔗中, 热
带种的有效茎数差异较大, KARA KARA WA、
Muck Che和 Cana Blanca的有效茎较多, 而路打
士、 NC20、 卡凡雀利和拔地拉等热带种的有效
茎数较少; 株高、 茎径、 锤度和蔗糖分值最大的
材料分别为 48Mouna、 拔地拉、 Bar Wil Spt 和
28NG251; Bar Wil Spt 在 11 月和 12 月份的锤度
无明显变化, 而 51NG150、 51NG103、 27MQ1124
和 28NG251 的锤度升高较为明显。 在中国种中,
426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
光泽竹蔗的有效茎最多, 但蔗糖分含量不高; 四
川芦蔗是栽培原种中株高性状最好的种质, 但茎
径和蔗糖分表现较差; Cayana10 是中国种内茎
径最粗的材料; 锤度和蔗糖分含量最高的材料为
德阳大叶子; 在 11 月和 12 月份, 锤度升高较大
的种质为南丰竹蔗和潭州竹蔗, 友巴、 永胜蔗和
河南许昌蔗变化不大, 其他种质锤度均略有升高。
印度种的株高、 茎径和锤度等数量性状差异不大,
主要特点是茎小、 抗逆性强, 其中 HAUTNI在印
度种中的有效茎最多。
2. 3摇 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
对栽培原种宿根蔗的宿根性、 有效茎、 株高、
茎径、 锤度和蔗糖分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在各性
状的前 10份优异材料中, 有 21 份材料含有两个
以上优良性状, 其中热带种 14 份, 中国种 7 份,
占各参试种的比例分别为 46. 67%和 46. 67%。 从
表 4 中可以看出, 热带种 14NG124 的综合性状
表现最佳, 其宿根发株率、 平均分蘖率、 平均
茎径和蔗糖分分别达到 144. 44% 、 354. 50% 、
3. 20 cm 和 15. 03%, 其次为光泽竹蔗、 28NG251、
德阳大叶子、 48Mouna、 河南许昌蔗、 Bar Wil
Spt、 合庆草甘蔗、 27MQ1124、 红罗汉、 Cay鄄
ana10 和 57NG155; 两个性状表现优异的材料共
有 9 份, 结果如表 4 所示。
表 3摇 栽培原种宿根蔗数量性状
Table 3摇 The quantitative trait of ratoon sugarcane from cultivate protospecies
种质名称
Species name
平均分蘖率
Average tillering
rate / %
平均有效茎
Average millable
stalks(stick / hm2)
平均株高
Average stalk
length / cm
平均茎径
Average stalk
length / cm
11 月平均锤度
Average brix
in Nov. / %
12 月平均锤度
Average brix
in Dec. / %
蔗糖分
Sucrose in
cane / %
红罗汉 54. 5 88187 155 3. 51 18. 99 19. 85 13. 23
拔地拉 11. 5 23604 100 3. 71 18. 57 20. 82 13. 4摇
黑车里本 70. 8 45833 167 2. 96 20. 76 20. 85 11. 99
克林斯它林那 81. 8 35417 156 3. 02 19. 28 20. 22 11. 94
路打士 0. 0 4167 150 2. 88 15. 6摇 17. 9摇 10. 48
越南牛蔗 100摇 摇 28479 145 3. 48 15. 51 16. 8摇 8. 74
卡凡雀利 166. 7摇 19792 103 2. 72 16. 91 18. 9摇 8. 12
27MQ1124 101. 9摇 122917 232 3. 15 18. 55 21. 22 11. 89
Cana Blanca 96. 4 150000 204 2. 16 18. 03 20. 38 11. 55
Bar Wil Spt 45. 8 104167 181 2. 94 21. 85 21. 88 13. 76
Guan A 222. 2摇 44792 189 2. 35 18. 2摇 20. 78 10. 87
57NG155 182. 6摇 56250 214 2. 46 19. 52 19. 8摇 13. 66
Keong Java 131. 0摇 128125 228 2. 29 15. 47 17摇 摇 8. 26
48Mouna 105. 7摇 79854 234 3. 18 20. 43 21. 56 12. 9摇
Manjar 50. 0 81250 159 2. 59 18. 34 19. 7摇 9. 22
友巴 67. 8 128125 205 2. 11 18. 37 18. 54 11. 13
江西竹蔗 67. 2 89583 109 2. 14 18. 8摇 19. 78 11. 71
四川芦蔗 71. 7 131250 269 2. 02 15. 72 16. 8摇 10. 26
潭州竹蔗 78. 9 71875 133 1. 46 19. 35 21. 34 12. 53
德阳大叶子 109. 3摇 178125 207 2. 22 21. 01 22. 73 14. 84
南丰竹蔗 89. 1 187500 196 1. 71 17. 67 19. 16 12. 82
光泽竹蔗 85. 0 206250 213 1. 96 19. 95 21. 28 11. 63
河南许昌蔗 100. 0摇 110417 214 2. 65 21. 83 21. 86 13. 73
贵溪竹蔗 31. 7 65625 162 1. 99 18. 8摇 19. 78 11. 35
广西竹蔗 110. 2摇 132292 214 2. 52 18. 27 19摇 摇 11. 88
Cayana10 196. 6摇 64583 217 2. 7摇 20. 15 19. 78 13. 25
桂林竹蔗 105. 1摇 136458 200 2. 23 13. 39 14. 1摇 7. 56
合庆草甘蔗 61. 7 166667 218 2. 34 18. 56 19. 72 12. 29
Muck Che 88. 3 183333 200 1. 9摇 15. 36 16. 5摇 5. 13
NC32 171. 0摇 64583 151 2. 34 17. 83 18. 3摇 12. 43
14NG124 254. 5摇 35417 133 3. 2摇 19. 99 20. 36 15. 03
5265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刘洪博等: 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㐚㶕 ᇺই ௴ᐹᤇᤀᓣ ᇺ ዞᅳႥᡙᔠႥࣩᓣʐ
䉕ऺ⼝
ଢ଼ᡥᓴይᔱᓴ Ⴓᑉቑᓴ
Ꭰܳ㭃⢴
ዪׯᓴʘᑉᓴ ᡫᔱᤓᤓᓴʘᔱႳ
ʘᑉᡫᓴ ᣤ ᠢ
Ꭰᰶ᩵㠻
ዪׯᓴʘᑉᓴ ቑᔱᤓᤓᑉᤚᤓᓴ
ᡫᑉᤓҪཽᡫᔱይҪ ᣤ ၘቑԦɥ
Ꭰᵗ倅
ዪׯᓴʘᑉᓴ ᡫᑉᤓҪ
ᤓᓴႳᡫၘ ᣤ ይቑ
Ꭰ㠻ᒱ
ዪׯᓴʘᑉᓴ ᡫᑉᤓҪ
ᤓᓴႳᡫၘ ᣤ ይቑ
ϕϕ ᰵᎠ䩑Ꮣ
ዪׯᓴʘᑉᓴ ᤚʘᔱନ
ᔱႳ પᆁׯ ᣤ ᠢ
ϕԦ ᰵᎠ䩑Ꮣ
ዪׯᓴʘᑉᓴ ᤚʘᔱନ
ᔱႳ ᧉᓴይ ᣤ ᠢ
㩄㈃ܳ
ଢ଼ࣲይʘᆁᓴ ᔱႳ
ይᑉႳᓴ ᣤ ᠢ
Ԧआપϕ Ꭲ ϕሉᎢԗԗ ϕᎢ࿋ ሉ ϕԦ ϕआ ϕᎢ ϕࣷ ϕϕ आࣷ
ԦआપԦϕ ࣷआ आ ࿋ሉԦԦࣷ ϕ ሉ Ꭲ ϕआ आ Ԧϕ ࿋ ϕ ᎢԦ
ϕપࣷԗ ϕआ आ Ԧԗआሉ ϕሉԦ Ԧ आ ϕआ Ꭲ Ԧԗ ࿋Ԧ ϕϕ Ꭲ
ᣱዪኃዪ ᣱዪኃዪ ۲ዪ Ԧϕԗ Ԧԗϕሉࣷ ϕ࿋ ϕ ϕआ ϕआ आ ϕԗ ԗԦ
ϕપϕԗሉ ԦԦ ԗ ሉϕࣷሉआ ϕ࿋ࣷ Ԧ ϕᎢ ࣷ࿋ Ԧԗ ϕሉ Ԧሉ
Ҫᓴऊᑉᤓᔱ Ꭲआ ࣷ ᎢԦࣷϕᎢ ϕᎢࣷ ϕ ࣷሉ ϕआ Ԧϕ Ԧԗ Ԧआ ϕϕ Ꭲ
ϕપϕԗ ϕआሉ Ꭲሉࣷ ϕ࿋ Ԧ ࿋ϕ ϕᎢ ሉሉ Ԧԗ ԗ ϕ࿋
પऀԦԗ आ ࿋ ϕϕࣷᎢࣷ ϕԦԦ Ԧ Ԧሉ ϕᎢ ࣷ ϕࣷ ϕԦ ϕԦ
ࣷપϕ࿋ आ Ԧ ሉԗԦԗआ ϕᎢԦ Ԧ ϕ ϕᎢ ࿋ሉ ϕआ ࿋आ ϕϕ ሉ
Աᆁᡥᔱᤓᆁᡫᑉ ሉआ Ԧ ࿋ᎢԦԦࣷ Ԧԗԗ ሉ ࿋Ԧ ϕआ Ԧ ϕࣷ ϕआ Ꭲ ࿋ࣷ
ࣷપϕ ϕ࿋आ आ आᎢԗԗ ϕᎢሉ Ԧ Ꭲ࿋ ϕᎢ ᎢԦ ϕआ Ԧ ϕԗ Ԧ
ϕપࣷԦ ϕ࿋आ ϕԗ࿋ϕᎢ ϕᎢԦ Ԧ Ꭲሉ ϕࣷ आሉ ϕࣷ ࣷआ ϕԦ Ꭲआ
Ⅵ㘉㩄 ሉԗ ԗ ϕሉ࿋ϕᎢ ϕࣷ ϕ ࣷ Ԧϕ ࿋Ԧ Ԧϕ ࿋ ϕϕ Ꭲ࿋
᪴ᆞ〦㩄 Ԧԗ आϕԦԗ ԦԗᎢ Ԧ ሉԦ ϕआ ࣷ ϕࣷ ϕϕ Ԧ
᥌ࣲႳᆁ आᎢ Ꭲ ϕሉϕԦԗ ϕ࿋ሉ Ԧ ԗԦ ϕ ԗᎢ ϕआ ࣷ ϕԦ आ
પᑉᑉႳ ϕᎢआ ࣷ ϕԗԗԗԗԗ ϕᎢ ϕ आԦ ϕࣷ ࿋ Ԧԗ ԗआ ϕϕ ሉࣷ
પᑉᆁʘᔱ ϕआ ϕ ϕሉआϕआआ Ԧԗࣷ Ԧ ԗ࿋ ϕᎢ ࣷ ϕआ ࣷሉ ϕԦ आࣷ
۠ᑉႳᑉၘᔱ ϕϕ Ԧ Ꭲԗआሉሉ ϕआԦ Ԧ Ꭲ Ԧԗ ሉ Ԧԗ ϕԦ ࣷ
̶ዪЈપ ϕԦᎢ ϕᎢआ࿋Ꭲࣷ ϕࣷԦ ϕ ሉࣷ ϕࣷ Ꭲࣷ Ԧԗ ࣷ ϕϕ ϕࣷ
㶕 ই хᐯᱽ᫆㐩वᕔ⟣䃱Ф
ᑉᤚᤓᓴ ࿋ ၘᓴ ይᆁቑᡥʘᓴၘᓴႳᔱׯᓴ ᡫʘᑉᔱᡫ ᓴׯᑉᤓࣲᑉᡫᓴ ᡫᆁ ଢ଼ࣲᡥᓴʘᔱᆁʘ ቑᑉᡫᓴʘᔱᑉᤓ
䉕ऺ⼝
ଢ଼ᡥᓴይᔱᓴ Ⴓᑉቑᓴ
წᵦᕔ
ኃᑉᡫᆁᆁႳ
ᑉᤚᔱᤓᔱᡫᡷ
Ꭰᰶ᩵㠻
ዪׯᓴʘᑉᓴ ቑᔱᤓᤓᑉᤚᤓᓴ
ᡫᑉᤓҪ
Ꭰᵗ倅
ዪׯᓴʘᑉᓴ ᡫᑉᤓҪ
ᤓᓴႳᡫၘ
Ꭰ㠻ᒱ
ዪׯᓴʘᑉᓴ ᡫᑉᤓҪ
ᤓᓴႳᡫၘ
ϕԦ ᰵᎠ䩑Ꮣ
ዪׯᓴʘᑉᓴ ᤚʘᔱନ
ᔱႳ ᧉᓴይ
㩄㈃ܳ
ଢ଼ࣲይʘᆁᓴ
ᔱႳ ይᑉႳᓴ
㐩व䃱Ф
ऀᆁቑᡥʘᓴၘᓴႳᔱׯᓴ
ᓴׯᑉᤓࣲᑉᡫᓴ
ϕ࿋પϕԦ࿋
ٶ∪〦㩄
ԦआપԦϕ
ᓤ䭠๔णၽ
࿋आ᥌ᆁࣲႳᑉ
⇠ࢄ䃥ᬹ㩄
ଲᑉʘ ۲ᔱᤓ ଢ଼ᡥᡫ
वᎳ㡶⩅㩄
ԦᎢ᥌͆ϕϕԦ࿋
㏏㒄ⅶ
ऀᑉᡷᑉႳᑉϕԗ
Ꭲપϕ
Ⅵ㘉㩄
Աᆁᡥᔱᤓᆁᡫᑉ
Ԧआપϕ
ٸ᳄Ⴐ᳄䗐
ᣱዪኃዪ ᣱዪኃዪ ۲ዪ
ࢄ͝〦㩄
ࣲᑉႳ ዪ
ϕપϕԗ
᠁ౝ៶
䄡ᬻ᧙ წᵦᕔВწᵦࣾᵗ⢴হܳ㭃⢴Გ䔈㵹䃱Ф
ᧉᓴይʘᔱᡥᡫᔱᆁႳ᧙ ၘᓴ ʘᑉᡫᆁᆁႳ ʘᑉᡫᓴ ᑉʘᓴ ᓴׯᑉᤓࣲᑉᡫᓴʑ சᆁʘ ʘᑉᡫᆁᆁႳ ᡥʘᆁࣲᡫᔱႳ ʘᑉᡫᓴ ᑉႳʑ ᡫᔱᤓᤓᓴʘᔱႳ ʘᑉᡫᓴ
Ԧ Ḻ ➖ ܳ ㆨ ̻ 䉱 ⎽ ႓ ្ す ሉ ࢤ
2. 4摇 栽培原种宿根蔗感病率和枯心苗率况分析
由于本实验所在地四周均为甘蔗种植地块,
宿根蔗的病虫害易受影响, 从表 5 可以看出, 在
人工灌溉、 通风良好、 气候湿润的条件下, 栽培
原种感染花叶病较重, 50 份参试材料有 20 份感
染花叶病, 6 份材料感染黑穗病, 部分材料同时
感染两种病, 例如四川芦蔗和卡凡雀利同时感染
褐条病和花叶病, 而德阳大叶子、 广西竹蔗和文
山蔗同时感染花叶病和黑穗病。 从种间的感病情
况来看, 热带种、 中国种和印度种感染花叶病的
比例分别为 31% 、 56. 25%和 20% , 感染黑穗病
的比例分别是 3. 45%、 31. 25%和 0。 从宿根蔗枯心
苗比率来看, 热带种拔地拉、 越南牛蔗和 51NG92
的枯心苗率较高, 分别为 31. 00% 、 16. 70%和
14. 30%, 而路打士、 NC32、 51NG103、 96NG14、
NC20 和 kewali 的枯心苗率为 0; 中国种合庆草
甘蔗、 贵溪竹蔗和江西竹蔗的枯心苗率较高, 而
永胜蔗和文山蔗的枯心苗率较低, 但总体比热带
种的枯心苗率低; 印度种的枯心苗率在 0 ~ 4. 9%
之间, 是栽培原种中枯心苗率最低的种。
3摇 讨论
3. 1摇 栽培原种宿根蔗性状评价分析
甘蔗栽培原种是甘蔗杂交品种的主要血缘,
在株高、 茎径和锤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
宿根性往往不好, 受种性、 温度、 干旱、 水分、
病虫害、 机械损伤和土壤等方面的影响较大
(李奇伟等, 2003; 李杨瑞等, 2010), 例如在正
常的大田管理下, 江西竹蔗和拔地拉的株高并没
有表现出正常水平, 卡凡雀利在苗期就受到花叶
表 5摇 参试材料感染病虫害情况
Table 5摇 The stat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test materials
序号
Sequence
number
名称 Name
感病情况
State of
an illness
分蘖期枯
心苗比率
The rate
of dead
seeding / %
序号
Sequence
number
名称 Name
感病情况
State of
an illness
分蘖期枯
心苗比率
The rate
of dead
seeding / %
1 拔地拉 花叶病 31摇 26 NC20 0摇
2 黑车里本 花叶病 9. 6 27 Zopilota 3. 8
3 克林斯它林那 7. 2 28 28NG251 花叶病 3. 9
4 路打士 0摇 29 Kewali 0摇
5 27MQ1124 6摇 30 KARA KARA WA 黑穗病 2. 5
6 Bar Wil Spt 5摇 31 四川芦蔗 花叶病、 锈病 5. 5
7 卡凡雀利 褐条病、 花叶病 8. 6 32 德阳大叶子 花叶病、 黑穗病 2. 5
8 57NG155 3. 1 33 河南许昌蔗 5. 2
9 48Mouna 2. 2 34 广西竹蔗 花叶病、 黑穗病 3摇
10 越南牛蔗 16. 7摇 35 桂林竹蔗 花叶病 2. 5
11 红罗汉 2. 9 36 江西竹蔗 黑穗病 7. 3
12 Manjar 4. 5 37 潭州竹蔗 花叶病 5. 4
13 Muck Che 9. 5 38 南丰竹蔗 5. 1
14 NC32 花叶病 0摇 39 光泽竹蔗 4. 3
15 28NG16 3摇 40 贵溪竹蔗 花叶病 7. 6
16 51NG90 6摇 41 合庆草甘蔗 花叶病 9. 8
17 51NG92 14. 3摇 42 永胜蔗 0. 7
18 51NG103 花叶病 0摇 43 文山蔗 花叶病、 黑穗病 1. 9
19 51NG150 花叶病 0. 9 44 友巴 花叶病 4. 5
20 96NG14 花叶病 0摇 45 Cayana 10 黑穗病 2. 3
21 96NG16 2. 8 46 Nagans 4. 7
22 Cana Blanca 6. 6 47 Pansahi 0摇
23 Guan A 花叶病 0. 9 48 Nagori 花叶病 2. 1
24 Keong Java 1摇 49 HATUNI 3. 7
25 14NG124 花叶病 4. 3 50 Mungo 4. 9
7265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刘洪博等: 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病和褐条病的侵染, 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枯心苗
率也较高。 宿根蔗中, 中大茎种的发株率、 分蘖
率和有效茎数表现较差, 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种
性相关, 另一方面, 中大茎种在砍蔗时对根系的
破坏较细茎种重, 砍收后没及时补救, 造成发株
率降低; 部分材料的发株率低与原种的出苗快慢
和种性退化有关, 如光泽竹蔗在苗期的发株率不
高, 但后期成茎率高, 印度种出苗较慢, 前期弱
小, 调查的发株率较低, 由于纤维分含量较高,
枯心苗较少, 后期的分蘖和有效茎较多。 从宿根
蔗株高的比较结果来看, 印度种的平均株高高于
热带种, 这主要表现在宿根蔗中, 印度种的宿根
性和抗逆性强于部分典型的热带种, 而部分热带
种在病虫害、 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影响下不能发挥
种性优势。
在感病方面, 中国种的感病率高于热带种和
印度种, 但在株高和锤度方面具有优势, 例如德
阳大叶子的锤度和四川芦蔗的株高均高于其他
种, 从前人的研究结果来看, 广西竹蔗是属于抗
黑穗病种质, 发病率在 0. 1% ~ 10% (周耀辉
等, 1996), 本实验在正常田间管理下获得广西
竹蔗的感病植株, 与前人研究的环境不同, 不能
明确感染哪一黑穗病生理小种 (许莉萍和陈如
凯, 2000), 因此实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并
不矛盾。
在综合性状的评价中, 分别取各性状的前
10 份优良材料进行综合评价, 其平均发株率、
分蘖率、 有效茎、 株高、 茎径、 锤度和蔗糖分分
别在 110.00% 、 170. 00% 、 137 500 条 / hm2、 210
cm、 3. 00 cm、 21. 00%和 13. 23%以上, 筛选出
的各等级优良材料分别占栽培原种 3 个种内参试
材料的 2% 、 28%和 14% , 能够较好的体现优良
种质。
3. 2摇 甘蔗栽培原种资源的保育评价
保护和利用好甘蔗栽培原种资源, 对甘蔗育
种和优良基因资源的挖掘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从
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甘蔗栽培原种的宿根
性、 枯心苗和感病率是资源保育需要注意的关键
性指标。 弱宿根蔗如路打士和 57NG155 可以通
过不断的繁殖更新来加强保育, 保证种质的提供
利用; 但弱宿根蔗在苗期和分蘖期的病虫害防控
不当, 很容易造成原种资源的绝种现象。 以宿根
蔗为例: 热带种卡凡雀利宿根蔗的发株率为
60% , 同时又严重感染花叶病和褐条病, 在植株
生长缓慢的条件下, 虫害的枯心苗比率升高至
8. 6% ; 热带种拔地拉和越南牛蔗宿根发株率分
别为 48%和 39. 1% , 且枯心苗比率高达 31%和
16. 7% , 很容易出现绝种现象。 因此为保证国家
甘蔗种质资源圃栽培原种的保育和提供利用, 必
须加强上述弱势资源的正常生长和病虫害防控。
4摇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 50 份甘蔗原种的宿根性、 株
高、 茎径、 锤度和蔗糖分等进行分析, 从育种的
综合利用价值来看, 热带种的茎径和蔗糖分具有
较强优势, 中国种在株高、 抗逆性和锤度方面具
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而印度种在纤维分利用方面
较好, 并通过 11 和 12 月份的锤度变化分析了早
熟种质。 通过评价筛选出 21 份含有 2 个以上优
良性状的材料, 其中含 3 个优良性状的有 11 份
材料, 含 4 个优良性状的有 1 份材料。 同时分析
了弱宿根和病虫害对甘蔗栽培原种资源保育的影
响, 为资源保育和种质提供利用奠定了基础。
也参摇 考摇 文摇 献页
李奇伟, 陈子云, 梁洪等, 2003. 现代甘蔗改良技术 [M]. 广
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1
李杨瑞, 2010. 现代甘蔗学 [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313—317
张木清, 王华忠, 白晨, 2005. 糖料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育种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49—51
Cai Q (蔡青), Fan YH (范源洪), 2006. Descriptors and Data
Standard for Sugarcane (Saccharum officinarum L. ) (农作物种
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甘蔗) [M]. Beijing: China Agricul鄄
tural Press, 8
D忆Hont A, Grivet L, Feldmann P et al., 1996.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double genome structure of modern sugarcane cultivars (Sac鄄
charum spp. ) by molecular cytogenetics [J] .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50: 405—413
Jang Y (江永), Chen K (陈凯), Hang YF (黄毓芬), 2004.
Characters of growing and yielding components in sugarcane ra鄄
toon [J] . Sugar Crops of China (中国糖料), (2): 22—26
Li HG (黎焕光), Tang YM (谭裕模), Tang F (谭芳) et al.,
2011. Breeding of new sugarcane variety Guitang 31 with high
productivity sugar content and ratoon ability [J] . Seed (种子),
(8): 116—118
826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
Milligan SB, Martin FA, Gravois KA, 1996. Inheritance of sugarcane
ratooning abi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younger crop traits to older
crop traits [J] . Crop Science, 36 (1): 45—60
Qin W (覃伟), Wu CW (吴才文), Zeng QC (曾千春) et al.,
2012. Ratooning traits in sugarcane progenies of ROC varieties as
female parents [ J] .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8
(1): 1—7
Wang RG (王汝贵), Yang J (杨坚), Liang ZX (梁兆新) et al.,
2004. Expermental optimization study on working parameters of
sugarcane harvester cutter [ J] . Journal of Agricultura Mecha鄄
nization Research (农机化研究), (4): 144—147
Xu LP (许莉萍), Chen RK (陈如凯), 2000.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smut and smut resistance breeding in sugarcane
[J] .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福建农业学报),
15 (2): 26—31
Zhang YB (张跃彬), LIU SC (刘少春), 1999. Studies on the cul鄄
tural techniques of high yield and high effective for irrigating ra鄄
toon cane in Yunnan [J] . Sugar Crops of China (中国糖料),
(3): 31—34
Zhang Q (张琼), Qi YW (齐永文), Zhang CM (张垂明) et al.,
2009. Pedigree analysis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core par鄄
ents of sugarcane in Mainland China [ J] . Guangdong Agricul鄄
tural Sciences (广东农业科学), (10): 44—48
Zhang RH (张荣华), He H (何红), Zhang GM (张革民) et al.,
2011. Breeding of nes sugarcane variety Guitang 29 with high
ratoon ability [J] . Sugar Crops of China (中国糖料), (1):
1—4
Zhou RH (周耀辉), Huang HN (黄鸿能), Li JF (李家芳) et al.,
1996. Studies on characteristic of sugarcane germplasm at Hain鄄
an sugarcane breeding station ( I) [ J] . Sugarcane and Cane鄄
sugar (甘蔗糖业), (2): 5—10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筌
书讯 《自然保护区展望: 以历史使命、 生存战略为视觉》 书讯
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工程师陶思明编著的 《自然保护区展望: 以历史使命、 生存战略
为视觉 》 一书, 由科学出版社 2013 年 1 月出版。 本书定价: 128 元; ISBN: 789鄄7鄄03鄄035872鄄1。
本书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历史使命和生存战略问题, 通过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与经济、 社会、 文化、 教育、 科学及至人们日常生产、 生活等广泛领域的密切联系, 试图在全社会唤
起充分的保护自觉和对自然保护区文化的认同; 揭示自然保护区以 “自然为本冶 的本质和 “以人为
本冶 社会中 “人冶 在捍卫自然生态利益上的局限性。 认为以实现国家保护目标为导向, 始终坚持生
态优先的思想和决策方向, 始终追寻有利于落实保护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既坚守生态底线不退缩, 也
努力争取更和谐保护, 寻求保护的软着陆, 自然保护区事业才有望在曲折前行中展现乐观的未来。 这
事关当代人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本书从 6 个方面探讨了保护区的使命、 目前存在问题及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 书后附有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简表, 三区面积、 所在地、 主要保护对象等基本信息更为详细。 本书适合各级政府经济发
展、 自然保护、 公共服务、 财政支持等部门, 国土规划、 产业布局、 区域发展、 资源环境等研究单
位, 以及涉自然保护区法规政策制定、 开发建设审批管理、 三农及社区工作、 公众传媒、 环保志愿
者、 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广大自然保护和保护区工作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
第一编摇 历史使命
1 永远的自然生态利益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 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白和象征
3 全民受益的公共服务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4 社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
第二编摇 生存战略
5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思想和决策方向摇 摇 摇 6 始终追寻有利于落实保护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陶思明)
9265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刘洪博等: 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