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21 期 2015 年 11 月
·3131·
·中药现代化论坛·
中药组分配伍理论与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
赵天增,张海艳,董建军,屈凌波
河南省科学院 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中药组分配伍理论经过近 20 年的研究,已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组学、配伍、指纹是中药组分配伍理论的 3
个关键词,即中药组分配伍理论将现代“组学”理念与传统“配伍”理念通过“指纹”图谱紧密地结合起来。中药现代化已
经发展到了在中药组分配伍理论指导下,采用指纹图谱特别是反门控去偶(inverse gated decoupling,IGD)13C-NMR 偶联指
纹图谱方法,研究现代中药的阶段。
关键词:中药组分;活性组分;组分配伍;反门控去偶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组学;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5)21 - 3131 - 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21.001
Multi-components compatibility theo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IGD 13C-NMR coupling fingerprint
ZHAO Tian-zeng, ZHANG Hai-yan, DONG Jian-jun, QU Ling-bo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Products, 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Multi-components compatibility theo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has been more and more mature and perfect,
because of the efforts of man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for nearly 20 years. Omics, compatibility, and fingerprint are the
three key words of the multi-components compatibility theory. Namely in multi-components compatibility theory, modern “omics” and
traditional “compatibility” are closely combined through “fingerprint”. The modernization of CMM has developed to such a stage that
the fingerprint (especially IGD 13C-NMR coupling fingerprint)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study morden CM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ulti-components compatibility theory.
Key words: multi-component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ctive components; multi-components compatibility; IGD 13C-NMR coupling
fingerprint; omics; fingerprint
中医药理论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经历了近 3 000
年漫长发展过程,为人民的健康、繁衍生息发挥了
重大作用。如何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
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如
何使中医药走向世界?为此,国家提出了中药现代
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于是中医药研究在国内外
均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快速发展,给中医药研究带
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长期以来,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包
括活性成分研究、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研究、活性成
分配伍和中药药性研究等)缺乏新的思路和有效的
方法,基本无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
无法定量把握药效物质在中药中的主导作用,由此
形成了中药与“现代”难以接轨的落差,严重地阻
碍了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迫切需要新理论、
新方法指导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1 中药组分配伍理论
1.1 中药组分配伍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中药组分配伍理论从提出到发展走过了近 20
年的路程,主要介绍几个代表性研究理论和方法。
收稿日期:2015-08-0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B18B04-5);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104019-1);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12101310600)
作者简介 赵天增(1941—),男,河南郑州人,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和波谱解析研究。
Tel: (0371)65353128 E-mail: tianzeng_zhao@163.co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21 期 2015 年 11 月
·3132·
1.1.1 中药组分配伍理论 张伯礼和王永炎院士[1-2]
以 5 个古今名方为样本,以配伍配比为切入点,开
展以介于中药饮片和中药单一化学成分之间的有效
化学物质部位或成分群(即有效化学组分)为重点
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创建了以“标准组分、
组效关系、配伍配比优化设计”为技术特征的,以
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新模式,称为中药组分配
伍理论。
1.1.2 中药化学物质组学 罗国安等[3-5]依据系统
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以中药化学物质组学的
理念研究中药。中药化学物质组学是研究中药化学
物质组的组成及其变化与生物体系的动态响应的相
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化学物质组是指一定条件下作
用于生物系统的外部扰动系统的所有化学物质和
(或)化学成分的集合。
1.1.3 本草物质组设想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
施,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糖组学等一系列组学
研究相继被提出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中药研
究,梁鑫淼等[6-7]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设想和计划。
本草物质组设想将中药复杂体系分成含有多种
相似成分的多化合物组,旨在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
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阐述中药
的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
1.1.4 现代中药饮片论 根据传统中药饮片配伍理
论,笔者[8-10]认为应明确将中药组分配伍理论中的
中药组分称为现代中药饮片。现代中药饮片的概念
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道地
药材进行炮制或对传统中药饮片进行进一步炮制,
然后用中药指纹图谱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量一般要超过 50%,达到活性成分清楚、比
例明确的要求。这样得到的产品经过现代药理和中
药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后即为现代中药饮片,既可用
于中医辨证施治,又可用于中药制剂的原料。
1.1.5 中药“组分结构”假说 贾晓斌等[11-12]根据
中药组成是一个有层次和结构的有机整体,具有多
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提出基于中药
整体观的中药“组分结构”假说,指出中药各活性
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具有“3 个层次多
维结构”:一是最基本的单体成分,具有稳定的结构;
二是由同一化学类别的单体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构
成组分,组分中各单体成分之间存在配伍配比关系;
三是不同类别的组分按照一定的配伍比例组合构成
中药复方。
1.2 中药组分配伍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建议
1.2.1 寻找活性组分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途
径[13] 目前,中药现代化研究主要有 2 条路线寻
找活性单体和寻找活性组分。
(1)寻找活性单体:该路线包括综合运用现代
分离技术结合活性跟踪分离,从药材或复方中寻找
活性单体,然后用波谱学手段鉴定其化学结构,活
性不够理想时可进行结构改造,量低时可进行全合
成等。
这是 1 条典型的化学药研发思路,花费大、周
期长。这种研发思路抛弃了传统中医药理论,割裂
了中药众多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不能体现中药的特
色。个别活性很好的单体只是特例。
(2)寻找活性组分:该路线包括综合运用现代
分离技术结合跟踪分离,从药材或复方中寻找活性
组分,然后用化学指纹图谱方法鉴定或测定其组成,
弄清组内有哪些主要成分及其相对比例,用现代药
理学方法和中药药性进行评价等。
这是 1 条基于系统论的观点,从分子水平上弄
清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路线,符合中医药整体论和
配伍论,完全体现中药的特色。综上各种中药组分
配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寻找活性组分已越来越受
到关注。
1.2.2 现代“组学”理念和传统中药“配伍”理念
相结合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 上述各
种中药组分配伍理论和方法研究,虽然从不同角度
阐明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指导理论和方法,但均包含
现代“组学”理念和传统中药“配伍”理念相结合
的思想。笔者认为这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指导
思想,中药“组分”和“配伍”研究是中药组分配
伍理论的核心内容。
1.2.3 规范学术术语 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深
入,各种中药组分配伍理论和方法呈百花齐放之势,
越来越成熟。为了使这些理论方法健康稳定地发展,
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已经到了规范学术术语的时候
了,建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综合多方考虑,结合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药学以
及国家对中药的相关政策,笔者对相关学术术语提
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现代中药单体:经现代分离技术从中药中分
离得到的单一成分,结构清楚,现代药理清楚,中药
药性清楚,相当于“组分结构”假说中的第 1 层次结
构,或相当于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的一类。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21 期 2015 年 11 月
·3133·
(2)现代中药饮片:如前所述,相当于中药组
分配伍理论中的中药组分、“组分结构”假说中的第
2 层次结构、中药化学物质组学中的有效化学物质
组或有效化学成分群,或相当于中药、天然药物注
册分类的五类。
(3)现代中药制剂:根据中医药“君、臣、
佐、使”配伍理论,将现代中药饮片进行配伍的
中药制剂。
(4)现代中药:现代中药单体、现代中药饮片、
现代中药制剂统称现代中药。
(5)提取物:经现代分离技术从中药中分离得
到的混合物。
(6)化学成分组:经现代分离技术从中药
中分离得到的成分组,成分结构清楚,组成比
例清楚。
(7)活性组分(活性成分组):经现代分离技
术从中药中分离得到的成分组,成分结构清楚,组
成比例清楚,现代药理清楚;若得到国家审批,就
是天然药物。
另外,建议上述各种研究理论和方法统称中药
组分配伍理论。
2 反门控去偶(inverse gated decoupling,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14-16]
2.1 指纹图谱的概念
指纹图谱方法是借鉴法医学“指纹”的概念,
针对中药成分的多样化与复杂性而提出的试图能够
说明这些成分而对其深入研究、科学评价或有效控
制中药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周玉新[17]指出,指纹
图谱是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和一定的定性、定量
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特性的图像、图形、
光谱及其数据等。上述各种中药研究理论和方法均
已认可指纹图谱方法是中药现代化研究最好的方法
之一,国际上已得到共识。
2.2 指纹图谱的分类
指纹图谱主要包括生物指纹图谱和化学指纹图
谱两大类[18]。生物指纹图谱包括基因组学指纹图
谱、蛋白质组学指纹图谱等。化学指纹图谱根据所
采用的化学或物理分析手段不同,主要包括色谱法
和谱学法两大类。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主要特点是
以分离技术为基础。谱学法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
谱、近红外光谱、X-光衍射、质谱、核磁共振等,
主要特点是以化合物分子结构鉴定为基础。
2.3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的提出
指纹图谱出现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用单
一手段完成的化学指纹图谱,面对成分复杂的中药
存在严重的局限性,限制了化学指纹图谱的深度发
展。IGD 13C-NMR 偶联(coupling)指纹图谱方法
是在笔者研究多年的 1H-NMR 指纹图谱方法[19]基
础上提出的将 IGD 13C-NMR 指纹图谱与其他手段
提供的信息进行偶联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非单一手段
综合指纹图谱方法。
由于不同磁场强度的仪器得到的同一样品的
1H-NMR 的外貌差别很大,加之 1H-NMR 谱峰之间
重叠厉害,严重制约了 1H-NMR 指纹图谱方法的发
展。虽然常规 13C-NMR 不存在上述氢谱的 2 个局限
性,但由于常规碳谱峰强度与对应碳数不成比例,
造成常规 13C-NMR 不具有定量性,IGD 是一种可以
提供碳谱谱峰强度与对应碳数目比例的技术,IGD
13C-NMR 指纹图谱与其他手段得到的信息进行偶
联即得到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
2.4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的原理
以待测样品中某一特征成分或外加某一成分为
标准参照物,通过高效液相等定量分析技术准确测
定标准参照物的量,再以 IGD 13C-NMR 指纹图谱测
定其他成分与标准参照物的碳峰强度比,通过偶联
公式将 IGD 13C-NMR 指纹图谱得到的数据与高效液
相等定量分析技术测得的数据偶联在一起。这是 2
种仪器测得数据的联用即 2 种方法的联用,而不是 2
种仪器直接联用,因此,很容易实现。而仪器联用
需要昂贵的接口技术,条件要求苛刻,普及困难。
标标
测测标
测 hM
hMW
W =
W 标为 HPLC 等定量分析技术测定的标准参照物的量,W 测
为待测成分的量,M 标为标准参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 测
为待测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h 标为 IGD 13C-NMR 指纹图
谱测定的标准参照物特征峰峰强度,h 测为 IGD 13C-NMR
指纹图谱测定的待测成分特征峰峰强度
2.5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研究步骤和技术
关键
2.5.1 中药特征提取物的获得 选择适当的提取分
离方法,可获取中药中 1 种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活
性成分组提取物,这种提取物称之为中药特征提取
物[19-20]。
中药特征提取物必须具有 2 个特点:①具有中
药原有的一些药性,其活性成分组是具体的、特征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21 期 2015 年 11 月
·3134·
的和含量相对固定的。例如,大量的研究证明,丹
参的活性成分组应该是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学
成分组,研究丹参中药指纹图谱时,其特征提取物
中的代表性活性成分组就是丹参酮、丹酚酸活性成
分组。②能够达到某一活性成分组的富集,使图谱
简化,从而得到清晰的 IGD 13C-NMR 指纹图谱。上
述 2 点是技术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
2.5.2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的测定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测定分为标准参照物检测
和 IGD 13C-NMR 指纹图谱检测。以中药特征提取物
作为待测样品,标准参照物可以是其中的某一活性
成分,也可以是外加参照物。
标准参照物检测主要用高效液相等定量分析技
术进行,要求标准参照物易得,检测准确。IGD
13C-NMR 指纹图谱检测主要检测样品的全图谱和
各段放大图谱,要求图谱清晰,便于比较。
缩短 IGD 13C-NMR 指纹图谱检测时间,得到精
准的特征峰峰强比是技术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
2.5.3 IGD 13C-NMR 指纹图谱的解析 IGD
13C-NMR 指纹图谱解析分为各活性成分碳峰的归
属指认、特征峰选择、特征峰排序。由于指纹图谱
是中药特征提取物中各化学成分的混合谱,许多化
学位移相近的碳峰,其化学位移相对大小仅靠文献
数据难以确定,所以解析难度很大。为此,需要对
其活性成分进行重新提取分离,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碳谱测定,然后进行归属指认,即可得到准确的结
果。因此,各活性成分碳峰归属指认、特征峰选择、
特征峰排序是技术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
2.5.4 数据处理 将高效液相等定量分析手段得到
的标准参照物数据和 IGD 13C-NMR 指纹图谱得到
的各活性成分相对比例数据通过偶联公式进行数据
处理。如何与计算机联用,建立数据处理系统和数
据信息系统是技术关键。
2.6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例证
以河南方城丹参根药材丹参酮活性成分组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研究为例。
2.6.1 丹参酮特征提取物制备 取阴干的丹参根,
粉碎,用 6 倍量无水乙醇回流提取(×2),滤液合
并后减压浓缩,回收溶剂蒸干至粉末。取上述粉末
加入 1 倍量醋酸乙酯,75 ℃下回流或 55 ℃下超声
提取 20 min,离心,沉淀加入 10 倍量醋酸乙酯,55
℃下回流或 35 ℃下超声提取 20 min,上清液合并后
减压浓缩,回收溶剂至干,即得丹参酮特征提取物。
2.6.2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测定
(1)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
检测波长 270 nm。
(2)IGD 13C-NMR 条件:溶剂为 CDCl3;扫场
频率 100 MHz。
(3)IGD 13C-NMR 指纹图谱:IGD 13C-NMR
指纹图谱见图 1,其特征峰局部拉宽图见图 2。
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ppm
8.
82
81
14
.1
04
5
14
.1
53
5
18
.8
52
1
19
.0
47
4
19
.1
08
1
19
.8
27
1
19
.9
01
5
21
.2
04
4
22
.5
90
8
22
.7
09
2
25
.6
31
1
27
.2
05
5
29
.0
59
4
29
.1
02
8
29
.1
76
4
29
.3
57
9
29
.3
78
9
29
.6
07
5
29
.7
11
1
29
.9
22
1
31
.5
34
2
31
.8
39
6
31
.8
80
9
31
.9
37
1
34
.5
55
4
34
.6
59
2
34
.8
57
8
37
.7
61
1
37
.8
13
0
76
.7
42
3
77
.0
59
6
77
.3
77
6
81
.5
23
0
11
8.
29
12
11
9.
85
13
12
0.
26
59
12
1.
12
51
12
1.
78
13
12
2.
56
13
12
4.
76
35
12
6.
19
88
12
6.
41
24
12
7.
42
54
12
7.
90
34
12
8.
05
53
12
8.
24
24
12
8.
30
89
12
8.
39
46
13
0.
04
88
13
0.
23
34
13
0.
71
43
13
2.
63
22
13
3.
52
37
13
5.
23
47
14
1.
30
93
14
2.
10
30
14
3.
76
52
14
4.
52
41
15
0.
14
52
15
2.
44
49
16
1.
77
37
17
1.
02
71
17
5.
67
91
17
5.
74
24
18
3.
58
98
0.
08
79
0.
29
94
0.
26
97
0.
19
47
0.
04
63
0.
01
84
0.
17
56
0.
18
48
98
.6
83
5
δ
图 1 方城丹参根 IGD 13C-NMR 指纹图谱
Fig. 1 IGD 13C-NMR fingerprint of roo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from Fangcheng
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 ppm
18
.8
52
1
19
.0
47
4
19
.1
08
1
19
.8
27
1
19
.9
01
5
0.
08
79
0.
28
20
0.
19
11
0.
04
63
0.
01
84
0.
09
36
0.
07
63
0.
18
48
δ
图 2 方城丹参根 IGD 13C-NMR 指纹图谱局部放大图
Fig. 2 Partial drawing wide chart for IGD 13C-NMR
fingerprint of roots of S. miltiorrhiza from Fangcheng
2.6.3 IGD 13C-NMR 指纹图谱解析
(1)特征成分碳峰归属指认:清楚地辨认
出指纹图谱中丹参酮 IIA、丹参酮 I、隐丹参酮
和二氢丹参酮等特征成分对应的碳峰信号。该
步难度很大,主要辨认出局部拉宽图中特征峰
即可。
(2)特征峰选择:由于指纹图谱是一系列丹参
酮特征成分的混合谱,碳峰交叉严重,为了测定各
特征成分的比例,必须选择化学位移差别较大的特
15,16-二氢丹参酮 I
1,2-二氢丹参酮
丹参酮 I
salviamone
弥罗松酚+
丹参酮 IIA 酐
丹参酮ⅡA
隐丹参酮
丹参酮 IIB+
丹参新酮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20.0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19.3 19.2 19.1 19.0 18.9 18.8 18.7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21 期 2015 年 11 月
·3135·
征峰。因此,选择 δC 19.0~20.0 一组 C-2(丹参酮
II 类结构)或 C-18(丹参酮 I 类结构)作为特征峰,
其原因为C-2酯环碳或C-18甲基碳与其他碳化学位
移差别较大,且不同特征成分 C-2 或 C-18 碳峰之间
化学位移也有一定差别。
(3)特征峰排序:经实际检测特征峰碳峰化学
位移顺序为 15,16-二氢丹参酮 I(C-18,δ 19.90)→
1,2-二氢丹参酮(C-18,δ 19.86)→丹参酮 I(C-18,
δ 19.83)→salviamone(C-18,δ 19.40)→弥罗松
酚+丹参酮 IIA酐(C-2,δ 19.33)→丹参酮 IIA(C-2,
δ 19.11)→隐丹参酮(C-2,δ 19.05)→丹参酮
IIB+丹参新酮(C-2,δ 18.80)。
2.6.4 计算 方城丹参根药材中丹参酮类活性成分
IGD 13C-NMR 指纹图谱测定结果见表 1。通过偶联
公式计算的方城丹参根药材中丹参酮类活性成分质
量分数结果见表 2。丹参酮类活性成分总量为
2.527%。
表 1 方城丹参根中丹参酮类活性成分 IGD 13C-NMR 指纹
图谱数据
Table 1 IGD 13C-NMR fingerprint data of tanshinones in
roots of S. miltiorrhiza from Fangcheng
活性成分 δC 峰强度比
丹参酮 IIA 19.11 1
隐丹参酮 19.05 1.475 7
15,16-二氢丹参酮 I 19.90 0.967 0
1,2-二氢丹参酮 19.86 0.399 3
丹参酮 I 19.83 0.489 8
salviamone 19.40 0.096 3
弥罗松酚+丹参酮 IIA酐 19.33 0.242 3
丹参酮 IIB+丹参新酮 18.80 0.460 0
表 2 方城丹参根中丹参酮类活性成分质量分数
Table 2 Relative contents of tanshinones in roots of S.
miltiorrhiza from Fangcheng
活性成分 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质量分数/%
丹参酮 IIA C19H18O3/294.34 0.500 (HPLC)
隐丹参酮 C19H20O3/296.36 0.743
15,16-二氢丹参酮 I C18H14O3/278.30 0.457
1,2-二氢丹参酮 C18H14O3/278.30 0.189
丹参酮 I C18H12O3/276.28 0.230
salviamone C18H14O4/294.09 0.048
弥罗松酚+丹参酮
IIA酐
弥罗松酚C20H30O/
286.45
0.118
丹参酮 IIB+丹参
新酮
丹参酮 IIB C19H18O4/
310.33
0.242
3 现代中药方法学研究思考
3.1 现代中药应以组分配伍理论为指导
中药组分配伍理论经过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
已经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组学、配伍、指纹
是中药组分配伍理论的 3 个关键词,即中药组分配
伍理论将现代“组学”理念与传统“配伍”理念通
过“指纹”图谱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打下了传统中
药向现代中药迈进的坚实理论基础。
根据传统中药饮片配伍理论积累的大量数据和
知识建立现代中药(饮片)配伍体系是现代中药研
究的重要任务。
3.2 现代中药饮片研究应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中
之重
中药组分配伍理论的基本研究单位应是中药组
分,即现代中药饮片。传统中药基本研究单位、用
药单位是传统中药饮片,虽然其中药药性比较清楚,
但在分子水平上物质基础不清、作用机制不清,因
此,现代中药饮片研究应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中之
重。现代中药饮片药性的研究可根据其来源以及原
来传统中药饮片的药性进行总结而得。
3.3 指纹图谱方法是现代中药研究的技术关键
指纹图谱特别是 IGD 13C-NMR 偶联指纹图谱
方法打通了“组学”和“配伍”连接的道路,是现
代中药研究的技术关键之一。不仅在现代中药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中药药性研究等)中保证物质基础
清楚,而且在现代中药生产过程(药材评价、工艺
监控、产品鉴定)中,提供大量信息,保证产品质
量。建议国家加强该方法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先从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入手,然后逐步扩大到
传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现代中药饮片及现
代中药制剂。
4 结语
中药现代化研究经历了中药组分配伍理论、高效
液相等单一手段指纹图谱的发展过程,现在已经发展
到了在中药组分配伍理论指导下,采用指纹图谱特别
是 IGD 13C-NMR偶联指纹图谱研究现代中药的阶段。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天然产物化学及化学物质组
学、天然产物谱学及指纹图谱学、天然产物信息学、
中医学、现代药理学等学科,建议国家加强这方面的
研究。随着现代中药研究的深入,中药必将从传统中
药向现代中药产生革命性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 王永炎.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21 期 2015 年 11 月
·3136·
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 [J]. 中国天然药物, 2005, 3(5):
258-261.
[2] 张伯礼, 王永炎. 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与实
践——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 [M]. 沈阳: 辽
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 罗国安, 梁琼麟, 张荣利, 等. 化学物质组学与中药方
剂研究——兼析清开灵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J]. 世界科
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 8(1): 6-15.
[4] 罗国安, 梁琼麟, 刘清飞, 等.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
体系统生物学——中药复方配伍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整
体方法论 [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
9(1): 10-15.
[5] 罗国安, 梁琼麟, 王义明, 等.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发展
及展望 [J]. 中国天然药物, 2009, 7(4): 242-248.
[6] 梁鑫淼, 钱旭红, 惠永正. 《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
建议 [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 9(5): 1-6.
[7] 梁鑫淼, 张秀莉, 郭志谋, 等. “本草物质组”设想与
研究思路 [J]. 中国科学基金, 2008(6): 321-324.
[8] 赵天增, 张海艳, 董建军, 等. 现代中药饮片、天然提
取物淫羊藿黄酮醇苷饮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中国 ,
ZL200710054052. 7 [P]. 2008-09-17.
[9] 赵天增, 秦海林, 张海艳, 等. 试论现代中药饮片 [J].
中草药, 2008, 39(2): 161-164.
[10] 赵天增, 秦海林, 张海艳. 再论现代中药饮片 [J]. 中
草药, 2009, 40(7): 1012-1014.
[11] 贾晓斌, 陈 彦, 李 霞, 等.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新思路和方法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08, 23(5):
420-425.
[12] 严红梅, 陈小云, 张振海, 等. 基于中药组分和“组分
结构”理论的中药研究模式的探讨 [J]. 中草药, 2015,
46(8): 1103-1110.
[13] 严诗楷, 赵 静, 窦圣姗, 等. 基于系统生物学与网络
生物学的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 [J]. 中国天然药物,
2009, 7(4): 249-259.
[14] 赵天增, 张海艳, 董建军, 等. 一种鉴别药用植物中活
性成分组的方法 : 中国 , ZL201210201481. 3 [P].
2012-10-24.
[15] 张海艳, 赵天增, 董建军, 等. 一种鉴别苦皮藤根皮药
材的方法: 中国, ZL 201210290144. 6 [P]. 2013-04-17.
[16] 赵天增, 张海艳, 董建军, 等. 一种苦皮藤素母液及其
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中国, ZL201210374790. 0
[P]. 2013-02-06.
[17] 周玉新.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 [M]. 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2002.
[18] 罗国安, 王义明. 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和发展 [J]. 中
国新药杂志, 2002, 11(1): 46-51.
[19] 赵天增, 秦海林, 梁晓天. 1H-NMR 指纹法鉴定植物中
药 [J]. 中草药, 2000, 31(11): 868-870.
[20] 秦海林, 王峥涛, 徐珞珊, 等. 中药材特征性总成分指
纹鉴定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1, 26(1):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