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市售草蒲黄的质量考察及质量控制标准的探讨



全 文 :市售草蒲黄的质量考察及质量控制标准的探讨
王敏春 ,王云霞 ,王苑桃 ,谢志民 ,张亚锋

(西安市药品检验所 ,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 :目的  考察市售草蒲黄质量 ,探讨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对市售草蒲黄性状、显微特征、水分、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花粉量、薄层色谱、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量的检测 ,考察市售草蒲黄质量 ,探
讨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不同批次草蒲黄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花粉量、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232O2
新橙皮苷量都存在差异 ,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可用于真伪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其香蒲新苷和异鼠李
素232O2新橙皮苷的定量测定。结论  所考察的项目 ,不同批次之间差异明显 ,可作为市售草蒲黄质量控制标准的
依据。
关键词 :草蒲黄 ;质量考察 ;香蒲新苷 ;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
中图分类号 :R28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 2670 (2010) 01 - 0132 - 03
  蒲黄是常用中药 ,性平味甘 ,功能止血、化瘀、通
淋 ;用于吐血 ,衄血 ,咯血 ,崩漏 ,外伤出血 ,经闭痛
经 ,脘腹刺痛 ,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1 ]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 (一部) 规定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
雄花序 ,晒干后碾扎 ,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 ,晒干 ,
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 ,即为草蒲黄”。由此可见 ,狭
义的蒲黄应为香蒲属植物的纯花粉 ,而草蒲黄则为
带有雄花的花粉。调查发现市场销售的蒲黄绝大多
为草蒲黄 ,蒲黄质量标准多有研究[2 ] ,而草蒲黄尚无
质量控制方法。本实验通过对市售草蒲黄性状、显
微特征、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花粉量、
薄层色谱、定量测定等的考察 ,初步对市售草蒲黄质
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项目能有
效控制市售草蒲黄的质量。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KQ —300D E 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
声仪器有限公司) ,B T124S 型分析天平 ( Sartorius
德国) ,高效液相色谱仪 (岛津 L C —2010A) ,薄层色
谱板 :自动薄层铺板仪自制。
异鼠李素 (批号 1108602200205) 、异鼠李素232
O2新橙皮苷 (批号 1115712200301) 、香蒲新苷 (批号
1115732200402)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所 ,薄层色谱硅胶 :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试剂均
为分析纯。草蒲黄药材分别由西安盛兴中药饮片公
司、陕西凯兴中药饮片公司、陕西香菊制药有限公司
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 1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纤维状粗粉与黄色粉末混
合体 ,体轻 ,放水中则漂浮水面 ,手捻黄色粉末有滑
腻感 ,易附着手指上。气微 ,味淡。
2. 2  显微特征 :取本品粉末 ,装片 ,置显微镜下观
察。花粉粒呈类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有网状雕纹 ;周
边轮廓光滑 ,呈凸波状或齿轮状 ,具单孔 ,不甚明显
(有的明显) ;花粉囊内壁细胞表面观略呈条状 ,细胞
界线不明显 ,有不规则螺状纹理。苞片碎片无色或
淡棕黄色 ,表面观细胞呈长条形 ,排列紧密 ,壁薄 ,有
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草酸钙针晶大多成束存在于
药隔或花丝薄壁细胞中。
2. 3  花粉量的测定 :取供试品 30~50 g ,称定质量
(准确至 0. 01 g) ,通过 9 号药筛 ,根据筛掉物质的质
量 ,计算供试品中花粉量。结果见表 1。
2. 4  水分测定法、总灰分测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测
定法、浸出物测定法 (乙醇作为溶剂) 参照《中国药
典》2005 年版 (一部)附录。样品检查结果见表 1。
2. 5  薄层色谱鉴别[1 ,3 ]
2. 5. 1  异鼠李素的鉴别 :取蒲黄药材粉末 2 g ,加甲
醇 30 mL ,超声处理 30 min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
甲醇 2 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
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 1 mg/ mL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
液。吸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 6μL ,分别点于
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以甲苯2醋酸乙酯2甲酸 (20 ∶
3 ∶1)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3 %三氯化铝
乙醇溶液 ,在 105 ℃加热数分钟 ,置紫外光灯 (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
·231·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 期 2010 年 1 月
①  收稿日期 :2009206205
  基金项目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陕西省中药炮制规范》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王敏春 (1964 —) ,女 ,副主任中药师 ,研究方向为中药检验及质量研究。 Tel : (029) 85534542
  3 通讯作者 张亚锋 E2mail :yafeng78 @163. com
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不同批次样品色谱 基本一致 ,说明本鉴定方法稳定可靠 ,结果见图 1。
表 1  花粉量、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定量测定结果
Table 1  Determination of pollen , moisture , total ashes , acid2insoluble ashes , ethanol2soluble extract , and active constituents
编号 来 源 批号
质量分数/ %
花粉 水分 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浸出物 香蒲新苷 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
1 陕西香菊制药
有限公司 1 65. 48 7. 40 9. 57 4. 44 17. 73 0. 24 0. 28
2 陕西香菊制药
有限公司 2 49. 72 7. 66 10. 71 6. 51 13. 74 0. 19 0. 21
3 西安盛兴中药
饮片公司 070801 36. 05 5. 70 14. 21 8. 90 16. 69 0. 21 0. 26
4 西安盛兴中药
饮片公司 071225 47. 21 7. 01 26. 29 18. 54 12. 55 0. 24 0. 28
5 陕西凯兴中药
饮片公司 1 55. 51 7. 19 18. 30 11. 67 16. 10 0. 33 0. 33
图 1  草蒲黄样品和异鼠李素薄层色谱图
Fig. 1  TLC of staminate flower samples and isorhamnetin
2. 5. 2  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香蒲新苷的鉴别 :
取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香蒲新苷对照品 ,加甲
醇制成 1 mg/ mL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
2. 5. 1 项下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 6μL ,分别
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以醋酸乙酯2丁酮2甲酸2
水 (5 ∶3 ∶1 ∶1)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3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在 105 ℃加热数分钟 ,置紫
外光灯 (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
品色谱相应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不同
批次样品色谱基本一致 ,说明本鉴定方法稳定可靠 ,
结果见图 2。
2. 6  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的定量测定
2. 6.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瑞典 Kromsil C18 柱
(250 mm ×4 mm , 5μm) ;流动相为乙腈20. 4 %磷酸
溶液 (12 ∶88) ;体积流量为 1. 0 mL/ min ;进样量为
10μL ;检测波长为 254 nm。
2. 6. 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香蒲新苷对照品
15. 05 mg、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对照品 15. 20
mg ,分别置于 2 mL 量瓶中 ,用甲醇溶液稀释到刻
度 ,摇匀 ,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贮
备液 1. 0 mL ,置同一 25 mL 量瓶中 ,用甲醇溶液稀
释到刻度 ,摇匀 ,作为对照品混合溶液。
图 2  草蒲黄样品、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和香蒲新苷色谱图
Fig. 2  TLC of staminate flower sample , isorhamnetin232O2neo2
hesperidoside , and typhaneoside
2. 6. 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本品约 0. 5 g ,精密称
定 ,置 50 mL 量瓶中 ,加甲醇约 45 mL ,超声处理
(功率 250 W ,频率 20 k Hz) 30 min ,放冷 ,加甲醇至
刻度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2. 6. 4  线性关系的考察与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吸取
上述对照品混合溶液 0. 20、0. 25、0. 50、1、2、3、5、10
mL ,分别置于 10 mL 量瓶中 ,用甲醇溶液稀释到刻
度 ,摇匀 ,精密吸取各 10 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按
“2. 6. 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 ,以峰面积的积分
值为纵坐标 ( Y) ,对照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
( X) ,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 :
香蒲新苷 : Y = 1 . 445 8 ×104 X + 5 . 223 6 ×
102 , r = 0 . 999 7 ,表明香蒲新苷在 6. 0~301. 0μg/
mL 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 : Y = 1 . 843 0 ×104 X -
2 . 418 3 ×102 , r = 0 . 999 6 ,表明异鼠李素232O2新橙
皮苷在 7. 6~304. 0μg/ mL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6. 5  精密度试验 :取样品 (凯兴)按 2. 6. 3 项下的
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按 2. 6. 1 项下的色谱条件重
复进样 5 次 ,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的
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1. 36 %和 1. 15 %。
·331·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 期 2010 年 1 月
2. 6. 6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当日配制的供试液
(凯兴)于 0、1、6、12、24 h 分别按 2. 6. 1 项下的色谱
条件进样分析 ,测得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232O2新橙
皮苷的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0. 79 %和 1. 02 % ,结
果表明 ,样品供试液 24 h 内稳定性良好。
2. 6. 7  重现性试验 :取同批样品 (凯兴) 5 份 ,按
2. 6. 3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并按 2. 6. 1 项下
的色谱条件进样分析 ,根据峰面积计算质量分数的
RSD 均小于 2. 00 %。
2. 6. 8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量样品 (凯兴) ,定量加入
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对照品混合溶
液 ,按 2. 6. 1 项下色谱条件 ,依法测定 ,香蒲新苷的加
样平均回收率为 100. 6 % ,RSD ( n = 6)为1. 25 % ,异鼠
李素232O2新橙皮苷的加样平均回收率为 99. 5 % ,
RSD( n = 6)为 1. 13 % ,表明本方法回收率较好。
2. 6. 9  定量测定结果 :分别取不同厂家的草蒲黄 ,
按 2. 6. 3 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按 2. 6. 1 项
下的色谱条件进样 ,测定峰面积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
样品中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的量 ,定
量测定结果见表 1 , HPL C 色谱图见图 3。
3  讨论
3. 1  草蒲黄中主要药效部分为花粉 ,花粉直径为
17~29μm ,故能通过 9 号药筛 (75 ±4. 1) μm 者为
花粉。花粉量高者质量上乘。
3. 2  市售草蒲黄中有将泥沙或其他植物、矿物染色
后混入其中 ,故增加显微鉴定、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
分测定 ,能有效控制其质量。测定的结果对草蒲黄
药材的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并为草蒲黄
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12香蒲新苷 22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
  12typhaneoside  22isorhamnetin232O2neohesperidoside
图 3  对照品( A)与样品( B)色谱图
Fig. 3  Chromatograms of reference substance ( A)
and sample ( B)
3. 3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鉴别方法。
《中国药典》2005 年版 (一部) 中有蒲黄的薄层鉴别 ,
笔者进行了参考。研究中发现 ,《中国药典》中有多
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改进 ,相关研究结果已发
表[4 ] 。该方法专属性强、主斑点清晰、分离度高、节
约试剂 ,而且操作简便 ,为草蒲黄的鉴别提供了一种
准确、有效的新方法。
3. 4  草蒲黄中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232O2新橙皮苷
具专属性且量较高 ,采用 HPL C 法测定其量 ,方法
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可作为草蒲黄药材
的质量控制指标。
参考文献 :
[1 ]  中国药典 [ S]1 一部1 20051
[2 ]  饶伟文1 市售蒲黄的质量考察 [J ]1 中草药 , 2000 , 31 (4) :
29923001
[3 ]  张水寒 , 王实强 , 刘春海 , 等 1 蒲黄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J ]1 中国中药杂志 , 2000 , 25 (3) : 13621391
[4 ]  张亚锋 , 艾 芸 , 谢志民1《中国药典》蒲黄薄层鉴别方法的
验证考察 [J ]1 中药材 , 2009 , 32 (2) : 20622081
《中草药》、《中国药学杂志》及陈新谦、陈常青
荣获“新中国 60 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及期刊人”
为纪念新中国诞辰 60 周年 ,表彰和鼓励对期刊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期刊和期刊工作者 ,总结经验 ,促进
期刊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新中国 60 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及期刊
人”推选活动。经过各地、各行业期刊协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 ,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中草药》、
《中国药学杂志》及《中国药学杂志》副主编陈新谦、《中草药》杂志执行主编陈常青研究员分别荣获“新中国
60 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及期刊人”称号。
[本刊讯 ]
·431·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 期 2010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