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oasted seeds of Cassia obtusifolia

炒决明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

·54·
Vol. 34,Issue 1
January,2009
第 34卷第 1期
2009年 1月
炒决明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桂柳,肖永庆*,李 丽,张 村,逄 镇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 目的: 研究炒决明子 Cassia obtusifolia 的化学成分,为阐明炒制前后的成分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
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的谱学数据和化学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炒决明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分别鉴
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1)、大黄素甲醚(physcion,2)、8-甲氧基大黄酚(8-methoxylchrysophanol,3)、β-谷甾醇
(β-sitosterol,4)、大黄素(emodin,5)、钝叶决明素(obtusin,6)及钝叶素-2-O-β-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obtusifolin-2-O-β-D-(6′-O-acetyl)glucopyranside,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炒决明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7为
新化合物。
[关键词] 炒决明子;化学成分
9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 Cassia obtusifolia L. 或
小决明 Cassia tor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肝
明目,通便之效。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
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现代研究证明决明子
具有降血压,调血脂,保肝及抑菌等活性,同时又
可作为食品,是保健饮料的良好原料。决明子在我
国资源丰富,不仅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而且还是
一味较好的保健药品,对许多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
作用。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决明子生品长于清肝热,
润肠燥,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决明子炒黄后,
其寒泻之性减弱,并能提高煎出效果,有平肝养肾
之功,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对于炒决明
子的研究,国内主要进行了炮制工艺的对比,以不
同指标测定比较不同炮制品的含量,以及简单的抗
菌保肝药理试验研究。而相对于化学方面的研究很
少,因此,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在炒制前后的变化
情况,从深层次揭示决明子的炮制机理,对进一步
开发利用决明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溶剂
提取、色谱分离首次从炒决明子中得到了 7个化合
物,均为首次从炒决明子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7为新化合物。
1 仪器与试药
X-4 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美国热电

[收稿日期] 2008-08-11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9B06-01-1)
[通信作者] *肖永庆,Tel:(010)84040221,E-mail:x.heqi@163.com
公司(Thermo)Nicolet 5700 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镜(FT-IR microscope);
LC-TOF液质联用仪;MP-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
柱色谱硅胶(100~200,200~300目),青岛海洋
化工厂;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三氯甲
烷,甲醇均为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决明子药材购于亳州市药材市场,产地为安
徽。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胡世林教授鉴定
为 C.obtusifolia 的干燥成熟种子;由安徽沪谯中
药饮片厂炮制。
2 提取与分离
炒决明子 50 kg,用 6倍量 95%乙醇渗漉提取,
药渣再用 50%乙醇渗漉提取,分别收集渗漉液,减
压回收乙醇至浸膏状。95%乙醇渗漉浸膏水混悬液
用三氯甲烷萃取,三氯甲烷萃取物(1.1 kg)上硅
胶(100~200 目)色谱柱,石油醚(60~90℃)-
醋酸乙酯系统(20∶1~10∶1~6∶1~3∶1)梯度
洗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每份 1 000 mL,流分 1~
8经硅胶(200~300目)柱色谱进一步分离,得到
化合物 1,2;流分 101~108 析出黄色絮状物,过
滤得到化合物 3,母液放置,析出白色针晶,为化
合物 4;流分 109~141 经硅胶(200~300 目)柱
色谱进一步分离,得到化合物 5。50%与 95%乙醇
渗漉浸膏水混悬液三氯甲烷萃取后的水层合并,经
D101 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冲洗至近无色,再用
95%乙醇冲洗至近无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


·55·
Vol. 34,Issue 1
January,2009
第 34卷第 1期
2009年 1月
浸膏(1.9 kg),上硅胶(100~200目)柱色谱,
三氯甲烷-甲醇系统(10∶1~6∶1~3∶1)梯度洗
脱,收集各部分洗脱液,每份 1 000 mL。10∶1洗
脱流分 1~9 经硅胶(200~300 目)柱色谱进一步
分离,得到化合物 6,流分 23~38 结晶经三氯甲
烷-甲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 7。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 红色针状结晶(醋酸乙酯),Born-
trager’s 反应阳性,mp 209~210 ℃。1H-NMR
(CDCl3,400 MHz)数据与文献[1]对照一致,确
定其为大黄酚。
化合物 2 黄色针状结晶(醋酸乙酯),mp
197~198 ℃,Borntrager’s反应阳性,醋酸镁薄层
显橙红色。1H-NMR(CDCl3,400 MHz)数据与文
献[2]对照一致,确定其为大黄素甲醚。
化合物 3 黄色絮状结晶(醋酸乙酯),Borntra-
ger’s反应阳性。1H-NMR(CDCl3,400 MHz)数
据与文献[3]对照基本一致,确定其为 8-甲氧基大黄
酚。
化合物 4 白色针晶(石油醚-醋酸乙酯);TLC
与标准品 β-sitosterol 对照,其 Rf 一致。故确定其
为 β-sitosterol。
化合物 5 橙黄色针状结晶(醋酸乙酯),mp
255~256 ℃,Borntrager’s 反应阳性。1H-NMR
(DMSO-d6,400 MHz)数据与文献对照基本一
致[1],确定其为大黄素。
化合物 6 黄色针晶(醋酸乙酯),Borntrager’s
反应阳性。1H-NMR(DMSO-d6,400 MHz)数据
与文献对照基本一致[4],确定其为钝叶决明素。
化合物 7 黄色絮状结晶(三氯甲烷-甲醇),
mp 194~195 .℃ FT-IR cm -1:3 881,3 244,2 919,
1 739,1 670,1 638,1 587。Borntrager’s反应阳性。
盐酸镁粉反应阳性,示为蒽醌类化合物。ESI-MS m/z
510.953 8[M+Na]+。从 1H-NMR谱可见,有 1个乙酰
基上的甲基特征峰 δ1.86(3H,s);1 个 β 糖端
基氢 δ4.99(1H,d,J=7.2 Hz)。蒽醌环上有 1个
甲氧基 δ3.87(3H,s),1个甲基 δ2.38(3H,s),
1个 α位上的 OH δ12.75(1H,br s)取代,δ7.34
(1H,d,J=8.4 Hz),7.65(1H,t,J=7.2 Hz),
7.74(1H,d,J=8.0 Hz),7.86(1H,s)显示 4
个苯环上的氢信号,其中 δ7.34,7.65,7.74为 3连
氢。综上分析,蒽醌环上还有 1个可取代的位置,
因此判断乙酰基只可能连在糖上。而 6′-H向低场位
移至 δ4.08(1H,dd)和 4.16(1H,dd)可判断乙
酰基与 6′位的氧相连。
从 13C-NMR谱可见,有 l4 个芳香碳信号(其
中有 2个羰基,2个氧取代基),1个葡萄糖信号。
由糖上端基氢的偶合常数 J=7.2 Hz 可确定为 β-D-
吡喃葡萄糖。参考文献[5],除了多 1个乙酰基外,
其 1H-NMR,13C-NMR数据与钝叶素苷数据相近。
从 HMBC可见,6′-H(δ 4.08,4.16)与 COCH3(δ
170.1)有远程相关,进一步确证了乙酰基连在 6′
位上。化合物 7与钝叶素的 1H-NMR,13C-NMR数
据及HMBC相关见表 1,结构及HMBC相关见图 1。
综上所述,确定该化合物为钝叶素-2-O-β-D-(6′-O-
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表 1 化合物 7和钝叶素苷的 NMR数据
7 钝叶素苷 No.
HMBC(H→C) δC δH

δC δH
1 153.2 153.6
2 154.5 154.7
3 141.5 142.2
4 C2,C10,C9a,CH3 125.0 7.86(s) 125.4 7.89(s)
4a 129.8 130.3
5 C7,C10 118.3 7.65(d,J=7.2 Hz) 118.3 7.75(dd,J=3.0,7.6 Hz)
6 C8,C10a 136.4 7.74(t,J=8.0 Hz) 135.9 7.70(t,J=7.6 Hz)
7 C5,C8,C8a 124.1 7.34(d,J=8.4 Hz) 123.9 7.38(dd,J=3.0,7.6 Hz)
8 161.4 162.1
8a 116.9 116.8
9 187.9 188.3
9a 124.5 124.6
10 181.5 181.8


·56·
Vol. 34,Issue 1
January,2009
第 34卷第 1期
2009年 1月
续表 1
7 钝叶素苷
No.
HMBC(H→C) δC δH

δC δH
10a 132.5 132.8
1′ C2 103.7 4.99(d,J=7.2 Hz) 103.6 5.10(br d,J=6.4 Hz)
2′ 73.8 74.2
3′ 76.1 76.9
4′ 69.9 70.1
5′ 73.9
3.17-3.35(m)

76.6
2.80-5.25(m)
6′ COCH3 63.0 4.08(1H,dd,J=6.0,11.6 Hz)
4.16(1H,dd,J=1.6,11.6 Hz)


61.1

CH3 C2,C3,C4,C4a 17.3 2.38(s) 16.7 2.45(s)
OCH3 C1 61.4 3.87(s) 61.0 3.90(s)
COCH3 170.1
COCH3 20.5 1.86(s)

图 1 钝叶素苷化合物 7和的结构式及 7的 HMBC相关


[参考文献]
[1] 敏 德,徐丽萍,张治针,等.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
中药杂志,1998,23(4):416.
[2] 王振月,李延兵,匡海学.毛脉酸模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分离鉴
定[J].中医药学报,1996,24(2):54.
[3] 贾振宝. 决明子中蒽醌化合物组成和功能的研究[D]. 镇江:江南
大学,2006:20.
[4] Susumu Kitanaka,Michio Takido.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seeds of Cassia obtusifolia LINN. The structures of three new
anthraquinones[J]. Chem Pharm Bull,1984,32(3):860.
[5] Suiming Wong, Marymoy Wong, Otto Seligmann, et al.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from the seeds of Cassia tora[J].
Phytochemistry,1989,28(1):211.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oasted seeds of Cassia obtusifolia

LI Guiliu,XIAO Yongqing,LI Li,ZHANG Cun,PANG Zhen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a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roasted seeds of Cassia obtusifolia to illuminate the
change of its effective components before and after roasted. Method: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by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valuated by spectral analysis and chemical evidence. Result: Sev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chrysophanol(1),physcion(2),8-methoxylchrysophanol(3),β-sitosterol
(4),emodin(5),obtusin(6)and obtusifolin-2-O-β-D-(6′-O-acetyl)glucopyranside(7). Conclusion: Compounds 1-7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asted seeds of C. obtusifolia for the first time,and compound 7 was a new compound.
[Key words] Cassia obtusifolia;chemical constituents
[责任编辑 王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