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new C-glycosylflavone from Peperomia dindygulensis

石蝉草中的一个新黄酮碳苷



全 文 :石蝉草中的一个新黄酮碳苷
陈 立,周 玉,周义龙,董俊兴
(军事医学科学院 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 目的:研究石蝉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及大孔吸附树脂等色谱分离技术,
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石蝉草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黄酮碳苷。根据1HNMR,13CNMR,
HMQC,HMBC,1DHOHAHA,NOE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鉴定该化合物为2″OβD半乳糖基异当
药素。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关键词] 石蝉草;化学成分;黄酮碳苷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07077203
[收稿日期] 20071201
[通讯作者] 陈立,Tel:(010)66932294,Email:chenli7274@
yahoo.com.cn
  石蝉草PeperomiadindygulensisMiq系胡椒科草
胡椒属植物,为一年生肉质草本,生于山谷、溪边或
林下石缝内、湿润岩石上,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
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主要用
于治疗肺热咳嗽、麻疹、疮毒、癌肿等症[1]。对石蝉
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仅报道了从中得到的四氢
呋喃木脂素[2]和断联木脂素[3]等成分。在前期工
作中,作者从石蝉草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8
个化合物[4],从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黄酮
氧苷[5]。在对正丁醇萃取部位的进一步分离中,得
到1个黄酮碳苷,根据1HNMR,13CNMR,HMQC,
HMBC,1DHOHAHA,NOE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
进行结构鉴定,鉴定为 2″OβD半乳糖基异当药
素,为一新化合物。
1 材料
UV-2501P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
司);VGZabspec型质谱仪(英国 Micromass公司);
JNM-ECA-400超导 NMR仪(日本电子株式会
社),TMS内标;RY1熔点仪(天津市分析仪器厂)。
柱色谱用硅胶 H和薄层色谱用硅胶 GF254均
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大孔吸附树脂 AB8购自
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
购自北京欧亚新技术公司;试剂均为分析纯。
石蝉草药材于2005年4月购自河北安国祁新
药材公司,经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郑永彪副主任药师
鉴定为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 P.dindygulensis的干
燥全草,植物标本保存于本研究室。
2 提取分离
石蝉草干燥的全草15kg,用80%乙醇冷浸提
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分别用石油醚、
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正丁醇萃取部分
经大孔吸附树脂(AB-8)柱色谱除去糖类、无机盐
等杂质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甲醇混合溶剂
顺序梯度洗脱,500mL等份收集,共得到110个组
分。第77组分通过硅胶柱和 SephadexLH-20柱
纯化,反复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约72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 浅黄色粉末,mp242~244℃。盐酸
镁粉反应和 Molish反应阳性。FABMS显示 m/z
609为M+H的准分子离子峰。根据 NMR谱中的
碳氢数目,推断分子式为 C28H32O15。FABMS中出
现的碎片峰447[M-162+H]+,显示结构外侧存
在1个六碳糖。酸水解后与标准糖共薄层,示为半
乳糖。
紫外光谱显示最大吸收在269,331nm,加入甲
醇钠后带 I红移60nm,强度增大,证明结构中存在
4′OH。加入 AlCl3/HCl后变化成为 4个吸收峰:
389nm(Ⅰa),342nm(Ⅰb),304nm(Ⅱa),277nm
(Ⅱb),示有5OH。
1HNMR(C5D5N,400MHz)δ831(2H,d,J=
84Hz),721(2H,d,J=84Hz)形成的 AA′BB′偶
合系统,显示黄酮 B环上存在着 4′取代。δ687
(1H,s),665(1H,s)分别为黄酮的 H3和 H6。
·277·
第33卷第7期
2008年4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7
April,2008
1413(1H,brs),1237(1H,brs)分别为5OH和4′
OH。13CNMR(C5D5N,100MHz)中共有28个碳原
子,除15个黄酮的骨架碳和1个甲氧基碳外,其余
12个碳为糖上碳,根据取代情况推断甲氧基连接在
苷元的7位。
HMQC谱中显示存在2个糖的端基质子,其中
δ573(1H,d,J=100Hz)的氢信号与 δ728的碳
信号相关;δ486(1H,d,J=80Hz)的氢信号与 δ
1074的碳信号相关。由此可知,端基质子为 δ
573的糖与苷元形成了碳苷,为 β构型的六碳糖;
端基质子为 δ486的糖位于结构外侧,易于水解,
亦为β构型的六碳糖。
利用MMDY混合脉冲梯度选择一维 HOHAHA
技术[6]对2个端基质子选择性激发,得到2个糖体
的亚谱A和B。根据亚谱中氢信号的数目、多重性
及端基质子NOE实验后自身糖体上氢信号的增益,
确定A谱为βD半乳糖,B谱为βD葡萄糖,如图1
所示。
图1 化合物1糖体亚谱(C5D5N)
  旋转坐标系的NOE差谱实验中,照射βD半乳
糖的端基质子,除了半乳糖自身糖体上的 H2,H3
和H5增益外,还有 βD葡萄糖的 H2有增益,提
示半乳糖与葡萄糖是通过(1→2)连接。照射 βD
葡萄糖的端基质子的NOE实验中,除了葡萄糖自身
糖体上的 H2,H3和 H5增益外,黄酮苷元上的 δ
358(7OCH3)的氢信号有增益,说明葡萄糖与苷元
的7位甲氧基在空间位置上邻近。根据C6,C8的
化学位移分别为 δ956,1059,推断葡萄糖直接与
黄酮8位相连。
HMBC谱中的半乳糖的端基质子与葡萄糖的 δ
832(C2)有远程相关,证实了半乳糖与葡萄糖是通
过(1→2)连接;葡萄糖的端基质子与黄酮的δ1059
  
(C8),1643(C7),1566(C9)均有远程相关,证
实了葡萄糖与苷元的8位成碳苷,见图2。
图2 化合物1的结构及HMBC相关
综上分析,鉴定该化合物为2″OβD半乳糖基
异当药素,为一新化合物。波谱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化合物1的1H和13CNMR数据(C5D5N)
No. δC(DEPT) δH HMBC
2 1651(C)    
3 1033(CH) 687(1H,s) C2,C1′,C4,C10
4 1833(C)    
5 1626(C)    
6 956(CH) 665(1H,s) C7,C8,C5,C10
7 1643(C)    
·377·
第33卷第7期
2008年4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7
April,2008
续表1
No. δC(DEPT) δH HMBC
8 1059(C)    
9 1566(C)    
10 1056(C)  
1′ 1221(C)    
2′,6′ 1295(CH) 831(2H,d,J=84Hz) C1′,C2,C3′,C4′,C5′
3′,5′ 1167(CH) 721(2H,d,J=84Hz) C4′,C2′,C6′,C1′
4′ 1626(C)    
Glc1 728(CH) 563(1H,d,J=100Hz) C8,C7,C9,Glc5,Glc2,Glc3
2 832(CH) 502(1H,m)  
3 802(CH) 446(1H,m)  
4 715(CH) 464(1H,m)  
5 832(CH) 410(1H,m)  
6 624(CH2) 456(1H,m),450(1H,m)  
Gal1 1074(CH) 486(1H,d,J=80Hz) Glc2,Gal5,Gal2,Gal3
2 736(CH) 425(1H,m)  
3 749(CH) 381(1H,m)  
4 689(CH) 440(1H,m)  
5 759(CH) 348(1H,m)  
6 604(CH2) 385(1H,m),418(1H,m)  
7OCH3 562(CH3) 358(1H,s) C7
5OH   1413(1H,brs) C6,C5,C10
4′OH   1237(1H,brs) C3′,C4′,C5′
  [致谢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缪振春老师在
图谱测试和结构解析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
20卷.第1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75.
[2] WuJL,LiN,HasegawaT,etal.Bioactivetetrahydrofuranlig
nansfromPeperomiadindygulensis[J].JNatProd,2005,68:
1656.
[3] WuJL,LiN,HasegawaT,etal.Bioactivesecolignansfrom
Peperomiadindygulensis[J].JNatProd,2006,69:790.
[4] 陈 立,周 玉,董俊兴.石蝉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
2007,38(4):491.
[5] 陈 立,周 玉,董俊兴.石蝉草中的三个新黄酮苷[J].药学
学报,2007,42(2):183.
[6] 缪振春,刘力军.一种新的测定寡糖链中糖体亚谱的 NMR方
法[J].有机化学,2006,26(7):950.
AnewCglycosylflavonefromPeperomiadindygulensis
CHENLi,ZHOUYu,ZHOUYilong,DONGJunxing
(InstituteofRadiationMedicine,AcademyofMilitaryMedicalScience,Beijing1008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Peperomiadindygulensis.Method:Severalcolumnchromato
graphicmethodswereusedtoisolatedcompoundsfromP.dindygulensisandspectroscopicmethods(1HNMR,13CNMR,HMQC,
HMBC,1DHOHAHA,NOE)wereusedtoidentifythestructuresofisolatedcompounds.Result:Compound1wasisolatedandiden
tifiedas2″OβDgalactosylisoswertisin.Conclusion:Compound1wasanewcompound.
[Keywords] Peperomiadindygulensis;chemicalconstituents;Cglycosylflavone
[责任编辑 王亚君]
·477·
第33卷第7期
2008年4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7
April,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