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atented technology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中药材专利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利技术直接代表市场经济下的技术发展趋势,专利文献是技术情报、法律情报和经济情报的重要来源。本研究通过检索统计中国专利文献,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目前中药材所涉及技术领域的总体发展概况,对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生物技术、质量评价技术、炮制技术和栽培育种技术等专利的状况和具体的技术内容进行分类评述,进一步指出了中药材技术发展的若干趋势,并从专利申请策略、技术转化和保护方式方面提出加强中药材专利保护的建议。

Patent technology is regarded as technological trend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The case showed the information form patent literature can be widely used in technology or economy.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patent technology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based on China patent database. The patent technology status quo is divided from the technology of bio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cultivation and herb processing 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urthevmore, some recommendation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dvices on patent protection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ere suggested.


全 文 :中药材专利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昶,黄璐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 专利技术直接代表市场经济下的技术发展趋势,专利文献是技术情报、法律情报和经济情报的重要来源。本研
究通过检索统计中国专利文献,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目前中药材所涉及技术领域的总体发展概况,对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相
关的生物技术、质量评价技术、炮制技术和栽培育种技术等专利的状况和具体的技术内容进行分类评述,进一步指出了中药
材技术发展的若干趋势,并从专利申请策略、技术转化和保护方式方面提出加强中药材专利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中药材;专利
[收稿日期] 20090108
[通信作者] 黄璐琦,Tel:(010)640144112956,Email:huangluqi
@263.com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各种
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对
传统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中药材产业首当
其冲,其产业发展模式随之而变,正在由资源消耗型产业逐渐
向技术创新型产业转变。在此过程中,专利技术的开发利用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专利技术往往代表着本行业的
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是技术
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将对中药材专利技术分类
归纳,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
促进我国中药材领域的专利技术发展,指引中药材产业的技
术创新路径。若无特殊说明外,本研究的专利数据源自中国
专利数据库中截至2007年12月31日前已公开的专利文献。
限于篇幅和专利检索方法的不同,中药材的提取分离和制剂
技术在此不作讨论,另文再述。此外,中药材的医药用途专利
属于定性的技术方案,亦不在本研究的范围之内。
1 中药材的生物专利技术进展
1.1 中药材的鉴别研究
1.1.1 检测DNA多态性的分子标记专利技术 DNA分子
标记技术是指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技术。任何
生物种和个体都具有特定的 DNA多态性,通过直接诊断分
析DNA的多态性,能避开遗传特性表现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快速准确地鉴定DNA的差异性,可用于中药材的鉴定。如
“一种管花肉苁蓉鉴定引物 DNA序列及管花肉苁蓉鉴别方
法”(CN200610027990)解决了中药材管花肉苁蓉真伪的鉴
别问题。该发明通过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鉴别管花肉
苁蓉:提取中药材 DNA,若有阳性扩增,则供试样品为正品
管花肉苁蓉;若为阴性,即无扩增条带,则供试样品非管花肉
苁蓉,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管花肉苁蓉。中国药科大学的研
究人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图谱(PCRRELP)对
道地与非道地产区的浙贝母、川贝母、金银花进行鉴定
(CN03131798,CN03113004,CN03113003),主要是提取中药
材DNA后采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用限制性内切酶或其同
切酶消化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通过与道地
性品种PCRRELP特征结果相比较,即可判断供试品真伪。
1.1.2 基因芯片专利技术 基因芯片(genechip)的原型是
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杂交
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
序列测定的方法。利用DNA分子诊断技术直接分析中药材
的DNA多态性并找出其特有的DNA片段对此进行测序,可
制备探针鉴别药材,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
了 中 药 材 石 斛 种 质 鉴 定 特 异 性 gDNA 探 针
(CN200410014259)。他们以5种石斛即迭鞘、鼓槌、流苏、
铁皮、金钗为材料,将“中药材gDNA序列特异性微阵列芯片
制备方法”(CN03132205)筛选获得的特异性探针制备成微
阵列进行中药材石斛不同品种的鉴别。这些探针的高特异
性序列使其在进行杂交检测时,只与它所代表的品种的 gD
NA杂交,而不与其他4个品种杂交以达到鉴别不同品种的
目的。由于这些特异性探针是在基因组(gDNA)水平上寻找
获得的,不受生长发育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
性,能快速、准确鉴别中药材石斛,对石斛的用药安全,质量
控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2 中药材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和其作用机制不清是阻碍中药国际
化的障碍之一。采用生物技术研究中药在人体代谢过程的
结构变化和化学成分形成,对于解释某些中药的作用机制具
有开创性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与高
效液相色谱联用的技术,提出“一种中药活性成分与DNA相
互作用的研究方法”(CN200410020911)。他们分别将待研
究的中药提取液和DNA溶液,及待研究的中药提取液和不
含DNA的空白溶液混合形成均相的混合体系,微透析取样
并收集反应透析液和空白透析液;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进行
·8641·
第34卷第11期
2009年6月
                           
Vol.34,Issue 11
 June,2009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相对于空白透析液相色谱,峰面积减小
的为待研究的中药提取液中能够和DNA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的活性成分,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的为不能够和 DNA分子
发生相互作用的成分。而同济大学发明的“量子点纳米荧光
探 针 联 合 生 物 芯 片 寻 找 中 药 靶 点 的 方 法 ”
(CN200610024566),通过将量子点与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连
接,形成一种“量子点———中药有效成分”荧光探针,根据生
物芯片上量子点受光激发而发出的荧光来确定药物与芯片上
固定的已知蛋白质之间特异性的结合位点(即靶点),可简便、
快速地寻找中药有效成分对细胞产生药效的靶蛋白,为研究
中药药理和高通量地筛选中药新药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
1.3 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生产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高效表达和生产中药有效成分是基因工
程技术最具吸引力的。虽然这种办法效率低,应用范围窄,
但随着研究的加深可降低昂贵药物的生产成本,又可解决中
药资源紧缺的压力,具有广泛的前景。如“一种中药有效成
分的氨基酸序列获得方法及其所确定的具体氨基酸序列”
(CN200410000851)提供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氨基酸序列获得
方法,是将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功能活性部位的多肽/蛋白
质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药效学分析方法确证其药效后,进行
氨基酸序列测定;然后,从动植物的功能活性部位或组织中
制备cDNA文库,利用PCR技术从cDNA文库或直接从mR
NA中获得编码中药活性多肽/蛋白的基因,从而得到活性多
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广泛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化
学合成或基因工程生产。
1.4 中药材的育种方法研究
国内已开始进行中药材的遗传改良工作,根据实际需要
培育出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的品种。由于多数中药材是栽培
品种,在栽培过程中,常常由于品种退化、混杂而影响了中药
材的质量,因此中药材良种选育十分重要。有人选择10种
较有代表性的常用中药材对其育种方式进行初步分析,发现
专利育种方法以栽培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主。在统计的
67篇专利文献中有55篇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进行人工繁
育,占据了8209%。[1]除植物组织培养之外,其他繁育方法
如人工诱导育种、杂交育种也有应用。如“一种枸杞同源四
倍体的育种方法”(CN01111148)是通过培养优良枸杞无性
系愈伤组织加入秋水仙素诱导产生枸杞同源四倍体,具有诱
变率高,优选率高等优点,并且能够迅速繁育苗木,缩短育种
年限;采用“枸杞杂交育种的方法”(CN01126046)对幼胚进
行培养及植株再生处理,确定3倍体扩繁练苗移栽,具有杂
交成功率高、育种周期短、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技术可控性好
的优点。但当前不足之处在于中药材人工选育专利技术过
多集中在了栽培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作物相比,中药
材的良种选育技术较为落后,方法较为单一。由于植物组织
培养技术成本高、效率低、操作难度大,移栽后成活率低,因
此在中药材良种选育技术上,要重视其他新型选育方法的研
究,以克服单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局限性。
2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专利技术进展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包括中药材性状、化学成分及药效毒
理等方面的研究。性状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材的外观性状、
色泽、气味等。化学成分一直是中药材研究的重点领域。通
常的做法是利用色谱法和光谱法对中药材有效成分或指标
性成分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为判定中药材的优良品质提供
了依据。国内科研人员在指纹图谱的方法学上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如山东大学发明的“中药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技术”
(CN01115161)可准确鉴别单味植物药种属,由其成分的变
化判断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可准确鉴别
中成药处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
所发明的“使用高速逆流色谱制订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
(CN03147783)首次将HSCCC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制订,
通过采用TLC确定主要化合物类型后选取HSCCC使用的溶
剂体系,使用高速逆流色谱仪纯化中药材的粗提物,借助
HPLC和UVVis确定粗提物中各组分的对应性并判断共有
指纹峰。该方法是对现有方法的重要补充,其精密度和重复
性明显优于TLC,又解决了 HPLC难以分析/分离高黏度和
易填料吸附的样品以及仪器耗材昂贵的问题;“多波长中药
色谱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CN200310103862)则通过建立
量化多波长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数据矩阵;对未知样品利用该
矩阵进行相似度判别和成分差异比较,实现定性定量相结合
的质量鉴别和评价,能够更好表征中药材的成分特异性,加
强了指纹图谱对中药品种及其质量的表达能力和规范程度。
类似的专利申请还包括“通用中草药、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色
谱指纹图谱制定方法”(CN20041001427),“中药多指标成分
指纹图谱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CN200410058532),“中药
指纹图谱的制作方法”(CN200410066701),“一种利用特征
图谱对中药材进行鉴别的方法”(CN200410068847),“一种
中 药 材 的 质 量 标 准 指 纹 图 谱 的 建 立 方 法 ”
(CN200710028572)等。此外,由于核磁共振图谱能够提供
大量的特征信号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描述样品的结构特征,
具有单一性、全面性、易辨性的特点,核磁共振技术也被应用
在中药材鉴别上,如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发明的“中草药核
磁共振指纹图谱鉴别方法”(CN00510044396),比较样品与
相应对照品的核磁共振图谱,具有重复性高、特征性强、信息
量大、使用范围广、鉴别效果准确的优势。
同时,随着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析设备日益广泛的应
用,国内研究人员已经构建了大量的中药材指纹图谱和具体
的 测 定 方 法,如 文 山 三 七 (CN02145620)、栀 子
(CN03146034)、白 术 (CN200310111788)、田 基 黄
(CN200310111791)、西藏红景天(CN200310112581)、白术
(CN200410028081)、刺 五 加 (CN200410044162)、灵 芝
(CN200510035987)、当归、川芎(CN200510046400)、陈皮
(CN200510097032)、肉 桂 (CN200510120576)、丁 香
·9641·
第34卷第11期
2009年6月
                           
Vol.34,Issue 11
 June,2009
(CN200510120577)、朝鲜淫羊藿(CN200510120578)、五味子
(CN200610002306)、白 芷 (CN200610036858)、瓜 蒌 皮
(CN200610118771)、独一味(CN200610138560)、吴茱萸
(CN200610200917)、半 夏 (CN20061020092)、夏 桑 菊
(CN200710026346)、菟 丝 子 (CN200710026902)、狗 脊
(CN200710026903)、松 花 粉 (CN200710040134)、桃 仁
(CN200710040136)、丹 参 (CN200710040141)、五 味 子
(CN200710040331)、绞股蓝(CN200710042984)等。与传统
鉴定方法相比,所建立的标准指纹图谱能有效地表征中药材
的质量,为完整、准确评价中药材质量提供了新的对照标准。
3 中药材的炮制专利技术进展
中药材的生产加工技术对其各种性状及其内在活性成分
的积累和分布具有选择性制约作用,技术逾成熟,道地性逾突
出。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主要遵循古制,多为传统炮制工艺。
近年来在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对某些中药材的传统炮制工
艺有所改进,主要是采用新工艺去除毒性成分,进一步地提高
了中药材的药效,保证安全用药。如“一种制禹白附的炮制方
法”(200610048406),“一 种 酒 萸 肉 的 炮 制 方 法”
(CN200610048405),“中药大黄炮制新工艺”(CN85100957),
“一种何首乌发酵炮制的方法”(CN200510021100),“新方法
炮制的低毒雷公藤提取物制备的剂型”(CN200610000816),
“附子炮制新方法”(CN91110997)等;或者针对气味、色泽、溶
解性等进行炮制工艺上的改进,如“一种北虫草的炮制方法”
(CN03112667),选择北虫草成熟子座,采用熟化处理、变温烘
干的方法炮制成干品,色泽和口感更好,“无腥味水蛭粉炮制
工艺”(CN96120208)能够去除腥味,“一种灵芝新制剂及其加
工炮制方法”(CN03143987)利用挤压膨化使灵芝膳食纤维发
生改性,水溶性增加;或者与现代新型生产工艺结合,对传统
炮制工艺中过度依赖自然因素如日照温度、空气湿度等的加
工环节进行改进,如 “一种中药材炮制的新方法”
(CN90108958)采用冷冻真空干燥工艺对中药材进行炮制。
“远红外中药炮制方法”(CN91106473)采用远红外辐射源为
热源 烘 烤 加 工 中 药 材。“一 种 中 药 的 炮 制 方 法”
(CN200410093109)充分利用超临界条件下的高压高频低温瞬
时、高压高频常温长时等条件,在封闭体系中使炮制的新鲜中
药本身和其有效物质在其不受影响。在此值得关注的是,中
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作为国内科研实力雄厚的院
所,在中药材炮制工艺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结合醋
制、酒蒸、蜜炙等传统炮制工艺,综合运用电喷雾质谱(ESI
MS)、高效液相色谱等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进行评价,在降低
中药材毒性、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强药理作用等方面取得较
好的效果,已对“附子、乌头类剧毒中药的炮制方法”
(CN01104006),“一 种 中 药 五 味 子 的 炮 制 方 法”
(CN200610016619),“一 种 中 药 白 芍 的 炮 制 方 法”
(CN200610016678),“一种中药附子的炮制方法”(CN
200610017094),“一种中药甘草蜜炙炮制品的炮制方法”(CN
200610017233),“一 种 中 药 丹 参 的 炮 制 方 法 “(CN
200610130880),”“一 种 中 药 杜 仲 的 炮 制 方 法”
(200610017300),“中药雪上一支蒿的炮制方法”(CN
200710055357),“一种中药姜制黄连的炮制方法”(CN
200710055668),“一 种 中 药 山 茱 萸 的 炮 制 方 法”
(CN200610130888),“黄连的炮制方法”(CN200610131601),
“一种中药黄芪的炮制方法”(200610131602),“一种中药麻黄
的炮制品的炮制方法”(CN200710055311),“一种中药乌头的
碱性炮制方法”等14项方法申请专利。
在炮制方法专利技术大量涌现的同时,各种机械自动化
炮制设备的产品专利也迅速增加。如“一种中药炮制用的去
油制霜设备”(CN200720089822)能够较好地解决炮制工艺中
去油 制 霜 的 难 题。“中 药 材 动 态 循 环 炮 制 装 置”
(CN92106422)改革了传统的中草药炮制工艺设备,采用管道
泵搅拌式浸泡罐与蒸煮加热罐,合为一体,对所要炮制的中药
材进行浸泡,蒸煮等操作,从而完成中药材的炮制程序。该装
置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不仅适用于有毒中药材的去
毒炮制,而且还对其他需要浸泡、蒸煮的中药材均可适用。
“多功能中药炮制机”(CN93202018)主要由封闭形的加热箱、
置于加热箱内的封闭式制药滚筒和温度控制器及定时器组
成,可实现清炒、加辅料炒及炙等多种炮制工艺,热量损失也
较少。“自动调控炮制加工中药炉”(CN02213960)能自动控
制炮制温度和时间,还能不断的边加热边翻动,使炮制药料程
度均匀。“全能微波中药炮制机”(CN200620024292)解决现
有中药炮制设备加工时间长、中药饮片受热不均匀、加热温度
难以准确控制的问题,具有省时、省力、加工效率高、能准确控
制加热温度、炮制质量好、卫生、清洁等特点,可用于对中药
材、中药饮片进行焙干、烘干、烤干、烧烤、炒制、炙制、煅制等
多种炮制处理。这些专利产品的出现,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满
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均起到一定作用,使中药材的炮制加工
不再停留在作坊式的简单加工的水平。
4 中药材的栽培专利技术进展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常随着植物体
生长、发育的进程发生变化或波动,进而影响到中药材质量,临
床疗效也随之而变动。长久的实践为中药材栽培种植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技术,如留种、播种时间、播种密度、防虫、施肥等栽培
技术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内在质量。栽培技术对中药材质量的影
响不容忽视。中药材的栽培技术近年的进展多数表现为模式化
栽培和化学调控技术。如“泰山何首乌的栽培技术”
(CN02130717),分为播种、育苗、移栽、搭架、收获5个阶段,能够
使何首乌生长迅速,其块根的质量良好,产量高;“一种农田地、
老参地栽培人参方法及轮作技术”(CN01128091)解决了农田
地、老参地不能种植人参的关键难题,对提高人参产量和增加多
茎参数量有明显作用;“川贝母及川贝母的栽培方法”
(CN200610172189),依据川贝母的来源植物生物学特征及生活
习性,模拟其原始生态环境,采用间作、轮作的人工栽培方法,创
·0741·
第34卷第11期
2009年6月
                           
Vol.34,Issue 11
 June,2009
造性地实现了人工栽培川贝母,同时还能有效地保护环境,防止
水土流失;“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
(CN200610010754),利用云南黄连地下茎的发达觅养体特性,实
现云南黄连的人工繁殖与栽培,并且达到一次种植、多次采收,
持续利用植株的目的;“富锗人参栽培及加工技术”
(CN92101807),采用有机锗溶液在人参移栽时处理根部,生长期
处理叶面方法来提高人参体内的有机锗含量,能显著提高人参
体内有机锗含量及人参药理作用。
研究和发掘中药材独特的生产加工技术对于提高中药材
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的开展,
极大地促进了中药材栽培种植技术的研究。如“三七GAP栽培
方法”(CN02128390)由三七育苗方法、三七良种繁育方法、三七
大田栽培方法、三七栽培中农药使用方法、三七主要病害防治方
法、三七害虫及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和三七施肥方法等组成,用此
方法栽培出的三七具有有效成分高、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
极低的特点,符合GAP要求;“一种何首乌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200410040476)、“一种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200410040477),上述方法得到的中药材各项指标符合中药
材GAP的内容要求,能使大面积种植规范化。
栽培中药材由于长期连续种植以及不断地引种驯化,也可
能造成品种失去其野生类型在生存竞争种所形成的特异的生态
生物学性质。为此,科学合理的引种栽培方式 ,是保证中药材
质量的重要环节。如“秦艽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
(CN03134607),“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CN03134622),“麻
花秦艽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CN03134966),分别包含种子处
理技术、人工育苗技术和引种栽培技术。同时,供中药材种植的
各种新型农用生产资料也层出不穷,如“山药专用栽培基质及其
制备方法”(CN03109079)制备专用栽培基质模拟特定的栽培环
境,可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满足不同类型山药的正常生长发育;
“黄连种植无公害除草专用地膜”(CN03234305),设计巧妙,可
确保黄连植物的根系透气性、光合作用和施肥培土,确保黄连正
常生长,实现无公害除草的目的;“中药材专用肥料”
(CN200510084264)按特定比例混合氮肥、磷肥、钾肥,并加入不
同含量的微量元素,增加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施用简单、方便。
5 中药材专利技术发展趋势
5.1 加强中药材生物专利技术研究
越来越多的成熟生物技术被逐渐引入到中药材研究中,
此类专利申请逐年增多,颇为引人关注。其中不乏一些相对
前沿的生物技术如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限制
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微卫星DNA
等,极大促进了中药材的各项研究。生物技术在中药材研究
上的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中药材真伪鉴别的一些难题,而且
还可应用于中药材近缘品种的认定、中药材的品质评价,中药
材高产、优质、多抗性品种的培育和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等诸
多方面。但与其他生命科学相比,生物技术在中药材研究中
所起作用仍然不够活跃,例如发展迅速的DNA水平的分子标
记技术多数还停留在鉴别生药真伪的层次,不能真正控制有
效成分或部位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建立有效成分或部位的基
因表达差异的cDNA指纹图谱或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其分子
标记的变化,更好地从源头控制中药材质量。另外,目前被研
究的中药材品种数量较少,专利技术分布较为集中。一方面
反映出当前中药材生物技术的关注热点,但也表明当前研究
领域的过于狭窄,另一方面说明专利申请数量相对较少,缺乏
基础性的核心专利,获得的保护范围有限。因此,下一步要着
重从工业化的角度进行开发,加强生物技术在中药材产业的
推广应用。例如,实现中药材品种分子鉴别检测技术的商品
化;分离和鉴定更多的特定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及其
基因,深入研究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组织和发育调
控机制,实现中药材活性成分在特定组织或细胞中的定向表
达;研发适合中药材培养的新型反应器,建立和完善高效细胞
培养技术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传统的中药材育种体系
中,引入基因聚合育种、同效多基因育种、多态单基因育种、多
细胞聚合育种及染色体加和育种技术,从基因(分子)到整体
(系统)的不同层次对目标性状进行设计与操作,实现优良基
因的最佳配置,培育新品种,推动传统的“经验育种”向高效的
“精确育种”的转变,提升中药材育种效率和种质提纯复壮技
术,扩大育种目标的范围。
5.2 丰富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国内已经基本建立起常用中药材的
指纹图谱并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更好地控制中药
材的质量特性,为全面阐明中药材作用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基
础,也为中药材走向国际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中药材质
量控制方面,可以在完善传统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近红外
光谱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加强多种分析技
术的联用如液相色谱核磁联用技术,引入如微乳液毛细管
电色谱法分离等其他分离方法,建立包括 HPLCMS指纹图
谱、毛细管区带电泳指纹图谱、电喷雾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
技术(TOFMS),TOFMS联用色质分析指纹图谱等多种中
药材植物图谱。同时要加强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即多维多息
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如中药基因组学指纹图谱和蛋白质组学
指纹图谱等的研究。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设备,构建中药材
质量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技术平台。
5.3 加快研究无公害药材栽培技术
中药材的栽培专利技术虽然易受产地自然环境的制约,
但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有
益于维护生态环境,实现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中药材
的栽培技术专利申请量较少,涉及的中药材品种不多,严重
滞后于产业的发展。要引入现代农业各种先进理论和栽培
技术,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栽培模式,探索化学、生物调控中
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栽培技术。在栽培中,研究如何科学合
理地配置中药材种类,以控制化学物质的投入,减少对药材
和环境的污染,改善药材用地的营养、耕层结构等为研究方
·1741·
第34卷第11期
2009年6月
                           
Vol.34,Issue 11
 June,2009
向,因地制宜地确定轮作、间套作、复种等栽培制度,加强药
材专用基质、肥料等农用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
5.4 提高中药材炮制技术的科学性
尽管炮制技术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
从专利申请状况分析,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未能取得突破性进
展,经验性总结较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较少,炮制
工艺及设备有所发展,但自动化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智能
化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要充分利
用如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等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传统
的特殊制药技术进行研究,准确揭示传统术语的科学涵义,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制定规范的生产
操作规程。探索先进的制剂技术在中药材炮制加工上的应
用,加快开发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大型智能化炮制设备。
6 中药材专利保护对策
6.1 优化中药材专利申请策略
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及时跟踪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方向,
避免重复研究。重视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参考较为成熟的
相邻领域的技术发展特点,加强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
对于发展比较活跃的技术领域,要采用追踪式开发,监控国
内外技术的研发态势。对于国外已发展成熟的技术,引进若
干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发展配套技术,形成外围专利。在技
术创新过程中,强化专利保护意识,尽可能抢占核心技术,获
取最大范围的专利保护。集中人力物力对可以产业化的中
药材专利技术进行重点开发,加强研发的连续性和战略性,
力争形成一系列的专利技术或专利族。加强对市场需求分
析,将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中药材积极向国外申请专利。
6.2 建立中药材专利技术推广体系
中药材专利技术多为应用性发明,应该加强专利技术的
推广和转化实施,利用制度特点和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在已
有的中药材专利技术中,有一些较好的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
用,中药材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程度很低。例如,中药材栽培
种植技术,主要面向广大农村种植户,但药农普遍文化程度
不高,需要技术指导和培训。因此,在农村建立中药材专利
实用技术推广体系非常有必要。对适宜大面积推广的中药
材专利技术,可以考虑建立中药材专利技术推广的国家补偿
机制,促进专利转化实施。
6.3 完善中药材专利保护方式
如前所述,中药材所包含的技术方案毫无疑义地可以得
到专利制度的保护。但是,中药材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
药用植物,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传统的加工炮制工艺决定了
中药材本身蕴含了独特的文化价值。由于专利制度的保护
对象为发明创造,即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
术方案,在专利制度的权利体系中缺乏与中药材文化价值相
对应的法律要素,因此使得其在中药材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
致命的缺失。在专利制度的范畴内,中药材的概念被技术
化,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体现。专利是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采用专利制
度保护中药材。当前的办法之一就是可以结合当前中药材
产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将中药材人文
属性和自然属性在标准中固定化,体现出中药材特有的人文
价值和地域特点,同时在标准中嵌合专利技术,形成含有大
量专利的中药材标准,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建立更
为全面有效的中药材专利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 程晋美.我国药用植物良种选育专利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EB/OL].(20080528)[20081215].htp://www.biodiv
ip.gov.cn/dtxx/gndt/200805/t20080528_404428.htm.
Patentedtechnologystatusquoanddevelopmenttrendfor
Chineseherbalmedicines
LIChang,HUANGLuqi
(Institut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 Patenttechnologyisregardedastechnologicaltrendsunderthemarketeconomycondition.Thecaseshowedthein
formationformpatentliteraturecanbewidelyusedintechnologyoreconomy.Inthisstudy,weanalyzedthepatenttechnologystatus
quoanddevelopmenttrendforChineseherbalmedicinesbasedonChinapatentdatabase.Thepatenttechnologystatusquoisdivided
fromthetechnologyofbiotechnology,qualitycontrol,cultivationandherbprocessingonChineseherbalmedicines.Furthevmore,some
recommendationsoftechnologydevelopmentandadvicesonpatentprotectionforChineseherbalmedicinesweresuggested.
[Keywords] Chineseherbalmedicines;patent
[责任编辑 周 驰]
·2741·
第34卷第11期
2009年6月
                           
Vol.34,Issue 11
 June,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