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2·
Vol. 34,Issue 1
January,2009
第 34卷第 1期
2009年 1月
·专论·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组方模式研究
王 阶
1
, 王永炎
2
, 郭丽丽
1*
(1.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摘要] 现代病证结合诊疗方式是当今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形式,建立在现代病证结合基础上的中医临床组方思路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病机结合病理的组方模式不仅弥补了辨证论治的不足,也使病证结合论治有了新的发展;
药性结合现代药理组方模式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向中药药性理论回归的体现;针对基本病机形成专方的组方模式是辨证论治
的升华;古方加减化裁仍是临证组方的主要模式;中药复方配伍西药组方模式使中西药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效减毒,
优势互补在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独特效果;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模式的形成是中药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相结合的结晶,是
配伍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病证结合;组方模式
病证结合即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即借助于现代
医疗检测手段、现代医学理论、思维方法对患者作出疾病诊
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对进行辨证,确定治法,
组方遣药,最终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这种诊疗模式已成为
当今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形式,它影响着中医药研究及中医
临证组方模式。
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方从法出,法随证
立”是中医重要的组方思路。根据证的病机和中药的性味功
能依“君臣佐使”配伍原理组方是中医组方的基本原则。“证”
是遣方用药的基础。随着现代病证结合诊疗观念的深入及中
医药现代研究结果的积累,中医的临证组方思路被赋予崭新
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组方模式日趋多样,临床疗效
明显提高[1]。
1 病机结合现代病理生理配伍组方
大多数疾病过程中都存在着病与证的演变。当前疾病性
质很大程度决定证型特点、发展速度及转归规律。证形成后
又具有一定的自身独立性,使疾病的原始病因消除证仍可存
在,具有其自身层次发展及演变的规律。任何针对特异病理
的方药,不可能对所有具有这特异病理表现的患者均发挥作
用,因为非特异性因素可能影响病理转归即证的类型。而任
何针对证侯的方剂,也不可能在所有伴有该证候的患者身上
发生作用,因为在治疗中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可能错失关键治
疗靶点,而且单纯对证异常状态的纠正而没有消除疾病因
素,只能改善症状或延缓疾病的进程。而将二者有机结合,
[收稿日期] 2008-11-0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0209011);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3CB517103)
[通信作者] *郭丽丽,Tel:(010)87835617,E-mail:guolili0815@yahoo.
com.cn
针对证的病机整体调节结合病的病理变化靶向治疗在某些
顽固性疾病的治疗上则可获得最佳效果。
建立在病证结合基础上的现代中药组方选药时,既要遵
循中医药传统理论体系辨证论治及组方原则,又要结合现代
医学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认识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
果,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遣药组方,才能充分发挥病证结合,
标本兼治的优势。对百日咳的治疗就是这种组方模式的体
现。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
辨证,中医传统按肺热阴伤论治,采用天门冬、麦冬、百部、
百合等润肺止咳的方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在传统中医病机
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认识,按
下列思路自拟处方。①抗菌:采用多种对百日咳杆菌有抑制
作用的中药,如射干、百部,可免细菌产生耐药性。②扶正:
现代医学认为百日咳之所以久咳,是因为中枢神经功能不正
常,产生病理兴奋灶所致,而临床上常见神经系统的病理或
损害多表现为阴虚,结合中医认识,久咳伤阴,选用补肺阴
药味,如天冬、麦冬。③治标:频繁痉咳消耗体力,久咳后
支气管平滑肌疲劳,不能有效排痰,以致成为恶性循环,针
对咳嗽这个“标证”,按急则治其标的道理,以百部镇咳、
枳实兴奋已疲劳的支气管平滑肌,紫苑协助祛痰,使痰容易
排出,咳嗽也减轻。这样,由百部、天门冬、麦冬、射干、
百合、紫苑、枳实、甘草组成的处方,处理了细菌与人体的
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用此方,治疗百日咳,不论早期
或晚期都有效,有效率达 90.4 %[2]。又如过敏性紫癜,在中
医学中属于“疹”和“斑”的范围,治疗以散风清热、活血
化瘀,从现代医学观点看,该病是由过敏因素诱发的血管炎
症,治疗应予抗过敏及解除血管炎症,据此采用现代药理研
究证实的具有抗过敏、抗组胺作用并降低血管通透性的麻
黄、地龙,降低横纹肌紧张度并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的蝉衣,
·3·
Vol. 34,Issue 1
January,2009
第 34卷第 1期
2009年 1月
配以散风清热、活血化瘀的防风、荆芥、丹参、红花等组方
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3]。这种临证组方模式符合中医学
病机理论又结合现代病理、药理研究结果,临证具有明显的
优越性。
2 药性结合现代药理配伍组方
中药药性是中医对药物性质独特描述方式,是对药物应
用于机体后作用效果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长期实践反复验证总结出的药物性质,与中药功用特征密
切相关,是阐述中药功效、作用机制,并指导中医临床辨证
用药的理论工具,是中医配伍组方的基础。与现代医学对药
物性质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
由于每种中药所含特定(对证候产生效应)物质既是药
性也是药理作用产生的基础。因此中药药性和现代药理作用
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采用不同的
方式对药物性质认识的结果,其存在的差异不言自明。药性
理论形成的步骤是 中药→人体(病证)→效应→药性→药
性理论。而中药药理作用的获得是通过中药→整体动物或组
织器官或细胞→药理效应。药性理论独特的产生和作用特点
决定了药性理论应用特点与药物药理效应方式不同。虽然中
药现代药理研究,明确了中药药效的作用部位或成分,甚至
明确了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及机制,但由于每一味中药的药
性都是气、味、归经等的组合,目前用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归
属药性还存在一定差距。当按照现代药理研究方法揭示具体
中药传统效应物质之后,仍不能将药性物质具体到药物的气
或味或归经之上,中医临床辨证选药不能完全依据现代药理
研究结果,因此临床应用时要再次回归到药性上来指导选药
组方。
把现代研究结果回归到传统药性上来用于指导中医组
方,医者的有效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如治疗肥胖证时,
临证将肥胖分虚实两型, 辨证认为实胖多由痰热而致,应
以清热化痰为主要治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病多合并有
血脂的紊乱, 应降脂减肥。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选方用药
时首先可选择药理作用有减肥调脂作用的中药, 同时对具
有减肥调脂的中药进行药性回归, 选择苦寒清热、辛温涤
痰作用的药物。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黄连中的小檗碱有明显
的降脂作用, 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胆固醇;瓜蒌也具有降
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焦决明除降脂减肥外还具有抗动脉粥
样硬化和抗凝血作用。上述药味苦寒清热,用于肥胖属实热
者效果较为明显。黄连、瓜蒌、焦决明药理作用符合辨病论
治的减肥调脂,同时其药性的回归符合辨证论治的清热涤
痰, 故以此组成基本方。再针对药性功效强弱进行适当配
伍:当一药多效时择其主要功效;当一药药力不足时可选择
多药组合,共同针对疾病靶点;佐使药可选择功效相同但药
性相反的药味佐制原药性,以免太过伤正,如黄连配肉桂、
干姜等,既针对病理靶点又整体论治,继而考虑中医组方的
基本原则,做到君臣佐使、寒凉温热配伍有序,治疗实型肥
胖取得了中西医皆认可的治疗效果[4]。这种组方模式在中药
药性理论未达到与现代药理完全接轨的医疗实践中占有主
导地位。
3 古方加减化裁
古方是临证组方的基础。这些古方多数是前人临床实践
经验的总结,是疗效卓著的良方,每一个古方都有其固定的
病机、方规,是为具体治法而立。但随社会、自然环境,疾
病谱与临床特点的改变,尤其是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形成,
使建立在对证治疗基础上的传统方剂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因此,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借助于现代研究成果,适应
现代疾病防治的需要,病证结合,根据临床需要对古方加减
也是当今中医临证组方的主要模式。
如瓜蒌薤白半夏汤,是治疗胸痹的主要方剂。《金匮要
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
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此方是治疗痰浊壅盛、胸阳
不振型冠心病的经典方。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引起的以冠脉痉挛或血栓形成阻塞冠脉,心肌缺血
缺氧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当今医者根据《金
匮要略》中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组方机理结合现代研究对本病
的认识,认为胸痹的病机除阳虚阴盛、痰浊壅塞胸中、胸阳
痹阻之外还与瘀血阻滞(血栓形成)心脉有关,在瓜蒌薤白
半夏汤基础上加桂枝以增强温通阳气之力;加三七、丹参活
血祛瘀通络、抑制血栓;加檀香以宽胸理气,气行则血行;
加砂仁以理气化湿健脾、杜绝痰浊生化之源。并且根据患者
临床表现,在上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变化,若气虚则加黄芪,
人参以补气;心肾阳虚者用桂枝再加鹿衔草以温补心肾之
阳;若瘀血症状明显者加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
生山楂,以活血祛瘀通络。在临床上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屡见神效[5]。又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
有效中成药冠心苏合丸由古方苏合香丸化裁而来。苏合香丸
中原含有 15味药物,结合现代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的
认识,通过拆方药理研究,去掉了其中 10味药物,筛选出
具有芳香辟秽、开窍醒神的苏合香、冰片,具有行气活血、
散寒化浊的乳香、檀香、木香 5味药物制成冠心苏合丸,虽
然仅 5味药物,但仍保留了原有的疗效。这种方法既大大节
约药源,降低成本,又不失其原来的疗效,成为一种新的组
方模式。
4 针对基本病机形成专方
有人认为中医辨证论治强调的是个性化治疗,专方专药
不能体现中医治病的特色和优势。孰不知中医在辨证论治时
更重视治病求本,尤其是在病证结合条件下。病证结合能够
在以病位、病性界定证的中心特征基础上,把握基本病机,
实现有限目标,形成专方专药。其原因是现代医学的某一种
疾病其主要中医病机多为复合病机,同一种诊断明确的疾病
如高血压,虽然存在不同的中医证型,其实是在共同基础上
的个性。如高血压虽分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火上炎、痰
浊中阻 4大证型,其实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都既有阴虚又有
阳亢化火。又如各种恶性肿瘤,正虚痰瘀毒之病机贯穿始终,
·4·
Vol. 34,Issue 1
January,2009
第 34卷第 1期
2009年 1月
因此在同一疾病的治疗中,不管具体证型如何,均可先选用
切合此主要病机的主方。针对主要病机的专方专药,在机体
正气(自愈能力)的引导下,纠正这些患者各自同中有异的
具体病机。
实践中通常针对中西医诊断相同的疾病,先按传统中医
辨证分型的方法分为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法和方药,
通过大量反复的临床实践,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寻找中医
辨证论治的规律,总结有效的方药,然后固定处方,重复应
用于临床,促进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如慢性乙型肝炎的
治疗,按中医辨证分型,用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
补气补血等治法和方药都有一定疗效,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对这个患者有效的方药,对另一个辨证分型相同的患者不一
定有效,经过大量有效病例的分析,找出共同的药物,用这
些药物组成统一处方,重复应用于临床,形成治疗慢性乙肝
的专方,取得西医无法取得的疗效[6]。辨病专方正是在抓住
疾病本质的前提下,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诞生的。可见,辨病专方并非全然舍证从病,而更多的是病
证结合。所以说病证结合是辨病专方产生的理论基础。辨病
专方,既不同于传统的辨证论治,又有别于原始的单方验方,
它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专病专方。
5 中药复方与西药配伍组方
中药方剂与西药并用是目前临床(尤其是对住院患者)
普遍采用的用药形式之一。中西药配伍遵循以下原则:增效
减毒,优势互补,缩短疗程。西药的成分及生物活性指标及
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已基本明确,且较中药复方来说,远为
单一,这就更容易认识和进一步进行配伍组方应用。西药药
效快而明显,但不良反应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中药方剂强
调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协调统一,发挥多靶点、多环节、
多途径整体调节作用显示疗效,但存在作用靶点不集中,难
于达到强效、速效。二者合理配伍应用可以取长补短。如小
柴胡汤合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对高龄反复肺部感染者疗效较
单用好,且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耐药性。用女贞子、
补骨脂、山茱萸等组成的复方可减轻化疗药环磷酰胺降低白
细胞的不良反应。另外,许多中西药组合的成药用于临床也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三九感冒灵(由金盏银盘、野菊花、
岗梅等配合扑热息痛扑尔敏、咖啡因)用于治疗各种感冒,
扩大了主治范围,增强了疗效,减少了不良反应。消渴丸(由
黄芪、生地黄、天花粉配合格列本脲)已广泛用于糖尿病的
治疗,达到了标本兼治,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
此外,还有人尝试将西药赋予中药化的内容(如性味、
功效等) ,进而将其纳入中医的组方方法或原则(现有的或
更可能是尚未总结抽象出来的)指导之下,与中药配伍组方
联用。如泼尼松等激素类药对狼疮性肾炎肾阳虚证疗效较
好,但久用会出现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阴虚火旺之
证,可以认为其具有温阳的性质,类似于中药中的温阳药。
根据相须配伍的组方原则,与滋阴降火类药配伍可制约其刚
燥之性,达到阴阳平衡。临床应用亦证明,与知柏地黄丸合
用可减轻其不良反应,取得良好疗效[7],使得西药的精确微
观优势与中医药宏观辨证组方的优势相结合,更符合人体疾
病多层次的客观要求,以更好地全面地指导临床用药。
6 有效组分配伍组方
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是近年出现的中药组方新模式,是中
医药现代化研究的结果。中医传统复方是在中医病机、症候、
药性理论指导下的有机配伍。注重整体,对证进行调节治疗。
复方通常由多种药味组成,而每味药常常有多种性味归经,
具有多种功效,适用于多种病证,经过配伍组成的方剂其所
含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组合种类可想而知,临床适应
证多种多样。例如阳和汤,原为外科阴疽而创,现代临床报
道则涉及肾与关节结核、乳腺小叶增生、坐骨神经炎、阳萎、
肩周炎、冻疮、腰椎管狭窄、子宫内膜异位证、慢性鼻窦炎、
心绞痛、慢性骨髓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可以
看到这些疾病病理机制相差甚远。由于治疗目标不确定,药
物作用靶点不清,药效物质不集中,疗效优劣和可重复性可
想而知。
饮片配伍组方虽然目前仍是中医临证组方的主要形式,
但停留在饮片层次的传统方剂,存在成分复杂,质量难以控
制,疗效机制难以说明等问题,已满足不了人们对药品的需
求。作为防治疾病的药物,不论其组成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必
须朝着质量可控、安全有效、机制清楚的基本要求发展。作
用环节清楚、疗效强、见效快的药物成为现代人追寻的目标,
在中医配伍组方理论指导下,将整体综合调节和靶向治疗有
机结合,采用作用机制相对明确、成分相对清楚的中药有效
组分配伍组方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成为中药配伍组
方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将泛化的临床证型指标进行限定,提高方剂作用的靶向
性和确定性是方剂发展的方向,现代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形
成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条件。中医辨证论治着眼于人体对
致病因子和病理损伤的整体反应状态,揭示疾病的千变万
化,着眼于整体调节。而西医辨病论治是以致病因子或病理
损伤的特点来区分不同的疾病,着眼于病变靶点。两者从不
同的角度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诊治规律。病证结合诊疗
模式的形成使针对病变环节的靶向治疗与调节机体功能的
整体治疗相统一,使集作用靶点和整体调节于一体、药效物
质基本清楚的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模式应运而生。
有效组分是中药产生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
性及祛除病邪、调节阴阳作用的物质基础,组分配伍采取从
中药饮片中提取能代表单味药某一特征、体现中药某些临床
疗效的有效物质,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和病理变化进行配伍用
药的新形式。现代对中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
为有效组分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方剂配伍传统理论的正
确理解使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现代医药
学面临的问题为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提供了机遇。
建立在病证结合基础上,针对“有限适应证”是有效组
分组方与传统饮片的差异。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双参通冠
·5·
Vol. 34,Issue 1
January,2009
第 34卷第 1期
2009年 1月
胶囊就是在病证结合基础上有效组分配伍组方的成功典范。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辨证多见气虚血瘀,中医治以益气祛瘀止
痛之法,药选人参、丹参、元胡组成复方。根据冠心病现代
研究结果,冠脉痉挛及血栓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是造成冠心
病心绞痛的主要原因。结合对丹参、人参、元胡成分及药理
研究,取人参皂苷、丹参酚酸、元胡索乙素为有效组分组成
双参通冠胶囊,动物药理试验和临床结果均表明有效组分配
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优于饮片层次配伍[8]。有效组分
配伍去除了无效物质的干扰,使药效物质更集中,不仅提高
了疗效,也提高了制剂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成为中药新
药研发的方向之一。
7 展望
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形成对中药配伍用药提供了多种
思路和方法。中医治病重在整体调节,激发机体自身的抗病
能力,实现阴阳平衡;西医治病重在消除致病因素,通过对
抗或补充等靶向明确的治疗措施,达到消除病变的目的。病
证结合诊疗模式促进了中药配伍组方研究的发展,提高了临
床疗效和中医药的科研水平,加速了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现代组分提取、分析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为组分配伍
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撑。近年来通过相关药对的示范研究证实
了七情和合有其化学和药理学基础;通过对古方配伍理论、
组方原则和物质基础的研究揭示了复方配伍的内在物质基
础,论证了复方配伍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有效组分配伍组
方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对多个临床有效方剂的组分配伍和
药理评价研究,证实了将方剂从饮片层次上升到有效组分层
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9]。组分配伍模式为中医方剂配伍理论
做出了科学诠释,发展了中医理论。在中医配伍理论和现代
科技指导下,通过有效组分配伍组方研制高效、低毒、安全、
可控的新型中药制剂,提升复方中药的科技含量,实现复方
中药表征和内涵现代化。融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工艺技术为一
体,形成我国具有中医特色及独立知识产权的体系,中药配
伍理论发展,将突破中药传统配伍模式,使中药配伍内容更
加丰富和完善——成为中医原始创新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王 阶,郭丽丽,杨 戈,等. 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1):1.
[2] 王启梁.辨证与辨病[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2):68.
[3] 李 明.中医现代组方模式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2,(2):
49.
[4] 仝小林,李洪皎,于 波. 试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
归[J]. 江苏中医药,2008,40(3):16.
[5] 李联社.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J]. 中医药学刊,2006,
24(11):2010.
[6] 李广文.辨 证论治与专方专药之关系论[J]. 云南中医药杂志,
2004,25(6):51.
[7] 李 晓,姜 萍. 试论中医现代临床组方方法[J].山东中医学院学
报,2003,27(5):325.
[8] 王 阶,郭丽丽,王永炎. 中药方剂有效成(组) 分配伍研究[J]. 中
国中药杂志,2006,31(1):6.
[9] 张伯礼,王永炎. 方剂关键问题的科学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
现代中药[J].中国天然药物,2005,3 (5):258.
Study of means of formulating prescription based on combination
disease with syndrome
WANG Jie1,WANG Yongyan2,GUO Lili1*
(1. 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China;
2.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The way of combination diseases and syndrome is an important style to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linical practice today. The thoughts of formulating prescription based on combination modern diseases
and syndrome changed profoundly and many styles arose. Combination pathogenesis with pathology to formulate prescription
compensated for the insufficiency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mptom differentiation. Combination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s with pharmacology action reflects a return from pharmacologic action to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Fixed
prescription is sublimation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hanging classic prescription is still a major mean to
formulate prescription.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with western drugs enhanced effect and reduced the side
effects. Effctive extract compatibility is a result and develoment of modern research and traditional theory about TCM.
[Key words] combination disease with syndrome; means of formulating prescription
[责任编辑 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