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全 文 :·研究报告·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石有太1,陈垣1,郭凤霞2,刘亚亚1,王俊英1
(1.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甘肃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目的:为掌叶大黄种子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选用开花一致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开花10d
后定期测定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结果:灌浆初期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起点相近,还原糖起点高,但均在花
后16d内增加。之后可溶性糖短暂下降后波动上升,还原糖急剧下降后波动变化。淀粉积累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
开花36d后达到相对稳定高的水平,积累速率受天气影响大。籽粒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变化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
指数均在花后36d内随籽粒充实显著提高,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掌
叶大黄种子属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类型。籽粒淀粉含量达到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决定其发芽质量,最佳采收期在花后
46~52d(7月上旬),茎秆尚未枯萎,籽粒淀粉含量达115%左右为宜。为防落粒应采用网袋采收,风干后脱粒。
[关键词] 掌叶大黄;营养物质积累;发芽特性;采收期
[收稿日期] 20081219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I37B04);甘肃省科技
攻关项目(2GS042A4301306)
[通信作者] 陈垣,教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教学与研究。Tel:
(0931)7631145,Email:cygcx@yahoo.com.cn
[作者简介] 石有太,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Tel:13649319809,Email:siou8165@163.com
  掌叶大黄 RheumpalmatumL.为蓼科大黄属多
年生宿根草本植物[1],为正品大黄品种之一,在我
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
R.tanguti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 R.ofici
naleBail被药典规定为中药大黄的原植物,均以干
燥的根及根茎入药[2]。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
海、西藏、四川等地的高寒、高海拔地带[3],具有泻
热攻下、行瘀化积、清火解毒消肿之功效[4]和抗动
脉硬化作用[5]。甘肃礼县及周边栽培的掌叶大黄
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 60%以上,以铨水大黄著
称[6],主要通过种子繁殖,种子质量直接影响药材
产量和质量。然而,种子的采收尚无统一标准,造成
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相关研究又少见报道。因此,对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质量关系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GAP规范化生产基地建
设中确立种子采收标准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样 供试材料为甘肃省礼县白关乡硬各坝
村种植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2008年盛花期在同
一天选取开花一致的植株挂牌标记。开花第10天
(即刚长出小瘦果)开始,每天15:00从花序中下部
采收种子,前3次每隔3d采收1次,之后每隔5d
采收1次,重复3次。每次采收后置牛皮纸袋在通
风干燥处阴干备用。
1.2 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测定 参照叶青等的方
法[7]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采
用紫外吸收法测定[8]。还原糖含量采用 3,5二硝
基水杨酸法测定,淀粉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
蒽酮比色法测定[9]。
1.3 种子发芽试验 将不同时间采收的种子设置
为不同的处理进行发芽试验。每处理3次重复,每
重复50粒种子,试验在20℃人工气候箱中进行。
参照国家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和国际标准的有关规
定[34]统计大黄种子的发芽势(4d种子发芽数占供
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和发芽率(10d种子发芽数占
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最后计算发芽指数。
发芽指数 GI=∑(Gt/Dt),Gt为当天的发芽数,
Dt为对应的发芽天数。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 SPSS115软件和
Excel分析及制图。首先,根据 Excel作图法对籽粒
营养物质(y)随开花后天数(x)拟合 Logistic曲线方
程[10](y=k/1+eA+Bx,式中 k为营养物质积累含量
极限值,A,B为方程参数,x∈[10,61]),即用曲线
·9791·
第34卷第15期
2009年8月
                           
Vol.34,Issue 15
 August,2009
方程可直线化方法[令 y′=Ln(k-y)/y],k=[y22
(y1+y3)-2y1y2y3]/(y

2-y1y3),y1,y2,y3分别为等
间隔开花后天数(x)对应的营养物质积累量,本研
究选取开花后 21,41,61d作为 x1,x2,x3,A′=A,
B′或=B)求出Logistic方程参数,然后按照略加修
正的周国勤等[11]的方法估算灌浆起始、高峰、结束
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等次级参数(表1)。
2 结果与分析
表1 利用Logistic方程可估算的淀粉积累参数及其估算公式
淀粉积累参数 估算公式 淀粉积累参数 估算公式
积累高峰起始时间 t1=[A-ln(2+1732)]/(-B) 渐增期持续期 T1=t10
积累高峰结束时间 t2=[A+ln(2+1732)]/(-B) 快增期持续期 T2=t2t1
淀粉积累终期   t3=-(459512+A)/B 缓增期持续期 T3=t3t2
最大积累速率时间 TM=-A/B(拐点处) 最大积累速率 VM=-BK/A
2.1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三
年生掌叶大黄于4月初返青,4月中旬开始抽薹,5
月上旬形成花蕾,5月15日已进入花期,5月25日
左右花序下部已有瘦果出现,进入灌浆期。本研究
于5月19日(开花盛期)挂牌,于5月29日(花后第
10天)开始定期采收种子,测定籽粒营养物质含量,
结果见图1。掌叶大黄籽粒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和
淀粉积累动态变化过程主要由其灌浆特性决定。还
原糖含量在花后第10天已达到较高水平,较可溶性
糖高1917%,较淀粉高1781%,10~13d略有下
降(P>005),13d后显著提高,至第16天较初期
相应水平提高 262%(P<001),之后又极显著
(P<001)下降到与可溶性糖含量接近的水平,到
开花46d后两者又出现差异,还原糖含量持续缓慢
下降,至花后第56天下降到接近第31天的相应水
平,较初期降低381%(P<001),可溶性糖含量却
持续增加,至花后 56d较初期提高 1938%(P<
001),但随着籽粒进一步完熟,可溶性糖含量又显
著下降。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开花后第10
天起点相接近,起点都较还原糖含量低,至花后16d
两者均持续增加。之后淀粉积累量增幅急剧加大,
至开花后36d达峰值,较初期提高 4546%(P<
001),之后波动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个变化趋势呈
“S”型曲线(图1),利用 Logistic曲线方程,直线化
拟合结果及相应参数 Y=09991X+18458,R2=
08661,见图2。
图1 掌叶大黄种子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变化
图2 掌叶大黄种子淀粉积累与开花后天数配合
Logistic方程直线化拟合结果
  从图2可以看出,掌叶大黄籽粒淀粉的积累过
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相关指数 R2达到极显著
水平(P<001),说明用开花后持续天数对籽粒淀
粉含量的估测可靠性较大。开花后5d内,淀粉逐
渐积累,这一时期为渐增期。开花后5~32d籽粒
淀粉积累速度显著加快,贮藏物质积累进入快增期,
开花后19d(Logistic曲线轨点,即图2直线化后与x
轴的交点)处籽粒淀粉积累速度最快。开花32d后
籽粒淀粉积累进入缓增期,至开花后65d淀粉积累
·0891·
第34卷第15期
2009年8月
                           
Vol.34,Issue 15
 August,2009
结束,本研究只测得61d的数据。在整个籽粒灌浆
过程中,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呈现“慢快慢”的规律,
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花后16~21d,而在开花后26
(6月14日),41(6月29日),56d(7月14日)先后
出现3次低谷,见图3,气候记载显示这几天均为降
雨天气。
图3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过程中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
  从图1还可以看出,掌叶大黄种子在灌浆成熟
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初期
增加,花后16d含量达到高峰,之后下降,至花后31
d下降到最低值,较初期下降344%(P<001),随
后又增加,至花后46d左右达到最大值,较初期提
高463%(P<001),之后随着籽粒进一步完熟,籽
粒蛋白质含量波动下降。
2.2 灌浆不同时期采收种子的发芽特性 灌浆不
同时期采收的种子因成熟度不同导致其种子发芽
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等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01)。籽粒形成后随着灌浆进程的递进,种子发
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开花后36d
(6月24日)采收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大,
花后36d后随种子进一步完熟,发芽势下降但下
降不显著,而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开花后第46天
(7月4日)采收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之后随种子
进一步完熟也波动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见表2。
表2 不同采收期掌叶大黄种子的发芽特性(珋x±s,n=3)
开花后天数 采收时间 发芽势/% 发芽率/% 发芽指数
10 20080529 07±12gE 07±12gG 01±01hH
13 20080601 73±23fE 80±20fF 14±03gG
16 20080604 367±42eD 507±12eE 64±05fF
21 20080609 767±31dC 853±50dD 170±01eE
26 20080614 853±12cB 933±12cC 190±04cdCD
31 20080619 893±23bcAB 947±12bcBC 204±05bAB
36 20080624 960±20aA 980±20abABC 214±02aA
41 20080629 953±46aA 980±35abABC 200±12bBC
46 20080704 940±20abA 1000±00aA 198±06bcBCD
51 20080709 940±20abA 967±23abcABC 202±08bBC
56 20080714 927±64abAB 993±12aAB 187±04dD
61 20080719 947±42abA 993±12aAB 187±05dD
  注:同列中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P=001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达到显著水平。
2.3 籽粒营养物质积累与种子发芽质量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发
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极显著(P<001)正
相关,而籽粒还原糖含量与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显
著(P<005)负相关,与发芽指数呈极显著(P<
001)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对种子发芽有
利,但两者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含
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还原糖
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三者均
与蛋白质含量的正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见表3。
3 讨论
3.1 掌叶大黄籽粒淀粉含量的积累动态呈 S型曲
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 在籽粒灌浆过程中,渐
增期形成大库容、快增期向库容中调运库容物质是
·1891·
第34卷第15期
2009年8月
                           
Vol.34,Issue 15
 August,2009
   表3 掌叶大黄灌浆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与发芽特性的相关分析
  可溶性糖 还原性糖 淀粉 蛋白质 发芽势 发芽率
还原性糖 -0238 1        
淀粉   08332) -06111) 1      
蛋白质  0456 0438 0223 1    
发芽势  07642) -06771) 09772) 0104 1  
发芽率  07532) -06581) 09592) 0111 09942) 1
发芽指数 07112) -07122) 09602) 0012 09932) 09842)
  注:表中数字右上角1)表示在P=005达到显著水平;2)表示在P=001达到显著水平(n=12,df=10)。
保证种子质量和产量的基础。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水
平一方面标志着叶源端的同化物供应能力,另一方
面反映出籽粒库对同化物的转化利用能力[12]。淀
粉是主要的种子贮藏物质之一。肖苏萍等[13]分别
从甘肃礼县上坪乡、岷县中药材科技园和青海贵德
新街上卡村野生环境征集掌叶大黄种子,测定表明
其千粒重和含水量具有显著差异,野生品种种子小,
但对种子的贮藏物质的测定未见报道。本研究表
明,掌叶大黄种子从形成小瘦果到成熟,籽粒还原糖
含量前期增加,中后期持续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波
动升高。淀粉含量的变化与郭天财等[14]对多穗和
大穗型小麦品种测定的结果类似,呈S型曲线,符合
Logistic曲线方程,经历渐增期(花后5d内)、快增
期(花后5~32d)和缓增期(花后33~65d),最大
积累速率出现在开花后 19d,积累速率呈“慢快
慢”规律,因降雨出现3次低谷,说明掌叶大黄种子
淀粉积累受天气的影响较大,淀粉积累量趋向稳定
是种子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
3.2 掌叶大黄种子属于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类型 
本研究中,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在开花后16d内,
籽粒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这种趋
势与籽粒的发育过程有关,灌浆中期籽粒蛋白质含
量的降低可能是由于籽粒容积扩大较快,籽粒代谢
迅速,由茎叶运来的糖分直接合成淀粉,籽粒干重增
加速率大于蛋白质增加速率,随着细胞分裂结束,籽
粒发育进入乳熟中后期,由茎叶运来的糖分不再主
要形成淀粉,而是转化为蛋白质,因而蛋白质含量显
著回升,这与周国勤等[10]对小麦品种信阳234的研
究结果相似。王月福[15]也认为,灌浆中期蛋白质含
量低谷的出现不仅是由于此期淀粉的合成速率快于
蛋白质的合成速率,而且与此期蛋白质合成速率下
降有关,这可由掌叶大黄籽粒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
进一步得到证实。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不
稳定性也说明掌叶大黄种子属于蛋白质含量较低的
类型,因为高蛋白种子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灌
浆过程中变化波动小,而低蛋白品种则相反[15]。
3.3 掌叶大黄种子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对种子发芽
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
数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关键性指标。确定适宜采收期
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廖跃德[16]等认
为,掌叶大黄种子成熟需50~60d,成熟过程中果皮
颜色由绿色、红色至褐色,强调果皮至褐色时极易脱
落,要及时采收。本研究中,不同时期采收的掌叶大
黄种子发芽质量在花后36d内(6月24日前)均随
着灌浆进程的递进显著提高,但36d后随灌浆持续
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发芽势和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发
芽指数反而显著下降,花后46d发芽率达100%。
说明成熟度对掌叶大黄种子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这
与闫洁等[17]对诺丹冰草种子的研究结果相似,也说
明成熟度不同的种子其休眠程度不同。相关分析显
示,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发芽率、发芽势和发
芽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籽粒还原糖含量与发
芽率和发芽势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发芽指数呈极显
著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对种子发芽有利,但
两者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大田观察发现,花后46d(7月4日)后,掌叶大
黄种株叶片与茎杆逐渐变黄。花后第56天(7月14
日)叶片和种子开始转褐,茎杆枯萎,种子遇风开始
脱落。综合考虑种子贮藏物质积累,最佳采收期应
在7月上旬,即开花后第46~52天,茎杆尚未枯萎,
果柄离层尚未形成时采收为宜,最佳采收期的籽粒
淀粉约在115%左右。采收时为防止种子脱落,应
采用网袋收获,风干后脱粒。
[致谢] 甘肃农业大学2009届本科生周俊、陈蕾蕾、范
棋参与本研究及资料整理工作。
[参考文献]
·2891·
第34卷第15期
2009年8月
                           
Vol.34,Issue 15
 August,2009
[1]  黄剑,刘卫国,范巧佳,等.掌叶大黄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4):271.
[2]  中国药典.一部[S].2005:17.
[3]  李斌常,何凯,张三元.掌叶大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中药
材,1992,15(8):8.
[4]  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55.
[5]  田风胜,李振彬,王元松,等.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保
护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6):672.
[6]  何兰.当归、大黄、红芪[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125.
[7]  叶青,董娟娥,李小平,等.菘蓝种子中营养物质积累过程及
不同采收期种子的活力差异[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34(4):69.
[8]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66.
[9]  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110.
[10] 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77.
[11] 周国勤,张应香,李宇峰,等.信阳234的籽粒灌浆特性及蛋
白质、淀粉积累动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1:51.
[12] 刘晓冰,李文雄,张志学.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
质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1996,22(6):736.
[13] 肖苏萍,陈敏,黄璐琦,等.掌叶大黄果实形态和种子发芽特
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3):195.
[14] 郭天财,冯伟,夏百根,等.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与
同化物供应关系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19(2):44.
[15] 王月福,姜东,于振文,等.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
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
(5):513.
[16] 廖跃德.掌叶大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海峡药学,2005,17
(4):102.
[17] 闫洁,贺晓,李青丰,等.成熟度对诺丹冰草种子质量的影响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4,25(3):29.
[责任编辑 吕冬梅]
·3891·
第34卷第15期
2009年8月
                           
Vol.34,Issue 15
 August,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