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extual criticized and collated on names and breeds of Tibetan medicine “Dida”

藏药“蒂达”的名称与品种考证



全 文 :·文献研究·
藏药“蒂达”的名称与品种考证
钟国跃1,古锐2,周华蓉1,王昌华1,赵纪峰1,刘翔1,泽翁拥忠2,秦松云1
(1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 400065;
2成都中医药大学 民族医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 采用文献考证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常用藏药材“蒂达”的名称、品种分类及其基原进行了考证和整理。
结果表明,“蒂达”的名称、品种和基原极为复杂混乱,是导致其缺乏和难以制定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关键制约因素。类似状
况在民族药中普遍存在,反映出了对民族药进行品种整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于古代文献对于药物基原的形态描述往往
较为简单,多数情况下仅根据文献考证难以准确确定其基原,在进行民族药品种整理时,还应“尊古不泥古”,注重古今药材品
种、基原的历史变迁和现实资源、临床使用状况的调查,并积极借鉴现代化学、生物活性评价等的研究成果,既继承民族医药
的特色与优势,又推动其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蒂达;文献考证;名称与品种整理;藏药
[收稿日期] 20090615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6A1112)
[通信作者] 钟国跃,Tel:(023)89029001,Email:zgy001@ya
hoocn
  “蒂达( )”系藏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常用
药材品种之一,《晶珠本草》[1]等文献记载具有清肝
利胆、利尿、续筋骨、止血等多种功效,临床上广泛用
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血病、赤巴病、跌打损伤、痢疾、水肿、流行性感冒等多
种疾病的治疗。在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獐芽菜
丸、甘露灵丸、八味獐芽菜丸、五味獐芽菜散等经典和
现代藏药处方中作主药或配伍使用。由于诸多方面
的原因,在藏药材中,同一品种的名称、基原、临床功
效与使用等方面因地、因人而异的现象极为普遍[2]。
“蒂达”也不例外,据文献记载和笔者的实际调查,
“蒂达”在不同地区市场流通、医疗部门及制药企业所
使用的“蒂达”的名称多不统一,其基原涉及到龙胆科
的獐牙菜属Swertia、花锚属Halenia、喉毛花属Comas
toma、扁蕾属Gentianopsis、肋柱花属Lomatogonium、虎
耳草科虎耳草属 Saxifraga和梅花草属 Parnasia、石
竹科卷耳属 Cerastium及唇形科薄荷属 Mentha等4
科的约60种植物,蒙医(与藏医学具有密切的关系)
文献中还记载使用有罂粟科、豆科、堇菜科的植物[3],
足见其名称与基原的混乱。为规范“蒂达”的名称、基
原和使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
法,对“蒂达”的名称与品种进行了考证整理。
1 关于“蒂达”的名称
目前所见的有关藏药的文献中,对藏药材的名
称大致有3种记载形式,即藏文名、藏文音译汉文
名、汉文名,藏文文献中使用“藏文名”(现代文献中
也有2,3种名称同时合用记载的[48]);汉文文献中
则多采用3种名称合用记载。在不同的文献中,药
材“藏文名”一般差异不大,“汉文名”多直接使用基
原的动植矿物名称,但“音译汉文名”中使用的汉字
往往差异较大,或“音”同“字”不同,或因不同藏区
藏语语音的差异,使用不同“音”的汉字。“蒂达”是
藏文名“ ”的藏文音译汉文名,其汉文用字有
“蒂达”、“滴达”、“地格达”(蒙音)[3],其不同的品
种还有“迦滴”、“甲滴”、“贾滴”,“俄滴”、“欧滴”,
“松滴”、“松吉滴”、“松居蒂”等名称(表1)。加之
由于不同文献在“相同”或“相似”的名称下记载的
基原也有所不同,显然这种状况极易造成药材的
“名称”、“品种”和“基原”的混乱,难以保证临床用
药的准确、规范及药材质量的控制,同时也不利于民
族药的科研和交流,应予对名称的用字进行规范。
2 藏医药文献对“蒂达”类药材的分类
在传统医药学中,常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基原
的生物学特性、功效、生境等)对药物进行分类,以便
于准确认识、鉴别和使用药物。藏医药学对药材采用
有2种分类形式,一是“自然性状分类”,即以《晶珠
·9313·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
本草》为代表的将藏药材基于自然性状分为珍宝类、
树类、湿生类、旱生类、作物类、动物类、盐碱类、土类、
炮制类等13大类,这种分类类似于《本草纲目》对中
药材的分类;二是“等级式分类”,即将功效相似的药
材先归为“一类药材”,再根据生境、形态、功效等的特
性分为不同的品种(这种分类与中药材的功效分类相
似),相应地,在文献记载上往往给予该类药材一个
“总名称”,之下再分别以不同的名称记载该类药材下
的不同“品种”,即表现出“总名称+次级名称+次次
级名称”的“分级式”记载特点[2]。
“ (蒂达)”由梵语演变而来,藏语称“卡瓦”
( ,意为“味苦”)[3],即为一类治疗肝胆疾病的药
材的总名称。关于其“种”下分类,古代文献中,《月
王药诊》[9](8世纪上中叶)按产地将“蒂达”分为“印
度蒂达( ,甲蒂)”、“尼泊尔蒂达( ,哇蒂)”
和“西藏蒂达( ,窝蒂)”3类;《香雄秘诀部释·
喜庆庄严》[10]又进一步将“西藏蒂达”( ,言即
,松 蒂)分 为 “赛 蒂 ( )”、“俄 蒂
( )”、“桑 蒂 ( )”、“机 合 蒂
( )”和“格蒂( )”5种;《四部医典详
解》[11]将“蒂达”分为“真蒂达”和“松蒂”,前者根据
花的颜色又细分为“赛蒂”、“俄蒂”、“桑蒂”、“机合
蒂”;《晶珠本草》[1]沿袭了《月王药诊》的分类,言“西
藏蒂达”( ,窝蒂)种类很多,在“松蒂( )”
名下记载“松蒂”分大、小2种,同时又引载了《概念
诠释》[1,12]中记载的5种“松蒂”(“甘露五姐妹”:金、
银、铜、铁、圆叶5类),即“赛蒂(金类)”、“俄蒂(银
类)”、“桑蒂(铜类)”、“机合蒂(铁类)”、“格蒂(圆叶
类)”共计“6种西藏蒂达”;《蒙药正典》[3](19世纪中
叶)也将“地格达”( )分为印度产、尼泊尔、西藏
产 3类,言 “藏 地 格 达”包 括 “松 朱 地 格 达
( )”(分大、小2种)及以下金、铁、银、铜等共
6种。从上述记载看,各古代藏医药文献对“蒂达”类
药材的总体分类是基本一致的(表1)。近代的《藏药
志》[5]、《中国藏药》[6]、《新修晶珠本草》[8]等文献[13]
在分别记载“蒂达”的各品种时也基本都沿用上述古
代文献的分类。笔者对“蒂达”市场商品调查结果也
表明藏医师和制药企业也基本沿袭上述分类方式以
区别和使用“蒂达”的不同品种。
3 “蒂达”不同品种的基原
近代专著和文献记载的“蒂达”各品种基原极
为复杂,归纳如下(表1)。
4 讨论
41 关于“蒂达”类药材的分类
关于“蒂达”类药材各品种的分类,在古代文献
中,以《香雄秘诀部释·喜庆庄严》、《概念诠释》和
《晶珠本草》的记载最为完整且基本一致,即形成了以
“蒂达”为总名,其下分为“印度蒂达”、“尼泊尔蒂达”
和“西藏蒂达”3类,后者又再分为6个品种的“三级”
分类。在现代文献中,《藏药志》完整地按该分类形式
记载了“蒂达”各品种,其他文献中,虽然各自记载的
“蒂达”类的各品种基原有较大差异,但在阐述各品种
间的关系时,其观点与上述分类也是较为一致的。鉴
于“蒂达”类药材使用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品种与基原
的复杂性,这种分类记载方式对于该类药材的类别和
准确使用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42 关于“蒂达”类药材的名称及其用字规范
“汉语”和“汉字”是我国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
语言和文字,从尊重民族医药文化历史、利于继承和
体现其特色的角度,民族药材使用“音译汉文名”无
疑是必要的,但如前所述,应对名称用字予以规范。
根据文献的记载,结合笔者对“蒂达”类药材资源与
市场使用现状的调查,提出如下名称规范建议。
“蒂达”类药材涉及的基原植物复杂,作为该类
药材的“总名称”,“蒂达”名下并不对应于具体的基
原,因而也不宜使用含有具体基原植物名称的文字
(如“獐牙菜”、“虎耳草”。《晶珠本草》[1]译著本将
“ ”和“ ”直译为“獐牙菜”和“虎耳草”值
得商榷),而宜规范使用“音译名称”,以避免“名
实”不对应而引起混乱,其汉文用字可参照《藏药标
准》等文献,即“蒂达”[67,14,1617]。此外,汉族及藏族
地区还普遍将“蒂达”俗称“藏茵陈”,该名称在文献
中仅见于《晶珠本草》[1]译著本“药名简称解释”中:
“3种獐牙菜印度獐牙菜、藏獐牙菜、尼泊尔獐牙菜,
称为3种獐牙菜。(俗称三藏茵陈———译注)”。推
测系因为“蒂达”主治肝胆疾病,与中药“茵陈蒿”功
效类似而得名,但近代文献中均未见正式使用该名
称。鉴于治疗肝胆疾病的药物颇多,藏药中另有
“茵陈蒿( ,摇嫫)”[1,7]品种(基原为菊科蒿属
植物)[1],易引起歧义,不宜使用。
·0413·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
表1 现代文献记载的“蒂达”各品种及基原
分类
各品种的药材名称
藏文名 音译名 汉文名
基原
蒂达  蒂达[68,1416],滴
达[5],斗达[4],地格
达[3]
 獐牙菜[4,8],川西
獐牙菜[7,16],印度
獐牙菜[15]
 印度獐牙菜 Swertiachirayita[8,15],普兰獐牙菜 Sciliata[8]
(Spurpurascens[14,16]),川西獐牙菜Smusoti[6~8,14,16],抱茎
獐牙菜Sfranchetiana[8],青叶胆Smilernsis[8],西南獐牙菜S
cinota[8],当药 Schinensis[6],肋柱花 Lomatogoniumcarinthia
cum[3],扁蕾Gentianopsisbartata[3],花锚Haleniacorniculata[3],
梅花草Parnasiapalustris[3],细杈梅花草 Poreophila[3],苦地
丁Corydalisbungeaba[3],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3]
印度蒂达   迦 滴[5], 甲
蒂[7,17],佳斗[4],斗
合达[6]
 印度獐牙菜[4,7],
藏獐牙菜[15]
 印度獐牙菜Schirayita[5,17](Schriata[67]),藏獐牙菜 S
racemosa[15]
尼泊尔蒂达   哇 滴[5],哇 仂
斗[4],斗合达[6]
 普兰獐牙菜[4,15]  普兰獐牙菜Sciliata(Spurpurascens)[5,15],印度獐牙菜S
chriata[6],藏獐牙菜Sracemosa[5],长梗喉毛花Comastomape
duculatum[5]
西藏蒂达 窝滴[5] 无对应基原。

[3,8,17]

[8]

[15]
 松滴[5,78,14],松
吉 滴[8], 松 吉
斗[6], 司 木 吉
斗[4], 松 滴 嘎
保[8], 松 朱 地
格[3],松居蒂[17]
 虎耳草[4,6,8,14],
伞梗虎耳草(大松
滴)[7],蓖齿虎耳
草[15], 黑 虎 耳
草[8],小 伞 虎 耳
草[17]
 蓖齿虎耳草(小伞虎耳草)Saxifragaumbelulata[15,17](S
umbelulatavarpectinata[58]),爪瓣虎耳草Sunguiculata[5],
青藏虎耳草 Sprzewalski[56,8](Stangutica[6]),藏中虎耳草
Ssignatela[5]唐古特虎耳草Stangulaensis等13种[8],唐古
拉虎耳草Stangulaensis[6],伞梗虎耳草Spasumensis[3,14],聚
叶虎耳草Sconfetifolia[14],虎耳草Scandelabrum[14],垂头虎
耳草Snigroglangdulifera[6],箭头虎耳草 Ssigunata[6],小伞
虎耳草 Ssanguinea[6],鳞叶龙胆 Gentianasquarosa[3],瘤毛
獐牙菜Spseudochinensis[3]
 赛尔滴[5],塞尔
滴[7],色 滴[8],金
地格达[3]
 爪瓣虎耳草[7],
金色虎耳草[8]
 黑虎耳草Satrata[8],叉枝虎耳草 Sdivaricata[8],苇叶獐
牙菜Sphragmitiphyla[5,7],山羊臭虎耳草Shirculus[8],小芽
虎耳草Sgemmuligera[8],林芝虎耳草 Sisophyla[8],毛瓣虎
耳草Scilciatopetala[8],爪瓣虎耳草 Sunguiculata[7,8],喜马
拉雅虎耳草Sbrunonis[8],獐牙菜Sbimaculata[3],瘤毛獐牙
菜Spseudochinensis[3]
  俄 滴[5], 鸥
滴[8], 甲 蒂 嘎
保[8],额 斗[6],欧
斗[4]
 肋柱花[8],歧伞
獐牙菜[6],抱茎獐
牙菜[4,15]
 昆明肋柱花 Lomatogoniumbonatianum[8],大花肋柱花 L
macranthum[8];楔叶肋柱花 Lcuneifolium[8],高原肋柱花 L
foresti[8],宿根肋柱花 Lperenne[8],歧伞獐牙菜 Sdichoto
ma[6],抱茎獐牙菜Sfranchetiana[4,15]
  桑 滴[5], 桑
蒂[7~8,17],桑 斗[4],
桑地格[3],铜地格
达[3],甲蒂玛保[8]
 紫红獐牙菜[8],
川 西 獐 牙
菜[4,7,15,17],红直獐
牙菜[8]
 唐古特虎耳草 Stangutica[5],川 西獐牙菜 Smus
soti[5,7,15,17],华北獐牙菜 Swolfangiana[5],二叶獐牙菜 S
bifolia[5],抱茎獐牙菜 Sfranchetiana[5],四数獐牙菜 Stet
raptera[5],宽丝獐牙菜 Sdilalata[8],紫红獐牙菜 Spuni
cea[5,8],尖叶假龙胆Gacuta[3],肋柱花Lrotatum[3],红直獐
牙菜Serythrosticta[8]
[8]
[15]

[16]
 机合滴[5],希依
日地 格 达[3],甲
蒂[8],甲蒂然果[8],
甲蒂嘎保[8],甲地然
果[7,14,17],加 地 嘎
布[7],久合斗[4],加
蒂那布[17],甲斗[6],
甲豆然果玛[6],甲地
然科玛[16]
 扁蕾[8],
花锚[7,8,14,1517],大花
扁 蕾[15],湿 生 扁
蕾[17]
 湿生扁蕾Gentianopsispaludosa[56,8,17],椭圆叶花锚Helipti
ca[38,1416],少花獐牙菜Syounghusbandi[5],显脉獐牙菜Snervo
sa[5],星萼獐牙菜Scuneata[5],大花肋柱花Lmacramthum[5],亚
东肋柱花Lchumbicum[5],扁蕾Gbarbata[7,8],大花扁蕾Ggran
dis[5,8,15],大花花锚Helipticavargrandiflora[8],花锚Hcounicu
lata[8,17]
 苟尔滴[5],格尔
斗[4],茹滴[8]
 垂头虎耳草[4,8,15]  薄荷Menthahaplocalyx(《藏药志》中收载该基原植物,该种虽然
在藏医中使用,但其植物形态与文献记载不完全符合,认为有待进
一步考证)[5];垂头虎耳草Snigroglandulifera[8,15]
  注:1各文献中的“蒂达”类药材的各品种的“音译汉文名”及其基原按“藏文名相同”的原则核对归类。“藏文名”栏中的多个藏文名称系不同文献
中使用的名称,属“异名”;2《藏药志》将“滴达”和“窝滴”分别作为“总名称”和“次级名称”,无对应基原;3《实用藏药名库》记载的基原无学名。
·1413·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
  “蒂达”之下按印度、尼泊尔、藏族地区的产地
不同分为3大类,文献常使用“印度獐牙菜”、“尼泊
尔獐牙菜”和“西藏獐牙菜”名称。据文献[5,18],
虽然印度和尼泊尔产“蒂达”均来源于獐牙菜属植
物,但由于藏区产“蒂达”的品种和基原都极为复
杂,难以对应于确切的基原植物命名。从统一和规
范名称起见,以分别使用“印度蒂达( )”、“尼泊
尔蒂达( ,哇蒂)”和“西藏蒂达( ,窝
蒂)”的名称为宜,既沿袭历史又与“总名称”“蒂
达”相对应,而不宜使用“印度獐牙菜”、“尼泊尔獐
牙菜”和“西藏獐牙菜”名称。根据基原的实际情
况,前二者名下可对应于明确的基原植物,而“西藏
蒂达”之下不能对应于具体的基原植物。
“西藏蒂达”之下则应涉及到基原明确的6个
具体药材品种,其名称可采取2种处理方法。一是
由于涉及的原植物复杂,仍以沿袭使用“松蒂”、“赛
蒂”、“俄蒂”、“桑蒂”、“机合蒂”和“格蒂”名称为
宜,名称用字统一使用“蒂”(不使用“滴”、“地”)以
与总名称相对应。其中,“机合蒂”在一些文献中还
使用“甲蒂”[8]、“贾滴”[8]、“甲地”[7,14]的名称,而
《藏药志》[5]、《中华本草藏药卷》[7]和《部颁标准
(藏药分册)》[17]中 又分别以 “迦滴”[5]、“甲
蒂”[6~7,17]作为“印度獐牙菜”(Schirayita, ,迦
蒂)的“音译名”,显然两者易引起混淆,故宜使用
“机合蒂”之名。二是根据具体基原情况,直接使用
“基原植物物种/属名,”并在记载时附上“音译汉文
名”,《中国藏药》等多数现代文献都采用了这种方
式,如“花锚(甲蒂然果)”[8],由于基原植物的“中文
名”和“拉丁名”具有全国和世界通用性,这种命名
形式显然有利于“蒂达”类药材具体品种的资源掌
握、用药准确、质量控制及研究交流,但另一方面也
存在着淡化了各品种间的联系(若以种/属为单元,
在“西藏蒂达”名下可能被细分为10余个品种),难
以客观反映“蒂达”类药材传统分类中所包含的“不
同品种间的生态、鉴别、临床功效差异”等内在信
息,藏医临床在处方给药时也将难以处置等问题。
这种命名形式应是民族药材名称与品种整理的发展
方向,但还需开展大量的资源、鉴别、质量、功效及临
床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43 关于“蒂达”类药材各品种的基原
431 蒂达( )
近代文献记载的“蒂达”名下的基原极为复杂,
主要系由于多数文献并未按传统的分类形式加以区
别,而将各品种直接归于该名下所致。根据上述
“蒂达”类药材的分类和命名,该名下不应对应于具
体的基原。
432 印度蒂达( ,迦蒂)
各文献记载基本一致,为印度獐牙菜Schiray
ita(Schriata),其形态与《晶珠本草》等文献[1920]
记载一致(图1a)[20],该种分布于印度和尼泊尔,我
国不产。据笔者对目前藏区市场商品调查的结果,
作为进口的印度蒂达也主要为本种。
433 尼泊尔蒂达( ,哇蒂)
文献记载其基原有印度獐牙菜Schriata[6]、普
兰獐牙菜Sciliata(Spurpurascens)[5,15]、藏獐牙菜
Sracemosa和长梗喉毛花 Cpeduculatum[5]等 4
种,后3种在我国及尼泊尔、印度、锡金均有分布。
文献[18]记载印度及尼泊尔等地使用的“蒂达”涉
及到9种獐牙菜属植物,结合其分布考虑,上述3种
獐牙菜属植物作“蒂达”使用的可能性很大。其中
普兰獐牙菜的形态与文献[21]记载(国产獐牙菜属
植物中,仅该种具圆锥花序)和《四部医典挂图》[20]
(图1b)也相符。《藏药志》言长梗喉毛花 Cpedu
culatum也为藏医使用,且印度药用植物专著中也有
记载(全草有清热功效),但是否应作为“蒂达”使用
有待进一步确证。
434 西藏蒂达( ,窝蒂)
4341 “松蒂( )”和“赛蒂( )”基原
主要为虎耳草属植物(约30种),该属植物部分种
类的形态也与《晶珠本草》的记载“生于石山、草坡、
岩隙,被毛具黏腺,叶小,密集如莲座状,花黄、红
色”和《四部医典挂图》[20]附图(图 1c)较为一致。
据笔者的实地调查,藏医也普遍认同和使用多种虎
耳草属植物作“蒂达”之一种。以该属植物作为“松
蒂”和“赛蒂”的基原当无疑义,但种类如此之多是
否合理,“松蒂”和“赛蒂”应当分为2个品种或是合
二为一,还有待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成分、药效等
的比较分析予以确证整理。《蒙药正典》注释还用
鳞叶龙胆、瘤毛獐牙菜等,系内蒙地方习用。
4342 关于“俄蒂( )”的基原 各文献
争议大且不确定,涉及到肋柱花属[6,8]、獐牙菜
属[4,6,15]、梅花草属和卷耳属[5]植物。《新修晶珠本
·2413·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
  
图1 《四部医典挂图》中收载的“蒂达”基原图
草》认为“俄蒂”的基原为肋柱花属植物,但其名称
记载为“ (甲蒂嘎保)肋柱花”,应为
“机合蒂( ”)之一种。《晶珠本草》记载“俄
蒂茎、叶颇长,花白色”,而肋柱花属植物花冠为蓝
色,叶长不过3cm;歧伞獐牙菜花虽为白色,但叶长
3cm以下;抱茎獐牙菜花冠为淡蓝色[22],显然与文
献记载不符。仅根据上述形态记载尚难以考证其基
原,还有待结合现在的实际用药状况调查确定。
4343 “桑蒂( )”的基原 文献记载有
唐古特虎耳草、獐牙菜属8种、龙胆属和肋柱花属各
1种。《晶珠本草》记载“桑蒂”的形态以“茎丛生、
红色,叶簇生、微被毛,花红黄色”为特征,颇似虎耳
草属植物,但各文献[35,78,15]根据目前各地实际使用
的状况,认为“桑蒂”应为多种獐牙菜属植物,当系
在长期的使用历史中受资源物种分布状况影响而逐
步形成的习用品种。笔者的实地调查也表明现藏医
普遍将多种獐牙菜属植物作“蒂达”之一种使用,从
利于准确用药和控制质量的角度考虑,应重视这种
品种、基原变迁的实际状况,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将獐牙菜属归于“桑蒂”名下。
4344  “机合蒂( )”的基原 各文
献[38,1415,17]较为一致地认为系花锚属和扁蕾属植
物,也与《晶珠本草》记载的“机合蒂生水边、河滩、
草坡,茎如铁筷,叶青绿色,花淡蓝色、蓝色,果实如
胡麻子,味苦”的生境、形态相符,当无疑义。《藏药
志》还记载的其他獐牙菜、肋柱花属植物则属地区
习用的代用品。关于“机合蒂”,一些文献还将其分
为 “甲 蒂 ( )”[8]、 “甲 蒂 然 果
( )”[7,14,17] [甲 豆 然 果 玛
( )][6,16]、 “ 甲 蒂 嘎 保
( )”[8,17]等 3种,分别来源于花锚
属[78,14]、扁蕾属[68]和肋柱花属[8]植物。从利于区
别用药和质量控制的角度考虑,将“机合蒂”按属不
同进一步分为3种是有意义的,其名称可直接使用
基原植物的属、种名。
4345 格蒂( )” 《晶珠本草》记载“生阳
坡林荫处,叶园而厚,上有银珠斑点,基短,丛生如猪
蹄,花淡黄色”,似为虎耳草属或梅花草属植物。但
文献[8,15]记载的垂头虎耳草 Snigroglandulifera
叶为披针形或长圆形,当是近代的习用品,尚有待确
证;而《藏药志》记载的“代用品”薄荷,虽有类似功
效也不宜混用。
5 结语
“蒂达”特别是“西藏蒂达”基原极为复杂、同属
植物在不同地区同等入药、且涉及的物种几乎均为
藏区和内蒙地区特有的物种,这种状况显然与藏、蒙
医学以“师带徒”为主的教育传承形式有关,藏民族
区域广阔而药用资源物种分布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游牧生产中迁徙频繁而就地利用药物资源等民族文
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也是导致现行药材标
准[14,17]中收载的“蒂达”类药材均缺乏和难以制定
质量控制标准的关键制约因素。类似“蒂达”的情
况也是其他民族药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当今对药
品管理日益严格规范要求的形势下,这种状况同时
也反映出了对民族药进行品种整理的必要性和迫切
性。另一方面,由于古代文献对于药物基原的形态
描述往往较为简单,多数情况下仅根据文献考证难
以准确确定其基原,所以在进行民族药品种整理时,
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医学宝贵文化遗产、服务于现
代临床医疗实践的角度考虑,还应“尊古不泥古”,
注重古今药材品种、基原的历史变迁和现实资源、临
·3413·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
床使用状况的调查,并积极借鉴现代化学、生物活性
评价等的研究成果,既继承民族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又推动其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编委会.晶珠本草[M].蒂玛尔·丹增
彭措.毛继祖,罗尚达,王振华,等编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8:79,181
[2] 钟国跃,王昌华,周华蓉,等.藏药材的生药学特点及品种整
理研究策略[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
(2):28
[3] 占布拉·道尔吉蒙药正典[M]罗布桑,徐嫦,嘎玛曲培,
等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208
[4] 格尔·格桑扎西.实用藏药名库(藏文)[M].西宁:青海民族
出版社,2006:20,25,30,34,43,76,114,142
[5]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
民出版社,1991:104
[6]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青海省药品检验所.中国藏药第1~
3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2,126,157,
490,79
[7]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2:68,107,145,169,186,235
[8] 罗尚达.新修晶珠本草[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55,517
[9] 月王药诊[M].和尚巴哈亚那,毕如则那(藏文译),马世林,
王振华,王继祖(汉文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147
[10]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藏医药经典集成编委会.香雄秘诀部
释·喜庆庄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728
[11] 金巴泽翁.四部医典详解(藏文)[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
社,2000:329
[12] 概念诠释[M].昌都:德格木刻版,公元15世纪
[13] 俄仓巴·卓玛东珠,刘海青藏药“蒂达”品种整理[J],中药
材,1996,12(10):494
[14] 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卫生局.藏药标准[M].西
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79:53,74,82
[15] 嘎吾.藏药晶镜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205
[16]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云南省药品检验所,等.中国民
族药志.第1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2,255
[17] 国家药典委员会.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 第 1册[M].
1995:6,28,45,111,340
[18] 陈家春,万定荣,难波恒雄.獐牙菜属民族民间药物的整理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37:98
[19] PJoshi1,VDhawanSwertiachirayitaanoverview[J]Cur
Sci,2005,89(4):638
[20] 王镭,强巴赤列.四部医典挂图全集[M].拉萨:西藏人民出
版社,1986:14
[21] 何廷农,刘尚武,吴庆如.中国植物志第62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8:407
[22] 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9卷[M].青
岛:青岛出版社,1999:70,87
Textualcriticizedandcolatedonnamesandbreedsof
Tibetanmedicine“Dida”
ZHONGGuoyue1,GURui2,ZHOUHuarong1,WHANGChanghua1,
ZHAOJifeng1,LIUXiang1,ZEWENGYongzhong2,QINSongyun1
(1ChongqingAcademyofChineseMateriaMedica,Chongqing400065,China;
2EthnomedicineColege,Chengd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Chengdu610075,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textualcriticismliteratureswithfieldsurvey,thename,classificationandbotanicaloriginalsofbreedsof
Tibetanmedicine“Dida”werediscussedinthispaperTheresultsshowedthatit'sveryintricateandconfusioninthenames,breeds
andbotanicaloriginalsof“Dida”,andthosewerethekeyrestrictingfactorsresultinginshortfalanddificultformulationinquality
standardof“Dida”Thesimilarsituationsareexistinguniversalyinethnodrugs,andreflectingthenecessityandurgencytocolate
ethnodrugbreedsOntheotherhand,Becauseofthemorphologicdescriptiononthebotanicaloriginsofdrugwasoftensimpleinthe
ancientliteratures,andinmostcases,thebotanicaloriginsofthedrugweredificulttoidentifyaccuratelyonthebasisofthelitera
turesSo,inthecolatingthebreeds,it'snecessarytofolowtheprincipleof“accordingtotheancientliteraturesbutnorigidly”,andto
payatentiontothehistoricalvicissitudeofthedrugbreedsandorigins,andthesurveyofpresentresourcesandclinicalusing,drawac
tivelyonoutcomeofchemicalandbiologicalactiveresearches.Thatinheritedthecharacteristicsandadvantagesofethnodrugs,and
promotedthemthemmodernization
[Keywords] “Dida”;textualcriticism;colatenameandbreed;Tibetanmedicine
[责任编辑 周驰]
·4413·
第34卷第23期
2009年12月
                           
Vol.34,Issue 23
 Decembe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