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国药鉴别
收稿日期:2010-11-22; 修订日期:2011-03-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 8100169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No. 0910KYQN69)
作者简介:张 嫚(1984-) ,女(汉族) ,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现为中央民族
大学民族医学专业 2009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民族药
物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李志勇(1978-) ,男(汉族) ,山西太原人,现任中央民族
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民族
药物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
民族药头顶一颗珠的文献考证与鉴定
张 嫚1,李志勇1* ,廖朝林2,周凤琴3,李彦文4,崔 箭1
(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2.湖北省农科院中药研究所,湖北 恩施 445000;
3.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4.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目的 对民族药头顶一颗珠进行文献考证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整理药材头顶一颗
珠的相关文献,考证其名称、原植物、性味和功效;并对头顶一颗珠进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鉴定。结果和结
论 在土家族药和苗药中,药材头顶一颗株的来源仅为百合科植物延龄草 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的根茎,具有镇静、活
血、止痛的功效。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能够很好地鉴定药材头顶一颗株。
关键词:头顶一颗珠; 文献考证; 鉴定
DOI标识:doi: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1. 10. 085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1)10-2504-03
Textual Research and Pharmacognosic Identific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Rhizoma et Ra-
dix Trillii
ZHANG Man1,LI Zhi-yong1* ,LIAO Chao-lin2,ZHOU Feng-qin3,LI Yan-wen4,CUI Jian1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2. In-
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Enshi 445000,China;3. College of Phar-
macolog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4.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perform textual and pharmacognosic research on Ethnic - medicine Rhizoma et Radix Trillii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n.Methods Collecting and sorting the related medicine literatures of Rhizoma et Radix Tril-
lii to research its name,original plant,nature and flavor,and efficacy. And morphological,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identification of Rhizoma et Radix Trillii were adop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Tujia Medicine and Mi-
ao Medicine,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 is the unique medicinal plants of Rhizoma et Radix Trillii,and the effects of Rhizoma et
Radix Trillii include sedation,activating blood and analgesia. Morphological,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TLC identification
may be goo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ethnic - medicine Rhizoma et Radix Trillii.
Key words:Rhizoma et Radix Trillii; Textual Research; Identification
头顶一颗珠 Rhizoma et Radix Trillii 为少常用中药,在我国
陕、川、鄂、湘等地及土家族、苗族民间应用较多。性味甜,有小
毒,具有镇静、安神、活血等功效。现代文献对头顶一颗珠的化学
成分和药理作用有一些报道,但对其文献记载尚未考证。本文从
名称、原植物、性味功效等方面对头顶一颗珠进行了系统考证,并
对其生药学属性进行了初步鉴定。
1 文献考证
头顶一颗珠为少常用中药,历代本草中鲜有记载,主要在我
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应用广泛。
1. 1 名称考证 中医药、民族医药及各地对头顶一颗珠药材的称
谓不一。《中国医学百科全书》[1]称“芋儿七,又名头顶一颗珠,
狮儿七,黄花三七”。《中药辞海·第一卷》[2]中称为“芋儿七,异
名狮儿七、尸儿七”。《中国药材经验鉴别词典》[3]称为“延龄草,
别名头顶一颗珠”。但在《西藏常用中草药》[4]中,延龄草也为藏
延龄草的异名。《中医大辞典》[5]称“芋儿七,又名头顶一颗珠,
黄花三七”。《中医辞海》[6]使用的药名为“芋儿七,别名玉儿七、
鱼儿七、尸儿七”。《现代中药材鉴别手册》[7]则名为“延龄草,别
名头顶一颗珠”。《中华本草》[8]称为“头顶一颗珠,异名玉儿七、
佛手七、黄花三七、尸儿七、芋儿七、狮儿七”。《中药药名词
典》[9]对以上名称进行了全面总结:“芋儿七,又名玉儿七、佛手
七、头顶一颗珠、黄花三七、延龄草、白花延龄草、三角七、头顶珠、
天珠、地珠、鱼儿七、狮儿七、尸儿七。”
《陕西中草药》[10]收载其正名为芋儿七,别名延龄草(植物
名) ,鱼儿七(凤县) ,狮儿七(太白山) ,三角七。《中国山水文化
大观》[11]以“夏开一支花,秋结一颗珠”描述药材原植物的独特
形态,其名称“头顶一颗珠”由此而来,根茎和根习称“地珠”,果
实习称“天珠”。《中国西部开发信息百科·湖北恩施卷
2003》[12]称其为头顶一颗珠,在恩施州被视为珍稀名贵药材。
《中华旅游通典》[13]称为“神农架延龄草,别名头顶一颗珠”。
《云南中药资源名录》[14]称其名为“芋儿七,别名头顶一颗珠、狮
·4052·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年第 22 卷第 10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1 VOL. 22 NO. 10
儿七”。
《土家族医药学概论》[15]《土家族医药研究新论》[16]《土家
族药学》[17]称其正名为头顶一颗珠,别名头顶珠、天珠、地珠、芋
儿七,其中《土家族药学》[17]还指出其土家语名“列补起”。土家
族民间药匠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淤、消肿止痛、除风湿等功效
的药物称为“七十二七”,《土家族医学史》[18]使用“芋儿七”的药
名,并将其归属于“七十二七”之一。《湖北苗药》[19]中使用延龄
草为正名,别名头顶一颗珠、头顶珠。《风湿病苗药本草荟萃》[20]
使用头顶一颗珠为正名,别名延龄草、头顶珠。
考证表明,头顶一颗珠的药材名称较多,以头顶一颗珠、延龄
草、芋儿七为较常用名称。作为一味土家族、苗族药材,以“头顶
一颗珠”作为药材名称较为适宜。
1. 2 原植物考证 延龄草属植物全世界约 30 种,中国约有 3 种,
即延龄草 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吉林延龄草 Trillium kamts-
chaticum Pall. ex Pursh和西藏延龄草 Trillium govanianum Wall. ex
Royle,均供药用[2]。《中国医学百科全书》[1]《中医大辞典》[5]
《中医辞海》[6]《中华本草》[8]《中药药名辞典》[9]中头顶一颗珠
的原植物为延龄草和吉林延龄草的根茎。《中国药材经验鉴别
辞典》[3]《中药辞海》[4]、《现代中药材鉴别手册》[7]中头顶一颗
珠的原植物为延龄草。在《土家族医药学概论》[15]《土家族医药
研究新论》[16]《土家族医学史》[18]《土家族药学》[17]和《湖北苗
药》[19]《风湿病苗药本草荟萃》[20]中,头顶一颗珠的原植物仅为
百合科植物延龄草 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延龄草的主要特
征[15]:高 18 ~ 60 cm。根茎粗短,长圆形,根茎上部有明显环纹。
茎直立,不分枝。叶 3 片,轮生于茎顶,无柄;叶片菱状卵形或宽
菱状卵形,长宽近相等,长 6 ~ 16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
主脉 3 ~ 5 条,基生。花茎从叶尖抽出,1 朵花顶生,花梗长约 0. 5
~ 5 cm,花被片 6,外轮 3 片绿色,卵状披针形,内轮 3 片,白色或
淡紫色,卵状披针形,较外轮稍长;雄蕊 6,花丝扁平,花药距圆
形;雌蕊 1,与雄蕊等长或稍长,子房 3 室,表面具 6 棱,花柱 3 裂。
浆果卵球形,黑紫色。种子多数,卵形,绿色。花期 5 ~ 6 月,果期
7 ~ 8 月。
综上所述,在土家族、苗族医药中,头顶一颗珠的原植物主要
为延龄草 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
1. 3 性味功效考证 头顶一颗珠是极具土家族传统特色的药物,
在土家族民间有“尸儿七专治腰痛[21]”“治疗头痛眩晕之圣
药[22]”“神农架瑰宝[11]”的美称。在土家族医药中,头顶一颗珠
被收载于安神药和打伤药类下。《土家族药学》[17]将头顶一颗
珠归为安神药,“性热,味甜,微辣,有小毒”,功效镇静止痛,散淤
疗伤,活血调经,止血,用于治疗眩晕头痛、跌打损伤、月经后期、
刀伤出血,民间还用于治疗骨折,风气病,疮毒等症。《土家族医
药学概论》[15]将头顶一颗珠归于打伤药,“性味甜,平。有小
毒”,功效镇静安神、驱风活血止痛,用于治疗头晕、跌打损伤、外
伤出血。头顶一颗珠也是一味苗药,《湖北苗药》[19]和《风湿病
苗药本草荟萃中》[20]记载“味麻、性热,有小毒”,功效祛风除湿、
行气活血,果实有滋补作用,用于治疗头晕、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失眠、风湿性关节炎。
《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23]提到头顶一颗珠的炮制方法,将
夏秋季采挖的头顶一颗珠,除去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也
可醋炙增加疏肝止痛之功。在药物禁忌方面,《陕西中草药》[10]
中指出芋儿七“反枇杷芋、金背枇杷叶及猪油”,《谭氏土家伤科
本草》[24]又指出“相反铁筷子及金边七(土家民族药三十八反) ,
反诸泻下药”,使用时应注意。
以头顶一颗珠及其别名和药材原植物的拉丁名进行检索,查
阅了壮族、回族、彝族、瑶族、布依族、毛南族、畲族、侗族、傣族、拉
祜族的医药学著作,没有发现头顶一颗珠的相关记载。
综上所述,头顶一颗珠主要是土家族、苗族药材。土家族医
学认为其“性热,味甜,微辣,有小毒”,功效镇静止痛,散淤疗伤,
活血调经,止血;“性味甜,平。有小毒”,功效镇静安神、驱风活
血止痛。苗族医学认为其“味麻、性热,有小毒”,功效祛风除湿、
行气活血。
2 生药学鉴定
2. 1 材料与仪器 头顶一颗珠生药材购自河北安国药材市场,经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周凤琴教授鉴定,为百合科延龄草 Trilli-
um tschonoskii Maxim.的根茎和根;延龄草苷对照品(β - D -吡喃
葡萄糖基薯蓣皂苷) ,含量 98. 64%(上海药谷药业有限公司,批
号:090317)。薄层色谱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 ;甲醇、氯
仿均为分析纯(北京化工厂)。Olympus BX51 显微镜(奥林巴斯
株式会社) ;Gel Logic 2200 成像系统(伊士曼柯达公司)。
2. 2 性状鉴别 根茎呈圆柱形、类球形或短圆锥形,肉质肥厚,长
2 ~ 3 cm,直径 2 ~ 4 cm,顶端有淡黄色膜质鳞叶及残存的茎基或
茎基脱落后的疤痕,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具有凹点状须根痕和
不明显的环纹,质坚实,切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粉性。根茎下
方周围着生多数细根,根粗 1 ~ 2 mm,长 1 ~ 4 cm,表面黄棕色,上
端有皱缩而密集的环纹,根下端多编成小辫或盘成髻状。根皮易
破裂露出白色根心。气微,味略苦有较弱的辛麻不适感。
2. 3 显微鉴别
2. 3. 1 根茎中部横切面 根被由 2 ~ 4 列类长方形、切向排列木
栓化细胞组成,边缘可见须根脱落后的凹痕。皮层中部细胞类长
方形或多角形,含淀粉粒,有根迹维管束斜向或垂直通过。内皮
层不明显,断续排列成环。中柱占横切面直径的 1 /2 ~ 2 /3。外
侧维管束排列较紧密,周木型或外韧型,数个相聚或单个散在;内
侧维管束多呈松散分枝状,中柱薄壁组织亦含淀粉粒。皮层及中
柱内均可见草酸钙针晶束。见图 1。
1 根被;2 凹痕;3 皮层;4 内皮层;5 中柱;
6 针晶束;7 维管束;8 韧皮部;9 导管
图 1 头顶一颗珠横切面图
2. 3. 2 根横切面 根被组织具 1 ~ 2 列细胞,并带有残留的根被
碎片和根毛,细胞切向延长呈类方形,壁栓化、淡棕色。外皮层由
1 ~ 2 列排列紧密的类长方形细胞组成;皮层宽广,细胞壁多呈波
状弯曲,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小不一,靠近外皮层的细胞多
皱缩弯曲;内皮层明显,细胞椭圆形,紧密排列。中柱鞘约占横切
面的 1 /5 ~ 1 /7,中柱鞘细胞较内皮层细胞大,排列紧密。初生木
质部通常呈五原型、六原型或七原型,由数个类圆形导管组成。
韧皮部嵌于木质部束之间,细胞呈不规则圆形。见图 2。
1.根毛;2.根被;3.外皮层;4.皮层;
5.内皮层;6.中柱鞘;7.导管;8.韧皮部
图 2 头顶一颗珠根部横切面图
2. 3. 3 根茎及根粉末 头顶一颗珠根茎和根粉末特征相似。粉
末淡黄棕色,草酸钙针晶成束存在于细胞或散在,长 14 ~ 20 μm。
·5052·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1 VOL . 22 NO. 10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年第 22 卷第 10 期
淀粉粒众多,单粒圆形、长圆形、三角状卵形等,脐点呈点状、裂缝
状、人字形或叉状,偶见 2 ~ 3 分粒组成的复粒;具有众多梯级或
网状梯纹孔式导管;根被细胞类长方形,淡黄棕色,细胞壁细波
状;鳞叶表皮细胞长条形,淡棕褐色,细胞壁较平直,排列整齐;纤
维多成束,壁厚,微木化;可见栓化细胞碎片和油滴。见图 3。
2. 4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 2 g,加 70%乙醇 20 ml 回流提取 2
h,滤过,滤液蒸干,加水溶解,用醋酸乙酯提取 3 次,合并醋酸乙
酯提取液,蒸干,称取残渣 5 mg加甲醇 1 ml 使之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延龄草苷作为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 ml 含 1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 μl,分别点于
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氯仿 -甲醇(8. 5 ∶ 1. 5)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
色清晰,置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
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Rf = 0. 44。见图 4。
1.草酸钙针晶;2.淀粉粒;3.导管;
4.根被细胞和根毛;5.磷叶表皮细胞;6.纤维
图 3 头顶一颗珠根茎和根粉末图
1.供试品溶液;2.延龄草苷对照品
图 4 头顶一颗珠薄层色谱图
3 讨论
经文献考证,头顶一颗珠为少常用中药,主要为民间用药及
土家族、苗族药物。作为土家族药和苗族药,头顶一颗株的来源
仅为百合科植物延龄草 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 的根茎及根,
具有镇静、活血、止痛等功效。
头顶一颗珠的显微特征较明显:根茎内皮层断续排列成环,
维管束周木型或外韧型,紧密排列或分枝状排列;根初生木质部
五原型、六原型或七原型;根及根茎中都有草酸钙针晶存在。在
薄层鉴别中,本研究选用延龄草苷(β - D -吡喃葡萄糖基薯蓣皂
苷)为对照品,可省去水解皂苷的步骤,操作更为简便,更具专属
性。研究结果显示头顶一颗珠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
有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为其生药鉴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七十八 中药
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
[2] 余传隆,黄泰康,丁志遵,等.中药辞海,第一卷[M].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1993:1973.
[3] 沈保安.中国药材经验鉴别辞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276.
[4] 赵守训,黄泰康,丁志遵,等.中药辞海,第 3 卷[M].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1997:1618.
[5] 李经纬,余瀛鳌,欧永欣,等.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5:574.
[6] 吴大真,余传隆.中医辞海·上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1999:1094.
[7] 郑宏钧,詹亚华.现代中药材鉴别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01:188.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 8 册[M].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4.
[9] 蔡永敏.中药药名辞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21.
[10]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商业局.陕西中草药[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71:668.
[11] 段宝林,江 溶.中国山水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315.
[12] 《中国西部开发信息百科·湖北恩施卷》编委会.中国西部开发信
息百科·湖北恩施卷[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1.
[13] 林 众. 中华旅游通典·中[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1176.
[14] 云南省药材公司. 云南中药资源名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645.
[15] 赵敬华.土家族医药学概论[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
150.
[16] 田华咏.土家族医药研究新论[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
151.
[17] 杨德胜.土家族药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307.
[18] 田华咏.土家族医学史[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54.
[19] 王 平.湖北苗药[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241.
[20] 祝君辉.风湿病苗药本草荟萃[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
150.
[21] 权宜淑. 延龄草属中草药的用途与分布[J]. 陕西中医,1990,11
(8) :373.
[22] 许沛虎.头顶一颗珠内科临证举隅[J].时珍国药研究,1994,5(4) :
9.
[23] 田华咏,瞿显友,熊鹏辉.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M]. 北京:中医古
籍出版社,2000:173.
[24] 谭敏枝,谭祖纯.谭氏土家伤科本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7:61.
·6052·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年第 22 卷第 10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1 VOL. 22 NO.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