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血塞通滴丸抗大鼠血栓形成及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云华1,2,张硕峰2,孙建宁2,吴金英2,贾占红2
(1.北京城市学院 生物技术学部,北京 100094;
2.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
[摘要] 目的:研究血塞通滴丸抗血栓、溶栓作用,并从该药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
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血塞通滴丸90,30,10mg·kg-13个剂量组,血塞通片30mg·kg-1组,运用动
静脉环路法测定血塞通滴丸对大鼠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血塞通滴丸90,30,10mg·
kg-13个剂量组,血塞通片90,30mg·kg-1组,蚓激酶胶囊组,以颈总动脉温度测定法测定血塞通滴丸对大鼠总动
脉血栓形成后的溶栓作用;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血塞通滴丸80,40mg·kg-12个剂量组,血塞
通片40,20mg·kg-12个剂量组,以急性应激大鼠模型观察血塞通滴丸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血塞通滴丸
90,30mg·kg-1可使血栓湿重和干重明显下降(P<001),且剂量之间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血塞通滴丸90
mg·kg-1有明确的溶栓作用(P<001)。血塞通滴丸80,40,20mg·kg-1对红细胞聚集性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
001),对低切全血黏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80,40mg·kg-1血塞通滴丸分别对中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有
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80mg·kg-1血塞通滴丸分别对高切黏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结论:血塞
通滴丸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与溶栓作用,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是抗血栓与溶栓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 血塞通滴丸;抗血栓;溶栓;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7)03025304
[收稿日期] 20060410
[通讯作者] 张硕峰,Tel:(010)84378626,Email:shuofeng
zhang@hotmail.com
血塞通滴丸是血塞通片的改良制剂,主治心、脑
缺血性疾病。前期实验表明,血塞通滴丸具有抗缺
血性脑损伤的作用[1]。本研究观察了该药的抗血
栓形成作用与溶栓作用,以探讨其心脑保护作用的
机制。
1 材料
1.1 动物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250g,由中
国医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繁育场提供,合
格证号:(医动字)013008。
1.2 药品与试剂
血塞通滴丸(含三七总皂苷22%)由云南金不
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为乳白色粉末,批号
990818。试验前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配
制。三七总苷(血塞通片)由中国云南文山特安呐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202。蚓激酶胶囊,由
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990604。用
05% CMC配制成混悬液。肝素140U·mg-1,北
京市双旋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生产,批号980428。
配成25U·mL-1,4℃保存,临用前稀释为5U·
mL-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Adr):1mg·mL-1,
北京市永康制药厂生产,批号 94100628。红细胞变
形性试剂:北京市世帝科学仪器公司提供,批号
9907。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 仪器
AEG220型电子天平,日本。BT87-2型实验
形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包头医学院。Labofuge
400R低温离心机,德国。LG-B-190红细胞变形/
聚集测试仪,R-80血黏度仪,北京市世帝科学仪器
公司提供。
2 方法
2.1 抗血栓形成作用
2.1.1 分组与给药 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
组,血塞通滴丸90,30,10mg·kg-13个剂量组,血
塞通片30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3d,每日2
次给药,浓度稀释1倍。对照组给予05%CMC,给
药5次,于第3天实验前禁食12h,给药后1h进行
试验。
2.1.2 造模 根据文献[2],采用大鼠体外颈总动
·352·
第32卷第3期
2007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3
February,2007
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法略加改进。大鼠用15%戊
巴比妥钠按35mg·kg-1麻醉,颈部正中切口,分离
右侧颈总动脉及左颈外静脉,在三段聚乙烯管的中
段放入一根长8cm的7号手术丝线,将肝素生理盐
水溶液(5U·mL-1)充满聚乙烯管,将其一端插入
右侧颈总动脉,另一端插入左颈外静脉,打开动脉
夹,血液从右颈总动脉经聚乙烯管返回左颈外静脉。
开放血流20min,中断血流,迅速取出丝线称重,总
重量减去丝线重量,即为血栓湿重,然后放入烤箱
(60℃)中烤1h,冷却后立即称重,即为血栓干重。
2.2 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后的溶栓作用
2.2.1 分组与给药 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
血塞通滴丸90,30,10mg·kg-13个剂量组,血塞通
片90,30mg·kg-1组,蚓激酶胶囊组。造模后第2
天开始灌胃给药,每日2次给药,连续3d。
2.2.2 造模 按照文献方法[2]制作大鼠颈总动
脉血栓模型,大鼠用 15%戊巴比妥钠按 35mg·
kg-1麻醉,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在近
心端放刺激电极,远心端放温度传感电极,打开仪器
开关,选用15mV直流电刺激7min,将电流表指
针拨到0位置,当血流完全阻断时,温度突然下降,
仪器自动报警,显示堵塞时间 OT值,即为血栓形成
时间,反映血栓成功形成。然后缝合颈部创口,回笼
饲养。每日剂量分上、下午2次灌胃给药,连续给药
5次。
2.2.3 取材 于末次给药后1h,麻醉,分离颈总动
脉,小心完整剪取含血栓的颈总动脉,置20%福尔
马林标本瓶中固定,4h后,将动脉段置滤纸上1h,
分别称量含血管血栓重量和等长度的血管重量,按
下列公式计算血栓重量和溶栓率,并测血栓长度。
血栓重量(mg)=含血管血栓重量-空血管重量
溶栓率(%)=[(对照组血栓重量-给药组血栓重量)/
对照组血栓重量]×100%
2.3 预防给药对急性应激性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
响
2.3.1 分组与给药 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
组,模型组,血塞通滴丸80,40mg·kg-12个剂量
组,血塞通片40,20mg·kg-12个剂量组。每日剂
量分2次给药,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各组连续给药5次,于末次给药后造模,造模后再给
药2次,于末次给药后1h采血。
2.3.2 造模 参考文献方法[2]制作急性应激性
大鼠血瘀模型。除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NS01mL
·kg-1外,其余各组皮下注射 Adr01mg·kg-1,2
次,间隔4h,期间于8℃冰水中浸泡5min。
2.3.3 采血及检测 造模24h后,麻醉大鼠,颈总
动脉采血,置于肝素化的试管中进行各项指标的检
测。取血样004mL加入红细胞变形性试剂1mL
混匀,测其变形性。以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MAX
DI)和曲线下面积(SSS)表示红细胞变形性。取血
样08mL,测其聚集性。以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
(MAXD)和曲线下面积(SS)表示红细胞聚集性。
取血样08mL,测其高切(200s-1)、中切(30s-1)、
和低切(5s-1)的全血黏度。取剩余血样,以2000r
·min-1离心 8min,取血浆 08mL,测其 100r·
min-1的血浆黏度。
2.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以 珋x±s表示,运用 SPSS115统计软
件进行方差分析检验。
3 结果
3.1 抗血栓形成作用
结果显示,血塞通滴丸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降
低血栓湿重和干重,且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表现
出一定的量效关系。血塞通片30mg·kg-1可明显
降低血栓湿重和干重。见表1。
表1 血塞通滴丸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
(珋x±s)
组别
剂量
/mg·kg-1
n
血栓湿重
/mg
血栓干重
/mg
空白对照 - 17 8884±2635 1960±588
血塞通滴丸 90 12 3959±11732) 880±1482)
30 11 6515±20612,3) 1296±4412,3)
10 11 10014±24593,4) 2223±4943,4)
血塞通片 30 13 6343±22702) 1382±6161)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2)P<001;与血塞通滴丸90mg
·kg-1组相比3)P<001;与血塞通滴丸30mg·kg-1组相比4)P<
001
3.2 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后的溶栓作用
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栓重量明显高于蚓激酶组;
血栓长度亦明显长于蚓激酶组,说明模型可靠。血
塞通滴丸和血栓通片90mg·kg-1组灌胃给药,可
使血栓重量明显降低,但只有滴丸组可使血栓长度
明显降低(P<001)。见表2。
3.3 预防给药对急性应激性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
响
·452·
第32卷第3期
2007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3
February,2007
表2 血塞通滴丸对大鼠体内血栓的溶解作用(珋x±s)
组别 剂量/mg·kg-1 n 湿重/mg 长度/mm 溶栓率/%
模型 - 11 1436±180 776±143
血塞通滴丸 90 13 969±1492) 452±0782) 3252
30 12 1333±1073) 671±1003) 717
10 13 1477±2093,4) 788±1753,4) 0
血塞通片 90 12 1082±2522) 754±146 2465
30 11 1358±168 768±096 54
蚓激酶 138 10 670±2502) 449±2082) 5334
注:与模型组相比2)P<001;与血塞通滴丸90mg·kg-1组相比3)P<001;与血塞通滴丸30mg·kg-1组相比4)P<005
结果显示,造模后24h,血瘀模型组与空白对照
组相比,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有明显改变,大鼠的
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均有明显升高,说明血瘀模型
成立。血塞通滴丸组、血塞通片组的大鼠红细胞聚
集性均有明显降低,各给药组对大鼠红细胞变形性
无明显的改善作用。血塞通滴丸各剂量组和血塞通
片对全血黏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对中切和低
切作用明显,只有高、中剂量的血塞通滴丸组对血浆
黏度有明显降低作用,但两组之间未显示显著性差
异。见表3,4。
表3 血塞通滴丸对急性应激性大鼠红细胞变形、聚集性的影响(珋x±s)
组别 剂量/mg·kg-1 n MAXDI SSS MAXD SS
空白对照 - 10 078±0011) 40150±11511) 071±0172) 12783±36442)
模型 - 12 076±003 37934±3589 133±019 26635±3770
血塞通滴丸 80 11 076±003 37040±2036 095±0122) 18905±25442)
40 11 074±005 36244±3091 096±0202) 19263±40202)
20 12 077±004 37348±2832 117±0211,3,4) 21112±38842)
血塞通片 40 13 079±0031) 38817±2773 102±0242) 20511±50282)
注:与模型组相比1)P<005,2)P<001;与血塞通滴丸80mg·kg-1组相比3)P<001;与血塞通滴丸40mg·kg-1组相比4)P<001
表4 血塞通滴丸对急性应急性大鼠血黏度的影响(珋x±s)
组别
剂量
/mg·kg-1
n
全血黏度/mPa·s
高切 中切 低切
血浆黏度
/mPa·s
空白对照 - 10 328±0282) 444±0372) 791±0732) 117±0092)
模型 - 16 374±030 515±045 939±106 133±010
血塞通滴丸 80 13 348±0202) 474±0282) 852±0641) 125±0051)
40 14 355±038 474±0361) 857±0741) 126±0071)
20 13 358±026 486±036 866±0741) 137±0073,4)
血塞通片 40 12 350±036 475±0451) 864±0691) 129±008
注:与模型组相比1)P<005,2)P<001;与血塞通滴丸80mg·kg-1组相比3)P<001;与血塞通滴丸40mg·kg-1组相比4)P<001
4 讨论
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学方面研究提
示,血液方面的异常,尤其是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
管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3]。本实验结果表明,血
塞通滴丸能显著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使
血栓的湿重和干重显著降低,表明血塞通滴丸可通
过抑制血栓形成减轻脑损伤。本实验还探讨了药物
对血栓的溶解作用,选择了对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
形成血栓的溶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血塞通滴丸各
剂量均对电刺激颈总动脉生成的血栓有很好的溶栓
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塞通滴丸对脑损伤的保护
作用可能是来源于其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以及良
好的溶栓作用。血栓形成的因素有三:①血管内皮
损伤;②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③凝血活性
增高。血液流变异常时,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缓慢,
从而引起血液凝固或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导致血栓
形成。前期实验表明[1],血塞通滴丸有抑制血小板
聚集的作用。其抗血栓形成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功
能实现。本实验结果提示此种抗栓、溶栓作用还与
血塞通滴丸改善血瘀状态的血液流变有关。因此,
血塞通滴丸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是其抗
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血塞通滴丸能增强红细胞变
形性,降低红细胞聚集,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
从而改善脑缺血状态的血流,以发挥脑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552·
第32卷第3期
2007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3
February,2007
[1] 沈 欣,庄 严,张硕峰,等.血塞通滴丸抗局灶性脑缺血的药
效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56.
[2] 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571,564.
[3] 蒲传强,朗森阳,吴卫平.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
版社,1999:90.
EfectofXuesaitongdroppilsonexperimerntalthrombosis
andthrombolysisinrats
CHENYunhua1,2,ZHANGShuofeng2,SUNJianning2,WUJinying2,JIAZhanhong2
(1.BeijingCityUniversity,Beijing100094,China;
2.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logy,Beijing1001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efectandthemechanismofXuesaitongdroppils(totalsaponinsinRadixNotoginseng;
XDP)onexperimentalthrombosis,thrombolysisandbloodtheology.Method:First,the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fivegroups:
control,XDP(90,30,10mg·kg-1),Xuesaitongtablet(XP)30mg·kg-1.Thentheefectofthedrugsonthrombusandthrombo
siswasstudiedaftertheratsthrombosiswasinducedbythearteriovenousshunt.Second,the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seven
groups:model,XDP(90,30,10mg·kg-1),XT(90,30mg·kg-1),lumbrukinasecapsule.Thentheefectofthedrugson
thrombusandthrombosiswasstudiedaftertherats′thrombosiswasinducedbytheelectricalstimulationofcommoncarotidartery.
Third,the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sixgroups:control,model,XDP(80,40mg·kg-1),XT(40,20mg·kg-1).Thenthe
efectofthedrugsonbloodcirculationpromotingwasobservedaftertherats′acutebloodstasisinducedbyadrenalinandicywater.
Result:XDP90,30mg·kg-1couldnotablylightenthewetweightanddryweightofthrombusinthearteriovenousshuntmodelin
ratsinadosedependentmanner(P<0.01).XDP90mg·kg-1with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for3dayshadthesatisfactoryefect
onthrombolysisaftertherat'sthrombosiswasinducedbytheelectricalstimulationofcommoncarotidartery(P<0.01).XDP80,40
,20mg·kg-1reducedsignificantlyerythrocyteaggregation(P<0.01)anddecreasedthewholebloodviscosityatlowshearrate(P
<0.05).XDP80,40mg·kg-1reducedthewholebloodviscosityathighshearrateandplasmaviscosity(P<0.05).XDP80mg
·kg-1decreasedthewholebloodviscosityathighshearrate(P<0.05).Conclusion:XDPcansignificantlyinhibitthethrombosis
andhasthesatisfactoryefectonthrombolysis.Onekindofthemechanismisrelatedtotheefectonbloodrheology.
[Keywords] Xuesaitongdroppils;thrombosis;thrombolysis [责任编辑 古云侠]
第十四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十四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定于2007年9月在湖北黄石市召开,由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社承办。会议期间组织代表到湖北神农架考察药用植物资源情况及考察李时珍故里,以论文参会代表并可按国家相关规定享受继续教育学
分。有关征文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12007是中国药学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药学会对于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
用。现征集有关中国药学会及各地分会在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史料,以及中国药学会及其所属组织对于推动药学学科各个领域(包括西药与
中药)发展的具体事件的回顾与评价;对涉及与药学会有关的人物、书刊、事件等的考证、介绍等。
2本草文献学及药学人物研究:包括对各个时期的历代本草文献及其作者的研究。
3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研究。
4药性理论、炮制沿革、临床应用的考证研究。
5药学史研究:包括①古代药学史;②近代药学史;③药材药品生产厂店史、药物炮制加工史、地方药事史、药商发展史、药材集散史、药学
机构史、药学教育史、单味药药学史;④民族药史研究;⑤与医药有关的民俗研究。
二、论文要求:论文立意要有创新性,引证资料可靠。字数除特约稿外,一般在3000字以内,每篇论文附400字以内的摘要。字迹要求工
整清楚,最好是以打印稿件或投送软盘,同时发送电子邮件。论文入选后,将统一编印论文集。
三、论文截止日期:2007年8月10日。
四、会议时间地点:2007年9月下旬,湖北黄石市。
五、论文请寄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 万芳收,邮编:100700,Email:jinda@cpaorgcn。
·652·
第32卷第3期
2007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2,Issue 3
February,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