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的单株分析



全 文 :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的单株分析
刘春生 3 o段天璇 o王文全 o牛小宇
k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o北京 tsstsul
≈收稿日期   ussz2su2u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kvsyzuytxl
≈通讯作者   3 刘春生 oר¯}kstsl{wzv{yuwo∞2°¤¬¯}°¤¬¢ ¬¯∏¦¶
ƒ uyv1± ·¨
甘草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 o临床用量大 o而且以
甘草药材或以甘草酸作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数目也
不断增加 o从而带动甘草药材的消耗 o导致野生甘草
资源过度采挖 o这种过度采挖不仅使甘草产地沙漠
化 o而且使野生甘草药材质量 !产量降低 ∀为满足市
场需要 o栽培甘草已经成为甘草药材的主流 o但是栽
培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含量多数达不到药典规定的不
低于 uh的标准 ≈t  o因此从甘草种群中大规模系统
选育高甘草酸含量单株 o培育优良品种 o已经成为提
高栽培甘草药材的质量和产量的当务之急 ∀但是 o
目前对相同条件下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含量的研究结
果存在矛盾 o给单株选育造成很大的困难 ∀本研究
探究前人有关甘草酸含量研究结果存在矛盾的原
因 o为从栽培甘草种群中大规模系统选育高甘草酸
含量单株提供依据 ∀
前人发现 o二年生药材中甘草酸含量低于一年
生 ≈u  o而有人发现相反的结论 ≈v  ~曹爱兰等发现丙
级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明显高于甲级和乙级 ≈w  ~沈志
滨等发现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含量 |月份最高 ≈x  o王
巧娥等发现甘草酸含量以 y ∗ z月份最高 ≈y  ~对这些
研究的实验材料分析发现 o前人所用实验材料或是
市场购买的药材 o或为群体取样 o或没有指明所用的
部位 o而野生甘草的地下部位由横生根茎 !直生根
茎 !不定根 !主根等部位组成 o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由
主根 !主根产生的不定根和横生根茎组成 o前人已经
对野生甘草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含量进行了分析 o发
现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含量存在差异 ≈z  o但栽培甘草
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未见报道 o由于系统选育主要
在栽培群体中以单株测定的形式进行 o为保证甘草
酸单株选育结果的准确 !可靠 o有必要对栽培甘草群
体中不同单株的不同取材部位的甘草酸含量进行分
析 o阐明不同单株的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是否具有
差异 o为甘草酸的优良单株系统选育提供依据 ∀
1 材料和方法
随机挖取 ts株内蒙古杭锦旗栽培基地同一地
块的三年生栽培甘草 o经作者鉴定为豆科植物甘草
Γλψχψρριζα υραλενσισ ƒ¬¶¦«q~分开主根 !根茎 !不定根 o
阴干备用 ~以上材料用前均经 wx ε 干燥过夜 o然后
粉碎 ∀
实验采用 „ª¬¯¨ ±·ttss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k配
有 Štvtw„ 紫外检测器 ! tvtx… ⁄„⁄检测器 !
Štvtt„四元梯度泵 ! Štvuu„ 在线脱气装置 !
Štvty„柱温箱 l~„ª¬¯¨ ±·ttss化学工作站 ~≥¤µ·²µ¬∏¶
…≥tts≥o…°utt⁄电子分析天平 ∀
甘草酸铵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k批号
ttszvtl~≤„∞⁄’‘色谱纯乙腈 ~分析纯甲醇 !甲
酸 !磷酸 ~市售的娃哈哈纯净水 ∀
2 方法与结果
2q1 色谱条件 ⁄ŒŽ „ ⁄¬¤°²±¶¬¯2≤t{分析柱 kw1y
°° ≅ uxs °°ox Λ° l和 ⁄¤¬¶²2≤t{分析柱 kw1y
°° ≅ uxs °°ox Λ°o˜±¬°¬¦µ²× ¦¨«±²¯²ª¬¨¶l~柱温 ux
ε ~流动相 „ s1th磷酸水溶液 o…为乙腈 ~梯度程
序 !流速及检测波长变化见表 t∀甘草酸色谱峰理
论塔板数为 ty万 ∀进样量 ts ˏ∀以上方法为建
立甘草指纹图谱所使用的条件 o本试验主要报道利
用该方法测定甘草酸的结果 ≈{  ∀
表 t 色谱梯度洗脱溶剂和检测波长的时间程序
τr°¬± …rh 流速 r°# °¬±pt Κr±°
s1s tx1s s1x uzy
ts1s ux1s s1{
t|1s vys
us1s vu1s
uw1s uw{
zs1s {s1s
zx1s tx1s
2q2 供试液制备 精称甘草粉末 k过 ys目筛 oys
#sy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
ε 干燥 tu «ls1t ªo于 ux °量瓶中 o加入近 ux °
yzh甲醇冷浸 uw «o超声 vs °¬±o放冷到室温 o加提
取液至刻度 o摇匀后过 s1wx Λ°滤膜 o取续滤液备
用 ≈{  ∀
2q3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对照品甘草酸铵
ts1s| °ªo用甲醇定容于 ux °量瓶中 o作为对照品
储备液 ∀量取甘草酸铵储备液 s1tsso s1wsso
s1{ssot1ussot1yssou1sssou1wss °于 z个 x °
量瓶中 o用甲醇定容到刻度 o作为标准系列 ∀进样
tx ˏ∀以峰面积对甘草酸铵进样量 kΛªl作回归方
程 }Α €t1ss ≅ tsv Ξ n uz1x{oρ€ s1||| y∀甘草酸铵
盐在 s1tt| ∗ u1{x Λª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以甘草
酸铵盐对照品 s1u °ª折合甘草酸 s1t|x | °ª计算
甘草酸含量 ∀
2q4 精密度试验 取标准系列 v号 o进样 x次 o甘
草酸峰面积 • ≥⁄ s1|h ∀
2q5 加样回收率 实验以重复性实验所得甘草酸
平均含量为样品含量 o精密称取样品 x份 o加入等量
对照品溶液 o按样品测定方法操作 o计算甘草酸回收
率为 tsv1vh o• ≥⁄ t1|h ∀
2q6 重复性试验 取样品 x份 o按供试品的制备方
法制备样品 o记录甘草酸的峰面积 o计算含量 o• ≥⁄
t1yh ∀
2q7 稳定性试验 按 2q3项取样品 t份 o室温放
置 osouowoyo{otsouwovuoxw «进样 o记录甘草酸峰
面积 o峰面积有一定波动 o但无明显变化趋势 o计算
甘草酸含量 • ≥⁄ u1zh ∀
2q8 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 o对 y个单株甘草的主
根 !不定根和根茎中的甘草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o主根
质量分数范围为 t1yxh ∗ v1wxh o平均 u1xvh ~根
茎质量分数变异范围为 t1tvh ∗ u1{wh o平均
u1sxh ~不定根质量分数范围为 u1zsh ∗ v1uzh o
平均 v1txh ∀
3 结论与讨论
甘草不同部位间甘草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研
究结果发现 o甘草主根和不定根所含的甘草酸含量
相差 t1ux倍 o主根和根茎相差 t1uw倍 o不定根和根
茎相差 t1xw倍 o如果单株筛选分析甘草酸含量时 o
取材时忽略部位差异 o将不同部位相互比较 o很可能
造成实验结论的偏差 o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 ∀由于
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系统选育要经过多代去劣存优的
过程 o如甘草从种子育苗到收获种子通常要 v年以
上 o选育出优良品种时间较长 o因此取材测定甘草酸
含量时的取样差异对甘草优良品种的效率具有重要
意义 o因此进行大规模单株甘草酸分析时应规范取
材部位 ∀该研究结果不仅对甘草单株筛选具有指导
意义 o对其他药用植物系统选育也有借鉴意义 ∀
甘草单株间甘草酸含量差异明显 ∀本研究分析
了相同环境下生长的 y个单株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含
量 o不同单株主根 !根茎和不定根中甘草酸含量差异
明显 o主根最高为 v1wxh o最低为 t1yxh ~根茎最高
的单株达到 u1{wh o最低为 t1tvh ~不定根最高为
v1uzh o最低为 u1zsh ~说明单株间甘草酸含量具
有明显差异 o由于实验材料取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
甘草 o说明栽培甘草群体中存在甘草酸含量变异的
个体 o为进一步从栽培甘草群体中系统选育优良单
株提供了初步依据 ∀
≈参考文献  
≈t  赵则海 o祖元刚 q乌拉尔甘草生活史型研究 ≈  q北京 }科学出
版社 oussxq
≈u  谢晓梅 o周建理 o刘永好 o等 q安徽亳州引种甘草质量的初步评
价 ≈ q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oussvouuktl}wzq
≈v  周成明 o孔祥飞 o马贻淑 o等 q北京大兴地区乌拉尔甘草栽培技
术研究 ≈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souxkvl}twsq
≈w  曹爱兰 o常思明 o杜文娟 o等 q内蒙产不同商品等级野生甘草质
量研究 ≈ q现代中医药 oussvot}y|q
≈x  沈志滨 o吕清萍 o刘鸣远 q甘草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最佳采
收期的确定 ≈ q黑龙江医药 ousssotvktl}twuq
≈y  王巧娥 o王文慎 o张吉树 o等 q梁外半野生甘草最佳采收期研究
≈ q中药材 ousswouzkwl}uvxq
≈z  孙志蓉 o王文全 o马长华 o等 q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
局及其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wou|kwl}
vsxq
≈{  段天璇 o于密密 o刘春生 o等 q‹ °≤同时测定甘草指纹图谱暨
甘草苷 !甘草酸含量 ≈ q中成药 oussyou{kul}tytq
≈责任编辑 张宁宁  
#ty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