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3.SchoolofChineseMedicine,HongKongBaptistUniversity,HongK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anatomyofDracaenacochinchinensissystematicaly,andfindoutthedistributionandde
tecttheconstituentsofitsresin,inordertoprovidesubstantialfoundationfortheformationmechanismofitsredresin.Method:The
microscopicstructuresofD.cochinchinensisweresystematicalyobservedbyusingcolormicrographics,includingstemwithandwithout
resin,roots,barksandleaves.TheHPLCfingerprintsofthestemwithandwithoutresinwerecompared.Result:Characteristicsofthe
tangenticallongitudinalsectionofstemwithresinandsurfaceviewofleaveswereelucidated.Besidesxylemvesselsandfibersofthe
stem,itwasfoundthattheredresinalsoexistsinthecortexparenchymacelsofthestemandthemedulaandxylemoftheroot.Ac
cordingtotheHPLCfingerprintanalysisresultofthestemswithandwithoutresin,anumberofflavonesandstilbenoidsweredetected
inthesteminwhichresinappearedafteritwounded.Conclusion:NosecretorytissuetosecreteresinwasfoundinDcochinchinensis,
furtherstudyisneededtoelucidatetheformationmechanismofitsresin.
[Keywords] Dracaenacochinchinensis;anatomy;resin;HPLCfingerprint
[责任编辑 张宁宁]
[收稿日期] 20070417
[基金项目] 农业部948项目(2003T25)
[通讯作者] 蔺海明,Tel:(0931)7631122,Fax:(0931)7631145,E
mail:linhm@gsau.edu.cn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生长规律的研究
王瑞芳1,蔺海明1,谢建军2,李发江2,安文芝3,祝玲敏3
(1.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甘肃 民勤 733300;3.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 目的:研究甘草在不同定植密度下的生长规律,以期为甘草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
素随机区组法。结果:在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有随密度的增大而株高降低、芦径减小、主根长缩短、主茎分枝数减
小的趋势。甘草根、地上部分及根茎干物质积累均有随定植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结论:综合分析得出甘草以
27万株/hm2为适宜定植密度。
[关键词] 甘草;定植密度;生长规律;干物质积累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10111704
药用甘草主要来源于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Gly
cyrhizin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 G.inflateBat.,
光果甘草 G.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1]。具有清
热解毒、止咳祛痰、补脾养胃、调和诸药等功效。
目前,我国已完成了野生甘草的人工驯化工
作[2],并对甘草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3]、适宜
的采收年限、采收期、施肥技术和灌溉定额等做了许
多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可指导甘草生产的研究成
果[4,5]。随着甘草用量的加大,甘草人工栽培技术
开始受到重视[6,7]。但有关定植密度对甘草生长规
律方面的研究报道鲜见。本试验研究了甘草在不同
定植密度下的生长规律,旨在为甘草合理定植栽培
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县,海
拔1367m,年日照时数3028h,年均气温78℃,1
月均温-90~103℃,7月均温214~239℃,≥
10℃积温2900~3500℃,年均降水115mm,干燥
度4~11,平均相对湿度40~45%,无霜期160d,属
典型的大陆性沙漠气候。土壤为灰棕漠土,土质肥
沃,地势平坦,灌溉条件好。
1.2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5~2006年进行。选用甘草壮苗,要
·7111·
第33卷第10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0
May,2008
求长度在30~40cm以上,芦头粗度08cm。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定植密度处理:
每1hm2分别为24万、27万、33万、36万、39万株,
每处理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5m×3m=15m2,行
距25cm,株距按处理所设计定植密度而定,区间距
40cm,四周设1m保护行。栽植前结合深耕施磷二
铵450kg·hm-2、加锌混配肥600kg·hm-2、钾肥
150kg·hm-2,作为基肥于栽植前分小区翻入土壤。
当甘草苗高7~10cm时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0kg
·hm-2,田间管理同大田。
移植采用拖拉机带单铧顺平整好的移栽地开
沟,沟深不少于30cm,顺翻起的垄沟呈30~45°角
倾斜放入甘草苗,甘草根头发芽眼距地面2~3cm。
从2005年7月10日开始,每隔1个月每小区定点
取样10株,测定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称其鲜重,
等自然风干后再称其干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生长动态的变化规律
2.1.1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株高的变化规律 定
植2年后,甘草株高变化,从返青后的5月到6月是
甘草茎叶的快速生长阶段,到6月中下旬出现第1
个增长高峰,各处理的株高在此阶段差异显著(P<
005)。从6到 9月是甘草茎叶的缓慢增长阶段,
到9月中下旬出现第2个增长高峰,甘草株高达到
最大值,以密度 27万株/hm2的处理最高为 8927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4、33、36万株/hm2处理的
株高分别为 8612,8320,8287cm,以 39万株/
hm2的处理最低为8223cm,比6月中下旬分别增
高了5787%,4405%,5470%,3375%,3242%。
各处理间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的增加量有降低的态
势(表1)。
表1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株高的变化规律 cm
密度/万株/hm2 0520 0620 0720 0820 0920
24 2321ab5455b787ab 858a8612ab
27 2567a 6197a8328a 8856a8927a
33 1686c 5378b8168ab8237ab8320ab
36 1711c 6160a7765ab7996b8287b
39 2078bc6210a7309b 7893b8223b
注: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表2~4同)
2.1.2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芦径的变化规律 定
植第2年,甘草芦径变化总体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
增粗,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大芦径增粗呈减小趋势
(表2)。在各个时期,以密度27万株/hm2处理的芦
径高于其他处理,且此处理芦径增长比较平缓,而以
密度39万株/hm2处理的芦径低于其他处理,且此
处理芦径增长趋势变化幅度较大,其他各处理的芦
径增长趋势比较平缓,且在同一时期各处理间达显
著差异(P<005)。
表2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芦径的变化规律 mm
密度/万株/hm2 0520 0620 0720 0820 0920
24 1382a1469a1476ab1501a1561a
27 1423a1448ab1485a 1529a1595a
33 1216ab1226bc1372ab1437ab1590a
36 1317a1343abc1407ab1481a1483a
39 1107b1132c1178b 1215b1387a
2.1.3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主根长的变化规律
定植第1年,甘草主根长从7月中下旬开始是缓慢
增长阶段,此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到9月中下旬
出现第1个增长高峰,此阶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甘草在不同的定植密度下,主根长的生长动态相似,
均呈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表3)。定植第2
年,甘草主根长总体呈增长趋势。经过越冬从返青
后的 5月到7月是甘草主根长缓慢增长阶段,到7
月中下旬出现第1个增长高峰,此阶段各定植密度
处理无显著差异。而后甘草主根长增长进一步加
快,到9月中下旬出现第2个增长高峰,达到最大
值,以密度24万株/hm2处理的主根长最长为6192
cm,27,33,36万株/hm2处理的主根长分别为
5963,57,5927cm,以密度39万株/hm2处理的主
根长最低为5510c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
的定植密度下主根长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说明密
度对甘草主根长没有显著影响。定植第2年甘草主
根长在不同的定植密度下主根长的生长动态相似,
总体呈增长趋势,密度小的主根根长较长,随密度的
增大主根长呈减小态势。
2.1.4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主茎分枝数的变化规
律 定植第2年甘草主茎分枝数据6月到7月测定
可知,甘草主茎分枝数增长较快,到7月中下旬分枝
数达到最大值,以密度 24万株/hm2处理的分枝数
最多,以密度36万株/hm2处理的分枝数最少,此阶
段各定植密度的分枝数差异显著(P<005),方差
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为 24万株/hm2处理显著高于
其他处理;定植第2年甘草单株主茎分枝数总体随
密度增大有减少的趋势(表4)。
2.2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干物质积累规律
·8111·
第33卷第10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0
May,2008
表3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主根长的变化规律 cm
密度/万株/hm2 20050710 20050810 20050910 20060520 20060620 20060720 20060820 20060920
24 3601 3850 4373 5278 5394 5680 5911 6192
27 3512 3872 4358 5150 5230 5523 5932 5963
33 3290 3508 4367 5140 5341 5358 5561 5700
36 3488 3667 4501 5153 5413 5751 5802 5927
39 3129 3398 4100 5174 5211 5336 5379 5510
表4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主茎分枝数(个)的变化规律
密度/万株/hm2 0620 0720
24 860a 900a
27 573ab 793ab
33 567ab 780ab
36 513ab 527b
39 457b 580ab
2.2.1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
规律 定植第1年甘草从8月到9月是地上部分干
物质积累缓慢增长阶段,此阶段各处理间无明显差
异。经过越冬到第2年返青是甘草地上部分干物质
积累急聚下降阶段。定植第2年甘草地上部分干物
质积累变化过程分3个阶段:第1阶段从5~6月是
甘草地上部分干物质快速积累阶段,此阶段干物质
积累量快速增加,到6月中下旬出现第1个增长高
峰,此阶段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第2阶段从6~8
月是甘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缓慢增长阶段,干物
质积累量缓慢增加,到8月中下旬出现第2个增长
高峰,达到最大值,以密度24万株/hm2的处理地上
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 2498g/株,27,33,36
万株/hm2处理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
247,245,2010g/株,以密度39万株/hm2的处理
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最低,为1796g/株,相对于
5月分别增加了387,438,719,673,532倍;第
3阶段从8~9月,此阶段由于地上茎叶开始脱落,
甘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逐渐下降(图1)。定植
第2年甘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总体趋势为定植密
度越小,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越大。
2.2.2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根干物质积累规律
定植第1年甘草从8~9月是根干物质快速积累阶
段,此阶段各处理根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差异。定植
第1年甘草根干物质快速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
呈增加的趋势。经过越冬到第2年返青是甘草根干
物质快速积累量减少的阶段。定植第2年从5~7月
是根干物质缓慢积累阶段,到7月中下旬达到积累
高峰值,而后根干物质快速积累进一步加快;第2阶
段从7~9月是甘草根干物质快速积累阶段,根干物
图1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规律
质积累开始快速增加,到9月中下旬达到第2个积
累高峰值,此时根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以密度
27万株/hm2的处理根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为 5012
g/株,24,33,36万株/hm2处理的根干物质积累量分
别为4643,4276,3901g/株,以密度 39万株/
hm2的处理根干物质积累量最低为3576g/株(图
2)。定植第2年甘草根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
的推进呈增加的趋势,在不同的定植密度条件下,密
度越小,根干物质积累量越大。这与地上部分干物
质积累规律一致。
图2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根干物质积累的规律
小区产量统计结果表明,各处理小区产量依次
为1645,2078,1839,2127,2016kg,由此可知,
小区产量36万株/hm2处理的稍高于27万株/hm2
处理,差异很小,而且,36万株/hm2处理的甘草表现
为侧根数较多,甘草的商品质量低于 27万株/hm2
处理,所以,密度以36万株/hm2处理的产量虽稍高
于27万株/hm2处理的,但从甘草的商品质量来考
虑还是27万株/hm2处理的较为适宜。
2.2.3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根茎干物质积累规律
·9111·
第33卷第10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0
May,2008
定植第2年甘草根茎干物质积累在不同的时期,
以密度24万株/hm2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
次为密度27万株/hm2的处理,33,36万株/hm2的处
理无明显差异,以密度 39万株/hm2的处理根茎干
物质积累量最低(图3)。定植第2年甘草根茎干物
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增加的趋势,总体趋
势为定植密度越小,根茎干物质积累量越大,这与地
上部分干物质和根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一致。
图3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根茎干物质积累的规律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株高的变化规律表现为
密度过大或过小株高增加速度相对较慢,甘草株高、
芦径、主根根长和主茎分枝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
增大趋势,株高和芦径以定植密度 27万株/hm2为
最佳;定植第2年甘草主根长在不同的定植密度下
生长动态相似,定植密度小的主根较长;不同的定植
密度条件下,密度小的主茎分枝数较多,密度越大,
主茎分枝数越少。其原因是密度过大植株间争肥、
争水、光合作用弱,抑制了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从
而影响了光合作用,导致地下部分主根长和根粗受
到抑制。当密度过小时则单株营养面积过大,将导
致侧根多,质量下降,影响商品甘草的等级。
由于植株间的光、热、水、肥竞争,甘草定植密度
越小,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越大。密度过大引起植株
间地上部分对光、热和空间的竞争,影响光合作用,
造成单株根干物质积累量增长缓慢;地下部分对水、
肥以及生长空间的竞争,造成主根难以膨大生长,所
以在不同定植密度条件下,单株根茎干物质积累的
趋势均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栽培密度是植物
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
本试验得出27万株/hm2为当地甘草适宜定植密度
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S].一部.2005:59.
[2] 雍家先.论干旱地区甘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干旱区资源
与环境,1993,7(3,4):370.
[3] 李新成,邓丘宏.甘草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研究[J].中药材,
1993,16(8):3.
[4] 郭江平,李文华,木巴里克,等.乌拉尔甘草大面积人工种植试
验初报[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4):133.
[5] 孟少童,李广宇.乌拉尔甘草人工栽培技术[J].甘肃林业科
技,2001,26(4):58.
[6] 王锁贵,贺牡丹,郝 海.灌溉施肥与甘草产量[J].中药材,
1998,21(4):168.
[7] 刘长利,王文全,李帅英,等.干旱胁迫对甘草生长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931.
StudyongrowthlawofGlycyrrhizauralensisunderdiferentplantingdensity
WANGRuifang1,LINHaiming1,XIEJianjun2,LIFajiang2,ANWenzhi3,ZHULingmin3
(1.ColegeofAgronomy,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2.ShiyangRiverForestryCentre,Minqin733300,China;
3.Gans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ege,Lanzhou7300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growthofGlycyrhizauralensisunderdiferentplantingdensityforprovidingtheoreticevi
denceforreasonableplantingdensity.Method:Thefieldexperimentwasdesignedbysinglefactorrandomizedblock.Result:Theplant
height,rootdiameter,mainrootlengthandbranchesofmainstemwerealdecreasedwithincreasingplantingdensityofG.uralensis.
Meanwhile,drymateraccumulationonroot,leaf,aerialpartandrhizomewerealdecreasedwithincreasingplantingdensity.Conclu
sion:Twohunderedandseventythousandplants/hm2wasfeasibleplantingdensity.
[Keywords] Glycyrhizauralensis;plantingdensity;growthlaw;drymateraccumulation
[责任编辑 张宁宁]
·0211·
第33卷第10期
2008年5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0
Ma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