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n VEGF and VEGF mRNA expression in issues of callus in treating fracture of rabbit with three-period treatment theory of bone frac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家兔骨折各种骨痂组织VEGF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全 文 :中医骨折 v期治疗对家兔骨折各种骨痂组织
∂ ∞Šƒ及 ∂ ∞Šƒ °• ‘„表达的影响
温建民 t o徐颖鹏 t3 o董建文 u o潘贵超 t o孙永生 t o
桑志成 t o胡海威 t o成永忠 t
ktq中国中医科学院 望京医院 骨科 o北京 tsstsu~
uq山东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 骨科 o山东 济南 uxssttl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骨折 v期治则对骨痂 ∂ ∞Šƒ及 ∂ ∞Šƒ2°• ‘„表达的影响 o探讨中药治疗骨折的分期
治疗的合理性 ∀方法 }动物实验采用双因素一元析因设计方案 ∀ tws只雄性新西兰白兔 o无菌状态下手术在家兔双
侧桡骨下 trv段处 o造成 v °°完全骨质缺损 o作为骨折愈合模型 ∀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 o将家兔随机
平均分为 w组 }中药 v期治疗组 !中药 t期治疗组 !阳性药物对照组以及模型对照组 o分别给予 v期治疗 !t期治疗 !
阳性药物治疗以及等量蒸馏水 ∀分别于术后 voyo|otwou{owuoxy §每组随机处死 x只家兔 o取左侧桡骨标本作为
观察对象 o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查骨折端血肿 !纤维骨痂和软骨骨痂中 ∂ ∞Šƒ及 ∂ ∞Šƒ °• ‘„表达 ∀结
果 }各中药治疗组对于术后骨折端血肿 !纤维骨痂和软骨骨痂 ∂ ∞Šƒ和 ∂ ∞Šƒ °• ‘„表达均有促进作用 o大部分时
间点 v期治疗组在 v种骨痂组织中 ∂ ∞Šƒ及 ∂ ∞Šƒ °• ‘„表达均有高于其他 v组的趋势 ∀结论 }中药可以促进骨
折端各种骨痂组织 ∂ ∞Šƒ及 ∂ ∞Šƒ °• ‘„的表达 ∀中药对骨折愈合不同阶段各种组织有不同的作用 o针对骨折愈
合阶段施以不同方剂的 v期组较单一方剂的 t期组和阳性药组对骨痂 ∂ ∞Šƒ及 ∂ ∞Šƒ °• ‘„表达的促进作用更加
明显 o骨折分期治疗是必要的 ∀
≈关键词   骨折 ~v期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 u{xq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zluw2uyws2sy
≈收稿日期   ussz2sy2ty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kvsyzuzswl
≈通讯作者   3 徐颖鹏 o∞2°¤¬¯}¬∏¼¬±ª³¨ ±ªƒ °¶±q¦²°
骨折 v期治则是中医骨折内治法的指导原则 o
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o为保护我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 o中医药治疗骨折的研究逐渐
深入 o但大多集中在单味中药或单一方剂 o对于分期
治疗骨折的研究很少 ∀因此 o中医骨折 v期治则的
有效性和合理性受到了质疑 o严重地制约着中医骨
伤学科的发展 ∀既往的研究发现 o中药治疗能显著
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 ƒŠƒ2u的表达 ov期治疗明显
强于一期治疗 ≈t  ∀
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对于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
义 ∀ ∂ ∞Šƒ是目前公认最强的促血管形成因子 o其
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o特异性
地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 o是促血管再生
的最终通道 ∀骨折 v期治疗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
制是否与促进骨痂 ∂ ∞Šƒ及 ∂ ∞Šƒ °• ‘„表达有
关 ∀为此 o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 o研究了骨
折 v期治疗对家兔桡骨中下 trv处 v °°完全骨质
缺损的骨折愈合模型愈合过程中各种骨痂组织
∂ ∞Šƒ及 ∂ ∞Šƒ °• ‘„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1q1 设计
动物实验采用双因素一元析因设计方案 ∀
1q2 动物
新西兰白兔 tws只 o健康 !雄性 o体重 ku ? s1xl
®ªo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o许可
证号 ≥≤÷Žk吉 lussv2ssst∀动物实验在吉林大学
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 o原位杂交检查和免
疫组化检查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实验
室完成 ∀
1q3 药物
本实验所用中药均由长春市玉顺堂医药公司提
供 o中药方剂由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制成
#sw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
含生药 x ª# °pt的浓缩口服液 o灭菌后装瓶冷藏
备用 ∀阳性对照药采用哈尔滨华雨制药有限公司生
产的骨折挫伤胶囊 o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uvsusvuvo
规格 s1u| ª≅ vs粒 o批号 ussxs{sz∀
1q4 主要试剂
戊巴比妥钠 k北京市化学试剂公司 l~焦碳酸二
乙酯 k⁄∞°≤o美国 °µ²° ª¨¤公司生产 o天津市灏洋生
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装 l~∂ ∞Šƒ k°• ‘„ l
Œ≥‹ ⁄ŒŠ ŽŒ×o探针合成序列 kxχ2≤≤„Š„ŠŠ≤„≤Š2
≤„ŠŠ„„ŠŠ≤×׊„„ׄ׊ׄ≤×2vχo天津市灏洋生
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l~∂ ∞Šƒ免疫组化 ≥2°试
剂盒 o⁄„…显色试剂盒 k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
限公司 l~复合消化液 k× r°r∞o³‹ y1wo天津灏洋生
物技术有限公司 l∀
1q5 建立骨折模型
所有家兔经适应性饲养 t周后开始实验 ∀于家
兔双耳内侧用记号笔顺序编号 o双上肢常规脱毛 ∀
用 s1vh戊巴比妥钠按 vs °ª# ®ªpt体重 o耳缘静脉
注射麻醉 ∀无菌施术 o于桡骨中下 trv处纵行切开
皮肤及皮下组织 o暴露桡骨中下 trv部位 ∀在旋前
圆肌肌止远端切开骨膜 o用特制骨锯造成 v °°完
全骨质缺损 ∀不作任何固定 o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o逐
层缝合切口 o对侧桡骨相同处理 ∀术后分笼饲养 o常
规饲料及饮水 ∀术后肌肉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 o每
次 ws万 Œ˜o每天 t次 o连续 v §∀
1q6 分组
用 ≥°≥≥软件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 tws只家
兔随机分为 w个实验组 o每组 vx只 ∀分别为中药 v
期治疗组 k简称 v期组 l!中药 t期治疗组 k简称 t
期组 l!模型对照组 k简称模型组 l和阳性药物对照
组 k简称阳性药组 lo每组随机分为 z个小组 o每小
组 x只家兔 ∀
1q7 干预方法
1q7q1 骨折愈合分期 根据中医骨折 v期治则及
家兔桡骨中下段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变化 o将骨折愈
合过程分为 v期 }早期为术后 t ∗ z §o相当于血肿机
化演进期 ~中期为术后 { ∗ u{ §o相当于原始骨痂形
成期 ~后期为术后 u| §以后 o相当于改造塑型期 ∀
1q7q2 给药方法 v期组按照中医骨折 v期治疗
原则 o早期给予肢伤 t方 ~中期给予肢伤 u方 ~后期
给予肢伤 v方 ≈t  ∀
t期组骨折愈合过程不分期 o给予肢伤 touov
方的综合加减方 kt期方 l≈t  ∀
阳性药组骨折愈合过程不分期 o给予哈尔滨华
雨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骨折挫伤胶囊水溶液 ∀
各组给药剂量为家兔对人等效剂量的 u倍 o每
日分 u次灌胃 ∀
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 ∀
1q7q3 标本处理 术后第 voyo|otwou{owuoxy §o
每个实验组随机抽取一小组家兔用空气栓塞法处
死 ∀取左侧桡骨标本为研究对象 o经固定 !脱钙 !包
埋等程序后制成 y Λ°的切片 o按说明书进行免疫
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 ∀观察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骨
痂 ∂ ∞Šƒ及 ∂ ∞Šƒ °• ‘„表达情况 ∀
1q8 结果判断
细胞浆被染成棕黄色为 ∂ ∞Šƒ表达阳性 o未显
棕色者为阴性 ∀阴性对照片所有组织均未显色 ∀
1q9 图像分析
采用显微图像采集系统对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
切片骨折断端附近的血肿 !纤维骨痂 !软骨骨痂组织
各取 u个高倍镜视野 o并用 Œ°¤ª¨ °µ² ³¯∏¶x1s图像
分析软件对这些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细胞的平均吸光
度 kµ Αl进行测定 ∀
1q10 统计分析
用 ≥°≥≥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的单变量分析 k ª¨ ± µ¨¤¯ ¬¯± ¤¨µ
°²§¨ 2¯∏±¬√¤µ¬¤·¨l对骨折愈合过程中每种组织 µ Α值
组间差异进行比较 o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每个时
间点各组标本 µ Α值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o方差齐时
用 ≥⁄法 o方差不齐时用 ⁄∏±± ·¨. ¶×v法 ∀结果采
用 cξ ? σ表示 o检验水准 Α € s1sx∀
2 结果
2q1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骨折端血肿
∂ ∞Šƒ表达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ov个中药治疗期组在术后
大部分时间点血肿 ∂ ∞Šƒ表达均有高于其余 v组的
趋势 ov期组血肿 ∂ ∞Šƒ表达有高于其他 v组的趋
势 ∀从术后骨折端血肿平均 ∂ ∞Šƒ表达强度来看 ov
期组平均 ∂ ∞Šƒ表达强度最高 o显著高于其他 v组
kΠ s1sxlo其中与模型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kΠ 
s1stlk表 tl∀
2q2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骨折端血肿
∂ ∞Šƒ °• ‘„表达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o除术后 v §ov个中药治疗
#tw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
表 t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骨折端血肿 ∂ ∞Šƒ表达 kµ Α, cξ ? σ, ν € xl
术后时间 r§ 模型组 t期组 v期组 阳性药组
v s1szy w ? s1ssx | s1szy | ? s1stu t s1szs | ? s1stv s s1szs v ? s1ssz w
y s1sy| | ? s1ssz x s1sz{ u ? s1ssv x s1s{u { ? s1ssy vuoxl s1szv v ? s1sts |
| s1szt s ? s1stv t s1syw { ? s1ssx z s1s{t s ? s1ssz |towl s1szu | ? s1stw v
tw s1sxv t ? s1sst | s1szu { ? s1stw vtl s1szt | ? s1ss{ stl s1sy{ x ? s1ssw y
平均值 s1szs w ? s1sts w s1szu v ? s1ss| y s1szz x ? s1sts wuov1xl s1szt { ? s1sts w
注 }与模型组相比 tl Π  s1sxoul Π  s1st~与 t期组相比 vl Π  s1sxowl Π  s1st~与阳性药物组相比 xl Π  s1sx
组在术后大部分时间点 ∂ ∞Šƒ °• ‘„表达均有高于
模型组的趋势 ov期组 ∂ ∞Šƒ °• ‘„表达均有高于
其余 v组的趋势 o术后 yo| §分别与阳性药组和模
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kΠ  s1sxl∀从术后骨折端
血肿平均 ∂ ∞Šƒ °• ‘„表达来看 ov期组平均 ∂ ∞Šƒ
°• ‘„表达强度最高 o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k表 ul∀
表 u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骨折端血肿 ∂ ∞Šƒ °• ‘„表达 kµ Α, cξ ? σ, ν € xl
术后时间 r§ 模型组 t期组 v期组 阳性药组
v s1s{v x ? s1ss{ uul s1s{t z ? s1stt w s1szw u ? s1ss| y s1szx v ? s1sts x
y s1sz{ t ? s1ssy u s1s{t w ? s1ss| t s1s{w x ? s1ssx zvl s1szw y ? s1ss{ u
| s1szs t ? s1ss{ w s1szw z ? s1ssx { s1sz{ x ? s1ssz vtl s1szz | ? s1ssv |
tw s1szs | ? s1ssx | s1szx { ? s1ssv y s1sz| | ? s1ssz z s1szz s ? s1ssw y
平均值 s1szy s ? s1ss{ | s1sz{ v ? s1ss{ v s1sz| t ? s1ss{ u s1szy s ? s1ssz y
注 }与模型组相比 tl Π  s1sx~与 v期组相比 ul Π  s1sx~与阳性药物组相比 vl Π  s1sx
2q3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纤维骨痂
∂ ∞Šƒ表达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ov个中药治疗组在术后 yo
twou{ §∂ ∞Šƒ表达均有高于模型组的趋势 ∀其中 o
在术后 twou{ §t期组和阳性药组均与模型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kΠ  s1sxlo而 v期组也在术后 tw §
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kΠ  s1sxl∀ v个中药
治疗组 y ∗ u{ §平均 ∂ ∞Šƒ表达相差不大 o其中 t
期组和阳性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kΠ s1sxlk表 vl∀
表 v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骨折端血肿 ∂ ∞Šƒ表达 kµ Α, cξ ? σ, ν € xl
术后时间 r§ 模型组 t期组 v期组 阳性药组
y s1syv | ? s1ssx t s1syx x ? s1ssx y s1sy| s ? s1ssw u s1syy t ? s1ssu |
| s1sy{ s ? s1ssz yvl s1syt s ? s1ssy v s1syx t ? s1ssw z s1syw w ? s1ssy y
tw s1sxx | ? s1sst x s1szt u ? s1ssz tuowl s1syv v ? s1ssy vtl s1syz { ? s1ssz |ul
u{ s1sys | ? s1ssz v s1szw | ? s1ss| yul s1sy{ x ? s1ssv z s1szt w ? s1stu ttl
平均值 s1syu { ? s1ssz t s1syz t ? s1ss{ vul s1syy s ? s1ssx w s1syy z ? s1ssz ttl
注 }与模型组相比 tl Π  s1sxoul Π  s1st~与 t期组相比 vl Π  s1sx~与 v期组相比 wl Π  s1st
2q4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纤维骨痂
∂ ∞Šƒ °• ‘„表达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ov个中药治疗组在各个
时间点 ∂ ∞Šƒ °• ‘„表达均有高于模型组的趋
势 ∀其中 ov期组在 y ∗ tw § ∂ ∞Šƒ °• ‘„表达
高于其他 v组 o其中术后 tw §与模型组相比差
异有显著性 kΠ  s1sxl∀ v期组术后 y ∗ u{ §
纤维骨痂内 ∂ ∞Šƒ °• ‘„表达平均值最高 o与模
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k Π  s1st l k表
wl∀
表 w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纤维骨痂 ∂ ∞Šƒ °• ‘„表达 kµ Α, cξ ? σ, ν € xl
术后时间 r§ 模型组 t期组 v期组 阳性药组
y s1syx v ? s1ssz x s1syy s ? s1ssz | s1szs s ? s1ssy z s1syz x ? s1ssx s
| s1sy| | ? s1ssv u s1sy| { ? s1ss{ v s1szt v ? s1ssv x s1szs y ? s1ssz u
tw s1syw x ? s1ssw | s1sy| u ? s1ssx u s1szw y ? s1sss ttl s1sy| x ? s1ssv z
u{ s1sy| v ? s1ss{ t s1szw v ? s1ssw { s1szv { ? s1ss| x s1szy z ? s1ssw utl
平均值 s1syz s ? s1ssy v s1sy| z ? s1ssz s s1szt y ? s1ssy sul s1szt u ? s1ssy ttl
注 }与模型组相比 tl Π  s1sxoul Π  s1st
2q5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软骨骨痂 ∂ ∞Šƒ表达
#uw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ov个中药治疗组在术后 | ∗ u{
§∂∞Šƒ表达强度均高于模型组 o其中术后 tw §差异非
常显著 kΠs1stl∀ v期组在术后 wu §∂∞Šƒ表达强度
也有高于模型组的趋势 ∀ v个中药治疗组总的软骨骨
痂内 ∂ ∞Šƒ表达有高于模型组的趋势 o其中 v期组和 t
期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kΠs1sxlk表 xl∀
表 x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软骨骨痂 ∂ ∞Šƒ表达 kµ Α, cξ ? σ, ν € xl
术后时间 r§ 模型组 t期组 v期组 阳性药组
| s1syv x ? s1ssw s s1syw v ? s1ssx s s1syy w ? s1ssw | s1syx x ? s1ssy w
tw s1sxx v ? s1ssx y s1szs v ? s1ssz tul s1szt t ? s1ssw xul s1sy| s ? s1ssz zul
u{ s1syw x ? s1ssz s s1sy{ w ? s1ssz w s1syz t ? s1ssx v s1syx x ? s1ssv z
wu s1sy| v ? s1ssz uvl s1syx w ? s1ssv { s1szu | ? s1sts vwl s1syt w ? s1ssx y
平均值 s1syv z ? s1ssz { s1sy{ x ? s1ssy xtl s1sy| v ? s1ssy zuowl s1syx { ? s1ssy w
注 }与模型组相比 tl Π  s1sx~ul Π  s1st~与阳性药物组相比 vl Π  s1sx~wl Π  s1st
2q6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软骨骨痂
∂ ∞Šƒ °• ‘„表达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ov期组和阳性药组软骨骨
痂 ∂ ∞Šƒ °• ‘„表达强度在术后 | ∗ wu §均高于模
型组组 o其中术后 tw §差异非常显著 ∀ t期组也在
术后 |otw §∂ ∞Šƒ °• ‘„表达强度高于模型组 o其
中 tw §差异非常显著 ∀各组平均 ∂ ∞Šƒ °• ‘„表
达显示 v期组和阳性药组 ∂ ∞Šƒ °• ‘„表达相似 o
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 t期组 kΠ  s1sxlk表 yl∀
3 讨论
表 y 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各组标本软骨骨痂 ∂ ∞Šƒ °• ‘„表达 kµ Α, cξ ? σ, ν € xl
术后时间 r§ 模型组 t期组 v期组 阳性药组
| s1syx x ? s1ssy { s1sy| y ? s1ssw x s1syz { ? s1sst | s1syz x ? s1ss{ x
tw s1sxz | ? s1ssw x s1syz y ? s1ssy ttl s1sy| | ? s1ssu ytl s1szv s ? s1ssw ttl
u{ s1syy x ? s1ss| w s1syv v ? s1ssu | s1szu z ? s1ss| tul s1szv t ? s1ssu vul
wu s1syt x ? s1ssv | s1sys y ? s1ssu t s1syy u ? s1ss{ u s1syw w ? s1ssv t
平均值 s1syu z ? s1ssz u s1syx x ? s1ssx x s1sy| | ? s1ssz stoul s1sy| { ? s1ssx {toul
注 }与模型组相比 tl Π  s1st~与 t期组相比 ul Π  s1sx
3q1 中医骨折分期治疗的必要性
现代研究表明 o中药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有
着不同的作用及机制 ∀续断在骨折愈合的早期是通
过提高成骨细胞的数量 o而后期则通过提高成骨细
胞的活性来促进骨痂的生长 ≈u  ~海螵蛸 !水蛭对血
管形成有促进作用 o阿胶 !骨碎补和海螵蛸对骨折软
骨形成早期具有促进骨诱导的作用 o并对成骨细胞
的增殖及合成活性有较大影响 ≈v  ∀
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中药可能相互影响 !相互
作用 o对骨折愈合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 ∀桃仁 !红花
通过对全血黏度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压积的百分比
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显著降低而起到改善血液流变
性 o抑制血栓形成 o而达到活血化瘀之目的 ~而单独
应用桃仁或红花的效果不显著 o仅红花可降低纤维
蛋白原的含量 ≈w  ∀
针对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生理病理变化施以相
应中药 o使不同作用的中药产生协同作用或相加作
用 o共同促进骨折愈合 ∀用 °≤2×≤• 方法研究活血化
瘀汤对骨折愈合早期缺氧诱导因子 2tΑk‹Œƒ2tΑl°• 2
‘„和 ∂ ∞Šƒ的表达 o发现活血化瘀汤能够显著降低
骨折愈合早期 ‹Œƒ2tΑ°• ‘„的表达 o并能促进 v ∗ tw
§∂ ∞Šƒ的表达 o说明活血化瘀中药可以促进骨折愈
合早期的血管生成 o改善缺氧状态 ∀并且在骨痂形成
期应适时转向续损接骨药为主 o避免过多使用活血化
瘀药 o破坏其相对稳定的代偿机制 ≈xoy  ∀有研究用家
兔桡骨骨缺损的骨折模型 o术后 z §开始给予肢伤 v
方灌胃 o取术后 twou{ §标本进行组织学 !组织化学 !
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 ∀结果用药组新生血管 !骨小梁
形成均优于对照组 ow种骨痴记分 !外骨痴厚度均高
于对照组 ∀说明骨折愈合中晚期给予补益肝肾 !接骨
续筋方剂可以明显促进骨折愈合 ≈z  ∀
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 ov期组骨痂各种组织的
∂ ∞Šƒ表达优于不分期治疗的 t期组和阳性药组 o
针对骨折愈合不同阶段施以相应中药 o使其发挥促
进骨折愈合的最大效力应该是 v期组促进骨折愈合
和 ∂ ∞Šƒ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 o因而骨折分期是合
理而必要的 ∀
3q2 v期治疗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
从实验结果来看 o各中药治疗组在术后大部分
时间点 ∂ ∞Šƒ表达均有高于模型组的趋势 o但不同
#vw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
治疗方法在各种组织中有所不同 ∀术后 y §o各中药
治疗组在骨折端的血肿和纤维骨痂中 ∂ ∞Šƒ及
∂ ∞Šƒ °• ‘„的表达逐渐增高 o而此时恰好为类骨
组织开始形成的时候 o也是 ∂ ∞Šƒ影响血肿钙化的
关键时期 ≈{  ∀ v期组在血肿和纤维骨痂中 ∂ ∞Šƒ的
表达均居于首位 o说明活血化瘀方剂对血肿和纤维
骨痂组织中的 ∂ ∞Šƒ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术后
| §ov期组在骨折端血肿 ∂ ∞Šƒ表达较高 ∀术后
tw ∗ u{ §o各中药组在各种骨痂组织中 ∂ ∞Šƒ表达
均高于模型组 ov期组 ∂ ∞Šƒ表达最为强烈 ∀此时
正是骨折端的血肿逐渐被纤维骨痂和类骨组织所取
代 o外骨痂和内骨痂大量形成 o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
转化的过程 o∂ ∞Šƒ可以促进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
转化的过程 ≈{  ∀说明各中药治疗组在此时期通过
促进 ∂ ∞Šƒ表达促进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进而
加速骨折愈合 o接骨续筋中药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
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各种组织中 ∂ ∞Šƒ的表
达 o进而促进血肿和纤维骨痂钙化及软骨骨痂转化 o
这可能是 v期治疗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之一 ∀
综上所述 o各中药治疗组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 o其机制与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
∂ ∞Šƒ及 ∂ ∞Šƒ °• ‘„表达有关 ∀中药对骨折愈合
不同阶段各种组织有不同的作用 o针对骨折愈合阶

段施以不同方剂的 v期组较单一方剂的 t期组和阳
性药组对于 ∂ ∞Šƒ及 ∂ ∞Šƒ °• ‘„表达的促进作用
更加明显 o分期治疗是必要的 ∀中医骨折 v期治则
分别针对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给予不同的
中药可以促进各种骨痂组织 ∂ ∞Šƒ及 ∂ ∞Šƒ °• ‘„
表达 o是比较科学的骨折分期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t  孙永生 o温建民 o吴林生 o等 q骨折三期治疗对骨生长因子 ƒŠƒ2
u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 q中国骨伤 ousswotzkwl}uuuq
≈u  洪定钢 o时光达 q续断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骨组织形态计
量学研究 ≈ q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ot|||ozkvl}wq
≈v  董福慧 o金宗濂 o郑 军 o等 q四种中药对骨愈合过程中相关基
因表达的影响 ≈ q中国骨伤 oussyot|ktsl}x|xq
≈w  肖洪彬 o赵艳明 o王 海 o等 q桃仁 !红花配伍对慢性血疲模型
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q中医药信息 oussxouukwl}zxq
≈x  张 俐 o叶俊材 q活血化瘀汤对骨折早期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活
性的影响 ≈ q中国临床康复 ousswo{kuvl}wz|{q
≈y  张 俐 o叶俊材 o陈伯仪 o等 q活血化瘀汤对骨折早期缺氧诱导
因子 2t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 q中国骨伤 o
ussxot{kwl}utyq
≈z  彭汉士 o贝美莲 o吴清和 o等 q中药肢伤三方促进骨折愈合的实
验研究 ≈ q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ousstot{kul}tyvq
≈{  ≥·µ¨ ·¨o …¤²  o ⁄ ª¨∏½°¤± o ·¨¤¯q ∂ ¤¶¦∏¯¤µ ±¨§²·«¨ ¬¯¤¯ ªµ²º·«
©¤¦·²µ¶·¬°∏¯¤·¨¶¥²±¨ µ¨³¤¬µ¥¼ ³µ²°²·¬±ª ¤±ª¬²ª¨ ± ¶¨¬¶¤±§ ¥²±¨
·∏µ±²√ µ¨≈ q °µ²¦‘¤·¯„¦¤§≥¦¬o ussuo||ktxl}|yxyq
Εφφεχτσ ον ς ΕΓ Φ ανδ ς ΕΓ Φ µ Ρ ΝΑ εξπρεσσιον ιν ισσυεσ οφ χαλλυσ ιν
τρεατινγ φραχτυρε οφ ραββιτ ωιτη τηρεε2περιοδ τρεατµ εντ τηεορψ οφ
βονε φραχτυρε ιν τραδιτιοναλΧηινεσε µ εδιχινε
• ∞‘¬¤±2°¬±t o ÷ ˜ ≠¬±ª2³¨ ±ªt o ⁄’‘Š ¬¤±2º ±¨u o °„‘Š∏¬2¦«¤²t o ≥˜‘ ≠²±ª2¶«¨ ±ªt o
≥„‘Š «¬2¦«¨ ±ªt o ‹˜ ‹¤¬2º ¬¨t o ≤‹∞‘Š ≠²±ª2½«²±ªt
(t. Ορτηοπαεδιχ ∆επαρτµ εντ οφ Ωανγϕινγ Ηοσπιταλ, Χηινα Αχαδεµ ψ οφ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αλΣχιενχε, Βειϕινγ tsstsu, Χηινα;
u. Ορτηοπαεδιχ ∆επαρτµ εντ οφ Αφφιλιατεδ Ηοσπιταλ, Σηανδονγ Υνιϖερσιτψ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ϑιναν uxsstt,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²¥¶¨µ√¨·«¨ ©¨©¨¦·¶²©·«¨ ·«µ¨ 2¨³¨ µ¬²§·µ¨¤·° ±¨··«¨ ²µ¼ ²©¥²±¨©µ¤¦·∏µ¨ ¬± ·µ¤§¬·¬²±¤¯ ≤«¬± ¶¨¨ ° §¨¬2
¦¬±¨k×≤ l ²± ∂ ∞Šƒ ¤±§∂ ∞Šƒ °• ‘„ ¬¨³µ¨¶¶¬²± ¬± ·«¨ ¬¶¶∏¨ ¶²©¦¤¯ ∏¯¶²©µ¤¥¥¬·¶q „±§·² ¬¨³¯²µ¨ ·«¨ µ¤·¬²±¤¯¬·¼ ²©³«¤¶¬±ª° ·¨«²§
¬± ×≤ ¬± ·µ¨¤·¬±ª©µ¤¦·∏µ¨q Μετηοδ : ²±¨«∏±§µ¨§¤±§©²µ·¼ °¤¯¨¤±§ «¨ ¤¯·«¼ µ¤¥¥¬·¶º µ¨¨ °¤§¨ v °° º¬§¨ ¥²±¨ §¨ ©¨¦·¬²± ¤·¯²º µ¨
²±¨·«¬µ§³¤µ·²©¥²·«µ¤§¬∏¶¤¶©µ¤¦·∏µ¨ «¨ ¤¯¬±ª°²§¨ q¯ ׫¨ ± ·«²¶¨ µ¤¥¥¬·¶º µ¨¨ §¬√¬§¨ §¬±·²©²∏µªµ²∏³¶µ¤±§²° ¼¯o º«¬¦«¤µ¨ ·«µ¨ 2¨³¨ µ¬2
²§·µ¨¤·° ±¨·ªµ²∏³k×׊lo ²± 2¨³¨ µ¬²§·µ¨¤·° ±¨·ªµ²∏³ k’׊lo ³²¶¬·¬√¨° §¨¬¦¬±¨·µ¨¤·° ±¨·ªµ²∏³ k°×Šl ¤±§°²§¨ ¯¦²±·µ²¯ ªµ²∏³
k ≤Šlq ׫²¶¨ µ¤¥¥¬·¶¬± ×׊ º µ¨¨ ·µ¨¤·¨§º¬·«·«µ¨ 2¨³¨ µ¬²§·µ¨¤·° ±¨·q ׫²¶¨ ¬± ’׊ º µ¨¨ ·µ¨¤·¨§º¬·«²± 2¨³¨ µ¬²§·µ¨¤·° ±¨·q ׫²¶¨
¬± °×Š º µ¨¨ ©¨ §¨¥¼ ª∏½«¨ ¦∏²¶«¤±ª¶¤±o ¤≤«¬± ¶¨¨ ³¤·¨±·° §¨¬¦¬±¨º«¬¦«¬¶∏¶¨§·²·µ¨¤·¥²±¨©µ¤¦·∏µ¨q ׫²¶¨ ¬± °²§¨ ¯¦²±·µ²¯ ªµ²∏³
º µ¨¨ ª¬√ ±¨ ±² ³µ¨¶¦µ¬³·¬²± ²µ§µ∏ª¥∏·§¬¶·¬¯¯ §¨º¤·¨µ¤¶¶¤°¨§²¶¨ ¤¶·«¤·²©²·«¨ µªµ²∏³¶q „·§¤¼ vo yo |o two u{o wu ¤±§xyo ©¬√¨
µ¤¥¥¬·¶º µ¨¨ ¶¨¯¨ ¦·¨§©µ²° √¨ µ¨¼ ªµ²∏³µ¤±§²° ¼¯ ¤±§º µ¨¨ ®¬¯¯ §¨¥¼ ¤¨ µ²¨ °¥²¯¬¶° µ¨¶³¨ ¦·¬√¨¯¼q ׫¨ ¬µµ¤§¬∏¶º µ¨¨ ·¤®¨ ± ²∏·¤±§·«¨ ¯¨ ©·
#ww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
²±¨º¤¶·¤®¨ ± ¤¶·«¨ µ¨¶¨¤µ¦«²¥­¨¦·q Œ°°∏±²«¬¶·²¦«¨ °¬¶·µ¼ ¶·¤¬± ¤±§¬± ¶¬·∏«¼¥µ¬§¬½¤·¬²± ¶·¤¬± º µ¨¨ ³¨ µ©²µ° §¨·² ¬¨¤°¬±¤·¨·«¨ ∂ ∞Šƒ
¤±§ ∂ ∞Šƒ °• ‘„ ¬¨³µ¨¶¶¬²± ¬± ·«¨ «¤¨ °¤·²°¤o ©¬¥µ²∏¶¦¤¯ ∏¯¶¤±§¶²©·¦¤¯ ∏¯¶q Ρ εσυλτ: „ ¯¯ ×≤ ·µ¨¤·° ±¨·ªµ²∏³¶¦¤± ±¨«¤±¦¨ ·«¨
∂ ∞Šƒ ¤±§∂ ∞Šƒ °• ‘„ ¬¨³µ¨¶¶¬²± ¬± ·«¨ «¤¨ °¤·²°¤o ©¬¥µ²∏¶¦¤¯ ∏¯¶¤±§¶²©·¦¤¯ ∏¯¶¤·§¬©©¨µ¨±··¬°¨³²¬±·¶¬± ©µ¤¦·∏µ¨ «¨ ¤¯¬±ªq ׫¨
∂ ∞Šƒ ¤±§∂ ∞Šƒ °• ‘„ ¬¨³µ¨¶¶¬²± ¬± ·«¨ ·«µ¨¨¬¶¶∏¨ ¶²©×׊ «¤§·«¨ ·¨±§¨ ±¦¼ ²©«¬ª«¨ µ·«¤± ·«¤·²©·«¨ ²·«¨ µªµ²∏³¶¤··«¨ °²¶··¬°¨
³²¬±·¶¤©·¨µ²³¨ µ¤·¬²±q Χονχλυσιον: ×≤ ¦¤± ³µ²°²·¨ ·«¨ ∂ ∞Šƒ ¤±§ ∂ ∞Šƒ °• ‘„ ¬¨³µ¨¶¶¬²± ¬± ·«¨ «¤¨ °¤·²°¤o ©¬¥µ²∏¶¦¤¯ ∏¯¶¤±§
¶²©·¦¤¯ ∏¯¶q ⁄¬©©¨µ¨±·≤«¬± ¶¨¨ ° §¨¬¦¬± ¶¨³¯¤¼ √¤µ¬²∏¶µ²¯ ¶¨²± ∂ ∞Šƒ ¤±§∂ ∞Šƒ °• ‘„ ¬¨³µ¨¶¶¬²± ¤·§¬©©¨µ¨±·¶·¤ª¨ ²©©µ¤¦·∏µ¨ «¨ ¤¯¬±ªq
×µ¨¤·¬±ª©µ¤¦·∏µ¨ ¬± ·«µ¨ 2¨³¨ µ¬²§·µ¨¤·° ±¨·«¤¶°²µ¨ ³µ¨§²°¬±¤±·¨©©¨¦·²± ·«¨ ¬¨³µ¨¶¶¬²± ²©∂ ∞Šƒ ¤±§∂ ∞Šƒ °• ‘„ ¬± ·«¨ «¤¨ °¤·²°¤o
©¬¥µ²∏¶¦¤¯ ∏¯¶¤±§¶²©·¦¤¯ ∏¯¶·«¤± ·«¤·²©·µ¨¤·¬±ª©µ¤¦·∏µ¨ º¬·«¶¬±ª¯¨³µ¨¶¦µ¬³·¬²± ²µ§µ∏ªq Œ·¬¶± ¦¨¨¶¶¤µ¼ ·²·µ¨¤·©µ¤¦·∏µ¨ ¬± ¶·¤ª¨ ¶q
[ Κεψ ωορδσ] ©µ¤¦·∏µ¨~ ·«µ¨¨³¨ µ¬²§¶·µ¨¤·° ±¨·¬± ×≤ ~ ∂ ∞Šƒ~ «¼¥µ¬§¬½¤·¬²± ¬± ¶¬·∏~ ¬°°∏±²«¬¶·²¦«¨ °¬¶·µ¼
≈责任编辑 刘  
≈收稿日期   ussz2sy2ty
≈通讯作者   3 沈业寿 oר¯}ksxxtlxtszxzwo∞2°¤¬¯}¶«¼¶«ƒ
¤«∏q §¨∏q¦±
亮菌多糖 „×°≥2u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 峰 o沈业寿 3 o马金宝 o赵根海 o史新强 o朱巧云
k安徽大学 生命科学院 生化微生物研究所 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o安徽 合肥 uvssv|l
≈摘要   目的 }观察亮菌多糖 „×°≥2u对卡介苗加脂多糖 k…≤Š n °≥l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方
法 }建立 …≤Š n °≥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o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k„×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 k„≥×l和一氧化氮 k‘’l的水平 o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k≥’⁄l活力 !丙二醛 k ⁄„l浓度 o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
בƒ2ΑoŒ2t的含量 o用  ××法测定脾 ×o…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o分别计算各组肝脏指数 !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 ∀结
果 }亮菌多糖 „×°≥2ukuxoxsotss °ª# ®ªpt l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 „×o„≥×o‘’水平以及 בƒ2ΑoŒ2t的
含量 o抑制肝脏中上升的  ⁄„水平和提高过低的 ≥’⁄活性 o各用药组均能提升脾 ×o…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o且均不
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 o降低了小鼠的肝脏指数 ∀结论 }亮菌多糖 „×°≥2u对 …≤Š n °≥致小
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关键词   亮菌 ~多糖 ~…≤Š n °≥~肝损伤
≈中图分类号   • u{xq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zluw2uywx2sw
亮菌 Αρµ ιλλαριελλα ταβεσχενσ属担子菌亚门 o层菌
纲 o伞菌目口蘑科 o假蜜环菌属 o是一种兼有食用和
药用价值的名贵食用菌 o目前 o亮菌临床上主要用于
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o其他胆道疾病并
发急性感染 o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t  ∀一般认为
亮菌的主要成分为亮菌甲素 o而对亮菌多糖 k„×°≥l
这一生物大分子的功效研究甚少 ∀本所的前期研究
表明亮菌多糖 „×°≥2u对化学性肝损伤有很好的保
护作用 ≈u  o为了更深入地研究 „×°≥2u的保肝作用
机制 o本实验采用了更加接近人体肝病发生机制的
…≤Š n°≥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对 „×°≥2u进
行保肝作用研究 o报道如下 ∀
1 材料
1q1 试剂与药品 亮菌多糖 „×°≥2uk为均一组分 o
多糖量 |y1|h o本实验室自制 ≈u  lo卡介苗 k…≤Šo安
徽省肺科医院 lo脂多糖 k°≥o≥¬ª°¤o{{{slo≤²±„
k≥¬ª°¤o≤ustsl~„×o„≥×测试盒 k上海荣盛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 ousszsvtyoussytttwlo≥’⁄o ⁄„o‘’
测试盒 k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ousszsvvto
usszswsuousszswsvloבƒ2ΑoŒ2t测试盒 k美国 ×°Œ
公司 oszsws{toszsws{sl~ ×× k≥¬ª°¤lo• ° Œtyws
培养粉 kŠ¬¥¦²公司 lo胎牛血清 k杭州四季清公司 o
临用前热灭活 l∀
1q2 动物 昆明种健康小鼠 o雄性 o体重 kus ? ul
ªo由安徽医学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o皖医动准
字第 sv号 ∀
#xwyu#
第 vu卷第 uw期
ussz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w
⁄ ¦¨¨°¥¨ µo us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