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t 刑旺兴 o程荣珍 o陈 斌 o等 1乌骨藤常用混用品种辨析 ≈ 1现
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ousswot{ktl}vv1
≈u 江苏新医学院 1中药大辞典 ≈ 1下册 1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ot|||}t|zy1
≈v 孙 珏 o沈建华 o朱美华 o等 1消癌平对人胃癌细胞治疗作用
的实验研究 ≈ 1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ousss otwkul }wt1
≈w 蔡兴东 o刘 新 o钟国跃 o等 1 抗癌中药乌骨藤的研究进展
≈ q井冈山学院学报 oussxouykul}tuv1
≈x 刑旺兴 1中药通光藤活性成分的研究 ≈⁄ 1上海 }第二军医大
学 ousss}uy1
Στυδιεσ ον χηαραχτεριστιχ φινγερπριντσ οφ φατ2σολυβλε
χοµ πονεντσ οφΜαρσδενια τεναχισσιµ α βψ Γ Χ
∏2«∏¤tou o÷
¬±ª2µ¨±tou o÷¬¤²2¬±ªtou o≠ ¬2¯¬v
(t. Κεψ Λαβορατορψ οφ ∆ρυγ Θυαλιτψ Χοντρολανδ Πηαρµ αχοϖιλανχε Μινιστρψ οφ Εδυχατιον, Νανϕινγ utsss|, Χηινα;
u1 Χεντερφορ Ινστρυµ ενταλΑναλψσισ, Χηινα Πηαρµ αχευτιχαλΥνιϖερσιτψ, Νανϕινγ utsss|, Χηινα;
v1Μανϕινγ Ενϖιρονµ ενταλΜονιτορινγ Χεντερ, Νανϕινγ utsstv,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¼ ¦«¤µ¤¦·¨µ¬¶·¬¦©¬±ª¨ µ³µ¬±·¶²©·«¨ ©¤·2¶²¯∏¥¯¨¦²°³²± ±¨·¶²©§¬©©¨µ¨±·Μαρσδενια τεναχισσιµ α ¶¤°2
³¯ ¶¨¥¼ ≤ ¤±§≤ 2 ≥1 Μετηοδ : ׫¨ ¶¤°³¯¨º¤¶¶³¯¬·¬± ·«¨ u{s ε ¬±¨¦·¬²± ³²µ·o º¬·«tsΒt ¶³¯¬·µ¤·¬²o ¤±§¶¨³¤µ¤·¨§²± ¤©∏¶¨§
¶¬¯¬¦¤¦¤³¬¯¯¤µ¼ ¦²¯∏°± k⁄
2xo vs ° ≅ squx °° q⁄qo squx Λ° ©¬¯°lq ׫¨ ·¨°³¨ µ¤·∏µ¨ ³µ²ªµ¤° º¤¶zs ε ©²µx °¬±o { ε # °¬±pt
·²uss ε o ·«¨ ± x ε # °¬±pt ·²uys ε ouys ε ©²µts °¬±o ׫¨ «¬ª«³∏µ¨ ±¬·µ²ª¨ ± º¤¶∏¶¨§¤¶¤¦¤µµ¬¨µª¤¶o ׫¨ ƒ⁄ ·¨°³¨ µ¤·∏µ¨ º¤¶
vss ε 1 Ρ εσυλτ: ׫¨ µ¨ ¤µ¨ tx ¦²°°²± ³¨ ¤®¶¬± ·«¨ ≤ ©¬±ª¨ µ³µ¬±·¶²©Μ1 τεναχισσιµ α ¤±§·«¨ ¼ ¤µ¨ ¬§¨ ±·¬©¬¨§¥¼ ≤ 2 ≥1 ׫¨ ¤±¤¯¼¶¨¶
²± ¦¯∏¶·¨µ¤±§¶¬°¬¯¤µ¬·¼ §¨ ªµ¨¨²©·«¨ ©¬±ª¨ µ·«¨ ¦µ∏§¨ §µ∏ª¶©µ²° √¤µ¬²∏¶«¤¥¬·¤·¶«¤√¨¥¨ ±¨ ³¨ µ©²µ° §¨1 Χονχλυσιον: ׫¨ ° ·¨«²§«¤¶
ª²²§µ¨³¨ ¤·¤¥¬¯¬·¼1 ׫¨ ≤ ©¬±ª¨ µ³µ¬±·¦²°¥¬± §¨º¬·«·«¨ °≤ ©¬±ª¨ µ³µ¬±·²©Μ1 τεναχισσιµ ¦¤± ¥¨ ∏¶¨§·² √¨¤¯∏¤·¨¬·¶ ∏´¤¯¬·¼ ¬±·¨ªµ¤¯2
¼¯1
[ Κεψ ωορδσ] Μαρσδενια τεναχισσιµ α~ ©¤·2¶²¯∏¥¯¨¦²°³²± ±¨·¶~ ©¬±ª¨ µ³µ¬±·~ ≤~ ≤ 2 ≥
≈责任编辑 牛泽宇
≈收稿日期 ussz2st2sv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kvsyzuystl
≈通讯作者 3 王智民 oר¯ rƒ¤¬}kstsl{wstwtu{o∞2°¤¬¯}½«°º
tuv uyvq± ·¨
° p °≤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的 u种三萜皂苷
张小光 tou o王智民 t3 o宋小妹 u o朱晶晶 t o高慧敏 t o林丽美 t
ktq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
uq陕西中医学院 o陕西 咸阳 ztuswyl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金银花中三萜皂苷成分忍冬苦苷 和忍冬苦苷 ≤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 o¯¯·¨¦«≤t{柱 kw1y °° ≅ uxs °°ox Λ°lo流动相甲醇 2乙腈 2s1th磷酸 o检测波长 uts ±°∀结果 }忍
冬苦苷 和忍冬苦苷 ≤分别在 s1tx ∗ u1ux Λªkρ s1||| |l和 s1tt ∗ t1yx Λªkρ s1||| tlo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o平
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h o|{1vh ∀结论 }忍冬苦苷 和忍冬苦苷 ≤在不同地区的金银花药材中含量差异较大 ∀
≈关键词 金银花 ~忍冬苦苷 ~忍冬苦苷 ≤~ °2 °≤
≈中图分类号 u{wqt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zlus2utw|2sv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 Λονιχερα ϕαπονιχα
׫∏±¥q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o功能清热解毒 !
凉散风热 o主治痈肿疔疮 ! 喉痹 ! 丹毒 ! 热毒血
#|wtu#
第 vu卷第 us期
ussz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 us
¦·²¥¨ µo ussz
痢 ! 风热感冒 ! 温病发热 ≈t ∀ 5中国药典 6 t|yv年
版将忍冬作为金银花的唯一来源 o t|zz年后各版
包括 usss年版药典则将忍冬科植物忍冬 ! 红腺忍
冬 ! 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作为金银花同时收载 o而
ussx年版药典又将忍冬 Λ. ϕαπονιχα作为金银花的
唯一来源 o同时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作为金银花的
质量控制标准 o然而金银花除含有机酸 ! 黄酮类化
学成分外 o尚含有环烯醚萜类 ! 三萜皂苷类 ! 挥发
油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o表现出抑菌 ! 抗病毒 ! 解
热 ! 抗炎 ! 保肝 ! 止血 ! 抗氧化 ! 抗生育 ! 降血脂
等多样的生物活性 ≈uov ∀忍冬苦苷 ≤ k ²¯±¬¦¨µ²¶¬§¨
≤l 与忍冬苦苷 k ²¯±¬¦¨µ²¶¬§¨ l 具有相似的化
学结构 o均为金银花中的抗炎活性成分 ≈w2y o本实
验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o以此 u种三萜皂
苷类成分作为同步定量的指标进行测定 o方法稳定
可靠 o分离效果良好 ∀
1 仪器与试药
ª¬¯¨ ±·° ttss高效液相色谱仪 ~⁄ƒ uss电
子天平 ~°⁄ p tss大孔树脂 k河北沧州宝恩 l~对照
品为实验室自制 o纯度 |{h ~金银花药材购于陕
西 !河南 !山东等地药材公司 o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药研究所生药室何希荣主管技师鉴定为忍冬科植物
忍冬 Λ. ϕαπονιχα的干燥花蕾 ~甲醇 k色谱纯 o×∞2
⁄l~乙腈 k色谱纯 oƒ¬¶«¨ µl~磷酸 k分析纯 o北京化
工厂 l~高纯水自制 ∀
2 方法与结果
2q1 色谱条件
¯¯·¨¦«≤t{色谱柱 kw1y °° ≅ uxs °°ox Λ°l~
流动相甲醇 2乙腈 2s1th磷酸 ~梯度洗脱条件见表 to
流速 t °# °¬±pt ~检测波长 uts ±°~进样量 x ∗ ts
Λ~柱温为室温 ~对照品及样品 °≤图见图 t∀
表 t 梯度洗脱条件 h
τr°¬± 甲醇 乙腈 s1th磷酸
t{ tx ux ys
ux tx vs xx
2q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忍冬苦苷 !忍冬苦苷 ≤对照品适量 o精密称
定 o置于 ts °量瓶中 oxsh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
度 o制成 s1txs os1tts °ª# °pt的对照品溶液 o摇
匀 o备用 ∀
2q3 样品溶液的制备
金银花药材粉碎 o过 ys目筛 o取药材粉末约
图 t 对照品及样品 °≤图
q对照品 ~
q样品 ~tq忍冬苦苷 ≤ ~uq忍冬苦苷
t1s ªo精密称定 o置 tss °三角瓶中 o准确加入
xsh甲醇溶液 zs °o水浴加热回流 u «o回流后称
重补失 o摇匀 o静置 o过滤 o量取续滤液 ws °o减压
蒸干 o残渣用水溶解 o上于 ws °°⁄2tss大孔树脂
上 o水洗 xs °ovsh乙醇洗脱 tss °o弃去 ∀ ysh
乙醇洗脱 uss °o旋干 oxsh甲醇定容至 x °o用
s1wx Λ°微孔滤膜滤过 o即得 ∀
2q4 方法学考察
2q4q1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忍冬苦苷 !忍冬
苦苷 ≤混标溶液各 tovoxozotsotx Λ进样 o以峰面
积积分值对进样量进行回归处理 o得回归方程 Ψ
t|t1s÷ n s1{yoρ s1||| |~Ψ tyv1wΞ n x1swoρ
s1||| t∀结果表明忍冬苦苷 !忍冬苦苷 ≤分别在
s1tx ∗ u1ux Λª和 s1tt ∗ t1yx Λª呈现良好线性关
系 ∀
2q4q2 精密度试验 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反复进
样 y次 o结果忍冬苦苷 !忍冬苦苷 ≤的 ≥⁄分别
为 s1v{h ot1wh o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
2q4q3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 o分别在
sotovozotuouw «内进样 o结果忍冬苦苷 和忍冬
苦苷 ≤的 ≥⁄分别为 s1|th ot1|h o表明待测成分
在 uw «内稳定 ∀
2q4q4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样品粉末 y份 o每份约
t1s ªo分别精密称定 o按 2q3项下方法操作制备供
试品溶液 o按上述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测定 o结果忍冬
苦苷 和忍冬苦苷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s1usth和
s1tzzh o ≥⁄分别为 t1wh和 t1th o表明样品重复
性好 ∀
2q4q5 加样回收率的测定 取已知含量的金银花
样品粉末 y份 o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忍冬苦苷 !忍
冬苦苷 ≤对照品 o按 2q3项下样品溶液制备方法操
作 o照上述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测定 o忍冬苦苷 !忍
冬苦苷 ≤的平均回收率为 ||1|h o|{1vh o ≥⁄分
#sxtu#
第 vu卷第 us期
ussz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 us
¦·²¥¨ µo ussz
别为 u1zh ou1wh ∀结果见表 uo表 v∀
表 u 忍冬苦苷 的加样回收率
样品中含量
r°ª
加入量
r°ª
测得量
r°ª
回收率
rh
平均值
rh
≥⁄
rh
s1{ux t1uzs u1twt tsv1y
s1{vs t1uzs u1s{w |{1z
t1svv t1sxs u1s|x tst1t ||1| u1zt1svy t1sxs u1tsx tst1{
t1uws s1{{x u1s|t |y1u
t1uv{ s1{{x u1tsy |{1t
表 v 忍冬苦苷 ≤的加样回收率
样品中含量
r°ª
加入量
r°ª
测得量
r°ª
回收率
rh
平均值
rh
≥⁄
rh
s1zux t1tss t1{xs tsu1v
s1zu| t1tss t1{tx |{1z
s1|s{ s1|ys t1{ux |x1x |{1v u1ws1|ts s1|ys t1{wu |z1t
t1s{| s1zvx t1{sw |z1v
t1s{{ s1zvx t1{ty ||1s
2q4q6 样品测定 对收集的 tx个金银花样品按
2q3项下方法操作制备供试品溶液 o按上述液相色
谱方法进样 x ∗ ts Λ进行分析测定 o结果见表 w∀
表 w 忍冬苦苷 和忍冬苦苷 ≤的含量 h
样品 忍冬苦苷 忍冬苦苷 ≤
陕西宝鸡 s1uzt s1sxt
陕西西安 s1usy s1t{t
陕西咸阳 s1svs s1tux
山东邹平 s1tyx p
河南郑州 p p
青海西宁 p p
河南西峡 s1ys{ s1tyy
河南新乡 s1t{y p
山东青岛 p p
河北安国 p p
河南南阳 s1svv p
江苏南京 s1txu p
湖南长沙 p p
山西大同 p p
江西南昌 s1tv{ p
3 讨论
3q1 供试品制备方法的选择 通过考察水 !甲醇 !
vsh甲醇 !xsh甲醇 !zxh甲醇 !xsh乙醇对忍冬苦
苷 和忍冬苦苷 ≤提取效率的影响 o结果表明 xsh
甲醇提取率最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超声 !回
流 !冷浸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o以回流提取更完全 ~以
xsh甲醇做溶剂 o分别回流 s1xotouov «o结果 u «
即可提取完全 ∀故确定 xsh甲醇回流 u «为提取条
件 ∀为保护色谱柱 o在样品处理过程中 o选择大孔树
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o以除去大量杂质 o通过对水洗
液及 vsh乙醇洗脱液的 °≤检测 o未见待测成分
流失 oysh乙醇洗脱 uss °后 o°≤检测已无待
测成分被洗下 ∀
3q2 分析方法的确定 色谱条件选择时 o曾尝试单
纯甲醇 2水 !乙腈 2水 !甲醇 2s1th磷酸 !乙腈 2s1th磷
酸等不同系统 o分离度均无法达到理想的结果 o最后
选择甲醇 2乙腈 2s1th磷酸为流动相 ou种被测组分
均有较好的峰形和分离度 ∀
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o针对金银花
中 u种三萜皂苷成分忍冬苦苷 和忍冬苦苷 ≤作
为同步定量的指标展开研究 o方法稳定 !可靠 o分离
效果良好 ∀测定结果表明 o各地金银花中此两种皂
苷成分差异明显 o鉴于三萜皂苷为金银花中抗菌消
炎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o故应对金银花中三萜皂苷成
分分布做进一步研究 ∀
金银花的抗菌消炎作用 o虽已被中医临床实践
证明 o但对其作用机制尚未搞清 ∀体外抑菌实验表
明 o金银花经加热烘制后绿原酸的含量下降 o但其抑
菌作用未见相应减弱 o相反对痢疾杆菌和变形杆菌
的抑制作用还有增强 o说明绿原酸并非其唯一的抑
菌成分 ∀另外 o绿原酸的抗菌作用是经体外实验证
明的 o在体内却能被蛋白质灭活而丧失抗菌作
用 ≈z ∀ ussx年版药典将绿原酸和木樨草苷同时收
载作为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标准 o但金银花尚含多种
化学成分 o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药效 o故应
选用多种有效成分作为指标 o综合评价金银花质量 o
指导大众合理用药 ∀
≈参考文献
≈t 中国药典 ≈≥ q一部 qussx}txuq
≈u 石 钺 o石任兵 o陆蕴如 q我国药用金银花资源 !化学成分及药
理研究进展 ≈ q中国药学杂志 ot|||ovwkttl}zuwq
≈v 马双成 o刘 燕 o毕培曦 o等 q金银花药材中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环
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定量研究 ≈ q药物分析杂志 oussyouyk{l}tsv|q
≈w ≥²± o ∏±ª≠ o ≤«¤±ª • o ·¨¤¯q ×µ¬·¨µ³¨ ±²¬§¶¤³²±¬±¶
©µ²° ·«¨ ¤¨ µ¬¤¯ ³¤µ·¶²© Λονιχερα ϕαπονιχα ≈ q °«¼·²¦«¨ °¬¶·µ¼o
t||wovxkwl}tssxq
≈x º¤® • o ¤± ≤ o ≤«¤±ª • o ·¨¤¯q ²±¬¦¨µ²¶¬§¨ ≤o ¤± ¤±2
·¬¬±©¯¤°°¤·²µ¼ ¶¤³²±¬± ©µ²° Λονιχερα ϕαπονιχα ≈ q ≤«¨ ° °¤µ°
∏¯ o¯ ussvoxtkvl}vvvq
≈y 汤树良 q金银花中的抗炎皂苷忍冬皂苷 ≤ ≈ q国外医学 # 中
医中药分册 ousswouykul}ttwq
≈z 季雪峰 q金银花药理学研究 ≈ q安徽医药 oussvozkwl}vttq
k下转第 uuts页 l
#txtu#
第 vu卷第 us期
ussz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 us
¦·²¥¨ µo ussz
还有芫青 k青娘子 l!葛上亭长 !地胆等 , ,皆为温性药物 0o
/斑蝥不应性寒 o而应为辛温或微温才合乎该科属亲缘关系的
一般规律 0 ∀据此认为 /温或微温 0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
4q2 从临床运用病性看 文献 ≈t 列举 5神农本草经 6 !5名
医别录 6和 5本草纲目 6中斑蝥的临床用途 o但皆难于界定斑
蝥的寒热属性 ~以邹氏用斑蝥研粉外敷发泡治疗肱骨外上踝
炎和施氏用发泡膏治疗痛经 o只能说斑蝥可能性温 o而不能
确证斑蝥必定性温 ∀
4q3 从组方配伍角度看 文献 ≈tov 明确列举 y个用斑蝥
治病的方剂 o其中明确是单方的 u个 o明确是复方的 v个 o不
便判断单方 !复方的 t个 o都难于确证斑蝥性温 ∀
4q4 从中毒反应与解救药物来看 文献 ≈tov 提到斑蝥中
毒反应 v个方面的症状 o认为 /表现是一派热象症状 o可见斑
蝥的药性应该是温热 0 ∀所列举的解救药物 /都是以寒凉药
物为主 o从而说明斑蝥的药性应该是温热 0 ∀同样未确认是
温是热 o也不等于就是温 ∀
4q5 从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来看 文献 ≈tov 提到斑
蝥的主要成分是斑蝥素 o同科的芫青 !地胆 !葛上亭长等所含
的主要成分也是斑蝥素 o这 v种药物的药性都是温热 o所以
斑蝥药性也该温热 ∀温和热既有程度上的差异 o又有本质的
不同 o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进一步明确的 ∀
5 关于枳实 !枳壳的品种变迁和性味变化问题
文献 ≈tow 曾对枳实 !枳壳的品种变迁和性味变化问题
进行探讨 o该文有 v处需要更正 o即 }≠ 文献 ≈t 提到 /枳实 !
枳壳首载于 5神农本草经 6 0 ~ /从先秦至汉魏六朝时期的
上古本草所述之枳实 !枳壳是枸橘的果实 ≈t o枳实 !枳壳不
分 o都是成熟枸橘之去核果实 0 ~≈ /明 !清以来 o酸橙枳实 !枳
壳成为正品药材的基原 o枸橘则由原来为枳实 !枳壳正品的
地位转变为次品 0 ≈t ∀更正 }≠ 删除 /枳壳 0 o改为 /枳实首载
于 5神农本草经 6o因为 5神农本草经 6未收载枳壳 o首载枳壳
的是唐代甄权的 5药性论 6 0 ~ 改为 /从先秦至汉魏六朝时
期的上古本草所述之枳实是枸橘的果实 0≈t o因为当时尚无
/枳壳 0之名 ~≈ 将 /次品 0改为 /伪品 0 因为明 !清以来源于
枸橘的枳实 !枳壳不再当枳实 !枳壳用 o若冒名顶替 o则属伪
品而非次品 ∀
6 关于厘定中药寒热属性混乱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文献 ≈t 提到厘定中药寒热属性混乱问题的思路 !方法
和具体研究方法举隅 o因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 o且所提出的
思路 !方法和具体方法为作者个人之见 o只能作为参考 ∀
7 结语
中药的寒热属性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o由于种种
原因 o自古至今 o中药寒热属性表述一直混乱不清 ∀笔者曾
为解决此问题作过探讨并略呈管见 o很不成熟 o深感欲成其
事工作量很大 o鉴于正确界定中药寒热属性非常重要 o建议
在 5中医药发展纲要 6的指引下 o把中药寒热属性的研究列为
重点课题 ∀为中医药理论现代化作出贡献 ∀
≈参考文献
≈t 于智敏 q周超凡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 q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
社 ousst}tq
≈u 管会平 o周超凡 q马钱子性温的探讨 ≈ q中国中药杂志 ot||wo
t|k|l}xyzq
≈v 管建新 o周超凡 q斑蝥性温的探讨 ≈ q中国中药杂志 ot||wot|
kxl}vs{q
≈w 刘艳芳 o周超凡 q从枳实 !枳壳品种的变迁探讨其性味的变化
≈ q中国中药杂志 ot||vot{kvl}tz{q
≈责任编辑 古云侠
k上接第 utxt页 l
∆ ετερµ ινατιον οφ λονιχεροσιδε Α ανδ Χ ιν Λονιχεραε ϕαπονιχαε βψ Ρ Π2ΗΠΛΧ
÷¬¤²2ª∏¤±ªtou o • «¬2°¬±t o ≥ ÷¬¤²2° ¬¨u o ¬±ª2¬±ªt o ∏¬2°¬±t o ¬2° ¬¨t
(t.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Χηινα Αχαδεµ ψ οφ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αλΣχιενχεσ, Βειϕινγ tsszss, Χηινα;
u. Σηαανξι Υνιϖερσιτψ οφ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Ξιανψανγ ztuswy,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 √¨¯²³¤± °≤ ° ·¨«²§©²µ§¨ ·¨µ°¬±¤·¬²± ²© ²¯±¬¦¨µ²¶¬§¨ ¤±§ ²¯±¬¦¨µ²¶¬§¨ ≤ ¬± Λονιχεραε ϕαπονι2
χαεq Μετηοδ : ׫¨ ¤±¤¯¼¶¬¶º¤¶¦¤µµ¬¨§²∏·²± ¤± ¯¯·¨¦« ≤t{ ¦²¯∏°± kw1y °° ≅ uxs °°o x Λ°l √¨¤¯∏¤·¨§º¬·« ° ·¨«¤±²¯2¤¦¨·²±¬2
·µ¬¯¨ 2s1th ª¯¤¦¬¤¯ ¤¦¨·¬¦¤¦¬§¤¶°²¥¬¯¨ ³«¤¶¨q ƒ ²¯º µ¤·¨ º¤¶¤·t1s °# °¬±pt ¤±§·«¨ §¨ ·¨¦·¬²± º¤√¨¯ ±¨ª·«º¤¶¤·uts ±° ©²µ∂
§¨ ·¨¦·¬²±q Ρ εσυλτ: ׫¨ ¦¤¯¬¥µ¤·¬²± ¦∏µ√ ¶¨º µ¨¨ ¬¯± ¤¨µ²√ µ¨·«¨ µ¤±ª¨ ©µ²° s1tx ·²u1ux Λªkρ s1||| |l ©²µ ²¯±¬¦¨µ²¶¬§¨ ¤±§s1tt
·²t1yx Λªkρ s1||| tl ©²µ ²¯±¬¦¨µ²¶¬§¨ ≤q ׫¨ ¤√ µ¨¤ª¨ µ¨¦²√ µ¨¬¨¶º µ¨¨ ||1|h ¤±§|{1vh o µ¨¶³¨ ¦·¬√¨¯¼q Χονχλυσιον: ׫¨ ¦²±2
·¨±·¶²©²±¬¦¨µ²¶¬§¨ i ≤ ¤µ¨ §¬√ µ¨¶¨ ¬± ΦλοσΛονιχεραε ϕαπονιχαε ¬± §¬©©¨µ¨±·µ¨ª¬²±¶q
[ Κεψ ωορδσ] Λονιχερα ϕαπονιχαε~ ²¯±¬¦¨µ²¶¬§¨ ~ ²¯±¬¦¨µ²¶¬§¨ ≤~ °2 °≤
≈责任编辑 牛泽宇
#stuu#
第 vu卷第 us期
ussz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 us
¦·²¥¨ µo us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