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xploration on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drug metabolic enzyme for studying on 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herbs

药物代谢酶在中药配伍研究中的作用



全 文 :[ Αβστραχτ] ׫¨ ¯¨ ¤§¬±ª¦¤∏¶¨¶²©°²µ¥¬¯¬·¼ ¤±§°²µ·¤¯¬·¼ ¬¶³¯¤´ ∏¨ µ¨²¶¬²± ²µµ¤³·∏µ¨ ¤±§·«µ²°¥²ª¨ ± ¶¨¬¶o ¤¯·«²∏ª«¤·«¨ µ²¶¦¯ 2¨
µ²¶¬¶¬¶¦²°°²± ³¤·«²¯²ª¬¦¥¤¶¬¶²©¥²·««¨ ¤µ·¤·¤¦®¤±§¶·µ²®¨ q ° ¤¯´ ∏¨ 2¶·¤¥¬¯¬½¬±ª²µµ∏³·∏µ¨2³µ¨√ ±¨·¬±ª¬¶°²µ¨ ¬°³²µ·¤±··«¤± ³¯¤´ ∏¨
ªµ²º·«2¬±«¬¥¬·¬±ªq Œ± ·«¬¶³¤³¨ µo¶·¤·∏¶²©¦¯¬±¬¦¤¯ ¤±§ ¬¨³¨ µ¬° ±¨·¤¯ µ¨¶¨¤µ¦«²± ¤·«¨ µ²¶¦¯ µ¨²¶¬¶²± ·µ¤§¬·¬²±¤¯ ≤«¬± ¶¨¨ ° §¨¬¦¬±¨k×≤ l
º µ¨¨ µ¨√¬¨º §¨¤±§¶«²µ·¦²°¬±ª¬¶¤±¤¯¼¶¬½¨ §q „±§·«¨ ± ¶¬¬¶∏ªª¨ ¶·¬²±¶¤¥²∏·«²º ·²¦²±¥¬±¨×≤ º¬·«°²§¨ µ± ¤¦«¬√ °¨ ±¨·¶·² ¬¨³¯²µ¨
°²µ¨ ©¨©¨¦·¬√¨³¯¤´ ∏¨ 2¶·¤¥¬¯¬½¬±ª·µ¨¤·° ±¨·¤±§° §¨¬¦¬±¨¤µ¨ ¨¯∏¦¬§¤·¨§q
[ Κεψ ωορδσ] ¤·«¨ µ²¶¦¯ µ¨²¶¬¶~ √∏¯± µ¨¤¥¯¨³¯¤´ ∏¨ ~ ³¯¤´ ∏¨ 2¶·¤¥¯¬¯¬½¬±ª~ ¶∏ªª¨ ¶·¬²±¶
≈责任编辑 刘  
≈收稿日期   ussy2sz2uv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ksyŽ…vyss{sl
≈通讯作者   3 陈卫平 oר¯}ksuxl{x{tt|uvotv|xtsvvys|o
∞2°¤¬¯}º³ussutuvƒ ¶²«∏q¦²°
药物代谢酶在中药配伍研究中的作用
陈卫平 3 o毕 蕾
k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 o江苏 南京 utsswyl
≈摘要   针对中药现代化研究中难点之一的配伍问题 o分析了中药配伍在复方研究中的地位及其研究现状和
亟待解决的问题 ~阐述了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 °wxsk≤≠ °wxsl在药物配伍的复杂相互作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
了采用 ≤²¦®·¤¬¯探针药物法研究中药不同配伍对 ≤≠ °wxs药物代谢酶活性影响 o构建中药配伍研究模式的设想 o以
冀使中药配伍研究得到新的发现和取得突破性进展 ∀
≈关键词   细胞色素 °wxs~中药配伍 ~研究模式
≈中图分类号   • u{wq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zlsu2ss|y2sv
中医用药 o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单方
到复方的发展过程 ∀目前 o复方已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
式 ∀众多的中药复方虽然临床疗效确切 o但长期临床应用是
按中医理论和经验用药的 o对其作用机制的内涵以及与物质
基础的关系 o尤其是从药代动力学角度进行研究 o得到国际
医药学术界的理解和认同还有相当距离 o这也影响了中药走
向世界 ≈t  ∀多年来 o人们一直致力于阐明中药作用的内涵 o
研究它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o但迄今仍难以完整地提
供其疗效的现代科学依据 o包括中药及成份间的相互作用 !
变化规律及与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u  ∀
1 配伍是中药的特色和优势
实际上 o复方的核心就是药物之间的配伍 o中药复方独
特的配伍规律和效用的优势已为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
要阐明复方的作用机制 o必先探究其配伍规律 ∀作为中药理
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o配伍理论对中药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o也是中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v  ∀中药的配伍决
不是药物之间的简单相加 o配伍用药的恰当与否 o直接影响
着治疗效果 ∀配伍规律中体现了中医基本理论和整体观念 !
辨证论治的特色思想 ~体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 o其中涵盖了
药物的性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等方面的内容 ~体现了中
医临床各科的治疗大法和用药原则 ~体现了中药用法 !用量 !
制剂等用药法度 ≈w2y  ∀配伍是中药的特色和优势 ∀因此 o探
究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o对阐明复方的作用机制
及其科学内涵是必不可少的 ∀
5神农本草经 #序录 6中将单味药应用和用药后观察到
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临床效应总结为单行 !相
须 !相使 !相恶 !相畏 !相杀 !相反 z个方面 o称为 /七情 0 ∀
/七情 0作为对中药配伍关系的总结和对临床药物使用指导
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应当说 5本经 6关于药物配伍理
论的框架是相当完备的 o它清楚的表达了中药配伍后药效和
毒性的增减变化 o可以归纳为 }充分利用相须 !相使 o发挥协
同作用 o提高疗效 ~利用相畏相杀制其毒性作用 o保证安全用
药 ~避免相恶 !相反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z  ∀可见 o
中药配伍的目的就是增效减毒 ∀
2 药物代谢酶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
配伍使用时不同中药的众多成份间构成了复杂的相互
作用体系 o这些相互作用是复方整体效应的重要基础 o但其
解释即十分困难 ∀研究表明药物代谢可以显著改变药物的
药理活性 o诱导和抑制药物代谢酶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机
制 ∀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主要由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
上的肝药酶催化 o其中的细胞色素 °wxsk≤≠ °wxsl同工酶是
#y|#
第 vu卷第 u期
ussz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
¤±∏¤µ¼o ussz
催化药物进行氧化 !还原 !水解等代谢作用的重要的酶系 o是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中最重要的一族 o可以催化多种类
型的反应 o在外源性物质和内源性物质的代谢中起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 ≤≠ °wxs酶的活性也能被许多化合物
诱导或抑制 o从而引起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o|  ∀
细胞色素 °wxs属血红蛋白类酶 o≤≠ °wxs酶系是由
≤≠ °wxs基因超家族 k≥∏³¨ µ©¤°¬¯¼l编码形成的一群酶蛋白 o
分为线粒体 °wxs!微粒体 °wxso与药物等机体外来化学物质
代谢有关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中 ∀在 ≤≠ °wxs超
家族中 o人类编码 °wxs基因分属于 tz个基因家族的 wu个
家族 o参与的生化反应有固醇类生物合成 !脂肪酸和类固醇
激素等内源性底物的氧化代谢 !大部分药物和外源物的生物
氧化等 ∀它使进入机体的外源物经代谢后向两个方向发展 }
代谢解毒和代谢活化 o代谢活化后的产物有较强的毒性 o甚
至产生致畸 !致癌效应 ∀ ≤≠ °wxs酶催化的反应类型有 }羟化
作用 !环氧化 !杂原子氧化 !还原反应 ≈ts  ∀其中涉及体内大
多数药物代谢的主要有 v个基因家族 k≤≠ ° to≤≠ ° uo≤≠ °
vl的 y种同功酶 k ≤≠ °t„uo ≤≠ °u≤|o ≤≠ °u≤t|o ≤≠ °u⁄yo
≤≠ °u∞to≤≠ °v„wl≈tt2tv  ∀
酶的诱导可增加生物转化率 o从而降低药物浓度 o使药
物作用降低 o如代谢形成活性药物则增加了药物作用或毒
性 ∀外来物 k包括治疗药物 !环境化合物及一些天然产物 l
进入人体后 o都可能对细胞色素 °wxs酶系统产生诱导或抑
制效应 o这种作用可以改变许多化合物的药理或毒理活性 o
有的毒性降低 o有的毒性反而增强 ∀研究表明 o许多 ≤≠ °wxs
基因表达的酶蛋白产物与机体外来药物 !毒物的代谢关系密
切 o其中 o≤≠ °t„的底物以环境致癌物为主 o如多环芳烃 !黄
曲霉毒素 ~≤≠ °u⁄yo≤≠ °u≤t|的表达多型性与药物代谢遗传
多态性有关 ~≤≠ °u∞t则主要参与乙醇等小分子化合物的代
谢 o特别是亚硝胺在体内产生致癌 !诱变产物必须经
≤≠ °u∞t的 „u羟化作用 ~而大多数临床口服药物在体内的
代谢酶是 ≤≠ °v„≈tw  ∀在药物代谢相互作用中 o酶抑制引起
的药物相互作用占全部相互作用的 zsh o酶诱导引起的相
互作用约占 uvh o其他则占 zh ≈tx  ∀由此可见 o≤≠ °wxs不
仅在药物的代谢 !降解和排泄中起着重要作用 o并且对药物
间的配伍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 o细胞色素 °wxs系统
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o对中药配伍研究具有
重要的价值 ∀
3 以 ≤≠ °wxs构建中药配伍研究模式意义深远
近年来 o配伍理论的重要性已经在学术界形成共识 o中
药配伍的研究也已积累了不少成绩 ∀但是 o不少有关中药配
伍的研究课题是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o而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又
无人问津 o不仅存在浪费 o也使中药配伍的研究进展缓慢 ∀
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o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可操作性 !代表性
强的实验至关重要 ∀
无论中药中的成分有多复杂 o都要经过 ≤≠ °wxs这一程
序 o所以研究中药与 ≤≠ °wxs酶系的关系意义重大 ∀不但可
以推知中药的体内代谢过程 o而且有助于了解中药及成份间
的相互作用 !变化规律及与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o为揭
示传统中药配伍理论科学内涵和临床合理配伍用药提供直
接依据 ∀
国际上 o一般采用肝微粒体内的天然 ≤≠ °wxs与药物作
用 o然后用不同的分离分析方法测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o以
研究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o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 ≈ty  ∀
美国 ƒ⁄„在 t||z年 w月发表的用于指导体外药物代谢和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的行业指南和 t|||年 tt月发表的用
于指导体内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行业指南中 o
≤≠ °wxs均被推荐用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 o并介
绍了 ≤≠ °wxs的检测方法和用以体外 !体内药物代谢研究的
目的 }即评定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 !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及影响 ~预测同进药物可能的相互作用因素 o为确定剂量及
合理配伍用药提供依据 ∀ ƒ⁄„在 ussw年 y月发布的用于指
导植物药试验的行业指南中 o也开始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
力学的研究要求 ≈tz2t|  ∀
此外 o利用探针药物测定催化特定底物的 °wxs酶活性 o
可用于分析比较药物不同配伍关系中酶活性的差异 o为临床
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其中 ≤²¦®·¤¬¯探针法是指同时给
予多种相对低剂量的探针药物 o测定生物样本中每个探针药
物的代谢率或其它分型指标 o以获取多个代谢酶的表型信
息 o是研究 ≤≠ °wxs酶的简便高效的方法 ≈usout  ∀笔者认为采
用 ≤²¦®·¤¬¯探针药物法研究中药不同配伍对 ≤≠ °wxs药物代
谢酶活性影响 o可以分析中药配伍的相互作用 !变化规律及
与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量效 !时效关系等 o从而发现它
们的影响规律 !解释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 ∀此外 o药对是中
药复方配伍的最简单 !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形式 o具备复方的
基本主治功能 o符合中药 /七情 0配伍理论和组合法度 o有紧
扣病机 !功用专一 !药简力宏 !疗效确切等特点 o是中医遣方
用药的特色之一 o用药对为代表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具有广
泛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示范价值 ≈uuouv  ∀因此 o设想以药对为
切入点 o采用 ≤²¦®·¤¬¯探针药物法研究中药不同配伍对
≤≠ °wxs药物代谢酶活性影响 o以构建中药配伍研究模式 ∀
该模式既符合多成分 !多靶点 !整合调节的中医药基本思想 o
又能以现代技术进行有效的科学表征 o对认识中药配伍理论
的科学内涵 o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提供现代科学依据有重
要意义 ∀该设想若付之实施有希望使中药配伍的研究得到
新的发现和取得突破性进展 ∀
综上所述 o从 ≤≠ °wxs研究中药配伍关系 o将有助于揭
示传统中药配伍理论科学内涵 !阐明其作用机制以及对中药
传统理论赋予现代科学的解释 ∀同时还可以为中药的药物
代谢动力学提供研究思路和科学的研究数据 o使中医药理论
为各国同行所理解 o对促进中药的国际化 !现代化具有重要
意义 ∀此外也将为中药及中西药配伍的相关质量标准建立 o
#z|#
第 vu卷第 u期
ussz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
¤±∏¤µ¼o ussz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
≈参考文献  
≈t  刘昌孝 q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 q药学学报 o
ussxowskxl}v|xq
≈u  马春涛 q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q中国
实验方剂学杂志 oussvo|kvl}wyq
≈v  陈卫平 q中药性味配伍意义及规律探讨 ≈  q江苏中医药 o
ussxouykttl}wwq
≈w  高晓山 q中药配伍理论研究问题瞻望 ≈ q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 ot|||oxkyl}tq
≈x  高晓山 q中药药性理论 ≈ 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u}
uyzq
≈y  于 虹 q中药配伍理论的应用意义 ≈ q中草药 oussvovwkwl}
附 tuq
≈z  郭 平 o陈 勇 q试论药物之间配伍关系的相对性 ≈ q四川
中医 ousswouukxl}u{q
≈{  王 睿 q细胞色素 °wxs氧化酶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影响
的研究进展 ≈ q中国临床药理杂志 ousswouskul}tvwq
≈|  吴伯镛 q细胞色素 °wxs酶与合理用药 ≈ q药品评价 oussxou
kwl}vstq
≈ts  夏 伟 q细胞色素 °wxs的研究进展 ≈ q国外医学 # 卫生学
分册 ousssouzkzl}wtq
≈tt  ≥ ¤¯∏ª«·¨µ• o ∞§º¤µ§¶⁄ q • ¦¨¨±·¤§√¤±¦¨¶} ׫¨ ¦¼·²¦«µ²°¨
°wxs ±¨½¼° ¶¨≈ q „±± °«¤µ°¤¦²·«¨ µo t||xou|}yt|q
≈tu  ׬¤± o Žµ¬¶·²³«¨ µ• o ≠ ¤±ª ≥o ·¨¤¯q ∞¬ª«·¬±«¬¥¬·²µ¼ °²±²2
¦¯²±¤¯ ¤±·¬¥²§¬¨¶§¨ ©¬±¨·«¨ µ²¯¨²©¬±§¬√¬§∏¤¯ °wxs ¬± «∏°¤± ¬¯√ µ¨
°¬¦µ²¶²°¤¯ §¬¤½¨ ³¤°o z ∞·«²¬¼¦²∏°¤µ¬±o ¤±§¬°¬³µ¤°¬±¨° ·¨¤¥2
²¯¬¶°≈ q ⁄µ∏ª ·¨¤¥⁄¬¶³²¶o t|||ouzktl}tsuq
≈tv  …µ²¶¨± Žo ≥®­¨ ¥¯²∞o ‘¬¨ ¶¯¨± ŽŽq Œ°¬³µ¤°¬± }¨ ¤°²§¨ ¯§µ∏ª©²µ
°wxs µ¨¶¨¤¦«≈ q  ·¨«²§¶∞±½¼°²¯o t||youzu}tzzq
≈tw  吕良忠 q中药对细胞色素 °wxs影响的研究进展 ≈ q浙江中
医药大学学报 oussyovskvl}vtxq
≈tx  千葉寬 o小林力 q代謝 Ν過程 ≈ 1 局 ot||{ow|ktl}xvq
≈ty  ≤µ¨¶³¬≤ o Š²±½¤¯ ½¨ ƒŒo ≥·¨¬°¨¯ ⁄ ×o ·¨¤¯q „ ° ·¨¤¥²¯¬¦¤¯ ¼¯
¦²°³¨ ·¨±·«∏°¤± ¦¨¯¯ ¬¯±¨ ¬¨³µ¨¶¶¬±ª ©¬√¨¦⁄‘„¶ ±¨¦²§¬±ª³µ²2
¦¤µ¦¬±²ª¨ ±2¤¦·¬√¤·¬±ª ±¨½¼° ¶¨¤³³¯¬¦¤·¬²± ·² °∏·¤ª¨ ±¬¦¬·¼ ·¨¶·¬±ª
≈ q ≤«¨ ° • ¶¨×²¬¬¦²¯o t||towkxl}xyyq
≈tz  ⁄µ∏ª° ·¨¤¥²¯¬¶° r§µ∏ª¬±·¨µ¤¦·¬²± ¶·∏§¬¨¶¬± ·«¨ §µ∏ª§¨ √¨¯²³° ±¨·
³µ²¦¨¶¶} ¶·∏§¬¨¶Ιν ςιτροq «·³}rrºººq©§¤qª²√r¦§¨ µrª∏¬§¤±¦¨q
«·°
≈t{  Š∏¬§¤±¦¨ ©²µ¬±§∏¶·µ¼2ιν ϖιϖο §µ∏ª ° ·¨¤¥²¯¬¶° r§µ∏ª ¬±·¨µ¤¦·¬²±
¶·∏§¬¨¶2¶·∏§¼ §¨ ¶¬ª±o§¤·¤¤±¤¯¼¶¬¶o ¤±§ µ¨¦²°° ±¨§¤·¬²±¶©²µ§²2
¶¬±ª ¤±§ ¤¯¥¨ ¬¯±ª ±²√ °¨¥¨ µt|||q «·³}rrºººq©§¤qª²√r¦¥¨ µr
ª∏¬§¨ 2¯¬± ¶¨q«·°
≈t|  Š∏¬§¤±¦¨ ©²µ¬±§∏¶·µ¼ ¥²·¤±¬¦¤¯ §µ∏ª³µ²§∏¦·¶q «·³}rrºººq©§¤q
ª²√r¦§¨ µrª∏¬§¤±¦¨ rwx|u©± q¯«·°
≈us  扈金萍 o闫淑莲 o徐艳霞 o等 q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 v
种探针药物 ≈ q色谱 oussuouskyl}xwsq
≈ut  ƒµ¨¼ • ƒo „§¨ §²¼ ¬± „o °²µ·¨µ„o ·¨¤¯q ∂ ¤¯¬§¤·¬²± ²©·«¨ ©¬√¨
§µ∏ªe °¬·¶¥∏µª« ¦²¦®·¤¬¯ ¤³³µ²¤¦« ©²µ¤¶¶¨¶¶° ±¨·²© ¶¨¯¨¦·¬√¨
µ¨ª∏¯¤·¬²± ²© §µ∏ª ° ·¨¤¥²¯¬½¬±ª ±¨½¼° ¶¨≈  q ≤ ¬¯± °«¤µ°¤¦²¯
×·«¨ µo t||zoyu}vyxq
≈uu  孙 洋 o陈 婷 o徐 强 q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 q世界科学技术 ) ) ) 中医药现代化 ousswoyktl}tzq
≈uv  刘庆林 q半夏药对的临床应用 ≈ q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o
usswoukxl}uvq
Εξπλορατιον ον εφφεχτ ανδ σιγνιφιχανχε οφ δρυγ µ εταβολιχ ενζψµ ε φορ
στυδψινγ ον χοµ πατιβιλιτψ οφ Χηινεσε ηερβσ
≤‹∞‘ • ¬¨2³¬±ªo …Œ¨¬
(Νανϕινγ Υνιϖερσιτψ οφ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Νανϕινγ utsswy,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µ·¬¦¯¨¤¬° §¨¤··«¨ ¦²°³¤·¬¥¬¯¬·¼ ²©≤«¬± ¶¨¨ «¨ µ¥¶o º«¬¦«¬¶²±¨²©·«¨ §¬©©¬¦∏¯·³²¬±·¶¬± °²§¨ µ±¬½¤·¬²± ²©≤«¬2
± ¶¨¨ ° §¨¬¦¬± o¨ ¤±¤¯¼½¨ §·«¨ ¶·¤·∏¶¤±§¤¦·∏¤¯¬·¼ ²©¦²°³¤·¬¥¬¯¬·¼ ²©≤«¬± ¶¨¨ «¨ µ¥¶¬± ¦²°³²∏±§¶·∏§¬¨¶²©≤«¬± ¶¨¨ ° §¨¬¦¬± o¨ ¤±§·«¨
³µ²¥¯ °¨ ·² ¥¨ µ¨¶²¯√ §¨q Œ·¨ ¬³¤·¬¤·¨§²± ·«¨ ¶¬ª±¬©¬¦¤±¦¨ ²©·«¨ ° ·¨¤¥²¯¬¦ ±¨½¼°¨≤≠ °wxs ¬± ·«¨ ¬±·¨µ¤¦·¬²± ²©¦²°³¤·¬¥¬¯¬·¼ ²©≤«¬± ¶¨¨
‹ µ¨¥¶q ׫¨ ¤µ·¬¦¯¨³∏·©²µº¤µ§·² ¶¨·¤¥¯¬¶«·«¨ µ¨¶¨¤µ¦«°²§¨ ²©¦²°³¤·¬¥¬¯¬·¼ ²©≤«¬± ¶¨¨ «¨ µ¥¶²± ·«¨ ¥¤¶¬¶²©¶·∏§¼¬±ª²± ·«¨ ©¨©¨¦·²©
≤≠ °wxsj¶¤¦·¬√¬·¼ ¬± §¬©©¨µ¨±·¦²°³¤·¬¥¬¯¬·¼ ²©≤«¬± ¶¨¨ «¨ µ¥¶¥¼ ¦²¦®·¤¬¯¤³³µ²¤¦«o ¤±§ ²¯²® ©²µº¤µ§·²²¥·¤¬± ± º¨ ¥µ¨¤®·«µ²∏ª«¬± ·«¨
¶·∏§¬¨¶q
[ Κεψ ωορδσ] ≤≠ °wxs~ ¦²°³¤·¬¥¬¯¬·¼ ²©≤«¬± ¶¨¨ «¨ µ¥¶~ µ¨¶¨¤µ¦«°²§¨
≈责任编辑 刘  
#{|#
第 vu卷第 u期
ussz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
¤±∏¤µ¼o us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