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叶下珠人工种植正交实验研究
范俊安t o张 艳u o夏永鹏v o邱宗荫t 3
kt1重庆医科大学 药学系 o重庆 wsssty ~u1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o重庆 wsssyx ~
v1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o重庆 wssswul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生长发育规律 !产量构成及影响因素 o为叶下珠规范化种植提供
依据 ∀方法 }v因素 v水平正交设计田间实验 o并将种植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进行性状比较 ∀结果与结论 }人工种
植条件下叶下珠的株高 !分枝数 !单株干重等性状均比野生叶下珠有极大的提高 o其中单株产量提高达 v1uz倍 ~播
种期是影响叶下珠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性状的最敏感因素 o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 ~叶下
珠 w月中旬前期播种 ous ¦°行距条播 ot周左右开始出苗 oy至 {月为生长旺盛期 o|月份生长减缓 ots月下旬采收 o
每公顷产量可达 x zxs ®ª∀
≈关键词 叶下珠 ~栽培技术 ~田间实验 ~生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yltu2s|y|2sw
≈收稿日期 ussx2sz2ut
≈通讯作者 3 邱宗荫 oר¯ }ksuvly{w{xzuz o∞2°¤¬¯}½²±ª¼¬±twt
¶¬±¤1¦²°
叶下珠 Πηψλλαντηυσ υριναρια ¬±±1为大戟科叶下
珠属植物 o全草入药 o有清肝明目 !收敛利水 !解毒消
积等功效 ∀叶下珠为广布种 o民间常用于治疗黄疸 !
肝炎 !痢疾等症 ∀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t2w o
叶下珠含有木脂素 !萜类 !黄酮 !鞣质和生物碱等多
种化合物 o具有明显抗乙型肝炎病毒 !保护肝损伤及
镇痛 !降压 !抗肿瘤 !抗凝血等药理作用 ∀叶下珠属
植物中 o具有抗乙肝病毒和抗肝细胞损伤作用的主
要有叶下珠和珠子草 Π1 νιρυριk国外又称苦味叶下
珠 Π1 αµαρυσ ¬±±ql ∀近年来李荣英等≈x oy 和李彩
东等≈z 分别对珠子草进行了种子发芽试验和栽培技
术的初步研究 o但对叶下珠的人工种植尚未见文献
报道 ∀为促进叶下珠的规范化 !规模化生产 o作者对
叶下珠在重庆地区的人工种植进行了实验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在 ts月中下旬采集野生叶下珠 o经重庆市中药
研究院李泉森副主任药师鉴定为大戟科植物 Π1
υριναριαo选取生长健壮 !株高 ws ¦°左右 !株型相近
的叶下珠植株 o晒干后收集种子 o以种子繁殖进行人
工种植实验研究 ∀野生叶下珠种子千粒重 vu{1v
°ªo经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为 ts1tu h ∀
112 方法
田间实验在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标本园进行 ∀以
播种期 !密度 !肥水管理 v因素 v水平k其他条件和
管理措施相同l进行正交试验 o共 |个实验处理组
合 ov次重复 ouz个小区随机布置 o小区面积 y °uk约
东西走向 o规格 w ° ≅ t1x °l o按每行用种量 xs °ª
与细砂土混匀南北向条播 o播种后立即淋水 t次 o苗
期和封行前各人工除草 t次 oz至 {月高温伏旱季
节注意灌水抗旱 o观察播种后叶下珠生长情况 o采收
后对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正交试验 |个
处理的因素水平情况见表 t o施肥配比情况见表 u ∀
在 |个处理之外 o分别以 v个播种期 !us ¦°行距条
播 !第 u水平施肥管理种植 v个小区 o其他田间管理
同前 o定株观察叶下珠生长发育过程 o每月 ut日定
时取样测定株高 !分枝数及干物质积累情况 o采用 x
点取样法 o结果取平均值 ∀在不同地点采集野生叶
下珠 o并将栽培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进行单株性状
比较 ∀
表 t 叶下珠人工种植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水平
Α
播种期
Β
播种密度k行距l
r ¦°
Χ
肥水管理
t sw2st ts 只施底肥
u sw2tt us 施底肥 !苗肥各 t次
v sw2ut vs 施底肥 !苗肥 !追肥各 t次
#|y|#
第 vt卷第 tu期
ussy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t o¶¶∏¨ tu
∏±¨ oussy
表 u 叶下珠人工种植正交试验肥料配比
名称 种类 施肥时间 施用方法 施用量r ª#°pu
底肥 农家肥 播种前 t天 开畦挖行沟时施入行沟底部 o覆以细土 v sss
苗肥 化肥 播种后约 t个月 o苗高 us ∗ vs
¦°时施用
兑水浇灌 o用水量可视天气情况调节 磷酸二氢钾 ts o尿素 {
追肥 化肥 播种后约 u个月 o叶下珠植株
封行之前施用
结合中耕除草 o将肥料与细砂土混匀后直
接撒入对应实验小区
过磷酸钙 tx o尿素 ts
2 结果
211 各因素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ts月下旬采收 o分别测定各小区产量 ~每小区
随机抽取 ts株 o每处理共 vs株 o测定株高 !分枝数 !
单株产量等单株性状 ∀小区产量及单株性状测定结
果见表 v ∀随机抽取 xs株测定单株鲜重 o经 ys ε 烘
干至恒重后测定干重 o得折干率为 u{1uu h ∀
表 v 各处理的小区产量及单株性状测定
处理号 组合
平均小区产量
r®ª
株高
r¦°
每株
分枝数
单株产量
rª
t Αt Βt Χt u .sv xu .| vs .| ts .x{
u Αt Βu Χu t .uu wz .y uy .| ts .us
v Αt Βv Χv t .tv w| .u uy .v | .zw
w Αu Βt Χu u .wz xy .v t| .t v .|{
x Αu Βu Χv v .wx xv .s uz .v { .zz
y Αu Βv Χt t .|w wy .s us .z x .st
z Αv Βt Χv t .xt wx .u uv .x z .ut
{ Αv Βu Χt t .ws wv .t uu .x z .t|
| Αv Βv Χu s .|z ww .t uw .z z .zz
21111 各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根据表 v的实验结
果 o按正交试验统计方法计算各因素对小区产量及
单株性状的 Ρ值 o分析各因素对单位面积产量和单
株性状的敏感性 o结果见表 w和表 x ∀
表 w 各因素对小区产量的敏感性分析
因素 Τt Τu Τv Ρ 敏感性排序
Α tv .tu uv .xx tt .yv tt .|u t
Β t{ .st t{ .t| tu .ts y .s| u
Χ ty qs| tv q|x t{ quy w qvt v
表 x 各因素对单株性状的敏感性分析
性状 因素 Τt Τu Τv Ρ 敏感性排序
株高 Α tw| .z txx .v tvu .w uu .| t
Β txw .w twv .z tv| .v tx .t u
Χ twu tw{ twz .w y .s v
分枝数 Α {w .t yz .t zs .z tz t
Β zv .x zy .z zt .z x u
Χ zw .t zs .z zz .t y .w v
单株产量 Α vs .xu tz .zy uu .tz tu .zy t
Β ut .zz uy .ty uu .xu w .v| u
Χ uu qz{ ut q|x ux qzu v qzz v
21112 播种期对叶下株产量的影响 从表 w和表
x可以看出 ov个因素中播种期对小区产量和单株性
状的影响最敏感 o各水平的差异极大 ∀播种期过早 o
易受春季寒潮影响 o出苗不齐 o由于植株间缺乏竞
争 o单株性状较好 o单株产量比其他 u个播种期水平
高 o但由于缺苗较多 o单位面积产量低 ~播种期过晚 o
植株生育期明显缩短 o易受夏季高温伏旱影响 o植株
高度明显低于其他 u个播种期 o单位面积产量低于
其他 u个播种期 ~播种期 u水平即 w月 tt日播种 o
出苗整齐 o生长旺盛 o虽然单株产量在 v个播种期中
较低 o但具有明显的群体优势 o单位面积产量最高 ∀
21113 密度对叶下株产量的影响 从表 w和表 x
可以看出 o密度对小区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均非
常敏感 ∀v个密度水平中 o密度越大植株间的生存
竞争特别是对光的竞争越激烈 o植株高度越高 o由于
透光通气条件差 o植株分枝受到抑制 o单株产量随着
密度增加而降低 o单位面积产量因有大量植株个体
的存在而下降减缓 ~密度 u水平即行距 us ¦°条播 o
植株高度适中 o分枝数多 o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均为最高 ∀
21114 施肥对叶下株产量的影响 从表 w和表 x
可以看出 o施肥次数最多 !量最大的处理小区产量和
单株产量均最高 o但施肥的 Ρ值小于播种期和密度
的 Ρ值 o由施肥不同引起的差异与播种期和密度不
同所引起的差异相比相对较小 ∀说明叶下珠在长期
野生环境下适应了贫瘠土壤条件 o正常生长发育对
肥料没有特殊要求 ∀
212 生长发育过程
分别于 w至 ts月每月 ut日定时取样测定株
高 !分枝数及干物质积累情况 o相关数据可描绘出叶
下珠生长动态规律曲线 o并观察不同播种期的差别 o
结果见图 t ∗ w ∀叶下珠播种后 t周左右开始出苗 o
ts ∗ tx §为出苗高峰期 ox至 z月为植株快速生长
期 o植株高度迅速增加 o{ 至 | 月植株长高速度减
缓 ots月份株高基本不再增长 o花期 x至 |月 o果期
y至 ts月 ~分枝和干物质积累均呈 ≥型曲线 o苗期
分枝少 o干物质积累缓慢 oy至 {月为分枝发生高峰
#sz|#
第 vt卷第 tu期
ussy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t o¶¶∏¨ tu
∏±¨ oussy
期 o同时干物质迅速积累 o|至 ts月很少发生新的
分枝 o干物质积累缓慢增长 o至 ts月下旬干物质趋
于稳定 ~不同播种期的叶下珠在播种初期生长情况
差别较大 o中后期逐步趋于一致 o整个生长过程规律
基本相同 ∀
图 t 植株高度生长动态
σ w月 t日播种 ~υ w月 tt日播种 ~ωw月 ut日
播种k图 u ov同l
图 u 植株分枝生长动态
图 v 植株干物质积累动态
图 w 植株水分含量及折干率变化动态
σ折干率 ~υ含水量
213 野生叶下珠与栽培品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野生叶下珠分布较广 o多生长在山坡 !田边 !路
旁 !草丛中 o呈散生状 o偶有少量成片分布 o喜较湿润
环境 o过于干燥的地方较为少见 o喜阳光 o林下生长
较弱小 ∀野生叶下珠受自然环境影响 o种子成熟后
自然散落 o在温湿度适宜时发芽繁殖 o出苗期长 o个
体差异大 o单株产量低 ∀在重庆市北碚区 !南岸区 u
个地区各根据不同小生境选取 v个样点 o每个样点
随机取样 ts株进行测定 o并与实验地家种叶下株单
株性状进行比较 o结果见表 y ∀对叶下珠进行人工
种植后 o生长发育比野生状态大大改善 o平均株高增
加 us1z h o平均分枝数增加 {v1x h o单株产量增加
达 v1uz倍 ∀
表 y 野生叶下珠与栽培品的单株性状比较
项目
株高
r¦° 分枝数
单株产量
rª
野生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桥 vs qy ts qu t qzv
重庆市南岸区长生镇 wt qz tv qy t q|v
平均 vy qu tu qt t q{v
家种 实验最高处理 xy qv vs q| ts qx{
最优处理组合 Αu Βu Χv xv qs uz qv { qzz
实验 |个处理平均值 wv qz uu qu z q{u
3 讨论
311 在 v个实验因素中对叶下株产量影响最大的
是播种期 o其次为密度 o再次为施肥量 ∀适宜的水平
为 Αu Βu Χv ∀|个实验处理中 o以 Αu Βu Χv组合单位
面积产量最高 o实验小区产量可达 v1wx ®ª∀即 w月
tt日播种 o行距 us ¦°o按每公顷用种量 t1yz ®ª条
播 o播种时施底肥 o苗期和封行前各施肥 t次 o单位
面积产量可达 x zxs ®ª#«°2u ∀
312 在实际种植时 o首先必须选择适宜播种期 o重
庆地区应为 w月中旬前期 o根据当年气候条件适当
调整 ∀实验中施肥 v水平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均为
最高 o施肥 u水平株高最高但分枝数 !单株产量和小
区产量均为各水平中最低 o提示底肥和封行前施肥
对叶下珠生长和产量形成最为重要 o苗期施肥有提
苗作用但对产量的形成并无益处 o因此苗期施肥应
慎重 ∀
313 本实验采用条播 o其他播种方式对叶下珠生
长及产量形成有何影响及其适宜的密度有待进一步
研究 ∀本实验只设计了 v个施肥水平 o施肥量与产
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氮磷钾等各营养要素与叶下珠
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动态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314 从野生叶下珠采集的种子个体差异较大 o发
芽率低 o本实验采用选取株型相近植株的方法控制
误差 o效果较好 ∀经人工种植后的第一代及以后各
#tz|#
第 vt卷第 tu期
ussy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t o¶¶∏¨ tu
∏±¨ oussy
代叶下珠种子的繁殖能力 !后代的生长发育特性等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t 赵永华 o郭玉海 q我国叶下珠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q生物
学通报 ousss ovxktul }v| q
≈u 蔡 瑾 o梁敬珏 q叶下珠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q海峡药
学 oussv otxktl }t q
≈v 王荣国 q叶下珠抗乙肝病毒研究概况 q中医药研究 ousst otz
ktl }x{ q
≈w 沈志强 o陈 蓬 o段 理 o等 q叶下珠有效部位对凝血系统的影
响 1 中草药 oussw ovxkxl }xv|
≈x 李荣英 o李学兰 o管艳红 q苦味叶下珠种子发芽试验 1 中药材 o
ussw ouzktl }w q
≈y 李荣英 o李学兰 o管艳红 o等 q苦味叶下珠栽培技术 1 中药材 o
ussw ouzkzl }wz{ q
≈z 李彩东 o梁 云 o李惠新 o等 q珠子草在北方的栽培技术研究 1
中药研究与信息 oussx ozkul }u| q
Ορτηογοναλ εξπεριµεντσ ον χυλτιϖατιον οφ Πηψλλαντηυσ υριναρια
ƒ∏±2¤±t o ≠¤±u o ÷ ≠²±ª2³¨ ±ªv o ± «²±ª2¼¬±t
(t1 Χηονγθινγ Υνιϖερσιτψ οφ Μεδιχαλ Σχιενχε , Χηονγθινγ wsssty , Χηινα ;
u1 Χηονθινγ Αχαδεµψ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Χηονγθινγ wsssyx , Χηινα ;
v1 Χηονγθινγ Φοοδ ανδ ∆ρυγ Αδµινιστρατιον , Χηονγθινγ wssswu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¼·«¨ ªµ²º·«µ∏¯ ¶¨o·«¨ ²∏·³∏·¤±§·«¨ ¬±©¯∏¨ ±¦¨ ©¤¦·²µ¶²©¦∏¯·¬√¤·¨§ Πηψλλαντηυσ υριναριαo¤±§³µ²√¬§¨
¥¤¶¬¶©²µ¶·¤±§¤µ§¬½¨ §¦∏¯·¬√¤·¬²±1 Μετηοδ : µ·«²ª²±¤¯ ¼¯ §¨¶¬ª±¨ §©¬¨ §¯ ¬¨³¨µ¬° ±¨·¶º¬·«·«µ¨¨©¤¦·²µ¶¤±§·«µ¨¨¯¨ √¨¯¶o¦²°³¤µ¬±ª·«¨ ¦«¤µ¤¦2
·¨µ¶²©¦∏¯·¬√¤·¨§³¯¤±·¶¤±§·«¨ º¬¯§²±¨ ¶²© Π1 υριναρια1 Ρεσυλτ ανδ Χονχλυσιον : ±§¨µ·«¨ °¤±∏¤¯ ³¯¤±·¨µ¦²±§¬·¬²±o·«¨ ¦«¤µ¤¦·¨µ¶o¶∏¦«
¤¶¥µ¤±¦«¬±ª±∏°¥¨µo¶¬±ª¯¨§µ¼ º ¬¨ª«·o¶¬±ª¯¨²∏·³∏· ·¨¦o¨ ±«¤±¦¨§ ±¨²µ°²∏¶¯¼ o¤±§·«¨ ¬±¦µ¨¤¶¨ ²©¶¬±ª¯¨²∏·³∏·µ¨¤¦«¨¶v1uz ·¬° ¶¨1 ׫¨
¶²º¬±ª·¬°¨º¤¶·«¨ °²¶·¶¨±¶¬·¬√¨©¤¦·²µoº«¬¦«¤©©¨¦·¨§·«¨ ¶¬±ª¯¨¦«¤µ¤¦·¨µ¤±§·«¨ ¼¬¨ §¯³¨µ∏±¬·²©¤µ¨¤oº«¨µ¨¤¶·«¨ §¬©©¨µ¨±·¯ √¨¨¯¶²©¶²º2
¬±ª·«¬¦®±¨ ¶¶¤±§©¨µ·¬¯¬½¨ µ¤¯¶²µ¨°¤µ®¤¥¯¼¬±©¯∏¨ ±¦¨§·«¨ ²∏·³∏·1 • «¨ ±·«¨ ¶¨ §¨¶º µ¨¨ ¶²º §¨¤··«¨ °¬§2³µ¬¯ ¤¨µ¯¬¨µ³¨µ¬²§o§µ¬¯¯¬±ªº¬·«·«¨
us ¦° µ²º ¶³¤¦¬±ªo·«¨ ¼ ¶·¤µ·¨§·² °¨ µ¨ª¨ ¤¥²∏·t º¨¨ ® ¤¯·¨µo·«¨ ªµ²º·«©¯∏¶« ³¨µ¬²§ º¤¶©µ²° ∏±¨ ·² ∏ª∏¶·o·«¨ ªµ²º·«¶¯²º §¨§²º±¬±
≥¨ ³·¨°¥¨µo¤±§·«¨ ²∏·³∏·³¨µ«¨¦·¤µ¨ ¦²∏¯§µ¨¤¦«·²x1zxs ®¬¯²ªµ¤°¶¤·«¤µµ¨¶·¬± ¤¯·¨ ¦·²¥¨µ1
[ Κεψ ωορδσ] Πηψλλαντηυσ υριναρια~¦∏¯·¬√¤·¬²±·¨¦«±²¯²ª¼~©¬¨ §¯ ¬¨³¨µ¬° ±¨·~ªµ²º·«µ∏¯¨
≈责任编辑 张宁宁
≈收稿日期 ussx2s{2uv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kswsus2svtsul
≈通讯作者 3马云桐 oר¯ }ksu{l{yzytvzy o∞2°¤¬¯} °¼yx|v √¬³1tyv1¦²°
虎杖药材 °≤指纹图谱研究
马云桐t 3 o万德光t o宋良科u
kt q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o四川 成都 ytsstx ~
u q西南交通大学 药学院 o四川 峨眉 ywustul
≈摘要 目的 }建立虎杖药材 °≤指纹图谱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 ⁄¬¤°²±¶¬¯ ≤t{柱 o流动相为乙腈2s1t h磷酸
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 o检测波长为 uvs ±° ∀采用中南大学出版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软件进行比较 ∀结果 }运用
梯度洗脱能很好分离虎杖的各类成分 o通过软件的比较 o虎杖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 s1{s ∀结论 }本研究所
建立的方法可作为虎杖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参考依据 ∀
#uz|#
第 vt卷第 tu期
ussy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t o¶¶∏¨ tu
∏±¨ ou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