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综述#
藏红花的药理研究进展
邓 颖t o郭志刚t o曾兆麟t o王 钊u
kt q清华大学 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 o北京 tsss{w ~
u q清华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o北京 tsss{wl
≈摘要 目的 }总结藏红花的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的研究概况 ∀方法 }文献学方法 ∀结果 }藏红花自古便是活
血化瘀的良药 ~最新研究发现藏红花还具有广谱抗癌活性 o对白血病 !卵巢癌 !结肠癌 !横纹肌肉瘤 !乳头肉瘤 !扁平
细胞瘤和软组织肉瘤等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o而且毒性小 ∀另外 o藏红花还具有治疗冠心病 o抑制肝炎病毒 o增
强免疫力等药效 ∀结论 }藏红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o大量生产藏红花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藏红花 ~药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u{x q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uls{2sxyx2sw
藏红花 Χροχυσσατιϖυσ q是鸢尾科番红花属球根类草本
植物 o其原生地在地中海沿岸至喜玛拉雅山麓 o因此在我国
被称为藏红花 !番红花或西红花 ∀自古以来 o藏红花就作为
药材 !香料或染料被东西方广为应用 ∀目前 o藏红花的主产
地在希腊 !西班牙和伊朗等国 o在我国只有少量栽培 ∀由于
其产量极低ky ®ª#«°p u左右l o采收耗时费力 o在我国被列为
珍稀名贵中药材 ∀藏红花具有强烈的活血化瘀和散郁开结
的功效 o一直被用于临床 ∀近年的研究发现 o藏红花具有良
好的抗癌活性 o而且几乎无毒副作用 o所以再次引起了人们
的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藏红花的药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进
行回顾和综述 ∀
1 藏红花的药用沿革
早在公元前 tt ∗ ts世纪犹太国王所罗门的5雅歌6中就
提及到藏红花的功用 o其早期用途主要是作为香料或染料 o
后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其作为药物的奇特功效 o特别在我国被
中医 !藏医 !蒙医 !回医等列为活血化瘀 !散郁开结的良药 ∀
藏红花释名撒法郎或撒馥兰k¶¤©©µ²±l o在我国始载于5本
草品汇精要6 }/ 撒馥兰 o三月时种于阴处 ∀其根如蒜 o硬而有
须 o抽一茎高六 !七寸 o上着五 !六叶 o亦如蒜叶 o细长绿色 o五
月茎端开花五 !六朵 o如红蓝花 o初黄渐红 o六月结子 o大如
黍 o花能疗疾 o彼土人最珍重 o合香多用之0 o/ 味甘微酸 o性平
温 o无毒0 o/ 主散郁调血 o宽胸膈 o开胃进饮食 o久服滋下元 o
悦颜色 o及治伤寒发狂0 ∀在5本草纲目6中被列入卷十五草
部隰草类 o言/ 番红花 o出西番回回地及天方国 o即彼地红蓝
花也 ∀ 元 时 以 入 食 馔 用 ∀ 按 张 华 5博 物 志 6 言 o张 骞
≈收稿日期 ussu2st2ut
≈通讯作者 王 钊 电话 }kstslyuzzuuws ∞2°¤¬¯}·¦° ·¶2
¬±ª«∏¤q¨§∏q¦±
得红蓝花种于西域 o则此得一种 o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0 o/ 活
血 o又治惊悸0 ∀
5纲目拾遗6言 }/ 藏红花 o出西藏 ∀形如菊 ∀干之可治诸
痞 ∀实验之法 o将一朵入滚水内 o色如血 o又入 o色亦然 o可冲
四次者真 ∀0选方为 / 治各种痞结 }藏红花每服一朵 o冲汤下 ∀
忌食油荤 !盐 o宜食淡粥0 ~/ 治吐血k不论虚实 !何经所吐之
血l o藏红花一朵 o无灰酒一盏 ∀将花入酒内 o隔汤顿出汁服
之0 ∀
5增订伪药条辨6载 }/ 西藏红花 o花丝长 o色黄兼微红 o性
潮润 o气微香 o入口沁人心肺 o效力甚强 o为红花种之极品 ∀0
5本草正义6认为 / 西藏红花 o降逆顺气 o开结消瘀 o仍与川红
花相近 o而力量雄峻过之 ∀今人仅以为活血行滞之用 o殊未
尽其功用 ∀按濒湖5纲目6 o已有番红花 o称其主心气忧郁 o结
闷不散 o能活血治惊悸则散结行血 o功力亦同 ∀又引5医林集
要6治伤寒发狂 o惊悸恍惚 o亦仍是消痰泄滞 ∀但加以清热通
导一层 o功力亦尚相近 o惟称其气味甘平 o则与藏红花之腻涩
浓厚者不类 ∀0≈t
可见我国传统中医认为藏红花性味甘平 o入心 !肝经 o能
活血化瘀 o散郁开结 ∀临床主治忧思郁结 o胸膈痞闷 o吐血 o
伤寒发狂 o惊悸恍惚 o妇女闭经 o产后瘀血腹痛 o跌扑肿痛等 ∀
藏医蒙医中虽无藏红花应用的系统记载 o但藏药传统方剂九
味红花丸 !七味红花殊胜丸 !然纳桑培 !坐珠达西丸 !洁白丸 !
二十六味余甘子丸 !七十味珍珠丸 !七十味珊瑚丸 !枣智达谢
等 o蒙药中的有地格达三三味 !八味止血红花散 !扎冲竹苏木
等都以藏红花为主要原料 o取其通经活络 !调和气血 !散瘀开
结 !安神开窍之功效 o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病 !肝病 !中风 !心
脏病 !癔症 !痈肿等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
2 藏红花的药理与药效
藏红花生药中的主要成分有藏红花酸k¦µ²¦¨·¬±l !藏红花
#xyx#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ªqoussu
素k¦µ²¦¬±l约 t qx h k系藏红花酸与二分子龙胆二糖结合而成
的酯l !藏红花酸二甲酯k§¬° ·¨¼¯¦µ²¦¨·¬±l !藏红花苦素k³¬¦µ²2
¦µ²¦¬±l !挥发油为 s qw h ∗ t qv h k主要成分为藏红花醛
¶¤©µ¤±¤¯ o是藏红花苦素的分解产物l ∀ 此外还含有桉脑 !蒎
烯 !多种维生素如核黄素和硫胺素等化合物≈t ou ∀近年来 o随
着现代医学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 o对藏红花
的药用价值有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o并逐步揭示了藏红花素类
物质的药理作用 o特别是其抗癌活性和抗癌机理的研究使得
藏红花素类物质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理想的抗癌药物之一 ∀
2 q1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藏红花煎剂可降低麻醉狗和猫的血压 o并能维持较长时
间 ∀藏红花萃取物对呼吸有兴奋作用 o在常压缺氧的条件
下 o可增大丙酮酸的生成量 o提高心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
k⁄l活性 ∀从而可增强细胞内的氧代谢功能 o提高心脏的
耐缺氧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剧烈运动对心肌细胞的损
伤 o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u ∀
藏红花的热水萃取物对血液凝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o其
有效成分为腺苷 o可延长凝血酶原的生成时间和活化时间 o
抑制二磷酸腺苷k⁄°l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o加速尿激
酶和纤维蛋白酶的纤维活性 o因而可以降低全血比粘度≈v ∀
降低血粘度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o因此藏红花可以
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
陈琼等临床研究表明 o藏红花可以调节纤维蛋白溶酶原
激活剂k·°l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k°l之间的
平衡 o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 o减少
血栓 ∀而藏红花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 o明显低于阿斯匹
林≈w ∀
2 q2 抗肿瘤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藏红花制剂具有明显的抑癌抗癌能力 o特
别是藏红花萃取物k二甲基藏红花酸l对白血病 !卵巢癌 !结
肠癌 !横纹肌肉瘤 !结肠癌 !乳头肉瘤 !扁平细胞瘤和软组织
肉瘤等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其抗癌机理可能是破坏
⁄ 合成酶系 o即破坏了对细胞 ⁄ 合成至关重要的
⁄2蛋白质联系媒介如拓扑异构酶 o从而抑制 ⁄ 和
的合成 o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x ∀此外 o藏红
花素类物质还抑制细胞蛋白激酶的活性以及原癌基因的表
达≈y ∀
¤ª¤§¨ ¶¨º¤µ¤±等的研究显示 o藏红花酸 kx ∗ us °ª#
°p tl !五羟黄酮k ∏´¨µ¦¨·¬±lkts ∗ ws °ª# °p tl和顺铂k¦¬¶2
³¯¤·¬±lkys ∗ t{s °ª# °p tl均对人横纹肌肉瘤k ⁄l细胞有
抑制作用 o其中藏红花酸和五羟黄酮只对 ⁄细胞产生显著
破坏 o而顺铂则在对 ⁄细胞产生抑制的同时对正常的非洲
绿猴肾k∂ µ¨²l细胞也表现出了轻微的毒性≈z ∀
²¯±¤µ等人发现在抑制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k∞
∂ l早
期抗原表达方面藏红花酸酯不如藏红花素有效 o藏红花素和
二葡萄糖基藏红花酸能抑制腺病毒感染细胞的早期肿瘤抗
原的表达 o且比三葡萄糖基藏红花酸更有效k浓度为 s qst ∗
t qs Λª#°p tl≈{ ∀
• ¤±ª等的研究表明 o藏红花素能抑制因 tu2 Ο2tw 酰基
磷酮2tv乙酸盐k× °l诱发的大鼠皮肿瘤细胞 o这是由于藏
红花素能减弱 × ° 刺激细胞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o同时抑制
× °诱导的原癌基因的表达 o因此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形
成≈y ∀
¤µ¦¬¤2¯°²等研究了长期使用藏红花素的抗结肠癌效
果 o并利用动物和人的结肠腺癌细胞k⁄⁄rtu2° ¥和
×2u|l来鉴定藏红花素的细胞毒性 ∀研究发现接受治疗的
雌性小鼠存活期延长而且肿瘤生长变慢 o但在雄性小鼠中没
有发现明显的抗肿瘤效果 ∀体外实验表明藏红花素对人及
动物结肠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k⁄xs为 s qw ∗ t qs
°°²¯#p tl o但血清分析表明对用药小鼠只有轻微的肾毒
性 ∀所以 o他们认为长期的藏红花素治疗可以提高雌鼠结肠
癌的存活率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研究者指出藏红花素的
抗癌效用可能与其对肿瘤细胞的强烈细胞毒性有关≈| ∀
∞¶¦µ¬¥¤±²等研究发现 o藏红花的萃取物可以抑制人肿瘤
细胞的生长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o¨¯¤细胞的 ⁄xs剂量
分别为藏红花柱头乙醇萃取物 u qv °ª# °p t o藏红花素 v
°°²¯#p t o藏红花醛 s q{ °°²¯#p t o藏红花苦素 s q{ °°²¯#
p t ∀用藏红花素处理过的 ¨¯¤细胞出现溶胀和胞浆膜破
裂 o显示其细胞毒性可能由胞外液体吸收导致≈ts ∀ 后来他
们又报道从藏红花的球茎分离出的一种蛋白多糖能显著抑
制体外 ¨¯¤细胞的生长 o其多糖部分k含 vy qw h 的鼠李糖l
占全分子的 |w qx h o蛋白质骨架由天冬氨酸r天冬酰胺 !丙氨
酸 !谷氨酸r谷氨酰胺 !甘氨酸 !丝氨酸构成≈tt ∀ 另外 o他们
还从藏红花愈伤组织中提取到这种蛋白多糖 o并发现它对子
宫上皮癌细胞也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k≤xs z °ª#
°p tl≈tu ∀
考虑到水溶性和高抑制性等 o藏红花素被认为是藏红花
成分中最有希望的癌症治疗药剂之一 ∀
2 q3 对肝胆的作用
藏红花具有利胆作用 o有效成分为 Α2藏红花酸钠盐及藏
红花酸酯 ∀Α2藏红花酸能降低胆固醇和增加脂肪代谢 o可配
合山楂 !草决明 !泽泻等传统中药 o用于脂肪肝的治疗≈u ∀
陈静等的研究结果认为 o藏红花通过改善微循环 o促进
胆汁的分沁和排泄 o从而降低异常增高的球蛋白和总胆红
素 o可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 ∀藏红花酸对有
毒物质引起的早期急性肝损害有化学预防作用 o其可提高细
胞液中谷胱甘肽的浓度和增强谷胱甘肽 Σ 转肽酶和谷胱甘
肽过氧化酶的活性 o有希望用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tv ∀
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 o我国传统医学
的治疗原则不外清热解毒 !补虚化瘀 o而在治疗环节中清热
解毒 !化瘀显得尤为重要 ∀藏药九味红花丸系藏医经典治肝
良方 o由藏茵陈 !藏红花 !诃子等纯天然优质植物药配成 o具
#yyx#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ªqoussu
有清热解毒 !保肝退黄的功效 ∀丹增坚措通过临床病例研究
发现 o该药解毒化瘀功能有抑制肝炎病毒 o消除乙肝病因 o促
使
¶ª转阴的作用 o可以减轻肝实质炎症 o防止肝细胞坏
死和促进恢复与再生 o进而提高免疫功能 o促进病毒的消除 o
从而达到治愈目的≈tw ∀
2 q4 对肾脏的作用
目前认为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中 o血小板及其释放的炎
性介质有重要作用 o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藏红花用于干扰
肾炎动物模型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李志坚等利用大鼠 ¦2
≥ 肾炎模型 o研究了抗血小板因素抵克力得 !中药灯盏花
素及藏红花对此模型的干扰作用 o结果实验组大鼠蛋白尿减
轻 o肾皮质前列腺素水平变化 !病理损害程度较轻 ∀其中藏
红花起到抑制环氧化酶 !减少前列腺素k°≥l家族之一的
× ÷ u 合成的重要作用 o从而使肾毛细血管保持通畅 o增加肾
血流量 o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吸收 o促进炎症损伤的修
复≈tx ∀
2 q5 免疫调节作用
凌学静等通过对沪产藏红花的研究发现用药组小鼠游
泳耐力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均有增强 o免疫器官重量系数及
淋巴细胞转换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临床上藏红花参与治
疗人体多种慢性疾病 o通过其活血化瘀 !抗菌消炎的功效 o增
强机体耐力 o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o以此来提高机体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 o起到调整人体气机运行 o平衡人体阴阳的
作用≈ty otz ∀
∞¶¦µ¬¥¤±²也发现从藏红花中提取的蛋白多糖可以迅速
活化蛋白激酶 ≤ 和 ƒ2®¤³³¤
o在 ts ∗ t sss ±ª#°p t都可
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 o因而具有免疫调节和抗入侵的功
能≈t{ ∀
2 q6 其他作用
藏红花提取物特别是藏红花素能有效抑制氧自由基及
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o表现出抗氧化生物活性≈x ∀
¤½∏¥²等研究发现 o藏红花乙醇提取物k≤≥∞l可以防止
乙醇引起的海马体长期增强效应k°×l的抑制 ∀ 在麻醉的
小鼠锯齿形脑回中 o≤≥∞kuxs °ª#®ªp tl也可以有效防止乙
醛引起的 °× 抑制 o而不致影响小鼠的学习功能≈t| ∀
此外 o°µ¨ °®∏°¤µ等人的研究发现 o藏红花的水提取液
可以显著抑制顺铂k¦¬¶³¯¤·¬±l !环磷酰胺k¦¼¦¯²³«²¶³«¤°¬§¨ l !
丝裂霉素 ≤k°¬·²°¼¦¬± ≤l和氨基甲酸乙酯k∏µ¨·«¤±l等抗癌
药所产生的生殖毒性 o而抑制作用的大小与剂量没有显著关
系 ∀这主要是因为藏红花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生殖毒性对肝
谷胱甘肽 ≥转移酶k≥×l的影响≈us ∀可以预见 o藏红花与其
他抗癌药的配合使用 o有望减少这些抗癌药的毒副作用 ∀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o藏红花在治疗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以及癌症等方面具有明确的药理效应 ∀特别是藏红花具有
广谱的抗癌活性和低毒性 o而且藏红花素等单体化合物显示
出比藏红花粗提取物具有更好的效果 o在进一步的基础研究
和临床实验后 o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抗癌新药 o或具有强力
活血化瘀功效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 ∀因此 o深度开发
藏红花素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以便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o具
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
≈参考文献
≈t 江苏新医学院 q中药大辞典 q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ot|zz q
uyzt q
≈u 董玉睿 q浅谈西红花的药理研究概况 q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o
usss ot| kul }xv q
≈v 陈 琼 o顾仁樾 o周 端 q藏红花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变
学的作用 q辽宁中医杂志 ot||z ouw k{l }vzu q
≈w 陈 琼 o顾仁樾 o周 端 q藏红花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和
°的作用 q辽宁中医杂志 ot||y ouv kyl }uz| q
≈x ¤¬µ≥ ≤ o ∏µ∏°¥²²µ≥ o ¤¶¨ª¤º¤ q≥¤©©µ²± ≤«¨ °²³µ¨2
√ ±¨·¬²±¬±
¬²¯²ª¼ ¤±§ §¨¬¦¬±¨ p √¨¬¨ º q≤¤±¦¨µ
¬²·«¨µ¤³¼ o
t||x ots kwl }uxz q
≈y • ¤±ª ≤ o≤«¨ ±ª × ≤ q±«¬¥¬·¬²± ²©°µ²·¨¬± ¬±¤¶¨ ≤ ¤±§°µ²·²2
²±¦²ª¨ ±¨ ∞¬³µ¨¶¶¶¬²± ²© ≤µ²¦¨·¬± ¬± rv×v ¦¨¯¯¶q ²¯ ≤¤µ2
¦¬±²ª¨ ± ot||y otz kwl }uvx q
≈z ¤ª¤§¨ ¶¨º¤µ¤± o ׫¬µ∏±¤√∏®®¤µ¤¶∏ ≤ o ∏±¤¶¨®¤µ¤± ° o ·¨¤¯ q
± √¬·µ²¶·∏§¬¨¶²±·«¨ ≥¨¯ ¦¨·¬√¨ ≤¼·²·²¬¬¦∞©©¨ ¦·²© ≤µ²¦¨·¬± ¤±§
±∏¨µ¦¨·¬±qƒ¬·²·¨µ¤³¬¤ousss ozt kwl }v|x q
≈{ ²¯±¤µo≥½¤¥² ⁄o°∏¶½·¤¬ o ·¨¤¯ q ¨°¥µ¤±¨ ¶¶²¦¬¤·¨§±·¬2
·∏°²µ ∞©©¨ ¦·¶ ²© ≤µ²¦¬±¨ 2 o ¬±¶¨±²¶¬§¨2 ¤±§ ≤¤±±¤¥¬±²¬§
⁄¨ µ¬√¤·¨¶q ±·¬¦¤±¦¨µ ¶¨ousss ous kul }{yt q
≈| ¤µ¦¬¤2¯°² ⁄ ≤ o ¬¨¶¨ o ∞¶¦µ¬¥¤±² o ·¨¤¯ q ∞©©¨ ¦·¶²©
²±ª2·¨µ° ×µ¨¤·° ±¨·²© ≤²¯²± §¨ ±²¦¤µ¦¬±²°¤ º¬·« ≤µ²¦¬±o¤
≤¤µ²·¨±²¬§©µ²° ≥¤©©µ²± k≤µ²¦∏¶≥¤·¬√∏¶ql } ± ∞¬³¨µ¬° ±¨·¤¯
≥·∏§¼¬±·«¨ ¤·q∏·µ≤¤±¦¨µot||| ovx kul }tus q
≈ts ∞¶¦µ¬¥¤±²o ²¯±¶² o≤²¦¤°µ¤§²¶ o ·¨¤¯ q≤µ²¦¬±o≥¤©µ¤±¤¯
¤±§ °¬¦µ²¦µ²¦¬± ©µ²° ≥¤©©µ²± k ≤µ²¦∏¶¶¤·¬√∏¶ l ±«¬¥¬··«¨
µ²º·«²© ∏°¤± ≤¤±¦¨µ ≤¨¯ ¶¯± √¬·µ²q ≤¤±¦¨µ ¨··o t||y o
tsskt p ul }uv q
≈tt ∞¶¦µ¬¥¤±² o ¬²¶o ƒ µ¨±¤±§¨½ q ¶²¯¤·¬²± ¤±§ ≤¼·²·²¬¬¦
°µ²³¨µ·¬¨¶²© ¤ ²√¨¯ ¯ ¼¦²¦²±∏ª¤·¨ ©µ²° ≤²µ°¶ ²© ≥¤©©µ²±
°¯ ¤±·k≤µ²¦∏¶¶¤·¬√∏¶ql q
¬²¦«¬°
¬²³«¼¶¦·¤ot||| otwuy
ktl }utz q
≈tu ∞¶¦µ¬¥¤±²o°¬´∏¨µ¤¶ o §¨¬±¤o ·¨¤¯ q°µ²§∏¦·¬²± ²©¤ ≤¼·²2
·²¬¬¦°µ²·¨²ª¯¼¦¤± ¶¬±ª ≤¤¯ ∏¯¶≤∏¯·∏µ¨ ²© ≥¤©©µ²± ≤²µ°¶k≤µ²2
¦∏¶¶¤·¬√∏¶ql q
¬²·¨¦«±²¯ ot||| ozv ktl }xv q
≈tv 陈 静 o王灵台 q西红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
化的疗效观察 q中成药 ot||{ ous kttl }ut q
≈tw 丹增坚措 q藏药 |味红花丸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 uss例疗效
观察 q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ot||{ ow kwl }tz q
≈tx 李志坚 o许乃贵 o何柏林等 q抵克力得及中药灯盏花素 !藏红
花在大鼠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肾炎中的影响 q中华肾脏病
杂志 ot||y otu kyl }vyv q
≈ty 凌学静 o张海石 o黄岩 q西红花对小鼠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q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ot||{ ow ktul }u{ q
#zyx#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ªqoussu
≈tz 许建中 o沈小珩 o许得盛等 q沪产西红花对 ys 例慢性疾病患
者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观察 q上海中医药杂志 ot||{ ot }vu q
≈t{ ∞¶¦µ¬¥¤±²o⁄¬¤½2∏¨µµ¤ ¬¨¶¨ o ·¨¤¯ q± √¬·µ² ¦·¬2
√¤·¬²± ²© ¤¦µ²³«¤ª¨¶ ¥¼ ¤ ²√¨¯ °µ²·¨²ª¯¼¦¤± ¶²¯¤·¨§ ©µ²°
≤²µ°¶²© ≤µ²¦∏¶≥¤·¬√∏¶q≤¤±¦¨µ¨··ot||| otww ktl }tsz q
≈t| ¥¨ o ≥∏ª¬∏µ¤ o ≠¤°¤ª∏¦«¬≥ o ·¨¤¯ q ≥¤©©µ²± ∞¬·µ¤¦·°µ¨2
√ ±¨·¶¦¨·¤¯§¨ «¼§¨2¬±§∏¦¨§±«¬¥¬·¬²± ²©²±ª2·¨µ° °µ²·¨±·¬¤·¬²±
¬±·«¨ ¤·⁄¨ ±·¤·¨ ¼µ∏¶± √¬√²q
µ¤¬± ¶¨ot||| o{xt }u{z q
≈us °µ¨ °®∏°¤µo ¥µ¤«¤° o≥∏µ¨¶« o ·¨¤¯ q±«¬¥¬·¬²± ²© ±¨²2
·²¬¬¦¬·¼ ¥¼ ≥¤©©µ²± k Χροχυσ σατιϖυσ ql ¬± ¬¦¨ q ⁄µ∏ª ≤«¨ °
ײ¬¬¦²¯ ousst ouw kwl }wut q
Στυδιεσ ον τηε Πηαρµ αχολογιχαλ Εφφεχτσ οφ Σαφφρον( Χροχυσσατιϖυσ Λ .)2Α Ρεϖιεω
⁄∞ ≠¬±ªt o «¬2ª¤±ªt o∞ «¤²2¯¬±t o • «¤²u
kt q ⁄¨ ³·q²© ≤«¨ °¬¦¤¯ ∞±ª¬±¨ µ¨¬±ªo ׶¬±ª«∏¤ ±¬√ µ¨¶¬·¼ o
¨ ¬¬±ª tsss{w o≤«¬±¤~
u q ⁄¨ ³·q²©
¬²¯²ª¬¦¤¯ ≥¦¬¨±¦¨¶¤±§
¬²·¨¦«±²¯²ª¼ o ׶¬±ª«∏¤ ±¬√ µ¨¶¬·¼ o
¨ ¬¬±ª tsss{w 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º¬±ª·«¨ ¶·∏§¬¨¶²±·«¨ ¦«¨ °¬¦¤¯ ¦²°³²±¨ ±·¶¤±§ ° §¨¬¦¬±¤¯ √¤¯∏¨ q Μετηοδ : °«¬¯²¯²ª¬¦¤¯ ° ·¨«²§q
Ρεσυλτ : ≥¤©©µ²±¬¶¤¦²±√ ±¨·¬²±¤¯ ©¨©¨ ¦·¬√¨ ° §¨¬¦¬±¨ ¬±¬°³µ²√¬±ª¥¯²²§¦¬µ¦∏¯¤·¬²± ¤±§¦∏µ¬±ª·«¨ ¥µ∏¬¶¨ q × «¨ ¤¯·¨ ²© √¨¬§¨¶±¦¨¶¬±§¬2
¦¤·¨ ·«¤·¶¤©©µ²± ³²¶¶¨¶¶¨¶¤±·¬¦¤±¦¨µ¤¦·¬√¬·¼ ¤ª¤¬±¶·¤ º¬§¨ ¶³¨¦·µ∏° ²©·∏°²µ¶o¶∏¦«¤¶¯¨ ∏®¨ °¬¤o²√¤µ¬¤± ¦¤µ¦¬±²°¤o¦²¯²± ¤§¨ ±²2
¦¤µ¦¬±²°¤oµ«¤¥§²°¼²¶¤µ¦²°¤o³¤³¬¯¯²°¤o¶´∏¤°²∏¶¦¨¯¯ ¦¤µ¦¬±²°¤o¤±§¶²©··¬¶¶∏¨ ¶¤µ¦²°¤q·«¤¶ ²¯º ¥¬²¦«¨ °¬¦¤¯ ·²¬¬¦ ©¨©¨ ¦·¶²±
¤±¬°¤¯¶q± ¤§§¬·¬²± o¶¤©©µ²±¦¤± ¥¨ ∏¶¨§·²¦∏µ¨ ¦²µ²±¤µ¼ «¨ ¤µ·§¬¶¨¤¶¨ ¤±§«¨ ³¤·¬·¬¶o¤±§·²³µ²°²·¨¬°°∏±¬·¼ qΧονχλυσιον : ≥¤©©µ²±
¬¶¤«¬ª«¯¼ √¤¯∏¤¥¯¨ ° §¨¬¦¬±¨ q ±§³µ²§∏¦¬±ª¬·¬± ¤ ¤¯µª¨ ∏´¤±·¬·¼ «¤¶¤ º¬§¨ ¤³³¯¬¦¤·¬²± ³µ²¶³¨µ¬·¼ q
[ Κεψ ωορδσ] ≥¤©©µ²±k Χροχυσσατιϖυσ ql ~ ° §¨¬¦¬±¤¯ √¤¯∏¨
≈责任编辑 方文贤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左 风 o严梅桢 o周钟鸣
k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l
≈摘要 天然产物中的成分经肠道菌群代谢处置的研究已经被许多国家学者所重视 o并成为一个受国际关注
的重要课题 ∀本文对近 us年来 o肠道菌群对中药的有效成分的代谢作用k包括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l进行了综述 o
对研究较深入的一些中药成分的代谢情况进行了总结 ∀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有效成分 ~代谢
≈中图分类号 u{x q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uls{2sxy{2sx
人体肠道内寄生有大量的微生物 o据研究人肠道中约有
tss 兆存活的细菌 o其中有 || h 以上为厌氧菌 o其中拟杆菌
族k Βαχτεριοδαχαε) ,链状细菌( Χαττεναβαχτεριυ µ ) ,消化链球菌
( Πεπτοστρεπτοχοχχυσ) ,螺菌属( Σπιριλλαχεαλl等专性厌氧菌和乳
酸菌及双歧杆菌占优势 ∀肠道菌群中有许多种药物代谢酶 o
不同种类的细菌产生不同的代谢酶 o不同的药物代谢酶又参
≈收稿日期 usst2s|2tz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v|zzs|twl
≈通 讯 作 者 电 话 }kstsl ywstwwtt2u|{t 传 真 }kstsl
ywstv||y ∞2°¤¬¯}½∏²©¨ ±ª |xzzz q¦²°
与到不同类型的药物代谢中≈t ou ∀
传统上中草药的使用 o绝大多数以方剂的形式通过口服
吸收而发挥作用 o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进入肠道之后不可避
免地与肠道菌群发生关联 o某些成分经相应细菌的作用发生
代谢转化后被吸收 o较小部分的成分则以原形物直接被吸
收 o在肝脏解毒后经胆汁排泄 o与肠道菌群接触发生结合 !裂
解等代谢转化再次被吸收 ∀体内环境中肠道菌群是完成中
药有效成分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o它的作用与肝脏差不多 ∀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处置主要是以水解和还原
反应为主 ∀目前已经发现许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被肠道菌群
代谢后 o发生转化 o产生出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 o尤
#{yx#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ªqou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