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Organ Phytomorphology of Leaveos from Rehmannia glutinosa

地黄叶片器官形态建成的研究



全 文 :地黄叶片器官形态建成的研究
薛建平t ou o王汝毅t o张爱民t o柳 俊u
kt q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生物系 o安徽 淮北 uvxsss ~
u q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林学学院 o湖北 武汉 wvsszsl
≈摘要  目的 }研究地黄叶片器官发生的形态建成 ~建立诱导地黄叶片直接再生植株和试管小地黄的最佳培
养基和培养条件 ∀方法 }从无菌脱毒苗上采取不同位置的叶片 o接种到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中 o诱导叶片直接再
生植株和试管地黄 ∀结果与结论 } ≥ n y2…„ u qs °ª#p t培养基最适合叶片再生植株 ∀  ≥ n y2…„ t qs °ª#p t n
‘„„ s qx °ª#p t培养基适合诱导试管地黄 ∀最佳培养条件是光照 tu «#§p t o光强 u sss ∗ v sss ¬¯o温度kux ? tl
ε ∀
≈关键词  地黄 ~叶片 ~再生植株 ~试管地黄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t2ssut2sw
地黄 Ρεηµ αννια γλυτινοσα q属玄参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 o为大宗常用药材之一 ∀目前 o为解决地黄
的病毒病 o人们主要利用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生产脱
毒苗 o但降低脱毒苗的生产成本已成为限制其应用
的瓶颈≈t  ∀近年来 o国内外以地黄叶片 !块根为外
植体脱分化诱导生成愈伤组织 o再分化成再生植
株≈u  ∀但这一途径往往存在变异 o因为在愈伤组织
长期培养中 o常可见到细胞的染色体组发生变化 o而
表现出遗传上的不稳定性≈v ow  ∀若利用叶片直接再
生植株 o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 o就能保持亲本的遗传
性状 o而且叶片取材方便 o来源广泛 o均一性强 ∀试
管地黄作为一种繁殖体 o易运输 !贮存 o可望取代脱
毒苗 o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o实现地黄栽培的革命性变
化 ∀为此我们开展了地黄叶片直接再生植株和试管
地黄的研究工作 o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
1 材料和方法
1 q1 材料
地黄栽培品种/ {x2x0 o采自焦作市温县农科所 o
经本院生物系郭传友鉴定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Ρ .
γλυτινοσα的新鲜块根 ∀
1 q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以  ≥为基本培养基 o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
≈收稿日期  ussu2sy2ut
≈通讯作者  ר¯ q}ksxytlv{suuux ∞2°¤¬¯}¬∏¨­³usss ƒ ¼¤«²²q
¦²° q¦±
植物激素 ov qs h的蔗糖 o用 s qz h 的琼脂固化 o³‹
x q{ ∗ y qs ∀叶片以叶背面接触培养基和以叶正面接
触培养基 o再分别作 u个处理 }一是光照培养 o温度
kux ? tl ε o光照 tu «#§p t o光强 u sss ∗ v sss ¬¯~一
是暗培养 o温度kux ? tl ε ∀
1 q3 无菌苗的获得
将田间挖取的地下块根洗净 o流水冲 u «∀在超
净工作台上 o用 zs h 酒精表面消毒 vs ≥ o然后用
tu h的双氧水和 s qt h的升汞混合液消毒 ts °¬±o
再用无菌水冲洗 x ∗ y次 ∀将带芽眼的部分切成小
块放入 tru  ≥ 基本培养基中 o于光照培养箱中培
养 otx §后可长出小植株 ∀
1 q4 苗的继代培养
待无菌苗长至 t ∗ u ¦°时 o在超净工作台上 o从
基部切下 o转至  ≥ n y2…„ s qx °ª#pt n ‘„„ s qx
°ª#pt培养基 o于光照培养箱中继代培养 ∀
1 q5 叶片直接再生植株诱导培养
当继代培养的苗长至 v ∗ w ¦°时 o从苗顶端依
次向下 o选择色浓绿 !伸展的健壮叶片 o自叶柄处完
整剪下 o背接或正接到添加了不同种类和浓度植物
激素的培养基上 o每瓶中再接一个剪成碎片的不完
整叶片作为对照 ∀然后在光照培养箱和暗培养箱中
作对照培养 ∀
1 q6 叶片试管地黄诱导培养
叶片取材同上 o背接到添加了不同种类和浓度
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 o在光照培养箱和暗培养箱中
#tu#
第 u{卷第 t期
ussv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t
¤±±∏¤µ¼ oussv
作对照培养 ∀
2 结果
2 q1 叶片直接再生植株
2 q1 q1 激素种类和浓度 将在  t培养基中继代
植株的叶片以背面接触培养基 o培养基中添加不同
种类和浓度的激素k表 tl ∀在光照条件下 o接种 z §
后 o叶龄较高的叶片边缘向叶背面卷曲 o叶柄稍有膨
大 o呈淡黄色 ~叶龄较低的叶片整个膨大 !伸展 ∀tx
§后在  x 和  { 中叶片靠叶柄基部有芽出现 o x
中叶片的叶柄处愈伤组织生长慢 o继续培养 o苗生长
良好 o每个叶片有 x ∗ y个不定芽k图 tl o而  {中叶
片随培养时间延长 o苗停止生长 o且叶柄部愈伤组织
生长旺盛 ∀us §后  t o y 中叶片近基端都开始有
芽的分化 o继续培养 ovs §后 o y 中变化不大 o而
 t叶片的远基端也开始有芽的分化 o同时叶脉中部
有 u ∗ w个彭大良好的试管地黄k图 ul ∀ux §时在
 w上叶脉个别地方有芽的分化 o且生长缓慢 ∀在
 z中 o叶片大量愈伤化 o无芽的分化 ∀剪成碎片的
叶片只在伤口处形成愈伤组织 o无不定芽的形成k图
vl ∀暗培养条件下的叶片逐渐发黄 o失绿 o只形成愈
伤组织 o无再生植株 ∀ws §后观察统计发现幼叶比
老叶容易诱导出再生植株 ∀叶片出芽率从高到低的
培养基是  {   x   t   y   w o再生小植株生
长最好的是  x培养基 ∀
在培养基中只附加 y2…„ o当 y2…„ 浓度为 u qs
°ª#pt时 o诱导效果最好 ∀v qs °ª#pt的 y2…„ 诱
导的芽比 t qs °ª#p ty2…„ 诱导的要快 ∀y2…„ 为
x qs °ª#pt时叶片无不定芽的分化 o只有大量愈伤
组织生成 o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可分化
出大量不定芽 ∀另外 o当 y2…„ 和 ‘„„ 的浓度配比
是 tsΒt o但其绝对浓度不同时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的
影响也是不同的 ∀  {中 o叶不定芽再生快 o量多 o但
继续培养后苗停止生长或畸形 o且愈伤组织生长旺
盛 ∀在  t中 o叶不定芽再生较快 o不如  {中的多 o
继续培养 o苗生长良好 o叶脉中部还分化出了不定
根 ∀
2 q1 q2 光照 在暗培养中叶片发黄 o愈伤组织生
长缓慢 o无不定芽的再生 ∀所以光照对地黄叶片不
定芽的再生是必需的 ∀
2 q1 q3 背接与正接 背接的叶片有不定芽的再
生 o而正接的均无不定芽的再生 ∀
2 q1 q4 叶片取材位置 接种时 o将叶龄较小和较
大的叶片分类培养 ∀tw §后 o老叶膨大比幼叶快 o
有卷曲现象 o叶柄处愈伤组织不如幼叶长得快 ∀vx
§后统计 o幼叶的出芽率比老叶的高 ∀另外 o剪切叶
片时 o叶柄保留得越长 o不定芽的再生就越快且多 ∀
2 q2 从叶片直接诱导试管地黄
2 q2 q1 激素种类和浓度 在  ≥ n y2…„ s qx °ª#
pt n Œ„„ s qx °ª#p t培养基中继代的植株的叶片
从叶柄处完整剪下 o背接于  t o u o v o { 上 o经
过 tx §光照培养 o各培养基上的叶柄切口处出现愈
伤化 o u o v中叶片基部已有不定根的分化 ∀vs §
后 o u o v上叶片从基部到叶脉中部之间产生大量
的试管地黄 o膨大良好 o但若继续培养 o试管地黄有
不定芽的分化 ∀  t中既有试管地黄 o又有不定芽的
分化 o每张叶片有 v ∗ w个试管地黄 o膨大良好 o但分
化较晚 ∀  {上根膨大 o但随培养时间延长 o愈伤化
严重 ∀因而试管地黄的诱导以  u培养基为宜 ∀
2 q2 q2 光照 暗培养 vx §后 o叶片上有不定根长
出 o但膨大情况不好 o呈白色 o且有较多的气生根毛 ∀
光照培养的叶片长出的不定根膨大良好 o呈淡黄色 o
有的呈淡绿色 o很少有气生根毛 ∀可见光照对叶片
直接再生试管地黄的良好发育是必要的 ∀
2 q2 q3 叶片取材位置 接种时 o将老叶和幼叶分
类培养 ∀结果 o老叶上长的试管地黄比幼叶多且快 o
这说明地黄块根的形成可能是叶片衰老的象征 ∀
图 t 叶片直接再生植株
图 u 叶脉处长出试管地黄
3 讨论
对不定根 o芽的发生 o„±±¬¨ ‹¤µ·¶¨ °¤以甘薯叶
片为材料作了细致的细胞组织观察 o发现根原基在
#uu#
第 u{卷第 t期
ussv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t
¤±±∏¤µ¼ oussv
纤维束的韧皮薄壁细胞附近形成 o指出叶片离体后 o
受伤刺激沿伤口向上 o在韧皮部中产生两种反应 }初
级反应是触发邻近受伤的细胞分裂形成愈伤 ~次级
反应是触发距伤口一般距离 o接近韧皮部中形成根
原基的薄壁细胞的分裂≈x  ∀我们在地黄的叶片不
定芽 !根的形成中也观察到了相同的现象 ∀对于不
完整叶片只形成愈伤而无不定芽 !根的形成可能是
因为伤口太多 o刺激产生的初级及应抑制了次级反
应 o所以在实验中要保留较长的叶柄 o并避免对叶片
的伤害 o保持叶片完整性 ∀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幼叶
的出芽率比老叶的高 o这与 ≥·¤°³的结果一致 }即
叶片越靠近顶端分生组织 o其出芽率越高≈y  ∀
表 t 植物激素对叶片器官形成的影响
编号
激素组合r°ª#p t
y2…„ ‘„„ Œ„„
叶片再生植株及试管地黄诱导情况
 t t qs s qt 叶脉中部有 u ∗ w个膨大的试管地黄
 u t qs s qx 根多 o膨大情况较好 o无不定芽的发生
 v t qs s qx 根较多 o膨大情况较好 o无不定芽发生
 w t qs 叶脉个别地方有芽的分化 o但分化较晚
 x u qs 每张叶片有 x ∗ y个不定芽
 y v qs 每张叶只有 u ∗ v个不定芽
 z x qs 叶片大量愈伤化 o无不定芽和根的发生
 { x qs s qx 叶脉近基端长处大量小植株 o叶柄处有大量愈伤组织
注 }培养 vs §后统计结果
图 v 碎叶多处长出愈伤组织
叶片只有通过背接才有芽的分化 o而正接无芽
的分化 o这可能是与叶片的极性有关 o而且叶背气孔
多 o容易收入水人分和养分的缘故 ∀此外光照在不
定芽 !根的发生及形态建成中有重要作用 ∀
实验还发现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再生频率不一
样 o靠柄的近基端再生能力明显高于叶顶部 o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维管束在叶片内的分布密度不
同 ∀维管束是激素在叶片内运输的主要通道 o维管
束周围的薄壁细胞较容易接触到培养基中生长调节
物质 o从而促进了此处薄壁细胞的生长 !分化 ∀基部
的维管束分布较密 o分化能力较高 ∀这也是为什么
离体叶片培养 o不定芽多是从叶脉上分化出来的原
因≈z  ∀在周根余等人对洋桔梗叶片培养的研究中
也发现完整叶片的芽发生集中在近基端 o同时还指
出 o将叶片切段诱导培养其结果与整张叶片培养结
果不符合 }切段上芽的发生却集中在远基端≈{  ∀在
地黄叶片培养中是否存在这种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
究 ∀
≈参考文献 
≈t  温学森 o李先恩 o杨世林 q地黄病毒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q中草
药 ousst ovukzl }yyu q
≈u  李明军 o张嘉宝 o刘 萍 q怀地黄离体培养再生植株及其生长
调控 q河南师范大学学报k自然科学版l ot||y ouwkwl }ys q
≈v  ‹¬µ²¶«¬∞o∞½∏·¤Š q‹¬ª«¯¼ ƒµ¨ ∏´¨ ±·„³³¨µ¤±¦¨ ²© × ·¨µ¤³¯²¬§¼¬±
• ª¨¨ ±¨ µ¤·¨§°¯ ¤±·¶o„ ˜±¬√ µ¨¶¤¯ °«¨ ±²° ±¨²± o¬± ׬¶¶∏¨ ≤∏¯·∏µ¨¶
²©  ¨¯²± q °¯ ¤±·≥¦¬¨±¦¨ ot||u o{x }us| q
≈w  许智宏 q植物生物技术 q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ot||{ q
t{y q
≈x  李小方 o汤章城 o何玉科 q不定根的形态发生与调节机制 q细
胞生物学杂志 ousst ouvkvl }tvs q
≈y  ≥·¤°³  „ o ≤²¯¥¼ ≥  q Œ°³µ²√ §¨ ≥«²²·’µª¤±²ª¨ ±¨ ¶¬¶©µ²°
¨¤√ ¶¨²© Šµ¤³¨ q „ ° µ¨≥²¦‹²µ·≥¦¬ot||s ottxkyl }tsv{ q
≈z  ‘¨ ¥µ¤ ‘o≥·∏¶«±²©© ≥ o Ž¤µ·«¤ ŽŽq ⁄¬µ¨¦·≥«²²·• ª¨¨ ±¨ µ¤·¬²±
©µ²° ≥·µ¤º¥¨µµ¼ ¨¤© ⁄¬¶®¶q ²∏µ±¤¯ „ ° µ¨¬¦¤± ‹²µ·≥¦¬¨±¦¨ o
t|{| ottw }tstw q
≈{  周根余 o沈光华 o程 磊 q洋桔梗叶片培养中的全息现象 q植物
生理学通讯 ousss ovykvl }utu q
#vu#
第 u{卷第 t期
ussv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t
¤±±∏¤µ¼ oussv
Στυδιεσ ον Οργαν Πηψτοµ ορπηολογψ οφ Λεαϖεοσφροµ Ρεηµαννια γλυτινοσα
÷ ˜∞ ¬¤±2³¬±ªt ou o • „‘Š • ∏2¼¬t o ‹ „‘Š „¬2°¬±t o¬∏∏±u
kt q⁄¨ ³¤µ·° ±¨·²© …¬²¯²ª¼ o ‹∏¤¬¥¨¬≤²¤¯ Œ±§∏¶·µ¼ × ¤¨¦«¨µ. ¶≤²¯¯¨ ª¨ o‹∏¤¥¨¬ uvxsss o „±«∏¬o≤«¬±¤~
u q≤²¯¯¨ ª¨ ²© ‹²µ·¬¦∏¯·∏µ¨ ¤±§ƒ²µ¨¶·µ¼ o ‹∏¤½«²±ª „ªµ¬¦∏¯·∏µ¤¯ ˜±¬√ µ¨¶¬·¼ o • ∏«¤± wvsszs o ‹∏¥¨¬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³·«¨ ©¬··¨¶·° §¨¬∏° ¤±§²³·¬°∏° ¦²±§¬·¬²± ©²µ¯ ¤¨√ ¶¨©µ²° Ρεηµ αννια γλυτινοσα·²©²µ° µ¨2
ª¨ ±¨ µ¤·¨§³¯¤±·¯¨·¶§¬µ¨¦·¯¼ ¤±§·²¬±§∏¦¨ °¬¦µ²·∏¥¨µ¶q Μετηοδ : ¨¤√ ¶¨²©§¬©©¨ µ¨±·³«¤¶¨¶²¥·¤¬±¨ §©µ²° ·«¨ √¬µ∏¶2©µ¨¨³¯¤±·¯¨·¶º µ¨¨
¬±¦∏¥¤·¨§¬±¶²°¨®¬±§¶²© ° §¨¬¤²±·«¨ ¥¤¦®¶¬§¨ qΡεσυλτ ανδ Χονχλυσιον : × «¨ ©¬··¨¶·° §¨¬∏° ©²µ·«¨ ©²µ°¤·¬²± ²©µ¨ª¨ ±¨ µ¤·¨§³¯¤±·2
¯¨ ·º¤¶  ≥ n y2…„ u qs °ª#p t ¤±§·«¨ ©¬··¨¶·° §¨¬∏° ©²µ·«¨ ¬±§∏¦·¬²± ²© °¬¦µ²·∏¥¨µº¤¶  ≥ n y2…„ t qs °ª#p t n ‘„„ s qx °ª
#p t q × «¨ ²³·¬°∏° ¬±¦∏¥¤·¬²± ·¨°³¨µ¤∏¨ º¤¶ux ε ¤±§·«¨ ¬¯ª«·¯ ±¨ª·« º¤¶ku sss ∗ v sss ¬¯ltu «#§p t q
[ Κεψ ωορδσ] Ρεηµ αννια γλυτινοσα ~¯¨ ¤©~µ¨ª¨ ±¨ µ¤·¨§³¯¤±·¯¨·~·∏¥¨µ²∏¶µ²²·
≈责任编辑 袁桂京 
应用木霉制剂防治几种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
丁万隆 o程惠珍 o陈 君
k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o北京 tsss|wl
≈摘要  目的 }应用木霉制剂防治几种药用植物病害 ∀方法 }木霉菌对药用植物病原菌室内抑菌效果及木霉
制剂温室和田间防治试验 ∀结果 }拮抗作用测定中 o木霉菌对黄芪根腐病菌 !北沙参菌核病菌 !西洋参立枯病菌 !丹
参根腐病菌及款冬花菌核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温室盆栽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o木霉制剂对北沙参菌核病
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v qy h和 zu qx h ~对黄芪根腐病菌和西洋参立枯病菌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s h和 ys h ∀
结论 }木霉制剂防治上述病害的田间施用量以 ts ª#°p u为宜 o可以替代多菌灵等常用农药 ∀应用木霉制剂防治药
用植物病害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技术保证 ∀
≈关键词  木霉制剂 ~拮抗作用 ~药用植物病害 ~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t2ssuw2sw
黄芪 Αστραγαλυσ µε µ βραναχευσ kƒ¬¶¦«ql …ª¨ q
和北沙参 Γλεηνια λιττοραλισ ƒµq≥¦«°¬§· ¬¨ ¬´ q均
是常用大宗中药材 o随着它们的大面积栽培 o病害问
题也日益突出 ∀西洋参 Παναξ θυινθυεφολιυ µ q是
名贵药材 o我国已大面积种植 o病害是栽培过程中的
主要障碍≈t  ∀黄芪根腐病 !北沙参菌核病及西洋参
立枯病分别是其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o各栽培区均有
发生 o一般发病率为 ts h ∗ vs h o目前依靠栽培管
≈收稿日期  ussu2sy2us
≈通讯作者  ר¯ }kstslyu{||zwx ƒ¤¬}kstslyu{|yvtv ∞2
°¤¬¯}§º ²¯±ªƒ uyv q±¨ ·
理及化学农药防治 o造成的产品污染问题已为人们
所重视 ∀
用木霉制剂防治植物病害具有对人畜无毒 !产
品无农药残留 !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以往国外发表
了不少关于用木霉属 Τριχηοδερµ α真菌防治植物病
害的研究报道 o如有人用木霉防治松苗猝倒病及草
莓立枯病≈u ov  ∀国内丁万隆等用木霉制剂防治西洋
参立枯病≈w  o李良做了哈茨木霉 Τ . ηαρζιανυ µ 防
治茉莉白绢病≈x  o邢云章等用绿色木霉 Τ . ϖιριδε
防治人参根腐病≈y  o周新根等人用木霉辅以有机添
加物防治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z 均取得显著效果 ∀
木霉防治其他药用植物病害研究未见报道 ∀
#wu#
第 u{卷第 t期
ussv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t
¤±±∏¤µ¼ 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