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莨菪中4种生物碱含量与海拔关系的研究



全 文 :#研究简报#
山莨菪中 w种生物碱含量与海拔关系的研究
王 环 o沈建伟 o张晓峰
k中国科学院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o青海 西宁 {tssstl
山莨菪 Ανισοδυσ τανγυτιχυσk ¤¬¬° ql°¤¶¦«¨µ
系茄科植物≈t  o俗称樟柳参 o藏医音译唐冲那保 o山
莨菪作为传统的藏药 o具有麻醉 !解痉 !镇痛 !镇静 !
解磷中毒等多种功效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托烷类生
物碱≈u  o如东莨菪碱k¶¦²³²¯¤°¬±¨ l !山莨菪碱k¤±¬¶²2
§¤°¬±¨ l !阿托品k¤·µ²³¬±¨ l !樟柳碱k¤±¬¶²§¬±¨ l等 ∀
研究 w种托烷类生物碱含量随海拔的变化 o对控制
药用植物原料的质量 !开发药用植物资源和生物资
源可持续利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对此进
行了研究 ∀
1 试验部分
1 q1 材料 山莨菪分别采自青海省海北洲 !青海湖
和化隆 o各地方采样量均不少于 x ®ª∀
1 q2 生物碱的提取 将地上与地下部分分开 o晾
干 o用铡刀切碎 o随机取少量样品 o粉碎成细粉 o分别
称取一定量的山莨菪细粉 o加 t qx °氨水湿润 o加
ux °氯仿 o密封 o放置过夜 o期间振摇几次 o用脱脂
棉过滤 o量取续滤液 ts °o水浴蒸干氯仿 o残渣加
s qux °²¯#p t ‹u≥’w定容至 ts °o临用前过滤 o取
续滤液备用 ∀
1 q3 仪器及实验条件 仪器 ‹° ttss高效液相色
谱仪 ∀色谱条件 Žµ²°¤¶¬¯ ≤t{ ’⁄≥色谱柱kw qy °°
≅ txs °° ox Λ°l o以甲醇2水kuxΒzx o水中含 us
°°²¯#pt醋酸钠 !s qsu h三乙胺 !s qv h四氢呋喃 !
用冰醋酸调 ³‹ y qs左右l为流动相 o流速为 t qs °
#°¬±p t o检测波长为 utx ±° o参考波长为 uwx ±° ∀
2 结果与分析
w种生物碱随海拔的变化见表 t !表 u和表 v ∀
由表 t和表 u可知 o地上部分中 o樟柳碱和东莨
菪碱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山莨菪碱和阿托
品则呈抛物线变化 o中间低 o两头高 ∀地下部分中樟
柳碱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东莨菪碱 !山莨菪碱
和阿托品则呈抛物线变化 o前二者的含量是中间高 !
≈收稿日期  usst2sx2u|
表 t 不同海拔山莨菪植物
地上部分 w种生物碱含量k ν € ul h
海拔r° 樟柳碱 东莨菪碱 山莨菪碱 阿托品 总量
u {ss s qsus s qsts s qsv{ s qsxx s qtuw
v tss s qsxt s qst{ s qstz s qsss s qs{y
v uss s qvxs s qsy{ s qsy{ s qsvz s qxuv
表 u 不同海拔山莨菪植物
地下部分 w种生物碱含量k ν € ul h
海拔r° 樟柳碱 东莨菪碱 山莨菪碱 阿托品 总量
u {ss s qsux s qss| s qsv{ s qvyu s qwvw
v tss s qxzy s quxz s quwv s qs{{ t qtyw
v uss s q|ss s qtuu s qs|xs s qvtt t qwu{
表 v 不同海拔山莨菪植物中 w种生物碱含量k ν € ul h
海拔r° 樟柳碱 东莨菪碱 山莨菪碱 阿托品 总量
u {ss s qswy s qst| s qsyz s qwtz s qxx{
v tss s qyuz s quxz s quys s qs{{ t quxs
v uss t quxs s qt|s s qtyv s qvw{ t q|xt
两边低 o后者含量变化与地上部分类似 ∀由表 v可
知 }樟柳碱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特别明显 o在 v uss
°时是u{ss °的几十倍 ~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在
v tss °时最高 o而阿托品在 u {ss °时和 v uss °
相差不大 o在 v tss °时含量最低 ~w种生物碱总含
量基本上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
3 小结
3 q1 研究结果表明 ow种生物碱的积累与海拔密切
相关 ∀海拔越高 o樟柳碱和总生物碱含量积累越多 o
若是需要樟柳碱或上述 w种生物碱 o最好采集海拔
在 v uss °以上地区的山莨菪 ~若需要的是东莨菪
或山莨菪碱 o则应采集海拔在 v tss °左右的山莨
菪植物 ~若起药效是阿托品 o则可采集海拔在 u {ss
°左右或 v uss °以上地区的山莨菪药材 ∀这样 o
可以避免乱砍乱伐 o并且可以根据需要 o有意识的在
某些地区种植山莨菪药材 o这对于山莨菪生药药材
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
3 q2 已有文献将平原和高原地区上的山莨菪植物
#txt#
第 uz卷第 u期
ussu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u
ƒ ¥¨qoussu
中的两种生物碱山莨菪碱和莨菪碱k阿托品l含量进
行了比较 o得出高原上生物碱含量高于平原 ∀本文
则进一步研究了高原上的山莨菪植物体中 w种生物
碱含量与海拔的关系 ∀
≈参考文献 
≈t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q藏药志 q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
社 ot||t qtwu q
≈u  北京医学院 o北京中医学院 q中草药成分化学 qt|{v qttz q
≈责任编辑 王康正 
栽培和野生秦艽及麻花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
刘丽莎t o张西玲t o黄晓萍u
kt q甘肃中医学院 生物教研室 o甘肃 兰州 zvssss ~u q甘肃省药品检验所 o甘肃 兰州 zvssssl
中药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 Γεντιανα µ αχρο2
πηψλλα °¤¯¯q麻花艽 Š ±¨·¬¤± ¶·µ¤°¬±¨ ¤ ¤¬¬° q粗茎
秦艽 Γ . χρασσιχαυλισ ⁄∏·«¬¨ εξ …∏µ®∀或小秦艽 Γ .
δαηυριχα ƒ¬¶¦«的干燥根 ∀能祛风湿 o清湿热 o止痹
痛 o用于风湿痹痛 o筋脉拘挛 o骨节酸痛 o日哺潮热 o
小儿疳积发热等≈t  ∀秦艽主产于陕西 o甘肃 o东北 o
内蒙古 o四川等地 o其中以甘肃产量最高 o质量最
好≈u  ∀近年来 o由于用药需求量猛增 o过度采挖 o致
使野生秦艽资源临近濒危状态 o被列为国家三级重
点保护的野生药材≈v  ∀因此 o大量繁殖和引种栽
培 o变野生为家种来扩大秦艽资源已成为一个急需
解决的问题 ∀为此 o我们用 ‹°≤ 法对栽培和野生
秦艽及麻花艽的主要化学成分龙胆苦苷进行了含量
测定 o为开发利用秦艽资源 o确保引种栽培的品质 o
提供了科学依据 ∀
1 仪器与试药
≥°2{{ss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2uss型检测器 ~
≥°2wwss型数据处理器k美国光谱物理公司l ∀
龙胆苦苷对照品k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提供l ∀野生秦艽 v ∗ x年生 o采自甘肃省天祝县 ~野
生麻花艽 v ∗ x年生 o由甘肃省庆阳西峰制药厂郑建
峰工程师提供 ~栽培秦艽 !麻花艽 u年生 o采自甘肃
省榆中县和平乡 o均采于 usss年 ts月 o并经甘肃中
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张西玲副教授鉴定 ∀甲醇为
色谱纯 o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o重蒸水 ∀
2 方法与结果
2 q1 ‹°≤ 条件 色谱柱 ≠ • Š2Š{kw qy °° ≅ uxs
°° otsΛ° o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l ~流
≈收稿日期  usst2s|2ts
≈作者通讯  电话 }ks|vtlv|sxxts
动相甲醇2水ktΒwl ~流速 t qu °#°¬±p t ~检测波长
uxw ±° ~柱温室温 ~进样量 ts ˏ~理论塔板数按龙
胆苦苷计算应不低于 u sss ∀
2 q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
品适量 o加甲醇制成每 t °含 s qx °ª的溶液 ~即
为对照品液 ∀
2 q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栽培和野生秦艽及麻
花艽研成细粉 o过 v号筛 o精密称取细粉各约 s qx ªo
加甲醇 us °o加热回流 vs °¬±o放冷 o过滤 o滤液减
压回收至干 o残渣用适量甲醇溶解 o过滤 o移至 xs
°量瓶中 o加甲醇至刻度 o摇匀 o精密量取 t °o
置 x °量瓶中 o加甲醇至刻度 o摇匀 o即为供试品
液 ∀
2 q4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t ou o
w oy o{ ots ˏo按上述色谱条件中测定峰的面积 o以
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 o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
曲线 o得回归方程 Ψ € t .vt| ≅ tsv Ξ p s .xvy , ρ €
s q|||t o龙胆苦苷进样量在 s qxu ∗ x qu Λª内峰面积
积分值与浓度成线性关系 ∀
2 q5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ts ˏo连
续进样 x次 o得 • ≥⁄€ t quv h ∀
2 q6 稳定性实验 取龙胆苦苷对照品溶液 o分别于
配制后 t ou ov ow oy otu «进行测定 o结果表明 }tu «
内基本稳定 ∀
2 q7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栽培
和野生秦艽及麻花艽供试品溶液各 ts ˏo分别进
样测定 ∀用外标法计算样品中龙胆苦苷的百分含
量 ∀测定结果见图 t o表 t ∀
3 结论
龙胆苦苷是中药秦艽所含的主要成分 o含量高
#uxt#
第 uz卷第 u期
ussu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u
ƒ ¥¨qou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