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Immunoregulating Effect of Monkshood Root and Peony Root Used Singly and in Combination

川乌与白芍配伍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探



全 文 :±¨ ³«µ²³¤·«¼ o º«¬¦«¬¶³µ²¥¤¥¯¼ §∏¨ ·²·«¨ ©¨©¨ ¦·¶²©§¬∏µ¨·¬¦³µ²³¨µ·¼ o¬°°∏±¬·¼ ±¨«¤±¦¨ ° ±¨·¤±§¥¯²²§¶·¤¶¬¶¤°¨¯¬²µ¤·¬²±q
[ Κεψ ωορδσ] ≠¬¶«¨ ± ¬´±ª~¦¤·¬²±¬¦¥²√¬±¨ ¶¨µ∏° ¤¯¥∏°¬±~ °¨°¥µ¤±²∏¶±¨ ³«µ²³¤·«¼
≈责任编辑 方文贤 
川乌与白芍配伍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探
秦 林 o张少华 o李晓丽
k山东中医药大学 o山东 济南 uxsstw l
≈摘要  目的 }研究川乌配伍白芍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检测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k⁄× ‹l !大鼠免疫变态反应
性炎症 !单核巨噬细胞k  5l吞噬功能和特异性抗体生成等 ∀结果与结论 }在本文实验条件下 o乌芍配伍对细胞免疫
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 o既可显著抑制正常和免疫增高小鼠 ⁄× ‹ o明显抑制大鼠佐剂继发性关节炎 o又能明显提高免
疫低下的小鼠  5 吞噬功能 ∀与之相比 o各单味药的调节作用较弱 ∀根据风湿痹证免疫调节紊乱的病理机理 o本文
结果可能是临床应用乌芍配伍治疗风湿痹证的重要机制之一 ∀
≈关键词  配伍 ~川乌 ~白芍 ~免疫调节
≈中图分类号  • u{x qt ~ • u{x q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ulsz2sxwt2sv
川乌与白芍k以下简称乌芍l是中医治疗风湿痹
证的常用传统药对 o也是现代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类
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常用配伍药对≈t  ∀笔者在研
究了二药配伍能增强镇痛抗炎作用以及增强抑制免
疫变态反应性炎症k大鼠佐剂性关节炎l的基础
上≈u ov  o又进一步探讨了乌芍配伍前后 o对机体免疫
功能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
1 q1 药材 川乌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
k Αχονιτυ µ χαρµιχηαελι ⁄¨ ¥¬ql的块根 o白芍为毛茛
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芍k Παεονια λαχτιφλορα °¤¯ l¯的
根 ∀二药均购自济南市中药饮片厂 o由本校中药鉴
定教研室石俊英教授鉴定 ∀
1 q2 药物制备
1 q2 q1 川乌 !白芍 !乌芍 tΒt以及乌芍 tΒu水煎液
制备见参考文献≈u  ∀
1 q2 q2 环磷酰胺k≤¼¦¯²³«²¶³«¤°¬§¨ o≤¼¦l }上海华
联制药有限公司 o生产批号 |zsxst ~u ow2二硝基氟苯
k⁄‘ƒ…l o上海金山县六塔化工厂 o生产批号 }
≈收稿日期  usst2tt2vs
≈通讯作者  电话 }ksxvtluytvu{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kv|yzs{y{l
{xsyst o临用时用丙酮Β麻油ktΒtl混合溶媒配制成
ts ª#2t ⁄‘ƒ…溶液 ∀刚果红 o北京化工厂 o生产批
号 }zss{s| o临用时以生理盐水配制成 t h溶液 ∀
1 q3 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 t{ ∗ uuªoα ⎯ 各半 o购自山东省
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 ∀
2 方法和结果
2 q1 对 u ow2二硝基氟苯k⁄‘ƒ…l所致小鼠迟发型
超敏反应k⁄× ‹l的影响
2 q1 q1 对正常小鼠 ⁄× ‹ 的影响 取小鼠 ys只 o随
机分为 y组 }≠ ‘≥组 ~ ≤¼¦组 ~≈ 川乌组 ~…白芍
组 ~ 乌芍 tΒt组 ~¡乌芍 tΒu组 ∀实验当天 o参照
≤²µ¶¬±¬法≈w 稍加改良 o于每鼠腹部去毛处涂抹 ts ª#
pt⁄‘ƒ… xs ˏ致敏 o次日同法强化 t次 ∀致敏当
天各组小鼠分别¬ªo灌胃量 s qu °#kus ªlp t o正常
对照组给等容量生理盐水 o连续给药 x §∀ ≤¼¦组于
致敏当天k§tl和第 v天k§vl o各¬³≤¼¦tss °ª#®ªp t
t次 ∀第 y 天 o每鼠右耳廓内外两侧面均匀涂抹
⁄‘ƒ… ts ˏ攻击 ouw «后脱颈椎处死 o用直径 {
°°打孔器打下左右耳廓同部位耳片 o称重 ∀以左
右耳片重量之差k°ªl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值 ∀结果
以方差分析 τ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k见表 tl ∀
#twx#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oussu
表 t 乌芍配伍前后对正常小鼠 ⁄× ‹ 的影响k ξ ? σl
组别 ν
剂量
rª#®ªp t
⁄× ‹
r°ª
肿胀率
r h
抑制率
r h
‘≥组 ts 等容量 tu qx ? v q| tst qv{
≤¼¦组 { s qt { qv ? v qs tl {t qut vv qys
川乌组 | us tu q{ ? w q{ tsz qyx
白芍组 | us tt qt ? v qw {y qtt tt qus
乌芍ktΒtl组 | us { qt ? w q{ tl yu q|| vx qus
乌芍ktΒul组 ts us ts q{ ? v qw z| qwt tv qys
注 } ≠ 剂量kus ª#®ªp tl为药物水煎液中川乌或相当于川乌的
含量k下表同l 与 ‘≥组比较tl Π s qsx
结果表明 o在本文实验条件下 o各单味药组对正
常模型的影响不明显 o与之相比 o乌芍ktΒtl配伍组
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o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
2 q1 q2 对 ≤¼¦诱导小鼠 ⁄× ‹ 升高模型的影响 取
小鼠 ys只 o随机分为 y 组 }≠ ‘≥ 组 ~ ≤¼¦¬³n ‘≥
组 ~≈ ≤¼¦¬³n川乌组 ~…≤¼¦¬³n白芍组 ~  ≤¼¦¬³n
乌芍 tΒt组 ~¡≤¼¦¬³n乌芍 tΒu组 ∀参照文献≈x o
y  o于致敏前 v §k p v §l ot次¬³≤¼¦uxs °ª#®ªp t诱
导 ⁄× ‹ 升高模型 ∀实验当天 o各组均按实验 2 q1 q1
方法致敏 o并同时分别给各组小鼠¬ªo灌胃量为 s qu
°#kus ªlp t或等量生理盐水 o连续给药 x §∀第 y
天按实验 2 q1 q1 方法攻击并处理k见表 ul ∀
表 u 乌芍配伍前后对 ≤¼¦诱导小鼠
⁄× ‹ 升高模型的影响 k ξ ? σl
组别 ν
剂量
rª#®ªp t
⁄× ‹
r°ª
肿胀率
r h
‘≥组 ts 等容量 tv qt ? x qw tsz qv{
⁄× ‹ 升高模型
≤¼¦¬³n ‘≥组 { 等容量 uw q| ? w q|ul uu{ q{y
≤¼¦¬³n川乌组 | us uu os ? y qsul uss qss
≤¼¦¬³n白芍组 | us ty qv ? y qtvl tv| qyz
≤¼¦¬³n乌芍ktΒtl组 | us ty qz ? t qzvl twt qtz
≤¼¦¬³n乌芍ktΒul组 ts us tx qv ? u qwvl tvy qyt
注 }与‘≥组比较 ul Π s qst 与 ≤¼¦¬³n ‘≥组比较 vl Π
s qsx
结果表明 o≤¼¦升高模型生理盐水组明显高于
正常对照组k Π s qstl o说明造模成功 ∀白芍组以
及各配伍组均可明显抑制升高模型的 ⁄× ‹ o与升高
模型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 ∀
2 q2 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k  5l吞噬功能的影响
2 q2 q1 正常小鼠 参照文献≈z ∗ | 所报道的方法 ∀
取正常健康小鼠 xs只 o随机分为 x组 }≠ ‘≥组 ~
川乌组 ~≈ 白芍组 ~…乌芍 tΒt组 ~ 乌芍 tΒu组 ∀
每天等容量¬ªt次 o连续 z §∀于末次给药 t «后 o用
肝素处理过的定量毛细血管 o从小鼠眶后静脉丛取
血 ws ˏo立即放入 w °蒸馏水中 o使血标本完全
溶血作为空白对照管 o随即从小鼠尾静脉注入刚果
红溶液 s qt °#kts ªlp t o至注射后 vs ¶o同上法取
血 ws ˏo放入 w °蒸馏水中 o使其完全溶血作为
实验管 ∀然后用 zut型分光光度计 o在 xts ±°波长
下以空白对照管调吸光度 / s0点 o测试实验管吸光
度 o计算血清刚果红含量k°ªh l o根据含量多少说
明  y 吞噬功能强弱 o即含量少 o说明吞噬力强 ~反
之 o为吞噬力弱k见表 vlk刚果红标准曲线 o以回归
方程计算得出 Ψ € u .ywzz Ξ p s .ssu , ρ€ s q|||{l ∀
结果表明 o在本文实验条件下 o各给药组对正常
小鼠单核  5 的吞噬功能均无明显的影响作用 ∀川
乌组略呈抑制趋势 o与白芍配伍后则可对抗其抑制
而略呈提高趋势 o配伍前后有显著差异 ∀
表 v 乌芍配伍前后对正常小鼠单核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k ξ ? σ, ν € tsl
组别 给药量rª#®ªp t 血清刚果红含量r°ªh
‘≥组 等容量 t quz| ? s quxw
川乌组 us t qv|s ? s qtzu
白芍组 us t quzt ? s quuu
乌芍ktΒtl组 us t qt|t ? s qtwvwl
乌芍ktΒul组 us t quuv ? s qty|wl
注 }与川乌组比较 w) Π s qsx
2 q2 q2 免疫低下模型小鼠 参照 ¤µ¦«¤¯ qŠ≈ts 和
刘进学等≈y 方法加以改良 o把小鼠随机分为 y组 }≠
‘≥组 ~ ≤¼¦n ‘≥组 ~≈ ≤¼¦n川乌组 ~…≤¼¦ n白
芍组 ~  ≤¼¦n乌芍 tΒt组 ~¡≤¼¦ n乌芍 tΒu 组 ∀
给药连续 x §期间 o分别于第 t §ov §ox §o¬³ ≤¼¦zs
°ª#®ªp t o造成免疫低下模型 ∀仍然按照上述方法
进行实验检测k见表 wl ∀
表 w 乌芍配伍前后对免疫低下小鼠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ξ ? σ, ν € tsl
组别 给药量rª#®ªp t 血清刚果红含量r°ªh
‘≥组 等容量 t qtvy ? s quxz
≤¼¦n ‘≥组 同上 t qxsz ? s quxwul
≤¼¦n川乌组 us t qv|x ? s qt{ytl
≤¼¦n白芍组 us t qwws ? s qtyzul
≤¼¦n乌芍ktΒtl us t qvtv ? s qt{v
≤¼¦n乌芍ktΒul us t qvt| ? s qt{x
注 }与 ‘≥组比较 tl Π s .sx u) Π s qst
结果表明 }对于免疫低下小鼠单核  5 的吞噬
功能 o各单味药没有明显提高作用 o与正常 ‘≥组有
显著差异 ~配伍组则能提高低下的吞噬功能 o并使之
#uwx#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oussu
恢复至正常 ‘≥组水平 ∀
2 q3 对小鼠血清溶血素k抗鸡红细胞抗体l生成的
影响
参照文献报道的方法≈tt  o取正常健康小鼠随
机分为 x组 }≠ ‘≥组 ~ 川乌组 ~≈ 白芍组 ~…乌芍
tΒt组 ~ 乌芍 tΒu组 ∀于免疫刺激当天开始给药 o
连续给药 z §o于末次给药 t «后眶静脉取血 o离心 o
取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 tss倍 o取上述血清 t °与
x h鸡红细胞混悬液 s qx °混合 o在 s ε 冰箱中加
ts h补体 s qx °ovz ε 恒温箱中保温 vs °¬±o在 s
ε 冰箱中终止反应 o离心 o取上清液于 zut分光光度
计 xws ±°处比色 o另设不加血清的空白管作对照 ∀
实验重复两遍 ∀
结果表明 }在本文实验条件下 o乌芍配伍前后对
溶血素的生成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其中 o单味药的
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略有出入 o分析原因可能与给
药剂量有关 ∀乌芍配伍后也未出现明显的变化k表
略l ∀
3 讨论和小结
3 q1 类风湿性关节炎k风湿痹证l等慢性炎症的发
病机制与机体免疫调节紊乱密切相关 ∀对此若单独
应用抗炎药 !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药 o疗效均欠佳 o
长期应用还可能加重病情 o延长病程 ∀因此 o学者们
提出 }寻找/抗炎免疫调节药0 o是抗炎药理的重要发
展方向之一≈tu  ∀现代医学逐渐重视免疫应答中的
各种调节关系 o尤其是 us世纪 {s年代的研究更加
深入≈tv  ∀但是 o深入阐明免疫应答的各种调节规
律 o仍是今后的努力方向≈tw  ∀抗炎免疫调节药物的
研究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o尤其是能根治疾病且不
良反应较小的药物k包括生物调节剂 l的研制 o仍然
任重道远≈tx  ∀中药的多重生物活性以及药物配伍 o
在治疗免疫功能紊乱疾病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其
机理在于调整阴阳寒热 o疏通气血经络≈t  ∀笔者实
验研究初步发现 o寒热配伍的代表药对 ) ) ) 乌芍配
伍 o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较为显著 ∀
3 q2 本文从小鼠 ⁄× ‹ !单核  5 吞噬功能和特异
性抗体生成等方面 o对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的免疫
药理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合笔者以往对大鼠免
疫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实验结果≈v  o发现乌芍配伍后
对正常和免疫增高小鼠 ⁄× ‹ o以及对大鼠佐剂继发
性损害 o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对正常和免疫低下
的小鼠  5 吞噬功能 o却表现为配伍后能提高免疫
低下小鼠单核  5 吞噬功能 ∀研究提示 o在本文剂
量条件下 o乌芍配伍对细胞免疫有较为明显的抑制
和促进双向作用 o而各单味药的作用则略弱一些 ∀
3 q3 近来徐叔云等报道 o白芍中的白芍总苷有抗炎
免疫调节作用≈tu  ∀笔者的药化分析实验发现 o乌芍
配伍后芍药苷含量明显增加k正在整理当中l o这可
能是乌芍配伍后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略强于单味药的
依据之一 ∀笔者将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深入探讨
寒热配伍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
≈参考文献 
≈t  秦 林 o彭 欣 q论寒热配伍在痹证治疗中的意义 q中国中药
杂志 ot||| ouwkul }ttu q
≈u  秦 林 o彭 欣 o李晓丽 o等 q川乌配伍白芍对实验性疼痛的影
响 q中国中药杂志 ot||| ouw ktsl }yu| q
≈v  薛 玲 o张惠云 o秦 林 o等 q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对大鼠佐剂
关节炎的影响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s ouxkvl }tzx q
≈w  ≤²µ¶¬±¬„ ≤ o …¨ ¯¯∏¦¦¬≥ …o≤²¶·¤  Š o¨·¤¯ q „ ¶¬°³¯¨  ·¨«²§²©
∞√¤¯∏¤·¬±ª ⁄¨ ¤¯¼ §¨ ×¼³¨ ‹¼³¨ µ¶¨±¶¬·¬√¬·¼ ¬± ¬¦¨ q Œ°°∏±²¯ q
 ·¨«²§¶ot|z| ovskwl }t|x q
≈x  李小玉 o童乐民 o金筠芳 o等 q氧代赖氨酸对免疫反应的增强作
用 q中国药理学报 ot|{z o{kul }tzv q
≈y  刘进学 o袁盛榕 o詹元红 o等 q棕褐沙林蚁水提物对小鼠迟发性
超敏反应的影响 q中国药学杂志 ot||y ovtkttl }yx{ q
≈z  严宣左 o赵 琳 o杨燕玲 q小鼠刚果红吞噬实验方法的研究 q北
京中医学院学报 ot|{u oktl }ws q
≈{  黄文玉 o李 萍 q小鼠刚果红吞噬试验观察 q山东中医学院学
报 ot|{y otsk专辑l }z{ q
≈|  毛 良 o顾文聪 o范钰芬 q针灸对家兔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机能
的影响 q上海中医药杂志 ot|yx okwl }vv
≈ts  ¤µ¦«¤¯ Š o ¬¯²± Š o‹∏µ·µ¨¯…q ·¨¤¯ q׬·µ¤·¬²±¤±§≤¬µ¦∏¯¤·¬²±
²© ≤¨¯ ¶¯  §¨¬¤·¬±ª ⁄¨ ¤¯¼ §¨ ×¼³¨ ‹¼³¨ µ¶¨±¶¬·¬√¬·¼¬± ‘²µ°¤¯ ¤±§
≤¼¦¯²³«²¶³«¤°¬§¨ ×µ¨¤·¨§ ¬¦¨ ⁄∏µ¬±ª • ¶¨³²±¶¨ ·² ≥«¨ ³¨ • §¨
…¯ ²²§ ≤¨¯ ¶¯qŒ°°∏±²¬²ª¼ ot|z{ ovxkwl }|{t q
≈tt  李仪奎 q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q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o
t||t qtx| q
≈tu  徐叔云 o魏 伟 o梁君山 q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现状 q药学
进展 ot||u otukul }yx q
≈tv  龙振洲 q医学免疫学 q第二版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 o
x q
≈tw  吴敏毓 o刘恭植 q医学免疫学 q第三版 q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出版社 ot||| qy q
≈tx  徐叔云 o丁长海 q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q中国临床药
理学杂志 ot||z otv kwl }uv{ q
#vwx#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oussu
Στυδιεσ ον Ιµ µ υνορεγυλατινγ Εφφεχτ οφ Μονκσηοοδ Ροοτ ανδ
Πεονψ Ροοτ Υσεδ Σινγλψ ανδ ιν Χοµ βινατιον
±Œ‘¬±o«„‘Š ≥«¤²2«∏¤oŒ ÷¬¤²2¯¬
k≥«¤±§²±ª ˜±¬√ µ¨¶¬·¼ ²© × ≤  o¬±¤± uxsstw o≥«¤±§²±ª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ª¤·¨ ·«¨ ¤¥¬µµ¬·¤·¬²± ¤±§¤±·¬¬±©¯¤°°¤·¬²± ©¨©¨ ¦·¶²© ²±®¶«²²§ • ²²·¤±§ ° ²¨±¼ • ²²·∏¶¨§
¶¬±ª¯¼ ¤±§¬± ¦²°¥¬±¤·¬²±o¤±§·²©¬±§·«¨ ±¨«¤±¦¨§ ©¨©¨ ¦·¶²©·«¨ ·º²§µ∏ª¶∏¶¨§¬±¦²°¥¬±¤·¬²±~ײ²¥¶¨µ√¨·«¨ ©¨©¨ ¦·²© ²±®¶«²²§
• ²²·¤±§° ²¨±¼ • ²²·∏¶¨§¶¬±ª¯¼ ¤±§¬± ¦²°¥¬±¤·¬²± ¥¼ ¶·∏§¬±ª·«¨ ¬°°∏±²µ¨ª∏¯¤·¬²± ©∏±¦·¬²± ¬± ¬¨³¨µ¬° ±¨·¤¯ ¤±¬°¤¯¶q Μετηοδ :
× «¨ µ¨¶³²±¶¨ ²© §¨ ¤¯¼¨ §·¼³¨ «¼³¨µ¶¨±¶¬·¬√¬·¼¬± °¬¦¨ o·«¨ ³«¤ª²¦¼·²¶¬¶²©¤¥§²°¬±¤¯ °¤¦µ²³«¤ª¨¶¬± °¬¦¨ o¤±§·«¨ ³µ²§∏¦·¬²± ²©¶³¨ 2
¦¬¤¯ ¤±·¬¥²§¬¨¶¬± °¬¦¨ º µ¨¨ ²¥¶¨µ√ §¨qΡεσυλτ : × «¨ ·º²§µ∏ª¶∏¶¨§¬±¦²°¥¬±¤·¬²±¦²∏¯§¬±¦µ¨¤¶¨ ³«¤ª²¦¼·²¶¬¦©∏±¦·¬²± ²© °²±²±∏¦¯ ¤¨µ
°¤¦µ²³«¤ª²¦¼·¨¬± «¼³²¬°°∏¬·¬¦°²§¨¯ °¬¦¨ o¤±§¬±«¬¥¬··«¨ µ¨¶³²±¶¨¶²©§¨ ¤¯¼¨ §·¼³¨ «¼³¨µ¶¨±¶¬·¬√¬·¼¬±·«¨ «¼³¨µ¬°°∏±¬·¬¦°²§¨¯
°¬¦¨ ¤±§·«¨ ±²±¬°°∏±²¶∏³³µ¨¶¶¬√¨·µ¨¤·¨§ °¬¦¨ o º¬·« ±²¶¬ª±¬©¬¦¤±· ©¨©¨ ¦·²± ·«¨ ³µ²§∏¦·¬²± ²©¶³¨¦¬¤¯ ¤±·¬¥²§¬¨¶¬± °¬¦¨ qΧονχλυ2
σιον : Œ± ¤¦¦²µ§¤±¦¨ º¬·«·«¨ ° ¦¨«¤±¬¶° ²©·«¨ §¬¶²µ§¨µ¥¨·º¨¨ ± ·«¨ ¤±·¬2¬±©¯¤°°¤·¬²± ©¨©¨ ¦·¤±§·«¨ ¬±§∏¦¨2¬±©¯¤°°¤·¬²± ©¨©¨ ¦·²±
¤µ·«µ¬·¬¶¬±·«¨ ¬°°∏±¨ ¶¼¶·¨° o·«¨ ¶¨ §¤·¤¶«²º ·«¨ ¥¬§¬µ¨¦·¬²±¤¯ ©¨©¨ ¦·²©·«¨ ·º²§µ∏ª¶∏¶¨§¬±¦²°¥¬±¤·¬²± ²±·«¨ ¬°°∏±¨ µ¨¶³²±¶2
¶¨o º«¬¦« °¤¼ ¥¨ ²±¨ ²©·«¨ °¤¬± ° ¦¨«¤±¬¶°¶²©·µ¨¤·¬±ª¤µ·«µ¤¯ª¬¤§∏¨ ·² º¬±§2§¤°³±¨ ¶¶q
[ Κεψ ωορδσ] ¦²°³¤·¬¥¬¯¬·¼ ~ °²±®¶«²²§µ²²·o³¨ ²±¼ µ²²·~¬°°∏±²µ¨ª∏¯¤·¬²±
≈责任编辑 古云霞 
k上接第 xt{页l
达到对样品内在质量的控制 o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方
法学研究 o在原标准≈v k未建立含量测定方法l基础
上采用 ׏≤≥ 法测定其中的芝麻素含量 o展开系统
以环己烷2乙醚2乙酸乙酯kusΒx qxΒu qxl进行两次展
开 o也能得到较满意结果k未报道l o并顺利通过国家
新药评审 ∀为进一步提高含量测定分离度 o本文改
为采用分步展开技术 o使混合油中各种成分与被测
的芝麻素得以良好分离 ∀
3 q3 供试品中绝大部分为油脂 o因而在展开过程
中 o油脂在前沿高度集中并扩散至整个前沿 o造成供
试品轨道薄层色谱扫描图谱的前沿处出现油脂峰 o
而单纯用对照品点样 o例如在线性范围试验中的色
谱扫描图谱则没有前沿油脂峰 ∀
3 q4 结果表明 o采取多次展开比刮板洗脱分离斑点
准确度高 o׏≤ 板间误差小 o测定精密度高 o回收率
稳定 o重现性好 o为提高该新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定
量依据 ∀
≈参考文献 
≈t  孙毓庆 o王延宗 o林乐明 o等 q现代色谱法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q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 quxu q
≈u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o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q中国药品
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q北京 }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o t||y q
ttv q
≈v  李泳雪 q新药通便通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q中药新药与临床药
理 ot||y ozktl }vw q
≈责任编辑 李 禾 
#wwx#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ou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