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专论#
论方剂/整体综合调节0的作用方式
于友华 o王永炎
k中国中医研究院 o北京 tsszssl
≈摘要 方剂的/整体综合调节0作用主要体现在 }≠ 方剂是通过配伍将中药饮片整合为一整体后 o干预作为整体
的疾病状态下的人 ~它对人干预的范围是多重的 o作用的途径也是多样的 ~≈ 它干预的主要方式是调节 o即便是单
纯补充或对抗 o也强调祛邪不伤正 o扶正不留邪 ∀方剂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 !脏腑 !气血等功能关
系 o达到机体内环境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统一 ∀这种整体综合调节的作用方式是方剂治疗的特
色 o也是治疗优势所在 ∀
≈关键词 方剂 ~整体综合调节 ~配伍
≈中图分类号 u{x q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w2su{|2sw
与单纯对抗和补充的药物干预模式不同 o方剂是以中医
药理论为指导 o在辨证的前提下 o针对病机的关键环节 o以中
药药性理论为基础 o遵循配伍理论进行/君 !臣 !佐 !使0配伍 o
从而使群药形成/ 有制之师0 o针对患者或证或病或症 o达到
/整体综合调节0的作用≈t ∀ / 整体综合调节0是方剂作用的
主要方式 o同时也是方剂作用的特点和优势所在 ∀
1 方剂作用的整体性体现在方剂通过配伍整合为一整体 o
方剂干预的对象也为一整体
首先 o方剂是中药饮片按一定规则组合的一个整体 o中
药饮片是组成方剂的元素 ∀但方剂并非通过饮片的简单堆
积而达到功能的简单叠加 o而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
味归经 !功能主治以及药物之间的七情合和关系 o按君臣佐
使配伍原则进行有序组合 ∀各个元素按一定规则进行组合
后 o便形成了关系密切 !排列有序 o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o既有
协同又有制约 o并达到整体目标 !功能 !定位都十分明确的组
织 ) ) ) 方剂 ∀古人将配伍合理的方剂形象地比喻为/有制之
师0 ∀恰如清代王燕昌所说 }/立方之妙 o多是以药制药 o以药
引药 o非曰君臣佐使各效其能不相理也0≈u ∀他认为 o方剂配
伍的绝妙之处绝不是君臣佐使各个部分简单相加 o相互之间
不发生联系 o各自只发挥其本来的功能 ~而是在配伍过程中 o
方剂的各个组成部分 ) ) ) 饮片之间或相互制约 o或相互引
导 o或相互协同 o共同构成了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整体效应 ∀
经过按规则组成方剂后 o即赋予方剂不同于饮片简单相加的
≈收稿日期 ussu2s|2us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 划 资助 项目
kt|||sxwwl
≈通讯作者 ר¯ }kstslywstwwtt2uuvu
整体性的新性质 o这一点/现代哲学家早就感到 o那些无生命
的元素一旦形成组织就会产生新的性质 ∀0≈v 在处方遣药时 o
也必须在把握治疗对象整体状态的情况下 o根据所制定的治
疗原则和药物配伍原则 o结合以往的治疗经验和选药配伍经
验 o构建配伍合理 !精良 o阶段目标明确 o作用鲜明突出的方
剂 ∀这一过程是遣药配伍 o形成方剂的行为过程 ∀
以麻黄汤为例 o麻黄为君药 o发汗以散风寒 o宣肺以平喘
逆 ~桂枝为臣药 o温经和营 o助麻黄发汗解表 ~杏仁为佐药 o降
肺气以助麻黄平喘 o散风寒以助麻 !桂解表 ~炙甘草为使药 o
调和诸药 o可制约麻 !桂 o使发汗不致过猛 ∀麻黄 !杏仁皆入
肺经 o可导药达于病所 ∀细玩本方 o药物配伍之间既有麻黄
与桂枝 !麻黄与杏仁的相互协同作用 o又有麻黄 !杏仁的引导
作用 o还有甘草的制约作用 o使得该方剂遣药组方设计周密 o
既考虑到药与病合 o又考虑到配伍组方原则 o用药少而精专 o
既能有效地治疗疾病 o又能诛伐无过 o使全方浑然为一整体 o
达到/有制之师0的境界 ∀
方剂干预的对象是疾病状态下的人 ∀将疾病状态的人
看作是一个整体 o是中医诊疗理论的特色之一 ∀这种整体理
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o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
间 o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 o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 !相互为用
的 o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其次 o人与自然界也有着密切联
系 o人体要维持健康生命活动 o就必须要顺乎自然 o适应所处
地理环境和四时寒温的变化 ∀根据这一理论 o中医学不仅从
整体来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 o而且在分析证候的发生机制
时 o也首先着眼于整体 o着眼于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反
应 o把局部反应与整体变化统一起来 o从整体来考虑疾病的
病机 !病位 !病势 ~同时 o还要强调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 ∀
方剂正是在这一整体理论指导下进行处方遣药的 ∀无
#|{u#
第 u{卷第 w期
ussv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w
³µqoussv
论是在疾病发生的哪一阶段 o方剂都是从整体出发 o按照辨
证论治原则 o明辨病机 o并根据病证之标本缓急 o进行立法处
方 ∀ 5灵枢#本神篇6说 }凡治疗 / 必审五藏之病形 o以知其气
之虚实 o谨而调之也 ∀0也就是说 o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时 o
首先要辨别其体质之强弱 o五脏阴阳气血之虚实 o把握发病
机制 o然后再根据情况/谨而调之0 ∀仅根据病名或症状而组
方并不是方剂所追求的境界 ∀如5伤寒论翼6说 }/ 因名立方
者 o粗工也 ~据症定方者 o中工也 ~于病中审病机 o察病情者 o
良工也 ∀0≈w /审病机 o察病情0 o从整体出发 o抓住病机的关键
环节 o准确辨证 o制定适宜的治疗法则 o是正确开具方剂的前
提和保证 ∀虽然各种疾病都是临床见症多端 o病机复杂 o无
论疾病如何发展 o方剂配伍时也要于千变万化之中灵活变
通 o根据辨证 o配伍用药 ∀宋#刘肪说 }/病有机变 o方贵合宜 o
运用之妙 o存乎一心0≈x ∀所谓/方贵合宜0 o就是要方剂与证
候合宜 o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 方证对应0 o这是评价方剂的主
要标准 ∀方剂的立方之本旨主要是围绕处方时机体的整体
状况即辨证情况而进行配伍 o这样 o法因证立 o方从法出 o药
随方变 o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随症加减 o使方剂既能声随形
符 o效取桴鼓 o又能达到整体治疗效应 ∀辨证2立法2处方 v个
环节要环环相扣 o相互呼应 o才能满足方剂组方的整体性 ∀
在方剂配伍中 o还特别注重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 o
即/天人合一0这一命题 ∀在处方遣药时 o注意根据季节和地
域特点 o进行不同的配伍 o即所谓因时 !因地制宜 ∀一般来
说 o春夏季节 o气候由温渐热 o阳气生发 o人体腠理疏松开泄 o
即使外感风寒 o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配伍 ~而秋冬季节 o
气候由凉变寒 o阴盛阳衰 o人体腠理致密 o阳气内敛 o此时若
非大热之证 o当慎用寒凉药物配伍 ∀如5素问#六元正气大
论6说 }/用寒远寒 o用凉远凉 o用温远温 o用热远热 o食宜同
法0 o即是这个道理 ∀如 }以香薷为夏月麻黄 ~再如 }/ 白芍药
, ,治腹中疼之圣药也 ∀如夏中热腹疼 o少加黄芩 , ,如冬
月大寒腹中冷痛 o加桂二钱0≈y ∀不同地区 o由于地势高低 !
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各异 o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
相同 o所以治疗用药时 o应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和生活习惯
选药配伍 ∀如5素问#五常政大论6说 }/地有高下 o气有温凉 o
高者气寒 o下者气热0 o/西北之气 o散而寒之 o东南之气 o收而
温之 ∀所谓同病异治也0 ∀ 5素问#异法方宜论6说 }/ 一病而
治各不同 o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 }地势使然也0 ∀也就是说 o
因于地域不同 o相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配伍用药来治疗 o这
也是异病同治原理之一 ∀如 }外感风寒证 o西北严寒地区 o用
辛温解表药量较重 o常用麻黄 !桂枝之类 ~东南温热地区 o用
辛温解表药量轻 o多用荆芥 !防风之属 ∀凡此种种都是方剂
配伍的整体性原则在因时因地制宜方面的具体体现 ∀
2 方剂作用的综合性体现在其干预人体的范围是多重的 o
其作用途径也是多样的
首先方剂对人体的干预范围是多重的 o它包括涉及证候
k或疾病l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 ∀一张方剂的功效往往涉及
了多个方面 o如归脾汤 o其功在健脾养心 o益气补血 o涉及了
心 !脾 !气 !血等方面 ∀十全大补汤 o其功在补益气血 o虽然在
最终功效上仅涉及气 !血两个方面 o但却是综合了健脾 !益
气 !养血 !补肝 !助阳 !固卫等功能 o最终达到了补益气血的作
用 ∀即便是功能主治相对简单的方剂 o也多是通过调节疾病
或证候的不同环节而达到治疗目的的 ∀如 }治疗外感风寒表
实证的经典方剂麻黄汤 o在方剂配伍时虽仅选四药 o但它们
在该方剂中分别具有发汗散寒 !通阳解肌 !宣肺化痰 !止咳平
喘 !益气和中 !甘缓润肺等诸多功能 o干预范围涉及了肌表 !
肺 !卫气 !阳气 !中气 !痰等诸多方面 ∀
其次 o方剂达到其最终功效的作用途径也是多样的 ∀如
出自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的益气健脾基本方剂 ) ) ) 四君子
汤 o功能可谓相对单一 o但从配伍分析 o方中四药分别从不同
侧面支持整个方剂益气健脾的功效 }人参益气补中 o白术健
脾燥湿 o茯苓渗湿健脾 o甘草和中健脾 ∀从整体上看 o方剂通
过益气达到健脾的目的 o同时也通过健脾达到益气的目的 o
二者相互为用 ∀但围绕益气健脾这一功效 o又涉及了燥湿 !
渗湿 !和中等方面 ∀所选诸药 o其健脾益气的作用途径各自
不同 o方剂通过配伍后 o综合了诸药的不同功能才达到了最
终的功效 ∀
方剂的作用之所以要满足综合性 o首先是基于对人体脏
腑功能和疾病或证候发生 !发展 !变化规律的认识 ∀正常情
况下 o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围绕以五脏为核心的五行系统
展开的 ∀五行之间存在着极为严格的/生 !克0关系 o这种关
系原理 o在正常情况下 o使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在不断相生 !相
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的生理活动 ∀当这种协调平衡
被破坏时 o五行之间便以乘 !侮的关系相互影响 !相互传变 ∀
于是 o便有/肝肾同源0 !/水火相济0 !/心肾不交0 !/肝脾k胃l
不和0 !/风能胜湿0 !/ 金水相生0 !/ 泻其子 o实其母0的生理 !
病理和防治规律 ∀一脏有病 o必将涉及它脏 o即便尚未涉及 o
也要有/见肝之病 o知肝传脾 o当先实脾0的 / 治未病0观念 ∀
因此 o在治疗上一定要考虑治疗它脏的因素 ∀此外 o各个脏
腑的功能也涉及了诸多方面 o这些方面彼此之间在生理上有
着必然的联系 o在病理上也有着必然的影响 ∀这要求在制订
治疗原则时必须综合考虑 ∀
在治疗观念上 o中医特别强调立足于整体 o明辨病机 o全
面综合考虑问题 ∀如 /善补阳者 o必于阴中求阳 , ,善补阴
者 o必于阳中求阴 o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0≈z /善治血者 o
不求之有形之血 o而求之无形之气 ∀0≈{ /善治脾胃者 o能调五
脏 o即所以治脾胃也 ∀0≈z /善治痰者 o不治痰而治气 o气顺则
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0≈| 这些论述都要求在处方遣药
时 o不能单纯/头痛医头0 o一定要综合考虑涉及方面的/标本
缓急0 ∀
方剂的/君 !臣 !佐 !使0配伍理论 o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中
医整体综合治疗方式的要求 ∀君 !臣 !佐 !使各部分分别针对
证候的发生的主 !次不同环节 o从病因 !主证候 !主症状 !次证
#s|u#
第 u{卷第 w期
ussv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w
³µqoussv
候 !次症状 !兼症等不同方面考虑 o同时兼顾减毒 !反佐 !引
经 !调和等问题予以选药配伍 o使合方既有分工 o又有合作 o
完全满足治疗原则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o体现了方剂综合性的
治疗方式 ∀此外 o中药的性味 !归经 !功能主治很少是单一
的 o大都是复合的 o一味药物的性味 !归经分别是两种以上 o
功能也不只一途 o这也是方剂综合性治疗方式的客观原因 ∀
3 方剂的主要作用不是单纯补充与对抗 o而是以调节为
主 }一方面是调节阴阳 !脏腑 !气血的关系 o使之关系恢复到
正常状态 ~另一方面是要保证祛邪不伤正 o扶正不留邪 ∀
正因为方剂作用方式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o导致了方剂主
要的作用不是单纯补充与对抗 o而是以调节为主 ∀
首先 o疾病的发生 o从根本上说是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被破坏 o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 ∀因此 o在治疗上 o恰如
5素问#至真要大论6明确指出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o以平
为期0 ∀调整阴阳 o补偏救弊 o恢复阴平阳秘相对平衡的状
态 o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 ∀这其中明确指出了其治疗
方式是/调之0 o其治疗目标是/以平为期0 ∀阴阳是互根互用
的 o阴阳偏衰可以互损 o因此在治疗时 o还要注意/阴中求阳 o
阳中求阴0 ∀ 5景岳全书#新方八略6说 }/ 此又阴阳相济之妙
用也 ∀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o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
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 o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0≈{ ∀方剂正
是在这种理念下 o进行配伍组方的 ∀对阴阳偏盛偏衰的治
疗 o不单纯是/损有余 !补不足0 o/ 热者寒之 o寒者热之0的补
偏救弊式的补充 !对抗疗法 o而特别要强调 / 阴中求阳 o阳中
求阴0的调节方式 ∀如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 o重用干地黄
k八两l滋阴补肾 o山茱萸 !山药k各四两l补益肝脾精血 o仅以
少量桂 !附k各一两l温阳暖肾 o意在微微生火 o以鼓舞肾气 ∀
这种/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0的配伍 o绝非是简单补偏救弊式
的补充与对抗 o而是调节阴阳的平衡关系 ∀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o各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 o
相互促进 o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 o如肺脏的病变 o可因本脏
受邪而发病 o也可因心 !肝 !脾 !肾及大肠的病变所引起 ∀脾
脏的病变 o可因本脏受邪而发病 o也可因肝 !心 !肾及胃等病
变引起 ∀因此 o在治疗脏腑病变时 o要按照5灵枢#本神篇6所
说 }凡治疗 / 必审五藏之病形 o以知其气之虚实 o谨而调之
也 ∀0不能单纯考虑一个脏腑 o而应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
系 ∀如治疗肝郁血虚 o脾土不和的逍遥散 o功在疏肝解郁 o健
脾养血 o其最终目的是要调节或调和肝脾之间的关系 ∀再如
治疗心脾两虚 o气血不足的归脾汤 o罗东逸分析说≈ts }/方中
龙眼 !枣仁 !当归 o所以补心也 ~参 !芪 !术 !草 o所以补脾也 ∀0
补益心 !脾的目的是要调节心脾功能 o使二者相互配合正常 o
即/火k心l土k脾l合德0 ~但除此之外 o/ 加远志 o又以肾药之
通乎心者补之 o是两经兼肾合治矣0 o这是因为/脾阳苟不运 o
心肾必不交 o彼黄婆k脾l者 o若不为之媒合 o则已不能摄肾归
心 o而心阴何所赖以养 此取坎填离者 o所以必归之脾也0 o
这是注意到调节在心脾两虚过程中涉及到的心肾不交问题 ~
此外 o/恐脾郁之久 o伤之特甚 o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 o以开
气醒脾 o使能急通脾气 o以上行心阴0 ∀由此看出 o为达到益
气补血 o健脾养心的目的 o归脾汤的配伍不是简单的益心阴 o
补脾气 o而是通过补益达到调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o使之恢复
正常的功能状态 ∀
气血是各脏腑和其他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
气血各有其功能 o又相互为用 o二者的关系是 / 气为血帅0 o
/血为气母0 ∀气 !血间相互为用 o相互促进的关系失常时 o就
会出现各种气血失调病证 ∀调节气血关系的主要方法是/有
余泻之 o不足补之0 ∀如治疗内伤血虚的当归补血汤 o其功在
补血生血 o但在方中仅取当归二钱以补血养血 o而重用黄芪
达一两 o五倍于当归 ∀吴鹤皋分析说 }/当归味厚 o为阴中之
阴 o故能养血 ∀黄芪则味甘 o补气者也 ∀今黄芪多数倍 o而云
补血者 o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于无形之气故也≈ts ∀ 5内经6 }
阳生阴长 o是之谓耳0 ∀之所以这样配伍 o一方面是因为血虚
则气无所依 o阳气浮越于外 o而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o无形之气
所当急固 ~另一方面 o重用黄芪 o大补脾肺元气 o以资生血之
源 ∀如此配伍 o可达到扶阳存阴 o阳生阴长 o气旺血生 o血充
气固 o阴平阳秘的目的 ∀该方虽然功在补血生血 o实则通过
补虚来调节气血的关系 o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 ∀
再如治疗胸中瘀血的血府逐瘀汤 o虽然瘀血内阻胸部 o
但方剂不是仅从活血一途入手 ∀血瘀阻碍气机 o必然出现气
滞 ~血瘀日久 o必然出现新血不生 o肌肤失于濡养 ~病在阴分 o
必有瘀热 ∀因此 o方剂立法以活血化瘀为主 o还须兼顾行气 !
止痛 !养血 !凉血等方面 ∀该方的作用不仅行血分瘀滞 o又解
气分郁结 o活血而不耗血 o祛瘀而又生新 ∀通过活血祛瘀行
气来调节因血瘀导致的气血功能关系的失常 ∀
从正邪关系来看 o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
过程 ∀ 5素问#通平虚实论6说 }/ 邪气盛则实 o精气夺则虚0 ∀
其治疗原则如5素问#三部九候论6所说 }/ 实则泻之 o虚则补
之0 ∀泻即是祛邪 o补则是扶正 ∀但在处方遣药时 o十分强调
祛邪不伤正 o扶正不留邪 o扶正与祛邪相互为用 o相辅相成 ∀
如 }出自5温病条辨6的新加黄龙汤 !增液承气汤 o均是攻
补兼施 o扶正通便的代表方剂 o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
之证 ∀凡此之时 o不攻则里实不去 o泻实则正气更伤 ~不补则
正虚无救 o补虚则里实愈坚 ∀唯用攻补兼施之法 o使攻不伤
正 o补不助邪 ∀再如 o治疗七情伤感 o上气喘息 o妨闷不食的
四磨汤 o其功能行气降逆 o宽胸散结 o但本方在应用行气破气
药的同时 o配伍了补气药的人参 ∀为何如此配伍 o王又原解
释说 }/ , ,愚者不察 o一遇上气喘急 o满闷不食 o谓是实者宜
泻 o辄投破耗等药 o得药非不暂快 o初投而应 o投之久而不应
矣 , ,若正气既衰 o邪气必盛 o纵欲削坚破滞 o邪气必不伏 ∀
方用人参补其正气 o沉香纳之于肾 o而后以槟榔 !乌药从而导
之 o所谓实必顾虚 o泻必先补也 ∀0≈ts 单纯选择耗气破气药配
伍 o初期可能见效 o但久则不效 o因为在正气已衰的情况下 o
k下转第 vy{页l
#t|u#
第 u{卷第 w期
ussv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w
³µqoussv
≈y 张 斌 o金士翱 o况 铣 o等 q三七皂甙单体 ¥t对心肌细胞膜 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q中国药理学通报 ot||{ otwktl }vv q
Εφφεχτσ οφ Ρβλ ον Αχτιον Ποτεντιαλσ ανδ Φορχε οφ Χοντραχτιον
ιν Γυινεα Πιγ ς εντριχυλαρ Παπιλλαρψ Μυσχλεσ
¬±t o≥«¬2¤²u o ÷¬¤±v o ≠ • ¬¨2¬¬±ªw o ÷ ∏²2¬±ªw o ¬±ª2¬¬±ªw
kt q ²¶³¬·¤¯ ²© ≤«¬±¨ ¶¨ ×µ¤§¬·¬²±¤¯ §¨¬¦¬±¨ ²© ∏¤±ª§²±ª °µ²√¬±¦¨ oƒ²¶«¤± xu{sss o ∏¤±ª§²±ªo≤«¬±¤~
u q ײ±ª¬²¶³¬·¤¯ oײ±ª¬ §¨¬¦¤¯ ≤²¯¯¨ ª¨ o∏¤½«²±ª ±¬√ µ¨¶¬·¼ ²©
≥¦¬¨±¦¨ ¤±§ × ¦¨«±²¯²ª¼ o • ∏«¤± wvssvs o ∏¥¨¬o≤«¬±¤~
v q ׫¨ ƒ¬µ¶·©©¬¯¬¤·¨§ ²¶³¬·¤¯ o∏±°¬±ª §¨¬¦¤¯ ≤²¯¯¨ ª¨ o∏±°¬±ª yxssvu o ≠∏±±¤± o≤«¬±¤~
w q ײ±ª¬ §¨¬¦¤¯ ≤²¯¯¨ ª¨ o ∏¤½«²±ª ±¬√ µ¨¶¬·¼ ²© ≥¦¬¨±¦¨ ¤±§ × ¦¨«±²¯²ª¼ o • ∏«¤± wvssvs o ∏¥¨¬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 ·«¨ ©¨©¨ ¦·¶²© ¥¯ ²± ¤¦·¬²± ³²·¨±·¬¤¯¶¤±§©²µ¦¨ ²©¦²±·µ¤¦·¬²±¬± ª∏¬±¨ ¤³¬ª√ ±¨·µ¬¦∏¯¤µ³¤³2
¬¯¯¤µ¼ °∏¶¦¯ ¶¨q Μετηοδ : × «¨ √ ±¨·µ¬¦∏¯¤µ³¤³¬¯¯¤µ¼ °∏¶¦¯ ¶¨²©ª∏¬±¨ ¤³¬ª º µ¨¨ ¬¶²¯¤·¨§µ¨ª∏¯¤µ¯¼ ¤±§¬°° µ¨¶¨§ º¬·« ×¼µ²§¨ o¶¶²¯∏·¬²±
q × «¨ ©¨©¨ ¦·¶²© ¥¯ k ³∏µ¬©¬¨§¶¤³²±¬±¶²©³¤±¤¬±²·²ª¬±¶¨±ªl ²±·«¨ ¤¦·¬²± ³²·¨±·¬¤¯¶k°l o·«¨ ¶¯²º ¤¦·¬²± ³²·¨±·¬¤¯¶¤±§·«¨ ©²µ¦¨
²©¦²±·µ¤¦·¬²± kƒ≤l ²©·«¨ °∏¶¦¯ ¶¨ º µ¨¨ ¶·∏§¬¨§ q× «¨ ° ¤±§ƒ≤ º µ¨¨ ° ¤¨¶∏µ¨§¶¼±¦«µ²±²∏¶¯¼ q Ρεσυλτ : ¥¯¶«²µ·¨±¨ §·«¨ §∏µ¤·¬²±
²© ° o¬±¦¯∏§¬±ª °⁄u ¤±§ °⁄|s o¤±§µ¨§∏¦¨§·«¨ ƒ≤k ν x , Π s qstl o¥∏·§¬§±. ·¤©©¨¦··«¨ µ¨¶·³²·¨±·¬¤¯ k °l o·«¨ ¤°³¯¬2
·∏§¨ ²©¤¦·¬²± ³²·¨±·¬¤¯k°l o²√ µ¨¶«²·k≥l ¤±§ °¤¬¬°¤¯ ∏³¶·µ²®√¨¯²¦¬·¼ k∂ °¤¬l q ¥¯ ¤¯¶² §¨¦µ¨¤¶¨§·«¨ ° ²©¶¯²º ¤¦·¬²± ³²2
·¨±·¬¤¯ o¥∏· ∏´¬±¬§¬±¨ «¤§±²¶∏¦« ©¨©¨ ¦·¶qΧονχλυσιον : ¥¯ °¤¼ ¥¨ ¤¦«¤±±¨ ¯ ¥¯²¦®¨ µq
[ Κεψ ωορδσ] ¥t ~³¤³¬¯¯¤µ¼ °∏¶¦¯ ¶¨~¤¦·¬²± ³²·¨±·¬¤¯ ~©²µ¦¨ ²©¦²±·µ¤¦·¬²±
≈责任编辑 方文贤
k上接第 u|t页l
虽然邪气盛 o单纯攻邪 o邪难以驱除 ∀方剂调节的作用方式
恰恰是/实必顾虚 o泻必先补0治疗思想的具体体现 ∀
此外 o方剂配伍中的佐使药 o特别是反佐药的应用 o更是
体现方剂重在调节 o避免简单补充 !对抗和因此带来的弊端 ∀
综上所述 o方剂是通过配伍将中药饮片整合为一整体
后 o干预作为整体的疾病状态下的人 ∀它对人干预的范围是
多重的 o作用途径也是多样的 ∀它干预主要方式是调节 o即
便是单纯补充或对抗 o也强调祛邪不伤正 o扶正不留邪 ∀方
剂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 !脏腑 !气血等功
能关系 o达到机体内环境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与
和谐统一 ∀这种整体综合调节的作用方式是方剂治疗的特
色 o也是治疗优势所在 ∀要满足整体综合调节作用方式的要
求 o就要在辨证的基础上 o制订正确的治疗原则 ~在方剂配伍
理论指导下 o以中药药性理论为依据进行处方遣药 o这样才
能开具符合治疗原则的方剂 ∀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o既要继承和发扬优势与特色 o同时
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 o更上一层楼 o不断发展 o不断创新 o才
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的需求 ∀方剂的现代化发展 o
也应在继承和发扬优势特色的基础上 o满足当代人们对健康
的需求 ∀
≈参考文献
≈t 于友华 o王永炎 o赵宜军 o等 q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q中国中药
杂志 ousst ouykwl }ut| q
≈u 王燕昌 q王氏医存#古方用药之妙 q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 ot|{v qvx q
≈v 金观涛 q整体的哲学 ) ) ) 组织的起源 !生化和演化 q成都 }四川
人民出版社 ot|{z qw q
≈w 柯 琴 q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 q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o
t||{ quv{ q
≈x 刘 肪 q幼幼新书#叙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z qtz q
≈y 李 杲 q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东垣试效方 q天津 }天津科学技
术出版社 ot||u qyzx q
≈z 张介宾 q景岳全书 q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ot|{w q|zw o
vtz q
≈{ 吴 瑭 q温病条辨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z{ qtz{ q
≈| 朱震亨 q丹溪心法 q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ot||z quz q
≈ts 罗 美 q古今名医方论 q南京 }江苏科技出版社 ot|{v qy otu o
wv q
≈责任编辑 古云霞
#{yv#
第 u{卷第 w期
ussv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w
³µq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