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mparative study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 between virus-free seedling and common seedling in Chrysanthemum morrifolium from Anhui

安徽药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生理生化的比较研究



全 文 :余均为/未检出0≈|  ∀张曙明等的对比分析研究也明
显表明文山三七的农药残留量远低于其他产区≈ts  o
因此文山三七具有低农药残留量的特点 ∀
4 q3 高产特点
us年前广西学者何振兴等通过比较研究认为 o
云南文山产量比广西产量高 o平均单产高 ty h o最高
单产高 ut h o文山单株产量二年生三七高 uu h o三
年生三七高 ux h ∀分析认为 o产量差异的原因是云
南文山产区昼夜温差较广西大k年温差大于广西的
u qx ε l o有利于三七块根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tt  ∀
作者 usss年调查的结果表明 o文山产区三七产量达
kt{ss ∗ uuxsl®ª#«°pu o广西产区三七产量kyss ∗
tsxsl®ª#«°pu o广东产区三七产量为ktuss ∗
t xssl®ª#«°pu≈z  o文山三七的高产特征十分显著 ∀
5 结语
通过分析比较 o文山三七不论在产量 !外观 !内
在品质上都优于其他产区生产的三七 o并且具有明
显特点 o这是文山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 !悠久的栽培
和使用历史及人文因素决定的 o具有原产地域产品
的特征 o文山三七是第 t个申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
保护的中药材 o并于 ussu年 tt月 {日经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及公告 o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原
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中药材 ∀本研究结果对其他道地
药材申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具有借鉴作用 ∀
≈参考文献 
≈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q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
求 qŠ… tz|uw2t||| q
≈u  王朝梁 o崔秀明 o朱 艳 q三七原产地考证 q中药材 ousss ouvk增
刊l }utu q
≈v  董弗兆 o刘祖武 o乐丽涛 q云南三七 q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o
t|{{ q
≈w  王淑琴 o于洪军 o官廷荆 q中国三七 q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o
t||v q
≈x  郑光植 o杨崇仁 q三七生物学及其应用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
t||w q
≈y  张之申 o朱梅年 o闻家政 q不同产地三七的生态环境观察和微
量元素研究 q中国中药杂志 ot||t ottkyl }vvw q
≈z  陈中坚 o曾 江 o王 勇 o等 q三七种植业现状调查 q中药材 o
ussu ouxkyl }v{z q
≈{  崔秀明 o董婷霞 o陈中坚 o等 q三七中多糖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
变化 q中国药学杂志 oussu ovzkttl }{t{ q
≈|  曾 江 o陈中坚 o孙玉琴 o等 q三七中六六六 !⁄⁄× 农药残留量
的研究 q中草药 oussu ovvk增刊l }{v q
≈ts  张曙明 o郭怀忠 o陈建民 q黄芪 !三七和西洋参中多种有机氯农
药残留量分析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s ouxkzl }wsu q
≈tt  何振兴 o邓锡青 q广西 !云南三七栽培的调查 q中草药 ot|{t otu
k|l }u{ q
≈责任编辑 王康正 
安徽药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生理生化的比较研究
薛建平 3 o张爱民 o盛 玮 o张国旺
k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生物系 o安徽 淮北 uvxsssl
≈摘要  目的 }研究安徽药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生理生化的异同 ∀方法 }取安徽药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叶
片 o测量叶绿素 ¤k¦«¯¤l !叶绿素 ¥k¦«¯¥l !丙二醛k ⁄„l的含量和 °’⁄o≥’⁄o≤„×v种保护酶的活性以及净光合速率
k°±l等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与结论 }菊花脱毒苗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非脱毒苗 o而与抗性生理有关
的 ⁄„含量及 °’⁄o≥’⁄和 ≤„×的活性均低于非脱毒苗 o这就为脱毒苗在外部形态和长势上均优于非脱毒苗提供
了生理生化上的依据 ∀
≈关键词  安徽药菊 ~脱毒苗 ~非脱毒苗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y2sxtw2sv
菊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 o我国入药的菊花
≈收稿日期  ussv2s|2t{
≈基金项目  安徽省/十五0二期重点项目kswstvsuvl
≈通讯作者  3 薛建平 oר¯ }ksxytlv{susux o ∞2°¤¬¯}¬∏¨­³usss ƒ
¼¤«²²q¦²° q¦±
为菊科植物 Χηρψσαντηεµυµ µοριφολιυµ •¤°¤·q的干燥
头状花序 ∀药菊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 o分为亳菊 !
滁菊 !贡菊 !杭菊和怀菊≈t  ∀
其中亳菊 !滁菊 !贡菊为安徽的地道药材 o历史
上也最为有名 ∀近年来 o随着药菊功效的不断验证
#wtx#
第 u|卷第 y期
ussw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y∏±¨ oussw
和菊花茶 !菊粉等制品的不断研制开发 o市场对其数
量 !品质的需求日益提高 o传统的扦插 !分株等繁殖
方法使得植株病毒感染严重 o产量和品质大大下降 o
利用茎尖脱毒技术开展药菊复壮的研究工作也就应
运而生≈u  ∀脱毒苗具有抗病性强 !生长势旺 !高产等
特点 o迄今为止 o对脱毒处理后植株的产量 !性状等
方面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v2x  o但对其生理生化方面
的研究还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脱毒药菊与非脱毒药
菊的叶绿素含量 !光合效率 !v种保护酶活性及 ⁄„
含量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 o从生理生化
方面对脱毒药菊的优异品质进行揭示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材料 供试材料为脱毒亳菊与非脱毒亳菊 ∀
非脱毒亳菊采自安徽省亳州市大杨乡 o经薛建平副
教授鉴定为安徽亳州地方菊种亳菊 ∀经本实验室脱
毒处理得到的脱毒亳菊≈u 与非脱毒亳菊一起栽入花
圃中 ∀
1 q2 方法 于不同的生长期内 o选取不同植株相同
位置的叶片进行净光合速率 o叶绿素 ¤o¥和 ⁄„ 含
量 o以及 °’⁄o≥’⁄和 ≤„×等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o每
个实验重复 v次 ∀净光合速率用美国 ≤Œ⁄公司制造
的 ≤Œp vts便携式 ≤’u 气体分析系统进行测定 ~叶
绿素 ¤o¥含量参照邹琦≈y 的分光光度法 ~⁄„含量
参照李合生≈z 的硫代巴比妥酸kׅ„l法 o按公式 ≤r
Λ°²¯#pt € y qxwkΑxvu p Αyss) p s .xyΑwxs计算 ⁄„浓
度 o再转化为 ⁄„含量rΛ°²¯#ªpt ~≤„× 活性的测定
参照邹琦≈y 的紫外吸收法 o以 t °¬±内 Αuws减少 s qt
的酶量为 t个酶单位k˜l ~≥’⁄活性的测定参照李合
生≈z 的氮蓝四唑k‘…×l法 o以抑制氮蓝四唑k‘…×l光
化还原 xs h的酶量作为 t个酶单位k˜l ~°’⁄活性
测定参照李合生的愈创木酚法≈z  o以 t °¬±内 „wzs变
化 s qst为 t个酶单位k˜l ∀
2 结果
2 q1 叶绿素 ¤o¥含量的测定
分别于 w月 u{日和 x月 tv日选取不同植株相
同位置的叶片进行叶绿素 ¤o¥含量的测定 ∀由表 t
可知 o脱毒菊花叶片叶绿素 ¤和 ¥的含量均高于非
脱毒菊 o叶绿素 ¤含量平均增长幅度为 tz h o叶绿素
¥的平均增幅高达 uw qx h ∀叶绿素 ¤和 ¥含量的高
低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指标 o所以脱毒
菊花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
2 q2 光合效率的测定
连续 z §在同一时间段内用 ≤Œp vst便携式 ≤’u
气体分析系统对脱毒菊花与非脱毒菊花进行净光和
速率的测定k结果见图 tl ∀光合效率的强弱主要取
决于净光和速率k Πνl的高低 o从实验结果可以看
出 o两者曲线走向基本一致 o说明脱毒苗与非脱毒苗
°±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是一致的 ~脱毒苗的曲线
总是位于非脱毒苗之上 o即在光合效率方面 o脱毒苗
明显优于非脱毒苗 ∀
表 t 药菊脱毒苗和非脱毒苗菊花叶片
叶绿素 ¤和 ¥的含量k ν € vl °ª#pt
日期
月2日
脱毒苗
叶绿素 ¤ 叶绿素 ¥
非脱毒苗
叶绿素 ¤ 叶绿素 ¥
sw2u{ tv qzw v q|y tt qxy v qts
sx2tv tt qy{ u q{t ts qt{ u qvv
图 t 脱毒苗与非脱毒苗净光合速率k Πνl
t q非脱毒苗 ~u q脱毒苗
2 q3 ⁄„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k⁄„l是膜脂过氧化产物之一 o⁄„含
量的高低可代表细胞膜损伤程度的大小 o通常利用
它作为膜脂过氧化程度的指标 o表示细胞膜的过氧
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  ∀菊花脱毒
苗与非脱毒苗相比具有较低的 ⁄„含量k结果见表
ul o这就说明脱毒苗的膜脂损伤程度明显小于非脱
毒苗 o即脱毒苗的膜脂稳定性高 o脱毒苗具有更强的
抗逆性 ∀
表 u 药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 ⁄„的含量
k ν € vl Λ°²¯#pt
日期r 月2日l 脱毒苗 非脱毒苗
sw2u{ s q{zt t qs{s
sx2tv s q{ty s q|tx
2 q4 v种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o°’⁄和 ≤„×v种保护酶酶活性的高低是细
胞内具有伤害作用活性氧存在多少的指标 o分别于
x月 t日和 x月 tx日采取叶片 o测定 ≥’⁄o°’⁄和
≤„×v种保护酶的活性k结果见表 vl ∀从实验结果可
以看出 o随着气温升高等环境胁迫的增加和植株生
#xtx#
第 u|卷第 y期
ussw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y∏±¨ oussw
长自身产生自由基的积累 o脱毒苗与非脱毒苗 v种
保护酶的活性都相应升高 ~但是 o脱毒苗与非脱毒苗
相比 ov种保护酶的活性明显较低 o这就说明脱毒苗
的自由基含量较低 o受自由基伤害的程度小 ∀
表 v 药菊脱毒苗与非脱毒苗 v种保护酶的活性
k ν € vl ˜#ªpt#°¬±pt
保护酶种类
脱毒苗 k月2日l
sx2st sx2tx
非脱毒苗k月2日l
sx2st sx2tx
≥’⁄ tss qxy tvz qvt tv{ q|w t{u qx{
°’⁄ xvy qyz u zyy qyz zus qss v t{w qvw
≤„× tsu qxx vtx q{{ tzx qtt xyv qxu
3 讨论
药菊脱毒苗和非脱毒苗在苗圃中的生长表现出
不同的特点 o脱毒苗的长势快 !叶片大 o叶色深 ∀温
学森等≈| 在地黄的研究中发现 o叶绿素的含量与叶
片的颜色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 o叶绿素含量高者叶
色为深色 ∀本实验结果也表明 o药菊脱毒苗的叶绿
素 ¤和 ¥含量比非脱毒苗要高 o说明在相同的光照
条件下 o叶绿素含量高的脱毒苗其净光合速率高 o可
以同化更多的光能 o积累更多的有机物 o从而使产量
得到明显提高 o这也就为脱毒苗的高产特性提供了
一定的理论依据 ∀
⁄„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 o具有
很强的细胞毒性 o对细胞中的许多生物大分子如蛋
白质 !核酸等均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o并参与破坏生物
膜的结构与功能 o⁄„含量高低可以反映细胞膜过
氧化作用的强弱和质膜破坏的程度≈ts  ∀菊花脱毒
苗的 ⁄„含量明显低于非脱毒苗 o这就说明脱毒苗
细胞膜过氧化作用和质膜破坏程度较弱 o这就使得
脱毒苗可以抵抗较强的逆境胁迫而继续生存 ∀
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必会使植物产生相应的应
对机制 o保护酶系统对自由基消除能力的变化可能
是植物抗逆反应的共同机制≈tt  o通常情况下 o保护
酶具有较高的活性 o可以有效地清除细胞内的各种
活性氧自由基 ∀扬鹏≈x 等在对枣树茎尖脱毒苗的细
胞显微结构和 v种保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中发现 o
脱毒苗的细胞中没有病毒颗粒的存在 o感染病毒越
严重的非脱毒苗 o其病毒颗粒含量越高 o造成细胞亚
显微结构破坏越严重 o植株内自由基水平相应升高 o
其 ≥’⁄o°’⁄和 ≤„×v种保护酶的活性也越高 ∀本实
验结果表明 o菊花脱毒苗的 v种保护酶活性比非脱
毒苗低 o说明菊花脱毒苗细胞中由于病毒颗粒水平
较低 o从而对细胞亚显微结构的破坏程度较轻 o细胞
活性氧自由基含量也相应低 o这与其他受病害浸染
植物的反应一致≈x ott  o是植物适应和抵抗病害的一
种有效方式 o这也是脱毒苗具有较强抗性的一个生
理原因 ∀
≈参考文献 
≈t  刘德军 q药用动植物种养加工技术 q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o
usst q
≈u  薛建平 o张爱民 o赵丰兰 q安徽药菊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q
中国中药杂志 oussu ouzkxl }us q
≈v  栾运芳 o王建林 q脱毒与未脱毒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研
究 q中国农业科学 ousst ovxktl }uuu q
≈w  陈选阳 o陈凤翔 o袁照年 o等 q甘薯脱毒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影
响 q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ousst ovskwl }ww| q
≈x  扬 鹏 o郑晓军 o孙 毅 o等 q枣树茎尖脱毒培养过程中的细胞
显微结构和 v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q植物生理学通讯 oussu ov{
kwl }vwt q
≈y  邹 琦 q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 q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ot||x q
≈z  李合生 q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 ot||| q
≈{  陈 贵 o胡文玉 q提取植物体内 ⁄„的溶剂及 ⁄„作为衰老
指标的探讨 q植物生理学通讯 ot||t ouzktl }ww q
≈|  温学森 o娄红祥 o程秀民 o等 q地黄不同品种光合色素含量及其
与叶色的关系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u ouzkttl }{u{ q
≈ts  李 明 o王根轩 q干旱胁迫对甘薯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
化作用的影响 q生态学报 oussu ouukwl }xsv q
≈tt  蒋建平 q泡桐丛枝病和过氧化物酶含量关系的研究初报 q湖南
农学院学报 ot||v ouzkwl }vst q
Χοµ παρατιϖε στυδψ ον πηψσιολογιχαλ ανδ βιοχηεµιχαλ µεχηανισµ βετωεεν ϖιρυσ2φρεε
σεεδλινγ ανδ χοµ µ ον σεεδλινγ ιν Χηρψσαντηεµ υµ µορριφολιυµ φροµ Ανηυι
÷˜∞ ¬¤±2³¬±ªo‹„‘Š „¬2°¬±o≥‹∞‘Š • ¬¨o‹„‘Š Š∏²2º¤±ª
(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Βιολογψ, Ηυαιβει ΧοαλΙνδυστρψ Τεαχηερσ. Χολλεγε , Ηυαιβει uvxsss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²°³¤µ¨ ¤±§ ¬¨³¯²µ¨ ·«¨ ³«¼¶¬²¯²ª¬¦¤¯ ¤±§¥¬²¦«¨ °¬¦¤¯ ¬±§¨¬²©√¬µ∏¶2©µ¨¨¶¨ §¨¯¬±ª¤±§¦²°°²± ¶¨ §¨¯¬±ª²©
Χηρψσαντηεµυµ µοριφολιυµ . Μετηοδ : ¨¤√ ¶¨²©√¬µ∏¶2©µ¨¨¶¨ §¨¯¬±ª¤±§¦²°°²± ¶¨ §¨¯¬±ªº µ¨¨ ¦∏·§²º± ¤±§·«¨ ¦²±·¨±·¶²©¦«¯²µ²³«¼¯¯¤¤±§
#ytx#
第 u|卷第 y期
ussw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y∏±¨ oussw
¥o ⁄„ o¤±§·«¨ ¤¦·¬√¬·¼ ²©≥’⁄o°’⁄o≤„× o¤±§·«¨ ±¨ ·³«²·²¶¼±·«¨·¬¦µ¤·¨k Πνlº µ¨¨ ° ¤¨¶∏µ¨§qΡεσυλτ ανδ Χονχλυσιον : ׫¨ ¦²±·¨±·¶²©
¦«¯²µ²³«¼¯¯ ¤±§ Πν ²©√¬µ∏¶2©µ¨¨¶¨ §¨¯¬±ªº µ¨¨ «¬ª«¨µ·«¤±·«²¶¨ ²©¦²°°²± ¶¨ §¨¯¬±ªq…∏·º µ¨¨ ° ¤¨¶∏µ¨§o·«¨ ¦²±·¨±·¶²© ⁄„ ¤±§·«¨ ¤¦·¬√¬·¼
²©≥’⁄o°’⁄o ≤„× µ¨ ¤¯·¨§·²·«¨ ³«¼¶¬²¯²ª¬¦¤¯ µ¨¶¬¶·¤±¦¨ º µ¨¨ ²¯º µ¨·«¤± ·«¨ ¤¯·¨µq ׫¨ ¶¨ ¦²∏¯§ ¬¨³¯¤¬± ·«¨ ³«¨ ±²° ±¨²± ²© √¬µ∏¶2©µ¨¨
¶¨ §¨¯¬±ªªµ²º ¥¨·¨µ·«¤±·«¨ ¦²°°²± ¶¨ §¨¯¬±ª∏±§¨µ·«¨ ¶¤°¨¦²±§¬·¬²±q
[ Κεψ ωορδσ] Χηψσαντηεµυµ µοριφολιυµ ; √¬µ∏¶2©µ¨¨¶¨ §¨¯¬±ª~¦²°°²± ¶¨ §¨¯¬±ª
≈责任编辑 王康正 
内生真菌对台湾金线莲栽培及酶活性的影响
唐明娟t ou o郭顺星t 3
kt q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o北京 tsss|w ~
u q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 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o北京 tsss|vl
≈摘要  目的 }研究在野外盆栽条件下内生真菌对台湾金线莲的影响 ∀方法 }组培苗移栽 t年后收获 o统计成
活率 o称鲜重和干重 o同时测定几丁质酶 !Β2t ov2葡聚糖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 ∀结果 }接菌的台湾金
线莲成活率达 tss h ∀对台湾金线莲鲜重的增加有极显著差异 o对干重的增加有显著差异 o且接菌后 w种酶活性均
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台湾金线莲的家栽过程中可利用内生真菌提高成活率 ∀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台湾金线莲 ~几丁质酶 ~Β2t ov2葡聚糖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y2sxtz2sv
台湾金线莲 Ανοεχτοχηιλλυσφορµοσανυσ ‹¤¼¤·¤是一
种珍稀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o全草入药 o具有清热解
毒 !祛风祛湿 !凉血平肝 !降血糖≈t 的功效 o可治疗糖
尿病 !肝炎等 ∀野生于台湾 !福建 !广西 !江西等地 ∀
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 o对生态条件要求严格 ∀近
些年来金线莲生产地的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
坏≈u  o金线莲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o加上药
农的采挖 o使得金线莲野生资源濒临灭绝 ∀从 us世
纪 |s年代开始了金线莲的无菌试管苗快繁和人工
栽培的研究 ∀现在虽有试管苗移栽试验报道≈v  o但
只是观察了金线莲移栽 u周后的成活情况 ∀实际
上 o据作者栽培实验结果 o金线莲移栽 u个月后暂时
不会死亡 o成功与否至少需要半年后才知道结果 ∀
因此可以说金线莲真正栽培成功的目前尚未见报
道 ∀作者根据兰科植物与真菌形成菌根关系的特
点 o利用金线莲内生真菌提高了栽培成活率
≈收稿日期  ussu2tt2u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v||zsst{l ~高等学校全国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金kt|||xsl
≈通讯作者  3郭顺星 oר¯ }kstslyu{||zu| o ∞2°¤¬¯}¶¬ª∏²ƒ «²·2
°¤¬¯q¦²°
和生物量 o成功地实现了台湾金线莲的野外栽培 ∀
为探索其促生机理 o测定了几丁质酶活性 !Β2t ov2葡
聚糖酶活性 !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
性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植物材料
继代于 ≥ n vs ª#pt蔗糖 n ts h活性炭的固体
培养基上的台湾金线莲 Α. φορµοσανυσ无菌苗 ∀测
酶活性材料为栽培 t年后的台湾金线莲 o取地上部
分 ∀
1 q2 真菌菌株
瘤菌根菌属 Επυλορηιζα σπ .真菌 o编号为 „•2t{ o
w ε 保存≈w  ∀使用前接种于平皿麦麸培养基上kxs ª
#pt麦麸 ot qx ª#pt ª≥’w ous qs ª#pt ∆2ª¯∏¦²¶¨ o
v qsª# pt Ž‹u °’w ot u qsª# pt o条形琼脂 o
kuw ? tl ε 黑暗中活化 ts ∗ tx §∀生长良好的真菌
用打孔器k直径 tt °°l o打成菌片接种于 vss °液
体麦麸培养基 ∀转速 uux µ#°¬±pt o温度kuw ? tl ε
黑暗中摇培 { ∗ ts §o直至大量菌球长出 ∀
1 q3 方法
1 q3 q1 栽培方法
#ztx#
第 u|卷第 y期
ussw年 y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y∏±¨ ous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