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全 文 :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林 纬 , 黎起秦 , 彭好文 , 薛进军 , 梁 松 , 黄林燕
(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  530005)
摘 要 :罗汉果组培苗在广西永福、临桂、融安等县试种推广 ,改变了罗汉果产量低的历史 ,但组培苗易感染花叶
病 ,种植成活率低 ,存在不结果或结果小、留种薯腐烂等问题。 选用优良品种 ,严格做好组培苗生产过程中的脱毒 ,
培育无病壮苗 ,推广精细栽培管理 ,及时防治病虫害 ,能减少病害 ,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 罗汉果 ;脱毒苗 ;生产 ;问题
中图分类号: S668.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 8161( 2003) 04 0074 02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tissue culture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Momordica grosevenori
L IN Wei, L I Qi qin, PENG Hao w en
( Ag ricutura l Colleg e o f Guangx i Univ er sity , Nanning 530005, China)
Abstract: the Low yield histo ry was altered w ith the ex tension of tissue - cultured seedling s o f Momordica
grosvenori in Yongfu, Lingui and Rong an Counties o f Guangxi , but the problems of mosaic disease susceptibility ,
low surv iv al ra tio , nonbearing o r degenera tion o f fruit and seed tuber ro t have eme rged with the ex tension. Solu-
tions of the problems include: to use r ecommended va rities, to contr ol strictly vir us free processing , to spr ead
fine cultiv a ted technolog y and to cont ro l pests and disea ses in time. These w ill reduce the harm from diseases and
raise the yield and the quality o f the pr oduc t.
Key w ords: Momordica grosvenori; vir us fr ee seedling ; pr oduc tion; pr oblem
  罗汉果为葫芦科多年生宿茎攀缘藤本植物 ,每
年夏秋开花结果。果实泡茶或浸酒饮用 ,具有清热解
毒 ,润肺定喘 ,化痰止咳 ,益肝健脾 ,提神生津和促进
肠胃消化等功能 ,对防治和缓解糖尿病 ,治疗冠心病
和预防血管硬化等有一定功效 ,被誉为东方神果。干
果及深加工制品罗汉果冲剂饮料和浓缩汁等远销国
内外市场 ,产品供不应求。
罗汉果主要采用块根和压蔓的无性繁殖方法 ,
由于长期采用无性繁殖 ,产量与品质下降 ,尤其是病
原物随繁殖体传播 ,使罗汉果种植区病毒病发生严
重 ,其中花叶病发生最重。另外 ,栽培品种退化 ,品种
单一 ,使罗汉果部分品种面临绝种的危险 [ 1]。近年
来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脱毒获得无病罗汉果种苗取
得重要进展 [2 ]。 2001~ 2002年 ,我区罗汉果组培苗
应用于生产 ,对当地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 ,改变
了罗汉果产量低的历史 ,但在病害防治、种苗成活
收稿日期: 2003 03 10
作者简介: 林纬 ,男 , 1964年生 ,广西昭平人 ,农艺师。
率、产果率等技术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现就目
前罗汉果生产仍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1 罗汉果组培苗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1. 1 感染花叶病毒
2002年 6~ 9月 ,笔者调查了广西 5个县 9个
乡 (镇 ) 58019株罗汉果组培苗种植情况 ,结果是: 病
毒病病株率平均为 13. 9% ,发病最轻的占 5. 0% ,发
病重的占 63. 0%。 第二年留种薯种植的 ,病株率过
93. 0%。 发病严重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组织
培养的种苗带毒。继代增殖前没有经过严格的血清
学检测 ,用于组织培养的材料带毒 ;第二 ,种苗出圃
时未经检疫或育苗大棚无防虫设施 (防虫网 ) ,致使
育苗过程中罗汉果苗带病毒 ;第三 ,种植过程中感染
病毒。罗汉果人工抹芽、授粉及汁液摩擦可能感染病
毒。罗汉果从苗期到开花结果期需 3~ 5天进行一次
人工抹芽 ,抹芽时不分健康株、病株 ,随意抹芽 ,会造
成人为传染病毒 ;第四 ,昆虫传毒。 罗汉果花叶病的
传媒介体主要是蚜虫 ;第五 ,罗汉果花叶病毒寄主植
·74· 广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 4期
物范围广 ,西瓜花叶病毒 - 2能够侵染罗汉果和西
葫芦、南瓜、黄瓜、西瓜、毛节瓜等葫芦科植物和藜科
的苋色藜 ,果园附近种植这些植物 ,昆虫传毒或人为
传毒 ,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第六 ,品种单一。目前生
产上种植的主要是青皮果品种 ,容易感染病毒病。
1. 2 种植成活率低
近两年来 ,为避免因采用罗汉果种薯种植而出
现品种退化及病毒传播现象 ,我区各地农户采用罗
汉果组培苗进行栽培 ,但种植成活率较低 ,一般为
70%~ 80% ,有的仅为 50%左右。 根据笔者观察和
试验 ,造成罗汉果组培苗死苗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
种苗质量差。 组培苗过于细弱、根系少 ,有的根部带
成团的愈伤组织 ,有的苗玻璃化。育苗过程中炼苗不
够 ,或尚未炼苗 ,就直接移栽到大田中 ;另一方面是
种植管理不当。有的农户不了解组培苗的特点 ,施肥
浓度过高或施肥时间过早 ,也会引起死苗。或因不注
意防虫 ,罗汉果组培苗幼苗被蟋蟀等地下害虫咬断
而造成缺苗。
1. 3 不结果或结果小
据调查 ,有的组培苗不结果 ,只长苗 (跑苗 ) ,有
的组培苗结果极少 ,或只结小果 ,果径小于 4. 5cm。
其原因之一是组培苗的质量问题 ,生长前期缓慢 ,延
误结果期。或组培苗生产过程中使用激素不当及无
限度扩繁 (增繁代数高 ) ;另一方面是种植管理技术
不当 ,如种植季节迟 ,水肥不当 ,氮肥过量 ,缺少磷钾
肥 ,没有采取疏花疏果等措施。
1. 4 种薯腐烂
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后第 2年地下茎种薯出现腐
烂现象。罗汉果组培苗定植后 ,前期生长慢 ,中后期
生长十分旺盛 ,当年形成种薯经过的时间短 ,积累物
质少 ,水分多 ,种薯表皮薄、嫩 ,冬季割蔓后 ,引起水
分蒸腾 (伤流 ) ,病菌易侵染等 ,较容易造成地下茎根
腐烂。
2 技术措施
解决罗汉果组培苗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
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要注意品种资源的研
究、开发、利用 ,选用高效抗病的品种。从现有的品种
中选择优良单株 ,定向培养 ,提纯复壮 ,严格把好种
苗生产质量关 ;第二 ,改进罗汉果组培苗栽培技术。
苗期做到精细管理 ,及早采取预防烂苗、烂薯的措
施 ,秋末进行松土晒薯 ,用多菌灵 1000~ 5000倍消
毒薯块 ,保护种薯安全过冬 ,使第 2年种薯顺利出
苗。注意防治蟋蟀等地下害虫。经常抹芽 ,适时留蔓。
定植前施足腐熟有机肥。 前期多施 N肥 ,中期多施
P、 K肥。注重疏花疏果提高品质、产量 ;第三 ,组培
苗要求做到不带病毒。病毒病目前还没有防效较好
的药剂 ,主要防治措施是铲除毒源 ,消灭传播介体
等。无性繁殖材料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建立无病毒优
良种苗的推广繁殖体系是解决病毒危害 ,实现高产
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罗汉果病
毒检测规程。规范罗汉果种苗的生产 ,强化种苗的管
理 ;第四 ,加强对罗汉果组培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
病害综合防治的宣传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技术
培训活动 ,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肥料 ,以达
到高产优质目的。职能部门应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
一批示范园 ,通过示范园的辐射作用 ,推广罗汉果无
病毒栽培技术。
参 考 文 献
1 杭玲 ,陈丽娟 ,陈少珍等 .罗汉果茎块脱毒快繁技术 [ J].
西南农业学报 , 1999, 12( 3): 125~ 127.
2 梁一池 ,杨华 .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J].福建林学院
学报 , 2002, 22( 1): 1~ 3.
鸡蛋大小的控制
鸡蛋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但为适应某些
特定市场的需要 ,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调整鸡蛋的大小 ,这需要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饲养管理中给予特别的注意。
1.饲养方式:在相同环境条件下 ,笼养鸡所产的蛋通常比平养鸡
产蛋重量稍大一些。
2.成熟期体重:母鸡在开产时的体重越重 ,它在一生中所产的蛋
也就越大。 为了获得最大的蛋 ,在母鸡体重达到 1500~ 1600g以前 ,
不能用光照刺激的办法来促使性成熟。
3.开产日龄:这与鸡的体格大小有关 ,但总的来说 ,鸡开产日龄
越早 ,蛋的重量就越小 ,反之 ,开产日龄越晚 ,所产的蛋重就愈大。 由
于延长开产日龄是可以办到的 ,所以在经济上应该将开产日龄作为
重要因素进行考虑。
4.季节和气温:春季开产的母鸡与秋季开产的母鸡相比 ,产蛋率
较高而蛋重较小 ;产蛋鸡舍温度在 27℃以上时 ,温度越高 ,母鸡产的
蛋就越小 ,当鸡舍温度高于 37℃时 ,可引起母鸡停产或死亡。
5.营养: 鸡蛋的大小 ,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粗蛋白、特定的氨基酸
(如蛋氨酸、胱氨酸 )、能量、脂肪以及必要的脂肪酸如亚油酸等摄入
量的影响。低蛋白水平的日粮可以降低蛋重 ,降低蛋氨酸含量虽然
使蛋重下降 ,但同时也引起产蛋率的下降。 另外 ,在饲料中改变维生
素含量也能引起蛋重的变化。 日本农林水产省畜产实验室的研究人
员发现 ,在饲料中掺拌亚油酸可促进蛋重增加 ,当亚油酸的比例提高
到 2. 83%时 ,蛋重达到 59. 6g;如果所产的鸡蛋过大 ,只要在饲料中
添加牛黄酸 0. 5%就可以使蛋重变小 1g。
总之 ,调整饲养管理方式 ,提高某些营养成分的水平 ,可以增加
早期鸡蛋的重量 ,然后用逐渐减少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来控制以后蛋
的重量大小 ,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摘自《养禽与禽病防治》
·75·林纬等: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