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he shade-endurance capacity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甘草的耐阴性研究



全 文 :#研究论文#
甘草的耐阴性研究
魏胜利t ou 3 o王文全u o陈秀华v o秦淑英w o陈秀田x
kt1 东北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o黑龙江 哈尔滨 txssws ~
u1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o北京 tsstsu ~v1 保定市新市区江城中学 o河北 保定 sztsxt ~
w1 河北农业大学 o河北 保定 sztsst ~x1 河北省保定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o河北 保定 sztsxtl
≈摘要  目的 }明确甘草的耐阴性 o为甘草的林药间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遮荫棚遮荫 o设置了 x种遮
荫处理 o透光率分别为 ≤Žktss h l o×tkzx h l o×ukyx h l o×vkxs h l o×wkux h l ∀从生长特性 !生理生态特性 !生物量和
有效成分含量等多个角度对甘草的耐阴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与结论 }甘草为喜阳植物 o其株高 !地径 !叶片
数 !芦头直径等生长指标 o日平均光合速率k Π±l和各项生物量指标均以 ≤Ž最高 o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 o呈不同程
度的降低趋势 ∀但甘草对遮荫也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反应 o主要表现为增加单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 ∀遮荫对甘
草绝对光能利用率k Ε∏l和 Φ√r Φ°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o而对甘草酸含量影响显著 o但遮荫与甘草酸含量之间未表
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
≈关键词  甘草 ~耐阴性 ~林药间作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xlsu2stss2sx
≈收稿日期  ussv2sv2uw
≈基金项目  河北省林业厅/林药产业栽培技术体系研究0资助
项目k|ysvtsyl
≈通讯作者  3魏胜利 oר¯ }kstslywzttt||2ysw{2tz
林药间作是一种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
的高功能的复合经营模式 o对于缓解我国目前野生
药材资源短缺 o提高人工种植药材的质量及经济效
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 o细辛 !桔梗 !人参等
药用植物已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t ou  ∀在林药间作
生产实践中 o药用植物能否忍受林木遮荫是林药间
作成败的关键 ∀甘草 Γλψχψρρηιζα υραλενσισ ƒ¬¶¦«1为豆
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v  o是一种重要的大宗药
材 ∀近年来 o由于甘草野生资源日益枯竭 o人工种植
生产甘草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o有关甘草栽培
技术的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w2z  ∀对于甘草的耐阴
性文献多报道为喜阳植物≈w o{  o同时也有许多文献
报道甘草可与芦苇 !胡杨等高大植物形成伴生群
落≈| ots  o这说明甘草可能具有一定的耐阴潜力 ∀然
而却一直未见有关甘草耐阴性的深入研究报道 ∀作
者从生长 !生理及有效成分含量等多个方面对甘草
的耐阴性进行了研究 o旨在为甘草的林药间作及其
他的复合种植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1 试验材料
所用试验材料为已在设定的遮荫条件下生长 u
年的甘草 Γ1 υραλενσισk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文全教授
鉴定l播种苗 ∀
1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黑色遮荫网搭设遮荫棚 o共设置了 x
种遮荫处理 o于晴天条件下用 ≥× p {x型照度计测定
各处理的透光率 o分别为全光对照 ≤Žktss h l o×t
kzx h l o×ukyx h l o×vkxs h l o×wkux h l ∀t||{年 w月
在已设置好的遮荫棚中播种甘草 o采用随机区组设
计 ov次重复 o小区面积为 u °u o待苗出齐后kt||{年
w月下旬l间苗定植 o定植密度为 ts ¦° ≅ ts ¦°∀试
验期间通过调整灌溉次数 o使对照和各遮荫处理的
水分条件保持一致 o其余的管理也均采用同样的田
间管理措施 ∀试验测定工作于 t|||年 z月中旬k生
长发育旺季l进行 o每处理选取 tx株标准株k每小区
随机选取 x株l对株高 !地径 !分蘖数 !叶片数 !叶面
积k用纸重法l等地上部分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 o同
时 o采用 „µ±²±法测定了叶绿素含量 ~选择晴好天
气 o用 ≤Œ⁄公司生产的 ≤Œp vst °≥便携式快速光合
作用测定系统 o测定了 ≤Žo×t o×v o×w w种光强处理的
#sst#
第 vs卷第 u期
ussx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
¤±∏¤µ¼oussx
光合日进程 o用 ’≥x2ƒ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
各处理的 Φ√r Φ° 等叶绿素荧光参数 ∀于 ts 月中
旬 o每小区随机选取 ts株k合计每处理 vs株l测定
地下部分生长指标和生物量 ∀用 ‹°≤ 对甘草酸含
量进行测定 o采用 ≥°≥≥ ts1s软件进行分析 ∀
2 结果分析
211 遮荫对甘草地上部分生长性状的影响
由表 t可见 o甘草的株高 !地径 !分蘖数和单株
叶片数 w项指标均以 ≤Ž最高 o随着遮荫程度的增
加 o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 ~而单片叶面积和单株叶
面积对遮荫的响应与上述 w项指标不同 o其随着遮
荫程度的增加大致呈/低2高2低0的变化趋势 o经方
差分析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k Π
s1sxl或极显著水平k Π s1stl ∀说明遮荫对甘草的
地上部分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 ∀
另外 o从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 o这 y项指标
表 t 遮荫对甘草地上部分生长性状的影响kcξ ? σ, ν € txl
处理 株高r¦° 地径r¦° 分蘖数 单株叶片数 单片叶面积r¦°u 单株叶面积r¦°u
≤Ž tty1vs ? x1vz¤ s1ws ? s1sz¤ u1sx ? s1{s¤ xv1v| ? u1||¤ t{1vu ? x1vw ¤ |z{1ut ? xw1zw¤
×t ttv1u{ ? tu1xw¤ s1vu ? s1su¤ t1zy ? s1zz¤ v{1s{ ? x1x|¥ uw1{y ? |1wy¤ |wy1z| ? tv{1{|¤
×u tsw1{x ? tx1uy¤ s1vs ? s1sw¤ t1zt ? s1z{¤ vw1w{ ? v1u|¥¦ vs1{y ? z1tu¥ t syw1sy ? tst1w|¤
×v |z1t| ? vs1wv¤ s1uu ? s1ts¥ t1yx ? s1yt¥ vs1xs ? x1tz¦§ vu1vy ? |1u|¦ |{y1|x ? tyz1t|¤
×w yv1zx ? s1wv¥ s1tu ? s1sx¥ t1vy ? s1xs¥ uw1ss ? u1yx§ tv1uv ? ts1st¤§ vtz1xz ? vx1st¥
Φ值 w1|ztl {1z{ul u1ystl ut1wsul z1v|ul uu1y{ul
注 }单株叶片数中的叶片数和单片叶面积中的单片叶均指复叶而言 ~方差分析显著性 }tl Π s1sx oul Π s1st o相同指标不同处理 ¤o¥o¦o§
不同字母表示多重比较差异显著 Π s1sxk表 u ov ox同l
对遮荫响应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o其中 o单株叶片数
和单片叶面积响应最敏感 o≤Ž与多数遮荫处理以及
多数遮荫处理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株高
和单株叶面积的响应敏感性最差 o≤Ž和 ×t o×u o×v
处理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程度 ∀多数研究表明 o
植物无论是木本还是草本 o当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
在生理范围内不断降低时 o其营养生长会发生改变 o
如增加株高生长 o分配更多的生物量给侧枝生长 o增
大叶面积等≈tt otu  o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同化器官更
为发达 o以便于接受更多的光能 o这是植物对弱光环
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由表 t可见 o甘草对遮荫具
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o其适应途径主要是通过单片叶
面积的增加来补偿叶片数的减少 o既而使其在低光
照条件保持较为稳定的叶面积指数来最大限度的利
用光能 ∀如果单从地上部分生长结果来看 o甘草对
×t和 ×u 两个遮荫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o对 ×v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o而对 ×w的适应能力较差 ∀
212 遮荫对甘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 o甘草的叶绿素 ¤!叶绿素
¥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大致呈增高趋势k表 ul o经方差
分析 ov 项指标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k Π 
s1stl ∀而叶绿素 ¤r¥值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
表 u 遮荫对甘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kcξ ? σ, ν € vl
处理
叶绿素 ¤
r°ª#ªpt ⁄• r h
叶绿素 ¥
r°ª#ªpt ⁄• r h
总叶绿素
r°ª#ªpt ⁄• r h
叶绿素 ¤r¥
≤Ž v1sy ? s1{t¤ tss t1|y ? s1xv¤ tss x1su ? t1vw¤ tss t1xy
×t u1{z ? s1vx¤ |v1y| t1|w ? s1uv¤ |{1|t w1{s ? s1x{¤ |x1zv t1w{
×u w1tt ? s1wy¤ tvw1ww u1{v ? s1st¥ tww1| y1|x ? s1wy¥ tv{1xu t1wx
×v y1ss ? s1x{¥ t|y1uy v1sy ? s1wz¥ txy1tz |1sy ? s1ts¦ t{s1yu t1|z
×w {1v| ? s1v|¦ uzw1ty x1ww ? s1s{¦ uz{1v tv1{v ? s1wz§ uzx1z{ t1xw
Φ值 vy1wvul vy1u|ul xv1zyul 2
高等绿色植物对环境有着复杂的适应机制 o无
论从形态上还是生理上 o植物都有其相应的适应策
略 ∀叶绿素在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机制起着重要的
作用 o随着光环境的改变 o叶绿素的种类和数量都会
发生相应的变化k即光适应l≈tv  o由表 u可见 o如以
≤Ž为 tss h o×u o×v o×w 处理的叶绿素 ¤含量分别增
加了 vw1ww h o|y1uy h otzw1ty h o叶绿素 ¥含量分
别增加 ww1|s h oxy1tz h otz{1vs h o总叶绿素含量
分别增加了 v{1xu h o{s1yu h otzx1z{ h ∀ ×t的各项
叶绿素含量指标虽较 ≤Ž略有所降低 o但经多重比
较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这说明甘草
在叶绿素含量上对遮荫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
#tst#
第 vs卷第 u期
ussx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
¤±∏¤µ¼oussx
213 遮荫对甘草光合日进程的影响
≤Žk对照l和 ×u o×v处理的日进程曲线均为/双
峰0曲线 o一天中光合速率最高点均出现在上午 ts }
ss o光抑制点出现在中午 tu }ss ∗ tw }ss ∀而 ×w处理
则呈单峰曲线 o中间未发生光抑制现象 o一天中光合
速率最高的点出现在下午 tw }ss o这主要是光线不
足的原因 ∀将全天光合速率取平均值k Π±l o计算绝
对光能利用率k Ε∏l o结果列入表 v ∀
表 v 不同遮荫条件下甘草日平均光合速率和绝对光能利用率的比较kcξ ? σ, ν € xl
处理
Œ
rΛ°²¯#°pu#¶pt
Π±
rΛ°²¯#°pu#¶pt r h
Ε∏r h
≤Ž t uzw1sy ? ts1{t¤ |1zz ? t1ys¤ tss1ss t1s{ ? s1sw
×t z|w1zt ? |z1{|¥ z1u| ? u1ts¤ zw1yu t1s{ ? s1tw
×v yuu1st ? tx1|w¦ y1zs ? s1zu¥ y{1x| s1|w ? s1v{
×w ux{1wt ? |1wv§ u1z{ ? s1sx¦ u{1xt s1zz ? s1tu
Φ值 utu1zuul tv1wvul t1wz
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 o甘草的日平均光合速率
k Π±l急剧降低 o以 ≤Ž为 tss h o×t o×v o×w 处理分别
比对照降低了 uv1v{ h ovt1wt h ozt1w| h ∀此外 o绝
对光能利用率k Ε∏l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经方差
分析 o不同处理间 Π±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o而 Ε∏
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o说明遮荫没有破坏甘草的光
合系统 o而 Π±下降主要是光照不足造成的 ∀
214 遮荫对甘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被称为测定叶片光合功
能快速 !无损伤的探针 oΦs oΦ°和 Φ√r Φ°是最常用
的基本荧光参数 o经方差分析 o不同处理下甘草的
Φs oΦ√ oΦ°和 Φ√r Φ° w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均
未达到显著水平 ∀ Φ√r Φ° 是一个稳定的研究植物
胁迫反应的常用参数 o多数研究证明 o植物在低温胁
迫 !盐胁迫和水分胁迫等逆境条件下 oΦ√r Φ° 值会
明显降低≈tw  ∀遮荫是一种光胁迫 o但表 w的结果表
明 o遮荫并未对甘草的 Φ√r Φ°值k°≥ µ的光化学效
率l造成显著影响 o这与上述遮荫未对绝对光能利用
率k Ε∏l造成显著影响相一致 o说明遮荫未对 °≥ µ反
应中心造成破坏 ∀
表 w 不同遮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kcξ ? σ, ν € xl
处理 Φs 比值tlr h Φ√ 比值tlr h Φ° 比值tlr h Φ√r Φ° 比值tlr h
≤Ž yy ? |1x tss wxz ? vz1w tss xuv ? wy1u tss s1{z ? s1ss{x tss
×t xt ? u1y zz1uz wzx ? u|1y tsv1|w xuy ? vs1s tss1xz s1|s ? s1ssyz tsv1vu
×u xu ? t1s z{1z| wxx ? u{1u ||1w| xsz ? uz1w |y1{{ s1|s ? s1stsx tsv1xt
×v ys ? ty1t |s1|t w{y ? us1v tsy1uz xwy ? ty1u tsw1vv s1|s ? s1stvu tsv1sx
×w zu ? tw1x ts{1x| wws ? wu1t |y1vx xtu ? vs1w |z1| s1{w ? s1ssxz |y1sz
Φ值 u1t s1|t s1y| u1vt
注 }tl不同遮荫条件下叶绿素各基本荧光参数的相对值
215 遮荫对甘草地下部分生长特性 !生物量和甘草
酸含量的影响
21511 遮荫对甘草地下部分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
影响 由表 x可见 o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 o甘草各项
地下部分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降
低趋势 o经方差分析 o各指标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
水平k Π s1stl ∀多重比较结果显示 o表 x的各项
中 o以芦头直径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对遮荫反应最为
敏感 o如以 ≤Ž为 tss h o×t o×u o×v o×w 处理的芦头直
径分别较 ≤Ž降低了 us1vu h ouz1|z h oww1vu h o
x|1yz h o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较 ≤Ž降低了
wx1|z h oxs1y{ h o{s1{u h ov1xv h ∀如以透光率
k h l为自变量k Ξl o以芦头直径或地下部分生物量
为因变量k Ψl拟合可得以下方程 }芦头直径 }Ψ €
s1ss| ytz Ξ n s1utz sy oΡu € s1||u |k Π s1stl ~地
下部分生物量 }Ψ € s1tzt yuz Ξ p w1yzx zxt oΡu €
s1|ux {k Π s1stl ∀
甘草的地下根部为药用部分 o而芦头直径是划
分甘草等级的重要外观质量指标 o以上结果说明 o遮
荫对甘草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结合以上
Π±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 o这主要是由于遮荫影响了
甘草的光合作用 o进而影响有机物积累造成的 ∀
21512 遮荫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 x可知 o不
同遮荫处理甘草的甘草酸含量的差异也达到了极显
著水平k Π s1stl o但甘草酸含量随遮荫程度的增
加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
#ust#
第 vs卷第 u期
ussx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
¤±∏¤µ¼oussx
表 x 遮荫对甘草地下部分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处理 芦头直径r¦° 根长r¦° 侧根数r根 地上部分生物量rª 地下部分生物量rª 总生物量rª 甘草酸含量r h
≤Ž t1t{ ? s1uw¤ vs1yt ? y1vt¤ t1v{ ? t1ux¤ y1vx ? u1yu¤ tv1vs ? v1z|¤ t|1yx ? x1w{¤ u1zx ? s1tu¤
×t s1|w ? s1t|¥ vx1w{ ? ts1wz¥¦ s1u| ? s1xx¥ x1{v ? u1{y¤ z1t| ? w1{y¥ tu1|s ? y1ty¥ u1u{ ? s1sx¥
×u s1{x ? s1uz¥ vu1zs ? x1z|¤¦ s1w{ ? s1zv¥ u1|u ? u1{s¥ y1xy ? v1yu¥ |1vz ? x1xu¥ u1|s ? s1st¤
×v s1yy ? s1tw¦ vt1zy ? x1|u¤¦ s1vx ? s1zy¥ t1u{ ? s1u{¥ u1xx ? s1ux¦ v1{v ? s1wx¦ t1x| ? s1sw¦
×w s1w{ ? s1sy§ us1vy ? u1yz§ s1t{ ? s1v|¥ s1zv ? s1u{¥ s1{y ? s1wu¦ t1yw ? s1yx¦ p
Φ值 uz1stul {1uzul y1u|ul tt1szul us1xvul t|1uwul |x1ssul
3 讨论
311 一般根据植物耐阴程度的大小 o人们习惯将植
物划分为喜阴植物 !耐阴植物和喜阳植物 v大类 o甘
草的株高 !地径 !分蘖数 !叶片数 !芦头直径 !日平均
光合速率及各项生物量指标均以 ≤Ž为最高 o随着
遮荫程度的增加 o各项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
势 ∀因此 o按照上述分类方法 o甘草应属喜阳植物 ∀
312 甘草对遮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采利尼克
尔认为 o植物的耐阴与否并不是绝对的 o而只是个量
的问题 o植物对其所处的光照条件的适应性反应是
植物的一种本能≈tv  ∀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这一点 o
甘草虽为喜阳植物 o但其在生长和生理上也对遮荫
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反应 o主要表现为在遮荫条
件下增加单片叶面和叶绿素含量 o从而最大限度的
增加光合能力 ∀
313 遮荫未对甘草的绝对光能利用率k Ε∏l和 °≥ µ
的光化学效率k Φ√r Φ°l产生显著影响 ∀说明遮荫没
有造成光合系统破坏 o遮荫造成的光照不足是导致
甘草日平均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o而日平均光
合速率的降低是导致甘草生物量降低的直接原因 ∀
314 遮荫对甘草酸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o但遮荫与
甘草酸含量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
315 综合分析甘草对遮荫的适应性反应与甘草生
物量降低比例 o可以初步认为甘草对 ×tk透光率
zx h l和 ×uk透光率 yx h lu种遮荫条件具有一定的
适应能力 o如果遮荫超过 ×v 处理k透光率 xs h l o甘
草的生物量会急剧降低 o生存困难 ∀这就要求在进
行林药间作等复合种植时 o要尽量选在幼林期进行 o
或配置大的株行距 ∀以保证甘草获得充足的光照 o
提高产量与质量 ∀
≈参考文献 
≈t  董兆琪 o池桂清 1 林 !药间作生态系统效益的初步研究 1 辽宁
林业科技 ot|{| okyl }wy1
≈u  陈光启 o宋学淑 o王凯军 1 红松 !人参 !桔梗间作试验初报 1 吉
林林业科技 ot||x okyl }t|1
≈v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中国植物志 1 第 wu卷 1
第 u分册 ot||{1tyz1
≈w  王 立 o李家恒 1 西北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1 林
业科学 ot||s ovxktl }tu|1
≈x  周成明 o孔祥飞 o马贻淑 o等 1 北京大兴地区乌拉尔甘草栽培
技术研究 1中国中药杂志 ousss ouxkvl }tws1
≈y  牛建强 o张 丰 1 红皮甘草栽培技术 1 新疆农垦科技 ousst o
kul }ut1
≈z  安 力 1 河西沙区甘草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1 甘肃林业科技 o
t||z oktl }w{1
≈{  肖培根 o杨世林 1 药用动植物种养加工技术 1 甘草分册 1 北
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ousss1
≈|  崔国盈 o赵桂林 o杨启元 o等 1 新疆甘草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
利用的研究 1 草食家畜 ot||| okul }ws1
≈ts  王 立 o李家恒 1 中国甘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1 草业科学 ot||| o
tykwl }u{1
≈tt  裴保华 o郭进起 o张素菊 1 / zwt杨0扦插苗耐阴性的研究 1 植
物生态学报 ot||y ouskvl }uzu1
≈tu  采利尼克尔 1 木本植物耐阴性的生物学原理 1 王世绩译 1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ot|{y1uwu1
≈tv  …­²µ®°¤± ’1 ‹¬ª«2¬µµ¤§¬¤±¦¨ ¶·µ¨¶¶¬± «¬ª«¨µ³¯¤±·¶¤±§¬±·¨µ¤¦·¬²±
º¬·«²·«¨µ¶·µ¨¶¶©¤¦·²µ¶1 Προγ Πητοτοσψν Ρεσot|{z okwl }tt1
≈tw  …­²®°¤± ’ o⁄¨ °°¬±ª…1 °«²·²± ¼¬¨ §¯²©’u √¨²¯∏·¬²±¤±§¦«¯²µ²³«¼¯¯
©¯∏²µ¨¶¦¨±¦¨ ¦«¤µ¤¦·¨±¬¶·¬¦¶¤·zzŽ¤°²±ª √¤¶¦∏¯¤µ³¯¤±·¶²© §¬√¨ µ¶¨
²µ¬ª¬±¶1 Πλαντα ot|{z otzs }w{|1
Στυδιεσ ον τηε σηαδε2ενδυρανχε χαπαχιτψ οφ Γλψχψρρηιζα υραλενσισ
• ∞Œ ≥«¨ ±ª2¯¬tou o • „‘Š • ±¨2 ∏´¤±u o≤‹∞‘÷¬∏2«∏¤v o±Œ‘≥«∏2¼¬±ªw o≤‹∞‘÷¬∏2·¬¤±x
(t . Φορεστρψ Ρεσουρχεσ ανδ Ενϖιρονµεντσ Χολλεγε , Νορτηεαστ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ρβιν txssws , Χηινα ;
u . Χολλεγε οφ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 Βειϕινγ Υνιϖερσιτψ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 Βειϕινγ tsstsu , Χηινα ;
v . ϑιανγχηενγ Μιδδλε Σχηοολ, Νεω ∆ιστριχτ οφ Βαοδινγ Χιτψιν Ηεβει Προϖινχε , Βαοδινγ sztsxt , Χηινα ;
#vst#
第 vs卷第 u期
ussx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
¤±∏¤µ¼oussx
w .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οφ Ηεβει Προϖινχε , Βαοδινγ sztsst , Χηινα ;
x . Αρχηιτεχτυραλ ανδ Χιϖιλ Ενγινεερινγ Θυαλιτψ Συπερϖισιον Στατιον οφ Βαοδινγ Χιτψ, Βαοδινγ sztsxt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¼·«¨ ¶«¤§¨2 ±¨§∏µ¤±¦¨ ³µ²³¨µ·¼ ²© Γλψχψρρηιζα υραλενσισ ¤±§³µ²√¬§¨ µ¤·¬²±¤¯¨©²µ·«¨ ³µ¤¦·¬¦¨ ²©¬±·¨µ2
¦µ²³³¬±ª Γ . υραλενσισ º¬·«·µ¨ ¶¨q Μετηοδ : …¯¤¦®¶«¤§¬±ª±¨ ·¶º µ¨¨ ∏¶¨§·²³µ²√¬§¨ ©¬√¨§¬©©¨µ¨±·¨ ±√¬µ²±° ±¨·¶²© ¬¯ª«·¬±·¨±¶¬·¬¨¶k¯¬ª«·³¨ ±¨ 2
·µ¤·¬²±µ¤·¨¶²©tss h ozx h oyx h oxs h ¤±§ux h oµ¨¶³¨¦·¬√¨¯¼l qײ¤¶¶¨¶¶·«¨ ¶«¤§¨2 ±¨§∏µ¤±¦¨ ¦¤³¤¦¬·¼ ²© Γ . υραλενσισo¶¨√ µ¨¤¯ ¤¶³¨¦·¶
º µ¨¨ √¨¤¯∏¤·¨§o¬±¦¯∏§¬±ªªµ²º·«¦«¤µ¤¦·¨µ¶o³«¼¶¬²¯²ª¬¦¤¯ ¤±§ ¦¨²¯²ª¬¦¤¯ ¦«¤µ¤¦·¨µ¶o¥¬²°¤¶¶o¤±§¦«¨ °¬¦¤¯ ¦²±·¨±·¶q Ρεσυλτ ανδ Χονχλυ2
σιον : Γ . υραλενσι󬶤 ¬¯ª«·2©¤√²µ¨§³¯¤±·q׫¨ ªµ²º·«¬±§¬¦¨¶¶∏¦«¤¶³¯¤±·«¨¬ª«·o¶·¨° §¬¤° ·¨¨µo¯¨ ¤√ ¶¨±∏°¥¨µoµ²²·§¬¤° ·¨¨µo¥¬²°¤¶¶o
¤±§§¤¬¯¼ ¤√ µ¨¤ª¨ ³«²·²¶¼±·«¨·¬¦µ¤·¨ k Π±l ¤µ¨ «¬ª«¨¶·º«¨ ± ¬¯ª«·³¨µ° ¤¨·¬²±µ¤·¨¬¶tss h q „¯¯·«¨ ¶¨ ¬±§¬¦¨¶§¨¦µ¨¤¶¨ º«¨ ± ¬¯ª«·¬±·¨±¶¬·¼ §¨2
¦µ¨¤¶¨¶q ‹²º √¨ µ¨o Γ . υραλενσισ ³²¶¶¨¶¶¨¶¶«¤§¨ p ±¨§∏µ¤±¦¨ ¦¤³¤¦¬·¼·²¶²°¨§¨ªµ¨¨~¬·¤§¤³·¶·²·«¨ ¶«¤§¬±ª ±¨√¬µ²±° ±¨·¥¼¬±¦µ¨¤¶¬±ª·«¨
¯¨ ¤©¤µ¨¤¤±§¦«¯²µ²³«¼¯¯¦²±·¨±·¶q≥«¤§¬±ª«¤¶±²²¥√¬²∏¶ ©¨©¨¦·²±·«¨ ¤¥¶²¯∏·¨ ¬¯ª«·¨ ±¨ µª¼ ∏·¬¯¬½¤·¬²±µ¤·¨ k Ε∏l ²µΦ√r Φ°µ¤·¬²q׫¨ ¬±©¯∏2
±¨¦¨ ²©¶«¤§¬±ª²±·«¨ ¦«¨ °¬¦¤¯ ¦²±·¨±·¶²© Γ . υραλενσι󬶲¥√¬²∏¶q
[ Κεψ ωορδσ] Γλψχψρρηιζα υραλενσισ; ¶«¤§¨2 ±¨§∏µ¤±¦¨ ~¬±·¨µ¦µ²³³¬±ª ° §¨¬¦¬±¤¯ ³¯¤±·¶º¬·«·µ¨ ¶¨
≈责任编辑 王康正 
≈收稿日期  ussw2su2ty
≈通讯作者  3陈四保 oר¯ }kszxxluyzvztz| o∞2°¤¬¯}¥¦¶¥¦«¨ ± ƒ
¬±¨ ·1³²¯¼∏1 §¨∏1«®
玉竹中黄酮类成分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杨先国t ou o陈四保t 3 o陈士林t o杨大坚t o刘塔斯u
kt1 香港理工大学 应用生物与化学技术系 o香港 红 ~
u1 湖南中医学院 o湖南 长沙 wtssszl
≈摘要  目的 }对玉竹的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o以期解决玉竹的专属性鉴别 o并为其质量控
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 o甲苯2醋酸乙酯2甲酸kxΒwΒtl为展开剂 o氨水熏蒸显色 o用 Κ• € xss ±° oΚ≥ € u{s
±°双波长扫描 ∀结果 }建立了由 ts个特征荧光斑点构成的玉竹黄酮类成分的薄层指纹图谱 ∀结论 }该方法可以有
效地鉴别玉竹 o并评价其质量 ∀
≈关键词  玉竹 ~薄层色谱 ~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  • u{w1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xlsu2stsw2sv
中药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 Πολψγονατυµ οδορα2
τυµ k¬¯¯1l⁄µ∏¦¨ 的干燥根茎 o性平 !味甘 o具养阴润
燥 o生津止渴之功效 ∀用于肺胃阴伤 o燥热咳嗽 o
咽干口渴 o内热消渴≈t  ∀药理学研究表明玉竹具有
强心 !扩张血管 !降血压 !降血糖 !降血脂和加强免疫
功能的作用≈u2w  ∀玉竹根茎中主要含有甾体皂苷 !多
糖 !黄酮及其糖苷以及多种蒽醌类化合物≈u ox oy  ∀
对于玉竹药材质量的控制 o主要是利用薄层2分光光
度法测定玉竹中甾体皂苷成分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
定其多糖含量≈u  o5中国药典6usss年版规定玉竹的
多糖含量以葡萄糖k≤y≠tu’yl计不低于 y1s h ∀这些
分析方法都是控制玉竹某类总含量 o一方面不能全
面反映药材的质量 o另一方面这些分析方法受到的
干扰因素比较多 o选择性 !专属性 !灵敏度 !重复性和
准确度差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
制 o可以综合地 !直观地反映药材的质量≈z  ∀薄层色
谱图色彩鲜艳 o便于鉴别 ~采用薄层扫描法 o将各成
分斑点转换成不同的色谱峰 o在薄层扫描图上显示
出来 o通过评价不同样品中各色谱峰的相对比移值 !
峰高 !峰面积及峰面积之间的相对比值等的相对稳
定来达到指纹图谱对中药质量的总体控制 ∀本研究
选定玉竹中黄酮类化合物为考察对象 o利用薄层色
谱方法 o对湖南邵阳玉竹基地所产的 ts批玉竹药
材 o进行了黄酮类化合物指纹图谱的研究 ∀为控制
#wst#
第 vs卷第 u期
ussx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
¤±∏¤µ¼ous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