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大戟科 w种药用植物及其内生真菌脂肪酸组分研究
戴传超t ou o余伯阳t o徐增莱t o袁 生u o袁 琳u
kt q中国药科大学 o江苏 南京 utsss| ~
u q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o江苏 南京 utss|zl
≈摘要 目的 }研究大戟科药用植物和其内生真菌相互关系 o为探索大戟科植物生物活性物质来源 o开发新药
资源奠定基础 ∀方法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大戟科乌桕 !大戟 !泽漆 !重阳木 w种药用植物新鲜叶 !茎及其 u{株内生
真菌的脂肪酸组分 o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结果 }植物脂肪酸主要为 Α2亚麻酸 !棕榈酸 !亚油酸 !油酸 ~内生真菌脂肪
酸主要为亚油酸 !油酸和棕榈酸 ∀结论 }内生菌可以自主合成脂肪酸 o因此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参考依据之一 ∀植
物及内生菌脂肪酸在 Α2亚麻酸含量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o推测可能和内生菌营养吸收及内生菌和宿主植物相互作
用有关 ∀
≈关键词 大戟科 o内生真菌 o脂肪酸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tls|2sx|u2sw
大戟科植物乌桕 Σαπιυ µ σεβιφερυ µ ki√¨¯l
²¬¥qo大戟 Ευπηορβια πεκινενσισ ∏³µqo泽漆 Ευ2
πηορβια ηελιοσχοπια i√¨¯ o重阳木 Βισχηοφια πολψ2
χαρπαµ ki√¨¯l ¬µ¼ ≥«¤º 是常用中药 o常用于消
肿 !止痛 !疥疮 !湿疹及蛇咬伤等多种疾病≈t ∗ v ∀大
戟科植物含有萜类 !生物碱等成分≈u o其二萜成分
有些具有抗癌作用 ~生物碱如一叶 碱可治疗多种
神经系统疾病 o因此大戟科植物有望成为新药来源
之一 ∀大戟科植物种子富含油脂 o是重要的油料作
物 o有重要的经济价值≈u ∀植物内生菌在和植物长
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和植物建立了共生关系 o常含有
和植物相同的化学成分 o如有些紫杉内生菌也含有
紫杉醇≈w o长春花内生菌含长春碱≈x ∀研究表明 o
植物产生化学物质可能由植物直接产生 o如紫杉
醇≈w ~有的由植物内生菌产生 o如麦角碱≈y ~有的可
以由真菌刺激植物产生 o如植保素≈z ∀我们从大戟
科 w种药用植物乌桕 !大戟 !泽漆 !重阳木中筛选获
得 u{株表观不同的内生真菌 o其中有部分菌株有良
好的抑菌作用 ∀对内生菌干菌丝用有机溶剂进行初
步提取 o并用薄层层析初步分析其组分表明 o有部分
内生菌存在多个和植物材料相同 ©值的斑点 o推测
≈收稿日期 usss2tt2ts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开放试验站项目kusss2stl
这些内生菌也可能产生生理活性物质 ∀为了探讨内
生菌和药用植物的相互关系 o首先对其脂肪酸组分
和植物脂肪酸组分进行了分析 ∀
1 材料方法
1 q1 实验材料
1 q1 q1 植物材料 }大戟 !泽漆采自南京东郊紫金
山地区 ~重阳木采自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 o为多年生
栽培株 ~乌桕采自紫金山和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开
放试验站林地中k江西省余江县l ∀由徐增莱副研究
员鉴定 ∀
1 q1 q2 内生真菌 }内生菌分离自植物叶和茎内皮
中 o方法参照文献≈{ o| ∀
1 q1 q3 培养基 }菌种分离及斜面培养基为 °⁄ 培
养基 o发酵培养基为液体马铃薯培养基≈ts ∀
1 q2 方法
1 q2 q1 真菌培养方法 }将纯化获得的菌种在 us
ε 培养 v §o倒入无菌水 o刮取菌丝 o转移入三角瓶
中 o放摇床 ux ε otxs µ#°¬±p t o震荡培养 y §∀
1 q2 q2 脂肪酸分析方法 }菌丝用布氏漏斗抽滤 o蒸
馏水洗 v遍 ~菌丝及植物脂肪酸分析用气相色谱法 o
具体方法参见文献≈tt ∀乌桕和重阳木分析新鲜叶
及 u ∗ v年生茎表皮脂肪酸组分 ~大戟 !泽漆分析新
鲜叶和茎脂肪酸组分 ∀
2 结果
2 q1 乌桕及其内生菌脂肪酸
#u|x#
第 uy卷第 |期
usst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
≥ ³¨qousst
从乌桕内皮中分离获得 {种表观不同的丝状真
菌 o编号为 ≥t ∗ ≥{ o分析其脂肪酸组分和乌桕叶 !茎
表皮脂肪酸组分 o结果见表 t ∀结果表明 o内生菌脂
肪酸组分主要为亚油酸kt{Βul !油酸kt{Βtl !棕榈酸
ktyΒslv种 o不含或仅含少量 Α2亚麻酸≈t{Βv kΑ2l !
硬脂酸kt{Βsl !棕榈油酸ktyΒtl !豆蔻酸ktwΒsl ∀乌
桕叶和乌桕皮中均含有较高的 t{Βv kΑ2l o尤其在乌
桕叶中 o占总脂肪酸的一半以上 ~t{Βu和 tyΒs也是
主要成分之一 ~仅含有少量的 t{Βs和 twΒs ~未测出
tyΒt ∀内生菌脂肪酸和乌桕脂肪酸差异主要体现在
t{Βv kΑ2l上 o植物中 t{Βv kΑ2l很高 o而内生菌中很
低 ∀
表 t 乌桕及其内生菌脂肪酸组分 h
样品 豆蔻酸 棕榈酸 棕榈油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Α2亚麻酸 其它
≥t p vt q{s p u qss uz qt| vv qty p x q{x
≥u s qzv uv qys w qst u qzz ux qzv vz qtt t qtv w q|u
≥v s qsw uu qus p t qyy t| qxz w{ quv x qxs u q{s
≥w u qsx vy qz{ x qsz v q|| t{ qwy us qyv t q{{ tt qtw
≥x s qs{ uz qtx p w qvs ut qs{ wy qzv s qyt s qsx
≥y p uu qz{ p s qyv w qyw xu qsx v qwu ty qw{
≥z p uv qyx y qtu u qxx vz qzt uv q|t u qvx v qzt
≥{ u qyt ux qvx z qty v qts us qsu u| qty s qww tu qty
乌桕叶 s qt| ux qt| p u qu| t qx| w qsy xu qtt tw qxz
乌桕皮 s qzy vv qz| p t qxx tx q{w u{ qzs ty qxy u q{s
2 q2 大戟及其内生菌脂肪酸
从大戟中分离到 w种不同的内生菌 o编号为 ∞t
∗ ∞w号 ∀分析其脂肪酸组分和大戟叶 !茎脂肪酸组
分 o结果见表 u ∀结果表明 o大戟内生菌脂肪酸组分
和乌桕一致 o主要组分也是 t{Βu ot{Βt和 tyΒs o基
本不含有 t{Βv kΑ2l ∀大戟叶 !茎均含有较高的 t{Βv
kΑ2l o同时含有较高含量的 tyΒs ot{Βu o仅含有少量
t{Βt ot{Βs otyΒt otwΒs ∀
表 u 大戟及其内生菌脂肪酸组分 h
样品 豆蔻酸 棕榈酸 棕榈油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Α2亚麻酸 其它
∞t p uy q|u p s qzt uu qts w| qxs × s qzz
∞u p t{ qwt p s qww tw qsu yv qxw t qt{ u qwt
∞v p vs q{w p s quw tw qxt xv q|t s qtv s qvz
∞w p vu qyv p s qwv tv qwz xu quv s quv t qst
大戟叶 × uy quy × t qts v qu{ | q|z xz qvv u qsy
大戟茎 u qt| uy qsx w qt| s qwy u qwz w qyt w{ qxv tt qsx
注 }× 表示痕量k表 v o表 w同l
2 q3 泽漆及其内生菌脂肪酸
从泽漆中分离到 y种内生菌 o编号为 t ∗ y o
其内生菌脂肪酸和泽漆叶 !茎脂肪酸见表 v ∀结果
表明 o泽漆内生菌脂肪酸也主要集中在 t{Βu ot{Βt o
t y Βs v种 ∀其中 ot { Βu含量极高 o可以达到
yz qtz h o而 t{Βv kΑ2l含量很低 ∀泽漆叶和茎脂肪
酸均有极高的 t{Βv kΑ2l o并且含有一定量的 tyΒs o
t{Βu ot{Βt o少量的 t{Βs otwΒs ∀
表 v 泽漆及其内生菌脂肪酸组分 h
样品 豆蔻酸 棕榈酸 棕榈油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Α2亚麻酸 其它
t p tz q|u p x qzv ts q|z ws qyt p tw qzs
u p uv qss p s qws { qvy yz qtz ts qsz s qz{
v p tz qss p s qus tt qxs wt q|| s qtv tv qtt
w p vs qzz p s tx qwv xu qsv u qwv s qzy
x p vt q|w p s qty uv qy{ wv qyx p s qw{
y p uw qwy p s quw u q|{ v| qzt s qs| uu qtz
泽漆叶 s qts t| qu{ × s qtx w qxz ty qsx xv qus y qyx
泽漆茎 s q{u uw qs × t qxs { qss t| qx{ wt qx| w qxt
2 q4 重阳木及其内生菌脂肪酸
从重阳木中分离到 ts种内生菌 o编号为
t ∗
ts o其内生菌脂肪酸和重阳木叶 !茎表皮脂肪酸见
表 w ∀结果表明 o重阳木内生菌脂肪酸也主要集中
#v|x#
第 uy卷第 |期
usst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
≥ ³¨qousst
在 t{Βu otyΒs ot{Βt v种 ∀值得指出的是 o有 u种内
生 菌的t{ΒvkΑ2l含量较高 o分别为ts qv| h 和
ts qxu h ∀植物中脂肪酸主要仍为 t{Βv kΑ2l ot{Βu o
tyΒs ∀与前面 v种植物结果一致 ∀
表 w 重阳木及其内生菌脂肪酸组分 h
样品 豆蔻酸 棕榈酸 棕榈油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Α2亚麻酸 其它
t s qzz t| qzx t qxz v q{| t| qtw wt qxt ts qv| u q|{
u p vt qst p u qus tz qx| wy qyy u qxt s qsv
v s qzx uy qst u qwz s qww t| quu ws qwv x qux x qwv
w t qvx us q|| t qyv t qyu ut q|v wu qss y qxs v q|{
x t qxw t| qv{ x qx{ t q|s tz qxw vy qxw ts qxu z qss
y s q|y uv qtv x qvt u q{v ux quu vw q{t w qz{ u q|y
z w qvv ut qzw v qux × v qxs xv q|t t q|| tt qu{
{ t qut uu qzt { q{s u qvw ut qzv vv qx{ z qzz t q{y
| p uu q{s z qtv s qxz tx q{w w| qvx w qws s qs|
ts s qzt ux qxt x qxy u quw ut qss vz q|x w q{z u qty
重阳木叶 u q{z uw quu p s qtz s qtt v qtu yx qxs w qst
重阳木皮 t q|z uw quv p s qu| w qx{ vu q|v ux qwv ts qxz
3 讨论
3 q1 内生菌脂肪酸和其分类鉴定
植物内生菌由于在进化过程中常常失去产生有
性生殖的能力 o使其鉴别极为困难 ∀因此选用合适
的化学指标作为鉴定的依据 o将是内生菌分类鉴定
的一个重要手段 ∀脂肪酸是微生物体内比较稳定的
化学成分之一 o常被用作微生物如酵母≈tu !细菌≈tv
分类鉴定的指标之一 o内生菌脂肪酸也有学者报道
作为鉴定的手段之一≈tw ∀分析内生菌的脂肪酸 o将
为进一步鉴定其类群奠定基础 ∀一般多不饱和脂肪
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 !二十碳五烯酸常产生于低等
真菌中 o高等真菌脂肪酸不饱和度相对较小≈tx oty ∀
从脂肪酸结果初步分析 o结合形态观察 o大戟科 w种
植物内生真菌主要属于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o
如毛壳菌属 Χηαετοµιυ µ ¶³q!盘多毛孢属 Πεσταλο2
τιᶳq和小单头孢属 Αχρε µ ονιελλᶳq等 o具体每株
菌属于哪一个种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
3 q2 内生菌脂肪酸的来源
内生菌脂肪酸和共生植物脂肪酸组成不同 o其
中 ot{Βv kΑ2l有极大差别 o各内生菌之间脂肪酸也
有差异 ~这表明 o内生菌脂肪酸可能不是直接来自共
生植物 o而由自己合成 ∀作为异养生物 o哪些物质从
植物体内获得 o哪些由内生菌自身合成 o值得进一步
探讨 ∀
3 q3 内生菌脂肪酸和其营养吸收
脂肪酸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组分之一 o脂肪酸
的不饱和度和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o因此和营养物
质的吸收有密切联系≈ty ∀内生菌含 t{Βv kΑ2l很
低 o或根本不含有 t{Βv kΑ2l o和内生菌从植物中吸
取营养物质也有关系 ∀真菌要从高渗溶液中k植物
体液l获得水分及其它营养物质 o靠细胞膜和酶调节
实际需要的分子或离子≈ty o因此 o在该环境下生长
的真菌 o对其细胞膜脂肪酸组分是有一定要求的 o具
体表现为 t{Βv kΑ2l含量低 ∀在发酵产脂肪酸研究
中 o学者们已发现 o糖浓度高将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
产量降低≈tz ∀肖用森等研究表明 o水稻幼苗在受到
渗透胁迫 v §后也表现出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上
升 ot{Βu含量增加 o而 t{ΒvkΑ2l含量降低≈t{ ∀进一
步探讨内生菌渗透压和内生菌脂肪酸组分的关系 o
有助于阐述内生菌和植物的共生关系 ∀
3 q4 脂肪酸在内生菌及宿主植物相互关系中的作
用
前人研究表明 o低浓度脂肪酸能促进真菌菌丝
生长 o起到生长调节剂的作用≈ty ∀我们研究也表
明 o乌桕叶的水提取物可以大大促进毛壳菌属 !盘多
毛孢属等属内生菌的菌丝生长 o获得较高的发酵干
菌丝产量 ∀是否由于植物脂肪酸在起生长调节剂的
作用 o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已有研究表明 o植物体
内二酰甘油酯 o多不饱和脂肪酸 o氧化脂质及多不饱
和脂肪酸氧化断裂而成的小分子 o均可以作为信号
物质 o抵御病原体或其它伤害≈{ ot| o这表明植物高
含量的 t{Βv kΑ2l不仅和细胞膜流动性及光合膜抗
氧化有关≈t{ o和植物及内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
也有关系 ∀植物病理学研究表明 o真菌脂肪酸可以
释放到体外作为信号物质对植物生长起调控作
用≈us ∀大戟科药用植物的化学物质如何受内生菌
#w|x#
第 uy卷第 |期
usst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
≥ ³¨qousst
的代谢产物影响以及如何开发大戟科植物内生真菌
活性物质 o获得新的药物资源 o值得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t 中国药材公司 q药用植物资源志要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w }
yt{ q
≈u 周荣汉 q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 q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ot|{{ }
uy| q
≈v 陈培元 o许美娟 q二萜类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q中草药 o
t|{x otykzl }vy q
≈w ≥·¬¨µ¯¨ o ≥·µ²¥¨¯ o≥·¬¨µ¯¨ ⁄ qפ¬²¯ ¤±§ פ¬¤±¨ °µ²§∏¦·¬²±
¥¼ Ταξοµ ψχεσ ανδρεαναε , ± ∞±§²³«¼·¬¦ ƒ∏±ª∏¶ ²© °¤¦¬©¬¦
≠ º¨ q≥¦¬¨±¦¨ ouys }utw q
≈x 郭 波 o李海燕 o张玲琪 q一种产长春碱真菌的分离 q云南大学
学报k自然科学版l qt||{ ouskvl }utw q
≈y ≤«¤µ¯¨ ¶ •
o°²µ·¨µ¤±§ ²¥¥¬±¶⁄q¤¥²µ¤·²µ¼ °µ²§∏¦·¬²±
²© ∞µª²· ®¯¤¯²¬§¶¥¼ ≥³¨ ¦¬¨¦¨¶²© Βαλανσια q²∏µ±¤¯ ²© ±¨¨ µ¤¯
¬¦µ²¥¬²¯²ª¼ ot|z| ottv }tt| q
≈z 朱玉贤 o李 毅 q现代分子生物学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o
t||z }uzu q
≈{ ≥·µ²¥¨¯ o≠¤±ª ÷ o≥ ¤¨µ¶o¨·¤¯ q פ¬²¯ ©µ²° Πεσταλοτιοπσισ µι2
χροσπορα , ± ∞±§²³«¼·¬¦ƒ∏±ª∏¶²© Ταξυσ ωαλλαχηινα q¬¦µ²¥¬2
²¯²ª¼ ot||y otwu }wvx q
≈| ≥¦«∏¯·«¨ ¶¶ƒ i ƒ¤¨·«≥ q⁄¬¶·µ¬¥∏·¬²± ¥∏±§¤±¦¨¶¤±§¶¶²2
¦¬¤·¬²± ²©·«¨ ∞±§²³«¼·¬¦ƒ∏±ª∏¯ ≤²°°∏±¬·¼ ²© Αριζονα φεσχυε
( Φεστυχα αριζονιχα) q ¼¦²¯²ª¬¤ot||{ o|skwl }xy| q
≈ts 范秀容 o李广武 o沈 萍 q微生物学实验 q第 u版 q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 ot|{s }uyz q
≈tt 戴传超 o袁 生 o刘吉华 o等 q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多不饱和脂
肪酸真菌的筛选 q菌物系统 ousss ot|kul }uyt q
≈tu 史国利 o吕宪禹 o周与良 q全细胞长链脂肪酸在假丝酵母分类中
应用初探 q真菌学报 ot||u ottkul }txs q
≈tv 周 方 o朱厚础 o唐光江 o等 q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图鉴别细菌
的研究 q微生物学报 ot|{z ouzkul }|x q
≈tw ∏¯¯¨ µ o¤¯ ¤¯®¶¨ ¤¯ q⁄¬√ µ¨¶¬·¼ ²© ²µº¤¼ ≥³µ∏¦¨ ¨ §¨¯¨
∞±§²³«¼·¨¶¬± ∂¤µ¬²∏¶ ¬¬¨ §¤±§ °∏µ¨ ²µº¤¼ ≥·¤±§¶ q ¼¦²¯
¶¨ot||{ otsuktsl }tt{v q
≈tx 徐天宇 q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廿碳五烯酸和廿碳六烯酸 q食品与
发酵工业 ot||x outktl }xy q
≈ty 邢来君 o李明春 q普通真菌学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qt||| qvs o
w{ o{t q
≈tz 刘吉华 o袁 生 o戴传超 q影响真菌发酵过程中多不饱和脂肪
酸积累的条件 q微生物学杂志 ot||z otzkwl }xu q
≈t{ 肖用森 o王正直 o郭绍川 q渗透胁迫下稻苗中游离脯氨酸累积与
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q武汉植物学研究 ot||y otwkwl }vvw q
≈t| ¤µ¨¦«¤¯ ∞ o
¯ ²¦® ¤±§⁄²µ±¨ o ·¨¤¯ q¬³¬§≥¼±·«¨ ¶¬¶¤±§
·¨¤¥²¯¬¶° ¬±·«¨ °¯ ¤¶·¬§∞±√¨¯²³¨ q°«¼¶¬²¯²ª¬¤ °¯ ¤±·µ∏° ot||z o
tss }yx q
≈us 宁 文 o曹日强 q真菌诱导物在植物次生代谢中的调节作用 q植
物生理学通讯 ot||v ou|kxl }vut q
Χοµ παρατιϖε Στυδιεσ ον τηε Φαιτψ Αχιδσ Χονταινεδ ιν φουρ Σπεχιεσ
οφ Μεδιχιναλ Πλαντσφροµ Φαµιλψ Ευπηορβιαχεαε ανδ Τηειρ Ενδοπηψτιχ Φυνγι
⁄ ≤«∏¤±2¦«¤²t ou o ≠
²2¼¤±ªt o ÷ ±¨ª2¯ ¤¬t o ≠ ≥«¨ ±ªu o ≠ ¬±u
kt q≤«¬±¤ °«¤µ°¤¦¨∏·¬¦¤¯ ±¬√ o¤±¬±ª utsss| o¬¤±ª¶∏ o≤«¬±¤ ~
u q
¬² ≥¦¬≤²¯¯o¤±¬±ª ²µ°¤¯ ±¬√ o¤±¬±ª utss|z o¬¤±ª¶∏ 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µ¨ ¤¯·¬²± ²©©²∏µ¶³¨¦¬¨¶²© ° §¨¬¦¬±¤¯ ³¯¤±·¶©µ²° ©¤°¬¯¼ Ευπηορβιαχεαε ¤±§
·«¨¬µ ±¨§²³«¼·¬¦©∏±ª¬º¤¶¶·∏§¬¨§·²©¬±§·«¨ ¶²∏µ¦¨ ²©¤¦·¬√¨¶∏¥¶·¤±¦¨¶©²µ§¨ √¨¯²³¬±ª ±¨ º ³«¤µ°¤¦¨∏·¬¦¤¯ µ¨2
¶²∏µ¦¨¶q Μετηοδ : ׫¨ °¤¬± ©¤··¼ ¤¦¬§¶¦²±·¤¬±¨ §¬± Σαπιυ µ σεβιφερυ µ , Ευπηορβια πεκινενσισ, Ευπηορβια ηε2
λιοσχοπια , Βισχηοφια πολψχαρπαµ ¤±§·«¨¬µu{ ¶·µ¤¬±¶²© ±¨§²³«¼·¬¦©∏±ª¬º µ¨¨ ¦²°³¤µ¨§¤±§¤±¤¯¼¶¨§¥¼ ≤ q
Ρεσυλτ : ׫¨ °¤¬± ©¤··¼ ¤¦¬§¶²©·«¨ ³¯¤±·¶¤µ¨ }Α2¯¬±²¯ ±¨¬¦¤¦¬§ o³¤¯ °¬·¬¦¤¦¬§o¯¬±²¯ ±¨¬¦¤¦¬§¤±§ ²¯ ¬¨¦¤¦¬§q
¬±²¯ ±¨¬¦¤¦¬§o³¤¯ °¬·¬¦¤¦¬§¤±§²¯ ¬¨¦¤¦¬§¤µ¨ ·«¨ °¤¬± ©¤··¼ ¤¦¬§¶²©·«¨ ±¨§²³«¼·¬¦©∏±ª¬q Χονχλυσιον : ׫¨
©¤··¼ ¤¦¬§¶¦²∏¯§¥¨ ³µ²§∏¦¨§¥¼·«¨ ±¨§²³«¼·¬¦©∏±ª¬oº«¬¦«¦²∏¯§¥¨ ∏¶¨§¤¶¤©¤¦·²µ©²µ¬§¨ ±·¬©¬¦¤·¬²±q ׫¨ µ¨
¤µ¨ ªµ¨¤·§¬©©¨ µ¨±¦¨¶¤··«¨ ¦²±·¨±·¶²© Α2¯¬±²¯ ±¨¬¦¤¦¬§ ¥¨·º¨¨ ± ·«¨ ³¯¤±·¶¤±§·«¨¬µ ±¨§²³«¼·¬¦©∏±ª¬o º«¬¦«
º µ¨¨ ¶∏ªª¨¶·¨§·² ¥¨ µ¨ ¤¯·¨§ º¬·«·«¨ ±∏·µ¬·¬²± ¤¥¶²µ³·¬²± ¤±§·«¨ µ¨ ¤¯·¬²±¶«¬³¥¨·º¨¨ ±·«¨ ±¨§²³«¼·¨¶¤±§·«¨
«²¶·³¯¤±·q
[ Κεψ ωορδσ] Ευπηορβιαχεαε o ±¨§²³«¼·¬¦©∏±ª∏¶ o©¤··¼ ¤¦¬§
≈责任编辑 袁桂京
#x|x#
第 uy卷第 |期
usst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
≥ ³¨qou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