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卷第 6期 2009 年 6 月 # 附 3 #
by pept ides [ J]1 Biopolymer s, 2000( 55) : 35823631
[ 41] 王 辉, 杨桂文1 抗菌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J]1 济南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1( 1) : 482521
[ 42] Bulet P, Dimarcq J L, H et ru C, et al . A novel inducible an ti2
bacterial pept ides of Drosophila carries an O2glycosylated sub2
st itut ion [ J]1 J Biol Chem, 1993, 268( 20) : 148932148991
[ 43] H ancock R E W1 Cat ionic pept ides: effectors in innate immu2
nity and novel ant imicrobials [ J ]1 Lancet Inf ect Dis , 2001
( 1) : 15621641
[ 44] Michael R1 Mech anism of ant imicrobial peptide act ion and re2
si stance [ J]1 Phar macol Rev , 2003, 55( 1) : 272551
[ 45] Okada M , Natori S1 Primary st ructu re of sarcotoxin I, an an2
t ibacterial pr otein in du ced in the hemolymph of Sarcop hag a
p ereg rine ( flesh fly ) [ J]1 L arvae Biol Chem , 1987, 262:
1665216691
[ 46] 尹 文, 徐 晨, 马戈甲1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 J]1 细胞与分
子免疫学杂志, 2005, 21: 13621381
[ 47] 申吉泓1 抗菌肽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 J ]1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
册, 2003, 30( 5) : 34723501
[ 48] 李顺子, 孙学军1 蜂毒肽及其类似物的抗菌活性、溶血活性
及与磷脂膜的作用 [ J]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 ( 1 ) :
732771
[ 49] 胡金川1 基因工程技术在肽抗生素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 J ]1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3, 16( 8) : 61126131
冠心丹参制剂药理临床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钱 霞1 , 张 洁2 ,范玫玫1* ,杨世林1 ,侯 莉1 ,何秀菊1 ,游 剑1*
( 1.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 2.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摘 要:冠心丹参制剂具有降低血清磷酸肌酸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减少心肌组织中丙二醛的生成,保护心肌组织超
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等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中药。综述了冠心丹参制剂在治疗心绞痛, 提高胰岛素敏
感指数,治疗高血压肾病和透析时的心血管并发症等临床应用,以及冠心丹参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为深入研
究和综合利用冠心丹参制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冠心丹参制剂;临床研究;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 R286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09)062附 3203
冠心丹参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症见胸
闷、胸痹、心悸、气短,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功效, 由丹
参、三七、降香 3 味中药提取制成。近年来,关于冠心丹参制
剂质量控制方法的报道较多, 主要有薄层色谱鉴别、分光光
度法、液相色谱2紫外分光光度法( H PLC2UV)和气相色谱2
质谱联用 ( GC2MS) 法等。本文对冠心丹参制剂的药理活
性、临床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冠心丹参
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1 药理作用
冠心丹参制剂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所致的胸闷、胸
痛、心悸气短。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缺血性改变
有一定的作用,可降低血清磷酸肌酸和乳酸脱氢酶, 减少心
肌组织中丙二醛的生成,保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
性,增强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小鼠耐缺氧的能力。
王怡等[1]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P it)造成
急性心肌缺血的方法,比较了冠心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滴丸
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均具有明显对
抗 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无明显差异。蔡中方[ 2]
通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服用冠心丹参滴丸的临床观
察发现,冠心丹参滴丸通过降低血液黏滞性、聚集性及凝固
性,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
李淼等[3]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法、小鼠气管夹闭法及 Pit 和
异丙肾上腺素( Iso)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法观察冠心丹参口
腔崩解片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果表明冠心丹参口腔崩解
片能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和气管夹闭的存活时间,减轻
P it和 Iso 所致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变化。赵蕾等[ 4]对大
鼠以结扎冠脉30 min 再通 9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模型评价冠心丹参片对心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冠心丹参
片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的缩舒功能, 降低缺血再灌注
末血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 能明显减轻心肌组
织的损伤。鲁晓蓉等[ 5]通过小鼠耐缺氧模型、小鼠耳廓微循
环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证明冠心丹参胶囊能明显延长
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 可较好地对抗高分子右旋糖酐
所引起的小鼠血瘀, 改善微循环, 对结扎冠状动脉所致心肌
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2 临床应用
2. 1 治疗心绞痛:王晓霞等[ 6]应用冠心丹参胶囊治疗冠心
病心绞痛 49 例,结果显效 4 例, 有效 41 例, 无效 4 例, 有效
率为 91. 31%。汪艺云[ 7]应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
绞痛 76 例, 显效 52 例, 有效 20 例, 无效 4 例, 总有效率
96%。邓悦等[ 8]应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100
例, 该药对心绞痛总有效率为 93. 33% , 对心电图总有效率
为 63. 33% , 对心绞痛速效作用显著 ,有效率为 87. 67% , 对
造血系统肝肾功能无不良反应。陈燕[ 9] 应用冠心丹参滴丸
* 收稿日期: 2009203220 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006DFB33080)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赣科发计字[ 2007] 189号)作者简介:钱 霞( 1982 ) ) ,女,江西九江人,研究实习员,从事药事管理学研究。 T el: 13970959899 E2mail : qx_0416@163. com
* 通讯作者 范玫玫 T el: ( 0791) 7117101 E2mail: f_mei@163. com
# 附 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6期 2009 年 6 月
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50 例, 显效 26 例, 有效 19 例, 无
效 5 例,总有效率 90%。
2. 2 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方居正等[ 10]应用冠心丹参滴丸
治疗冠心病患者 46 例, 发现冠心丹参滴丸能显著降低空腹
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 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
2. 3 治疗高血压肾病:王花艳等[ 11]应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
高血压肾病患者 55 例, 分析研究表明冠心丹参滴丸对高血
压肾病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之外,并具有减轻
尿蛋白作用,不良反应轻微, 耐受性好。
2. 4 治疗透析时的心血管并发症:李飞静[12]应用冠心丹参
滴丸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急性心血管并发症 62 例, 临床观
察显示患者含服 2 次冠心丹参滴丸能很好地消除或缓解尿
毒症患者透析时出现的急性胸闷、胸痛症状, 有效率达
86% ;同时显示含服 2 次消除或缓解心悸的有效率达 55%。
3 冠心丹参制剂质量标准
3. 1 定性鉴别:陈师农等[13]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冠心丹参颗
粒中三七、降香、丹参进行了定性鉴别。此法利用 CMC2Na
硅胶 G 薄层板, 以氯仿2醋酸乙酯2甲醇2水 ( 15 B 40B 22B
10) 5~ 10 e 放置 12 h 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 喷以 10%
硫酸乙醇溶液, 110 e 加热至与对照人参皂苷 Rb1、Rg1 和三
七皂苷 R1 显相同斑点 ,来鉴别三七;利用 CMC2Na硅胶 H
薄层板,以石油醚( 60~ 90 e )2醋酸乙酯 ( 16B 3)为展开剂
展开,喷以 1%香草醛硫酸溶液, 加热至与降香对照药材显
相同斑点,来鉴别降香;利用硅胶 G 薄层板,以苯2醋酸乙酯
( 19B 1)为展开剂展开,出现与对照品丹参酮Ò相同的暗红
色斑点来鉴别丹参。
覃学谦等[14]应用薄层色谱法对冠心丹参片中降香挥发
油进行定性鉴别, 采用硅胶 G2CMC2Na 薄层板, 以石油醚
( 60~ 90 e )2醋酸乙酯( 20B 3)为展开剂展开, 喷 10% 香草
醛浓硫酸溶液显色, 供试品与对照品的薄层色谱图基本一
致,呈 3 个蓝紫色至紫红色斑点。
3. 2 定量测定
3. 2. 1 薄层扫描法:王廷海等[15]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冠心
丹参片丹参酮ÒA 的量, 该方法简便快捷, 灵敏度高。卢慧
勤等[ 16]采用硅胶 G板以石油醚2苯2醋酸乙酯( 30B 5B 5)为
展开剂展开,用薄层扫描法测得冠心丹参颗粒中丹参酮ÒA
质量分数为 0. 371~ 0. 380 mg/ g。刘金宏等[ 17]用薄层扫描
法测定冠心丹参滴丸中人参皂苷 Rg1 和人参皂苷 Rb1 , 为保
证该制剂质量提供了监控手段。
3. 2. 2 紫外分光光度法:三七总皂苷是三七中的有效活性
部位,具有强心,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动脉粥
样硬化等药理作用。张洁等[18]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冠
心丹参片有效部位三七总皂苷的量;优选了显色剂的比例并
通过 D101 大孔树脂柱分离除去丹参酚酸类成分, 消除干
扰,方法稳定可行。
3. 2. 3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 HPLC 法测定冠心丹参制剂
中丹酚酸 B的量,主要采用甲醇2乙腈2甲酸2水流动相体系。
如孙大雨等[19]采用 HPLC法测定冠心丹参滴丸中丹酚酸 B
的量;张藜莉等[20]采用 H PLC法测定冠心丹参胶囊中丹酚
酸 B的量。
陈友鸿等[ 21]采用 H PLC法测定冠心丹参胶丸中丹参素
的量, 以 0. 5%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 , 消除了其他中药成分
及多种药用辅料对定量测定的影响, 并测得丹参素的量为
0. 13% ~ 0. 25%。
丹参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可采用 HPLC法
测定,主要采用甲醇2水流动相体系进行分离检测[ 22~ 24]。黄
喜茹等[25]采用 Diamonsil C18色谱柱,以甲醇2水( 75B 25)为流
动相,在 270 nm波长下同时测定冠心丹参胶囊及冠心丹参滴
丸中隐丹参酮、丹参酮Ñ和丹参酮ÒA 的量。结果表明, 不同批
号的冠心丹参胶囊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Ñ的量相差较大, 丹参
酮ÒA 的量接近;不同批号的冠心丹参滴丸中隐丹参酮和丹参
酮Ñ量差异较小, 而丹参酮ÒA 的量相差悬殊。
魏惠珍等[ 26]采用 H PLC法,以 VP2ODS色谱柱, 醋酸铵
溶液(甲酸调 pH 2. 4)2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同时测定冠
心丹参胶囊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 B和丹参酮ÒA 的
量,实现了冠心丹参胶囊中丹参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同时
控制, 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3. 2. 4 GC2MS法:覃学谦等[14] 采用 GC2MS法对冠心丹参
片中的降香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从离子流色谱图分
离出 25个色谱峰,并鉴定了其中的 10 种成分,如白檀油烯、
金合欢烯、橙花叔醇等, 以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
出降香油的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
4 结语
冠心丹参制剂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药物, 在我国应用广
泛且疗效显著。虽然目前对其质量标准与药理临床研究较
多,但其广泛而显著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还有待进一步深
入研究, 其质量控制方法也需要指纹图谱等更全面的控制方
法研究, 以使这一经典方剂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 1] 王 怡, 康立源, 史 红, 等 1 复方丹参滴丸与冠心丹参滴
丸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药效比较研究 [ J]1 天津中医, 2002,
19( 3) : 482501
[ 2] 蔡中方1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 J ]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5( 10) : 1028210291
[ 3] 李 淼, 孟凡英, 关冬梅, 等 1 冠心丹参口腔崩解片对缺血
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 J ]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7, 24
( 12) : 77327761
[ 4] 赵 蕾, 杜文峰, 许德义1 冠心丹参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
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J ]1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41 ( 19 ) :
1468214711
[ 5] 鲁晓蓉, 陈春莲, 王 利, 等1 冠心丹参胶囊对动物活血化
瘀等功效的研究 [ J]1 安徽医药, 2005, 9( 1) : 152161
[ 6] 王晓霞, 张 炎1 冠心丹参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49例疗
效观察 [ J ]1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2, 18( 1) : 252261
[ 7] 汪艺云, 傅 兰, 何国兴1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76例 [ J ]1 中国护理杂志, 2006, 3( 12) : 542551
[ 8] 邓 悦, 闫凤杰, 孙 颖, 等1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
绞痛 100例临床总结 [ J]1 中国中医急症, 2001, 10( 4 ) :
18321851
[ 9] 陈 燕1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50例 [ J ]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 4( 10) : 90729081
[ 10] 方居正, 郭献春, 程江涛1 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胰岛
素敏感性的影响 [ J]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 9
( 5) : 25222531
[ 11] 王花艳, 邢章浩1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观察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卷第 6期 2009 年 6 月 # 附 5 #
[ J ]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7) : 2611226121
[ 12] 李飞静1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急性心血管并发
症 62例临床观察 [ J]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20) :
28031
[ 13] 陈师农, 马 玲, 张 毅 1 冠心丹参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 J ]1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9, 5( 5) : 142161
[ 14] 覃学谦, 周吴萍1 冠心丹参片中降香挥发油的鉴别研究 [ J]1
中国药业, 2007, 16( 16) : 261
[ 15] 王廷海, 张贵法, 王丽侠1 薄层扫描法测定冠心丹参片丹参
酮ÒA 的含量 [ J ]1 山东医药工业, 2002, 21( 3) : 161
[ 16] 卢慧勤, 石澄宁, 王红爱, 等1 冠心丹参颗粒质量标准探讨
[ J ]1 广东药学, 2004, 14( 2) : 8291
[ 17] 刘金宏1 薄层扫描法测定冠心丹参滴丸中三七的含量 [ J]1
黑龙江中医药, 2006( 5) : 452461
[ 18] 魏惠珍, 张 洁, 张红红, 等1 冠心丹参片有效部位三七总
皂苷的含量测定 [ J]1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 ( 12) : 28592
28611
[ 19] 孙大雨, 王彦波, 张 萌1 HPLC法测定冠心丹参滴丸中丹
酚酸 B的含量 [ J]1 黑龙江中医药, 2008( 2) : 522531
[ 20] 张藜莉, 倪 健, 原素敏, 等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冠心丹
参胶囊中丹酚酸 B的含量 [ J]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
临床版, 2007, 14( 2) : 392401
[ 21] 陈友鸿, 黎志坚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冠心丹参胶丸中丹参
素的含量 [ J ]1 分析测试学报, 1997, 16( 4) : 802821
[ 22] 袁梦哲, 王 超1 HPLC法测定冠心丹参片中丹参酮ÒA 的
含量 [ J ]1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2( 2) : 302401
[ 23] 张丽斌, 乔 明, 范卫锋1 冠心丹参胶囊的质量研究 [ J ]1 湖
北中医杂志, 2006, 28( 3) : 551
[ 24] 黄喜菇, 曹 冬, 詹文红1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冠心丹参滴丸
中 3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 J]1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 9) : 1054210551
[ 25] 黄喜菇, 曹 冬, 雷鹏森1 冠心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
究 [ J]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9( 9) : 61726201
[ 26] 魏惠珍, 王跃生, 吴有根, 等 1 HPLC法同时测定冠心丹参
胶囊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 B和丹参酮ÒA 的含量
[ J]1 中成药, 2009, 31( 1) : 642681
红豆杉的栽培研究与药用价值
贝新法,贝 芹,江凤鸣*
(义乌新法风湿病医院 ,浙江 义乌 322006)
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 T ax us L1 ) 植物, 是第四
纪冰种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 在地球上已有 250 万年的历
史,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 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其木
材细密,色红鲜艳, 坚韧耐用,为珍贵的用材树种。特别是红
豆杉含有抗癌新药紫杉醇,近年来, 使其成为研究热点。本
文主要对红豆杉的生长环境、分布种类、栽培方法和药用价
值进行概述,以期为其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1 生态环境
1. 1 生态环境:红豆杉在各地均适宜生长和种植, 具有喜
荫、耐旱、抗寒的特点, 要求土壤 pH 值在 5. 5~ 7. 0,可与其
他树种或果园套种, 管理简便。尤其东北红豆杉枝叶繁茂、
萌发力强,而且适应气候范围广、对土质要求宽,还耐修剪、
耐寒、耐病虫害。
红豆杉属常绿乔木,一般在海拔 2 500~ 3 000 m的深山
密林之中才可以见到成材的红豆杉, 其成材需 50~ 250 年。
红豆杉的红豆,宛如南国的相思豆, 外红里艳,可以寄托人们
的相思,故得名红豆杉。近年来随着人工种植栽培, 在城市
绿化及荒山林中也可常见,但树株小, 而数量大。
1. 2 种类:红豆杉根据生长地域和生物学特性可分为 11 个
种,除澳洲的 Austrotaxus Spicat a产于南半球外其余分布在
北半球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我国红豆杉有 4 种 1 变种, 分
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红豆杉 T1 chinensis ( P ilger) Rehd1
分布于安徽南部、湖北西部、湖南东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
州西部及东南部、云南、陕西南部与甘肃南部。东北红豆杉
Taxus cusp ida ta Sieb1 et Zucc1 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长白山
和黑龙江一带, 辽宁东部山区也有少量分布。云南红豆杉
T1 yunnanensis Cheng et L1 K1 Fu 主要分布在滇西与地州
16 个县总面积约 9@104 km2 ;其特点分布广、生长分散、无
纯林, 多为林中散生木。南方红豆杉 T1 chinensis var1
mairei Cheng et L1 K1 Fu 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南;滇东纯
林, 多为林中散生木。西藏红豆杉 T1 wa llichiana Zucc1 主
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东南部。浙江一带也可见
古老的红豆杉, 树胸径达 1. 2 m, 种植数量也可观。
2 种植与栽培
红豆杉苗木栽培有先育种植法、组织培养法、人工扦插
繁殖法。
2. 1 先育种植法:红豆杉资源的保存和种苗的快速繁育是
解决紫杉醇用材林建设的基础, 大面积营造红豆杉人工林是
解决紫杉醇原料的关键。
用红豆杉种子繁育苗木时, 注意种子的储存方式, 要沙
种混藏或控温处理, 这对越冬后出芽和打破休眠习性具有很
好的效果。播种前要搓伤种皮、温水浸种、药剂激素处理;出
苗后遮阴可防止苗木高温灼烧,保持湿润、透光度在 40% 为
宜。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出苗率均可达到 70% ~
80%。实生苗的株高和茎粗在出苗的前两年, 株高一般年长
10 cm左右, 移栽后年增加量可达 20~ 30 cm。
2. 2 组织培养法:利用红豆杉植株的嫩茎、针叶、树皮、形成
层、假种皮、胚等可作为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选用红豆杉优良品种,如东北红豆杉的优质器官(紫杉
醇量较高)作为外植体, 接种于培养基,经过愈伤组织形成、
* 收稿日期: 2008209204作者简介:贝新法,男,浙江义乌人,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金华市新法风湿病研究所所长、医院院长, 共著有专著 5 部,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