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柽柳抗肿瘤萜类成分研究



全 文 :表 2  草乌芽中的脂类生物碱
Table 2  Lipo2alkaloids in dried seedling of A1 kusnezof f ii
脂类生物碱 母核离子    中性离子    子离子    
82棕榈酰2苯甲酰中乌头原碱 (82pal2benzoylmesaconine) 828 256
82亚油酰2苯甲酰中乌头原碱 (82lino2benzoylmesaconine) 852 280 572
82十九212烯酰2苯甲酰中乌头原碱 (82ndn2benzoylmesaconine) 868 296
82棕榈酰2苯甲酰乌头原碱 (82pal2benzoylaconine) 842 256
82O2亚油酰2苯甲酰乌头原碱 (82O2lino2benzoylaconine) 866 280 586
82O2十九212烯酰2苯甲酰乌头原碱 (82O2ndn2benzoylaconine) 882 296
5  结论
利用电喷雾质谱直接分析草乌芽中二萜类生物
碱混合物 ,它们的二级串联质谱丢失中性脂肪酸的
特征可以用来推测其结构 ,为该药材的快速鉴定提
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 ,分析
速度快且灵敏度高 ,充分发挥了串联质谱适合做混
合物分析鉴定的优点。
参考文献 :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1《中华本草》(蒙药卷)
[ M ]1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1
[ 2 ]  Isao K , Masayuki Y , Zhao L C , et al1 4Newlipo2alk alolds
f rom aconiti tuber [J ]1 Chem Pharm B ull , 1982 , 30 ( 2) : 75827611[ 3 ]  任玉琳 , 黄兆宏 , 贾世山1 蒙药草乌花中三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 [J ]1 药学学报 , 1999 , 34 (11) : 87328761[ 4 ]  Sun W X , Liu S Y , Liu Z Q , et al1 A study of aconitumalkaloids f rom aconite root s in A conitum carmichaeli Debxusing mat 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2t romet ry [J ]1 Rapi d Commun M ass S pect rom , 1998 , 12(13) : 82128241[ 5 ]  周远鹏 , 陈迪华 , 刘文化 , 等1 乌头碱及其类似物的毒性和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J ]1 药学学报 , 1984 , 19 (9) : 64126461[ 6 ]  Sun W X , Song F R , Cui M , et al1 Simultaneous determina2tion of Lipo2Alk aloids ext racted f rom A conitum carmiechaeliusing elect 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 romet ry and multipletandem mass spect romet ry [J ]1 Planta Med , 1999 , 65 : 4321
柽柳抗肿瘤萜类成分研究
王  斌1 ,姜登钊2 ,李国强2 ,管华诗2 3
(11 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医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04 ; 21 中国海洋大学 医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3)
摘  要 :目的  对柽柳 Tamari x chinensis 抗肿瘤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使用硅胶、Sephadex L H220、
ODS 和 HPLC 分离、纯化 ,利用 NMR 技术确定结构。采用 M TT 法和 SRB 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结果  分离鉴定了 10 个萜类化合物 ,分别为白桦脂醇 (betulin , Ⅰ) 、白桦脂酸 (betulinic acid , Ⅱ) 、羽扇豆醇 (lupeol ,
Ⅲ) 、242亚甲基环阿尔廷醇 (242methylene2cycoartanol , Ⅳ) 、杨梅二醇 ( myricadiol , Ⅴ) 、异杨梅二醇 (isomyricadiol ,
Ⅵ) 、异油桐醇酸 (isoaleuritolic acid , Ⅶ) 、isoaleuritolic acid 32p2hydroxycinnamate ( Ⅷ) 、2α2羟基齐墩果酸 ( maslinic
acid , Ⅸ)和植醇 (phytol , Ⅹ) 。结论  化合物 Ⅱ、Ⅳ、Ⅶ和 Ⅸ首次从柽柳属中分离得到 ,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
中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在 50μg/ mL 下 ,化合物 Ⅰ~ Ⅳ、Ⅷ和 Ⅸ对人肺癌细胞 A2549 ,化合物 Ⅹ对人肝
癌细胞株 BEL27402 显示有意义的细胞毒活性。
关键词 :柽柳 ;萜类 ;抗肿瘤活性
中图分类号 :R28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9) 05 0697 05
  柽柳 ,又名西河柳 ,本草记载始于《日华子》,名
赤柽木。以柽柳为名则见于《本草图经》“柳华”条
下 ,云 :“杰柽木 ,生河西沙地 ,皮赤 ,叶细 ,即是今所
谓柽柳者 ,又名春柳。”其作为药材 ,是指柽柳科植物
柽柳 T am ari x chi nensis Lour1 的嫩枝叶 ,于未开花
时采收、阴干。柽柳味甘、辛 ,性平 ,归肺、胃、心经。
有疏风、解表、透疹之功效。主治麻疹不透 ,风湿痹
痛[1 ] 。柽柳煎剂灌胃给药 ,对四氯化碳诱发的急性
肝炎小鼠有保肝作用[2 ] 。另有报道 ,柽柳 70 %乙醇
提取物具有解热、镇痛之功效[3 ] 。柽柳主产于辽宁、
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此外 ,分布于内蒙古、宁夏、
甘肃、青 海 等 地 的 多 枝 柽 柳 T1 ramosissim a
Ledeb1 ,在产地亦作柽柳使用[4 ] 。文献报道[ 5 ,6 ] ,从
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山柰酚24′2甲醚、槲皮素23′,
·796·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07223                      
基金项目 :国家海洋局 908 专项 (9082012ST12 ,908202205204) ;863 重点项目 (2007AA091701)
作者简介 :王 斌 (1977 —) ,男 ,博士 ,讲师。 Tel :15957099697  E2mail :binwang4159 @hot mail1com
4′2二甲醚、山柰酚27 ,4′2二甲醚 ,槲皮素、没食子酸、
异鼠李素、没食子酸甲酯232甲醚和 22羟基242甲氧基
肉桂酸 8 个化合物 ,但未见其关于萜类化合物的相
关报道。本实验首次对采自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柽
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从中分离得到了 10 个萜类
化合物 ,分别为白桦脂醇 ( betulin , Ⅰ) 、白桦脂酸
(bet ulinic acid , Ⅱ) 、羽扇豆醇 (lupeol , Ⅲ) 、242亚甲
基环阿尔廷醇 (242met hylene2cycoartanol , Ⅳ) 、杨酶
二醇 ( myricadiol , Ⅴ) 、异杨梅二醇 (isomyricodiol ,
Ⅵ) 、异油桐醇酸 (isoaleuritolic acid , Ⅶ) 、isoaleuri2
tolic acid 32p2hydroxycinnamate ( Ⅷ) 、2α2羟基齐墩
果酸 (maslinic acid , Ⅸ) 和植醇 (p hytol , Ⅹ) 。其中
化合物Ⅱ、Ⅳ、Ⅶ和Ⅸ首次从柽柳属中分离得到。体
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较强的细胞
毒活性。
1  仪器与材料
核磁共振谱用日本 J EOL J NM2ECP600 型核
磁共振仪测定 ; Sep hadex L H220 和色谱用硅胶 H
分别为 Pharmacia 公司和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柽柳原植物于 2005 年 5 月采于山东省东营市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 ,种属
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周凤琴教授鉴定 ,标本存放于中
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
肿瘤细胞株 P388 (人白血病细胞株) 、A2549 (人
肺腺癌细胞株)和 B EL27402 (人肝癌细胞株)为中国
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分子药理室所有。M T T (购自
Amresco 公司)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2
um (购自 Gibco 公司) 。SRB (sulforhordamine B ,黄
基罗丹明 B ,购自 Sigma 公司) 。
2  方法
211  提取和分离 :柽柳枝干 (712 kg)甲醇渗漉提取 ,
减压浓缩得浸膏 800 g ,悬浮于1 500 mL 水中 ,分别用
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石油醚萃取液减压
浓缩得浸膏 40 g ,醋酸乙酯萃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 50
g ,两部分浸膏合并用 200~300 目硅胶柱色谱 ,以石
油醚 (60~90 ℃)2丙酮梯度洗脱 ,经硅胶柱、L H220、
ODS和 HPLC分离纯化 ,得化合物Ⅰ~Ⅹ。
212  抗肿瘤活性实验方法
21211  M T T 法 :按细胞生长速率 ,将一定数量处
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90μL/ 孔 ,接种于 96 孔微量
培养板内 ,培养 24 h 后加入待测样 10μL/ 孔 ,每个
细胞株 ,每个浓度均为 3 个复孔。细胞在 37 ℃、5 %
CO2 条件下培养 48 h 后 ,加 M T T 液 5 mg/ mL 用
生理盐水配制 20μL/ 孔 ;继续培养 4 h ,加入三联液
(10 % SDS25 %异丁醇 - 0101 mol/ L HCl) 50 μL/
孔 ,于 CO2 培养箱中过夜。然后用酶标仪在最适合
波长 570 nm 测每孔吸光度 ( A ) 值。按下列公式计
算待测样对细胞抑制的影响。
细胞抑制率 = [ (对照组 A 值 —加药组 A 值) / 对照组 A
值 ] ×100 %
21212  SRB 法 :按细胞生长速率 ,将一定数量处于
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90μL/ 孔 ,接种于 96 孔微量培
养板内 ,培养 24 h 后加入待测样 10μL/ 孔 ,每个细
胞株 ,每个浓度均为 3 个复孔。细胞在 37 ℃、5 %
CO2 条件下培养 48 h ,每孔加入 4 ℃预冷的 80 %
TCA 50μL ,静置片刻 ,将 96 孔板移入 4 ℃冰箱放
置 1 h ,取出以去离子水冲洗培养板 5 遍 ,自然干燥
至无湿痕 ,每孔再加 50μL 014 % SRB (以 1 %醋酸
配制)染 30 min ,以 1 %醋酸冲洗 5 遍 ,自然干燥至
无湿痕 ,最后每孔加入 10 mm 无缓冲 Tris 液 (p H
10) 100μL ,微型振荡器振荡 10 min ,于酶标仪在最
适合波长 490 nm 测每孔 A 值。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Ⅰ:分子式C30 H50 O2 ,白色晶体 (甲醇) ,
mp 260~ 261 ℃。10 % 硫酸显色显红色 , Lieber2
mann2Burchard 反应呈阳性。1 H2NMR (600 M Hz ,
CDCl3 ) 显示 6 个甲基信号 :δH 0176 ( 3 H , s , CH32
23) ,0182 (3 H , s , CH3224) ,0196 (3 H , s , CH3225) ,
0198 (3 H , s , CH3226) ,1102 (3 H , s , CH3227) , 1168
(3 H ,s ,CH3230) ,2 个环外末端亚甲基信号δH 4158
和 4168 (2 H ,dd , J = 1110 ,415 Hz) ,结合低场的甲
基信号δH 1168 推测化合物为羽扇豆烷型二萜。δH
3133 和 3180 (2 H ,d ,J = 314 Hz , H228) 为羟甲基的
质子信号 ,3117 (1 H ,dd , J = 1110 ,415 Hz , H23) 为
三萜典型 3 位羟基取代次甲基质子信号。13 C2NMR
(D EP T)显示 30 个碳信号 (表 1) ,其中 6 个 CH3 ,12
个 CH2 ,6 个 CH ,6 个季 C。化合物 Ⅰ的理化性质
和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一致[7 ] ,鉴定为白桦脂醇。
化合物 Ⅱ:分子式C30 H48 O3 ,无色针晶 (丙酮) ;
mp 290~ 292 ℃; 茴香醛2浓硫酸显色呈红色 ,
Liebermann2Burchard 反应呈阳性。1 H2NMR 和
13 C2NMR (表 1) 数据与文献对照一致[7 ] ,鉴定化合
物 Ⅱ为白桦脂酸。
化合物 Ⅲ:白色针晶 (甲醇) ,mp 213~215 ℃,
茴香醛2浓硫酸显色呈红色 ,Liebermann2Burchard
反应呈阳性。化合物 Ⅲ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13 C2NMR见表 1) 与文献对照一致[8 ] ,故鉴定为羽
扇豆醇。
·89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表 1  化合物 Ⅰ~ Ⅹ的13 C2NMR数据( 150 MHz ,CDCl3 )
Table 1  13 C2NMR Data of compounds Ⅰ—Ⅹ( 150 MHz , CDCl3 )
序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1   3818   3910   3817   3119   3715   3217   3212   3311   4812   2217
2 2713 2812 2715 3013 2719 2510 2511 2217 6816 2810
3 7910 7818 7910 7818 7910 7612 7612 7812 8318 3915
4 3817 4018 3819 4014 4013 3715 3713 3617 3919 2418
5 5514 5514 5513 4710 5515 4818 4818 5016 5519 3714
6 1812 1814 1813 2111 1817 1817 1818 1816 1819 3219
7 3411 3413 3413 2811 3519 4112 4018 4018 3312 3715
8 4112 4015 4019 4810 3910 4013 3912 3912 3918 2416
9 5015 5019 5015 1919 4418 4912 4912 4910 4718 3715
10 3714 3713 3713 2610 3717 3713 3811 3810 3816 3218
11 2019 2110 2110 2610 1713 1713 1712 1713 2317 3618
12 2512 2515 2512 3515 3017 3212 3314 3314 12215 2513
13 3713 3814 3810 4512 3810 3810 3712 3713 14419 3919
14 4216 4217 4219 4817 15912 15913 16018 16019 4210 13919
15 2711 2913 2715 3218 11516 11515 11616 11617 2813 12314
16 2910 3211 3516 2614 3217 3018 3113 3114 2410 5914
17 4719 5516 4310 5212 3817 3912 5115 5115 4615 2216
18 4719 4911 4810 1810 4911 4418 4114 4114 4212 1918
19 4816 4710 4813 2919 4113 3518 3513 3513 4617 1918
20 15018 15115 15019 3611 2816 2816 2913 2913 3110 1612
21 2919 2919 2919 1812 3314 3315 3317 3317 3412
22 3415 3715 4010 3419 2813 2719 3017 3017 3312
23 2811 2812 2812 3112 2810 2812 2812 2719 2914
24 1514 1516 1513 15619 1614 2211 2213 2118 1717
25 1611 1517 1611 3317 1514 1512 1514 1514 1619
26 1613 1616 1610 2118 2918 2918 2613 2613 1715
27 1418 1417 1416 2119 2611 2612 2214 2215 2612
28 6012 17819 1810 1913 6515 6515 18411 18317 18012
29 10916 10918 1913 2514 2116 2115 3118 3119 3313
30 1913 1914 10913 1410 3315 3315 2816 2817 2318
 1′ 10518 12714
 2′ 12919
 3′ 11518
 4′ 15715
 5′ 11614
 6′ 12913
 7′ 14410
 8′ 11619
 9′ 16711
  化合物 Ⅳ:分子式C31 H52 O ,白色晶体 (甲醇) ,
10 %硫酸显色显红色 ,Liebermann2Burchard 反应
阳性。1 H2NMR (600 M Hz , CDCl3 ) 显示 7 个甲基
信号 ,其中 4 个为单峰甲基归属为δH 0197 (6 H , s ,
CH3218 ,29) , 0190 ( 3 H , d , J = 614 Hz , CH3221) ,
0189 (3 H , s , CH3228) ,0181 (3 H , s , CH3230) ,而双
峰δH 0194 (3 H ,d , J = 612 Hz) 为边链 21 位甲基信
号 ,出现在δH 1103 (3 H ,d , J = 618 Hz ,CH3226) 和
1102 (3 H ,d , J = 618 Hz ,CH3227) 为末端 2 个异丙
基型双峰甲基 ;δH 3128 (1 H ,t , J = 212 Hz , H23) 为
三萜类化合物典型的 3 位羟基取代次甲基质子信
号 ,δH 4166 ( 1 H , brs , H231a ) , 4172 ( 1 H , brs , H2
31b)为末端烯双键质子信号 ;特征的高场区氢信号
δH 0155 ,0133 (各 1 H ,d , J = 410 Hz , H219) 提示化
合物为环阿尔廷醇类三萜。13 C2NMR (D EP T) 共给
出 31 个碳信号 ,7 个甲基 ,12 个亚甲基 ,6 个次甲
基 ,5 个季碳。两个末端烯碳信号出现在δC 15619 (C224) 和 10518 ( C231) ,一个连氧次甲基信号δC7818 ( C23) 。综合 1 H2NMR和 13 C2NMR数据与文献[9 ]对照鉴定化合物 Ⅳ为 242亚甲基环阿尔廷醇。化合物 Ⅴ:分子式C30 H50 O2 ,白色晶体 (甲醇) ,10 %硫酸显色显红色 ,Liebermann2Burchard 反应呈阳性。1 H2NMR (600 M Hz ,CDCl3 ) (表 2) 显示 7个单峰甲基信号 :δH 0186 ,0189 ,0193 ,0194 ,0196 ,0196 ,1106 (7 ×3 H ,s) ,一个羟甲基信号δH 3113 和3129 (各 1 H ,d ,J = 1110 Hz) ,一个 3 位羟基取代次甲基质子信号δH 3120 (1 H ,t , J = 212 Hz , H23) ,一个烯质子信号δH 5149 (1 H ,dd , J = 810 ,313 Hz , H215) ,提示化合物为齐墩果烷型三萜。13 C2NMR(D EP T)给出 30 个碳信号 (表 1) ,其中两个三取代烯碳信号δC 15912 (C214)和 11516 (C215) ,一个氧取代次甲基碳信号δC 7910 (C23) ,一个羟甲基碳信号δC 6515 (C228) 。化合物 Ⅴ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与文献[ 10 ]对照鉴定化合物 Ⅴ为杨梅二醇。
·996·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化合物 Ⅵ:分子式C30 H50 O2 ,白色晶体 (甲醇) ,
10 %硫酸显色显红色 ,Liebermann2Burchard 反应
呈阳性。与化合物 Ⅴ相比 (表 2) ,化合物 Ⅵ的 3 位
质子和 2β位质子的化学位移差别较大 ,而其他质子
基本相同 ,推测可能化合物 Ⅵ的 3 位羟基的构型不
同于化合物 Ⅴ。化合物 Ⅵ的13 C2NMR谱显示 30 个
碳信号 (表 1) ,与化合物 Ⅴ比较 ,除 A 环和B 环碳信
号 C1~C10显示较大差别外 ,其他所有碳化学位移
基本相同 ,进一步证实化合物 Ⅵ不同于化合物 Ⅴ可
能是 H23 的构型所致 ,即化合物 Ⅵ的 3 位羟基可能
为α型。以上分析与文献对照[10 ,11 ] 鉴定化合物 Ⅵ
为异杨梅二醇。
表 2  化合物 Ⅴ和 Ⅵ的部分1 H2NMR( 600 MHz ,CDCl3 )
Table 2  1 H2NMR Data of compound Ⅴand Ⅵ
( 600 MHz , CDCl3 )
序号 myricadiol isomyricadiol
01 83 (3 H ,s) 01 86 (3 H ,s)
01 89 (3 H ,s) 01 89 (3 H ,s)
01 92 (3 H ,s) 01 93 (3 H ,s)
CH3 01 95 (3 H ,s) 01 94 (3 H ,s)
01 95 (3 H ,s) 01 96 (3 H ,s)
01 97 (3 H ,s) 01 97 (3 H ,s)
11 06 (3 H ,s) 11 06 (3 H ,s)
2β 21 05 (1 H ,tm , J = 1510 Hz) 11 92 (1 H ,tm , J = 151 0 Hz)
3   31 23 (1 H ,t , J = 21 2 Hz) 31 41 (1 H ,tm , J = 21 2 Hz)
7β 11 93 (1 H ,dm , J = 121 1 Hz) 11 93 (1 H ,dm , J = 121 1 Hz)
15 51 51 (1 H ,dd , J = 81 0 ,313 Hz) 51 49 (1 H ,dd , J = 810 ,31 3 Hz)
16 11 74 (1 H ,dd , J = 151 0 ,216 Hz) 11 75 (1 H ,dd , J = 1510 ,21 6 Hz)
21 10 (1 H ,dd , J = 161 0 ,810 Hz) 21 10 (1 H ,dd , J = 1610 ,81 0 Hz)
19 11 03 (1 H ,dd , J = 131 2 ,317 Hz) 11 02 (1 H ,dd , J = 1312 ,31 7 Hz)
11 41 (1 H ,t , J = 131 2 ,81 2 Hz) 11 41 (1 H ,t , J = 131 2 Hz)
28 31 14 (1 H ,d , J = 111 0 Hz) 31 13 (1 H ,d , J = 1110 Hz)
31 29 (1 H ,d , J = 111 0 Hz) 31 29 (1 H ,d , J = 1110 Hz)
  化合物 Ⅶ:白色固体 ,硫酸显色显红色 ,Lieber2
mann2Burchard 反应呈阳性。1 H2NMR (600 M Hz ,
CDCl3 ) 显示 7 个单峰甲基信号 :δH 0196 ( 3 H , s ,
CH3223) ,0194 (9 H , s , CH3230 ,27 ,26) ,0193 (3 H ,
s , CH3224 ) , 0191 ( 3 H , s , CH3229 ) , 0187 ( 3 H , s ,
CH3225) ,1 个烯质子信号δH 5157 (1 H ,dd ,J = 810 ,
310 Hz , H215) 和连氧次甲基质子信号δH 4170
(1 H , t , J = 217 Hz , H23) 提示为三萜类化合物。
13 C2NMR给出 30 个碳信号 (表 1) ,其中 ,两个烯碳
信号出现在δC 16018 (C214)和 11616 (C215) ,一个连
氧次甲基信号δC 7612 ( C23) 和一个羰基信号δC
18411 (C228) 。化合物 Ⅶ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与
文献对照一致[12 ] ,故鉴定为异油酮醇酸。
化合物 Ⅷ: 分子式 C39 H54 O5 , 白色固体 , mp
246~248 ℃;10 %硫酸显色显粉红色 ,Liebermann2
Burchard 反 应 呈 阳 性。1 H2NMR ( 600 M Hz ,
CDCl3 ) 显示 7 个单峰甲基信号 :δH 11 01 ( 3 H , s ,
CH3223) , 1100 ( 6 H , s , CH3226 , 27) , 01 96 ( 3 H , s ,
CH3230) ,0195 (3 H , s ,CH3224) ,0192 (3 H , s , CH32
29) ,0188 (3 H , s ,CH3225) ;3 位连氧次甲基质子信
号δH 4175 (1 H ,t , J = 217 Hz , H23) 明显低场位移 ,
提示化合物 3 位羟基发生取代 ;烯质子信号δH 5157
(1 H ,dd ,J = 810 ,310 Hz) 为典型齐墩果酸型三萜
H215 信号。芳氢信号δH 7145 (2 H ,d , J = 817 Hz ,
H22′,6′) ,6184 (2 H ,d , J = 817 Hz , H23′,5′) ,反式
烯双键质子信号δH 7161 (1 H ,d ,J = 1610 Hz , H27′)
和 6134 (1 H ,d ,J = 1610 Hz , H28′)提示 TC212 分子
中含有具有对羟基肉桂酰结构片断 ,13 C2NMR (表
1)化学位移δC 16710 (C29′) 、11617 (C28′) ,14410 (C2
7′) 、δC 12714 (C21′) 、12919 (C22′,6′) 、11518 (C23′) 、
11614 (C25′)和 15715 (C24′)证实了以上推测。综合
化合物 Ⅷ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12 ] ,鉴定
为 isoaleuritolic acid 32p2hydroxycinnamate。
化合物 Ⅸ:白色固体 , mp 261~262 ℃;10 %硫
酸显色显红色 ,Liebermann2Burchard 反应呈阳性。
1 H2NMR (600 M Hz ,DMSO2d6 ) 显示 7 个单峰甲基
信号 :δH 0177 , 0182 , 0186 , 0188 , 0191 , 0193 , 1138
(7 ×3 H , s , CH3 ) ,两个连氧次甲基质子信号δH
3138 (1 H ,d ,J = 910 Hz , H23α) 和 4108 (1 H ,td , J =
1115 ,415 Hz , H22β) ,烯双键质子信号δH 5146 (1 H ,
t ,J = 310 Hz , H212) 和活泼氢信号 11185 (1 H , s ,
O H23) 。13 C2NMR (150 M Hz ,DMSO2d6 )谱显示 30
个碳信号 (表 1) 。其中 ,两个连氧次甲基碳信号δC
6816 (C22) 和 8318 ( C23) ,烯双键信号δC 12215 ( C2
12)和 14419 (C213) ,以及羰基信号δC 18012 (C228) 。
化合物 Ⅸ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基本一
致[13 ] ,故鉴定为 2α2羟基齐墩果酸。
化合物Ⅹ:分子式C20 H40 O ,无色油状物 ,10 %硫
酸显色显红色 , Liebermann2Burchard 反应阳性。
1 H2NMR(600 MHz ,CDCl3 )显示具有δH 0183~0188
(12 H ,d ,J = 6 Hz ,4 ×CH3 ) ,1164 (3 H ,s ,CH321) 5 个
甲基信号 ,1 个羟甲基质子 4115 (2 H ,d , J = 614 Hz)
和 1 个烯双键质子 5141 ( 1 H , t , J = 614 Hz) 。
13 C2NMR(DEPT) 给出了 20 个碳信号 (表 1) ,其中 5
个甲基 ,10 个亚甲基 ,4 个次甲基和 1 个季碳信号 ,δC
13919 (C214) 和 12314 (C215) 为烯双键信号 ,δC 5914
(C216)为羟甲基碳。碳谱中 4 个双峰甲基δC 2216 (C2
17) ,1918 (C218) ,1918 (C219)和 1612 (C220)提示化合
物 TC215 为链状二萜结构。以上数据与文献对照[14 ]
鉴定化合物Ⅹ为植醇 (phytol) 。
·007·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4  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从柽柳 T1 chi nensis Lour1 中分离得到 10 个
萜类化合物 ,采用 M T T 和 SRB 法 ,对所选的三种
人体肿瘤细胞株 P388、A2549 和 B EL27402 进行体
外活性筛选实验 ,结果见表 3。
表 3  柽柳单体萜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
Table 3  Antitumor activity of terpenes from T1 chinensis
化合物
ρ/
(μg ·mL - 1)
细胞抑制率/ %
P388 A2549 BEL27402
Ⅰ 50 271 7 871 4  101 55
Ⅱ 50 111 4 891 7 —
Ⅲ 50 51 8 791 1 —
Ⅳ 50 221 2 741 0 71 2
Ⅴ 50 31 0 591 5 121 4
Ⅵ 50 261 0 461 7 —
Ⅶ 50 91 2 601 5 171 5
Ⅷ 50 — 881 2 —
Ⅸ 50 91 1 811 0
Ⅹ 50 — — 881 01
  —未测试
  —no detected
5  结果与讨论
首次从传统药用植物柽柳中分离得到萜类化合
物 Ⅰ~Ⅹ,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在 50μg/ mL
下 ,化合物 Ⅰ~ Ⅳ、Ⅷ和 Ⅸ对人肺癌细胞 A2549、化
合物 Ⅹ对人肝癌细胞株 Bel27402 显示有意义的细
胞毒活性。表 3 表明 ,化合物 Ⅰ~ Ⅹ对不同的细胞
株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因此 ,在以后的研究中 ,应增
加多种细胞株 ,进一步探讨其细胞毒选择性。另外 ,
柽柳主治风热感冒 ,麻疹初起 ,疹出不透 ,风湿痹痛 ,
皮肤瘙痒 ,因此 ,后续实验将根据文献并结合植物的
药用情况 ,进行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活性研
究 ,为开发利用滨海湿地药用植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 1 ]  中国药典 [ S]1 一部1 20051
[ 2 ]  Nasreen F , Navaid Z1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studies of Icterene , a herbal formulation of Tamari x pakis2
tanica , prepared by Hamdard Laboratories ( Waqf) Pakistan ,
in rodent s [J ]1 Proc Pakistan Congr Zool , 1993 , 13 : 1852
1941
[ 3 ]  赵润洲 , 孙仕银 , 陈发奎 , 等1 西河柳药理作用的研究 [J ]1
中草药 , 1995 , 26 (2) : 851
[ 4 ]  牟 欣 , 许 志 , 刘 安 , 等1 柽柳研究现状及进展 [J ]1 国
医论坛 , 2002 , 17 (1) : 532541
[ 5 ]  张秀尧 , 凌罗庆 , 毛泉明1 西河柳化学成分的研究 [J ]1 中草
药 , 1989 , 20 (3) : 4251
[ 6 ]  张秀尧 , 凌罗庆 , 王惠康1 西河柳化学成分的研究 ( Ⅱ) [J ]1
中草药 , 1991 , 22 (7) : 29923001
[ 7 ]  吉 力 , 徐植灵 , 潘炯光 , 等 1 西河柳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2MS 分析 [J ]1 中国药学杂志 , 1997 , 22 (6) : 36023621
[ 8 ]  陈书红 , 杨峻山 , 任风芝 , 等1 香加皮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
究 ( Ⅰ) [J ]1 中草药 , 2006 , 37 (4) : 51925201
[ 9 ]  浮光苗 , 余伯阳 , 朱丹妮1 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J ]1 中
国药科大学学报 , 2003 , 34 (4) : 37723791
[ 10 ]  Shashi B M , Asish P K1 13 C2NMR spect ra of pentacyclo t rit2
erpenoids2a complication and some salient features [J ]1 Phy2
tochemist ry , 1994 , 37 (6) : 1517215751
[ 11 ]  Buddrus J , Mawwar M A M , Lamber J1 A triterpene f rom
t he bark of Tamaris aphy lla [J ]1 Phytochemist ry , 1992 , 31
(11) : 4031240321
[ 12 ]  Li S , Dai S J , Chen R Y , et al1 Triterpenoids f rom t he stems
of M y ricaria paniculata [J ]1 J A sian N at Prod Res , 2005 ,
7 (3) : 25322571
[ 13 ]  杨军仁 , 宋 莉 , 徐 燕 , 等1 光泡桐叶化学成分研究 [J ]1
中药材 , 2005 , 28 (10) : 89228931
[ 14 ]  Kojima H , Ogtlra H1 Configurational studies on hydroxy
grbups at C22 , 3 and 23 or 24 of olerrlene and ursene2ytpe
t riterpenes by NMR spect roscopy [J ]1 Phytochemist ry ,
1989 , 28 : 1703217101
阔苞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邱蕴绮 ,漆淑华 ,张  偲 3 ,李庆欣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1)
摘  要 :目的  研究阔苞菊 Pl uchea indica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
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32醛基吲哚 ( Ⅰ) 、槲皮素 ( Ⅱ) 、valene21 (10)2
ene28 ,112diol ( Ⅲ) 、豆甾醇 ( Ⅳ) 、豆甾醇葡萄糖苷 ( Ⅴ) 、豆甾醇26′2十六酸葡萄糖酯苷 ( Ⅵ) 、42allyl22 ,62dimethoxy2
phenyl glucoside ( Ⅶ) 、3 ,52二咖啡奎尼酸 ( Ⅷ) 、3 ,42二咖啡奎尼酸 ( Ⅸ) 、3 ,4 ,52三咖啡奎尼酸 ( Ⅹ) 、胆甾醇 ( Ⅺ) 。结
论  其中化合物 Ⅰ~ 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阔苞菊 ;豆甾醇葡萄糖苷 ;抗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R28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9) 05 0701 04
·107·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08223                      
基金项目 :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 (2005CCA04800) ;广东省团队基金项目粤科基 (20031 11)
作者简介 :邱蕴绮 (1978 —) ,女 ,在读博士生 ,从事海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E2mail :qiuyunqi @yahoo1cn3 通讯作者 张 偲 Tel : (020) 89023103  E2mail :zhsimd @scsio1ac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