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Shuanghuanglian Dropping Pill

双黄连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4期2005年4月·537·
各因素对醇沉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A(乙醇体积
分数)>B(药液浓缩程度)>C(pH值),A因素影响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B因素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直观
分析表明多糖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工艺为A。B,C。,即
醇沉时乙醇体积分数为80%,药液浓缩至1mL药
液/g生药,药液pH值为4。
2.6 验证试验:据筛选所得最佳提取工艺
A。B。C。D。和最佳醇沉工艺A,B,C。,进行正交验证试
验,得桑叶多糖质量分数为4.05mg/g生药(咒一3)。
2.7不同蛋白去除法对多糖提取的影响:醇沉时与
多糖一起沉淀下来的蛋白质对多糖测定值及纯度产
生很大的影响,一般采用Savage法除去蛋白质,蛋
白质总去除率可达89.47%,但同时多糖损失达
37.62%(表8),且有大量不溶于水的颗粒沉淀物产
生和粗多糖颜色较深,不利于粗多糖的进一步纯化。
采用三氯乙酸(TCA)法代替Savage法,一次去除
蛋白质后,上清液中蛋白质就降至Savage法5次除
蛋白的结果,此时多糖的损失率仅为12.87%。实验
中还发现,采用TCA法处理后溶液中的色素随着
蛋白质的沉淀而部分除去。可见用TCA法去除蛋
白质的效果优于传统的Savage法。
3讨论
3.1 桑叶多糖的提取中,原料的预处理用80%乙
醇回流,目的是为了除去桑叶中单糖、双糖、低聚糖、
苷类、生物碱、氨基酸及醇溶性蛋白质等物质。
表8 Savage法与TCA工艺参数比较
Table8 ComparisonofSavage
andTCAmethodparameter
3.2桑叶多糖的水提取和醇沉分离是不同的工艺
过程,故对水提取和醇沉分离分别采用正交试验来
获得最佳水提取工艺和醇沉分离工艺是有必要的。
经过验证,优选的桑叶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稳定可行。
3.3水提醇沉是多糖提取中较常用的方法,本实验
优化了水提取工艺和醇沉分离。目前一些新技术、新
方法如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酶法等也用于
多糖的提取分离中,因此有必要采取这些新技术、新
方法提取桑叶多糖并与传统方法相比较。
References:
[1]ChenFJ,LuJ,ZhangYY.Pharmacologicalstud eson
Morus(I):EffectoftotalpolysaccharideofMorus(TPM)
oncarbohydratemetabolismindiabeticm e[J].JShenyang
PharmUniv(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6,13(1):24—27.
I-z]HosseinzadehH,S deghiA.Antihyperglycemiceffectsof
MorusnigraandMorusalbainmiceEJ].PharmPharmacol
Lett,1999,9(2):63-65.
[3]OuYZ,LiYH,SuSL,gta1.Determinationofpolysa
eeharideinl avesofMorusalbaL.i-J].FoodSci(食品科
学),2003,24(11):118—120.
双黄连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
李群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研究双黄连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为主要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制备双黄
连滴丸,测定溶散时限等各项指标。结果 最佳条件以滴制温度90℃,冷却剂温度5℃为宜。结论工艺简便可
行,评分指标可靠、合理。
关键词:双黄连滴丸;正交试验;综合评分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04—0537一03
Preparationtech ologyofShuanghuanglianDroppi gP ll
LIQHn—Li
(SchoolfMedicine,JinhuaCollegeofProfessionandTechnologyScienceEngineering,Jinhua321000,China)
Keywords:Shuanghuan91ianDroppingPill;orthogonaltest;comprehensivescore
收稿日期:2004—08—30
作者简介:李群力(1969一),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新药的研究开发。
万方数据
·538·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4期2005年4月
双黄连制剂由黄芩、金银花和连翘组成,为目前
抗菌、抗病毒、退热、增强免疫的有效成药,对呼吸道
感染、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治疗有非常理想的效
果[1]。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味芳香,既可清风温之热、
又可解血中之毒,适用于温病发热、斑疹、咽痛。黄芩
味苦性寒,泻心中之余火,清肠中湿热,适用于心火
旺盛、肠胃湿热、湿热瘟毒。连翘性凉味苦,清心泻
火,去上焦各种热症,适用于温病初起、头痛、发热、
烦渴,以及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疮肿痛、丹毒、斑疹等。
这3种中药都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三药合用,可以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用于治疗风
湿邪在肺卫或风热闭肺引起的发热、微恶风寒或不
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咽红肿痛等症,以及上呼
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轻型肺炎
等。双黄连滴丸为双黄连注射液的改剂品种,双黄连
滴丸有其他剂型不可比的优势,如速效、高效、服用
剂量减少,降低不良反应,贮存、运输、携带、服用方
便等[2]。双黄连滴丸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以液
体石蜡为冷却剂,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最佳
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3]。
1材料和设备
黄芩苷、金银花和连翘提取物(自制),聚乙二醇
4000,6000(PEG4000,PEG6000,上海光明化工
厂),液体石蜡(天津市化学试剂公司)。自制滴丸制
备装置,1004型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四用
崩解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
2方法与结果
2.1 载体和药用配比的研究:选择载体分别为
PEG4000和PEG6000,载体和药物的配比分别为
0.5:1、1:1、1.5:1、2:1、3:1、4:1进行试验。
结果当载体所占比例越大时,滴制越容易,成丸、圆
整度较好,当载体药物比小于2:1时滴丸不能成
型,因此选择载体药物比为2:1。
2.2载体的选择:研究4种不同常用载体与药物配
比的成丸情况,载体分别为PEG6000、PEG4000+
PEG6000(3:1)、PEG4000+PEG6000(1:1)、
PEG4000,载体与药物配比均为2:1,结果用PEG
6000做载体时,药液黏度大,滴制困难。使用混合载
体时,随着PEG6000用量的减少,滴丸的成丸性渐
高;改用PEG4000作载体,药液黏度比较合适,可
以顺利地滴制成圆整度好的滴丸,故选用PEG4000
为载体。
2.3冷却剂的选择[3]:冷却剂是滴丸剂的重要助
剂。其密度和黏度直接影响着药液的沉降速度和滴
丸的圆整度。试验中首选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因为其
价廉、易得、安全,且不溶解主药成分。
2.4因素水平的选择[3]:滴丸制备中,基质种类、药
材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冷却剂种类等是
决定滴丸质量的重要因素。滴丸要求尽可能增大药
物的配比,以减少用量和保证疗效。在单因素筛选的
基础上,按4个因素、3个水平安排,见表1。
表1因素水平表
Table1 Factorsandlevels
2.5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3]:按比例称取药物
提取物和基质,混匀、研细、过筛,置水浴上搅拌加热
使溶化,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在规定温度下滴制,
除去滴丸表面残留的冷却剂,即得样品。测定每次实
验样品的溶散时限;任取20丸称重,求出变异系数
(y。),并对其包括滴丸圆整度、硬度在内的外观质量
用10分制评分,丸重变异系数越小越好,将2.86%
定为100分,其余各项按公式Y7,一102.86一Y。评
出分数。将溶散时限(y。)4.44min定为100分,其
余各项按公式Y’:一104.44一y:评出分数。外观质
量(y。)9分定为100分,其余各项按公式Y7。一100
y。/9评出分数。根据3个指标的权重,将权重系数
定为3:3:4,得到综合评分。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
见表3。
表2 L,(34)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Table2 Designa dresultsofL.(34)orthogonaltest
e A空白空白嚣嚣篙竺裟喜芸
298.93269.57272.18275.10
286.05270.51274.4272.13
232.51277.41270.89270.26
方差分析表明,因素B对试验结果有着显著影
响,因素A对结果无显著影响,最佳条件为A。B。,即
滴制90℃,冷却剂温度5℃为宜。
i;i
4
5
nu
2
0
7
i
i
4
i
5
Oi;i
l
5
i
8
8
i
5
i
i
i
i
i
i;;l
i
i
i
i
i
li|i
试验号一1
2
3
4
5
6
7
8
9●I
I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4期2005年4月·539·
表3方差分析
Table3 Varianceanalysis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值 P值
A 12.22 2 6.11 3.99
B 827.12 2 413.56270.30Pd0.01
误差e 6.1 4 1.53
Fo05(2,4)一6.94Fo.ol(2,4)一18
2.6 验证试验:按最佳工艺搭配A。B,,即PEG
4000为基质,基质与药物配比2:1,90℃滴制,冷
却剂温度为5℃进行试验,结果丸重平均值为
0.0562,丸重变异系数为3.59%,溶散时限为4.50
min(,z一3)。
3讨论
滴丸的成丸情况和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
实验采用具量化指标的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以
及包括滴丸圆整度、硬度在内的外观质量评分3项
指标评定工艺条件优劣,使结果更可靠、合理。
本工艺制备简便,显著提高难溶性黄芩苷和其
他药物的溶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减少服药剂量,
又可消除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References:
[1]HeFH, KY. Advancesofshuanghuangliani clinical
application口].SichuanJ PhysiolSci(四川生理学杂志),
2001,23(1):9—12.
[2]ZhangWH.Thepresentsituationanditsfutureofsolid
dispersiontechnique[J].ChinPharmJ(中国药学杂志),
1989,24(3):135-138.
[33HouSX,LiaoGT,ChenYH.Studyonoptimalpreparation
techniquesofSinitangDroppingPillwithorthogonaldesign
rJ].ChinaJChinMaterMed(中国中药杂志),1993,18
(5):284—285.
HPLC法测定山茛菪麝香膏中祖师麻甲素的含量
陈娟,师彦平+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山莨菪麝香膏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册,是由唐古特瑞香、
山莨菪、麝香、干姜、乳香、没药等9味药加工制成的
中药橡胶膏剂,具有活血镇痛、祛风除湿的功能,用
于风湿痹痛,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症
的疼痛。原标准只在检查项下规定了含膏量限度。唐
古特瑞香为本方主药,其主要成分祖师麻甲素具有
镇痛、消炎、抑菌、抗血栓、抗凝、抑制中枢神经、降
压、抗缺氧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镇痛、抗炎作用等
均与本品功能主治相吻合,因此,选择祖师麻甲素作
为控制本品内在质量的指标成分。祖师麻甲素的测
定有薄层一紫外分光光度法[1]、薄层扫描法[z3和高效
液相色谱法[3“]。本实验建立HPLC法测定本品中祖
师麻甲素的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准确等优
点,可以为进一步控制该产品的质量提供方法,也为
中.药橡胶膏剂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1仪器与试药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6—600E四元梯
度泵、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illieum23色谱工作
站。祖师麻甲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供含量测定用,批号900—200102)。山莨菪麝香膏
(奇正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20040201、20040202、
20040203,规格为10cm×7cm/片),不含唐古特瑞
香山莨菪麝香膏阴性对照(奇正制药有限公司),甲
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C18(250mm×
4.6mm,5肛m)(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
所);流动相:甲醇一0.5%磷酸溶液(30:70);体积流
量:1.0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25nm;进
样量:10pL。在上述条件下,祖师麻甲素和样品中其
他组分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祖师麻甲素与其相邻
色谱峰的分离度大于1.5;以祖师麻甲素峰计算理
论塔板数为13200,拖尾因子为1.08。同时取阴性
对照溶液进样,结果阴性对照在祖师麻甲素位置处
无相应峰出现,见图1。
2.2线性范围的考察:精密称取祖师麻甲素对照品
4.90rag,置25mL量瓶中,加85%甲醇溶液溶解并
收稿日期:2004—06—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475057);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陈娟(1975一),女,湖南邵阳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分析化学。
*通讯作者Tel:(0931)4968208E—mail:shiyf,@lzb.ac.cn
万方数据
双黄连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 李群力, LI Qun-Li
作者单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4)
被引用次数: 8次

参考文献(3条)
1.He F H;K Y Advances of Shuanghuanglia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论文]-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1(01)
2.Zhang W 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future of solid dispersion technique 1989(03)
3.Hou S X;Liao G T;Chen Y H Study on optimal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f Sinitang Dropping Pill with
orthogonal design 1993(05)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雍德卿.翟光喜.刘宏.YONG De-qing.ZHAI Guang-xi.LIU Hong 槲皮素滴丸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
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4)
2. 金月 复方天麻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学位论文]2010
3. 朱社敏.李君安.施存元 双黄连滴丸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18(2)
4. 邱娇英.Qiu Jiaoying 正交试验法优选丹皮酚滴丸制备工艺[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7,16(3)
5. 景舒.马志平.JING Shu.MA Zhi-ping 正交实验法优选清心沉香八味滴丸制备工艺[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7,18(2)
6. 周礼玲.张师愚.ZHOU LI-ling.ZHANG Shi-yu 双黄连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和溶出时限检查[期刊论文]-天津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7,26(2)
7. 程冀.季宇彬.李文兰.扈正婷.徐栋.CHENG Ji.JI Yu-bin.LI Wen-lan.HU Zheng-ting.XU Dong 均匀设计法优选
制备复方天麻滴丸的最佳工艺[期刊论文]-食品与药品2009,11(1)
8. 林江蔚.刘汉儒.LIN Jiang-wei.LIU Han-ru 兽用双黄连滴丸制备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兽药杂志
2008,42(8)
9. 严优芍.李卫民.高英.李其凤.伍淑华 HPLC法测定益母草不同制剂中水苏碱[期刊论文]-中草药2006,37(1)

引证文献(8条)
1.陈三宝 板蓝根滴丸制剂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8(6)
2.陈三宝 黄芩苷滴丸成型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08(5)
3.李军.孙殿甲.马桂芝.陈蓓.滕亮 红景天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11)
4.耿丽娟.游本刚.唐丽华.朱蓉 α-常春藤皂苷丙烯酸树脂L100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
报(医学版) 2012(3)
5.李亚利.张昱 黄芩苷几种固体制剂制备和质量检查的实验设计[期刊论文]-实验室科学 2012(6)
6.王钦.胡玮.张学农.张玮 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1)
7.黄海英.贾永艳.祝侠丽.靳士晓 丹葛滴丸成型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医学报 2011(7)
8.戴小燕 复方大黄滴丸制作工艺探讨[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10(1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0402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