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s in studies on bioengineering in medicinal plants I. Tissue and cell culture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进展Ⅰ. 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



全 文 :中草稿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4期2006年4月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进展I.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
黄璐琳,胡尚钦,扬晓
(四川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中心,四川简阳641400)
摘要: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组织和细胞培养在濒危物种保护、重要资源快繁、退化种质脱毒改良和次生代谢物
牛产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分别从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诱导子、抗逆性、产物药效成
分、脱毒培养等方面和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高产细胞系的筛选、诱导于、产物药效成分、生物反应器、固
定化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
关键词: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组织培养;细胞培养
中图分类号;R282.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4—0486—06
Advancesinstudiesonbioengineeringinmedicinalpl ntsI.Tissueandcellculture
HUANGLu—lln.HUShangqin,YANGXiao
(ResearchCenter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ofSichuanProvince,Jianyang641400·China)
Keywords:medicinalplant;bioengineering;tissueculture;cellculture
White和Gautheret在1939年建立了植物组
织无菌培养技术,开启了生物工程的大门,目前已成
为21世纪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我国蕴涵了丰富的药
用植物资源。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是药用植物生物
丁程的主要内容._i生;足基因工程的基础和前提。本文
对药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
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l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planttissueculture)是指在无
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
子等)、组织(形成层、药花组织、胚乳、皮层等)以及
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
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由于培养物是脱离
植物母体,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做离体培
养。目前进行组织培养的药材种类繁多,是生物技术
在药用植物上研究得最多的~个传统领域。组织培
养在濒危药Hj物种保护、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快速
繁殖、新品系的扩大繁殖、常用大宗药用植物的细胞
脱毒等方面应用广泛。我圜已经开始组织培养和快
速繁殖研究的药用植物有人参属植物(人参、西洋
参、三七、竹节参、珠子参)一“、半夏、甘草、黄山药、石
斛属植物(血茎石斛、霍山石斛)、灯盏细辛、喜树、药
菊花、粉花绣线菊、鱼腥草、山茱萸、罗汉果、芦荟、地
黄、白头翁、贯叶金丝桃、连翘、山旺根、肉苁蓉、浓蜜
贝母、土茯苓、丹参、百合、黄芩、天麻、卣部、紫草、青
蒿、乌头、南方红豆杉、山药、川贝母、雪莲花、太子
参、冬虫复草、何首乌、盾叶薯蓣、浙贝母、长春花、绞
股蓝、银杏以及台湾地区台湾大学药学系进行研究
的山本草乌、知母、石斛类药材、竹叶柴胡、双锯齿叶
玄参等100余种名贵、珍稀、濒危、常用品种”1。通过
组织培养,还可生产人工种子口]。
1.1外植体: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
体。根据不同的药用植物,用于诱导培养的外植体不
尽相同。常用的组织和器官有无菌实生菌、根、须根、
茎、块茎、鳞茎、球茎、芽、子叶、吉片、叶柄、鳞片、花
蕾、花序、花芽、花瓣、花药、花丝、子房、果肉、果实、
原生质体、珠芽等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其中最常用的
有鳞茎、顶芽、茎尖、腋芽、叶、花茎、花蕾oo等,相关
研究很多。涂红艳等对细茎石斛的组织培养研究,表
明细茎石斛种子在MS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有较高
的萌发率,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原球茎保持阶段十分
短暂,极易分化,2个月后形成小苗。外植体类型对
拟原球茎的诱导有较大的影响,成熟茎段很难脱分
化,幼嫩组织的诱导率相对较高,但幼芽段褐化较
高,适宜做外植体是丛生幼芽。姜维梅等研究抗癌药
用植物猫人参以茎段(至少带一个节)、叶片外植体
箨莩品羿:蓦誓蒜;尚8).女,四川茼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要从事中药材GAP及分子牛物学相关
研究。Td:(0832)7013346,(023)68139517 E—mail;huangluling@163COrn
万方数据
中草焉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4期2006年4月
离体培养,表面以茎段作为外植体效果较好,容易消
毒,能很快诱导腋芽萌发;以叶片作为外植体,成功
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此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极低。胡
益明等研究药用植物粉花绣线菊的组织培养,表明
幼叶、茎尖、叶柄等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
中以茎尖外植体诱导的效果最好。贝丽霞等研究了
刺五加组织培养,选用刺五加的叶片、茎尖、当年生
根为材料,表明来源于叶片的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
最强。雒晓芳对当归的组织培养表明,各种外植体的
诱导效果依次为叶柄、根尖、叶片。
1.2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培养基是外植体生长的营
养基础,常用的培养基有MS⋯BWhite、Heller、
ER、Nitsch、NT等,最常用的是MS培养基,激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范围一般在0.5~30
mg/L口1。诱导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和促进中间体增
殖的培养基一般只具有较小的差别,诱导壮苗与生
根培养基用量减轻。不同植物所使用的培养基有所
差别,氮源、碳源和激素对培养影响显著。光照、温
度、气体状况、季节、pH等因素对培养有较大的影
响。李明芳等研究激素对盾叶薯蓣愈伤组织细胞生
长和薯蓣皂苷元合成的调控表明,不同生长素对盾
叶薯蓣愈伤组织细胞生长量的影响差异大小为
NAA>IAA>2,4一D,而对薯蓣皂苷元合成的影响
足2,4一D>IAA>NAA。在有生长素存在的条件下,
光照24h,另加0.5mg/LKT可促进愈伤组织细胞
的生长,而附加0.5mg/LBA可促进薯蓣皂苷元的
合成;相反,光照12h,另加0.5mg/LBA促进愈伤
组织细胞生长,附加0.5mg/LKT促进薯蓣皂苷元
合成,愈伤组织生长越旺,薯蓣皂苷元积累越少o]。
盛长忠等进行了pH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苯丙
氨酸解氨酸(PAL)活性和紫杉醇量的影响研究,表
明不同红豆杉愈伤组织所需最适pH值不同,而有
利于愈伤组织生长的pH值均不利于PAI。活性的
提高和紫杉醇的积累,pH值明显影响红豆杉愈伤
组织的生长及次级代谢水平,从而影响了紫杉醇的
合成与积累“]。陈书安等对藏红花研究表明,MS是
藏红花芽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而B5是叶
子和花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藏红花芽、叶和花愈
伤组织的最佳诱导温度分别是18、25和21C,光照
是叶子愈伤组织诱导的有利因素,但不利于芽和花
愈伤组织的诱导,1.5~2.0mg/I。NAA和0.25
mg/L6BA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涂
红艳等对细茎石斛的组织培养研究,表明激素TDZ
对拟原球茎的诱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TDZ会导
致苗矮化,茎细,根短而少;MS+BA1 mg/I。+
NAA0.1mg/1.+TDZ0.1mg/L组合的培养基拟
原球茎诱导率最高,拟原球茎的增殖以1/zMS+
NAA1mg/L+3%蔗糖为佳,且拟原球茎的生长需
要一定的光照,高浓度的BA和低浓度的NAA组
合,可加快拟原球茎的分化进程,拟原球茎分化形成
小苗后,在幼苗壮苗过程中,BA和NAA有不同的
作用,BA会促进植株的分蘖,而NAA利于植株生
长,但浓度过高会抑制苗生长,因此壮苗期问用低浓
度的NAA和IBA组合效果更好。
1.3抗逆性:组培苗的抗逆性研究是药用植物组织
培养的一个方面,目前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报道,如陈
华等进行了蒲公英的耐盐性研究,陈玉珍等进行了
母雪莲愈伤组织的抗冻性研究。李冬杰等进行了红
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抗褐变剂的总结研究一。
1.4药效成分:为了明确组培药用植物的质量,需
将药效成分量与普通植物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组培
药材质量,有应用价值和组培植株获得的有效成分
通常不低于普通植物。研究表明,中华芦荟组培苗与
正常苗的水溶性多糖量相当。工跃华等对川黄柏的
离体培养物的药效成分抑菌试验表明,培养物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一⋯。孙
瑞强等利用FTIR和HPLC法对栽培藏红花和组培
藏红花的药用成分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组培藏红花
的代谢产物种类较少,主要成分种类与栽培的相同,
但是具有抗癌活性的藏红花素A(crocinA)的量高
于栽培藏红花2~3倍[。一。谢德玉等通过愈伤组织培
养获得的青蒿植株青蒿素可达到0.92%(干重),较
栽培植株(0.52%)高o⋯。赵沛基等研究青阳参嫩枝
和芽诱导的愈伤组织表明,在33d时次牛代谢产物
的量最高,并从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首次报道从植
物愈伤组织中分离到多羟基十八碳烯酸”。赵琳等
研究了肉苁蓉药材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苯乙醇
苷类成分差异表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中所含成
分种类较多,且大部分量较高,其中洋丁香酚苷(类
叶升麻苷)和松果菊苷的量明显高于肉苁蓉药材。
1.5培养脱毒苗:脱毒苗是指除去病毒的组培苗。
脱毒苗具有无杂菌、适应能力较强、繁育较快、质量
优、抗性好、分蘖性强、繁殖系数高、大批量生产、周
年供应、便于运输等优点。植物脱除平凡毒有热处
理、茎类培养和抗病毒药剂3种方法。茎尖脱毒往
往采用0.1~0.3mm的茎尖。热处理(38.5C培养
1周)可以让2mm的罗汉果茎尖脱毒率达到
100%。李明军等对怀地黄、怀山药进行r组培脱毒
万方数据
中苹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hDrugs第37卷第4期2006年4月
研究表明,脱毒产量提高30%以上。冯英等总结研
究表明,生姜脱毒苗田问不受病菌和线虫感染,其他
指标与栽培者相同D23。徐品三等研究了百合不定芽
培养脱毒种球生产,表明百合不定芽培养再生植株
的病毒脱毒效果因百合品种和病毒种类而有所差
异,卡萨布兰卡百合晨病毒(I。SV)容易脱去,脱毒率
达76%;魅丽黄瓜花叶病毒(cMV)能全部脱去““。
1,6人工种子:人工种子是指把植物组织培养出来
的胚体或芽孢在含有营养物质并具有保护功能的凝
胶胶囊中,使其保持种子的机能直接用于播种,在适
宜的条件下能与自然种子一样发芽出苗。张铭等应
用黏土和蛭石粉作基质包埋铁皮石斛种胚来制作人
J二种子表明,当黏土一蛭石粉一MS培养液为2:1:2
时萌发率可达56.8%。在此系统中单独添加1.0%
活性炭或同时添加1.0%活性炭和0.5%淀粉制作
的铁皮石斛人工种子,平均萌发率分别达76.7%和
80.3%,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4%和24.2%,还研
究了壳聚糖等作为外种皮以及原球茎的失水率对铁
皮石斛人工种子萌发及贮藏的影响。郭顺星等以原
球茎为材料,建立了铁皮石斛人工种子的初步制作
流程,以改良1/2MS培养基各种成分附加蔗糖为
人工胚乳的人工种子存活率、发芽率、成苗最好,其
发芽率可达80%以上。朱长甫等用4%海藻酸钠包
埋直径2~3mm的半夏小块茎制成的人工种子,在
无菌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可达70%,在未灭菌泥炭土
中约为30%,人工种皮内添加适当激素可促进萌
发,而添加的营养物质作用不大,适当脱水有利于人
工种子贮藏。
2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生物技术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药用植物的细胞培养,产生重要的次生代谢产
物以及进行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研究,大部分传统药
材的有效成分是次生代谢产物,采用大规模细胞培
养是解决濒危药用植物及药效成分低的药用植物满
足用药需求的重要途径,细胞培养具有生长速度快、
周期短,产物均一可控、药效成分高于天然植物等优
点。目前已经建立细胞体系的有人参(生产人参皂
苷)、西洋参(人参皂苷)、长春花(长春花碱)、红豆杉
(紫杉醇)、三七(三七皂苷)、水母雪莲(藏药,黄酮
类,抗风湿)、青蒿(青蒿素)、紫草(紫草宁)等o⋯。已
经从400多种植物中建立r组织和细胞培养物,从
中分离出600多种代谢产物,其中40多种化合物在
数量上超过或等于原植物,通过筛选高产细胞系,改
进培养条件和技术,以及设计适合植物培养细胞的
发酵罐,为工业化生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2.1 培养路径:细胞培养的路径为待培养愈伤组织
的诱导和培养一单细胞分离一优良细胞株的建立一
扩大培养一发酵罐发酵。
2.2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常采用液体培养,常用
的培养基和激素与组织培养相似,常用的培养基有
MSmBWhite、Heller、ER、Nitsch、NT等。液态MS
培养基仍然是最常用的培养基,激素(生长素和细胞
分裂素)使用范围一般在0.5~30mg/l,。不同的植
物细胞所要求的能源、矿物质和激素有较大的差别,
碳源、磷源、氮源的数量和种类对培养效果影响显
著,需经过筛选确定较佳培养基。胡萍等进行了南方
红豆杉悬浮培养过程中碳、氮、磷的补加对细胞生长
影响的研究,表明碳源在悬培养中期消耗殆尽.后期
碳源的缺乏限制r细胞的生长,补加碳源组与对照
组相比,细胞生长率和细胞密度明显提高,其中细胞
生长率约提高了83%oJ。许名淑等对贯叶金丝桃的
细胞培养研究表明,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为1:3
时,愈伤组织生长量提高1.6倍,金丝桃素的合成量
也略有增另,加入甘露o.1~0.2mol/L时金丝桃素
的合成大大提高,加入PVPP、PVP等防止褐化的
物质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o“。赵德修研究了8种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水母雪莲细胞生长和黄酮形成的
影响,MS培养基较有利于细胞生长和黄酮形成;对
细胞培养物中2种黄酮(jaceosidin和hispidulin)定
性定量分析表明,从MS培养基修饰得到的MG和
MP培养基比MS培养基细胞生长量与黄酮产量分
别提高了32%和70%;碳源、氮源、植物激素对细胞
生长及黄酮形成的影响较为明显”⋯。成喜雨研究表
明肉苁蓉的细胞培养在掭加了NAA1.0mg/L,6一
BA2.0mg/I⋯24-D0.25mg/L和蔗糖30g/L和
56.9mg/I,;悬浮培养条件下干重和苯乙醇PeGs产
量在21d达到最大,分别为8.1g/L和97.3mg/
L,细胞悬浮培养的第0~3d为延滞期,3~18d为
对数生长期,18~30d为平衡期和衰亡期。王红强
等研究了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高密度培养,采用30
g/1。起始糖浓度,通过在细胞对数生长后期补料的
方法成功地在250mL摇瓶和1.5L搅拌式生物反
应器中进行了细胞高密度培养,经20d培养,细胞
干重超过25g/L。在反应器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
紫杉烷的产量较低,通过高密度培养,明显增加了细
胞量,还可以提高反应器中紫杉烷的产量。赵凯等采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醋酸钠、苯丙氨酸、酪氨酸、高
氨酸对HQD33(紫杉醇产生菌)产生紫杉醇的影响,
万方数据
中革蒋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4期2006年4月·489·
表明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提高紫杉醇产量有显著
影响。在改良的s一7培养基基础上,再加入醋酸钠
10g/L、苯丙氨酸50mg/L、酪氨酸15mg/l一亮氨
酸60mg/L,可以使HQD33产生紫杉醇提高到204
mg/L。张亚妮等研究了T14(紫杉醇产生菌)产生紫
杉醇的最适温度为30C,最佳pH为5.5,最适碳源
为蔗糖,最适氮源为0.3%的氨化铵;间歇补加蔗糖
有助于菌体的快速生长和紫杉醇的提高;在培养基
中添加Mg。SO。、MnCI。、KH。PO。等微量元素,却完
全抑制了紫杉醇的产生。陈玉珍等进行了水母雪莲
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的抗冻性研究,表明水母
雪莲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可分别抵抗一6.5
和一7.5C的冰冻低温胁迫,愈伤组织细胞内丰富
的蛋白质和淀粉粒多糖是构成较强抗冻能力的物质
基础,低温锻炼后,细胞内有新的多肽合成,悬细胞
抗冻能力的提高和蛋白质合成的增强是一致的““。
2.3细胞株筛选:制约一个天然产物实现产业化的因
素主要足工程因素和细胞株,高产细胞株的筛选是细
胞培养的关键技术之一。曹有龙等进行了枸杞原生质
体培养及高效成析体系建立的研究,将悬浮培养细胞
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MT培养基上浅层培养,
3~4周后形成块状愈伤组织细胞团,植板率为
1.25%,将细胞团转移到改良的MS液体培养基,8~
10d可形成大量胚状体,转移到改良的MS固体培养
基上,可形成大量绿芽,分化率54.17%u“。陈书安等
进行r藏红花红色素(crocin)细胞系的筛选研究,通过
目视法和HPLC法,从229株细胞系中筛选出细胞系
Corml,其中含藏红花素11 677pg/g,生长较快,且
不易褐化,为采用植物细胞工程法解决藏红花素1资
源短缺问题打下了基础。戴均贵等利用单细胞克隆方
法,获得48个G一22株系银杏内酯B(GKB),质量分
数高达0.099%,大部分克隆株系在继代培养中能保
持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银杏内酯生产不稳定的
问题”⋯。赵凯等对紫杉醇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的酶系
组成、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等影响树状多节孢
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和原生质体诱变研究表明,在30
w紫外灯、距离30cm、照射50s;uv+0.6%LiCI
复台诱变、照射时问40s的最佳条件下,诱变菌株经
初筛和复筛,选出了2株高产紫杉醇的原生质体诱变
菌株——UV40—19和UL506,其产量从出发菌株紫
杉醇的产量(314.07/tg/L)分别提高至376.38和
392.63雠/L[Ⅲ。严海燕对紫草组织培养中细胞发育
时期与紫草宁形成关系的研究表明,营养生长阶段细
胞发育时期和生理生化状态与色素合成能力密切相
关,细胞分裂高峰期以后,细胞合成紫草宁的能力开始
增加,细胞营养生长静止期色素合成能力达到饱和,色
素形成时期色素台成曲线同纽胞生长曲线一样呈s
型。因此,细胞首先满足自身基础的生命活动,在此基
础上才能积累中间或次生代谢物”“。
2.4诱导子:诱导子狭义上是指能够与细胞发生相
互作用,通过细胞内一系列的信号传导过程,作用于
与细胞次生代谢相关的基因袭达,进而改变细胞次
生代谢相关酶活力,最终使细胞次生代谢水平发生
改变的物质,可引起次生代谢途径通量和反应速率
的改变,从而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按照其来源
可分为生物诱导子(来源于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
(非生物提供)。广义诱导子是指所有能够提高细胞
次生代谢相关酶活力,进而提高细胞次生代谢水平
的外界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
2.4.1非生物诱导子:主要有稀土元素、水杨酸和
茉莉酮酸类物质。袁小凡等总结了稀土元素对细胞
培养的影响,表明稀土元素对植物细胞、组织生长和
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都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
能是作为生物活性金属的调节剂,可影响植物细胞
的超微结构,对植物细胞增殖及相关酶系有影响,对
活性氧的清除和对细胞膜渗透性产生影响,从而达
到了促进组织生长和促进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稀土元素镧、铈能促进紫杉醇的合成,能替代某些酶
的钙、镁离子,激活的活性,促进酶基因转录,从而促
进紫杉醇的合成。
胡萍等研究添加诱导子和紫杉醇合成前体物对
红豆杉细胞的生长和脱氢酶活力的影响表明:水杨
酸对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毒性;甲基菜莉酮酸对细胞
的毒性较小,并使细胞的生长期延长;低浓度的苯丙
氨酸使细胞生物量和脱氧酶恬力略有提高,苯甲酸
钠对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较低浓度下
对细胞生长影响不大[2“。Pauli等研究证实茉莉酸
类物质可通过诱导细胞色素基因P450的表达,从
而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来促进植物次生代
谢物质的生物合成。苗志齐等发现水杨酸、花生四烯
酸可促进紫杉醇合成大大提高,推测其作用途径是
通过抑制细胞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植物体内H。O。
水平上升,从而诱导或加强抗病反应,激活抗病途径
中的相关防御基因,致使紫杉醇的大量合成。王艳东
等研究甲基茉莉酮酸对悬浮培养南方红豆杉细胞代
谢的影响表明,其可促进细胞由初生代榭提前向次
生代谢转化,还能够增强细胞的次生代谢,有利于细
胞相关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E2“。
万方数据
-490· 中革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halDrugs第37卷第4期2006年4月
2.4.2生物诱导于:主要有真菌类物质和微生物
酶。李家儒等用真菌结青霉菌菌丝体提取物20rag/
L诱导紫杉醇效果最好。张平等发现尖孢镰刀菌细
胞壁粗提物使紫杉醇较对照提高5倍左右。利用发
根农杆菌Ri的质粒浸染培养物组织,产生转基因毛
状根,毛状根中富含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此获得次生
代谢产物,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参毛状根具有
可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拥有亲本植物的次生
代谢途径,遗传稳定、生长迅速等特点“。刘俊等研
究了真菌诱导予对人参毛状根皂苷生物合成和生长
的影响,表明可促进皂苷的生物合成口⋯。杨世海等
研究发现黑曲霉诱导子对发根农杆菌LBA9402感
染的决明毛状根中蒽醌类化合物有明显的促进作
用,其中10pmol/I。作用最强,蒽醌类化合物总量较
对照提高73%⋯。成喜雨对肉苁蓉的细胞培养研究
表明酵母诱导子的添加同时促进了细胞生长和
PeGs合成,在培养第15、17、19天以总糖106mg/l。
的质量浓度3次加入酵母诱导子极大地刺激了
PeGs的合成,其质量分数和产量在21d分别达
31.3mg/g干重和317.8mg/L为对照培养的
195%和235%。壳聚糖诱导子对细胞的生长有一定
抑制作用,但体现了更好的诱导效果,在培养第15
和17天以10mg/L的质量浓度2次加入壳聚糖诱
导子极大地刺激了PeGs的合成。张向飞等进行了
真菌诱导子对长春花愈伤组织中吲哚生物碱的影响
研究.裘明由镰刀菌和黑曲霉的菌体匀浆物上清液
制备而来的2种诱导子影响显著。
由病原菌分泌出来的果胶多糖降解酶能作为诱
导子诱导植保素的积累,这种诱导子能使植物细胞
壁释放出一种内生诱导子,与部分酸水解法获得的
诱导子类似,是植物重要的次生防御机制,虽然目前
的报道很少,但从得到的一些结果来看有良好的应
用前景。周立刚等进行了溶菌酶对三七细胞悬浮培
养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5、10、15d加人溶菌酶,细
胞培养物产率和皂苷产率均得到提高;诱导期为10
d时,溶菌酶能明显地促进皂苷合成,皂苷产率比对
照提高了63.48%,溶菌酶除了有促进皂苷合成和
细胞生长的作用外,还可防止污染的发生。
2.4.3添加合成前体:添加合成前体有利于次生代
谢产物的早期积累或转化。唐建军等研究表明添加
合成胶体可促进离体培养条件下次生代谢物积累,
提高目的产物量。叶敏等在桔梗悬浮培养体系中加
入斑蝥素并培养6d,培养液经萃取后采用色谱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以2;1比例混合存在的2个
转化产物,是~对差向异构体10一羟基斑瞀素(Ⅱa)
及ln一羟基斑蝥素(Ⅱb),均为来见报道的新化合
物,此转化反应可用于斑蝥素衍生物的制备“⋯。张
亚妮等研究表明添加苯丙氨酸对紫杉醇的提高有明
显地促进作用,而由苯丙氨酸、乙酸铵和酪氨酸组成
的混合前体的作用则更为明显,紫杉醇产量达到
352.64ttg/L。
2.5药效成分:药效成分与栽培植株的比较研究也
是细胞培养的重要方面,通常培养物量应高于栽培
植物才具有开发价值。罗建平等研究了霍IU石斛原
球茎在液体培养中增殖、水溶性多糖和总生物碱积
累特征,水溶性多糖和总生物碱量分别为3.57%和
0.026%,生物碱量与栽培苗相当,多糖量大大提
高口“。以培养药效成分为目的的细胞工程血已经取
得了进步。李晨东等综述了利用细胞和基因工程在
获得药用植物有效成分中的研究进展2”;邢建民等
综述了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方法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
研究状况和各种环境条件对植物细胞生长和黄酮类
化合物合成的影响:.zs3。贾廷耀等进行了伊贝母组织
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表明组织培养物含有
贝母碱的主要成分西贝素,但根中贝母碱的成分要
比其他组织或器官中更为复杂,量和活性也较高,继
代培养8代的不定芽和不定根中贝母碱的量分别高
于栽培5年贝母根的0.01%和0.02%。张长河等在
两步法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生产阶段,加入
从生长阶段悬浮培养物中制得的条件培养液(COn—
ditionedm ium,CM),能促进细胞的生长,提高紫
杉醇的产率,取自生长12d的细胞悬浮培养物的
CM按体积分数为25%添加到新鲜生产培养基中
时,可使细胞紫杉醇最高产量达28.5mg/l。,细胞干
重达32.2g/I.,分别是对照的2.4倍和2.2倍。
2.6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的反应器培养是实现工
业化生产的前提,生物反应器是使生物反应得以实
现的装置,生物反应器在植物细胞培养方面具有条
件可控和可放大的特点,使用普遍。陈巍等研究表
明,人参细胞的工业化大规模培养早在20世纪80
年代已在日本实现,人参不定根的大规模培养也于
近年在韩国投产。人参属植物常用的反应器有机械
搅拌式和空气提升式2种,分氧压21.3~29.3kPa
是人参属植物培养较佳的范围。Zhong等研究表明,
一种新型的搅拌反应器离心叶轮式生物反应器已用
于三七细胞的高密度培养,细胞产量和皂昔产量明
显提高。反应器中常用的培养基主要为改良的MS
液体培养基,pH一般在5.8左右¨J。在培养鸡眼藤
万方数据
中革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4期2006年4月·491·
细胞以产生蒽醌的过程中,4种反应器,即平叶轮
式、圆盘状叶轮搅拌式、Kaplan内循环气升式、普通
内循环气升式,蒽醌产量与产率在气升式反应器中
最高。毛地黄及彩叶紫苏细胞培养研究表明,气升式
反应器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转化,而搅拌式反应器
利于生物量的积累。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紫草宁使用
了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用200I.的生物反应器进行
细胞增殖,然后转接到750L的生物反应器上进行
紫草宁的合成,不同搅拌器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和
气生式生物反应器对金花小檗细胞合成原小檗碱产
量相当。带有螺旋形搅拌器40L反应器培养毛地黄
细胞时,9d周期从15g地高辛中得到了l3g乙酰
毛地黄苷。使用装有垂直带搅拌器的搅拌式生物反
应器培养长春花细胞时,培养液细胞浓度(干重)达
到25~27g/t,。使用31。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苦
树细胞生产苦木素显示,植物细胞经过几年的驯化,
对剪切的耐受能力大大提高。鼓风式反应器已用于
长春花和紫草的培养,长春花细胞培养液通气速率
从0.25I./(I。·min)上升至0.38L/(L·min)时,
其相对速率反而从0.34d仁升至0.4ld 1,在7I。
的气升式反应器中培养,流速大于0.3L/(L-min)
时,速率有所减慢,通气中混合2.4%的cO:能够消
除高通气速率对长春花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产
率的影响,而低通气率没有显著影响。在黄花蒿细胞
培养过程中,采用两段培养法可得到较高的青蒿素
产量,第一段在含有0.2~0.4g/I。BA和3~4rag/
L的IAA的氮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第二段将培
养好的细胞转入含0.2~0.4mg/L的BA和0.2~
0.4mg/LIAA的改良氮培养基中进行青蒿素的合
成,青蒿素产鼍(干重)可达到190pg/异。在黄连两
段培养中,先在生长培养基中生长3周,然后在合成
培养基中培养3周,其生物碱量可达556mg/L。
2.7细胞固定化培养:固定化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或
物理手段将有利的细胞限制在特定空间内或表面
上,在适宜的条件下有利于产物的释放和反复利用
的一种工艺技术,利于非耦联生长的植物细胞次生
代谢产物的合成,改善转质,生长阶段可以有效地分
开,改变微环境,降低生产成本。1979年Brodelius
首次成功地利用固定化的海巴戟、毛地黄和长春花
生产次生代谢产物。于荣敏等进行了银杏细胞固定
化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利用银杏细胞固定化培
养法生产银杏内酯。以聚胺酯泡沫为固定化材料,考
察各种因素对固定化银杏细胞培养的影响,用高密
度、小孔径聚胺酯材料P29,切成0.5cril×0.5CFII×
0.5cm的小块,每瓶加0.72g载体,加65mL液体
培养基(MS+2,4D在8.0mg/L+KT0.04rag/
L+NAA0.4mg/L),接种鲜重200g/I,,可得到
71%的固定化比例,载体上细胞密度为干重22rag/
cm3。表明以聚胺酯泡沫为固定化材料进行银杏细
胞固定化培养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细胞固定化
比例高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薛莲等用主
要成分为壳聚糖的微生物絮状生物活性载体培养紫
草细胞,壳聚糖可刺激细胞次生代谢,每克细胞(干
重)紫草宁产量提高到0.916和0.953g,分别为悬
浮培养的12.7倍的6.3倍。
3结语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所涉及的因素如外植体、培
养基和培养条件、抗逆性、产物药效成分、脱毒培养
等方面研究较为成熟;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
件、高产细胞系的筛选,诱导子、产物药效成分、反应
器等也有相当研究,特别是对诱导子的种类和作用
机制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植物生理、细胞学
和次生代谢调控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机制不断被
阐明,药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工业化也将不
断应用。
References.
L1J ChenW,GaoWY,JlaW,ela1.Advflncesi studieson
tissueandcellcultureinm dicinalpl ntsofPanaxL.[Jj
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5,36(4):516620
L2jRanMX.ChineseMateriaMedicaTissueCultureP actite
Technology(中药组织培养实用技术)[M].Beijing;Science
PTeSS,2004.
[3]ZhangM.HuangHR,WeixYAdeancesinstudy⋯arti
tidalseedofplant口].ChinBullBot(植物学通报f,2000,
17(5):407—412.
L4JI.iMF,I.iuXM,LiuB.etal Effectofhormones⋯callls
growthandiosgeninsynthesisincallusofDioscorea⋯
gib一rensisCHWright_Jj.,ChinBiotechnol(中国生物工
程杂志),2002,22(3):7l7 .
L5JYuRM,GaoY,LnHC,eta1.Cellimmobitizationculture
ofGtnkgobilobaandeterminationoftheiraffectingfactors
iJ]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4,35(7):803
808
[6]ChenSA-WangXD,ZhaoB,“a1.ScreeningofCrocus
sativusL.callusinesforcroeinproduction[J].ChmBull
Bot(植物学通报),2004.21(4);455460.
[7]LiDj,WeiJF,ZhangJX.eta1.Advancesinstudyon
antibrowningreagentsincellcultureofTaxusL.[J].Chin
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4,35f7)l834—836.
L8jWangYH.XuWJ,HeJR,elal Phellodendron』月vitr,,
cultureandffectivecompositioncontrola tigermstest[J]
China。1Chin讹f盯Med(中国中药杂志),2004。29f10);
1002,1003
[9]SunRQ,GuoZG,LiuRz,““f.ComparisOnO⋯ing
dientsbetweenculturedeellandcultivatedsaffronpistilH
If]ChinaJChinMaterMad(中国中药杂志),2004,29
(9):850—853.
(下特第520页)
万方数据
·520· 中草菊 chineseTraditjonalandHerba】Dru罟s第37卷第4期2006年4月
27.94(C一23),27.42(C—15),25.08(C2),23.7
(C2),21.33(一OCH,),20.93(C11),19.28(C30),
18.19(C一6),17.99(C一28),16.49(C一24),16.18(C一
25),15.96(c一28),14.50(c一27)并且与文献对照一
致03,确定化合物Ⅱ为羽南豆醇乙酸酯。
化合物Ⅲ:淡黄色针状结晶,7mg,分子式
c1。H。0。,EsI(+):193。1HNMR与”cNMR光谱数
据与文献对照一致01,确定化合物Ⅲ为东莨菪内酯。
化合物Ⅳ:白色粉末,18mg,分子式cz3H。。05,
ESI(+):39l。1H—NMR(CDcl,,5∞MHz)d:5.88
(1H,s,H一22),4.99(1H,d,t,一18Hz H21),4.82
(1H,d,.,一18Hz,H21),4.18(1H“r.s,H一3),
2.79(1H,q,,一6,14Hz,H一17),O.94(3H,s,CH。一
19),O.88(3H,s,CH。一18)。”CNMR(CDCl,,125
MH2)艿:174.62(C一23),174.60(C一20),117.66(C一
22),85.O(C14),74.62(C一5),73.47(C21),6 .96
(C3),50.61(C一17),49.45(C一13),40.73(C一8),
40.63(C—10),39.95(C12),38.94(C),36,78(C一
4),35.1Z(C一6),32.95(C—15),27.85(C一2),26.77
(C一16),24.77(C1),23.68(C一7),21.46(C11),
16.69(C19),15.69(c18)与文献对照一致‘“,确定
化合物Ⅳ为杠柳苷元。
4对人乳腺癌细胞McF一7的抑制作用
采用体外抑瘤实验研究了这4个化合物对
McF~7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l。化
合物Iv对肿瘤细胞McF一7的增殖有非常强的抑制
作用,其Ic。。为(1.006±o.013)弘g/mL(远小于顺铂
相应的IC。值)。
表1 I~Iv对人乳腺癌细胞McF一7的增殖抑制作用
TabIe1 Inhib“oryeffectofcompoundsI Ⅳ
onMCF一7ceIIspro“peHtion
References
[1]
[2]
[3]
[4]
GuoHL,ZhouJY StudvoⅡthech删caIconstltuentsof
P。npz∞dm却b0缸[J]c^jnP^咖J(中国药学杂志),
2003,38(7):497—499
YuDQ,YangJS.HaH曲。畦∥且^口o“r“ChmⅢ删·
ⅣMRn“nbⅢ(分析化学手册·核磁共振渡谱分析)[M].
BelJl“giChemicalIndust。yPress,1999.
ChenDc.HqHdh小onchemlc越Rej⋯僻suh妇一《
rm西r州“』(mrnf5P^如dⅢ月P(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
[M],Bei】l“g:chinaMed脚一Phamaceuticalscien洲nd
Techn0109yPublishl“gHouse,2000
ItokawaH.XuJP.Take”K.StudI洲nchemlcalcons-
tItuent8ofamitum。rf『actlonfromPmpZ删p⋯Bge】
口].c船m尸缸删占“z,1978,35(11):4524—4529.{#tsqst#q#h}}±sesq#q#q#tsq^q‘t‘℃‘q目q#q≠}}i4sq;^簖t口ts℃黼噼tsq#tst#q#q自Ⅵ^Ⅵ‘q‘q#q#≈g峪e;、蛄t#恻t^峨、!疗
(上接第491页)
[1¨]xIeDY,YcHc,L』GF Th8progre8sofAmⅢ州⋯⋯
researcht eap州icatIon。fblotechn。logyandpt。8pects
[J]c鼻州&d』且E(植物学通报).19酆,】2(4):28—3】.
111 zhaoPJ.Ga“RFY,zhuN,Pf口z.studl㈣ntlss⋯ulturc
ofcw“月如川跏,叫f㈣ndcalItchemlcaIconstituents[J]
c^}nB““B毗(植物学通报),2003,20(5):56s一571.
12 FcnY,XueQz Progre⋯nmicropropa朗¨onofdisease
fr特gmger[J].c砘Ⅲ&世占甜(植物学通报),2002,19(4):
439—443,
[13 xuePs,Lua“YS,LiuJw,££ⅡzStudyonproductlonoI
vlr—freebu【bIelsbyadventitIousbudc lture1nLd⋯i十p
[J]c^inB“f,口o#(植物学通报),2003,20(3):313318.
f儿lxuMs,H㈣zLQ,chenML,“df.Ef&ctofhctors。n
calIusbl。m蛐ndsynthe“⋯⋯fhyperlc;ninHvpn⋯
砷“Drdf“m[J].c^呲,chⅢ^扎f£r胁d(中国中药杂志),
2003,28(10】:92卜923
[15]zhaoDx,LlMY EffectHofmed㈣ntheproductionof
f}a嘲oIdsbysuspensfoncu“ur洲fSdE5#㈣拼鲥一IJ】
c^抽,B妇E如月“(生物工程学报)t2000.16(1):9902
16 CbenYz,I.uCF,FreezingtoIeranceofcall】andsuspcnsion
ceIlcultur⋯nalplneplaⅡts⋯㈣wd⋯Maxim[J].
c^rnB““mz(植物学通报),2002t19( ):21923
[17;caoYL,XuxM,s0“gYx,“以Es托bl“曲me㈣fbl曲
effⅢentreg吣atIonsystemf呷protoplast“b忧“州6d卜拓御【。[J].c*埘B“盯&日(植物学通报),2001,18(5):
605—614
[18】DalJG,zhuwH,wuYQ,群nfstIldlesmsJnglec l】
d帅mg。tt;!n女妒btz曲aLui.c^mJc缸nMn‘£rMedt中
国中药杂志),200。.25(1。):593—596.
[19]zhaoK,zh。uDP,Pi“gwx,“df.studyonthemut89ene
sIs“t删lpr。duci“gfu“gusnoduli8pon㈣yIvlformepro—
topla时[J].(’^fn口Bl。f幽“(中国生物工程杂志),z004。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4‘9):6368.
YanHY,CaoRqReIatl⋯hipbetwee⋯11dcvelopmenta】
stag㈨dshIkonmf。rmati⋯吣lIcultureof助^05p洲“m
#叫^加r^如帅口].c^,∞7hJ“He站Dr“gs(中草药),200l,
32(3):264—256,
HuP.YuanYJ.Effectof licltorandp ecursorsoncelIcuI—
ture。』Tk圳[J].c^』月,P^⋯(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33(5).223225.
wangYD.1,uM,YuanYJ Cellmetabol⋯DfY0删r^p㈣var㈣㈣sus口ensloncuh㈣treatedwl hm thvl
蛳monate[J],c^l”了h讲fHE而胁“gj(中草药),2003,34
(1):2730.
LLuJ.“ngJY,zhouQY,以d,.Studiesoninfluenceof
f⋯leIlcitoronh8L‘yrootofP⋯2gf⋯gblosynthesL5gln-
8engsap。n;na州b㈣ass[』J“m&,o衙埘口奸腑o<中
国中药杂志),2004,39(4):30z304.
YangSH.L讪XF,GuoDA,以4ZEfkctofphytoho卜
monesandelicitorsong owthandanehraquinonoproductio“
olC&ss泌曲妇st如l泌h缸IYfootsn].chinTr积ItHc曲DrH£s
f中草药).200s,36(5)f75z756
YeMln,DaL JG,GuoDABiotransf。rmationofc nthafidln
bycellsuspensi⋯ulturesofP胁Ⅲ如”g阳nd抽r“5[J].
(冼抽?1rⅡd”胁巾D俐耶(中草药),2003,34(10):869—871.
LuoJP.ChXQ,Jla“gsT.Suspensi⋯ult⋯ofprotoc㈣一Ilhbodiesfrom矗㈣daⅡge聘dm dlcmaiplantZⅪn—dr曲i“m^枷曲nn洲[J].c^呲,c^fn^如fPr删(中国中
药杂志),2003—28(7)z611—614
L1CD,HuTQ,Shen2CZ,“&Z.Stuldesonactlvecons—
tlt⋯鸲obtalnedfrommedicirmlplantsbycellcuIturefJ]
c疆讯T’d柏觑而Dr“舻(中草药),2003,3{(7):Attach7一
10
口81罄黑‰盈j?爵’篁篁j;三盘,掣占r鬈:譬嬲:
(生物工程进展)r2001.2】(1)z4750
万方数据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进展Ⅰ.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
作者: 黄璐琳, 胡尚钦, 杨晓, HUANG Lu-lin, HU Shang-qin, YANG Xiao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中心,四川,简阳,64140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4)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28条)
1.Chen W;Gao W Y;Jia W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issue and cell culture in medicinal plants of Panax L
[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5(04)
2.Ran M X 中药组织培养实用技术 2004
3.Zhang M;Huang H R;Wei X Y Adcances in study on artificial seed of plant 2000(05)
4.Li M F;Liu X M;Liu B Effect of hormones on callus growth and diosgenin synthesis in callus of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2(03)
5.Yu R M;Gao Y;Lü H C Cell immobilization culture of Ginkgo biloba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ir
affecting factors[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4(07)
6.Chen S A;Wang X D;Zhao B Screening of Crocus sativus L.callus lines for crocin production[期刊论文
]-植物学通报 2004(04)
7.Li D J;Wei J F;Zhang J X Advances in study on antibrowning reagents in cell culture of Taxus L[期
刊论文]-中草药 2004(07)
8.Wang Y H;Xu W J;He J R Phellodendron in vitro culture and effective composition control anti-germs
test[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4(10)
9.Sun R Q;Guo Z G;Liu R Z Comparison on ingredients between cultured cell and cultivated saffron
pistils[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4(09)
10.Xie D Y;Ye H C;Li G F The progress of Artemisia annua research-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and prospects 1995(04)
11.Zhao P J;Gang F Y;Zhu N Studies on tissue culture of Cynanchum otophyllum and calli chemical
constituents[期刊论文]-植物学通报 2003(05)
12.Fen Y;Xue Q Z Progress in micropropagation of disease free ginger[期刊论文]-植物学通报 2002(04)
13.Xue P S;Luan Y S;Liu J W Study on production of virus-free bulblets by adventitious bud culture
in Lilium spp[期刊论文]-植物学通报 2003(03)
14.Xu M S;Huang L Q;Chen M L Effect of factors on callus biomass and synthetic mass of hypericin in
Hypericum perforatum[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3(10)
15.Zhao D X;Li M Y Effects of media on the production of flavonoids by suspension cultures of
Saussurea medusa[期刊论文]-生物工程学报 2000(01)
16.Chen Y Z;Lu C F Freezing tolerance of calli and suspension cell cultures in alpine plant
Saussurea meduasa Maxim[期刊论文]-植物学通报 2002(02)
17.Cao Y L;Xu X M;Song Y X Estabilishment of high efficient regeneration system from protoplast of
Lycium barbarum L[期刊论文]-植物学通报 2001(05)
18.Dai J G;Zhu W H;Wu Y Q Studies in single cell cloning of Ginkgo biloba L 2000(10)
19.Zhao K;Zhou D P;Ping W X Study on the mutagenesis of taxol-producing fungus nodulisporium
sylviforme protoplast[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09)
20.Yan H Y;Cao R Q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 developmental stage and shikonin formation in cell
culture of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3)
21.Hu P;Yuan Y J Effect of elicitor and precursors on cell culture of Taxus[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工业杂
志 2002(05)
22.Wang Y D;Lu M;Yuan Y J Cell metabolism of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in suspension cultures
treated with methyl jasmonate[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3(01)
23.Liu J;Ding J Y;Zhou Q Y Studies on influence of funal elicitor on hairy root of Panax ginseng
biosynthesis ginseng saponin and biomass[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4(04)
24.Yang S H;Liu X F;Guo D A Effect of phytohormones and elicitors on growth and anthraquinone
production of Cassia obtusi folia hairy roots[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5(05)
25.Ye Min;Dai J G;Guo D A Biotransformation of cantharidin by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s[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3(10)
26.Luo J P;Cha X Q;Jiang S T Suspension culture of protocorm-like bodies from the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 Dendrobium huoshanenese[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3(07)
27.Li C D;Hu T Q;Sheng C Z Stuides on active constituents obtained from medicinal plants by cell
culture[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3(07)
28.Xing J M;Zhao D X;Li M Y Advances in the produc tion of flavonoids by plant cell cultures[期刊论
文]-生物工程进展 2001(01)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黄璐琳.胡尚钦.杨晓.HUANG Lu-lin.HU Shang-qin.YANG Xiao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进展Ⅱ.分子标记、遗传
转化及功能基因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6,37(5)
2. 刘春朝.郭斌.Praveen K.Saxena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会议论文]-2004
3. 陈文武.彭兰华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的应用[期刊论文]-陕西农业科学2006(5)
4. 刘群.罗莉莉.LIU Qun.LUO Li-li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3(5)
5. 赵树进.CHEN Nian.韩丽萍.ZHAO Shu-jin.CHEN Nian.HAN Li-ping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

引证文献(5条)
1.向蓓蓓.朱晔荣.王文娟.王勇 盐胁迫对长春花愈伤组织生长及阿玛碱积累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1(1)
2.向蓓蓓.朱晔荣.王文娟.王勇 盐胁迫对长春花愈伤组织生长及阿玛碱积累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1(1)
3.管兰芳 超声提取飞廉悬浮细胞总黄酮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10(10)
4.谢静 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期刊论文]-西南军医 2007(3)
5.南桂仙.金光德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10(9)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400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