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垂梗繁缕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12期2005年12月·1783·
垂梗繁缕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宋京都1,王竹红2,马 骥3,文勇奇2,何兰2’
(1,甘肃省药品检验所.甘肃兰州730000,2.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5
3.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广东广州 510515)
垂梗繁缕StellariaradiansL.又名缝瓣繁缕,
是石竹科繁缕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40~
500m的丘陵灌丛或林缘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
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及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
亚东部,蒙古也有分布=1]。其全草在民间药用,驱风
解毒,外敷治疖疮。目前,尚未见到关于垂梗繁缕挥
发油及化学成分的报道。本实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对垂梗繁缕挥发性部分进行分析,共检出
56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0个化学成分,占总
量的82.78%。均为首次报道的挥发油成分。
1仪器与材料
FINNIGAN,TRACE—MS2000系列GC—MS
仪。垂梗繁缕S.radiansL.地上部分,2003年采
自黑龙江省佳木斯鹤岗,由佳木斯大学王良信教授
鉴定。
2方法与结果
2.1挥发油的提取:将垂梗繁缕地上部分的乙醇提
取物用甲醇溶液,加水,用石油醚萃取,减压回收溶
剂,得石油醚提取物。
2.2 气相色谱条件:美国FINNIGAN公司的
TRAcEMS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色谱柱为DB一5
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pm);
程序升温50~280℃(5℃/min);载气为氦气,流量
为1.0mL/min;进样量为1,uI。,分流比为60:1。质
谱条件;电离方式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
源温度200℃,传输线温度250℃,检测电压350
V,扫描质量范围400~500m/z。
2.3结果与讨论:在气相色谱图保留时间0.00~
38.20rain内共检出56个峰,通过Xcalibur工作站
NIST标准质谱图库进行检索,并结合有关文献人
工谱图进行解析,认定了其中的30个峰,鉴定出的
3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的垂梗繁缕挥发油成分。
并通过Xcalibur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按峰面积归
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其名
称和质量分数见表1。所鉴定出的30个化合物的量
占挥发油总量的82.78%。分析结果表明,垂梗繁缕
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酯类及羰基类化合物
(30.29%)、萜类和醇类(23.61%)、有机酸类化合
衰1 垂梗繁缕挥发性成分殛其质量分数
Table1 VolatilecomponentsInS.r口diansd
theirpercentageoftotalcontent
糕萋品羿:篙05兰01,妄26,浙旺绍兴人,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化学
。通讯作者Tel福叭呈58802076E。mm
helanl961@h0’mall-com
万方数据
·1784·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12期2005年12月
物(21.37%)、脂肪族化合物(4.97%)和芳香族化合indexmethod[J]JAgHcFoodChem·2002·50(7);1845一
物(2.54%)。挥发油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成分亚麻酸r3]G。。th。T,Va,。1㈣kh i P.A。tii㈣flm。tory。。tivi‘y“1。
甲酯在体内可水解成亚麻酸,而呈现明显的抗氧化 :曼:n嘶詈¨n01e忙。nra惦[J]+JEthnopha⋯甜’2001’
活性,且为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质量分数较高的羽 [4]RanmahnMM.GrayAI.Antimicrobialconsfituefitsfrom
扇醇类和豆甾醇类,其衍生物分别具有抗氧化⋯、抗tⅢhe,s、tem,:嚣。‘⋯“”“4[J]。’枷“⋯‘∥“”“
炎作用03和抗菌作用“];罗汉松烷类化合物具有抗 [53ShenTY,Jones!·一1,2,10aTricarboxyperhydrophenan一
炎作用Cs]等;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抗辐射作用“]; C07c),04而。。19元,。Appl.65.321,19Aug1970 4pp
肉豆蔻酸、硬脂酸具有抗氧化作用E7,8]137,8,8-三甲 [632:鼍菱L::嚣。Y“,Ldi⋯XJd,evtE[Jat.]C.11;:}=2竺东a。-
氧基一3一氮杂环己基一2,2’一二萘烯一1,17,4,4’一四酮属 MedSci(白求思医科大学学报),2000,26(5):509—510.
于含萘环的芳香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刚。以上 口3;A。lv。a。r:盅:u。ii。zi蹴;:淼,ji盖毒盒铡篡砦篙:
这些成分的活性与垂梗繁缕的“驱风锯毒,外敷治疖 inratperitonealutrophils[J]·ClinExpImmunol·2001·
疮”的药用功效基本相符。 [8]siddhuraJ。P.Becke。K.Speves/vanetiy dilfe一。㈣ibi。
References: chemicalompositionandnutritionalvalueotIndian
tribal
[1]Delect吼FIraeRelpukisSin|c丑eAgendaeAcademIae.Flom戮;.0fthegenuscanava““J]mhⅫ舢2001’4“4h
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中国植物志)[M]Tomus[9]ChenWP.LiuLZ,YangJQ.Synth邮i⋯dntifu。增叫I
,、z6’比帅g:ScienceP‘。88,19蛳‘tlvityo{N一(6,6一dimethyl.2一hepten-4一yaylNmethyl_a_sub一
[“MiuraKKikuzadi“:Nakatani
N Antioxidantactivityof stitu。ted-1-(4-substituted)na;hthalenemethanamines[J]
cheml衄lc。mponem5士r⋯89。‘hlvmom“nall8L‘i?nn A㈣tPhMSin(药学学报),1980,24(12)i895905
红松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朴相勇1,刘向前2。陆昌洙1,Oh—Jin3,崔湖荣1,李济铉“
(1.韩国庆熙大学汉药学系,汉城2.中南大学制药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83;3.韩国Catholic上智大学,安山)
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为松科植
物,又名海松、新罗松、果松、红果松、朝鲜五叶松、柏
子木等,为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m。树皮灰褐色,
鳞片裂开。小枝暗褐色,密生锈褐色茸毛,新枝棕黄
色,密被茸毛。叶针形,5针一束,粗硬,三菱形,长
8~12cm,外侧暗绿色,内侧具5~7排白色气孔绒,
边缘有细锯齿。生长于湿润的缓山坡,多与阔叶树成
混交林,广泛分布于北半球n1。红松的果实为海松
子,性温味甘,无毒,人肺、大肠经。自古以来历代医
书记载具有补虚,治骨节风、头眩,散水气,润五脏,
益肺止咳,补气养血等功效。海松子作为生药载人了
韩国药典o。3]。海松子含脂肪油约74%,红松树脂中
主要含a一派烯(a—pinene)、p_蒎烯(ppinene)、p一水芹
烯(pphellandrene)、长叶松烯(10ngifolene)等萜类
成分,从红松叶中也分离得到了d—a一哌可啉(d—a—pi—
neoline)、松里汀(pinidine)两个生物碱“]。松科植物
大都含有丰富的精油成分,而红松叶的精油成分尚
收稿日期:200505—13
*通讯作者李济铉
未见报道。长期以来由于药用植物资源市场流通比
较混杂,同时因国家、地区和用药习惯上的不同,特
别是东北亚各国常存在同名异物、异名同物的现象,
造成资源使用上的误用等问题。为了探明分布在中
韩两国的红松植物基源和资源分布,也作为世界卫
生组织WFHH(WorldFo umHarmonization
Herbs)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笔者于2004年9月在中
国东北部小兴安岭一带进行了红松的资源考察,采
集了有200~300年生长期的红松叶,经外部形态和
内部形态的显微鉴别比较,和分布于韩国中部的红
松为同一品种。在此基础上,作为红松叶酒、红松叶
花等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研究基础,对红松叶的挥发
油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进行GC—MS分析,鉴定了
18个成分,其中含7个单萜和10个伴半萜成分。
1材料与仪器
1.1红松叶:2004年9月采集于中国东北小兴安
岭一带,由韩国庆熙大学校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室
万方数据
垂梗繁缕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 宋京都, 王竹红, 马骥, 文勇奇, 何兰
作者单位: 宋京都(甘肃省药品检验所,甘肃,兰州,730000), 王竹红,文勇奇,何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
系,北京,100875), 马骥(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广东,广州,510515)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12)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9条)
1.Delectis Florae Reipularis Sinicae Agendae Academiae 中国植物志 1996
2.Miura K;Kikuzadi H;Nakatani 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sage (Salvia
officinalis L.) and Thyme (Thymus vulgaris L.) measured by the oil stability index method[外文期刊]
2002(07)
3.Geetha T;Varalakshmi P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lupeol and lupeol linolete in rats[外文期刊]
2001(01)
4.Rahman M M;Gray A I Antimicrobi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 bark of Fironia limonia[外文期刊]
2002(01)
5.Shen T Y;Jones H 1,2,10a-Tricarboxyperhydrophenanthrene compounds 1975
6.Zhang SP;ZhangY;LiXJ Clinic actionof antiradiation β-D-glucopyranoside and VE[期刊论文]-白求恩医
科大学学报 2000(05)
7.Alvarez E;Ruiz G V;Sobrino F Age-related changes in membrane lipid composition,fluidity and
respiratory burst in rat peritoneal neutrophils 2001(01)
8.Siddhuraju P;Becker K Speves/variety differences in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Indian tribal leyumes of the genus canavalia[外文期刊] 2001(04)
9.Chen W P;Liu L Z;Yang J Q Synthesis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N-(6,6-dimethyl-2-hepten-4-ynyl-N-
methyl-α-sub-stituted-1-(4-substituted) naphthalenemethanamines 1989(12)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李惠成.田瑄 毛黄栌枝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会议论文]-2006
2. 陈旭波.孟世勇.王菁兰.刘全儒.CHEN Xu-bo.MENG Shi-yong.WANG Jing-lan.LIU Quan-ru 华北地区繁缕属
Stellaria L.的花粉扫描电镜观察[期刊论文]-电子显微学报2009,28(5)
3. 戴好富.谭宁华.周俊.易元芬 北五味子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5,36(9)
4. 陈荣明.杨雪源.李新宇.朱耕新.CHEN Rong-ming.YANG Xue-yuan.LI Xin-yu.ZHU Gen-xin 繁缕抗病毒有效部位
群对豚鼠皮肤感染HSV-Ⅱ型的作用[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
5. 王小芳.董晓宁.闫世才.WANG Xiao-fang.DONG Xiao-ning.YAN Shi-cai 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
文]-西北植物学报2006,26(6)
6. 郑玉红.赵海光.单宇.周建建.何树兰.ZHENG Yu-hong.ZHAO Hai-guang.SHAN Yu.ZHOU Jian-jian.HE Shu-lan
繁缕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2010,30(1)
7. 李祖光.杨美丹.王妍.曹慧 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艾叶的挥发性成分[会议论文]-2008
8. 郭志峰.马瑞欣.郭婷婷.GUO Zhi-feng.MA Rui-xin.GUO Ting-ting 山豆根和北豆根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期
刊论文]-分析试验室2008,27(6)
9. 孙启忠.赵淑芬.玉柱.陶雅.韩春燕.SUN Qi-zhong.ZHAO Shu-fen.YU Zhu.TAO Ya.HAN Chun-yan 苣荬菜生物学
特性与营养成分[期刊论文]-草业科学2009,26(12)

引证文献(3条)
1.赵海光.周建建.曹珊珊.郑玉红.单宇.夏冰 基于ITS和trnL-F序列碱基差异的繁缕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分析[期
刊论文]-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1)
2.徐霞.李亚仲.冯煦.王鸣.孙浩 繁缕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8(2)
3.马利华.陈斌.谢东浩.贾晓斌 繁缕属植物抗病毒活性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2(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120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