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PLC法测定牙痛停滴丸中胡椒碱的含量



全 文 :表 1 试验因素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水平 因  素
A冷冻温度 /℃ B冷冻时间 /h C粉碎时间 /h
1 - 8  4 6
2 - 12 6 4
3 - 16 8 2
表 2  L9 ( 34 )正交试验表
Table 2  L9 ( 34 ) orthogonal design test
试验号   A   B   C D(误差 ) 出粉率 /%
1   1   1   1   1 88. 0
2 1 2 2 2 90. 9
3 1 3 3 3 90. 0
4 2 1 2 3 91. 0
5 2 2 3 1 94. 0
6 2 3 1 2 93. 0
7 3 1 3 2 95. 0
8 3 2 1 3 95. 5
9 3 3 2 1 96. 0
k1 268. 9 274. 0 276. 5 278. 0
k2 278. 0 280. 4 277. 9 278. 0
k3 286. 5 279. 0 279. 0 276. 5
R 17. 6 6. 4 2. 5 2. 4
  可见各因素对粉碎出粉率影响程度依次为 A>
B> C,因素 A有显著性差异 ,影响最大的是冷冻温
度 ,其次为冷冻时间 ,而粉碎时间影响最小。因此 ,各
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为 A3 B2 C3 ,即冷冻温度 - 16
℃ ,冷冻时间 6 h,粉碎时间 2 h。
2 新旧工艺对照
2. 1 旧粉碎工艺:将乳香 (制 )、檀香、青木香 3味药
常温下混匀 ,粉成细粉与冰片细粉配研 ,混合均匀。
表 3 方差分析表
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方差来源 方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F值 P
A   51. 65 2   25. 825  53 < 0. 05
B 7. 55 2 3. 775 8
C 1. 05 2 0. 525 1
D(误差 ) 0. 98 2 0. 49
   F0. 05 ( 2, 2)= 19. 0  F0. 01 (2, 2)= 99. 0
2. 2 新粉碎工艺:檀香、青木香 2味药混匀粉成细
粉 ,乳香 (制 )在 - 16℃冷冻温度、 6 h冷冻时间后粉
碎成细粉 ,将檀香、青木香细粉与乳香细粉、冰片细
粉配研 ,混合均匀。
2. 3 对比: 我们对 40批利用改进后的粉碎工艺粉
出的药粉出粉率进行统计 ,乳香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由 90%提高到 96% ,按每年生产冠心苏合丸 40批
计算 ,共增收 12万余元 ,节支 2. 9万余元。
3 讨论
  冠心苏合丸出粉率低 ,粉碎时间长 ,主要原因是
其中含有树脂类药物 ,遇热易粘附在粉碎机上 ,乳香
熔化 ,变软 ,很难粉成细粉 ,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麻
烦 ,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 ,筛选出了粉碎乳香的最佳
条件 ,可以解决冠心苏合丸粉碎时间长 ,出粉率低的
生产难题 ,从而提高了产量 ,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HPLC法测定牙痛停滴丸中胡椒碱的含量
李 建 ,吕归宝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天津  300070)
  牙痛停滴丸由天津市第六中药厂开发研制 ,内
含荜茇、丁香、冰片 ,用于治疗牙肿痛。主药荜茇的主
要成分为胡椒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
一部收载了 HPLC法测定胡椒碱含量的方法 ,我们
将此方法应用到含荜茇的复方制剂中 ,排除辅料的
干扰 ,建立了 HPLC法测定胡椒碱含量的方法 [ 1~ 3]。
1 仪器与试药
日本岛津公司 LC-10AD高效液相色谱仪。
牙痛停滴丸由天津市第六中药厂研制并提供。
胡椒碱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
检定所提供 ,供含量测定用。 水为重蒸馏水 ,其他试
剂均为分析纯。
2 色谱条件
  色谱柱: Spheri-5 C18 ( 5μm, 250 mm× 4. 6
mm );流动相: 甲醇-水 ( 7∶ 3) ;检测波长: 343 nm;
柱温: 30℃ ;流速: 1 m L /min。理论板数按胡椒碱峰
计不低于 2 500。
3 方法与结果
3. 1 内标溶液的制备: 取二甲氨基苯甲醛适量 ,置
棕色瓶中加无水乙醇使溶解 ,制成 1 mg /mL的溶
·13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2期 2003年 2月
收稿日期: 2002-05-15
液 ,作为内标溶液。
3.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胡椒碱对照品适
量 ,置棕色量瓶中 ,加无水乙醇使溶解 ,制成 1 mg /
m L的溶液。
3. 3 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1. 0, 2. 0,
3. 0, 4. 0, 5. 0 mL置 25 mL容量瓶中 ,精密加入内
标溶液 2. 0 mL,以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精密
吸取 20μL分别注入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 ,见图 1。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进样量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
线 ,得线性回归方程: Y= 70 279. 5X+ 4 573. 6, r=
0. 999 9。胡椒碱在 0. 817 6~ 4. 088μg具有良好的
线性关系。
* -内标 * * -胡椒碱
* -in ternal stand ard * * -pip erine
图 1 对照品 (A)、供试品 (B)和阴性对照 (C)的 HPLC
图谱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of piperine reference
substance (A) , sample (B) and blank (C)
3. 4 精密度试验: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 ,取样品 ( 5
号 )连续进样 5次 ,按胡椒碱含量计算 RSD为
1. 07% 。
3. 5 重现性试验:取样品 ,精密称取 5份 ,按含量测
定方法测定 ,按胡椒碱含量计算 RSD为 1. 42%。
3. 6 稳定性试验: 对照品溶液置棕色容量瓶中 ,室
温自然条件下 ,间隔 1 h进样一次 ,以胡椒碱的峰面
积积分值与内标峰面积积分值的校正因子计算
RSD为 1. 22% (n= 6)。表明 6 h内测定结果稳定。
3. 7 加样回收试验:取已测定含量的供试品 0. 5 g
( 2号 ) ,精密称定 ,分别添加胡椒碱对照品溶液 5. 0
mL,按 3. 8项下方法操作 ,计算回收率 ,结果平均回
收率为 98. 54% , RSD= 2. 06% (n= 5)。
3. 8 样品含量测定:取本品 20粒 ,精密称取约 1 g,
置 50 mL棕色量瓶中 ,加无水乙醇约 45 mL,温热
溶解 ,放置至室温后 ,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
放置至上层溶液澄清。精密量取上清液 10 mL与内
标溶液 2 mL,置 25 mL棕色量瓶中 ,加无水乙醇稀
释至刻度 ,摇匀 ,用 0. 45μm滤膜滤过 ,以续滤液作
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10 mL和内标
溶液 2 mL,置 25 mL棕色瓶中 ,加无水乙醇稀释至
刻度 ,摇匀 ,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各 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按内标
法计算 ,结果见表 1。
表 1 牙痛停滴丸中胡椒碱的含量 (n= 3)
Table 1  Content of piperine in Yatongting
Dropping Pill (n= 3)
批 号 胡椒碱含量 / ( mg· g- 1)
1 8. 02
2 7. 79
3 7. 80
4 7. 62
4 讨论
  本实验先后比较了甲醇 -水 ( 7∶ 3)、稀乙醇、无
水乙醇溶解样品 ,其中采用流动相作溶剂 ,样品易于
溶解 ,但辅料无法除去。 经液相色谱分析 ,虽然被测
成分胡椒碱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保留时间也与对照
品一致 ,但进样数次后 ,柱压逐渐增高 ,有时要中断
实验改为冲柱。为了更好地保护色谱柱 ,我们选定了
无水乙醇温热使样品溶解 ,再放置至室温后定容的
方法 ,保证了胡椒碱的溶解和辅料放置后可析出除
去 ,方法简便可行。
测试完毕后冲洗色谱柱时 ,可适当增加柱温 ( 40
℃ ) ,可以更好洗脱微量辅料 ,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
References:
[1 ]  Bei jing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College of Tradi ti onal Chin ese
M edicine. Chemist ry of Consti tents in Ch inese Herbal Medicine
(中草药成分化学 ) [M ] . Bei jing: People s Medical Pub li shing
House, 1980.
[2 ]  Jiangsu New Medical College. Dictiona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大辞典 ) [M ] . Sh angh ai: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Publis her, 1977.
[3 ]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 e, State Phar-
maceutical Adminis t rat ion of China. Handbook of Active Con-
ponents in Phytomedicines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 [M ]. Bei-
jing: People 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86.
·14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2期 2003年 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