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riterpenoid from Chinese Eaglewood (Aquilaria sinensis)

国产沉香中的三萜成分



全 文 :7  Govindach ari T R, et al . Indian J Ch em, 1971, 9: 1027
8  Brekhman I I, et al . Ger offen DE3, 641, 495 ( Cl. A61K31 /
70) , 09 Jun 1988, Appl. 04 Dec 1986; 21 pp
9  M udzhi ri L A, et al . Bri t UK Pat. Appl. GB2, 198, 041
( Cl. A61K31 /195 ) , 08 Jun 1988, GB Appl. 86 /28, 228, 26
Nov 1986; 77 pp
10  Nair M G, et al . J Ch em Ecol , 1988, 14: 589
11  Laver M L, et al . J Agric Food Ch em , 1989, 37: 114
( Reciev ed in M ay 15th, 1999)
国产沉香中的三萜成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650)  林立东  戚树源
摘 要 从国产沉香 Aquilaria sinensis中分得 14个化合物 ,其中羟基何帕酮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的三
萜化合物 ,在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中 ,尚未见该类化合物的报道。
关键词 国产沉香 化学成分 羟基何帕酮
Triterpenoid from Chinese Eaglewood (Aquilaria sinensis )
South China Institute o f Bo tany ,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 Guang zhou 510650)  Lin Lidong and Qi Shuyuan
Abstract   From Aquilaria sinensis ( Lour. ) Gi lg 14 compounds w 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mong
them, a triterpenoid 3-oxo-22-hydroxyhopane, w as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fo r the fi rst time. The
presence of t ri terpenoids has no t been repo rted previously a s a chemical constituent of this genus.
Key words   Aquilaria sinensis ( Lour. ) Gilg  chemical consti tuent  3-oxo-22-hydroxyhopane
  国产沉香 (又称土沉香 )为瑞香料植物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 ( Lour. ) Gilg含有黑色树脂的木
质部 ,是由于树干损后被真菌侵入后产生。白木香是
我国珍贵的药用植物 ,近年来由于采集沉香供药用 ,
损伤木材极为严重 ,分布较为集中的林木已被破坏
殆尽 ,现仅有零星散生残存植株。主要分布在广东的
高要、陆河、清远等地及海南文昌、琼海等地区 [1 ]。在
对沉香的形成及代谢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对沉香的
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 14个
化合物。分别为:苄基丙酮 ( benzyl acetone) ,对甲氧
基苄基丙酮 ( p -methoxybenzyl acetone) ,沉香螺旋
醇 ( ag arospi rol ) , β -沉香呋喃 (β-aga rofuran) ,二氢
卡拉酮 ( dihydrokarnone) ,白木香醇 ( baimuxin-ol ) ,
去氢白木香醇 ( dehydrobaimuxinol ) ,白木香醛
( baimuxinal ) , kusunol ,羟基 何帕酮 ( 3-oxo-22-
hydroxyhopane) , 6-甲氧基 -2-( 2苯乙基 )色酮 , 6, 7-
二甲氧基-2-( 2苯乙基 )色酮 , 6-甲氧基 -2-[2-( 4’ -甲
氧基苯 )乙基 ]色酮 , 6, 7-二甲氧基 -2-[ 2-( 4’ -甲氧基
苯 )乙基 ]色酮。其中羟基何帕酮为首次从该属植物
中分到的三萜化合物 ,在以前的化学成分报道
中 [2~ 4 ] ,尚未见该类型化合物的报道。羟基何帕醇的
化学结构式见图 1。
1 材料和仪器
图 1 羟基何帕酮的化学结构式
国产沉香购自广东省药材公司。熔点用 MP-S2
显微熔点仪。温度未经校正。 红外光谱用 FTS-185
型仪。核磁共振谱用 DRX-400型核磁共振谱仪。
TM S内标。 EI-M S用 QP-5000型质谱仪。层析用硅
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2 提取与分离
国产沉香 5 kg打粉 ,用 95%乙醇提取 ,提取液
浓缩后 ,用 5% Na2 CO3溶液皂化 ,再用乙醚提取 ,乙
醚提取液浓缩后得中性部分浸膏。 经反复硅胶层析
分离 ,以石油醚 -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和制备 TLC分
离得 14个化合物。
3 结构鉴定
羟基何帕酮的结构: C30 H50O2 ,无色针状晶体 ,
mp 253℃~ 255℃ , M S m /z: 442 ( M+ ) , 424,
409, 384, 381, 369, 313, 245, 207, 205, 189,
149。 IR( KBr ) cm-1: 3 520, 2 920, 1 700, 1 440,
1 375。 1 HNMR( CDCl3 )δ: 0. 77 ( s, 3H) , 0. 96 ( s,
·89·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0年第 31卷第 2期
Address: Lin Lidong, South China Ins ti 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Guangzhou△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960747)
3H) , 1. 00 ( s, 3H) , 1. 02 ( s, 3H) , 1. 07 (s, 3H) ,
1. 18 ( s, 3H) .
13
CNMR ( CDCl3 )δ: 39. 55 ( C-1) ,
34. 18 ( C-2) , 218. 10 ( C-3) , 47. 36 ( C-4) , 54. 89
( C-5) , 19. 75 ( C-6) , 32. 62 ( C-7) , 41. 93 ( C-8) ,
50. 03 ( C-9) , 36. 83 ( C-10) , 21. 56 ( C-11) , 24. 10
( C-12) , 49. 64 ( C-13) , 41. 66 ( C-14) , 34. 42 ( C-
15) , 21. 90 ( C-16) , 53. 95 ( C-17) , 44. 08 ( C-18) ,
41. 29 ( C-19 ) , 26. 57 ( C-20 ) , 51. 08 ( C-21 ) ,
73. 91 ( C-22 ) , 26. 57 ( C-23 ) , 21. 12 ( C-24 ) ,
15. 71 ( C-25 ) , 16. 45 ( C-26 ) , 16. 89 ( C-27 ) ,
16. 20 ( C-28) , 28. 76 ( C-29) , 30. 87 ( C-30)。以上
数据与文献报道羟基何帕酮一致 [ 5~ 7 ]。
参 考 文 献
1 傅立国 ,等编 .中国植物红皮书—— 稀有濒危植物 .第一册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92: 670
2 杨峻山 ,等 .药学学报 , 1986, 21( 7): 516
3 杨峻山 ,等 .药学学报 , 1989, 24( 9): 678
4 杨峻山 ,等 .药学学报 , 1990, 25( 3): 186
5 林启寿 .中草药成分化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560
6  Schmidt J, et al . Organic Mass Spect romet ry, 1979, 14 ( 12):
656
7  Alistao r L. Aus t J Chem, 1987, 40: 1713
( 1998-20-30收稿 )
刺蒺藜果实中两种甾体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延边大学医学院 (延吉 133000)  金京玲  金哲洙 任东鲜 朴惠善
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金永日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徐雅娟 蔡利锋 徐东铭
摘 要 采用层析分离技术 ,从刺蒺藜 Tribuls terrestris果实中分离出 2种甾体皂苷 ,利用各种光谱分析 ,鉴
定为海柯皂苷元 3-O-β -D-吡喃葡萄糖基 ( 1→ 4) -β -D-吡喃半乳糖苷 (Ⅰ )和海柯皂苷元 3-O-β -D-吡喃葡萄糖基
( 1→ 2) -[β -D-吡喃木糖 ( 1→ 3) ]-β -D-吡喃葡萄糖基 ( 1→ 4) -β -D-吡喃半乳糖苷 (Ⅱ )。化合物Ⅰ 为首次从刺蒺藜
果实中分得 ,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蒺藜原植物中分得。
关键词 刺蒺藜果实 甾体皂苷 海柯皂苷元
  刺蒺藜 Tribuls terrestris L. 为蒺藜科蒺藜属植
物 ,其果实为传统中药 ,具散风、明目、下气行血、补
肾益精之功效。为中国药典 1985年版所收载 ,历代
医书多列为上品。 为了进一步探讨刺蒺藜果实部分
的化学成分 ,我们对刺蒺藜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了
研究 ,从中分离并鉴定了两种甾体皂苷。
化合物Ⅰ : 白色粉末 (甲醇 -水 ) , mp 262℃~
264℃ , Libermann-Burcha rd应及 Molish反应阳
性 ,酸水解检出 D-吡喃葡萄糖和 D-吡喃半乳糖。由
红外光谱可知 ,该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 3 434
( O H) , 1 708 ( C= O) , 1 632 ( C= C) , 1 456 (环
C-H) , 898 (β -D糖苷键 )。 又根据 990 ( A)、 919
( B)、 898 ( C)、 860 ( D) 4个特征峰 ,可知该化合物为
螺甾皂苷 [2 ] ,结合质谱显示分子量 754,可知一分子
的该化合物只含两分子的糖。 在完全去偶 13 CNMR
( C5D5N )结合 DEPT 谱 ( C5D5N )中 ,在 δ61. 0~
80. 0处可看到与靠近苷元的 β -D-吡喃葡萄糖和处
于靠外的 β -D-吡喃半乳糖相一致的碳信号。归属 C-
3的信号较配基出现在低场 ,证实糖结合在 C-3位
上。经与文献 [ 3]相对照 ,鉴定化合物Ⅰ为海柯皂苷元
3-O-β -D-吡喃葡萄糖 ( 1→ 4)-β -D-吡喃半乳糖苷。
13
CNM R数据见表 1。
化合物Ⅱ : 白色粉末 (甲醇 -水 ) , mp 277℃~
279℃ ,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及 Molish反应
阳性 ,酸水解检出 D-吡喃葡萄糖、D-吡喃木糖和 D-
吡喃半乳糖。由完全去偶 13 CNM R( C5D5N )和 DEPT
谱 ( C5D5N)可以看出苷元部分与化合物Ⅰ 相同 ,又
因为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m /z中出现 1071[M+
Na ]
+
, 1087 [M+ K ]
+
,分子量为 1 048,可知一分子
皂苷元与四分子的糖结合。碳谱中 ,归属 C-3的信号
较配基出现在低场 ,说明糖结合在 C-3位上。经与文
献 [4 ]中已知化合物相对照 13 CNMR谱中的化学位移
值 ,发现其皂苷元部分和糖部分所有碳的化学位移
皆相吻合 ,确定化合物Ⅱ的结构为海柯皂苷元 3-O-
β-D-吡喃葡萄糖基 ( 1→ 2) -[β -D-吡喃木糖基 ( 1→
3 ) ]-β-D-吡喃葡萄糖基 ( 1→ 4) -β-D-吡喃半乳糖
苷。13CNMR数据见表 1。化合物Ⅰ 和Ⅱ的化学结构
式见图 1。
·90· 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0年第 31卷第 2期
Address: Jin Jingling, Medical Col leg e of Yanbian Universi ty, Yan 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