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s in studies on medicinal plants and pharmacognosy of Aplinia Roxb.

山姜属药用植物及生药学研究进展



全 文 :·综述·
山姜属药用植物及生药学研究进展
赵志礼 1 ,王峥涛 1 ,董 辉 1 ,徐珞珊 1 ,林秀富 2
( 1. 中国药科大学 生药学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38;  2. 广东省阳春市药品检验所 ,广东 阳春  529600)
摘 要: 山姜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不少传统中药及民间药物其原植物均来自该属。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
山姜属传统中药及其它药用植物 ,从品种鉴定以及活性成分的筛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山姜属 ;药用植物 ;生药学
中图分类号: R282. 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2 0171 03
Advances in studies on medicinal plants and pharmacognosy of Aplinia Roxb.
ZHAO Zhi-li1 , WANG Zheng-tao1 , DONG Hui1 , XU Luo-shan1 , LIN Xiu-fu2
   ( 1. Depa rtment o f Pharmacogno sy, China Pha rmaceutical Univ ersity, Nanjing Jiang su 210038, China; 2. Yangchun
Insti tute fo r Drug Contro l, Yangchun Guangdong 529600. China )
Key words: Alpinia Roxb. ; medicinal plants; pharmacognosy
  姜科 ( Zingiberaceae )山姜属 ( Alpinia Roxb. )植物约
250种 ,广布于亚洲热带地区 ;我国有近 50种 ,分布于东南
部至西南部。 该属大多数种类做药用 ,一些是传统中药如红
豆蔻、草豆蔻、益智、高良姜的原植物来源 ,另一些民间草药
和民族药物其原植物亦来自山姜属。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在
对该属传统药物深入研究的同时 ,对其它一些种类亦进行了
化学成分研究及广泛的活性成分筛选 ,下面就此作一综述。
1 生药学研究
1. 1 原植物分类: 该属植物种类多 ,且种内个体变异幅度
大 ,给分类学研究与中草药的品种整理带来不少困难。 Smith
于 1990年发表了山姜属新系统 [1] ,使山姜属系统分类学研
究向前迈进了一步。 1995年广州第二届国际姜科植物学术
讨论会上有关国产山姜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则反映了国内
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 [2]。我们在对中药草豆蔻类的原植物研
究中 , 从曾被定为光叶云南草 蔻 A . blepharocaly x K.
Sch um. va r. glabrior ( Hand. -Maxx. ) T. LT. Wu 的植物
中 ,分出两个新种: 那坡山姜 A . napoensis H. Dong et G. J.
Xu和卵果山姜 A . ovoidocarpa H. Dong et G. J. Xu,查清
了光叶云南草蔻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及东南部 [3] ,并发现一新
变种: 毛草蔻 A . henryi K. Sch um. va r. densihispida H.
Dong et G. J. Xu[4]。在对山姜属药用植物进行了资源考察
与鉴定之后 ,整理出 30种 2变种 [5 ] ,另发现一新变种:阳春
山姜 A . stachyoides Hance var. yangchunensis Z. L. Zhao
et L. S. Xu [6]。
1. 2 本草学考证:山姜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早已为人们所认
识 ,但由于种种原因 ,长期以来存在着品种混乱、基源不清的
问题。 早在 60年代 ,吴德邻就对中药益智进行了细致、深入
的考证 ,确定其原植物为山姜属益智 A . oxphy lla Miq. [7 ]。
据陈毓亨等对高良姜和红豆蔻的考证 ,古代作高良姜之用
者 ,包括山姜属的红豆蔻 A . galanga ( L. ) Sw . 与高良姜
A . of f icinarun Hance;而红豆蔻的原植物亦不只红豆蔻 A .
galanga ( L. ) Sw. 一种 [8]。董辉等对草豆蔻进行了考证 ,认
为我国古代草豆蔻的主流品种为艳山姜 A . zerumbet
( Pe rs. ) Bur tt & Smith的成熟果实 [9]。
1. 3 生药鉴别: 廖景平等 [10 ]对有关山姜属 21种植物果实
和种子的解剖学研究 ,不仅为山姜属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新的
证据 ,而且对山姜属药用植物的生药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成分
山姜属植物主要含双苯庚烷类 ( dia ry lheptanoids)、萜类
与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
2. 1 双苯庚烷类: 这是一类结构独特 ,并有一定活性的化合
物 ,目前发现的比较多。 其基本骨架为一七碳链两端各接一
苯环 ,在一些特定的位置上常接有不同的取代基。
山姜属双苯庾烷类可分为下面几类:
2. 1. 1 与查尔酮类或二氢黄酮类 C- C相连的聚合体: 如
从云南草蔻 A . blepharocaly x K. Schum. 中分离到的 ca-
lyx in A~ D, H, epicaly xin B, C, D, H以及 blephar ocalyx in
A , B等此类化合物 [11~ 15]。
2. 1. 2 碳链上不连有查尔酮类或二氢黄酮类的双苯庚
烷 [16~ 24]。
·17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2期
收稿日期: 2000-06-12;修回日期: 2000-1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9600010)作者简介:赵志礼 ( 1956-) ,男 ,甘肃兰州人 ,理学博士 ,副教授 ,现在太极集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工作。 Tel: ( 023) 62463484
2. 2 萜类与挥发油
2. 2. 1 单萜与倍半萜类: 对山姜属植物单萜与倍半萜成分
的系统研究仅有少量报道 ,如 Sy等 [25]对密苞山姜 A .
stachyoides Hance中此类成分的探讨 ,分得 7个新的没药烷
型倍半萜及 4个薄荷烷型单萜。
2. 2. 2 二萜类: 从该属植物中分到的二萜常为半日花烷型
( Labdane-type) ,如 Xu等从艳山姜种子中得到 3个新二萜:
zerumin[26] , zerumin A和 zerumin B [27] ;以及温远影等从该
植物中得到的 zerumbeto l[28]。 而 Sy等则从华山姜 A . chi-
nensis Rosc. 中分离到 9个新化合物 ,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
生源关系 [29]。
2. 2. 3 挥发油: 该属植物普遍含有挥发油 ,成分复杂 ,多具
有药理活性 ,故常将中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作为品质评价的
重要指标之一。如罗秀珍等 [22]用 GC-M S鉴定了益智挥发油
中的 64个成分等。
2. 3 黄酮类: 罗秀珍等 [22 ]从益智中分到杨芽黄酮与白杨
素。卜宪章等在高良姜中发现了高良姜素等 3个黄酮醇类成
分 [30]。
3 药理作用
3. 1 抗肿瘤作用: 从红豆蔻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对小鼠 S180
腹水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31]。
3. 2 抗凝血作用:云南草蔻种子中的双苯庚烷等成分 ,对胶
原蛋白、花生四烯酸等引起的人血小板凝聚有强烈的抑制作
用 [24]。
3. 3 其它作用:尚报道有强心作用 [32]等。
4 结语
4. 1 在该属药用植物的品种整理方面 ,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可在深入进行系统分类、形态学研究以及理化鉴定的同时 ,
开展山姜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在大量的 DN A序列资
料基础上 ,确定分子标记物。结合多学科研究成果 ,更好地澄
清山姜属药用植物的品种混乱问题。这方面已有一些工作报
道 [33]。
4. 2 中药砂仁的原植物为姜科豆蔻属 ( Amomum Roxb. )植
物。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地区常将山姜属若干种植物的果实
作“土砂仁”入药。 近年来 ,对山姜属植物中一些新的活性成
分时有报道 ,系统深入地研究山姜属药用植物 ,有许多工作
要做 ,而将其丰富的资源作“土砂仁”之用 ,实属误导。
4. 3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 ,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化学
成分的探讨 ,所涉及的种类较为集中。应在此基础上 ,开展对
民间药物以及一些国产特有种活性成分的筛选 ,为合理开发
山姜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  Smi th R M. Alp inia ( Zingiberaceae): A proposed new inf ra-
generic classi fication [ J] . Edinb J Bot, 1990, 47( 1): 1-75.
[2 ] 吴德邻 . 第二届国际姜科植物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C ]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 1996. 23-24.
[3 ] 董 辉 ,徐国钧 ,徐珞珊 ,等 .光叶云南草蔻的植物分类学研究
[ J] .广西植物 , 1993, 13( 4): 323-330.
[4 ] 董 辉 ,徐珞珊 ,徐国钧 .中国姜科一新种及一新变种 [ J] . 植
物分类学报 , 1997, 35( 6): 566-568.
[ 5 ] 赵志礼 ,董 辉 ,秦民坚 ,等 . 国产山姜属药用植物资源 [ J ].
中草药 , 1998, 29( 9): 621-625.
[ 6 ] 赵志礼 ,董 辉 ,秦民坚 ,等 . 中国山姜属一新变种 [ J] . 植物
分类学报 , 1998, 36( 6): 551.
[ 7 ] 吴德邻 . 中药益智子原植物研究 [ J ] .药学学报 , 1964, 11 ( 5)
313-317.
[ 8 ] 陈毓亨 ,童玉懿 ,段 华 ,等 . 我国姜科药用植物研究 [ J] . 中
药材科技 , 1984, ( 2): 24-31.
[ 9] 董 辉 ,梅其春 ,徐国钧 ,等 .中药草豆蔻、白豆蔻的本草考证
[ J ]. 中国中药杂志 , 1992, 17( 8): 451-453.
[ 10 ] 廖景平 ,吴七根 . 第二届国际姜科植物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C ].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1996. 82-106.
[11 ]  Kado ta S, Dong Hui , Basnet , P, et al . Th ree nov el diaryl-
h ep tanoids , calyxin A, calyxin b, and 3-ep i-calyxin B f rom a
chines e crud e drug “ Yunnan Cao Kou” ( Alpin ia blepharoca-
l yx K. Sch um. ) [ J] . Ch em Pharm Bul l, 1994, 42( 12) 2647-
2649.
[ 12 ]  Kadota S, Pras ain J K, Li JX, et al . Blepharocalyxins A and
B, nov el diarylh eptanoid s f rom Alpin ia blep harocalyx , and
th eir inhibitory effect on NO formation in murine
macroph ag es. [ J ] . Tet rah ed ron Let t, 1996, 37 ( 40): 7283-
7286.
[ 13 ]  Prasain J K, Tezuk a Y, Li J X, et al . Six novel diarylhep-
tanoids bearing chalcone or flavanone m oiety f rom th e seeds
of Alpin ia blepharocalyx [ J ] . Tet rah edron, 1997, 53 ( 23):
7833-7842.
[ 14]  Prasain J K, Li JX, Tezuka Y, et a l. Calyxin H, epicalyxin
H, and belph arocalyxins A and B, novel diarylheptanoids
f rom the s eeds of Alp inia blepharocalyx [ J ] . J Nat Prod,
1998, 61: 212-216.
[ 15 ]  Prasain J K, Tezuk a Y, Hase K, et al . Inhibi tory ef fect of
diarylh ep tanoids on ni tric oxide p rod uction in act ivated
m urine macrophages [ J ] . Biol Ph arm Bul l, 1998, 21 ( 4 ):
371-374.
[16 ]  Itokawa H, Morita H, Midorik aw a I, et al . Diarylheptanoids
f rom th e rhizome of Alpinia of f icinarum Hance [ J ] . Chem
Pharm Bull , 1985, 33( 11): 4889-4893.
[ 17]  Ath amaprasangsa S, Bunt rarongroj U, Dampaw an P, et a l.
A 1, 7-diarylh ep tanoid f rom Alpin ia conch igera [ J ] . Phyto-
chemist ry, 1994, 37( 3): 871-873.
[ 18 ] 张起凤 ,罗仕德 ,王惠英 ,等 . 中药益智仁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中草药 , 1997, 28( 3): 131-133.
[ 19 ]  Uehara S, Yasuda I, Akiyama K, et al . Diarylheptanoids
f rom th e rhizomes of Curcuma xanthorrh iza and Alp inia of-
f icinarum [ J] . Chem Pharm Bull , 1987, 35( 8): 3298-3304.
[20 ]  Si rat HM , Rahman A A, Itokaw a H, et al . Consti tuen ts of
the rh izomes of tw o Alp inia species of Malaysia. [ J] . Plan ta
M ed, 1996, 62( 2): 188-189.
[21 ]  Prasain J K, Tezuka Y, Li J X, et al . New diarylh ep tanoid
f rom th e seeds of A lp inia blepharocaly x. Planta Med , 1999,
65( 2): 196.
[ 22 ] 罗秀珍 ,余竞光 ,徐丽珍 ,等 . 中药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
药学学报 , 2000, 35( 3): 204-207.
[ 23]  Ngo K S, Brow n G D. St ilb enes, monoterpenes, diarylhep-
tanoids, labdanes and ch alcones f rom Alpinia katsumadai
[ J]. Phytochemis t ry, 1998, 47( 6): 1117-1123.
[ 24 ]  Dong H, Chen X X, Xu H X, et al . A new antiplatelet di-
arylheptan oid f rom Alpinia blepharocalyx [ J ] . J Nat Prod,
1998, 61: 142-144.
[ 25 ]  Sy L K, Brow n G D. Oxygenated bisabolanes f rom A lp inia
d ensibracteata [ J] . Ph ytochemis try, 1997, 45( 3): 537-544.
[ 26 ] Xu HX, Dong Hui , Sim K Y. Th e isolation of a new labdane
di terpene f rom the s eeds of Alp inia z erumbet [ J] . Nat Prod
Let ters , 1995, 7: 29-34.
[ 27 ]  Xu H X, Dong Hui , Sim K Y. Labdane diterpenes f rom
·172·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2期
Alp inia z erumbet [ J ] . Phytoch emis t ry, 1996, 42 ( 1 ): 149-
151.
[28 ] 温远影 ,陈燕方 ,解雪梅 . 艳山姜中的新二萜化合物 [ J ] . 植
物学报 , 1997, 39( 10): 983-984.
[29 ]  Sy L K, Brow n G D. Labdane di terp enoids f rom Alpin ia chi-
nensis [ J] . J Nat Prod, 1997, 60( 9): 904-908.
[30 ] 卜宪章 ,肖桂武 ,古练权 ,等 .高良姜化学成分研究 [ J ] .中药
材 , 2000, 23(2): 84-86.
[31 ]  Itokaw a H, Mori ta H, Sumi tomo T, et al . An titumou r prin-
ciples f rom Alp inia ga langa [ J] . Planta Med, 1987, 53( 1):
32-33.
[32 ]  Sh oji N, Umeyama A, Takemoto T, et al . Isolation of a car-
diotonic principle f rom Alp inia oxyp hylla [ J ] . Plan ta Med,
1984, 50( 2): 186-187.
[33 ] 赵志礼 ,周开亚 ,王峥涛 ,等 . 山姜属中药草豆蔻和益智 nr D-
N A IT S区序列的测定 [ J]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00, 9
( 3): 38-40.
绿原酸及其类似物与生物活性
张鞍灵 1 ,马 琼 2 ,高锦明 1 ,张康健 1 ,王 蓝 1
(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2. 甘肃省卫生学校 ,甘
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绿原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是许多中药材及中成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评述了绿原酸在植物中的分布及
其天然和合成类似物的生物活性 ,可望为创制新药提供可能。
关键词: 绿原酸 ;类似物 ;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2 0173 04
Studies on bioactivities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its analogues
ZHANG An-ling1 , M A Qiong2 , GAO Jin-ming1 , ZHANG Kang-jian1 , WAN G Lan1
   ( 1. Key Labo ra to r y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 f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 in Shanxi Prov ince, No r thw est Sci-
ence and Technolog y Univ ersity o f Ag ricultur e and Forestry , Yang ling Shanx i 712100, China; 2. Health School in Gansu
Prov ince,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
Key words: chlorog enic acid; analogues; bioactivi ties
  绿原酸 ( chlo rog enic acid, C HA )是由咖啡酸 ( caff eic
acid )与奎尼酸 (鸡纳酸 , quinic acid) ,即 1-羟基六氢没食子
酸组成的缩酚酸 ,异名咖啡鞣酸 ,系统名 1, 3, 4, 5-四羟基环
己烷羧酸 -3-( 3, 4-二羟基肉桂酸酯 ) ,化学名 3-O -咖啡酰奎
尼酸 ( 3-O-caffeo ylquinic a cid) ,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
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1]。 CHA为众多
药材和中成药抗菌解毒、消炎利胆的主要有效成分 ,同时是
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笔者对 CHA的资源、生物活性及类
似物的研究予以评述 ,旨在为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深入研究
CHA类物质的药理作用以及为新药创制提供依据。
1 在植物中的分布
CHA在植物中广泛分布 ,从高等双子叶植物到蕨类植
物均有报道 [1] ,但含量较高的植物不多 ,主要存在于杜仲科、
忍冬科忍冬属 Lonicera L.、菊科蒿属 Artemisia L. 植物中 ,
包括杜仲、金银花、向日葵、继花、咖啡和可可树。在某些植物
中尚存在其他 CHA类似物 (表 1)。 中药材质量优劣是以其
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多少为评价指标 ,直接关系到中成药质量
和临床疗效。 有效成分含量受产地、品种、加工方法、栽培变
异、生境、发育阶段及生长年限、采收时间等多因子的综合影
响。 CHA是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CHA含量从花蕾到
开放过程有逐渐下降之趋势 ,其含量 6. 07% ~ 4. 29%。生境
对 CHA幼态有重要影响 ,生长在阳坡的叶、花蕾、茎和叶花
混品的 CHA含量均高于阴坡的同类样品。随着存放时间的
延长 , C HA含量呈下降趋势。 金银花越冬老叶中 CHA含量
是金银花的 1. 41倍、忍冬藤的 9. 08倍。
CHA也是杜仲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杜仲次生代谢物
生长积累动态的研究 [12] ,表明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
量差异显著。 例如: C HA在略 1(优树无性系 )中含量最高
( 4. 07% ) ,略 49(优树无性系 )中含量最低 ( 1. 27% ) ;在年周
期中 ,杜仲叶中 CHA含量以 6月份含量最高 , 11月份次之 ,
5月份最低 ,表明树木的遗传基因 (决定个体生长发育 )也是
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 此外 ,不同产地杜仲叶次生
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 [13];遵义地区 CHA含量最高 ,宜昌地
区的含量偏低 ,从而说明了生态因素也是调控次生代谢物的
·173·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2期

收稿日期: 2000-04-26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研究重大项目 97K04-G2研究内容之一。作者简介:张鞍灵 ,女 , 198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 ,学士。 已发表论文 20余篇。 主要研究植物成分分析及天然产物化学。
Tel: ( 029) 7032826   E-mai l: gj-m@ 163.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