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extual studies on Xanthium sibiricum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s

苍耳本草考证和药用文献考实



全 文 :定的准确性。 本法直接、快速、准确。
3. 3 从延胡索与其伪品的红外光谱中可以看出 ,其
主要化学成分差别较大 ,而且伪品大多以黄色染料
染色伪制 ,直接影响到服用者的健康安全 ,临床上切
不可误用 ,药检部门更应严格把好品质检验关。
参考文献:
[1 ] 中国药典 [S ]. 2000年版 . 一部 .
[ 2 ] 曹谷珍 ,倪 萍 .延胡索与其伪品的鉴定 [ J ] .中草药 , 1997,
28( 10): 626.
[ 3] 张继庆 ,尤庆虎 ,胡燕妮 .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的生药鉴别
[ J ]. 中草药 , 2000, 31( 9): 709.
[4 ] 王 钊 ,孙素琴 ,李晓波 ,等 . 红外光谱法无损鉴别升麻的研究
[ J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1, 21( 3): 311.
[5 ] 田进国 ,娄红祥 ,任 健 ,等 . 三十种药材对照品红外光谱的研
究 [ 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1996, 27( 1): 24.
[ 6 ] 孙素琴 ,张 宣 ,秦 竹 ,等 . FTIR直接鉴别植物生药材 [ J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1999, 19( 4): 542.
苍耳本草考证和药用文献考实
侯海宫1 ,吕益涛1 ,苏耀海1 ,徐培元 2 ,张彩霞 1 ,曾菊霞 1
( 1. 甘肃省白银市药品检验所 ,甘肃 白银  730900; 2. 甘肃省白银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 要: 目的 对苍耳的药用情况进行本草考证及文献考实。 方法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及
商品药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苍耳药用品种自古并不混乱 ,但在名称和原植物形态描述中 ,与石竹科卷耳某些特
征一并描述 ,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现代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苍耳原植物图片有误应予纠正。结论 苍耳
药用基源正品应为苍耳 X anthium sibiricum。
关键词: 苍耳 ;卷耳 ;本草考证 ;文献考实
中图分类号: R28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12 1128 03
Textual studies onXanthium sibiricum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s
HOU Hai-gong
1 , LU
. .
Yi-tao
1 , SU Yao-hai
1 , XU Pei-yuan
2 , ZHANG Cai-xia
1 , ZEN G Ju-xia
1
( 1. Baiyin Municipal Institute fo r Drug Contro l, Baiyin 730900, China;
2. Baiyin Municipal Drug Administration, Baiyin 730900, China)
Key words: Xanthium siribicum Pa tr. ; Cerast ium arvense L. ; tex tual studies of herbs; tex tual studies
o f li terature
  苍耳历代本草多名 耳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
经过文献考察整理认为 ,苍耳药用从古到今品种来
源单一 ,药用功效认识基本一致 ,其果实、根、茎叶、
花分别入药 ,且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但对苍耳原植
物的形态描述 ,历代文献互有出入 ,为此 ,本文就苍
耳的原植物进行了本草考证 ,并对历代文献中苍耳
的形态描述进行了考实。
1 苍耳本草考证
  苍耳以果实入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 “
耳 ,味甘温 ,主风寒头痛 ,风湿周痹 ,四肢拘挛痛 ,恶
肉死肌 ,久服益气 ,耳目聪明 ,强志轻身” [1 ]。 此功用
沿载于历代本草 ,与现代中药学中苍耳子功效基本
一致。 其叶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 “味苦辛 ,微寒 ,
有小毒 ,主膝痛 ,溪毒 ,一名 ,一名常思 ,生安陆川
谷及六安田野 ,实熟时采” [2 ]。 而《证类本草》引唐本
注又补充了《名医别录》中苍耳叶的功能主治 ,进一
步说明了采收时间应是: “三月以后 ,七月以前刈 ,日
干为散 ,夏水服 ,冬酒服。 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 ,毒
在骨髓” [ 3]。依其采收季节 ,此时 ,所用为苍耳地上全
草 ,尚未结实或有嫩果 ,以叶为主。 引陈藏本草曰:
“叶按舌下 ,令涎出 ,去目黄好睡 ;子令炒香 ,捣去刺 ,
使腹破浸酒 ,去风补益” [3 ]。此其叶、子分用。又引孟
铣曰: “苍耳温 ,主中风 ,伤寒头痛 ,又丁肿困重 ,生捣
耳茎叶 ,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服一升 ,曰三度甚验”。此
则取苍耳茎叶。 圣惠方: “妇人风骚瘾疹 ,身痒不止 ,
用苍耳花、叶、子等分捣为末 ,豆淋酒调服一钱币”。
该方则分别用苍耳的花、叶、子。这些用法在后世民
间用药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也与现代研究证实苍耳
·1128·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2期
收稿日期: 2002-03-16基金项目: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 ( GK20023-2-001A)作者简介:侯海宫 ( 1969-) ,男 ,甘肃会宁县人 ,主管药师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鉴定工作 ,为白银市 155科技创新人才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5篇 ,主持或参与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 3项 ,发明的薄层显色喷雾器获国家专利。 Tel: 0943-3394448
子、花、叶、根中含不同化学成分 ,具有不同药理作用
相吻合。
2 历代文献对苍耳形态描述考实
2. 1 古代文献中苍耳形态考实:苍耳形态描述见于
苏颂《图经本草》曰: “ 耳生安陆川谷及六安田野 ,
今处处有之。陆玑疏云叶青白 ,似胡荽 ,白花 ,细茎蔓
生可煮为茄 ,四月中生子 ,正如妇人耳铛 ,今或谓之
耳铛草”。[4 ]与苍耳属植物相比 ,该描述果实相似而
茎不相同 ,结实时间亦与现在不符 ,并用耳铛草之
名。因此 ,《图经本草》所指苍耳是否为苍耳让人生
疑 ,这从《诗经· 国风》: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磋我
怀人 ,实彼周行”的诗句及《尔雅》郭璞注云: “形如鼠
耳 ,丛生如盘。”及其后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对其形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诗经》及郭、陆所言并
非苍耳 ,由于《蜀本草》在记载苍耳条时全文照录了
上述内容 ,或者由于只识苍耳 ,对卷耳只闻其名 ,不
知其实 ,导致《图经本草》更明言: “ 耳 ,即诗人谓之
卷耳也。”至此 ,以下诸多本草著作如《本草原始》、
《本草述》、《本草从新》等大都认同《诗经》所载卷耳
即是药用苍耳 ,这也导致了现代本草著作《中药大辞
典》也在苍耳条异名中列“卷耳” [5 ] ,那么《诗经》中所
指卷耳为何物?从《救荒本草》: “采嫩苗叶略熟 ,换水
渍去苦味 ,淘净 ,油盐调食 ,其子炒微黄 ,捣去皮 ,磨
为面作烧饼 ,蒸食亦可。” [6 ]所述及附图 ,以及《本草
汇言》引郭氏云: “今一种丛生如盘 ,高三四尺 ,不作
蔓生 ,其苗、茎、花实与蔓生者亦异。” [7 ]等的描述结
合现代植物分类学 ,卷耳当属石竹科卷耳属或繁缕
属植物 ,这些特征也与《本草纲目》在繁缕条所载:
“叶青花白 ,正月生苗 ,叶大如指头 ,细茎引蔓……三
月以后渐老 ,开细瓣白花 ,结小实。” [ 8]基本吻合。
因此 ,可以认定 ,卷耳、耳铛草并不是苍耳 ,也非
苍耳异名 ,古人对苍耳幼苗的毒性认识较早 ,并不做
蔬菜食用 ,而食用石竹科植物卷耳的幼苗。 《神农本
草经》所指苍耳、 耳并非它物 ,由于陶弘景不知《神
农本草经》所指 ,《广雅》将 耳作卷耳 ,《名医别录》
也有胡 , 之异名 ,《蜀本草》、《图经本草》便演变
为苍耳、卷耳相同 ,以后本草便人云亦云 ,以讹传讹 ,
延续至今。
2. 2 现代文献中苍耳物种考实:苍耳属植物全世界
约有 25种 ,我国原有 3种 1变种 [9 ] ,后来又发现 1
变种 [ 10] ,原产于南美洲的刺苍耳在我国河南郸城县
栽培过程中驯化 ,因此 ,现在我国共有苍耳属植物 4
种 2变种 ,分别是: 苍耳 (原种 ) Xanthium sibiricum
Patr.、稀刺苍耳 (变种 ) X . sibiricum Patr. v ar.
subinerme ( Winkl. ) Widder、一室苍耳 (变种 ) X .
sibiricum Pa tr. v ar. jingyuanense H. G. Hou et Y.
T. Lu、蒙古苍耳 (东北苍耳 )X . mongolicum Kitag、
偏基苍耳 X . inaequilaterum DC. 和刺苍耳 X .
spinosum L.。经现代文献考实 ,结合《证类本草》、
《履 岩本草》、《救荒本草》及《植物名实图考》逐渐
逼真相象的绘图 ,可以认为古代药用苍耳与《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各版所规定的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
物种一致 ,药用苍耳子正品来源应为苍耳的干燥成
熟带总苞的果实无疑。对其基源植物苍耳 ,《中国植
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药志》等都有较为
详细可靠的描述 ,对于药材苍耳子不论从基源还是
果实性状描述及理化鉴别中 ,后人有详实的论
述 [11~ 1 3]。笔者在苍耳品种整理、资源普查及商品调
查时发现 ,苍耳子作为药品使用 ,在我国南北有差
异 ,北方大部分地区多使用苍耳及其变种 ,而南方如
江西、福建、安徽、江苏等地区也使用蒙古苍耳 ,这种
情况可能与药用历史有关 ,也能从历史文献中找到
佐证 ,《证类本草》滁州苍耳图示根粗壮 ,具须根 ,包
容瘦果的总苞较大。以上这些特征更似蒙古苍耳 ,因
此笔者认为 ,古本草所用苍耳 ,不排除间有蒙古苍耳
的可能 ,现代的许多研究也证实蒙古苍耳所含成分
与苍耳相似 [14 ]。 因此 ,《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15 ]
将蒙古苍耳图片误为苍耳图片收载就不足为奇 ,但
作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重要依据的《中国
药典中药彩色图集》有此谬误也是不该 ,为保证药典
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应予以纠正。
3 讨论
  苍耳子药用物种历代基本以苍耳为主 ,间有蒙
古苍耳使用 ,品种并不混乱 ,但在植物描述及名称使
用中 ,由于与石竹科卷耳相混 ,自《证类本草》始到以
后本草文献包括《本草纲目》就人云亦云 ,以讹传讹 ,
把卷耳与苍耳的某些特征一并描述 ,让后人费解 ,现
代本草文献《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志》、《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 [16 ]等都比较明确 ,所指即为苍耳无
疑 ,而《中药大辞典》沿古人列出卷耳为苍耳异名 ,
《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把蒙古苍耳图片误为苍耳
图片 ,应予纠正。
参考文献:
[1 ] 吴 普 .神农本草经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2 ] 陶弘景 .名医别录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 3 ] 唐慎微 . 重修政和经史政类备用本草 [M ] .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57.
[4 ] 苏 颂 .图经本草 [M ]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5 ]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M ]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
[6 ] 徐光启 .农政全书 [M ] .北京:中华书局 , 1956.
·1129·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2期
[7 ] 倪朱谟 . 本草汇言 [M ]. 清顺治重摹本 ,卷三 .
[8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9 ]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七十五卷 ) [M ]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79.
[10 ] 侯海宫 ,吕益涛 ,苏耀海 ,等 . 苍耳属一新变种—— 一室苍耳
[ J] .木本植物研究 , 2000, 20( 3): 249.
[11 ] 吕益涛 ,侯海宫 ,苏耀海 ,等 .苍耳属植物的鉴别研究 [ J] . 中
国中药杂志 , 2001, 26( 1): 17.
[12 ] 唐丽香 . 苍耳子及其伪品偏基苍耳子的鉴别 [ J ] . 中药材 ,
1994, 17( 12): 17.
[ 13] 石俊英 ,彭艳丽 ,巩丽丽 ,等 .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的鉴别研
究 [ J ]. 中国中药杂志 , 1994, 19( 5): 264.
[ 14 ] 中国油脂植物编写委员会 . 中国油脂植物 [M ]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87.
[15 ]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 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 1990年版 )
[M ] .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91.
[16 ] 中国药典 [ S] . 2000年版 .一部 .
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相似品种的鉴别
陈沪宁1 ,赵华英1 ,初 敏 2 ,李跃武 2
( 1. 山东大学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2; 2. 天津中新药业药材分公司 ,天津  300050)
  中国林蛙 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来源于蛙科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其输卵管的干燥
品是名贵中药 ,因价格高、产量低 ,市场供应较缺 ,因
此时常出现混、伪品 ,为了鉴别真伪品种 ,也有利于
纯种养殖 ,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林蛙的生态和
生活习性及与其他蛙类的区别 ,是人工养殖林蛙必
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1 中国林蛙的形态特征和与其相似品种的鉴别
1. 1 中国林蛙的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外形
似青蛙 ,但体形较大 ,较重。 3年生的雌蛙体长 7. 1~
9. 0 cm,体重 45~ 90 g ,头长宽相近 ,吻端钝圆 ,吻棱
明显 ,眼间距大于鼻间距。②体色较深。秋季背面多
为黑褐色或棕褐色 ,夏季多为黄褐色。雌蛙腹面红黄
色 ,稍带灰白色斑块 ,雄蛙腹面乳白色或黄白色 ,稍
带灰色斑块。背肩部有倒“V”形的黑色条纹。两侧各
有一条不平直的皮褶线 ,自鼓膜上方斜向外侧再折
向近中线延至胯部。四肢背面有明显的黑色横纹。③
雄蛙在鼓膜后有一对咽侧内声囊 ,生殖季节会鸣叫。
前肢拇指内侧有黑色婚垫。雌蛙无声囊和婚垫。 ④
后肢较长 ,胫跗关节到达或超过鼓膜或眼部。胫长超
过体长之半。⑤输卵管较粗长而重 ,长为体长的 4~
8倍 ,重量为体重的 20% ~ 26%。
1. 2 与其类似品的鉴别特征:见表 1。
2 林蛙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
表 1 中国林蛙与其类似品的鉴别特征
名 称 鉴别特征
中国林蛙 Rana temporar ia chensinensis
 
上颌有齿 ,眼间距不小于上眼睑之宽 ,鼓膜部有黑色三角斑 ,背侧褶在颞部作曲折状 ,胫跗关
节达眼部 ,雄性有声囊
金线蛙 R. plancyi
 
上颌有齿 ,眼间距很窄 ,小于上眼睑之宽 ,鼓膜部无黑色三角斑 ,沿股后方有两条深浅相同的
纵纹 ,雄性有内声囊
黑斑蛙 R. nigromaculata
 
上颌有齿 ,眼间距很窄 ,小于上眼睑之宽 ,鼓膜部无黑色三角斑 ,股后方无纵纹 ,而只有几条横
纹 ,雄性有外声囊
日本林蛙 R. japonica 上颌有齿 ,眼间距不小于上眼睑之宽 ,鼓膜部有黑色三角斑 ,背侧褶细直 ,在颞部不作曲折状
黑龙江林蛙 R. amurensis
 
上颌有齿 ,眼间距不小于上眼睑之宽 ,鼓膜部有黑色三角斑 ,背侧褶在颞部作曲折状 ,胫跗关
节不达眼部 ,雄性无声囊
黑眶蟾蜍 B ufo melanost ictus 上颌无齿 ,头部有黑色骨质棱
花背蟾蜍 B . radd ei 上颌无齿 ,头部无黑色骨质棱 ,背部花斑醒目 ,雄性有内声囊
中华大蟾蜍 B . bufo garg arizans 上颌无齿 ,头部无黑色骨质棱 ,背部无花斑 ,雄性无内声囊
  林蛙与其他蛙类不同 ,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
生活习性。最主要的区别是林蛙在一年中有两个完
全分离的水栖生活阶段和陆栖生活阶段 ,大体可分
为 5个时期: 出河期 ,上山期 ,林下生活期 ,下山期和
冬眠期。其中出河期和冬眠期全在水中生活 ,而上山
期、林下生活期和下山期均在陆地生活。
2. 1 出河期: 每年 4月中旬待气温变暖 ,河水解冻
时 ,才终止冬眠 ,开始活动 ,由深水区上游至较安静、
暖和的浅水滩 (水深约 20~ 30 cm ) ,出河最适的气
温为 4℃~ 5℃ ,水温在 2℃~ 3℃以上 ,在每天
·1130·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2期
收稿日期: 2002-08-15作者简介:陈沪宁 ( 1962-) ,男 ,上海市川沙县人 , 1984年毕业于吉林农大特产系 ,现工作于山东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 ,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中药材的栽培与鉴别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Tel: ( 0531) 8382008 手机: 13066033620